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

合集下载

GDP计量误差的测算与警示

GDP计量误差的测算与警示

GDP计量误差的测算与警示GDP是一个经济国家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国家经济活力和增长的重要手段。

但是,GDP的计量也存在诸多误差,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测算与警示。

一、GDP的计算方法GDP计算公式为:GDP=C+I+G+(X-M),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GDP的计算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问卷、经营数据和一些其他数据,通过加总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部门的增值来达成的。

二、GDP计算存在的缺陷1. 贡献度误差:GDP的测算是将各行业增值总和,而行业之间的贡献度不一致,导致GDP数值的偏差。

例如,一个行业对生活的改善要远高于另一个行业,但GDP数字中两者是等价的。

2. 数据收集误差:GDP的测算数据是通过问卷、抽样等方式获得的,因此调查的覆盖范围以及数据真实性对GDP数字的影响很大。

3. 价格水平误差:GDP计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价格水平,而实际上,由于市场原因价格水平不应总是固定的。

4. 统计遗漏误差:GDP计算范围中,一些不可见部门如黑市和家庭生产的产品没有计入统计,因此导致GDP数字的偏差。

三、GDP误差警示1. 知识产权与创新等社会经济成果的价值未被考虑进去,我们需要进一步全面衡量经济活力。

2. 我们应该关注单个产品或服务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短期经济指标,从而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GDP应该与性别、人口大量的移民和城市化等相关指标相融合,从而从不同角度全面衡量宏观经济数据。

4. 政府需要减轻企业负担,以创造全面充裕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只望眼前的短期收益。

结论:虽然GDP是一个经济国家的基本指标,但是它的计量方法存在许多瑕疵,需要我们警惕。

对于GDP不应盲目追求,我们需要更全面、更客观的测算经济指标,以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gdp季度核算方法制度的不足及建议

gdp季度核算方法制度的不足及建议

GDP季度核算方法制度的不足及建议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增长,GDP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GDP季度核算方法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

不足之一:季度核算中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统计存在欠缺服务业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然而在季度统计中,服务业通常只是被简单的归入到“第三产业”中,并没有细分到具体的行业领域中。

同样,高科技产业的统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仅仅是统计部门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统计不够细致,仍然是按照传统产业统计方法进行的,无法反映出高科技产业的实际贡献。

针对上述情况,应该进一步优化GDP统计制度,加强对于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统计监测,完善相关数据统计,并将具体行业的增长情况呈现出来,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转型升级路径。

不足之二:GDP统计中的调整和推算存在误差GDP季度核算涉及到大量数据统计和推算,其中包括采用收入法、产出法和支出法等多种方法对于总产值进行核算;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资产负债表“缺口”和流量统计“两块账”等问题,也给GDP季度统计带来了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季度统计中,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往往存在很大误差。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强GDP统计的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机制。

具体而言,应该加强统计数据的归集和整合工作,完善统计表单和流程审核,及时纠正数据错误,提高统计质量。

不足之三:季度统计对于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领域统计不够到位当前,在季度统计中,对于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核算还存在不足。

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不同地区和部门相互调配问题和资金使用灵活性,均为对公共服务耗费的统计形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季度统计对于公共服务面临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领域的统计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和市场化运行,确保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综上,GDP季度核算方法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的完善,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GDP季度核算方法的精准性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和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

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和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

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和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和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一、背景介绍1. GDP核算改革的意义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指标,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围绕GDP核算改革,我国历来不断进行探讨和探索,以求更加科学、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国GDP核算改革更是如火如荼,不断提出新的方案和改革措施。

二、回顾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发展历程2.1 审查和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指南》(2013年版)、《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全面审查和修订。

2.2 加强数据采集和调查针对GDP核算中存在的数据缺失、滞后等问题,相关部门对数据采集和调查工作进行了大力强化,加强了对各行业、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监测和统计。

2.3 完善GDP核算指标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原有的GDP核算指标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不断完善GDP核算指标体系,增加了一系列新的指标来反映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情况。

三、对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思考3.1 深入探讨GDP核算边界在新经济形态下,传统的GDP核算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全貌。

我国应该深入探讨GDP核算的边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求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

3.2 合理应用修正系数在GDP核算中,修正系数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我国应该加强对修正系数的研究和应用,避免由于修正系数不当导致的GDP核算误差。

