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学科教师合作下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摄影工作室: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摄影工作室: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 标 ,笔 者 在 课 程 建 构 上 ,在师生角色转换上大胆实 践 ,对教学双边活动等教学技术链节或模式进行解 构 与 重 构 ,使 其 焕 发 出 了 新 的 教 学 功 能 。特 别 是 通 过 “不 设 定 结 果 的 导 ”,引 来 学 生 “多 向 思 维 的 发 ”,进 而 使 教 学 过 程 增 强 了 学 生 的 兴 趣 ,训练了他们的发 散与创新思维,提 升了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生成多 元创新思维成果。
关 注 I 聚焦
O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辽宁教育|M21年第 6 期(下半月)丨管理
摄 影 工 作 室 :校 本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的 构 建 与 实 践
依长洪 (抚顺市第二中学)
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 学 的 意 见 》(以 下 简 称 《意 见 》) 强 调 ,要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发 展 素 质 教 育 , 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 应 、与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相 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拓 展 创 新 ,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注重实效,强化学生实 践 操 作 、情 境 体 验 、探 索 求 知 、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 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 手 实 践 能 力 、创造性思 维 能 力 和 团 队 合 作 能 力 ,培 育 学 生 的 兴 趣 爱 好 、创新 精 神 、科 学 素 养 和 意 志 品 质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 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多元及跨学科分析方法将工作室教学构建成为
一 个 开 放 的 、离 散 的 、根 茎 式 及 区 块 链 式 的 网 状 织 体 ,从而避免单一的、封闭的树状结构课堂。所谓多 元 ,并不是一个系统下的一、二 、三 的 关 系 ,而是指多 个 异 质 系 统 的 相 互 连 接 的 关 系 。下 面 举 实 例 说 明 如 何操作。

“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

“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

“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作者:***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2年第01期摘要: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文章倡导树立“学—研—导”一体化教研理念,建构三维立体教研网络,创新深度校本教研方式;指出项目式校本教研实施时以文化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评价为抓手等合理举措。

关键词:项目式教研校本教研深度教研引用格式:李亚莉.“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01):26-2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出台,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推入深水区。

在新时代新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教研的转型与改革也成为应有之意。

一、“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项目”一词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把它定义为“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1]。

随着时代的发展,“项目”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均有所涉及;国内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关注“项目学习”“项目教学法”等。

学界最早提出项目学习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kilpatrick)[2]。

他认为,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想要取得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

一些教研机构从项目研究中得到启发,以项目为抓手,围绕具体主题持续开展教研活动,开启主题式、项目式教研的新尝试[4]。

如上海市教研室开展了“课程领导力”项目、山西省教科院开展了“项目学习”“核心素养”项目、河北邢台市桥西区开展了“市区名校+城乡结合部+农村学区”项目等。

笔者提出的“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是将项目学习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一种教研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它的核心理念与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都是高度契合的。

“学—研—导”项目式教研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境脉,以人为本,深入探究驱动性问题,指向师生的知识与能力建构的一种深度校本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共同体的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教师共同体的含义、建构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合作、分享、促进等关键词,深入探讨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策略与具体步骤。

文章将总结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意义和价值,并呼吁实践者和研究者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推动教师共同体建构的不断发展。

教师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通过合作、分享、反思等手段,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团队。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共同体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建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分享、促进: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策略与步骤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应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建立合作机制。

这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协作备课、合作科研等方式实现。

还可以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年级、跨校合作,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形式。

教师共同体应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如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主题研讨等,使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享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学术会议等,拓宽视野,提升素质。

在校本教研中,要教师的需求和兴趣,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参与共同体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共同体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教师共同体应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思机制。

通过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结: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意义与价值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

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

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

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

(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3)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

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九月份: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2、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

3、教学检查。

十月份:1、课题分工与设计2、新老师上公开课;3、每月教学检查。

探微基于多学科融合下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乡村小学为例

探微基于多学科融合下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乡村小学为例

Yi Shu Ping Jian探微基于多学科融合下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乡村小学为例曹泽男王琼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校本课程应立足某校,多学科融合意在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二者相结合开发出该校本课程,一改传统校本课程的“独脚”性,必然耳目一新。

