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_具有多重属性_评述现代西方哲学家对人的属性的理解
现代哲学中的人的本质与存在
现代哲学中的人的本质与存在现代哲学探讨了人的本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和存在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人的本质的多重性人的本质是指个体所固有的永恒和不变的属性和特质。
然而,在现代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却展现出了多重性。
一方面,基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观点,人的本质被认为是理性和智慧的体现。
人类具有追求真理和道德的能力,这种理性本质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
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哲学家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即存在决定了本质。
根据存在主义观点,人的本质是由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行动所塑造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定义自己。
二、存在的根源与意义存在是指一个个体或事物具体存在于世界中的状态和方式。
在现代哲学中,存在被视为人类的核心问题之一。
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的概念,并将其与“存在-谧静”和“存在-时刻”等概念相对应。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存在是人类与世界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人都通过存在来揭示自己的真实意义和目标。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则将存在与自由联系起来,强调了每个个体对自己行动的责任和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赋予存在意义。
因此,存在的根源和意义是在于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三、人的存在与社会关系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的存在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场所,也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发挥能力的环境。
社会和历史背景对于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对于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这一观点,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和价值。
然而,存在主义哲学家更加关注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强调了人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性和自我创造。
四、现代科技对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不可分。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都必然具有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劳动创造性。
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
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观事物,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巨大物质财富,这种对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劳动创造性。
人的劳动创造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
动物要得到生存资料,只能消极地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而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动物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变自然,但是不能创造。
正如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第二,目的意识性。
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
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由于人类具有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之中,就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具有明确的目的。
人类的这种目的意识性,就是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社会属性。
动物在和外界事物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以感觉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并通过大脑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动物的心理。
但是,动物对事物的反映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由于动物没有意识,所以他们只是凭着感觉和本能进行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恩格斯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既人的特性;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有生理、意识、行为方式和内容,行为方式和内容由意识决定,意识既与生理有关,还与知识、信息、思想、资源环境条件有关。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营养的外在性供给吸收方式和内在性供给吸收方式导致的结构模式区别,人与动物的基因区别只有百分之几,而意识的区别则很大,动物与人的区别主要是大脑结构导致的;大脑的结构涉及遗传性的硬件、教化获得的软件、个人社会自然提供的资源环境信息三个方面,在大脑的功能性作用中硬件是机能,软件是方式、信息是原料,三者虽不可缺一,但方式确在三者中起着智慧性作用,决定着硬件潜力的发挥和信息的相对优化处理,且在生理组织相对于意识既是被动的载体又是工具中通过交互作用而影响大脑的进化;因此,人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意识;意识是大脑中观的粗放性结构模式和神经元的微观性改造关联形成的特定结构模式或功能,粗放性结构模式的潜力发挥和进化又与神经元的微观性改造并形成逻辑性的知识信息关联结构模式或观念方法有关,而微观性改造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关联模式的功能则主要与知识、信息、思想的系统性建构作用或内化有关,内化形成知信意向功能,当然,语言文字也在知识、信息、思想的系统性概念化建构作用中发挥了不少作用。
所以,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不单是意识机制功能大小的差异,也不光是经验知识信息思想内容数量的区别,更在于经验知识、信息、思想的逻辑性系统性结形成构造的理念、智慧和形为方式,知识、信息的逻辑性建构形成的意识和形为方式是人类文化造就的而不是动物的经验可造就的,因此,在变化节奏加快和知识信息成爆炸性的今天,将教学的中心从特性知识为中心转到关系知识为中心是必要的。
