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与提升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发 展经济的重要平 台之一 , 要从提高农 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和增加农 民收入 的高度来认识 。政府应积极参
头 良好 , 推动了市场组织经济的发展。农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 的作用越来越大 , 地位也明显提高 , 发展
的农民比 其他农民人均增收约5 元[。 0 引 0
金晶n
I8 5个 4一 %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义深远 。通过对金昌市农 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研 , 分析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 的特点 , 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提 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农 合组织的顺利发展提供 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 :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现状 ; 运行特点 ; 对策 中图分 类号 :3 14 F2.
随着甘肃省河西地 区农业商品化专业化进程 的 不断加快 , 导致 区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
户; 专业合作社 2 个 , 7 社员 23 03户。新发展各类合 作经济 5 个, 0 新增入会( ) 社 农村达 70户, 5 通过合作 经济组织实现农村收入达 4 亿元左右 , 加入合作组织
武威 / 2 3 7 6个 % 张掖市
一
‘
一
。
’
‘
一
h
~
■ 金晶 市
l
;
口武 城市
_ 张掖 市
i
;
1 金 昌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 的发
展 现 状
甘肃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分布在 中部和东部地 区, 西北和东南偏少, 从农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的数量看 : 天水最多 , 其次是 张掖和平凉 ,
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财政政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的物 流基 础设 施 平 台 和信 息 服 务 平 台。但 从 农 民实 际需 要 来 看 , 肃 省 农 村 市 场 体 系 比较 落 甘 后 , 经济信 息体 系就 更 为落 后 。 目前 甘 肃 省农 而 村经 济信 息 , 主要 依 靠 各 类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部 还 门 、 民合 作组 织 、 产 品 市 场 等传 统 途 径 和方 农 农 式 传 递 , 息 的公 共 性 与 可 获 得 性 差 , 信 网络 等 先 进 的 信息传 递手段 应用 范 围 比较 窄 , 通农 民难 普 以及 时获取 外部 经济信 息 。
维普资讯
锯所 硒宪考 20 - ̄5 期( 考 07f 3 总第2O 期) - . 1 9
0
构 建 农村 公共 服务 体 系的 财政 政 策研 究 冰
以甘 肃 省 为 例
甘肃省财政科 学研 究所课题组
农 村公 共 服 务 是 由政 府 、 区 、 间组 织 等 社 民 机构 为满足 广大农 民在生 产 、 活和农 村 发 展 方 生 流 域调 水 的 “ 大 人 秦 ” 解 决 干旱 山 区人 畜饮 引 、 水 困难 的“ 2 雨 水集 流 ” 一批 重 点 工 程 , 甘 11 等 使 肃 省 的农 田水利 条件 得 到 了改 善 。截 至 2 0 0 4年 底, 全省 累计 建成 水 库 2 0座 、 窖 2 0万 眼 ; 7 水 2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达 到 10 万 亩 ; 电 排 灌 面 积 55 机 6 15 3 . 4万 亩 ;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7 0 . 5千 公 治 524 顷 。交 通方 面 , 截至 2 0 底 , 0 4年 全省列 入 统 计 的 农 村公路 总 里程 ( 县道 、 乡道 、 道 ) 村 已达 7 2 . 8万 公 里 。其 中 , 道总 里程 15 县 . 1万公 里 , 乡道 总里 程 1 1 公 里 , 道 4 6 公 里 。乡镇 已全部 . 4万 村 . 3万 通 了 公 路 , 8.7 的 行 政 村 通 了 公 路 , 有 88 % 9 . 3 的 行政 村 通 了机 动 车 。生 活 设 施 方 面 , 49 %
提升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战略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提升 西北地 区特色农 业可持续 竞争力 的战略对 策研 究
以甘 肃 省 为例
何 国 长
( 兰州商学院, 甘肃 兰州 7 】 文章通过对甘肃特色农业发展 的 S W O T 分析 , 指 出了影响全省特色农 业发展 的 内部优 、 劣势条件及 外部 机遇和威胁 因素 , 提 出了特色农业发挥优势条件 、 规避 劣势 因素的战略对策。 【 关 键 词 】 甘肃 ; 特色农 业; S W O T 分 析; 发展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F 3 2 7 .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1 0 一 O 1 1 0 — 0 3
一
、