3.3 发展新的经济指标除了传统的GDP核算指标外,我国还应该发展新的经济指标,如绿色发展指标、创新驱动指标等,从多个角度全面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核算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核算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核算工作的不足与反思在职场中,核算工作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任务,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决策和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分析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期为提升核算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核算工作的不足与反思一、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1.核算数据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核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原始数据录入错误、核算方法选择不当或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所致。

2.核算周期过长部分企业核算周期过长,导致核算结果无法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状况,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

3.核算制度不完善企业核算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核算工作存在漏洞,如核算范围不明确、核算方法不规范等。

4.核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核算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核算工作的质量。

目前,部分企业核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二、对核算工作的反思1.加强核算数据管理企业应加强核算数据的管理,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2.缩短核算周期企业应尽量缩短核算周期,提高核算工作的时效性,以便于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完善核算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核算制度,明确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规范核算工作,降低核算风险。

4.提高核算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确保核算工作的质量。

5.强化核算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加强对核算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对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企业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提高核算工作的质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试论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提升方向

试论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提升方向


G D P 含义及核算方法
G D P 即国 内生产总值 , 是一个 国家或者地 区所 有常住 单位在一 个 I 1 / , p ] 段 内生产同时f 共 应给全社会使用的货物及服务的总价值量 。G D P 是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 芏 核算时间内全部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 品总量的衡量 , 将所有经济活动的形成和成果融合在一项简单明了的 统 当中, 通过这项数字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展开分析。 G D P 主要通过三种力、 法展开核算 , 也就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 法。 生产法就是用总 的产 出减去 中间投入 , 得到总增 加值 , 总 增加值之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 收入法是将固定资本折旧和劳动者的报酬以及 生产税 净额 、营业盈 余几项相 加所 获得总增 加值 , 总增 加值也 就是 国 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就是将最终消费、劳动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相加求 得国 内生产总 值。
P u b L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R d mi n i s t F a t i o n{ 公 共 管 理
试论G D P 核算体 系的缺 陷及提升方 向
花 洁 乌 鲁 木齐 高 新 区 ( 新市 区) 统计局 8 3 0 0 1 1
摘要 : G D P 是体 现 国 家 或地 区经 济 发 展 状 况 的 重要 标 准 , 是 分 析 国 家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主 要 参 考 。 但 是 在 G D P 实际应用
的过 程 中会掩 盖一 些隐含 的经 济问题 , 对于一些社会 、 自然和经 济相关的 问题都 欠缺公正的判 断, 对于 国内经济发 展 也 没 有 准确 的反 应 。 本 文主 要 分 析现 行 的 G D P 核 算 体 系的 缺 陷 , 研 究其 可 提 升 的 方 向 , 为G D P 核 算 体 系 的进 一 步发 展 做 出有 效 参 考 。 关键 词 : G D P 核 算体 系 ; 缺陷 ; 提升; 绿色

浅谈GDP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GDP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现 行 地 区 GD P核 算 方 法存 在 的 问题
( 一) 年度 G DP与季 度 G DP数 据 难 以衔 接
原则上 ,全年四个季度增加值之和应该等于年度 G D P总
量, 但 受基础资料来源与 核算 方法 差异 的影响 , G D P 年度和季 度数据难以有效衔接 ,往往会造成进度与年度部 分行业核算 数据大起大落 ,出现用部门指标推算结果与统计 相关指标数
的方面 , 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 社会公众 和国际
社会 的需要相比 , 还存在一定 的差距 , 需要在实际工作 中不断 改进和完善 。 为此笔者对现行地区 G D P核算方法作~些思 考 , 希望 能够对今后各地区 G D P核算的逐步科学 化与合理化提供

