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军事训练的历史性转变
归纳总结强军之路
归纳总结强军之路当代中国,强军之路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核心目标。
强军之路的实施既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本文将归纳总结强军之路,探讨其核心要义、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
一、强军之路的核心要义强军之路的核心要义在于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面临着国家安全稳定的巨大挑战。
而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密切相连,唯有强军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推动国家发展。
强军之路的核心要义就是通过军队建设来夯实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
二、强军之路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推进强军之路,我国在军事实力、军事技术、军事装备以及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 军事实力强军之路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军队打赢能力。
我国军队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军队的组织结构、装备武器、训练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军事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我国军队具备了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2. 军事技术强军之路的推进促使我国军事技术不断创新,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从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到空天网络,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技术成果。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了军事作战能力,推动了军事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3. 军事装备强军之路的推进还加快了我国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建设是保证军队打赢能力的重要前提。
我们取得了自主研制的多款军事装备,比如飞机航母、导弹系统、战舰战车等。
这些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不仅提高了我国军事实力,也拉动了民用产业的发展。
4. 军事人才强军之路的推进促进了军队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改革创新,我国军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在军事战略、作战指挥等方面具备高超能力,还在科技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军事人才的储备为我国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强军之路面临的挑战在强军之路的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1. 安全威胁当代世界的军事竞争和地缘政治的纷争给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我军历史使命的历史性演变及其启示
我军历史使命的历史性演变及其启示我军历史使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从我军历史使命的演变历程,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我军历史使命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任务变化而变化纵观我军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使命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始终是随着时代条件、党的任务和军队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按照历史阶段划,我军历史使命大致经历了五次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承担武装夺取政权,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分历史使命。
建党之后,我党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确定了党的任务和目标,其基本任务是建立人民军队,推翻旧政权,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
1927年建军之后,我军承担起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中“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的历史使命。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我军在这一时期历史使命的形象概括。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军不断发展武装,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有力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军队承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时期内,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生存和解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我党的任务转化为带领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进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我军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充分发挥战斗队、生产队、宣传队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主导作用,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承担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急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要建立一个独立、和平、自由和民主的新中国,并提出“和平建国”的总方针,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则坚持独裁、专制,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要把中国引向黑暗。
解放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历史发展及启迪
我 院军事训 练有所启示 。
年 8月,提 出改变 军政教育 时间比例 。规定如果军事 iJiI练 、生产劳
【关键 词 】军事训 练 ,历 史发展 ,启 示
动等和政 治教育发生 了矛盾 ,要给政 治教育让路 。这 样,军事训练
就被置 于政 治教育和生产 劳动之后 的无关 紧要 的地位 。全 军院校
规化建 设轨道 的人 民解放军 响应党 的号召 ,借鉴苏军 经验 ,开展正 发展 ,并顺应现代 战争要求,展 开了大规模 的合 同作战训练。
规化训练 ,成为 当时军事 训练 的重要特色 。
1977年邓小平 明确提 出“在没有战争 的条件 下,要把 军队的教
颁 布 各 项 制 度 ,建 立 正 规 化 训 练 秩 序 。在 彭 德 怀 主 持 下 ,借 鉴 育 训 练 提 高 到 战 略 地 位 。”1978年 i月 ,军 委 下 发 文 件 指 出 .力口强 教
一 、 50年代末 :借鉴苏军 ,向正规化训练过渡
也遭 到伤筋动骨 的破坏 ,到 1969年 时,院校 由 100多所锐减 到 4O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为 适 应 我 军 有 较 低 级 和 初 步 的 阶 段 向高 级 阶 余 所 。1975年 ,由 于 所 谓“批 邓 ”、“反 击 右 倾 翻 案 风 ”运 动 的冲 击 ,使
步 走 上 了 正 规 化 的 轨 道 。 由于 建 国 初 期 以美 国 为 首 的西 方 国家 采 一 个 新 的历 史 时 期 ,在 邓 小 平 新 时期 军 队 建 设 思 想 的指 导 下 ,军 事
取敌视新 中国的政策 ,而 苏联则伸出 了友好援助之手 。刚 刚跨入正 训练提升到 战略地位 ,一度 陷入 停滞 的部 队训练 开始逐步 恢复和
训练转变:在风雨中奋力前行
训练转变:在风雨中奋力前行深秋时节,我军“使命行动-2010”集团军跨区机动演习落幕。
此前,在西北某地濒临黄河的某训练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野外勘察地形的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陈照海部长。
涛声盈耳,风雨扑窗。
“这是”十一五”期间我军最后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明年的演习将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战,会更加精彩。
”陈部长谈起5年来我军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与记者促膝而谈。
“每年迈出一小步,5年前进一大步”记者:军委提出我军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始于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至今正好是第5个年头。
回顾这5年的军事训练转变,您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个清晰的“转变路线图”?陈照海: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是胡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
过去的5年,是军事训练转变艰辛探索、开局起步的关键5年。
如果说画一个“转变路线图”,我想可以这样说:我军军事训练转变,是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以深化训练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推进联合训练研究探索为突破口,以深化使命课题训练为重点,以加强信息化训练条件建设为支撑,以推进训练管理制度机制改革为保证。
记者:每年年初,作为全军军事训练主管机关领导,您都要在军报上给官兵介绍和提示每年的“训练关键词”。
您感到这5年来的“关键词”有什么显著的变化?陈照海: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是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一个鲜明特点。
2006年,转变的重点是学习和讨论,全军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特点规律。
2007年,转变的重点是抓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以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4个训练基地为重点,展开训练基地复杂电磁环境建设,组织8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装备部队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试点。
