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2018-11-2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相适应,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为育为方向,并提出了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一、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理论界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较少,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有关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引入,加深了我们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高校体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认识,出现了观点纷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
为此,本文试图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作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学、学者进行研究,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起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的,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它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反遇了一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需求。
虽然高校体育理论界开展过多次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问题的讨论,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主,因此提出“体质教育”的指导思想;(2)有的体育理论工作者认为,“三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提出“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3)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指针,以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因而提出“全面教育”的指导思想;(4)还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所以提出“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5)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办高水平运动队,于是有的学者强调高校要为发展学生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多作贡献,因而又提出了“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摘要: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径,在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今天,加强体育教学的改革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稳步顺利进入社会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人才培养身心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能否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足够的优势综合素质成为了判定的尺度之一。
为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教育培养工作中已经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纳入到教育发展战略当中。
作为代表高校身体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但当前众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面临有多种问题,应当结合现状,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
1 当前体育教学发展形势存在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及理论实践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特别是体育教学思想上的贯彻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有了充分的认识,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改革上不断做出努力,将终身体育的理念开始贯穿到体育理论教学中,依靠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热情。
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学的形式仍然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大多延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兴趣带动性不强,而且体育考评过于形式化,在体育教学任务导向上有些偏差。
学生的体育思想转变不够彻底,对体育教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
2 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魄,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能够适应社会的各方面发展。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体育项目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的体育场地及健身房等设施的建立体现的是当前社会对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项目多元化的需求。
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改革方向需要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加大对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的培养。
最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 精品
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第一篇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理念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改变现有的体育课程观念,将身体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二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模式1课程模式逐级分流,生本体育逐级分流,生本体育的含义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允许学生进行纵向选择多个层次的课程或横向选择多个方向的课程,打破年级界限,最终使学生养成健康体育习惯,拥有自我参与健身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模式特征自主、开放、活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特点等自愿选择体育课程,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度,提供充分的健身锻炼的空间;以过程性评价反馈学生阶段锻炼的效果,使学生保持自信和激情,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中,形成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构建自己的体育文化体系,真正理解体育与健康内涵,从而走向生本体育的境界。
三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第一,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基本的人体生理知识和健康维护知识;熟练至少一种传统养生文化,具有基本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第二,熟练掌握至少2种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能运用运动来调节心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阶段目标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分为4个阶段、7个学期,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层次性和领域性逐级递增,全面铺开。
整个目标体系涉及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四云南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技能部分,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体育课程印象。
2课程内容设置第一,基础教育阶段第一学期本学期课程分为两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健身锻炼的科学方法、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等专题,主要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进行入学前的体育思想教育。
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论文]
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的探讨摘要: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着重研究和探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未来设想,以促进普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1-01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终身体育思想进入课堂,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
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原有的部分传统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从男生到女生都相差无几。
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成绩评定不太科学,过分重视竞技运动,轻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高校体育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方面还流于形式与口号。
现有的师资队伍未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滞后,课程发展能力欠缺和课程意识淡薄。
另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
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体育理论教学滞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理论知识传授所占的比例,单纯强调提高学生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观念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深入,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导致观念滞后。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伴随高等教育的长期高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具体改革措施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措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要求以人为本,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表现除了人才的理论知识外,还包括其身体素质及体育精神等。
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的快乐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理念。
它主张将快乐的情感体验融入体育教学的各种项目中,促使学生将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为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教学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成为服务型的教育。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学既定目标。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被忽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学生的学习、课程的安排等一切都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必须适应教师的步伐和节奏。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素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完善。
教师的权威应当让位于学生的学习。
而当前的事实恰恰相反,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2.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环节中没有出来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将所有学生当做一个学生,只备一次课、只制订一次教学计划,所有内容只讲一遍。
但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理解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别,而且就算他们在能力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也不一定都能够当时就明白和理解知识内容。
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当因材施教,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将所有学生当成一个整体。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出发点,从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为以后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一、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1.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三基”型,这种教学模式以固定的教学班为教学单位,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仅用某一种教学模式难免有局限性,要想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实现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某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优选几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应用将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2.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否科学、具体、明确,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
通过调查,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取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没有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和体育活动经验三大类,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更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呈现“多而杂”的特点。
现行的体育教学理论课课时安排极少,形同虚设;实践课“全面而不发展”,过频的项目转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极不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以致于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消极被动,无法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及锻炼方法。
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前景与趋势
论我 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前景与趋势
Dic sin o v lp n r p ci e a d Tr n fColg y ia s u so n De eo i g Pe s e tv n e d o l e Ph sc l e
p y ia d c t n c riu u i hn d p t o w r o u g sin h o g ay ig te c re tst ain h sc le u ai u r l m n C i a a u r a d s me s g e t st r u h a l zn h u r n i t . o c n f o n u o
2 2 课 程 内容 设 置 尚不 太合 理 .
