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课改公开课20分钟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感受宋代词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境的把握。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欣赏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引导学生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词歌,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
4. 汇报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6. 朗读感悟:全班同学一起朗读《醉花阴》,体会词的美感。
7.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醉花阴》,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10. 板书设计:《醉花阴》花夜酒月愁思忆念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是否有所体会。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词歌、作者介绍、意象分析的课件。
2. 教学资料: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以便进行比较学习。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入对新词的学习。
2. 初读词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醉花阴》,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词意:分析词中的关键字词,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情感基调。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如“瑞脑销金兽”中的“金兽”,探讨其象征意义。
5. 体会意境:通过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诗词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鉴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艺术手法和意境。
3. 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 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品味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醉花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翻译:对诗词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含义。
5.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词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7.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美感。
10. 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诗词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诗词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能力。
(2)学生对诗词艺术手法和意境的理解。
(3)学生对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4)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的内容,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醉花阴》的思想内涵。
2、品味《醉花阴》的意境,赏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表达的相思之情,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赏析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3)掌握词的诵读技巧,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去领略她笔下的相思之苦和细腻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李清照婚后思念丈夫赵明诚所作。
当时赵明诚在外为官,李清照独守空闺,在重阳节这天,她借赏菊饮酒来排遣寂寞和思念之情。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明确:“薄雾浓云”描绘了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愁永昼”直接点明了愁绪,白昼漫长,让人感觉时光难熬。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词作风格,体会其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理解《醉花阴》的词意,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艺术手法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2)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烘托、对比等。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孤独寂寞之情。
(2)让学生能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醉花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
(2)讲述李清照早期词作的风格特点,以及《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4、词句赏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分析“薄雾浓云”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词人的愁苦心情。
讲解“瑞脑消金兽”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的时间流逝和词人的寂寞。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强调“又”字的含义,突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佳节独处的感慨。
分析“凉”字的多重含义,既指身体的寒冷,也指内心的凄凉。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讲述“东篱”这一意象与陶渊明的关联,以及在此词中所表达的隐逸之情。
体会“把酒”这一动作所蕴含的借酒消愁之意。
分析“暗香盈袖”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和词人的孤独之感。
醉花阴公开课课件
她是谁?
她就是宋代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 情感。 2、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品析鉴赏
1、从炼字炼句角度把握意象感受意境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归纳总结
• 通过反复诵读和仔细地分析,我们不难发 现除首句出现“愁”外,其余部分虽无 “愁”字,但是却是处处含愁,词人寓情 于景,通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含蓄、 委婉地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的相思之愁和 孤寂、空虚之感。愁,弥漫整首词的字里 行间,是整首词感情的中心,同时也是整 首词的聚焦点,因此“愁”可谓全词的中 心,即词眼。
诗歌鉴赏方法 ⒈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⒉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⒊品味语言,把握诗(词)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 婉约派女词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 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夫赵明诚 是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 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 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 南逃,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 孤苦,郁郁而终。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 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前期, 其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的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 之感。
拓展延伸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 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1]蹴(cù):踏。[2]慵整:懒整。
醉花阴课改公开课课件20分钟学案
《醉花阴》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2 初步领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读·译·品·慎课前预习【读记教材】一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了解背景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三吃透文本这是一首闺怨词。
词人以细腻的笔触,选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层层铺叙中渗透出浓烈的感情,多角度地烘托蕴藉在心灵中的思绪。
情感在时令和环境的渲染中高峰突起,而到“莫道不消魂”时却又戛然煞尾。
全词亦情亦境,耐人寻味。
【小试牛刀】1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两句: 2写黄昏后情形,暗含佳节思亲情绪的句子:3 直抒自己内心的伤感和外表消瘦的句子:4 通过佳节美景,来反衬女主人公离愁别恨的句子:5用精彩的比喻,写因忧愁而消瘦的句子:课内探究【探究1】《醉花阴》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塑造了怎样的意境?【探究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公开课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教学过程:导入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
5min环节一:美之探源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伉俪情深后期: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
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
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给赵明诚看,走的时候又把玉壶带走。
于是外界有风言风语说赵明诚用玉壶沟通金国。
李清照很担心,就想把收藏的金石献给皇帝。
后来却辗转到了一个姓李的将军手里).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醉花阴》教学案例
《醉花阴》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主题。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1.感知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醉花阴》音频,学生跟读原文,并欣赏音乐的伴奏。
然后师生交流感受,了解学生对音频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2.课文导读(15分钟)3.诗意呈现(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朗读《醉花阴》,并根据音乐节奏和意境展示诗意。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解释诗句的含义和描写手法,并选择一两个诗句进行诗意表演。
4.主题探究(30分钟)5.学生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对《醉花阴》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诗句的喜爱和感悟。
学生可以参考以下问题来进行写作:你觉得《醉花阴》写的怎么样?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你如何理解醉的状态和花阴的意象?6.作品展示(30分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展示,每个学生有2-3分钟的时间进行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短文、诗意表演或者其他形式展示。