2008年,转变的重点是抓训练内容改革,我军圆满完成了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编修任务,初步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体系。
部队新面貌讨论交流材料
部队新面貌讨论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军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为我军加强军事实力、提高打赢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将组织几位同志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和交流我军的新面貌。
李同志:我们军队在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军的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以我军正在装备的新型导弹系统为例,通过先进的雷达技术和制导系统,能够准确打击目标,提高了作战效能。
张同志:不仅如此,我军的军事训练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的机械化训练已不再能满足实战需求,我们开始注重实战化和综合化的军事训练。
通过模拟战争环境和对抗性演练,提高了官兵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王同志:除了装备和训练,我军的组织架构也在不断优化。
我们推行军地融合改革,实现了各军兵种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加强合成作战力量的组建和作战指挥体系的优化,提高了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陈同志:另外,我军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我们提倡“兵不厌诈”的战略思维,注重心理战和网络战的打击力。
通过扩大军事威慑力和心理压力,对敌人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李同志:总的来说,我军在装备建设、军事训练、组织架构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我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大锅饭”军队,而是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的道路。
相信随着这一多方面的变革,我军的打胜仗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张同志:确实如此,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
战争形态的变化,对我军的军事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王同志:是的,没有休止符的改革才能保持领先。
我们要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
同时,还要加强军事外交,与国际上的军事力量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陈同志:最后,我想说,面对新时期的变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开拓进取,确保我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强大。
09-军理论述题
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包括与邻国的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我国是陆海大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的三位,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邻国有8个,海陆邻国众多,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同时,我国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大,和平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一个相对和平稳定安全环境已经出现。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与一些曾经关系紧张的国家也逐步建立起了相互谅解和信任的正常关系,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世界大国与我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同时,我国周边“热点”逐渐降温。
第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变的可能,边境和海洋权益尚存争端,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
构建周边安全体制,营造睦邻友好环境,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我国构筑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稳定周边,改善安全环境,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机制,独立自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应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障,要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第八讲 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
第八讲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和主动应对国际安全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的新特点、新变化,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推进部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忠实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一、紧紧围绕回答和解决“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全军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有效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
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全军和武警部队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积极创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打牢了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
1、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广大官兵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紧扭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持续兴起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热潮。
组织官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高度统一保证行动上步调一致。
总政专门编发《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层读本》、《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等教材书籍。
近五年来,全军多次召开全军性理论研讨会,军以上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50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率在92%以上,领导干部为部队作辅导报告8万余场次。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及时修订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材,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评选和检查评估,大力加强政治教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头脑。
我军军事训练的基本定位
真研 究 我 军军 事 训练 的基 本定 位 ,对 于科 学 地 制定 我军 军事训 练 的方针 、 策 , 政 推动 新世纪 新 阶段 军 事 训练 的全 面协 调 和持 续 发展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6 0期
国 防大 学 学报 ( 育 训 练 研 究 ) 教
No .1 0 2006
( 第 2 6期 ) 总 0
J OURN AL OF NATI ONAL DEFENCE UNI VERS T I Y G en r l N o. e a 206
训练 。要把 训 练 放在 战 略 问题 的一 个 重 要位 置
的有效之策。建国后 , 军队走上了革命化、 现代
化、 正规 化建 设 的轨 道 , 战斗 队的 主要职 能凸现 ,
战斗力标 准得 到确立 , 为生成 战斗力基 本途径 作
还处 于实 验攻 关 、 系统联 试 阶段 , o 军事训 练投 入
不足 、 保障缺 口较大 , 难以满足信息化军事训练 日益 增长 的要求 , 队官 兵知识 结构 、 o 军 军事素 质 参差不齐 , 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 打信息化战争
的知识 还 比较 匮 乏 等 。这些 都 影 响和 制 约着 我 军 由机 械 化半 机 械化 条 件下 军 事训 练 ,直接 向 信息 化条 件下 军事训 练转 变 的速度 。鉴 于此 , 我 们认 为 , 阶段我 军军 事训练 的历 史定位 , 以 现 可 界定 为 “ 向信 息化过 渡 时期 的军事 训练 ” 。它 主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必须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必须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
我们要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军事训练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科技练兵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军事训练又快又好发展。
科技练兵的实质,就是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军事训练的发展。
坚持和深化科技练兵已成为军事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演变,科学技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主导作用。
人类军事发展史表明,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在军事领域引发新的军事变革,从而带动新型军事知识体系及能力结构的形成,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及人员的素质,提供高效的教育训练手段,促进新的体制的产生,最终形成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标志的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