由于目前核算 办法受资料来 源及方法制度等多种 因素 的
据不 匹配等现象 。例如房地产业 , 进度核算主要根据房地产统
统计制度要建立两种方法单独计算 , 起 到相 互验 证的作用 , 难
度相当大 。
( 三) 部 分 行 业核 算 方 法 不尽 合 理
1 . 批零贸 易业增加值季度测算 结果与年度 数据存在较大
计中的销售面积的增幅为依据 ,年度采用的是 房产 企业的财 差距。批零贸易业增加值年度核算时 , 主要依据批发零售业财
2 .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不全面。 现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 业完成的产值 , 但这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固定资产投
0万元 及以上上调 为 5 0 0 万元 口径由年主营业务 收入 5 0 0万元 及以上调整 为 2 0 0 0万元 及 资统 计的标准 由计划总 投资 5
5 0 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无从统计 。建筑企 以上 , 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数 据由企业直接上报 , 且是 月报 , 数 及 以上 , 据有切实 、 稳定来源。而规模以下 工业企业数量在标准提高后 业完成 的产值非经济普查年 度只统计资质等级 以内法人建筑 但具有资质等级以内的法人建筑企业 甚少 , 有 的地 方甚 比过去相对增多 , 但统 计数据却无准确来源 , 只能按增长速度 企业 ,

对影响GDP核算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影响GDP核算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影响GDP核算质量的几点思考一、关于GDP的核算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中文译为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新创造的财富总和。

为了便于国际对比和避免使用时的混淆,国家统计局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18年1月1日起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只能称为增加值不能简称XX(产业、行业、单位)GDP。

它有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GDP=各产业(或行业、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它反映的是所有常住单位产出的可供市场需求的总供应的大小与结构;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它反映的是所有常住单位市场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及各类最终支出的规模和构成情况;3、收入法(又称分配法),GDP=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它反映的是收入的增加与财富的增长。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GDP核算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决策,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利益。

GDP核算数据质量是各专业数据质量和各部门数据质量的集中体现,由于GDP核算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因此GDP 核算与各专业与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密切相关,各专业与各部门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GDP核算数据质量。

二、影响GDP核算质量的几个突出问题1、专业统计制度不配套影响GDP核算数据质量。

按规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遵从“国土原则”、实行辖区核算,按理说作为GDP核算的基础的各专业统计工作也应该以坚持这两大原则为前提。

然而,在现行的基层实际统计工作中,工业实行的是工厂法(或公司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行的是注册地统计,贸易、餐饮和其他社会事业基本上按的是权属统计……以此为基础核算的基层GDP就可能发生两种核算误差:一是把法人总部、注册地及权属在本地的实际经济活动场所在外地的经济行为纳入了本地核算,二是把实际经济活动在本地而法人总部、注册地及权属在外地的经济排除在该地生产总值之外。

市县两级GDP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市县两级GDP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市县两级GDP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全面综合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统计指标。

近些年,GDP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县两级GDP核算水平和核算数据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市县两级GDP数据的差距问题和市对县级GDP的核定问题。

1 市县两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 市县两级GDP数据差距问题自1985年建立地区GDP核算以来,各地区GDP汇总数据与上一级核算数据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核算基础数据索取渠道不一致、核算方法不完善、统计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原因,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历史基数影响。

由于历史基数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无论是工业还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

如果各县(市、区)合计数短期内要与当地设区市数据衔接,意味着各县(市、区)数据将出现较大波动。

二是基础数据影响。

某些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基础数据来源不同,是导致上下级核算数据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

市级核算基础数据取自市级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而县(市、区)核算基础数据则取自县级相应业务主管部门。

由于各种原因,主管部门很多时候上下级数据也并非完全衔接,导致市一级GDP核算数据与县级GDP核算数据难以衔接。

三是政府考评的影响。

随着前些年GDP被列为考核当地党政领导政绩指标后,县级之间对GDP总量和速度的排名较为关注,这几年虽然明确GDP不作为考核指标,但各对GDP数据关注度依然较高,造成市县两级GDP数据很难有效衔接。

1.2 市对县级GDP的核定问题当前,根据分级核算的要求,设区市负责对辖区内各县(市、区)GDP数据进行认定。

gdp核算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范文核算

gdp核算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范文核算

gdp核算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范文核算GDP核算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GDP核算工作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在今年负责进行GDP核算工作,通过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数据报送工作,准确计算出当地的GDP水平,为上级政府提供数据支持,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起到重要作用。

二、工作过程1.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在年初会议上,我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了今年的GDP核算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各个部门需要报送的数据,以及报送的时间节点。

2.建立数据报送机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按照上级要求,与各相关部门建立了数据报送机制,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对数据报送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3.数据收集和处理。