新在教学内容多元化、形式体现新视角、师生接触零基础、课堂呈现大容量上,这也正是该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所在。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多元化新视角零基础大容量中图分类号:J60-05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94-0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琼(1980.11—)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省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多学科融合下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乡村小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SY39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已经在高等院校中拉开帷幕,顶尖高校对学生探索学科间的交叉给予极大鼓励。

学校教育逐步走向灵活性,独立学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学科发展的潮流,多学科融合必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音乐学科、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的融合对学生来说有着可观的开发意义。

如果说多学科融合是基础,那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小学低年级音乐学科校本课程则是本论文探索的重点。

究其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教学内容多元化、形式体现新视角、师生接触零基础、课堂呈现大容量等。

一、多元化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接触到的知识、接收到的信息等无一不体现出多元化。

多学科融合可谓是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之一,多学科融合意在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作为核心,将创新教学成果作为归宿。

本文中的多学科融合特指语文、数学和音乐三个学科。

(见图1-1)如图所示,该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是建立在语文学科、数学学科、音乐学科三个学科相互融合之上的,以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教材作为学科融合的材料支撑(以部编版教材为例),但又作用于三个学科。

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校本研究要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研究理念,从营造学习氛围,建全学习化组织;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开展校本培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四个方面探索和实施,将会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化组织。

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1.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

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互动学,个人研究学。

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

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2.了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3、开展“教师论坛”活动。

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

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简介,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4.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

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

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二、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

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

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方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为了构建教师学习、交流、研究、展示成果的平台,开发、汇集、共享教师集体智慧;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情景,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矛盾;为了激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确立并坚持“科研兴校”的方针。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岗位)为主阵地,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3、坚持从实际需要选择校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原则,采用教师选定研究课题与指定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4、坚持以个体(岗位)研究为主,个体研究和团体(课题组)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

2、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基教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基教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上海市上海中学
23
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24
中学创造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向明中学
上海市向明中学
25
为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变革课堂教学——愉快教育实验的深化发展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30
大规模教育考试评价研究与实践
臧铁军、郑启跃、丁秀涛、张青华、刘芙蓉、周欣
北京教育考试院
31
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体系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创新与实践
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央电化教育馆
32
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1991-2011二十年的历程)
张武升、吴晓红、董凤桂、徐长青、陈立萍、王霞
郭元祥、沈旎、姚林群、姜平、伍远岳、唐丽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中心、湖南省长沙市教科院、广西柳州市教科所
46
复式教学实验与研究
马安健
湖南省株洲炎陵县鲁坑小学
47
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侯莉敏、吴慧源、冯季林、雷湘竹、林丽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邱学华、苏春景、李永云、王俊、王春梅、顾志平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鲁东大学、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江苏省常州市湖塘实验中学
32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
李庾南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33
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构建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构建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构建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为了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个性发展,各地教育部门提出了校本课程构建方案。

二、校本课程的概念与意义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它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创新人才: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教育质量:校本课程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三、构建校本课程的原则构建校本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应建立在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上,不断完善和改进。

3. 教师参与: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 课程定位: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学科结构与教学内容。

2.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3. 教材选择:选择与实际教学情况相适应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1.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表现、课堂参与等。

2. 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六、校本课程的实践案例以某中学为例,该校构建了一套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

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将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技竞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成果与体现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校也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项,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骄傲和特色。

八、师资支持与培训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应加强师资支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传统的教育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新课程理念下,则应该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这一理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把此项工作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头戏来抓。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强化学习,统一认识课改实验头绪较多,为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我校设立了学校课程委员会。

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进行课程审议,指导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等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具体工作。

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科骨干教师赴太原、曲沃等地参观学习,请省教科院郭晚盛院长等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观看上海、江苏等地校本开发的录像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讨论,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一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的需要,校本课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灵活性的开设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所以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只有依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发开设适合本校要求的校本课程,才能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才能创办出合格加特色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正确认识“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我们简称之为“课程的校本化”。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我们简称为“校本化的课程”。

