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制取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3.拓展题:
-探究氧气的其他用途,如金属焊接、医疗急救等,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作业要求:
1.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选做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3.拓展题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3.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及其操作注意事项。
4.掌握氧气的收集、检验和储存方法。
5.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安全、有效地完成实验。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制氧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化理解。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氧气的收集、检验与储存:介绍氧气的收集、检验和储存方法,强调安全操作。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思: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反思在本次实验中体会到的团队合作、科学态度、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感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氧气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和量,确保作业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严谨的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质。
-重难点突破设想: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过程中密切监督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需要氧气的实际情境为导入,如深海潜水、登山运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制取氧气的必要性。
2.实验教学设计: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往往在数据收集与分析方面存在困难,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记录数据,并教授他们如何从数据中找出规律,进行合理的分析。
3.实验安全与规范操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规范。

2.3 氧气制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氧气制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氧气制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气的特性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及其原理;3.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实验器材:石膏模型、导管、酵母、糖和酵母培养液。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我们必需的? - 这些物质是怎样得到的?2. 氧气的特性和作用•讲解氧气的分子式、气味、颜色以及与燃烧和呼吸的关系;•探讨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3. 氧气的制取方法•示范演示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讲解各种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过氧化锌法、过氧化铅法、过氧化氢法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制取方法的利弊。

4. 实验探究•准备酵母发酵实验;•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以及如何收集和判断其性质。

5. 应用案例分析•讲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炼钢、发动机燃烧等;•讲解氧气在医疗抢救中的应用,如氧气吸入疗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自选一个氧气制取方法进行实践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课堂总结•简要复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做好笔记;2.思考并整理氧气的制取方法、应用领域、实验探究等方面的问题;3.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探究和应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对氧气的理解和认识的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

下一节课将针对学生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提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4.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理解制氧原理、实验安全意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4.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焊接、登山等,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总结等环节,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应用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3.氧气收集、检验方法的掌握。
4.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究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5.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课堂练习: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9.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化学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课题制取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一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梳理空气、氧气的学习要点,建构物质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的作用。

科学思维: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探究氧气的制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讨论思考根据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氮气;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交流讨论:倾听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制取气体收集装置: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中注意事项先分析实验装置,然后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今天的课程主要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自制简易制氧机的操作进行了讲授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我注意到在讲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时,学生对于过氧化氢分解和氯酸钾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采用了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制取氧气的基本概念。制取氧气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在生活中,制取氧气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如医疗急救、实验室研究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制取氧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5.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验操作步骤等。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6.安全提示:在教室内张贴安全提示标志,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主要内容包括:

2.3制取氧气第1课时高锰酸钾制氧气 工业制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第1课时高锰酸钾制氧气 工业制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的氧气。
8.氧气的助燃性: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支持燃烧,燃烧过程中需要氧气的参与。
9.氧气的制备方法:除了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工业制氧气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法、电解水法等。
10.实验数据的处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3.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尝试更多的互动式讨论方式,如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在总结回顾环节,设置匿名提问环节,让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些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氧气的科普文章,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鼓励学生观看有关氧气制取的实验视频,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2.拓展要求: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阅读和观看相关材料,并做好笔记。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将在下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4.科学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如使用试管、加热等,同时也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然而,他们在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2.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二、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新课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三、合作探究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2)注意事项:;(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选择题:针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填空题:涉及实验步骤、安全规范等,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记忆。
-问答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结合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创设互动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强化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前,详细介绍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掌握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熟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
2.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影响:理解催化剂在制取氧气反应中的作用,了解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尝试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2.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讲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观察现象,完成P37表
理解
对照图2-14讲解制用加热固体方法制气体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装置图,记忆图中注意事项
步骤
写出制取O2的操作步骤
识记
收集
介绍收集O2的两种方法,解释为什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两瓶O2
两生演示实验2-7,其余生观察,评议
检验及验满
检验:
验满:
抽一生回答
一、反应原理:H2O2MnO2H2O+O2
KClO3MnO2KCl+O2
KmnO4K2MnO4+MnO2+O2
二、装置:注意事项
三、步骤:
四、收集:
五、检验及验满:
六:工业制O2:
七:分解反应:
作业布置
P41 1—4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同桌讨论,作答
分解反应
问:制O2的三个反应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
对照化合反应理解并得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看书P45-46,师生共同完成,找出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工业制O2
指导学生看书P40
了解工业制O2的方法
小结
回忆本课知识要点,举手小结
课堂练习
练习制O2的三个反应原理表达式的书写
板书设计
制取O2
课题
2-3制取氧气
共1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实验室制取O2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了解工业制O2
教学重难点
1.制取O2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
2.分解反应
主要教法
问题探究法、分析归槽酒精灯集气瓶药匙氯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导气管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锡水槽、锌片、洗涤瓶、漏斗、蜡烛、试管、橡皮塞、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氧气的制取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法和工业法。

实验法制取氧气实验法制取氧气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实验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工业法制取氧气工业法制取氧气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常见的工业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第四步:实验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并完成实验记录。

第五步:实验结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例如氧气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

八、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课时的内容,并思考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其次,在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说明讨论法教学方法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了整体知识的构建。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知识,避免陷入细节的讨论。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学生们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这对他们的学习进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的兴趣非常浓厚,这说明实验法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增加实验操作的练习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探究氧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的关系。
(4)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其他方法,如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等。
(5)探讨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6)思考并回答课后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在素质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勇于尝试新方法,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
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3.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并运用到氧气制取实验中。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制取氧气的最佳条件,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氧气的场景,如登山、潜水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提出问题:“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氧气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讲解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氧气的其他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步骤,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以及注意事项。
3.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讨论并分析其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氧方法的适用场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源,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通过在线互动,如虚拟实验室、讨论区等,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为什么在高山上呼吸会感到困难?”这一问题作为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存在与重要性。
2.呈现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安全意识。
3.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3节后的习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相关题目,尤其是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操作步骤的应用题。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成功完成实验后,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严谨、求实地进行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关注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原理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实验](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一、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室收集证据和做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依据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及形成结论。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其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和分工协作能力。

三、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走进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实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和使用方法。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对氧气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说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回忆再现。

【科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及气体的收集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调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六、教学难点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氧气的物理性质,检验氧气的方法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3制取氧气教案.doc.doc

2.3制取氧气教案.doc.doc
4.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点拨,从“怎么能把气体导出来”进行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接着,教师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有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可展示实物、挂图或投影),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如何收集氧气本节课不做讨论)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为了概括出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可进行如下铺垫:若将过氧化氢分解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我们会发现,不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质量也没发生任何变化,二氧化锰只是起了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由学生给出催化剂的定义,教师进行规范,并板书定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
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 C+B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二氧化锰 加热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三课时:学生探究与活动
1、教师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要求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实验完毕后,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现象,
作业:实验探究报告。

教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