当然,人的本质都是文化特性,可文化环境的区别和各人的具体作用区别,不同文化性作用所致的个体属性也是存在差别的。
人是具有生物、能动、文化功能的存在形式;生理结构是基础,信息处理机制是主导,文化结构是本质;文化结构形成人的观念智慧,观念智慧既是文化性建构形成的功能,同时也是大脑微观性模式重造形成的功能。
人的理解_精品文档
人的理解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象性的存在,也就是自然存在物。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感性的、对象性的,也就是现实的、有生命的。
“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105-106页)。
“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
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
因此,正像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样,直接地存在着的、客观地存在着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对象性。
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本质相适应地存在着的。
”(107页)无论是人的对象(客观方面、外部自然)还是人的感觉(主观方面、人自身的自然),都不是直接存在的,都有一个人化过程或者说从自在的自然到人化的自然的发展过程。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的另一种说话,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通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待。
”56页。
人不仅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而且还把自身作为自己的关系对象。
人的本质的定义
人的本质的定义
人的本质是指人类所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的特点和本质属性。
它包括人类普遍共有的血缘关系、生物属性和心理属性。
具体来说,人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属性:人类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形态、生理功能和基因遗传的生物。
人的本质特点包括有机体结构、生理需求、生命周期等。
2. 思维能力:人类具备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情感思维、创造思维等。
这种能力使得人类能够进行理性思考、感知、认知和理解世界。
3. 社会属性: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学特征和社会联系。
人的本质包括对他人的关注、合作与交往的需求,以及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4. 自我意识:人类具有自我意识,即能够认知和体验自己的存在、意识和身份。
这种自我意识使得人类能够思考自己的行为、情感和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塑造和发展。
总之,人的本质是包含了生物属性、思维能力、社会属性和自我意识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概念,它是人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理解
人的本质理解人的存在是多么神奇!从婴儿慕名学习的小朋友到满腹经纶的老人,他们的想法、行为及其激情的表达,尤其是调动灵感之时,都令我们惊叹不已。
然而,当我们尝试理解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定义‘人’时,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种最常见的观点是,人就是物种中一部分,由于受过特殊的社会选择作用而显得不同。
根据这种看法,人不仅仅是一种物种,还具有特殊的属性,包括以意志力和智力为特点的智能,以及在伦理、宗教和道德等领域所表现出的最高的自主权力。
而这些特殊的能力和特性,是由基因和文化背景等所决定的。
还有一种观点,即人的本质是完美无缺的。
人的精神和精神活动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也是上帝赋予人的特殊神性,不能被物质世界定论的。
借此认识,人类的存在与其他物种的存在有本质的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超越物质世界的独特能力,而且这些能力是无法用任何物质现象来解释的,只能用神性解释。
第三种观点,将人看作是一个综合体,由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构成。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行为和动机是由自然因素(如基因)和文化因素(如文化价值观)共同影响的,从而使得行为和动机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
从上述几种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推测,理解人的本质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
人不仅仅是一种物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性,而是一个综合体,由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构成,并因此具有多种特征。
在体验到人的多样性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的本质。
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以便更好地解释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例如,就上帝赋予人的特殊能力而言,我们可以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
就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关系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研究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塑造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行为。
总之,理解人的本质,需要借助于各种学科,加以综合整理,才能更好地认识本质。
通过系统地研究人类存在,我们可以确信,人是一种神奇的物种,具有无法用物质世界定论的特殊性,并且可以超越物质现实,获得人类本质的认知。
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马克思的人性观认为“人有两种属性,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
人之所以为人,关键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劳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关系。
”
“怀疑一切!”
请以真理的名义怀疑一切!
这是任何一个历史伟人都应该有的基本情操和胸怀。
而作为人类导师的马克思,他更是这种情操和胸怀的典范!
然而,人们能象马克思那样将“怀疑一切”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吗?你敢怀疑马克思理论吗?
其实,但凡头脑健全的人都有条件做到,只是,请以真理的名义怀疑马克思理论!请以真理的名义扬弃他、完善他!那是对伟大导师马克思最纯粹的追随,最高尚的敬仰!