通过与各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和信息沟通,我们及时收集到了各个领域的经济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计算GDP水平。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相关统计方法,我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总和计算,准确得出了当地的GDP水平。

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数据的细致分析和核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误差。

5.撰写GDP核算报告。

在完成GDP核算之后,我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政府汇报了GDP 水平和成长情况。

在报告中,我对GDP的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决策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工作成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完成了GDP核算工作,准确计算出当地的GDP水平。

2.与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报送和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3.根据GDP核算结果,我成功撰写了GDP核算报告并向上级政府汇报,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GDP核算的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部分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有些数据的收集难度较大,数据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建议

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建议
大 家 都认 可 的 数 据 相 当 困难 。绿 色 G DP 扣 除 了 环 境 的 成 本 , 会
价值 和 贬值 计 算 在 内 ,其 最 终 结 果 就 是 不 仅 掩 盖 了 自然 环 境 的 破坏 , 而且 实 际上 还 将 这 些 破 坏 当成 经 济 收 益 。
( ) 二 GDP无 法衡 量 社 会 成 本 。CDP作 为 国民 经济 的宏 观 指
算 体 系 实 际 运 用 过 程 中 工 作 量 大 , 于 繁 杂 , 以 实 际 效 果 不 过 所
大。
总之 , 目前 国 际上 还 完 全 没 有 一 个 大 家 都 认 可 的核 算 标 准 , 虽 然 G P指 标本 身 存 在 一 些 缺 陷 , 是 G P仍 旧是 衡 量 国 民经 D 但 D 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 国际 上 有 关 G P指 标 的 修 正 还 在 D
继续 进行 。 参 考 文献 :
济 活 动 的 质 量 。 天灾 人祸 和灾 后 重 建 让 G P增 长 , 市 不 断 修 D 城 路 建 桥 盖 大 厦 , 于 质 量 原 因 , 过 多 久 就 要 拆 除 翻 修 , 坑 填 由 没 挖
坑 ,D G P都要 增 加 一 次 , 是 国 民财 富却 没 有 实质 性 的增 长 。实 但 际 上 G P并 不 是 度 量 财 富 或 福利 的 指 标 , 只 是 用 来 衡 量 经 济 D 而 活 动 的 营业 额 。由此 , 些 年 来 我 国 出现 的所 谓 的 政 绩 工程 的大 近
『1 景 柱 . 民 经 济 生 产 总值 “ 化 ” 题 的 综 合 分 析 【. 1赵 国 绿 问 刀环
[ 李 刚 , 杰 民 , 龙 杰 .DP的 缺 陷与 C I 算 U. 计 研 2 】 柳 朱 G P核 】 统

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5篇)

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5篇)

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5篇)第一篇: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讲解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经济变动情况。

目前,各级党政对GDP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经过统计部门上下齐心协力,地区GDP核算工作不断完善,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市县GDP核算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结合核算工作实际,就市县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当前地区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GDP核算不同于一般的统计,它不是各行业、各部门现存数据1+1=2的简单汇总,而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比较分析、判断、修正,在基本核算框架内,对不便用于本地的具体核算方法要根据实际进行修改、对没有的数据进行科学推算、对不合理参数进行修正、然后按照GDP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对核算结果要综合分析判断并不断修正直到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地区GDP核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归纳起来有四部分:一是统计资料,包括统计部门的专业统计报表,普查资料,抽样调查资料;二是部门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行政记录;三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四是国民经济核算调查资料。

由于方法制度和资料搜集的局限性,地区GDP核算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统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满足GDP核算的需要长期以来,统计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从使用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非常有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能粗略的反映居民商品性消费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也只是固定资本形成的一部分,其他使用项目只能根据城乡居民调查和部门资料进行推算。

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综合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业构成情况;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体现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

因此科学、准确、及时的搞好gdp核算,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gdp的核算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从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入手,进一步健全gdp的核算体系。

笔者认为当前gdp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gdp核算与专业统计制度不衔接1)与工业统计制度不衔接。

按照工业制度规定:工业统计的范围仅为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下的非国有工业和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要利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这样推算的工业增加值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由于各县(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率更低,因而推算的工业增加值的误差更大。

2)与建筑业统计资料的核算范围不衔接。

gdp核算制度规定:建筑业资料的来源取自建筑业统计年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乡镇企业统计年报。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建筑统计年报范围小,很难作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的的推算依据。

