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b9da51379563c1ec5da713a.png)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爱国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 点”的含义?
3、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表明( ) ①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②弱国无外交 ③对帝国主义列强不能抱有幻想 ④巴黎和会中国的 外交努力失败 A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 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 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 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新文化运动的兴 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④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⑤工人阶级 C 登上历史舞台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 史料一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 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 东问题。”……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 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 (1) 理由: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山东的 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 历史和文化说明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宗教”。 山东特权是被德国掠夺走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理直 没有。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 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理直气壮”的要求 本。 被满足了吗?有何影响? 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 导火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1eae8edaef5ef7bb0d3c0e.png)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前途 指导思 想
反帝 资产 人民 资产阶 资本 西方资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产阶级 建 国 社会 政治学 说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社会
释放,罢免,拒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党成立准备思 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思考: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 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 《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 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 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 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其间必有其 深刻的社会原因…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黑暗, 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工人为主)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口号
方式 结果罢课,罢工Fra bibliotek罢市被捕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a4082a31b765ce0408140d.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 (2017 •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课件PPT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a04cf64afe04a1b171de02.png)
(2)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4)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强烈的爱国心。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 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
1.(2011 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学子激扬焚佞府, 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 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 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
B.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学子激扬”“众工人,上阵露锋芒” 即可判断为 D 项五四运动。 答案:D
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初步胜利
(1)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中国第一次 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三、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反帝爱国 运动,爱国主义精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民自觉”应该
包含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太平天 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主义反外来侵略革命;义和团运动 是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革 命;五四运动是最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
项是 D 项。
答案:D
2.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
)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9707920cfc789eb172dc87e.png)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课堂探究案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266060cdaa00b52acfc7cabf.png)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背景
国内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中心:北京 中心:上海 主力:学生 主力:工人
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想影响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B
5、五四运动中,下列目标得以彻底实现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B、废除“二十一条”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 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 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结果:交涉无效。
归纳: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国际:日本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
族危机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2.国内: 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激化各种矛 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根本原因) 阶级力量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 思想解放, 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外交上: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直 接原因)
革命 领导 指导 革命 革命 任务 阶级 思想 前途 结果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e297e51b307e87101f69618.png)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阶级基础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本课小结:
背景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先锋: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中国通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e651b4cf46527d3240ce0c7.png)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背景——“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过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概况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五四运动从一开始的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到后来取得重要成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给北洋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2.如图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升腾的民族力量。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体现了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执著追求。
3.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如图)。
漫画表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五四运动中民众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五四运动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六课五四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c73429f78a6529647d535b.png)
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其次是运动波及全国广大 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洋军 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五四运动的意义何在?
1、是一次……爱国运动。 2、是一场……新文化运动; 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是一场文化启蒙和思想启蒙运 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5、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准备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7、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爱国、牺牲、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文 化启蒙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爱国主义精神
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D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B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时间?口号?发展?高潮? ★取得什么成果?(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的性质?
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各特征是什么?
五 四 运 动
前期:北京 青年学生 游行示威
(1919.5.4—6.3) 中心 主力 形式
后期: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为什么这样说?
新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 新的群众力量—— 广泛群众性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b4e52efaef8941ea76e055b.png)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③思想基础: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阶段主力军运动中心斗争口号斗争的成果及表现取得成果的主因前期青年学生“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月3日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加入斗争的队伍后期无产阶级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免除、、的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
2.意义①性质: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39f35b1240c844768eaee59.png)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 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目标】1.熟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
2.理解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预习案【重难点阐释】【预习自测】1.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实质指五四运动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2.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3.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了()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对这段发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 B.商人是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军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说明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5.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探究案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1 第4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1 第4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2b4b5dff8c75fbfc77db2df.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二十一条”(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欧美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高潮: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5.结果(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1.爱国救亡: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口号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史料二对联一:“②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对联二:“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学生欢呼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解读]①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外争国权”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国贼”指曹、陆、章三个亲日派卖国贼。
②体现了有多个阶层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③体现了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思考](1)史料一中口号体现了五四运动什么特点?(2)史料二中画线部分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提示:(1)口号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口号二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共3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454e2480eb6294dc886c4b.png)
2.(华师附中高考模拟题)
右图为五四运动时的一份报纸的一角, 它反映了(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特派记者小王由于激动把拍摄照片 (提示:注意寻找关键词)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 过程,分析其影响和精神。
4.04亿亩 9.25亿亩
对人民的压榨: 1912——1919年田赋增 加了7倍;盐税、烟税、
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 增加了6倍。
第六页,共33页。
北洋政府:对外卖国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
【材料】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 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
二十一条。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 过 程,分析其影响和精神。
第三页,共33页。
第四页,共33页。
一、寻源五四(原因)
跟随下列四组镜头, 概括五四运动的原因?