在人类属性的认知上,《一体心理学》指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统一体。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更为本质地表现为人的心理性。
人和其他物质的区别在于心理活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意识能动性,人和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人的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行动等等。
同时认识到,改变人的个性是实现个人本质改变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个性的改变,除了综合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外,更为本质地在于运用心理活动的规律。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等方面,宗教从来都不是依靠社会关系的改变来实现的,其理论和实践对心理活动规律的暗合及运用是导致宗教影响力的根本。
宗教走在了前面,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承前启后,发现规律,服务人类。
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问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人性:
1.人的全部属性(最广义的:吃喝拉撒睡)
2.人的特有属性(狭义的)
3.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人性——社会性——阶级性(政治动物)
个人:
普通人物——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反)——杰出人物(正面人物、积极、促进)——无产阶级领袖人物
唯心史观(两大缺陷)——唯物史观(两大特征)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作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同样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看到他的被决定性的同时,重视他的相对独立性——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并非“见物不见人”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终极原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表现:
阶级斗争——改良、改革、社会革命
社会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应该人的作用
——群体的作用、个体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
个人: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同个体)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从当前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重要文物、历史及其文字记载等方面来看,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即“人是什么”、“我是什么”等的认识是很早的,而且有关这些认识的文献和资料也是很多的。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鸣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农、小说家等),以至后来的各种哲学流派,都对人进行过研究和争论。
比如,有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无善与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杨雄的“善恶混合论”、王充和韩愈的“人性三品论”等等。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到人类的灭亡或质变才有可能结束。
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
研究和确定人的基本存在,是研究人的各种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论中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辩证统一。
关于人的存在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1]549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人看作是费尔巴哈设定的“一般人”或“德国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2]73我们认为,人的存在形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一是从整个人类即类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二是从群体(社会)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三是从个体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
这样,人的存在形态就是类存在、群体(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群体(社会)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个体存在,正是对这三种存在的同时占有才成为了一个具体的、丰富的人。
1、类存在。
从现在我们所具有的有关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发展历史的知识和认识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人是从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人是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中而形成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份子,显然具有相对性,是通过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相对比、相区别而得出来的。
人的属性
高清海:人的属性人来自于物,人原本就是物,然而他却突破了物种的限制,具有了某种超物性;人是生命存在,同样有生也有死,人却从来也不满足于生命的存活,总是要去追求神圣的永恒生存。
人仿佛来自两个世界,生活在两个天地里,全身充满了“二律背反”式的自我矛盾:人依赖着自然,又要不断去否定自然;人要与物区别开,又必须同物结为一体;人以自我为中心,却又只能在他物中去实现自我;人本属软弱的动物,却有能力与大自然抗衡;人的生命很有限,生存价值却可以是永恒的;人受制于必然性,却又能够同时享受自由;人并未走出自然,却完全超越了物种的局限;如此等等。
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以致我们说他是“超物之物”、“超生命的生命”、“超自然的自然存在”也完全不过分。