2.加强校本研训,真正实现国家及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学校把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式。

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1实行集体备课。

这是发挥群体智慧力量,互相交流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术的一项有效措施。

主要做法是:①分头准备,个人初备;②集体研讨,交流互补;③主备首讲,教案个化;④课堂展示,课后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尤其是主备首讲,课堂展示,开展参与式听课、评课教学研究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

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课程,关注学科发展,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在校本教研实践中的主人翁意识,在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践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校本教研也是实现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主阵地、以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学校的校本教研已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积累的情况下,很好地对校本教研进行反思、总结,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探索校本教研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对于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探索,谈一谈我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探究。

一、立足课程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结合我校现实情况,首先应该展开对主课程的探索,加大长板,弥补短板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关键就在于既要顾及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的能力。

其内容包括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学生潜能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

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程度较高,无论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还是在学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参与度,都体现出他们热情洋溢、蓬勃向上的积极性。

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

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

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1. 引言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施的一套独特课程。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2. 提高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

3. 培养创新意识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4. 实践能力培养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实习活动或科技创新竞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5. 教师角色转变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协助学生完成他们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6. 学校支持和资源配置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需要学校的支持和资源配置。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设施、教学资源和经费支持,以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团队,协助学生和教师开展相关工作。

7. 学生参与度和自主学习学生参与度和自主学习是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的重要指标。

学生应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和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8. 考核和评价机制学生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方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方案

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方案

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当今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这不仅是因为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关注当前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分数至上、应试教育等。

因此,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现有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与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科知识和教育特点设计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校本课程的原则在设计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等。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在进行校本课程研究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六、校本课程实施的要点在实施校本课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要点:明确教学目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式学习环境、推动教学反思与调整等。

这些要点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评估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估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是改进课程设计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成绩、学生反馈、课堂观察等方式来评估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

八、校本课程的困难与挑战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情绪等。

因此,教师应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九、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承担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十、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磨题”为例》课题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磨题”为例》课题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磨题”为例》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迈克儿•富兰(Michael Fullan,2005)曾指出,欠缺一个强势的教师队伍,难以令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得以成功和维持。

钟启泉指出,新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回应教育改革挑战的有效方法。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被视为校本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应运而生。

乔伊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的等组实验表明,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果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有75%的人在今后的课堂上可有效应用所学的知识,否则,只有15%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

当教师产生认知的需要或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当教师所做的事与自己工作联系最密切时,他们才能清晰地了解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需要做些什么。

在参与学校改进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量的研究证实,课程的实施要求有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伴随。

没有有效的和精心设计的专业发展项目,就没有高水平的课程实施。

校本研修机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共同探索、研讨和不断的实验,逐渐把研究视角从以教师、教材为主的研究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巧上面。

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们能够公开地讨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尝试以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们还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建立一套技术性文化来强化自身的学习,并能从实践的过程中学习。

最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合作建立于平等基础之上,减少了因特权而衍生的问题。

有效的校本研修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切实“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郑金洲,2001)实施。

实践表明,教师普遍欢迎和认可的校本研修明确指向为了教学改进而开展的研修活动。

基于此,我校课题组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项目进行设计和实践研究,试图以高效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自己面临教学问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教育先进理念。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本教研的探索和实践,并探究其在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探索1.学校教育的科学性提升。

如今,面对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以及全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科学性,校本教研成为了当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面对教学的挑战,需要教师们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校本教研的开展对于教师自身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学校的校本教研旨在通过学校教学实践来不断研究和探究教学规律,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教育体验,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1.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需紧密关注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学科,对不同年级教师进行分组研讨,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研究方案与教学虚拟仿真平台,提高教师从业水平。

2.建设教学研究平台。

为推广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应在教务主管部门协调下,建立相应的研究平台,搭建研究组织、学习交流和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人员互相传授经验,搭建一场不断发展的教育平台,从而促进行科学技术、教育音乐、文学艺术、人才培养等多个方向上的交流探讨活动。