目前,我军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处在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军事技术总体水平还不高,训练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还不够,战斗力生成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因此,只有坚持科技兴训,努力增大军事训练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尽快实现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
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关键是要学科技、用科技。
通过不断增大军事训练的科技含量,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特定要求,突出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军事知识的学习,科学确定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内容。
要把高科技知识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使高科技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要适应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的趋势,强化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吸收人类创造的最新知识和成果。
要把学习高科技知识与研究现代战争、解决军事斗争准备问题和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官兵科技素质和军事素养。
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要突出新装备训练。
新装备训练是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要充分认清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清新装备对作战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加强对新装备操纵使用、战斗编组形式、作战指挥方式和战法的研练。
党委领导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中应突出强化“四种观念”
维普资讯
《 笏》 07年第 1 军 队建设 围I 20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革 的必 然要求 ,是 加紧做 好军事 斗争准 备 的 内在 要 求 , 提高部 队 战斗力 的重要途 径 , 一步增 强 是 进
,
必须强 化“ 第一责任 ” 的观 念 。 正肩 负起 真
领导训练转变之责。实现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 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 无论是从训练 观念、 训练模式上 , 还是从组训方式、 组训手段上 ,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
二是要 把推进 军 事训 练转变摆到 重要 位置 。位 置
摆不正, 转变无踪影。 各级党委要把推进军事训练 转变摆上重要议事 日程,作为部队经常性中心工 作常抓常议 。当前要重点防止和克服 “ 三种倾
向”: 防止 和克 服议 题抓 不住 中心 , 在实 际操 作 中
展 观的思路 , 遵循训 练发展 的时序性 规律 , 由易 到
练的长远计 划 , 要完成 的任务 指标 , 需 以及相关 的
原则要求 ; 要统一协调力量, 把精力聚焦到推进军 事训练转变上 , 把财力的投向投量向推进军事训 练转变倾斜, 真正做到优先保障 、 特事特办。
二 、 须强化“ 学管训” 必 科 的观念 。 全面提 高军
转变为时尚早 , 有坐等观望、 被动应付的心态 ; 有
的把推进军事训 练转变作为一项业务性工作看 待, 简而化之地议一议 , 轻描淡写地说一说 , 思想
论适应军事训练转变加强院校有效教学的方法
论适应军事训练转变加强院校有效教学的方法摘要本文从院校教学的效果入手,从实际教学出发,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为目的,着重分析了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对院校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军事训练加强有效教学院校教育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渠道。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军事训练需求为牵引,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有效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院校教学一般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
这里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员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员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员教学是否认真,是否按计划讲完授课内容,而是要看院校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员的自学能力与再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员今后能否胜任部队工作需要。
如果学员没有学懂,或是学了没有收获,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学方法再灵活,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员付出再多的辛苦,那也只是无效教学。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就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误区之一:”管”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员认为,好的课堂表现就是有好的课堂秩序,学员能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较好地回答问题,教员能按规定完成授课内容。
这种教学过程往往只重视教学秩序的管理却忽略学员的思想管理,使学员一直处于、“被管”状态而麻木、机械、被动地完成教学。
误区之二:“灌”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员认为,只有给学员多“灌”一些,才可使学员课下负担减轻,提高学习效果。
这样即使学员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
这种教学只是把学员当成了存储器,尽管教员煞费苦心,却因学员不能主动思考问题,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误区之三:“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员容易走极端,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更新。
比如,为搞教学互动,就用“满堂问”的方式来代替“满堂灌”,形成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局面;为营造教学气氛,就用“媒体”式、“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
国防建设的五大内容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 首位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 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军 事理论的正确指引。以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 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 丰富和创新党的军事理论,为国 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深刻洞察 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世界军事发 展新趋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 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 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 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 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 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 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 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 接、有序发展。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 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 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 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 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 境下适应性、研究性、 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 战能力。
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六大点
军六 民、 融坚 合持 式走 发中 展国 路特 子色 后五 法四 条三 色二 备、 工、 件、 军、 力加 作积 下积 事积 量强 极 军极 变极 建国 开 事开 革推 设防 展 训展 进 动 军 练信 中 员 事 息 国 和 立 化 特
设建 一 的设 、 首摆 坚 位在 持 军把 队思 各想 项政 建治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 路子
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 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 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 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 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 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 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 统一。
全军军事训练科学发展座谈会综述