当人类社会 阔步迈人 2 l世纪时 , 我国高校体育课 程的改 革与发展 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形势 。北京奥运会 的成功举办 , 使 得我国体育事业空前发展 , 素质教育 的全 面实施 , 以及 社会转
尽管高校的体 育教学 改革 已取得 了一定 进展 , 从 总体 但 上看 , 这些改革还只是局部的和有 限的 。多数 院校仍是满足于 年级 的基本课 、 二年级 的选 项课 , 在原有 教材 的基础 上增加 几个选项 内容的现状 , 选修 课 和保健课 还只存 在 于教 学大 纲
一
型给人们生 活带来 的巨大变化 , 使得我们必须重新 审视高校体
育课程发展 的未来走向。课程价值取向 、 课程 目标、 课程内容 、 课程实施 以及课程评价等构成 了体育课程的核心 问题 , 正确认
识这些问题 的发展趋势 , 将有助于把握好我 国高校体育课程改
革 发 展 的 向 。
中。原有 的格局并没有打破 , 以强身育人为 中心 的课程体系尚
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
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加强,高校体育越来越得到重视。
党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此,我国各高校应注重从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从而提高其身心素质,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趋势,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理论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在工作上进行创新,逐步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到理论教学中,并通过采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与热情,使得高校体育教育出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有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比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方法相对死板单一,针对性不强,体育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正确的体育观念,未能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区别对待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工作时间逐步缩短,人们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不断发展与健全,各种体育俱乐部与健身房的建立等都对体育教学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对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基础前提下,加强其对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新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符合时代需求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强化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建立体育俱乐部,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论文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问题对策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断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和兴趣爱好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逐渐成为社会上时尚的锻炼手段。
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当前社会开展的时尚体育、实用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内容相去甚远。
2、高校对体育教育定位不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和不合理,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具体运用上造成的定位偏差。
如,教材陈旧、内容繁琐、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形式单调、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机制不健全,对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把握不准,等等。
高校体育教育的正确定位,关系到高校体育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的问题,是目前必须引起重视和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3、体育场馆器材不同程度短缺我国高校由于受国家经济条件和教育投资环境的制约,虽然已逐步具有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剧增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馆资源短缺,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结构过于单一,难于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要求。
4、高校体育师资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是课程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教育改革的研究探索者。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教育观念陈旧、专业知识老化且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术水平低等问题。
体育教师在校期间接受的多是竞技体育知识,而较少接受理论教育。
这种低水平教育状态,不利于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5、发展性教学评价通常流于形式由于发展性教学评价具体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繁琐,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大多数高校并未按发展性教学评价相关要求进行操作,而是采用绝对标准评价为主,只重视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论文
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摘要:本文将研究范围定格在高等教育阶段,以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自 20 世纪 80 年代被提出以来,目前理论界对教师专业发展从内涵理解、发展阶段等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以往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或是笼统地对“教师”群体进行研究,或是把“中小学教师”或者把“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缺乏把“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特殊关注群体进行研究。
本文将研究范围定位在高等教育阶段,以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各有不同:国外学者戴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
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其间具有变革能力的教师独自或与同伴一起检视、更新和拓展教学的道德目的;在与儿童和同事共同度过的教学生活的每一阶段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
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能。
叶澜等学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这些界定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成长这一角度来揭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者的论述,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通过在职教育、培训、自主学习等不同途径,教师不断获得且发展专业实践所必需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目的。
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分析论文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分析论文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就是当前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效并不明显。
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训练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参与度低,体育课堂始终不见成效。
当前普遍的大学都是集体统一授课,教师的理论指导不足,实践过程也缺乏专业的引导,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存在问题。
当然,尽管体育当前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多少也取得一些成就,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教学方式也在有所更新,教育工作者还在不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教学从人物来看,目前的体育教学还不足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学生的运动方式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很少学生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长期的习惯来坚持。
教学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忽视了体育科目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既没有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
教学要么过于传统,要么过于前卫,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另外,由于缺乏经验,各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能够反映学校的规模、硬件设施以及教学理念,我国大学人数增多,体育教学呈现大班教学模式,这种大班教学为教学的安全以及教学质量都带来了挑战。
科学合理的班级人数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人数的增加,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体育课堂采取了排班制教学,教师工作量激增。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安排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在充分协调科目、运动器材以及场地等内容后,体育教学时段的灵活性有所增加,大学体育课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得以体现。