3.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介,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校本教研中,分享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实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实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实践作者:陈代伟阙新建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26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立足实际,以深化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载体和路径,推动了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校情分析与发展审视学校一直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管理创新、特色创新、内涵发展,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走可持续特色发展之路。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下,学校多次对校情进行了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基于学生需求的课程做了适切性调整,明晰了办学教育哲学,构建了“一体两翼”韵致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书香课程、鼓韵课程为两翼)。

在第一期课程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关注需求,开展SWOT分析和课程调适分析,明晰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出发点;顶层设计,畅通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实践路径;创新管理,强化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保障;资源整合,拓宽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视野,激发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活力;绿色评价,开发星级评价量表,建构学生校同生活幸福指数维度。

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了一批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多个学科和跨学科的学习共同体,逐步推行了以“课堂观察”为主的观课议课方式,进一步推进了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微小课题校本研究,基本形成校本课程中“我的课程我做主”的跨年级、跨学科的“走班式”教学模式。

在第二期课程建设中,学校以项目制全面推动课程建设,分别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书香阅读…‘课堂观察”“STEM+”项目组,通过各项目的协调互动,实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的全面落地。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让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和科学?如何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用资源为学校课程建设服务7如何实现各项目组协同共进?这些问题是学校课程转型的现实基础,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予以回答。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自主设计的一套课程体系。

它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需求调研首先,学校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二、制定教育目标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的提升等。

三、梳理核心课程学校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梳理出一套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能够保证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体系完整,选修课程则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四、拓展课程内容除了传统学科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提供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兴趣和技能。

例如,可以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以及STEM教育、生命教育等跨学科的课程。

五、建设实践活动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学生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六、提供多元评价学校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

可以引入课程作业、项目评估、口头表达和实践考核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七、培养学习习惯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中应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课程、提供自主学习指导和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加强师资培训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应该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学术研讨会、课程设计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九、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机构合作,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机会。

例如,与博物馆合作开设博物馆学习课程,与社会实践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学 ) 、 个 别 学 生 的学 习 困难 问题 ( 学不会 ) 、 学
生 的 网瘾 问题 、 单 亲 孩子 的心理 健康 问题 ( 学不 了) 等, 一般 是 靠班 主 任或 心 理教 师 等独 自想 办
法 解 决 ,缺 少类 似 学科 教研 形 式 的教 师 集体 研
究 平 台 。即便 是 有 部分 优 秀班 主 任 能够 根据 学 教 师各 自在教 学 中采 用 同样 的措施 , 发 挥教师集 生 的个 体 差 异提 出有针 对 性 的管 理 经验 ,但 大 体干预 的合力 , 保证干预 的强度和持续性 。
究 学 生 的特点 , 研 究 学生 的优 点 和 问题 , 开 展集
体“ 备学生 ” 。这 种制度是对传 统教研制度 的完善 和创新 , 改变 了教师备课 更 注重备教 材 、 教法 , 而 忽略学生 , 特别是 忽略有特殊需要学生 的做法 。
2 . 通 过研 究 , 解 决了 当前 教学 中困惑教 师 的
基于 学生发展 的 多学科 教 师合 作下的 校本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梁 威 卢 立 涛
当前 ,多数 学 校建 立起 了基 于 学科 教 学 的
校 本研 究 制度 ,主要 是 同一 学 科教 师 就本 学 科 的教学 问题 进 行研 讨 , 重在 研 究教 材 、 教法 。但
对 于学 生全 面 发展 面 临 的问题 , 如 厌学 问题 ( 不
立、 着 力解 决教 学实 际 问题 、 促 进 全体 学 生全 面
发展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 的成效 。