全军军事训练科学发展座谈会综述刘孝华刘春江陈雷吴弟伦初夏时节,来自四总部机关,各军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训练部门及部分部队、院校、训练基地、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齐集武汉,带着全军上下对军事训练科学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果,以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探讨训练转变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共谋军事训练科学发展大计。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
必须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有为地推动军事训练科学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
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军事训练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训练是治军之基,强军之要。
军事训练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军事实践活动所不可替代的。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不仅能够依据联合制胜机理,有机融合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各种作战力量,有效聚合物质、能量、信息,生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体系作战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整合转化功能,能够有效地将军队建设各分系统和诸要素集成为统一的完整的军事体系,把各项建设成果融汇起来,将潜在的战斗力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对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作用越来越强,军事训练正逐步跳出尾随战争的训练模式,训练场已逐步成为“第一战场”,通过模拟逼真战场环境,科学设计未来作战行动,使训练真正成为未来战争的“预实践”。
军事训练处于什么历史方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当前,我军军事训练正处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起始阶段。
推进训练转变,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战争的强制性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是想不想“转”、愿不愿“转”的问题,而是非“转”不可、必须“转”好的问题。
实现训练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对推进训练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难而进,奋发有为,以持久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持续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开创军事训练的新局面。
军 事 训 练
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伴随军队的建立而产生,随着战争实践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
我军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坚持以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训练方针和训练大纲为指导,把军事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加速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特点训练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训练主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部队边战斗、边训练,不断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队主要进行传统的战术、技术训练和应用训练。
1975年以后,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根据现代战争要求,针对军队当时的状况,多次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重要方针。
1977年,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
1980年,中央军委又进一步明确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强调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既训练打常规战争,也学会对付核战争,着重研究解决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法。
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全军在训练内容、方法、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这一时期,军事训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现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
第二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全军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全军部队开始组织系统学习高科技知识和科技练兵活动,组织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诸军兵种的联合演习,掀起“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群众性练兵热潮。
第四阶段21世纪初,全军颁布新的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基本任务,规范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军事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改革开放三十年军事变化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
30年风雨激荡,30年铸就辉煌。
跨越两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军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0年来,人民解放军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政治、军事、后勤和装备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1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为人民解放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邓小平指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中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重新确立后,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邓小平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
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冷静地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变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的重大改变,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1985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国防能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勇立潮头唱大风——改革开放40年我军军事训练回顾
·76·2018年第7期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我军军事训练完成了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模式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路径转轨和发展质效转进的嬗变,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行稳致远、开拓前行,为提高我军威慑能力和打赢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 军事历史 军事训练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4484(2018)07-0076-03 作者:邹先发,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文职2级;宋尚举,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副研究员,专业技术大校;王茜,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少校勇立潮头唱大风 邹先发 宋尚举 王 茜——改革开放40年我军军事训练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万象更新,成就世人瞩目。
军队和国防建设巧借东风、凤凰涅槃,取得了辉煌成就。
40年弹指一挥间。
沐浴改革开放的暖阳春风、吸吮强国强军的丰富营养、抓住安危并存的历史机遇期,我军军事训练完成了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模式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路径转轨和发展质效转进的嬗变,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行稳致远、开拓前行,为提高我军威慑能力和打赢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统帅领航——全军上下兴起练兵热2018年新年伊始,华北大地寒风瑟瑟,某机械化师练兵场上暖意融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全军新年度开训动员现场,向三军发布训令:“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备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
要端正训练作风、创新训练方法、完善训练保障、严格训练监察,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加强针对性对抗性训练,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主席训令,为新时代我军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鼓舞了官兵士气,掀起了大练兵热潮,翻开了我军练兵备战的历史新篇章。
军训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