(提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第五页,共33页。
镜头一
北洋政府:对内掠夺
年代 1914
1915 1917
荒地数 3.58 亿亩
经济:
迅速发展,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
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会议。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交:
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经济:
迅速发展,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1
2
上海各界声援北京学生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29aa7c2050876323112123c.png)
历史功绩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 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角度 从五四运动的实质角度突破 【示范 3】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 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 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角度 从五四运动的特点角度突破 【示范 4】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 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 A.先进阶级政党的指导 B.反对君主专制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解析:辛亥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答案:D
A.“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思路导图:
答案:D
【考向 1】 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 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 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 约是指( ) B. 《波茨坦公告》 D. 《九国公约》
2 .材料二中“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提示: 材料二中“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 可 ” 指的是号召各国人民为维护本国的正当权益和战后和平而
奋起抗争,包括群众运动、武力反抗等。中国代表团当时就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借巴黎和会废除不平等条约, “ 挽 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 ” , “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 的幻想破 灭后,全国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海外侨胞和 留学生也参加到拒签和约的斗争中;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 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自 1840 年以来中国外交史上 的第一次,是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民不屈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908ca04336c1eb91a375dc4.png)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阶级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场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前夜 二、五四风雷 三、五四余韵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 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前夜——背景
1、国际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 中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政治原因)
2、国内背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问题:从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并直接促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余韵——意义
1、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 动。 3、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 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
代表合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读材料: (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
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 的省敲诈得精光。……大河堤坝不 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 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0f836dc6f1aff00bed51ef4.png)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本节课标】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经过、五四运动的意义【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趁机加快了侵华的步伐。
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2.导火线----反映了什么问题?——弱国无外交二、五四运动的过程:阶段时间主力中心斗争形式结果口号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初步胜利:① 6月10日② 6月28日三:历史意义:1.(性质)反帝爱国运动——转折点:2.新文化运动:3.思想解放运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求:请以结构图表或知识树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史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屈辱史:、、瓜分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2、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清政府——预备立宪、新政、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性质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9cec950783e0912a3162a1e.png)
探究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 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 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 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 ,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 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梁漱溟 《论学生事件》
学案课堂探究3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始?