7.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三、教学评价学生在诗意呈现和学生表达环节的表现能力可以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朗读的准确度和语调的把握、对诗句的理解和解释的准确度、对诗意和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诗歌和其他脍炙人口的古代名篇,了解不同诗人和不同时期的诗歌特点。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诗意呈现,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学生可以参与诗歌比赛或者组织一场文学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醉花阴》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分析并欣赏《醉花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醉花阴》全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使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醉花阴》词的内容和结构。
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2.2 教学难点词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词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入对《醉花阴》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之处。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词的内容。
学生查找并学习词中遇到的生僻词语。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对《醉花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行讲解。
讲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5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运用学到的鉴赏方法。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词,锻炼表达能力。
3.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醉花阴》全文及其注释。
李清照的简介和相关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白板和markers,用于板书和标注。
5.3 其他资源古典音乐或诗歌朗诵,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和在线资源。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醉花阴》,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
2.2 诗词原文解析对《醉花阴》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语言、韵律、意境等,使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2.3 诗词意象分析分析《醉花阴》中的意象,如花、月、酒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课课题《醉花阴》。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意境。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原文、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中的韵律、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醉花阴》相关诗词教材。
5.2 辅助材料:李清照的画像、相关诗词背景资料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醉花阴》,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6.2 课中活动1) 朗读《醉花阴》: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2) 讲解诗词:详细讲解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情感等,培养合作精神。
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3 课后活动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醉花阴》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词牌知识创作新的词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理解词作中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词牌《醉花阴》的由来和特点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词牌的起源。
分析《醉花阴》的格律和韵律特点。
2.2 词作主题与意象探讨词作中的主题思想,如爱情、思乡等。
分析词中的自然意象,如花、月、楼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醉花阴》的词谱和词句,引起学生兴趣。
简述李清照的生平和她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理解词句和意境。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理解上的困难。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作的主题和意象,分享各自的解读。
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小组展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
4.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醉花阴》的词牌,创作一首新的词作。
评价学生的创作,关注其对词牌规则的掌握和创意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词人的同词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不同作者在同一词牌下的创作特点和情感表达。
5.2 文化探索研究《醉花阴》中的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等。
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词作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词牌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词牌《醉花阴》的格式和韵律。
举例说明词牌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和演变。
6.2 词作解析深入分析《醉花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第七章:互动环节7.1 课堂互动开展问答环节,让学生分享对《醉花阴》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词作的深层含义。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词的格律和韵律,掌握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韵律的把握,对李清照词风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她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2. 初读词:让学生自由朗读《醉花阴》,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词意: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深入理解词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诵,感受词的韵律美。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词意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记忆。
3. 朗读与鉴赏: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对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醉花阴》全文及其注释。
2. 参考资料:李清照词选集、李清照生平介绍、词学研究articles。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词的图文信息,增强学生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李清照及词的背景知识,初步朗读《醉花阴》。
2. 第二课时:深入解析词意,小组讨论修辞手法。
3. 第三课时:总结提升词的主题情感,进行课堂小测。
八、课后作业1. 熟读《醉花阴》,背诵上片。
2. 写一篇短文,分析《醉花阴》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3. 选择另一首李清照的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讲课教案
备注
课题:《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作者忧世伤时的情怀。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9)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大又甜又蹦又跳八、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五、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六、思考: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
愁?(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感)
愁?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2、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诗意和主题,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花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意的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主题。
2. 词风的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醉花阴》的词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花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注,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花阴》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词风分析:(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对比分析其他词人的作品,突出李清照的词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美好景象。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词风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赏析文章。
3. 调查其他词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词风特点。
4. 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首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醉花阴》的情况,以及赏析文章的质量。
3. 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其他词人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词风特点的把握。
4.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词,关注其词风、意境等方面。
《醉花阴》公开课教学课件
女性的性格特点
柔弱与坚韧并存
在《醉花阴》中,女性形象既表现出柔弱、温顺的一面 ,也展现出坚韧、勇敢的一面。她们在面对困境时,能 够坚定地应对。
善良与纯真
女性形象具有善良、纯真的品质,对周围的人充满关爱 和同情。
才情与智慧
尽管社会地位不高,但《醉花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 定的才情和智慧,她们用自己的才智为家庭和社会做出 贡献。
叙事风格
情感细腻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 了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意境深远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使读者感受到思妇内心的悲
伤与孤独。
结构紧凑
整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围绕 思妇的愁绪展开,结构紧凑、
布局合理。
04 《醉花阴》中的 女性形象
女性的社会地位
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醉花阴》中,女性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男尊女卑的思想
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 位。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尽管受到束缚,但《醉花阴》中的女性形象仍表现出一定的独立 意识,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
05 《醉花阴》的审 美价值
意境之美
情景交融
李清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 情趣,情景交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