军训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2023年军训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2023年的军训工作又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建设和强军事业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使每名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意识,为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经验1.充分准备,确保安全军训期间,我们认真组织了各种军训活动。
通过学生体能测试、安全教育、军事基础知识、队列训练、射击演练等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队伍意识和守纪守法意识。
在全面保障安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营造轻松愉快、振奋人心的军训气氛,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军事训练的紧张和充实。
整个军训期间,没有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2.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军训活动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从军事教育、身体锻炼、思想教育、精神独立、团队协作、管理能力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注重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军令状、突围、查缺补漏和劝返等活动,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况下接受锻炼,提高了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受益匪浅在军训活动中,我们注重在学生身上发现问题和特长,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让每名学生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同时,我们也在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走出军训,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自信、自立,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和丰富的滋养。
二、存在的问题1.组织管理稍有不足在军训工作中,我们虽然注重了组织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招生报名时的信息不足,许多学生不了解军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另外,前期准备不足,导致有些学生报到的时候未能准时接受军事训练。
每年的军训活动中,出现报到延误和组织管理不力的情况,在未来的军训工作中,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做好前期准备,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计划。
东南大学 军事理论 考试重点 历年试卷
军事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要素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的类型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4、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5、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历史1、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可选)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三、主要启示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着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备;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巨大胜利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P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P232、《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军队建设
战争怎么提,要提就提打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海 了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
湾战争是高技术战争,但以后的战争不一定都是高技术。
1994 年底,在国家制定“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
海湾战争基本上是空中作战。高技术战争是个方向,一 景目标纲要的同时,中央军委成立“九五”计划领导小组,
是要花很多的钱,二是技术上确实很高。现阶段还是要 研究论证“九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人民解放军 打现代化战争,包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4]1011。经 的发展问题,制定跨世纪的军队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总
137
2019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88 期)
军事
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个难点 [3]365。张震在 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
发言中着重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几次调 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用这个方针统揽
整的情况,提出了研究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应当把握的 全军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这 原则,强调研究战略问题首先要认清国际形势 。 [2]362 战 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军队建设指导思
2019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88 期)
军事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 中国军队建设
姬文波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中央军委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确 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制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进行了以裁减员额五十万为主要任务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提出科技强军战略,强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建 设质量,实现了我军建设指导方针的历史性转变。军事训练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全军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科技练 兵活动,增大训练的科技含量,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部队应对高技术战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军事理论课小结2篇_部队军事训练月总结
军事理论课小结2篇_部队军事训练月总结一、训练成果回顾本月,我们部队在军事训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各连队和部门积极开展各项技能训练,特别是射击、战术应用和装备操作等方面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的战备值班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部队的战斗力和战备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队在军事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各级指挥员和官兵积极参加各种军事理论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了军事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
部队也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了官兵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了士气和凝聚力。
我们的部队在日常训练和演练中加强了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参加演习和模拟对抗,在实战化训练中检验和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为后续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本月的军事训练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些官兵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存在训练需求不明确、训练内容不够充实、训练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
部分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战斗意志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情况和极端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在作战协同能力方面,一些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增强各兵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在下个月的军事训练中,我们将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将加强军事技能训练,完善训练计划和内容,注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各连队和官兵的技能水平和训练质量。
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战斗理念和信念,增强战斗意志和士气。
在下个月的军事训练中,我们将按照部队领导的要求和军事训练计划,扎实开展各项训练任务,切实加强作战能力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推进我部队的全面建设和转型发展,为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推进军事训练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海军136舰发射导弹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胡主席从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作出了“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军军事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
