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下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定义,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1,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2,让学生根据方向词找出隐藏的图形。
4. 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的练习3,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自主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上、下、前、后》13-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上、下、前、后》13-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数词“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上、下、前、后”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数词“上、下、前、后”。
2.理解和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区分并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的概念。
2.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教材:《2.1上、下、前、后》13-人教版。
2.教具:图片、实物等展示物体位置。
3.课件:展示物体位置关系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上、下、前、后”的概念。
2.引导学生描述图片或实物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讲解1.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解释“上、下、前、后”的含义。
2.让学生互相示范,进行角色扮演演示位置关系。
三、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练习,互相纠正。
四、拓展1.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物体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描述物体位置,如家里的家具摆放等。
五、总结1.回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总结“上、下、前、后”的应用规则。
2.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评选优秀作品。
六、作业1.布置练习题作业,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注意物体的位置关系并记录。
教学反思1.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观察和思考能力。
2.要把握好知识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3.重视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收获,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1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 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同步备课,主要内容是2.1节:上、下、前、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2章第1节,即上、下、前、后的概念及其应用。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并能够运用这些方位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区分上、下、前、后的不同,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卡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2.讲解:接着,我会用卡片和小玩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
3.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上、下、前、后的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前、后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上、下、前、后来说明下面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用上、下、前、后来玩捉迷藏游戏,以增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作为学生们熟悉的场景,让他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
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能正确辨别和表达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感知。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辨别和表达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位置在哪里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可以用‘上、下、前、后’来形容。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物体,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
教师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上方,下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下方。
”3. 重复以上步骤,展示“前、后”的位置关系。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2. 每组学生用提供的素材(图片、模型等)进行实践,辨别和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来形容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纠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知道了如何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数学《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两个小朋友做“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左图用指左眼引起对“哪边是左”的问题的讨论;右图用指右耳,引起对“哪边是右”的问题的讨论。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一定的区分左右的知识。
对前后、上下、正反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
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
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法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为此,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高度融合。
六、教学准备电子白板,录音机。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5分钟)指鼻子眼游戏,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巧妙引入课题。
让学生从玩游戏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索,交流提高(约18分钟)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面对面做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争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 位置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
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通过操作、实践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课时上、下、前、后探索,体验新知。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下”说出它们的关系。
2.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汽车的下面有火车,也可以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或者是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小组说一说。
(2)游戏: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要求:文具盒在语文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
小结:参照的物体不同,位置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3.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
(1)观察主题图说说同一方向行驶的客车、货车、小轿车的位置。
(2)说说自己所在一组的位置。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一、 容: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年级# 导语】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一个孩子的智力的核心。
数学是能够快速有效、全面提高孩子智商的工具。
数学学习对开拓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数学学习好的学生整个理科都会比较优秀,因为数学是理科的基础,物理化学都需要数学这个基础。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课题: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后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
3、积极主动参与方位的认识过程,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产生用数学的眼光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人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预习:你能说出你的鼻子的下面和嘴巴的上面是什么吗?你的前面和后边是哪位同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汇报交流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的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大小方向的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 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2. 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述出物体的位置关系,并描述正确的方向。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 班务处理2. 独立观察当教师进入教室时,要求学生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在教室中央,不许移动,用手指指向上、下、前、后,并表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3. 热身(画图)教师带领学生画出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图形,并复习上课所学内容。
Step2:讲授1. 学生对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识别。
教师通过干、净、高、短、厚、薄等形容词,指导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苹果在桌子上面,矮的学生站在高的学生身后等。
2. 学生通过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上课所学的基本位置关系和形容词,教师与学生一起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关系。
Step3:练习1. 观察练习教师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进行观察练习,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桌子上或地下放置不同大小的物品,要求学生识别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并通过语言表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Step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目标及重点,并请学生一起回答总结问题。
如:在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在使用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时,我们应注意什么?Step5: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出家中某个物品,并通过语言表述出它的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教案制定好,确保课堂上的流程能够顺畅进行。
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
3. 对于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等基本位置关系上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耐心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提高掌握技能的能力。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导学内容:位置——上下学习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
2、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感受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有所体验。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之间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第一页主题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下。
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汽车、火车、轮船)——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桥上有————在跑桥上还有————正在行驶桥下还有————4、用学具摆一摆,同桌相互用上、下说一说摆的结果。
5、观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在我们的教室上面有几层?二、展示互动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2、请你再选择另外两个物体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内或全班说。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三、效果检测AHA12GAGGAGAGGAFFFFAFAF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根据参观的教学楼填空。
(1)()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
(2)()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下层。
3、猜一猜。
小红住在小刚的楼上。
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上。
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二课时:前、后导学内容:位置——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观察我们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我们教室的前面、后面都有些什么?AHA12GAGGAGAGGAFFFFAFAF3、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5、根据他们三人的位置,说一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地最后面?6、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二、展示互动摆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