三、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国大学体育课的类型有所增加,为了更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大学体育教学逐渐拓展课程类型,从过去的必修课、选修课拓展到了今天的专项课、提高课、训练课等等。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向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向1.1教学模式多样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积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让广大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教学模式多样,且教学形式丰富。
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体来讲,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三段型、三基型、俱乐部型等,这些教学模式应用在当代体育教学中,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进步。
在学习效果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了多样的特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特征独特当代体育教学也有着它的独特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独特之处,才让高校的体育教学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所选的课程为主,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要求,严格实行体育教学。
目前有很多高校都是采取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并且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考核。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了严谨的特点,并且其中还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此外,当代体育教学还存在采用以俱乐部的形式展开的情况,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
让体育教学呈现出了自主性的特点。
1.3学生选修占到主导边线在众多高校中,体育教学采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提前进行体育课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
这种体育选课的方式具备许许多多的优点,能够将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喜爱,那么在教学中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身。
学生选课的体育课选择模式早已形成并且已经趋于完善,在当今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体育课程选择的方式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爱。
关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关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要作出进一步的调整教学适应变化发展。
本文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调整的步伐和力度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改革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一再提高。
体育素质显然已经成为人才综合素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为此,高校体育教学面临改革和提升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最早始于2002年8月,当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此之后在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活动。
在这次全国性的体育教学改革中,首次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改革目标,主张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应当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应当成为学生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以明确的方式规定了体育课的性质、结构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随着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的贯彻落实逐渐呈现成效:大学生体育素质和身体健康指数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相继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例如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因为生态环境、食物质量等因素而明显下滑,肥胖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体力、耐力、肺活量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可见在当前形势下继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仍有必要。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足,表现在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划分不清晰,衔接不顺畅。
我国高校在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给予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方向、根本目的等总体性的东西相应的关注和规定。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解决策略
81作者简介:李军(1963—),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解决策略李军 南阳理工学院摘要:目前,高校学生体质逐渐下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对体育教育改革后的发展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要针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全方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解决策略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课外训练,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锻炼学生强健体魄。
强化体育教学需要高校改进教学手段,强化体育教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
近几年,体育教学手段并未达到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强健体魄等目标,与社会对体育教学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体育课程课内课外教学,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主锻炼,以此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目标,促使体育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形式和体育教学发生较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学生体质锻炼,现代化体育教学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现代化体育教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的质量是体育教学发展的衡量标准。
通过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运动细胞,展现自身运动水平和能力,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锻炼身体同时,亦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发展。
体育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体质,更对学生智育和德育方面得到发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道德品质与人际关系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技术技巧和体育理论知识进行体育教学以外,在强化学生体能和体质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理想、意志力等作为体育教学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育具有产业化的发展倾向,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对产业化建设发展并未达成共识。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引言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重要场所,其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通过定期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增强心理素质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身体的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竞技体育中的挑战和压力,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抗压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合作与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提升综合素质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1. 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高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这导致了体育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3. 师资力量不足优秀的体育教师是高质量体育教育的保障。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4. 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原因,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参与度不高,影响了体育教育的效果。
结语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高校应该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进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改革