我们必须用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时代要求,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努力实现军事训练的历史性转变。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历史上的任何军事变革,无不打上时代烙印。
当前,人类文明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战争形态也正在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信息时代军事领域的最大变化,是机械化主导逐步让位于信息化主导,信息化正成为世界军事强国谋求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成为现代战争的突出特征。
时代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要求军事训练创新发展。
军事训练是直接服务于战争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面临的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仗在信息化条件下打,兵当然要在信息化条件下练,我军的军事训练也必然地应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能否与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进合拍共振,是军事训练先进性的基本标志。
如果军事训练跟不上新时代、新技术、新形势、新环境和新要求,困守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老旧形态之中不求发展,所作所为必然徒劳无益,在未来战争中也派不上用场。
在这同时,我国的信息产业也在以较快速度发展,必然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和提供有力支持。
我军军事训练只有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大势,坚定不移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变,才能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军事斗争准备的有效落实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
根本着眼点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人类战争的历史,揭示了技术决定战术、物质基础决定战斗力水平,进而影响作战进程和结局的规律。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双方在陆海空天等有形战场和电磁空间、认知领域等“无形”战场同时展开的较量。
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军队战斗力主要表现为基于一定水平信息化装备支撑的体系作战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能力、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衡量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练为战是军事训练亘古不变的法则,生成现实战斗力是军事训练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所在。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神圣历史使命,军事训练必须按照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需要,提高我军以完成作战任务为主的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但要学会如何驾驭、赢得未来战争,还要掌握如何用威慑手段制止战争,如何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等。
着眼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一是应全面训练,夯实基础。
按照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全面严格训练部队,努力抓好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合同战术训练、战略战役训练,战时政治工作研练和后勤、装备保障训练,坚持逐级训练、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切实打牢战斗力基础,同时加强院校教育和民兵预备役训练。
二是应把握重心,突出联合。
以现实军事斗争任务为牵引,着眼提高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把联合训练作为领率机关、重点部队训练和院校教学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战略战役战术训练各个层次,逐步推广作战集团编组联训,强化联合实兵演练,切实增强联合作战观念,掌握联合作战基本知识、技能和战法。
三是应基于素质,多育人才。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通过院校培养和岗位锻炼,大力加强官兵的技能、智能、体能、心理和作风纪律训练,在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促进官兵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转变,造就一大
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根本途径是坚持军事训练的科学发展
推进我军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认真抓好的一项军队创新发展工程。
这一转变的实质是:生成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其主要标志是:军事训练内容和方法的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且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官兵综合素质和部队整体能力,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相适应。
这一转变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健全权威高效、责权明晰的训练领导管理体系,完整规范、滚动发展的训练内容体系,科技含量高、效益明显的训练方法手段体系,职责分明、组训与考核相对分离的训练考核评估体系,科学严谨、系统配套的训练法规体系,信息整合、集约共享、科学高效的训练保障体系,理论研究、模拟仿真、实验论证相结合的军事科研体系等七大军事训练体系。
完成军事训练的转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军事训练领域系统而深刻的大变革。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科学指南。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变的基本内涵,就是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在我军军事训练领域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我军军事训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军军事训练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军军事训练又快又好的发展,并以军事训练带动和促进军队全面建设。
坚持军事训练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事斗争任务为牵引,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对军事训练的科学指导和统筹协调,突出训练重点,坚持从严治训,全面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确保我军能够有效履行历史使命,为赢得军事斗争和保持我军性质服务。
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创新促进军事训练的转变。
应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军事训练的推动作用,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进一步深化科技练兵,加强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新装备新技能训练、新战法新训法研练,提高官兵科技素质;注重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开展模拟训练、基地训练、网络训练,提高训练的信息化水平。
应加大训练改革力度,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对象多元、专业复杂、技术含量高和保障任务重等特点,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我军军事训练的规律,更新训练观念,用新的思路筹划改革和指导训练;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需要,建立新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体系,调整改革训练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模式,着力解决军事训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军事训练的生机与活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探索完善军事训练创新模式,实行论证研究、模拟实验、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创新机制,确保训练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践中,必须认真分析军事训练内外部联系和相互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处理好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继承与创新、借鉴外军与保持我军特色等重要关系。
就军事训练自身发展而言,应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把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和民兵预备役训练统筹起来,把主要战略方向和其他战略方向训练兼顾起来,把战略、战役、战术、技术训练衔接起来,把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联动起来,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促使军事训练的转变有序健康推进。
就军事训练与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言,应充分认清彼此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促使军事训练与军事斗争准备、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武器装备研发,以及军事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法规建设等整体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