温 日差较大 , 光照充足 , 太 阳辐射强 , 发展特色农业 的条件 相对 优 越 。根 据 2 0 1 0年土 地 利用 现 状变 更 调查 , 甘 肃省 有 耕地 4 6 1 4 . 3千公顷 , 园地 2 0 5 . 9千公顷 , 林地 5 1 8 4 . 6 4千公 顷, 牧草 地 1 4 1 0 9 . 5 7千公 顷 ,其 它农 用地 1 2 9 0 . 4千公顷 ,荒地 3 0 0 0 千公 顷 , 在荒地 中近 1 3 3 3 . 3 3千公顷适宜发展 多种特色农作物 生产 。同时, 甘肃多样性的生态气候 类型 , 造就 了特色农业独特 的资 源优势 。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 日照时数在 2 5 5 0 ~ 3 0 0 0小 时 , 太 阳辐射 总量 1 2 7 — 1 3 8千卡 / m 。由于光热资源丰富和 自然隔 离条件好 , 使得病 虫害发生 少和工业 污染小 , 是 优质农 产品 的 最佳产 区。 甘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 , 2 0 1 2 年 马铃薯 、 中药材 、 苜蓿草 、 玉米制种 、 啤酒大麦 5 个产 业和产品位居全 国 第一 , 其 面积达 1 8 7 0千公 顷。另外 , 培育 出了天水花牛苹果 、 平凉金果 等全国著名 品牌 和平 凉红牛 、 兰州高原夏菜等 区域 品 牌, 腾胜 、 薯峰 、 清吉、 长城 果汁 、 通 达果 汁 、 常津公 司 、 拓 璞酒 花、 聚馨麦芽 、 黄羊面粉等龙头企业加工优势 日趋明显。 2 _ 劣势因素分析 ( w) 。 甘肃 由于水土资源不平衡 , 生态环境 脆弱 , 农业基础落后 ,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 其
甘肃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刘燕平【摘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助于甘肃迈进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在甘肃精准扶贫的攻坚时期,农村产业融合是精准扶贫的命脉,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目前,甘肃农村产业融合正在探索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土地流转机制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农村产业融合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致力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化农业经营保障机制、规范政府培训投入机制和加大培训教育投入,从而大力推进甘肃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8(047)004【总页数】4页(P76-78,48)【关键词】甘肃;精准扶贫;农村产业融合【作者】刘燕平【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农业的发展牵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大幅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甘肃正处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就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1 甘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现阶段,甘肃农村产业融合取得一定成效,从农业产业融合依托看,甘肃目前已经形成具有相对规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从甘肃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接近的各个区域来看,河西地区主要依托的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啤酒原料、棉花、牧草、酿造葡萄、籽种等;河东地区主要依托的农产品有苹果、小杂粮、黄豆、蚕桑、杏子、桃子、黄花菜、白瓜子等;陇南地区主要依托的农产品有花椒、核桃、油橄榄;从甘南地区看,主要依托的农产品有藏羊、牦牛、中药材,中药材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大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东西部协作视角下产业合作的意义和实践——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DOI:10.19995/10-1617/F7.2022.10.124东西部协作视角下产业合作的意义和实践——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姬良淑(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 甘肃省临夏 731100)摘 要:产业合作是东西部协作中强化西部地区“造血”功能最关键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结合厦(门)临(夏)、济(南)临(夏)产业合作的具体实践,在分析现存产业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开展深度产业合作和提升,强化临夏的“活血”和“造血”功能,以期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东西部合作共赢。
关键词: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梯度转移;融合发展本文索引:姬良淑.东西部协作视角下产业合作的意义和实践[J].商展经济,2022(10):124-126.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破解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和鼓励东部和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推动生产力各要素跨区域流动,助推产业合作升级,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 产业合作的基础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经济理论基础,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入发展,但在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特别要注意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合作的转变。
1.1 产业合作的政策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在“一五”时期就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地带。