研 究成 果 的 效 用
1 . 实验校规模 大幅度增 长 由于效果显著 ,实验校从 9 所发展 到 4 0 0 余 所 。实验教师感到这一制度 与“ 基于学科教学 ” 的 校本研究制度并行 , 促使教师不仅研究教材 、 教学 内容 和教 学方 法 , 开 展集 体备 课 , 更 重 要 的是 研
的设想 。该设想是北京 师范大学研究人员 引领 区
师集体结 合需求确 定干 预策略 、 集 体进行 干预活
动、 集 体评价 干预效果 、 集体 反 思成效 和问题 、 集
体改进干 预方案或 制定新 的干 预方案 , 密 云县教
科 所 统筹组 织 9 所 实 验学 校 教授 同一 个 班 的各 学 科教 师定 期 ( 如每 两周 一 次 ) 开 展一 次研 讨 活 动, 形成 了基 于 学生 发展 的 、 多学 科教 师合 作 的
作 者 简介 : 梁
推广 过程 中 , 我们 又发 现并 聚 焦新 的问题 , 如有
威, 北京 师范大 学首都基 础教 育研 究院执行 副 院长 , E - ma i l : l i a n g we i @b n u . e d u . c n ( 北京 , 1 0 0 8 7 5 )
卢 立涛 , 北京师 范大学教 育学部课 程与教 学研 究院副教授 , E - ma i l : t a o l i l u 2 0 1 0 @1 2 6 . c o m( 北京 , 1 0 0 8 7 5 )
市1 6 个 区县 的 4 0 0 余所实验校进行推广 。 研究 内 容有所 拓展和深 入 , 从个别 学生学 习动力 缺失 问 题, 逐步 扩展到 中小 学生 的 网瘾 、 随迁 子女 教育 、 中小学教育衔 接 、 班级文化建设等 问题 。 该 模 式 的实践 ,在教 育 教 学研 究 制度 的建
县教 科研 人 员 和学 校教 师 共 同创 设 的一 种新 的 校本研究模式 。该模式不 同于学 校现有常见 的学 科 教研 , 而是 将教 同一个 学生 ( 或班 级 ) 的所 有学
科 教师集 中起来 , 整合 研究 力量 , 发 挥教 育合力 ,
对 促 进学 生 全 面 、 健康 发展 , 促 进 教育 教 学质 量 提 高起 到 了重要作用 。这一模式 的初 实施流程
的所有学科教师召集在一起 , 形成一个研究小 组 。 第二 , 选 定班级 中需要 帮助 的 , 主要是 “ 不想
学” 的学生 , 作为集体干预 的对象 。在教育专家 的
指导下 , 基 于教育心理 学 、 学 习心理学 理论 , 不 同 学科 的教 师一起分 析学生 的特点 , 不 仅要分 析学 生的不 足 , 更要分析学生 的优点 。 第三, 针对学 生特点 , 尤 其是 学生优 点 , 扬 长 补短 , 发挥学生优势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各学科
多 属 于非 常规 的个体 经 验 ,缺 乏 系统 的教 育 科
学 理论 指 导 。
2 0 0 7年 9 月, 新模式 的实施在北京 市密 云县 9 所实验校进行 。 通过对 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 组成 研究 团队、 确定 “ 不想学 ” 的研究 对象及其 问题 、 教
2 0 0 7 年初 , 针对 当前 中小 学教师感 到难 以解 决 的个别学 生 “ 不想学 ” 的问题 , 项 目组 提 出了基 于学 生 发 展 的多学 科 教 师合 作 的校 本研 究 模式
如下 。
校本研究模 式( 具体模式见 图 1 ) 。
这 种模式 的实施 大大改 善 了个别 学生 “ 不 想
学” 的问题 。例 如 , 密云县 9所 实验校 的 5 0 多 名 学生 , 其厌 学情绪得 到不 同程 度 的解决 。 同时 , 在
第一 , 建立 校 本研 究 组 织 , 将 教 同一 个 班 级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2 0 1 5 / 0 9 砖
教师 又定期研 究 了如何 精讲 多练 、 如何有 效布 置 作业 、 如何 激发 随迁子女课 堂学 习 的积 极性 等专 题 。通过这一模式 , 学生 的学 习兴趣有所提 高 , 成
绩有 了显著变化 。 通过研 究 , 这一模式逐 步推广 。 自2 0 0 7 年起 , 从密 云县 9 所 实验校 陆续发展 到 2 0 1 3年在 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