加减法的关系导学案

合集下载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关系》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1、⾃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法,求两个数的差⽤()法。

(2)观察⽐较:- 17 = 1818 +加数()35 - 18 = 17⽐较上⾯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个加数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想,说⼀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学检测】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括号⾥填⼏?()-25=34 330-()=150()+23=58 56+()=120【巩固练习】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2、填⼀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拓展练习】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数是()2、⼀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3、两个数相加,如果⼀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字母来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加减法的关系》,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明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律,正确进行数的加减运算。

3. 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加减法运算规律。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如购物找零、人数增减等,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阐述加减法的关系,介绍加减法运算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积极发言和认真听讲的学生。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定义2. 加减法的关系3. 加减法运算规律4. 例题及解答步骤5.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10题。

(2)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编写两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教材课后答案。

(2)应用题答案:学生自行编写,无需提供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了解加减法在数学以外的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等。

(2)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减法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_人教新课标()
4、已知被减数是8724,减数是367,它们的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864,其中一个加数是563,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判反馈
说一说你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2. 培养学生列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把握明白得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复习引入
432-59= 267+33= 1259-957= 9514-3265=
1050-327= 405+548= 98-46= 657-503=
自主探究:
例题1一列火车从西宁通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问:依照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依照题意列出算式。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摸索:什么缘故用加法呢?
那如何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明白得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_人教新课标()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笔记、批注
主备:参与:
班级:姓名:组别:数学组
自主预习

数学导学案10篇

数学导学案10篇

数学导学案10篇一、导学案1:整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加法规则a. 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b. 异号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2. 整数的减法规则a. 被减数和减数同号,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减;b. 被减数和减数异号,取被减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加。

导学提醒:1. 认真观察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2. 多进行运算实践,巩固掌握规则。

二、导学案2:整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乘法规则a.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b. 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整数的除法规则a. 同号相除,结果为正;b. 异号相除,结果为负。

导学提醒:1. 注意除法中的零的情况,零不能作为除数;2. 练习中注意加强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导学案3: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加。

2. 分数的减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减;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减。

导学提醒:1. 注意通分时要选择合适的分母;2. 认真观察运算规律,加深理解。

四、导学案4: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规则a.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2. 分数的除法规则a.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将被除数乘以倒数。

导学提醒:1. 注意约分的情况,尽量化简结果;2. 多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应用。

五、导学案5: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2. 小数的减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减;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六章《千以内的加减法》,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加法与减法的关系,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图中动物的数量的关系。

2. 探索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情景,发现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2)讲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 + 2 = 5。

(3)分析算式,讲解加数、和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减法知识。

5.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道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数 + 加数 = 和被减数减数 = 差2.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华有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3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2)小明的书桌上原本有7本书,他借给同学4本书,现在书桌上还剩几本书?2. 答案(1)5 3 = 2,还剩下2个糖果。

(2)7 4 = 3,书桌上还剩下3本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导学案)
一审:二审:主备:协备:
一:学习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
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自主学习:
出示书本情境图
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将信息呈现出来。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3、自学例1,怎样列式。

三、合作学习:
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四、学习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第六课时加减法的关系导案

第六课时加减法的关系导案

武隆县长坝小学四年级数学练习课导案课题加减法的关系课时第6课时编号主备安慧君使用教师时间2013年10月11日第六周星期五导练目标 1.在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在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2.学会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验算的概念。

重、难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前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环节教师学生设计意图个性修改自然生成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加减法的关系,以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相信大家对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加减法的关系。

倾听,和老师互动。

学会倾听自主练1.根据算式填空45+75=120 120+230=350﹝﹞-45=75 ﹝﹞-120=230120-﹝﹞=45 ﹝﹞-﹝﹞=1202.根据上面的练习回顾加减法的关系并填空。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差=减数减数+差=﹝﹞3.填一填﹝﹞-210=630 ﹝﹞+420=850﹝﹞-380=760 1500-﹝﹞=450﹝﹞+5000=9000﹝﹞-1500=30004.判断(1)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大,和也增大。

(2)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差也增加。

如果甲+乙=丙,那么甲-丙=乙1.自主完成题目2.小组合作交流、订正3.准备全班交流,指定发言人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导练计算并验算270+430=728-180=224-126=学生按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加深印象,巩固方法总结提炼梳理总结1.读懂题目,理清思路。

2. 抓住关键字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

学生倾听,总结,和老师一起互动。

学会倾听,学会总结。

巩固延练1.水果店有苹果、梨子、香蕉共3600千克,其中苹果有2100千克、香蕉有850千克,那么梨子有多少千克?2.想一想。

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480,差=125,减数是多少?3.甲乙两人存款相等,后来甲取出50元,乙又存入40元,结果乙的存款是甲的2倍。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数的加减运算,实现了计算的简洁和高效。

在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首先,加法的意义是将两个数的数量合并在一起。

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数量时,可以使用加法。

在实际生活中,加法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比如购物时计算价格的总和、统计人口数量等等。

加法的关键是将两个数的数量合并,并求出它们的总和。

加法的结果称为和。

举个例子,假设小明去超市购买了两件商品,价格分别是20元和30元。

如果我们想知道小明购买了这两个商品的总价,就可以使用加法操作。

将20元和30元相加,可以得到50元,这就是小明购买了这两个商品的总价。

而减法的意义在于计算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差。

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时,可以使用减法。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计算找零金额、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距等等。

减法的关键是通过减去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相对于它的差。

减法的结果称为差。

再举个例子,假设小明购买了一件商品,价格是50元,他支付了100元的钱。

如果我们想知道小明需要找回多少钱,就可以使用减法操作。

将100元减去50元,可以得到50元,这就是小明需要找回的钱数。

除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外,加法和减法还与数轴、相反数、数表等概念相关联。

数轴上,加法和减法可以用来表示正向位移和逆向位移。

相反数是指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其加法逆元,例如2的相反数是-2、数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加减法运算,通过查表可以得到两个数的和或差。