这怎么能够理解呢?在历史上,正由于人们解释不了这种矛盾性质,所以只好说“什么是人?一半禽兽,一半天使”。
了解了人的自我矛盾性质,再听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感到奇怪,反而可能认为它有一定的道理了。
说人是一半禽兽、一半天使,这话有二元论之弊。
但转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也有它的合理意义,它向我们表明:人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既不能把人看作单纯的物,也不能看作就是神,然而人又既是近于物同时又类于神的存在。
事情的确是这样的,这里就体现了人不同于他物的奇特性质。
对于人,我们已不能再用单一化的绝对观点和对象性的意识去看待,像通常认识其他物那样去认识,而必须用完全新的观点和特殊的方法,即运用两重化的观点,通过自我反思的意识,我们才能把握人作为人的本性和特质。
所以在我看来,认识人的最困难之处,不是难在你把人看作什么、规定为什么,由此把人同物区别开来,这点是容易做到的;主要是难在怎样去看人和怎样去规定人的这个问题上面。
如果我们不改变认识的通常观点和方法,仍然按照认识物的方式去看待人和人的本性规定,试图以形式逻辑的方法从人身上找出区别于他物的单一本性,那就不管我们把人看成什么、规定为什么,他也只能是一物,哪怕那是一个特种之物、神圣之物,例如理性动物、文化动物、符号动物、社会动物等等说法,人终究还未跳出动物的圈子,他只不过是具有某种附加值的动物,永远不会是活生生的人。
人是什么哲学
人是什么哲学
“人”的哲学定义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动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
具进行工作,并通过语言相互交流。
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形成完整的社会
关系,形成系统的外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哲学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统一体。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上看,小
孩一出生,有肉体就有灵魂。
这在人体科学的理论上叫作肉灵一体。
第二
层含义,人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
人是由物质组成的。
依据对立统一规律,物质是可以一分为二的。
第三层
含义,人是由阳人成分和阴人成分组成的统一体。
哲学早已融入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成为大众化的知识。
可以说,现代的普通人都是哲学家,而那些号称哲学专家学者的人都是骗子,因为
他们热衷于讲一些虚假的概念和脱离实际的道理,外加几句鸟语,故意把
别人搞糊涂方显自己高明,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是在侮辱人们的智商。
哲学是从概念出发进行纯粹逻辑思维,推演出整个客观实在,使客观
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的一般法则的哲学。
它坚持理性思维通过概念
达到必然性的知识或真理的认识,以扬弃主客观的对立,达到具体的多样
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统一为目标。
在西方哲学史和逻辑史上,柏拉图最早
区分“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以及与之相应的“意见”和“知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属性问题笔记1
一、“人类”更在于自然属性,“人”更在于社会属性;马哲虽然承认人的自然属性,同意人仅是高级动物的观点,但其理论的成功在于对人的社会属性作出系统全面的认识!人的类本质在于它的自然属性,属于高级哺乳动物等。
而得之所以为人在于的社会属性,狼孩外形诗人,有类的本质,但它没有社会化,所以说人有类属性,但可能没有人的本质属性。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马克思的这三个命题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把握人的本质应当贯彻三者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具体的历史形式,它的性质和变化都是由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离开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具体本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类”的抽象。
另一方面,社会关系作为人们活动的组织方式,又是人得以存在和人的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和人类活动都是不存在的。
在现实的人身上,实践活动是内容,社会关系是形式,人的需要是动力。
只有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人的阶级属性是指什么?
人的阶级属性是指什么?
在阶级社会里,“人”往往具有几个不同的属性:首先是天然属性,任何一个人都是作为一个拥有完全权利的个体客观存在的,这种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自由迁徙权……等等由《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基本人权,这种权利与人们出身、性别、种族、肤色、信仰、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等无关,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人权,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种基本人权的范畴还在不断地扩大。
我们要求对每个个体都必须给予无条件的充分尊重。
尽管实际上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强者(富人)比弱者(穷人)的基本人权更能够得到保障,但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社会主义者要求的是实现所有人一律平等的目标,而不是用一部分人压制另一部分人。
某些社会主义者思维中习惯于用“穷人”压制“富人”,这是不正确的,也是违背社会主义者追求全人类解放目标的理想的。
无产阶级是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它并不追求特殊的阶级利益,是“只有通过解放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自己”的阶级。
那些一味要求用“穷人”压迫“富人”而求得自己“解放”的“社会主义者”,是出于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逆反心态,而不是科学的态度。
这种思潮之所以流行,与东方国家小生产者占有绝对优势有关,必须屏弃这种错误认识。
至于另外一些打着“社会主义者”旗号的人,一边高唱“解放全人类”的圣歌,却一边高高在上、心安理得地遵循“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某些动物更加平等”的信条,这种人是假社会主义者,是利用群众追求自身解放而谋求个人私利的野心家,其根源是流氓无产者渴望摆脱社会底层地位并且不劳而获的反动思想,因此,他们在针对原来的“富人”所进行的一切压制中往往更过火、更极端;而他们自己,则往往在消灭了原来的剥削阶级以后,成为新的剥削阶级。
人的属性.
