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角度看《一地鸡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叙事角度看《一地鸡毛》

摘要: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被称为新时期小说中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以一种“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知识分子小林极其平庸琐碎且困窘的生存状态。从生存状态、价值取向的角度进一步展现知识分子这一特定身份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平庸琐碎生活的妥协和退让,最后摒弃了自我意识,逐渐认同世俗生存观和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冷峻略带嘲讽的笔调批判当时的现实生存环境,流露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日常琐事;一地鸡毛;自我意识;价值观念

兴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影响重大的文学创作。刘震云于1991年在《小说家》上发表了《一地鸡毛》,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在对主人公日常琐碎的生活进行详细刻画的同时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在那个荒谬的时代背景里社会群体逐渐走向“异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中心由政治转向经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忙于追逐经济利益,表现在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方面,即是人文精神的失落,理想的放逐,中国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社会的转变,审美文化开始走向世俗。

一.“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表现出了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是重视表现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表现出一种求真意识,其次是从创造典型到典型的消解,从写外世界到写内世界,最后一点是体现了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地鸡毛》把笔触伸展到了人们现实的生存世界中,通过对主人公小林及他的家庭的平庸困窘的生存状态和原始直接的生命冲动体验的精细刻画,和质朴平淡是语言叙述,构架起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世俗生存的艺术世界。小说开篇就是“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一斤豆腐有五块,二两一块,这是公家副食店卖的。个体户的豆腐一斤一块,水份大,发稀,锅里炒不成团。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到豆腐,要么排队的人多,排到,豆腐已经卖完了;要么还没排到,已经七点了,小林得离开豆腐队去赶单位的班车。”作品通过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日常琐事组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内容, 小说所叙述的小林的生存状态是对现实生活原生、本真形态的还原。

在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一地鸡毛》采用了“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与传统现实主义那种单一、因果关联的顺序情节链结构不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生活本来的生存状态自然而然地流动发展,完全以日常本真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一地鸡毛》以“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展示主人公小林窘困的生存状态的,让小说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少了故事情节过分戏剧化的不真实感,在注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中使得作品所描写的平凡人生变得更为现实贴切,就像是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所正经历着的一般;将写作的重点从情节的因果逻辑关系中转移到还原生活淳朴真实的原生美上;放弃营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而注重将生活细节描绘得真实生动。

作者顺着主人公小林的生活过程,录写家长里短,这种叙事结构使小说显得像生活本身就像“一地鸡毛”一样零乱无序,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可触可摸的现实感、逼真感。

二、对现实人生的妥协

小说主要按着时间顺序叙写小林一家平庸琐碎的日常生存状态,围绕着“排队买豆腐”、“夫妻争吵”、“老婆换单位”、“辞退保姆”、“给孩子找幼儿园”和“抢购大白菜”等日复一日长期萦绕在他们心头的话题,流水账式地记录小林的每一

天,借此带给读者强烈的精神冲击:无奈、烦琐的现实生活立即涌向意识空间里——生活越物质化,越现实化,就越显得空虚。典型知识分子的斗志和锐气在一点点的被腐蚀掉,他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卑怯、凡俗现实。以馊豆腐开始的故事,注定了它的凡俗与卑琐。

《一地鸡毛》在呈现小林他们麻木而又庸俗琐碎的生活状态时,也描写了他们在背叛自己的精神世界,顺从卑琐生活中而逐渐遗失自己曾经的追求和精神意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工作的磨蚀下他们放弃了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放弃了对心中的高尚理想的追求,向现实生活和世俗妥协,甘于平庸,无奈而又无望地融入民间,成了婆妈琐碎的小市民。

在顺着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录小林和老婆小李的生活的同时,穿插了他们对过去的回忆,“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他们都以为自己不会被凡尘所染,可是结婚几年之后,老婆不再是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而成了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尽管有挣扎和矛盾,但小林的精神和理想最终也被庸俗繁琐的生活所渗透消磨。

小林也有过宏伟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和热切的追求。然而,在接受了现实生活的教育之后,在走上工作岗位、步入婚姻之后,为了家庭生活,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也跟大家一样,逐渐认同世俗生存观和价值观,追求安稳平淡的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沉沦着,在理想和生存面前,他们最终还是抛弃了当初的追求选择向生活低头妥协,知识分子们薄弱的自我意识最终在物质现实中一点点流逝。

三、在还原现实中批判现实

《一地鸡毛》是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关系学的教科书,用平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点点揭示人物内心,不言大道理却给读者留下大量想象思考空间,用平淡低调的叙写,曲折地表达出了知识分子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的无奈和绝望,细腻而详尽的勾画出人们面对困窘的现实却又无力抗争的处境,体现了新写实小说在探索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批判现实生活的文化内蕴。带着个体生命体验并参照小说文本叙述细读小说,不仅能感受到的除了文字描述的平庸琐碎而又无奈困窘的生存状态之外,也能感受到个体意识和思想在那个特殊时代中的挣扎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