1996年,采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
2006年,单列出东北地区,将中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很显然,这四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我国着眼于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施均衡发展战略。
在改革开放后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期间,东部沿海地区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实施多种优惠政策,优先发展起来,这是一种非均衡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建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一
是支 部外 置 式 即村 党 支部 与专 业 协 会 的支 部平 行 联
一
此 类 组织 都 有 自己固 定 的经 营场 所 , 组织 紧 密 ,运 行 较 分 的 米制种协 会 、甘州 区新墩镇韭 菜协会等 。协会 从 ~
为规 范 如 高 台县 巷 道 蔬菜 协会 、甘 州 区新 墩镇 韭 菜 协 开始 成 到 形成规模 ,每 一个环节 都 由乡镇党委 、政府在 会 、 二十 里 堡乡 的 养 牛协 会 等 。④ 运 销大 户在 发 展 中 不 指导 ,合作 组织在拓 展市场 方面 ,对 党委 、政府依 赖性很 断联合扩大,组建新的合作组织 。如山丹县畜产品贸易 强 ,独 立性和 自主性不 能很好地体 现 。 公司就是 由位 奇镇 的农 民钱 广多从 贩养牛 羊起家 ,逐步 发 二 、合 作经 济组 织设 立 党组 织存 在 的误 区 展壮 大而形成 。如今 已经发展会 员 l 0 0多户 ,并在酒 泉、 0 是认 识 L的误区:一种是把 “ 支部 +协 会 ” 式理解 模 嘉峪 关 、阿拉 善旗 等地 设立 固定分销 点 ,年均销售 额 5 0 为村 党支部和 专业协 会的 平行联 合;一种 是把 “ 0 支部 + 多万元 。 会 ”模 式理解 为村党 支部领 导下 的专业 合作组织 张 掖 市 绝 大 多 数 合 作 组 织 都 建 立 了 党 支 部或 在 乡 二 是党委 、政府作 用的误区:合作组织 是按照 “ 民自 : 农 ( )村党 组 织 的领 导 下 开展 活动 。我 们重 点调 查 的 1 愿、市场运 作 、多元 发展 、逐步推进 ”的方针和 “ 镇 6 民办 、民 个 合作 组 织 ,与 党支 部 、村委 会 的 关系 较 为和 谐 ,但 也 管 、民受益 ”的原则 组建 的。党委 、政府 的作用 是适 当的 有 一些 合 作 组织 由于发 起 人不 是党 员 ,也 由于 “ 双培 双 引导 、监督 、规 范 ,以保 障合 作组织 的健康 发展 ,而不是 带 ”工作 开 展得 较 差 , 因而合 作 组织 与 党 组织 的 关 系 尚 政府 “ 准行政 组织 ”职能 的延伸 。但 调查显示 ,部分乡镇 不 理想 。 党委 、政府在合 作经 济组织 的成立和 运行 中扮演着 “ 领导 张掖 市农村合 作经 济组织 中 ,党 组 织设置 的模 式 统一 者 ”的角色 ,使 “ 民 自己的组织 ”的性质 发生 了微妙 的 农 为 “ 支部 +协会 ”的模 式 。但 在 实际运 行 中有 四种 形式 : 变化 , 响了农民 自主组建 和加入专业合 作组织 的积 极性 。 影
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农业”在甘肃农业中的创新应用——以会宁胡麻油为例
172020年第8期 科技智囊经济高质量发展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平稳发展的根本,文章以甘肃会宁县特色农产品胡麻油为研究中介,将供应链、互联网、农业三者深度融合,通过“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平台”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供应链,旨在减少中间环节,解决农业供应链利益分配不均的弊端,有效提升当地胡麻油产销效率和农民收入。
关键词:胡麻油;农业;供应链;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 Agriculture” in Gansu Agriculture from the Internet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Huining Sesame OilXi Yali(Changqing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ansu,Lanzhou,730000)Abstrac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is a country’s living and fundamental factor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ining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agricultural sesame oil,through the “farmers +cooperative +leading enterprises +electric business platform”establish moder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pattern,the decrease of the intermediate links,to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improve production's efficiency of sesame oil and farmers' benefits.Key words :Sesame oil;Agriculture;Supply chain;Internet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农业”在甘肃农业中的创新应用——以会宁胡麻油为例席亚莉(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0B-27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优化选择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要 由政府 派遣涉农的技术 、 信息 、 经济部 门的骨干 , 与农 民共 同