虚实相生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运用了大量的实写和虚写手法,通过描绘 现实中的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 。
意象生动
李清照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人比黄花瘦”、“玉枕纱橱 ”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情感和思想。
《醉花阴》公开课cyh
主旨探究: 因何而愁?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
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
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
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佳节重阳孤寂思夫的闺情词
小结:
艺术手法
1.比喻新奇传神,言情含蓄蕴藉。 2.善于炼字。开篇点“愁”,结尾言“瘦”。 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全词创设一种“情深
自主学习任务单:
优秀小组:7、4组
优秀个人:王时彪、刘凤姣、孙曙光、 冯国豪、高文文、邹兆辉、赵亚伟、 张玉菲、孙振龙、刘恩哲、胡心蕊、 聂珂、闫忠才、秦相磊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 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 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 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 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 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 雅俗共赏。
【答案】 C(“象征着隐士,不追求功名富贵”不对,应该是菊 花品行幽雅高洁,与词人精神有相通之处。)
学以致用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青春年少,有 人说青春像潺潺小溪,跳着欢快的舞蹈, 转动着优美的旋律,一直向前;有人说 青春像昏暗雾霾,雾蒙蒙意迷迷,谈着 暗哑地格调,踽踽独行……青春是月圆 月缺,有欢喜,也有忧愁。 请运用今天所学,写一个片段表达你 的情感。
参考思路:
1、经过昨宵雨狂风猛,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 才是!(内容) 2、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 “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绿”形容叶, “红”形容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 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 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炼字、表达技巧) 3、结构上也正是照应了开头的“昨夜雨疏风骤”(位置) 4、红瘦→春天的渐渐消逝,绿肥→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借惜花怜草抒发怀春伤春之情,也表达词人韶光易逝的惆怅。 (情感)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
2. 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醉花阴》,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感悟作者的情感。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对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醉花阴》。
2. 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小论文,内容包括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等。
3. 推荐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醉花阴》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李清照其他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醉花阴》的文本资料。
3.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词集。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
3. 网络资源,如李清照的词作介绍和解读。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如宋代园林、古建筑等,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受。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李清照的词作和古代词的发展。
3. 开展学生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词。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醉花阴》公开课教学课件
2023-11-01contents •醉花阴简介•醉花阴教学内容分析•醉花阴教学过程设计•醉花阴教学资源准备•醉花阴教学实施效果评估•醉花阴教学案例分析目录01醉花阴简介《醉花阴》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婚后,当时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因为思念而作。
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辈出。
时代背景醉花阴的历史背景情感表达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抒发了深沉的闺怨情怀。
文化价值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醉花阴》展现了她在词创作上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醉花阴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李清照的《醉花阴》以婉约、含蓄、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文学手法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情景交融等,使作品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醉花阴的创作特点02醉花阴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能够理解《醉花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03醉花阴的教学目标0201教学重点理解《醉花阴》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境,深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03醉花阴教学过程设计醉花阴的教学环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引入相关作品或文化现象,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分析从词句、意境、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导入通过播放《醉花阴》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呈现展示《醉花阴》的图文,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
醉花阴的教学步骤2. 展示《醉花阴》的图文,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词句、意境、情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梳理 解疑答惑
• 薄雾浓云愁永昼,
• • • •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 愁永昼— 思念难眠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人更瘦——— 孤独寂寞
问题导引,讨论探究
• 1词的上片塑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 答题方法:注意抓典型景物,结合诗句,分 析意境,景情关系)(格式:分句译+总 括+感情作用) •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什么地方?(8分)( 答题方法:从表达 技巧和全词结构及作者感情上把握)(答题 格式:意译+手法+字眼+感情作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朗 诵 体 会
•
有节慢 感奏 情
• • •
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词? 1、想象画面,鉴赏意境, 意译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 重点字句品味词的语言美答 题时要谨慎,注意给规范化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片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6分)
(2)这首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成 为千古佳句,请说明理由。(8分)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 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 南渡后:表现思夫、
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李三瘦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 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 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 ,痴痴的思念,借秋风 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愁中有着甜蜜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
忧满天下杜子美 愁 绝宋代女词人,婉 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 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 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 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 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 《一剪梅》、《如梦令》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 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 格,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1)秋天来了荷花凋谢,暑退秋来, 所以竹席也凉了,诗人独自一人踏上小 船望着天边的大雁,表情神伤,意境凄 冷萧索。(3分)寓情于景,诗人用荷 花的凋谢来表明红颜易逝,用望雁独思 来表明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3分)
(2)这种情感没有办法消除,刚不为此皱眉了,这 会又到心头烦忧“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2)李清照对愁的描写 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 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 ,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 “才—— 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 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 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 人以遐想。(2)这三句把诗人对远方丈夫的相思之 苦挥之不去的烦忧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2)
• 重阳佳节,天空阴云密布,在一个香烟 缭绕的房间里,诗人独守空房,夜间凉 气浸染了枕头和纱帐,(2)构成一种 凄清惨淡的氛围,(2)景中含情,用 凄清惨淡之景渲染一种孤寂,有力地衬 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2)
不要说此情景不能使人黯然神伤,西风骤起,帘 影飘舞,菊花色泽暗淡,随风摇曳,相比那帘里内 心憔悴,神情暗淡的诗人,它哪里算瘦(2)造语含 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深秋悲凉气氛的渲染佳节冷 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表达离别之恨、相思之 苦(2)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 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2) “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 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 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 暗淡,西风恼人。(2)这三句以凄清的画面,既表 明了愁永昼得结果,更把诗人的相思之苦,寂寞之 情推至高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