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 1 ) “ 基础型” 体 育教 学 模式 。 作 为 传统 体育教学模式 , 为 达 到 增 强学 生 体 质 的 教 学 目标 , 通 常 偏 重 于 对 体 育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技能技 术的传授 。 通 过 在 自然 班 中对 学 生 进 行 教 学 大 纲 中所 规 定 的 教 学 内 容 , 从 而 更 好 的 凸 显 教 师的 主导 地 位 。 调 查 显示 有2 5 %的学 校 采 用这 种 教 学模 式 。 它能 使 学 生较 扎实地掌握体 育的基础知识 、 技 能 和 技术 , 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不高 , 对 今 后 体 育 锻 炼 习 惯 的 形 成 可能 会 起 阻 碍 作 用 , 不 利 于 终 身体 育 观 念 的 形 成 。 ( 2 ) “ 三 段 型” 体 育 教 学 模式 。 作 为 阶 段 性 教学模式 , 三 段 式 体 育 教 学 在 注 重 传 授 学生 体育基础 的同时 , 强 化 了对 学 生 的 体 育兴 趣 的 培 养 。 他 往往 将 体 育 基 础 课 程 、 体 育选 项 课 程 与 体 育 选 修 课程 分 别开 设 在 一 年级 、 二 年 级 和 三 四年 级 , 使 得 学 生在 充分 打好 体 育 基 础 , 增 强 体 质的 基 础 上 , 逐 次 进 行 体 育 能 力和 锻 炼 习 惯 的 提 升 。 虽 然 这 种 模 式 的应 用在 一定 程 度 上 满 足 了学 生 的体 育兴趣 , 但 是 在 学 习过 程 中 仍 不 能 充 分 发 挥其主体地 位作用 。 三 段型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现 阶 段 成 为一 些 省份 民办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的 主要模式之 一。 ( 3 ) “ 选项课型” 体 育 教学 模 式 。 选 项 课 型 体 育 教 学模 式 的 教 学思 想 是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选 择 体 育 项 目进 行 锻 炼 的 权 利 , 从 学 生 的 体 育 兴趣 出 发 , 培 养 学 生 的 体 育 运 动 能 力和从 事体育锻炼 的习惯。 其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为一 二 年 级 均 为体 育 选 项 课 , 课 程 设 置 主 要依据学生 的体育兴趣要求 , 可 供 学 生 选 择 的 体 育 教 学 项 目 比较 丰 富 。 选 课 型 体 育教 学 模 式 有 助 于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终 生 化 体 育 锻 炼 的 习惯 , 然 而 受 到 高 标 准 师资 力量 和 体 育 教 学 器材的要求 , 使 得 对 于 部 分 条 件 不 好 的 民办学校来说 , 完全做 到实施“ 选项课 型” 教 学 模 式 还 是 有 一 定 的难 度 。 ( 4 ) “ 俱乐部型” 体 育教 学模 式 。 “ 俱 乐部 型”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的 组 织 形 式 是 一 年 级 为 基 础 体 育课 , 教 授 学 生 基本 的 体 育 运 动 知 识和相应 的体育运动 技能, 为 学 生 参 与 体 育俱乐部 活动打下一 定的基础 。 二 年 级 就 以 专 项 教学 俱 乐 部 形 式 进 行 体 育 教 学 , 学 生 可 以 自由 选 择 一 到 两 个 体 育 俱 乐 部 , 自 由支 配 活 动 时 间 , 同 时 参 加 俱 乐 部 既 定 的 各种 活动。 俱 乐 部 型 模 式 在 陕 西 省 民 办 高 校 中正 处 于 试 运 行 阶 段 , 目前 我 省 实 施 这 模式的教 学的民办高校不多。
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趋势论文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趋势初探[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背景,并对改革的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理论性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师范教育通过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已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由于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理念的确立以及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践的发展,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变迁向“宽口径、厚基础、强适应”方向的发展及体育学专业设置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体育学主体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显然,无论从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专业结构改革的趋势要求来看,对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为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背景分析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教育环节的改革都必须置身于与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的广阔背景中,才能把握自身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作出理性的选择。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改革的背景不仅多样,而且复杂。
体育教育专业既属于高等教育的专业又属于高等师范教育的专业,其课程改革不仅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更与学校体育直接相连,其改革的复杂性更甚。
因此,认识这些有关的宏观及微观的改革背景,将有助于对体育教育专业整体改革的把握。
1.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从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
而课程被看做是教学的中介或媒体,因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向教学领域,并最终转向教学内容,即课程领域。
我国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经历了以专业的扩张、追求规模的外延发展到以缩减专业规模、追求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的历程。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是体育院、系的重点工作。
而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类各专业的本体专业,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也自然是体育院校及高等师范体育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论文]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摘要:体育是高校为了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意识力。
基于此,本文将阐述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研究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发展1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1.1传统观念厚,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个高校的体育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仍停留在竞技体育和运动素养的概念。
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高强度和高负荷的训练,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高校体育仍旧是重视实践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
1.2课程选择具有盲目性众所周知,在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们自选课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由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正规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加之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使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对课程理解不够,盲目选课。
此外,一些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对自身的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项目技巧的了解不够,对自身为未来的发展没有规划,导致所选的课程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同时,一部分学生在选课时,容易出现随波逐流现场,看大家选就跟着选,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导致在学习和锻炼的时候,缺乏兴趣和热情。
1.3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仅仅凭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项目运动技能、达标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课程种类虽然不少,但是很多课程都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不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手段的时候,对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解不够深刻,将学生的主观性误解成课程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仍旧是是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和技能示范,缺乏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那提起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建立更加广阔的体育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发展
吴显亮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学号:201200292051)
摘要: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着重研究和探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未来设想,以促进普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人才培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终身体育思想进入课堂,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
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原有的部分传统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从男生到女生都相差无几。