人的属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属性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 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违反了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人
“私”的观念是人从 来就有的吗?
是随着私有制的
性
产生而产生,并将随
自
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 失
私 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
方 础 社会成员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和高度的思想
向
觉悟,把生产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各
尽所能,按需分配”。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7、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8、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承认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 获得金钱的手段是否正当、合法 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
享乐主义
人生的目的和追求在于物质享乐。 如,“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危害性
如何处理好物质享乐和人生、享乐 与创造、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 关系
理想
1、含义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A、关于未来的设想 B、有实现的可能性)2、分类Fra bibliotek按性质
科学、非科学 崇高、庸俗
社会、道德、 按内容
职业、生活
按时间
长期 近期
“有理想”是指有科学、 崇高的社会理想
理想对社会存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 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是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 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从当前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重要文物、历史及其文字记载等方面来看,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即“人是什么”、“我是什么”等的认识是很早的,而且有关这些认识的文献和资料也是很多的。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鸣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农、小说家等),以至后来的各种哲学流派,都对人进行过研究和争论。
比如,有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无善与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杨雄的“善恶混合论”、王充和韩愈的“人性三品论”等等。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到人类的灭亡或质变才有可能结束。
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
研究和确定人的基本存在,是研究人的各种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论中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辩证统一。
关于人的存在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1]549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人看作是费尔巴哈设定的“一般人”或“德国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2]73我们认为,人的存在形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一是从整个人类即类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二是从群体(社会)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三是从个体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
这样,人的存在形态就是类存在、群体(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群体(社会)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个体存在,正是对这三种存在的同时占有才成为了一个具体的、丰富的人。
1、类存在。
从现在我们所具有的有关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发展历史的知识和认识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人是从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人是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中而形成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份子,显然具有相对性,是通过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相对比、相区别而得出来的。
关于人性定义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
”本定义着眼点在人的“本性”,其特点则包含了“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就此可归纳为人的本性的“四性”。
这其中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多面性实则一义,皆在表述人的本性的复杂多变特性,而微妙性呢,即人性不可捉摸的神秘感。
中国的古圣先贤有“性善”与“性恶”两说,皆意图讲清人之先天本性究竟何状。
作为动物的存在,人之初,因其身心的稚嫩,自然不会具有作恶的能量,如此定性为人生之初是善的,确实有些武断。
而人之天性本恶一说,即初生婴儿会哭泣会吃奶会伸手掏摸获取什么,先天一气投胎成型然后出生,人之恶劣习气自是伴随而来的,哪有不恶之理?卡西尔还在《人论》中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归纳出他经典的论断:“人是符号化的动物。
”人类能够将一切外在现象抽象成符号,算得上是理性的飞跃。
擅长逻辑推理的人类的智者,以抽象的符号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将理念和符号演化成了给人类生活极大方便的实物,——数字化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所有的存在物都可以用数字符号完成具体的工作,形象与抽象的思想亦不例外。
人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游移于“此在”与“彼在”的存在物,这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核心。
此在,即人当下的实存的状态;彼在,即未来的理想的情形。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这个命题看似简单,实则将此在与彼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所谓“诗意的栖居”,可否理解为人类美好终极目标的“诗意”存在现象,这个值得探讨。
弗洛伊德将人性定义为性欲的客观存在,许多人对此的理解仅仅限于男女情色交媾的冲动。
所谓的性,其实包含了人类另外的超越了男女情色本能欲求的终极目标。
动物性(兽欲)——人性(理智)——神性(突围),三个阶梯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类对自身困境的突围。
能够突围,就能够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摆脱了人类自身劣根性,心意识跟大宇宙心跳的共振,就能够超越生死,从而变成一位富有神性的纯粹的人。
人有哪些方面的属性
在性质上,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 推动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则起阻 碍作用?