3)与农林牧渔服务业资料不衔接。

农林牧渔服务业可利用的资料是“劳动工资统计年报”中的劳动者报酬,鉴于大部分乡、村、个体农林牧渔服务业缺乏必要的资料来源,势必出现较大误差。

4)与交通运输业的统计制度不衔接。

交通运输业的资料缺口较大,因为该行业的大部分为个体交通运输业,搜集资料比较困难。

因交通部门不统计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更没有统一的综合运输单价。

运营收入的计算比较困难,不能反映实际运营情况。

5)与房地产业统计范围不衔接。

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核算缺乏相应的资料来源,“商品房经营情况年报”仅统计建工系统内的经营情况,不包括一些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自行开发经营的商品房6)与非营利性服务单位的统计范围不衔接。

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电创1501 尹英达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综合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业构成情况;反应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体现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

因此科学、准确、及时的GDP核算,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GDP的核算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等非市场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1.地下经济无法纳入GDP核算中国的经济存在“双层结构”,即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地下经济”与“地上经济”两个层次。

“地下经济”也称影子经济,指官方控制不到的经济活动。

这类经济活动不纳入官方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内,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

在中国,地下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广泛性,涉及各行各业,遍及全国各地。

二是复杂性,一类是灰色经济,如无证照经营、逃税漏税、隐匿收入等;一类是黑色经济或犯罪经济,如走私贩毒、洗钱赌博、行贿受贿等。

三是机动性,地下经济活动主体往往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具有很大的传染性,近年来更出现配合热钱进出的地下钱庄、虚假对外贸易等形式。

四是隐蔽性,有的以合法经营为掩护,有的做假账回避监管,有的以虚假贸易为背景,一般是现金或以私人账户作交易,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经济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

2.GDP核算不包括非市场劳动GDP核算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被漏掉。

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个人私自交易等。

其次,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经济可能增长了,但环境可能被严重污染了,今天GDP增加了,明天可能要为治理环境污染付出比今天增加的GDP多了几倍的成本。

再次,GDP不能反应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两个生产了同样多GDP的国家,如果一国国民十分健康,人均寿命较长,享有较多闲暇,而另一国国民劳动强度较大,疲于奔命,人均寿命也较短,那么从一般意义上说,前者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后者。

黄州区GDP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

黄州区GDP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

黄州区GDP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当前黄州区GDP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GDP核算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GDP核算数据质量与各专业、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密切相关,各专业与各部门的数据都直接影响GDP核算数据质量。

黄州区GDP核算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1、垂管部门数据不能满足核算需要。

部门统计在制度、人员和时效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县级核算的需要,造成县级统计部门很难及时从这些部门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GDP 核算基础资料。

如:邮政、保费、证券、通信等部门属于垂管单位,这些部门在县级都是产业活动单位,财务没有独立核算,上报给统计部门的数据口径不能满足GDP核算要求。

2、服务业核算覆盖面不全不广。

县级第三产业中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总周转量等基础资料来源缺口较大,用全市平均替代就不能全面反映各地行业地区的发展水平。

对现代服务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从事的物业管理、计算机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咨询、会计师服务、律师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不能全面展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业统计一般仅限于重点单位、许可单位,统计口径和覆盖范围不全,也不能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3、规下工业基础数据准确度不高。

现行报表制度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是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的。

在核算时仅有几家的抽样单位根本不能反映全区规下工业实际发展趋势,外加规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是按同期推算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变化,这样推算产生的数据会和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

4、建筑业专业数据与核算衔接度不高。

建筑业专业统计是根据资质建筑业省内产值总量,结合增加值率,推算出增加值总量;而核算是根据资质建筑业省内产值增速推算增加值总量,造成专业统计的建筑业增加值与核算不衔接,而且距离原来越大,造成建筑业增加值或多或少被低估。

二、几点建议:为切实搞好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准确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建议如下:1、加强服务业统计的覆盖面。

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

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

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许多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资源分配不均,发展潜力不同,区域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

区域经济差距不仅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解决。

一、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分析1.政策引导不足政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策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实际需求和条件。

同时,对政策执行的监管也存在不足,造成了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2.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地区天然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金属等,而一些地区则缺乏资源,如西部地区。