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成绩评定不太科学,过分重视竞技运动,轻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高校体育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方面还流于形式与口号。
现有的师资队伍未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滞后,课程发展能力欠缺和课程意识淡薄。
另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
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又一难题,笔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甚微,从中就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在经过选项课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很难在项目中表现出应该有的运动欲望,期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坦言,目前的学习压力和今后面临的就业,深造压力使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么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该如何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从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于实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体育自主性学习兴趣在逐步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体育理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用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达标测试来进行指引和约束,其出发点很好,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中,还有有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这两项考核,甚至有一些学生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坏与学校及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更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社会和学生三者之间,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测试中的散漫就足以说明他们对于考核的态度。
在国家教育部把学生的达标测试与学生的学位认定相挂钩之后,才有一些学校和学生开始注重这个问题,并逐步步入正轨。
对于学生而言,这势必会慢慢的引起学生对于考核的重视,并逐步形成风气。
论教学滞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
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理论知识传授所占的比例,单纯强调提高学生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观念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深入,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导致观念滞后。
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技能起着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
提高,缺乏理论知识势必会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
2 国外研究现状
2.1美国体育课程的现状
张建华等指出:美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般特点有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强调发展运动特有价值的运动课程;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强调操作评价和真实评价;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强调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运动的教学;舞蹈、韵律体操和娱乐活动等受到重视。
张建华等指出:以美为代表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始寻求不同程度的全国统一性。
体育教学已经普遍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
2.2日本体育课程的现状
陆淳指出: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
李建军说:日本在提出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制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且体育目标和保健目标是分开的。
日本最新的保健体育课程目标比较好地协调了各项目标的关系,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
王健认为:日本是将认知目标放在前,其后才是发展身体。
目标则更多地涉及到卫生健康知识,包括个人的饮食、疾病、损伤以及安全和保护环境、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3澳大利亚体育课程的现状
王健说:教育思想上,澳大利亚的课程目标更加倡导素质教育思想。
价值观上,澳大利亚的社会哲学信念是强调“个体是最基本的因素”。
在目标侧重点上,是追求人的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目标范围上,比中国更广。
澳大利亚课程方案没有具体的时数和内容的限制,教师、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比中国要强。
学习内容涉及面相对广泛,身体锻炼的内容并非特别突出,更多地从个人、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构建内容体系。
以“学习结果的陈述”来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评价,要求评价应考虑达到标准的轻松、自主的程度、重复动作的能力等因素,而不是完全机械地反映学生的成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设想
3.1明确学校任务
进一步明确现阶段高等学校体育所应担负的任务,树立新型的体育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学校体育是培养2l世纪人才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育人的总目标服务;二是从未来着眼,终身体育观念取代一些教育的观念,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智能即运用知识的
能力上。
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的锻炼;三是高等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要面向社会,着眼未来,与社会实际现状相结合,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思考、判断、自己负责的主
体能力,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自己的才能,从中获得效益,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
3.2加强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
各高校应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除对不同等级的体育课程分别给予起动经费和奖励的同时,重点要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以尽快地改善我国普通高校现代化体育教学设施落后的状况,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体育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增强凝聚力,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
把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奖励及时,形式多
样化;培养激励机制:给教师业务提高的机会,如攻读硕士学位、参加裁判等级考试、选派进修等,满足其对专业文化学习的需求;第三,加强体育硬件建设,增强对体育教师的吸引力;第四,创造良
好的培训条件,提供多种形式、多层次、多专题的培训活动,重视学科梯队的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第五,每学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教学、科研、业务进修、思想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充分调
动老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全面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4.结论
高校体育除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培养健康
意识,并掌握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学
生在校期间就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生命的延续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体育课
程建设是培养未来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工作,其中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等直接影响着培养人
才的规格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斌星.谈高校体育课成绩评定[m].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6):106-108.
[2] 卢虹等.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技,2002,(2):106-109.
[3] 张孝荣.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辽宁财经学院学报,2001,(3):41-45.
[4] 张细谦.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O-83.
[5]张建华,杨铁黎.21世纪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史,2001,(6):46-48.
[6] 陆淳.中、日、德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5):5- l17.
[7]李建军,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目标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42-46.
[8] 王健.中、澳初中体育课程方案比较[J].体育与科学,1999,(4):42-45.
[9]王子朴,骆泉全.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O0l,(6):l3-15.[1O]陈建东.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l,(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