提示: 五四爱国运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哪里?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反帝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反封
•“驱除鞑虏(清政府),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反帝 反封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时间: 2、地点: 3、主力: 4、推动者: 5、斗争口号: 6、斗争方式: 1919年5月4日 开始
北京 天安门广场
北京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与结果 前后阶段对比
第一阶段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口号 第二阶段
北京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字
顾维均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对内:五四运动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没有推翻北洋军 阀的统治;没有 问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改变中国半殖民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地半封建社会的 B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性质。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对外:五四运动 思考:为什么说五四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没有赶走帝国主 运动所取得的成果 义 是初步的胜利?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125a0503b3567ec102d8a7e.png)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不敢发动群众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群众广泛参与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完成民主革命后,进入 社会主义 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 要准备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强 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 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端)
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 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不 目标 同 点 前途
结果
合作探究:
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 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 些新贡献?(4分)
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 府统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自主学习:(2分钟)
1、中国人对巴黎和会有什么期望? 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2、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要求? 废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将山东……
3、巴黎和会做出了什么回应? 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4、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5、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8 人教版优秀课件
![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8 人教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eb4fc25f0e7cd1852536ca.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五四时期的北京
1919年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群众大 会现场
统 一 的 标 语 国 贼 , 谋 求 国 土 完 整 青 年 学 生 高 举 声 讨 卖
五四时期的上海
1919年 1919年5月7日,上 海各界两万多人在 公共体育场举行国 民大会。 民大会。
1919年 1919年6月“五四” 五四” 运动中上海工人的 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人道的警钟响了!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 由的曙光出现了! 由的曙光出现了! 试看将来的环球,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 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
三、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四、弘扬五四
问题五: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讨论 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弘扬五四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陈独秀 新青年》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表现在哪?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提示: 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
新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 新的群众力量—— 广泛群众性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课堂小结
第16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起因(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初期 2、后期 三、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 是(B ) A.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A.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D.支持袁世凯称帝 D.支持袁世凯称帝 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2.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表述最恰当的是( C ) 表述最恰当的是( A.废除 二十一条” 废除“ A.废除“二十一条” B.收回山东主权 B.收回山东主权 C.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C.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D.废除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废除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巴黎和会是在英、 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 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在“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英、法、美等协约 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英、 国方面作战,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 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 国方面作战,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中国 政府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 政府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 际上的屈辱的地位。 际上的屈辱的地位。 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 让给日本的决定。 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 列强的幻想。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列强的幻想。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二、图说五四
问题三: 问题三:假如你是当时北大的一 名学生, 名学生,你要如何向国外友人介绍五 四运动的概况? 提示 从导火线、 提示: 四运动的概况?(提示:从导火线、时 口号、运动中心、主力、 间、口号、运动中心、主力、斗争方 结果等方面思考) 式、结果等方面思考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起因(导火线):
请大家欣赏下面一段音乐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第16课 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广东省化州市第七中学 黄小红
教学目标
1.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 1.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 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 2.概述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 2.概述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 口号、中心、主力、 口号、中心、主力、结果 3.感悟“五四精神” 3.感悟“五四精神”。 感悟
5.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 D ) A.“废除二十一条”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五四运动体现出时代的革命精神,主要包括 ( D ) .五四运动体现出时代的革命精神, 爱国( 民主、科学( 追求真理, (1)爱国(2)民主、科学(3)追求真理,勇于解 放(4)社会改良 A.(1)(2)(3)(4 A.(1)(2)(3)(4) B.(1)(3)(4 B.(1)(3)(4) C.(1)(2)(4 C.(1)(2)(4) D.(1)(2)(3 D.(1)(2)(3) 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因为( 是因为( D ) A.工人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A.工人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B.在反帝反封建上更为彻底 B.在反帝反封建上更为彻底 C.形成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C.形成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D.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上海
工人
罢课、罢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 工、罢市 贼;拒签和约 (三罢)
三、感悟五四
电影《 我的1919》中的片段——“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
问题四:中国代表为什么最终能够拒签和约? 问题四:中国代表为什么最终能够拒签和约?
(1)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占的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 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 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 (2)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有强烈的爱国心。 )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等人有强烈的爱国心。 (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 (4)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 ) 帝反封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帝反封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
)
一、寻源五四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 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二十一条” 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二十一条” 的实质是什么? 的实质是什么?
日本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实质是妄图使中 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 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为什 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在民众压力下, 在民众压力下,北洋军 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 上签字。
三个卖国贼(曹汝霖、 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 宗祥、陆宗舆) 宗祥、陆宗舆)的职务被 罢免。 罢免。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阶 段 中心
北京
主力 斗争方式
学生 游行示威
结果
军阀镇压
初期
1919.5.4开始
后期
1919.6月初开始
五四青年节中华世纪坛2000名中学生宣誓成人
中学生们庄重宣誓: 中学生们庄重宣誓: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 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 民主 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B )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4.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D ) 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北京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 A.北京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 B.上海学生运动开始 B.上海学生运动开始 C.工人阶级的罢工浪潮 C.工人阶级的罢工浪潮 D.上海的 三罢” 上海的“ D.上海的“三罢”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