由于地域的限制,一些地区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其基础建设的不足,也难以拥有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导致了资源和技术的分配不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历史遗留问题历史因素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不公平分配、不合理发展等问题长期积累,难以得到合理化的解决,导致了一些地区经济弱化、人才流失等严重问题。

4.市场集聚效应市场集聚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产生的影响,一般体现为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

大城市集中了许多行业,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顶尖人才,形成了一种“寡头”效应,使得周边区域的低端产业更加困难,增加了区域经济差距。

5.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外部国际环境对于各种市场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也增加了区域经济差距。

二、区域经济差距的治理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加强对政策的实施监管,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切实实现共同发展。

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学与案例研究

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学与案例研究

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学与案例研究现行GDP核算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忽略非市场性经济活动:GDP核算主要依赖市场交易和货币交换,而忽略了大量的非市场性经济活动,例如家庭劳动、义务劳动、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等。

这导致GDP低估了整体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贡献。

2. 忽视环境和资源的损耗:GDP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

这种忽视可能导致GDP增长的看似正面影响实际上是以环境和资源的牺牲为代价的。

3. 忽视财富分配不均:GDP只是一个衡量整体经济活动规模的指标,并不能反映经济的财富分配情况。

即使经济总量增长,但如果财富分配极不均衡,很多人可能无法共享增长带来的福利,这一点GDP无法捕捉到。

为了修正现行的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引入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估算:可以通过调查和统计的方式,尽量准确地估算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规模和价值。

例如,可以对家庭劳动进行调查,评估其对经济的贡献,并将其纳入GDP核算范围内。

2. 建立环境和资源损耗的衡量指标:可以引入环境和资源损耗的衡量指标,例如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将其与经济增长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3. 引入财富分配指标:可以引入一些财富分配指标,例如基尼系数等,以衡量经济的财富分配情况。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增长对财富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评估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的修正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经济的规模、发展和贡献,从而更准确地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方法学和案例研究也可以提供对修正方法的验证和实证分析,以进一步增强GDP核算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2年9月第25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综合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业构成情况;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体现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

因此科学、准确、及时的搞好GDP 核算,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GDP 的核算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从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入手,进一步健全GDP 的核算体系。

笔者认为当前GDP 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GDP 核算与专业统计制度不衔接1)与工业统计制度不衔接。

按照工业制度规定:工业统计的范围仅为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下的非国有工业和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要利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这样推算的工业增加值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由于各县(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率更低,因而推算的工业增加值的误差更大。

2)与建筑业统计资料的核算范围不衔接。

GDP 核算制度规定:建筑业资料的来源取自建筑业统计年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乡镇企业统计年报。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建筑统计年报范围小,很难作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的的推算依据。

3)与农林牧渔服务业资料不衔接。

农林牧渔服务业可利用的资料是“劳动工资统计年报”中的劳动者报酬,鉴于大部分乡、村、个体农林牧渔服务业缺乏必要的资料来源,势必出现较大误差。

4)与交通运输业的统计制度不衔接。

交通运输业的资料缺口较大,因为该行业的大部分为个体交通运输业,搜集资料比较困难。

因交通部门不统计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更没有统一的综合运输单价。

运营收入的计算比较困难,不能反映实际运营情况。

5)与房地产业统计范围不衔接。

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核算缺乏相应的资料来源,“商品房经营情况年报”仅统计建工系统内的经营情况,不包括一些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自行开发经营的商品房6)与非营利性服务单位的统计范围不衔接。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建议是指针对地区生产总值(Regional 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地区生产总值是一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定期进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以下是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一些建议:
1.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统计数据是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基础,应确保
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完善核算方法: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方
法,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准确性。

3.强化数据采集和整理:加强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
时性,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提供可靠依据。

4.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统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简
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效率。

5.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
素养和技术水平,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提供人才保障。

6.强化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和统计制度,提
高企业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核实性。

7.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核算
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总结来说,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建议是对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旨在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完善核算方法、强化数据采集和整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强化政策引导以及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区GDP核算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思考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和经济变动情况。