综上所述,加减法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数量的合并和差距,应用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加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通过加法和减法可以实现计算的简洁和高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

3.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关系。

2.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回顾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总结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结,归纳总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给予相应的拓展练习。

五、教学示例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这是一个减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加法的问题?2. 如果给小明10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这是一个加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减法的问题?3. 小刚有5只球,小明有7只球,他们两个一共有几只球?这是一个加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减法的问题?4. 小明有7只球,小刚有5只球,小明比小刚多几只球?这是一个减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加法的问题?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深入了解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学语言的运用,学生可能需要时间来逐渐掌握,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适当加强对于数学语言的讲解和练习。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包括加减法的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满苹果的篮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吗?”(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a + b = c减法:c b = a2. 互为逆运算:加法:a + b = c减法:c a = 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0 + 15 = ? 25 10 = ?(2)应用题:小明有1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5个糖果,现在小明还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10 + 15 = 25,25 10 = 15(2)小明现在还有10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减法的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2)拓展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编号:__________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加减法的概念1.2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3 加减法的关系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探究加减法的关系5.3 巩固练习5.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6.2 板书内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内容9.2 延伸内容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数之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3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加减法关系的运用。

3.2 教学重点:加减法概念的掌握,加减法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PPT。

4.2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算盘。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他一共有几个苹果?”5.2 探究加减法的关系: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如“3+2=5,52=3”。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加减法的关系》篇1教学内容:练习一P4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25+16=41 321-100=221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400-175=225161-()=56225+()=400()-56=105()-225=175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技巧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强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运算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2. 加减法运算技巧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应用题:根据生活情境,编写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第1、2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学生自行编写,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docx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docx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纠错栏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我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我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学习重点: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学习难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温故知新根据每组中的三个数各写四个算式。

(1)3、 7、 10(2)4、5、9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的例题。

分析并解答:(1)这是己知两段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

应该用加法计算,我会列式。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三、交流展示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和=()+加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验算加法可以用()法。

四、过关检测:1、竖式计算136+293= 348+461= 457-265=439+280= 417-165= 351+274=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 240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 215秒完成了比赛。

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总结、评价: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纠错栏学习目标: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加、减法的关系及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技能;2.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加法运算题。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

一、加、减法的关系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在数的范围内,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即“+”号。

•减法:在数的范围内,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过程称为减法,即“-”号。

2.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运算。

•加法和减法可以相互转化,即a + b = c,那么c - b = a,c - a = b。

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1.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加法中,两个数相加的顺序可以互换,并不影响结果。

举例:•3 + 4 = 7,和4 + 3 = 7 的结果相同。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时,不论怎样加的顺序,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例:•(4 + 3) + 2 = 4 + (3 + 2) = 9。

3. 加法零元加法零元是指任何一个数和0相加,其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举例:•5 + 0 = 5。

4. 加法逆元加法逆元是指任何一个数加它的相反数等于0。

举例:•5 +(-5)= 0。

导学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a + b = 9,b + c = 11,那么a + c的值是多少?A. 2B. 9C. 11D. 202.如果a + b = 8,c - a = 4,那么b + c的值是多少?A. 6B. 8C. 12D. 163.如果a + b = 10,那么a + b + c的值是多少?A. c + 10B. c - 10C. 10 - cD. 10 + c二、填空题1.4 + 6 + 2 = ___。

2.6 + 0 = ___。

3.7 + (-7) = ___。

三、计算题1.6 + 7 + 8 = ___。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关系式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

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

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和求未知数x。

4.做复习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5.做复习第3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错误,在书上改正。

提问:第(1)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改成x=40-0?第(2)题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为什么要用加法?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25加上多少是45?什么数减去30是52?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四、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加减法的关系》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17 = 1818 +加数()35 - 18 = 17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自学检测】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括号里填几?()-25=34 330-()=150()+23=58 56+()=120【巩固练习】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拓展练习】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范例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范例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加减法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公园的情景,提出问题:“小明从家里出发,走了50米,然后又走了30米,他现在离家的距离是多少?”(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3. 例题讲解(1)讲解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2. 内容:(1)加法与减法的关系(2)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20 + 35 = ?,50 25 = ?,45 + 18 20 =?(2)应用题:小华有15个铅笔,他给小明3个,又给小红2个,现在他还剩下几个铅笔?2. 答案:(1)计算题答案:55,25,43(2)应用题答案:小华剩下10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知识讲解中加法和减法关系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加减法的关系
班级:小组:姓名:设计人:总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提前自学P42的内容。

(一)自学要求:用1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二)问题预设:
1.阅读课本43页主题图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②观察比较
)()()
加数()(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
减法是加法的()。

2.想一想,说一说。

()-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330-()=15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二、组内交流:(11分钟)
(一)检查(5分钟):1、教师抽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预习有奖惩。

2、组长检查组内预习情况,督促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

(二)2人对学:2人间相互检查预习情况;互相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3分钟)
(三)6人群学:由组长组织交流各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基本达到学习目标任务。

(3分钟)
三、学习展示(20分钟)
(一)预展:组内就展示问题达成一致,商讨展示方案,组长分配展示任务,做好展示准备。

(5分钟)(二)大展示:参加展示的小组学生可全部上台,然后根据组长分配的任务依次展示,展示结束应该说“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或“请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展示同学须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质疑,最后组长给出评价。

(15分钟)
【展示提升】(9分钟)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2000=6000 ()+420=600
1200-()=800 ()+452=1000
【巩固提升】
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