有的人的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 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活动就能对社 会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 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程度上,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 着重大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作用 又小得多呢?
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的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 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 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客观 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作用大小 也就不一样。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请同学们想想在历史上哪些人 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过重 大的影响?
为什么个人活动能对社会发展产生 一定的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社会的人,具有能动作用, 即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观 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和物的根 本区别之所在,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 界,还能够能动地造人类社会。
③思想文化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的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教 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为青 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
④政策和社会风气等条件: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法规,以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 社会风气也在逐步形成。这都是青年学生成才,将来走上 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条件。
人有哪些方面的属性?它们的关系如 何? 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人性自私”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 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牛刀小试!”
1、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 在于,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人的三大属性
人的三大属性三、社会属性(社会规律)当人和动物的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已经处在生命的环节中,同时也进入生命环境运动的一个环节。
从古至今,生命环境时刻变化着。
为了适应生命环境就必须形成一种人群生命的合力。
这个合力让人类从家族人群向众多家族人群合力演变,逐渐形成庞大的有组织的社会合力。
从此,人就有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那个社会力量。
这个社会力量要求人必须去服从它,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才能获得人的生命所需要的成长环境,这样就产生了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逐步演变过程。
人类社会总是不停地发生着永远向前的变化。
个体不管过去死了的、现在活着的、将来的人都在这个社会变化的时间前进的轴上。
一个生命体存在的时间与这个时间轴相比十分短暂。
短暂得让个体生命根本来不及看清这个社会运动的轨迹。
所以,生命体既然来到这个社会运动的时间里,就不能摆脱这个社会而独立生存。
这也是人不能走完自然属性规律的原因。
人在社会运动的时间点上,又处在社会面的某一时空中,肩负着社会人的全部角色。
这个角色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人都不受它的影响。
社会属性对人的影响力之大,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
社会属性中,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形成大量不同价值观的认知。
所以才有人与人之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同,这个与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人总是以自己的认知形成的世界观作为标准度量他人。
进入人类社会后,没有社会角色的人在现实人类中已不复存在了。
社会组织,家庭环境无时无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面对社会的力量,人进入了社会人的世界。
而这个社会人的世界还不能提供人的生命历程所需要的一切。
因此,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就是社会属性。
人总是不能违背大的社会环境做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行动。
人不能用自己全部的自然属性活着,不能以自然属性需要的那种活法活着,无论如何都不能完全没有社会角色而活下去。
人要活着就已经有了社会属性。
死去的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都如此。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一、人的自然属性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这里所说的兽性,就是指人的生理本能,人的生物性。
而本文所说的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或生物方面的属性。
人总是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而存在的。
作为从大自然走出来的一种高级动物,人必然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自然性,有由生理本能而产生的动物所共有的种种欲望,如食欲、情欲、贪欲等等。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述人的本质。
如尼采认为;“构成人的天性的不是意识、精神或理性,而是无意识的不受拘束的生命、纵横溢流的精力以及过于蒙昧和混乱的本能。
”柏格森认为:“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冲动,它经常创造者层出不穷的新形式,从一个创造向另一个创造前进。
”爱德华?奥?威尔逊断言:“生物学是理解人类本性的一把钥匙。
”以上主张,把人的生物性,人的由生理本能产生的欲望归结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进而把人混同于动物,这自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些学说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一个客观存在,即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作为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自然属性在人所具有的全部属性中占有何种地位,对此,本文从人的需要构成的层次性分析而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高低可划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组中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这五种需要体系中,层次越低,就越具有动物性,就越和人们的生存本身相连;层次越高,就越远离动物性,就越能体现出人的超自然醒和人的社会本质。
尽管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构成理论有很多缺陷,但他从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需要提出了人的本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人的社会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