目前,各级党政对GDP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经过统计部门上下齐心协力,地区GDP核算工作不断完善,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市县GDP核算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结合核算工作实际,就市县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当前地区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GDP核算不同于一般的统计,它不是各行业、各部门现存数据1+1=2的简单汇总,而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比较分析、判断、修正,在基本核算框架内,对不便用于本地的具体核算方法要根据实际进行修改、对没有的数据进行科学推算、对不合理参数进行修正、然后按照GDP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对核算结果要综合分析判断并不断修正直到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地区GDP核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归纳起来有四部分:一是统计资料,包括统计部门的专业统计报表,普查资料,抽样调查资料;二是部门统计资料、财务资料、行政记录;三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四是国民经济核算调查资料。

由于方法制度和资料搜集的局限性,地区GDP核算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统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满足GDP核算的需要长期以来,统计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从使用的角度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非常有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能粗略的反映居民商品性消费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也只是固定资本形成的一部分,其他使用项目只能根据城乡居民调查和部门资料进行推算。

另外,当前的统计专业设置使专业统计间联系不够紧密,各专业统计基本上是从本专业的角度开展统计和评估审核,难以将专业统计与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结合起来,造成专业间统计数据的不协调,突出的反映在GDP核算中,同时专业统计的片面性又造成GDP核算资料的缺乏。

(二)、国家方法制度不能完全照搬到地区GDP核算中目前地区GDP核算方法制度基本遵循国家的方法制度,但国家方法制度对地区GDP核算的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处理方法。

比如,“进出口”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海关统计的“进出口”。

而对于地方来讲,就变成了“地区间流入流出”,目前地区间没有经济边界线,地区间流入流出很难统计,只能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推算,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地区净流出”就只能作为支出法核算的调整平衡项来处理。

另外.目前国、省实行的抽样调查较好地满足了国、省GDP核算的需要,但许多抽样调查在市县没有调查点,或者样本少、不具有代表性,市县GDP核算所需要的调查资料缺乏来源。

(三)、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在界定统计范围上标准不统一目前统计的界定范围标准不统一,有的是在地原则、有的是管辖权原则,没有完全做到在地统计原则,市县一级突出的表现在铁路运输、大中型投资项目、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统计上,由于目前铁路站作为铁路局的下属产业活动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财务资料,市县一级无法对铁路运输业开展核算;虽然大多数市一级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电信公司对企业资产拥有经营使用权,有自己的财务资料,但也有一些是产业活动单位,到了县一级基本上都是产业活动单位,或者没有下属机构,相应也就没有财务资料,县级统计机构开展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核算十分困难;目前建筑业统计是按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统计的,由外地建筑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的大中型投资项目也就不能实行“在地统计”原则(特别是象遂宁这样投资增长快而本地建筑企业资质等级较低的地区,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相当一部分投资项目无法在本地范围内的建筑业中进行统计,对建筑业核算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四)、地区核算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存在缺口1、服务业统计基础资料缺口。

目前服务业统计基础非常薄弱,基础数据没有稳定的来源渠道,调查队开展的服务业抽样调查市级不能使用,部门统计制度财务资料非常缺乏,资料缺口比较大,不能满足GDP核算需要。

非经济普查年份,服务业核算只能根据劳动统计、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的一些相关指标进行推算。

2、地区间流入流出统计资料缺乏,可供参考的核算参数时效性差。

对国家而言,支出法核算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料可以直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取得。

而地区GDP核算中的流入流出既包括国家间的流入流出,也包括地区间的流入流出,对于前一部分,可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取得,但对于第二部分,由于没有经济边界线,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对这部分经济活动进行统计。

3、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调查资料缺口。

目前国、省级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己经由全面统计为主过渡到抽样调查为主。

但市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只有省调查点,遂宁由于样本少、无代表性而不能使用。

非经济普查年份,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主要采用推算的办法,依据不充分,数据质量较差。

4、价格指数统计调查资料缺口。

价格指数是GDP核算的重要基础性数据,符合实际的价格指数是准确计算GDP和增长速度的重要依据。

目前市县的价格指数调查资料非常缺乏。

只能采用省局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但由于各地行业结构不同,从中类行业看,全省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反映各地价格变化实际(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于各地的产品结构不同,价格指数差异较大),同时省局统一规定的价格指数不够完备,许多行业的价格只能采用近似代替的办法,对不变价增加值核算造成不小的影响。