主要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3.能够用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方位概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2.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方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前后、上下、左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地识别和描述这些位置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1 上、下、前、后(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教案标题:2.1 上、下、前、后(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2. 学会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空间方向的感知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强理解。
2. 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容易混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上、下、前、后的示意图。
2. 一些实物,如铅笔、橡皮、书本等,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公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纠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上、下、前、后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这四个方向词。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的含义。
3. 教师总结并板书:上表示在物体的上方,下表示在物体的下方,前表示在物体的前方,后表示在物体的后方。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实物(如铅笔、橡皮、书本等)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如“把铅笔放在书本的上方”、“把橡皮放在书本的下方”等。
2. 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描述,画出物体的位置。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上、下、前、后的含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 上、下、前、后》学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学案2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理解“上、下、前、后”等位置词。
2.能辨认不同方向的位置关系。
3.能在生活中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词的含义。
2.能准确使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上、下”与“前、后”两组词的使用情境。
2.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图片和文字说明“上、下、前、后”等位置词的课件。
2.教具:小熊玩具、方向标示牌等教具。
3.活动准备:针对位置词的练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课件图片,向学生引导讨论“上、下、前、后”等位置词的意义,让学生讨论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
2. 学习“上、下”(15分钟)1.老师出示小熊玩具,向学生说明“上、下”位置词的意义。
2.多个例子演示“上、下”位置关系,让学生亲自操纵物体进行实践。
3. 学习“前、后”(15分钟)1.老师出示方向标示牌,向学生说明“前、后”位置词的意义。
2.多个例子演示“前、后”位置关系,让学生亲自操纵物体进行实践。
4. 操练及综合运用(15分钟)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图片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表扬正确的表现。
5. 小结及出口(5分钟)回顾当天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教室里寻找各种物体,让他们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通过游戏或者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熟练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词的使用。
七、课后作业1.完成《位置上、下、前、后》相关练习题。
2.自行寻找物体,用“上、下、前、后”等位置词描述其位置关系。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词的使用,加强他们在生活中的方向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段有趣的学习之旅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上、下、前、后》15-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上、下、前、后》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方位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4.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上、下、前、后的含义。
2.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灵活运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上、下、前、后的图片和示意图。
2.教学实物道具:例如文具盒、书本、板擦等。
3.计算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上、下、前、后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
•学生互动,讨论并确定上、下、前、后的含义。
2. 讲解(10分钟)•讲解上、下、前、后的具体定义和用法。
•展示图片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文具盒,并使用上、下、前、后描述文具盒的位置。
•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巩固对上、下、前、后的运用。
4. 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到教室不同角落,用上、下、前、后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挑战性练习:老师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学生根据描述找到该物体。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对上、下、前、后的认识。
五、课堂延伸1. 实践活动•室内或室外进行追逐游戏,老师用上、下、前、后的指令引导学生行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实物道具,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上、下、前、后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上、下、前、后的概念展开,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案(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案(八)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页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在教学《上下、前后》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画中呈现出森林里的景象,有茁壮成长的大树,有小松鼠,小白兔,还有小鸟等等美丽的图案,顺应课题,呈现出几种动物的上下关系,让学生初步在美丽的情境中感悟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大家观察图中有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师:哪种动物在最上面,哪种动物在最下面?师:你能用“谁在谁的上面或谁在谁的下面”去描述吗?(教师适时板书:前、后)联系实际提问:你这样描述选取的参照物是谁?②练习。
玩具架子上有三种玩具,大家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方向?(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a.出示学生在公园游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出示公交站台,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公交站台的字,明白如何乘坐公交车,如何辨别自己到达目的地还需要几站,无形中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前后上下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位置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 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图示和实物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粘贴纸、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前、后、上、下”四个位置词语,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
二、讲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1. 让学生看图,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三、练习
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相互提问并回答,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位置前后上下的定义。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位置前后上下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 上、下、前、后 》教案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比较大小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大于”、“小于”的含义,并能正确比较大小。
2.能够用图形或数字表示大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不同大小的图形或物体,让学生自由讨论、比较,引出比较大小的话题。
2. 概念讲解1.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图形或数字来理解这些概念。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尝试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图形或数字,让学生合作讨论、比较大小关系。
4. 整合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将比大小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比较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大于”、“小于”概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下一次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示范,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培养其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正阳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单元复习提升导学案新人教版
单元复习提升填数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1.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学难点:能分析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法:引导法学法:小组游戏教具:小黑板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合作闯关1. 介绍游戏规则。
(1)同桌互相说一说游戏规则,并讨论。
(2)教师点名两名学生介绍规则。
(3)教师亲自总结游戏规则。
2.进行游戏同桌两人小组进行游戏,时间大约2-3分钟。
3.讨论与反思(1)在游戏进行中,你遇到了那些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其中的规律。
二、更上一层1.出示填数问题,请学生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
给出游戏规则:(4)每个空格只能填1、2、3、4、5中的一个。
(5)每个横行、每个竖行的7不能重复。
2.尝试填数。
3.交流与总结。
(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三、7迷宫1.读规则。
2.小组讨论。
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你的行走路线。
3.全班活动。
作业布置:回家后试着编几道这样的数阵图,考考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填数游戏课后反思:1.4 读数项目内容1.写数。
2.写出的这些数你都会读吗?3.(1)观察第三个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
百位上有一个珠子,这个数是一百。
(2)读数: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4读作:( ) 50读作:( ) 100读作:(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读数时,从( )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 ),个位上是几就读( )。
5.预习后我还知道: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
6.给读对的小鸟画“ ”,读错的小鸟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前后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教师说“前”学生在后拍手,教师说“后”学生在前面拍手。
2、导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3、完成练习二第1题,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到校园内找一找,哪里也藏着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9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题。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2、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3、板书课题,明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体会上、下的含义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
学习任务: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提问:(1)货车下面是什么?(2)火车上面是什么?(3)轮船的上面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讨论、汇报:(1)货车在火车的()面。(2)火车在货车的()面。(注意找准参照物)
【活动二】体会前、后的含义
学习方式:讨论、汇报
学习任务:
1、观察,提问:(1)货车的前面是什么?(2)小轿车的后面是什么?(3)公共汽车的前面是什么?
2、讨论:(1)小轿车在货车的()面。(2)货车在小轿车的()面。(注意找准参照物)
难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利用课程资源: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思考
一、激趣定标
1、游戏导入: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2、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上、下、前、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