另外核算还有不配套的地方,如价格指数编制中的采价价格,与国民核算中定义的生产GDP已有的价格调查与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价格指数编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价格调查中产品目录过期、权数更新慢、缺乏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生活中的替代效应。

5、主要核算参数缺乏。

核算不同于直接计算,许多情况下需要用相关参数进行推算。

但目前核算参数非常缺乏。

主要有: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毛利率、增加值率,劳动者报酬中工资收入以外部分的比例、季度平均实物收入等,所缺乏的参数只能间接采用以往年份的普查资料、投入产出调查资料、GDP 核算年报中的参数。

(五)、统计部门专业之间、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相关统计数据不够衔接目前农业统计、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城乡住户调查等比较健全,但规模以下工业统计、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贸易餐饮业、价格指数等分别由统计局和调查队采用抽样调查统计,由于制度不健全、样本小、代表性差,基本不能使用。

第三产业核算主要依靠部门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

现在的问题是,各相关专业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数据互相衔接程度比较差。

相关专业统计数据的衔接、配套是GDP核算数据质量提高的关键。

GDP核算的综合平衡思维方式是生产法GDP与支出法的GDP理论上应是相等的,生产与使用之间要基本平衡。

政府统计体系和部门统计体系间对同类经济活动或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反映有一定的隔离,GDP 核算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

在统一的过程中问题就呈现出来了,比如农业增加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商品性消费支出、行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耗、GDP与税收收入和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等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向指标,增长趋势应基本接近,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

(六)、核算方法的问题1、工业增加值的核算。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由于其统计标准不够科学,造成基数不断调整。

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达不到统计标准或改制而退出,另一方面,大量新增加的私营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负债核算,即使建立了也不如实向统计部门上报资产和损益统计报表,造成产值报表与效益报表无法匹配,也就形成了实际与统计结果的差异。

再者由于月度统计时间紧、资料不够齐全,增加值是不能按总产出减中间投入的方法取得,实际上是采用了增加值率折算间接获得,这样取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受增加值率变化影响,极易产生系统性的偏差。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基数可变、增加值率变化较快,使得核算专业计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很难依据科学的方法取得。

而规模以下工业统计由全面统计向抽样调查过渡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基数的调整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基数也就相应要调整。

另外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使得工业增加值核算变得非常困难。

2、建筑业增加值核算。

GDP核算是按在地原则进行核算,而建筑业统计是按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这个原则对全国、全省来说影响不大,但对遂宁来说,许多大中型建设项目是由外地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企业施工完成的,不能纳入我市的建筑业统计,而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工程量又难以准确统计。

近两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建筑业增加值的增幅一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用建筑业统计资料核算我市的建筑业增加值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

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的核算。

交通运输增加值核算以地方交通部门统计的客货运周转量作为核算依据,地方交通部门只能统计经营性车辆的客货运周转量,单位自有车辆、私家车、铁路运输等实现的客货运周转量包含不进去;其次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私营个体化趋势的发展,相关统计工作也越发困难,漏报、瞒报现象较为普遍,数据真实性大打折扣;同时客货运周转量本身就是一个物量指标,客货运周转量增速也相应就是一个可比价增速,不应再进行价格指数缩减。

4、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

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以存贷款余额作为核算依据,存贷款余额是一个时点指标,与增加值作为一个时期指标不一致;以存贷款余额作为核算依据忽略了存贷款利率变化和存款对银行而言是支出、贷款是收入对银行收支的影响这一事实;另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还忽略了保险业和证券业。

5、房地产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

房地产统计中没有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和城乡居民住户从事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房屋出租活动;没有包括单位向职工及其家庭提供的住房服务;城乡居民自有住房原值是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没有考虑价格上涨因素、新增住房价值和其他成本,同时居民自有住房年度折旧率为2%明显偏低。

6、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

以经营性单位为主的服务行业 (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以劳动统计中的劳动者报酬为核算依据,目前我市劳动统计企业部分只包括限额以上,大量限额以下的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的劳动者报酬不能得到反映,并且劳动统计中的劳动者报酬也难以统全本单位劳动者的全部从业收入,同时各地和各部门兑现工资的时间不一样,部分行业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大起大落。

(七)、可比价增加值核算的问题目前大部分行业的可比价核算采用的是单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