组织 “ 农 业 服务 协 会 ” , 围 绕 着 主 导 产 品 为农 户 提 供 产 前 、 产中、
产 后 服务 。 从 发展趋势 的角度 。 这种组 织模 式主要 有两种 情况 : 一 是
领 头羊的作用 , 在 农 民 中具 有 较 高 的威 信 和 影 响 力 。 由 能 人 或 专 业大户牵头 , 以销售经纪人为纽带 , 技 术 人 员 为支 撑 , 把 分 散 经 营 的农 户 联 合 起 来 , 形成生 产 、 加工 、 销售 统一联合体 . 这 就
能 人是指农业 经济领 域 中“ 有文化 、 懂 技术 、 会 经营 ” 的 新 型 农 民, 即具 有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 掌 握 实 用 技 能 脱 贫 致 富 的 能 力 和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经 营 管 理 能 力 ,从 事 种
养、 运销 、 经 营 的人 员 或 专 业 大 户 。他 们 在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中 起 到
1 甘肃省 农 民专业 合作 经济 组织发 展 的典型模 式
按 照 推 动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创 新 的 主体 的 不 同 。 将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的发 展 模 式 概 括 为 四 种 类 型 : 能人带 动组织模 式 、 龙 头 企 业 组 织 模 式 、政 府 推 动 组 织 模 式 和农 技 服 务 部 门 组 织 模 式 。
户的利益联结在一起 , 形成“ 公司+ 合作 组 织 + 农户” 的模 式 。 通 过契约明确了公司 、 合作组织 、 农 户 各 自的权 利 义 务 。公 司 侧 重 于营销 . 以 契 约 关 系 和 利 益 为纽 带 . 向 农 户 提 供 一 定 的 生 产 资 料或生产技术服务 与管理 。 农 户 提 供 土地 、 劳动 力和其他资 源 , 负责生产 , 按 照 价 格 同盟 提 供 给 企 业 特 定 的 农 产 品 。 合 作 组 织 侧重联系和服务 , 形 成 企 业 与 农 民共 同 参 与 的 产 、 供、 销一体化 且 具 有 契 约 约 束 的 经 济 联合 体或 利益 同盟 。这 种 模 式 是 对 早 期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中图分类号 :F 2 . 2 3 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8 7 4 (0 6 0 一 O 3O 1 0 — 0 2 0 ) 4 O 3一 2 5
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构建和 谐社会 ,是我们 党根据我 国国情提 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 这一任务 的重 点和难点在 于 解决 “ 三农 ”问题 ,所 以探讨 构建农 民增收 的长效机 制是 我们面 临的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 。从张掖市农业主 导型经济 结构的实际出发 ,笔者认为可 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来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 民市场竞争能力和规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提高自身利用市场来增收的能力而成立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就张掖市的具体情况而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认识运行机制人员素质法律地位政策支持及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舍作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方面必须提高认识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并在立法政策扶持环境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
一
不 平衡 , 从张掖 的实际 来看 ,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是 : ( )思想认 识 不到 位 。 从群众 层面 看 ,在 认 同合作 一 组织对发展农村经济 的推动作用 同时,确有不少人一直把合 作经济视为计划经济 的产物 ,有的甚至将其等同于五十年代 的合作化运动 ,对合作经济组织是否有长足 发展存有疑虑 。 从干部层面看 ,一些干部对新时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 必要性 、重要 性和紧迫 性认 识不足 ,特 别是 对如何抓 好农 市场 风 险 能力 ,从而 实现 增 收 目的 。 村合作经济 组织研究甚少 ,因而工作中没有将合作经济组织 张掖市 农村 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概 况 近年来 ,张掖市根据 中央和省委发展农村 合作 经济 组织 摆上应 有 的位 置 。表现在组 织引 导上 ,只管 建立 ,不管发 的有 关精 神 , 以服 务 于农 业 、农 村 、农 民 ,维护 和 实 现 展 ,只图形 式,不 求效果 ,导致各类 合作经 济组织 发展缓 农 民利益为根本 目的和基本要求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 慢 。 经 济组 织 ,主要 做法 :一 是立 足于 做强壮 大制 种 、草 畜 、 ( )运 行 机制 不完 善 。一 是大 多数 农 村合 作经 济组 二 果蔬 、轻 工原料 四大主 导产 业,依托农 产 品加工龙 头企业 织 以不同方式挂靠政府 ,很 多经营方面的事都 由政 府包揽, 组建 “ 加工型 ”合作 组织 ,如甘州 区党寨 乡的脱 水蔬菜协 致使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真正成 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二是 会 及番 茄 协会 ;二 是 立足 解 决农 产 品 “ 难 ”问题 ,通 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制度不健全或没有建章建制,缺乏具体的 卖 过运 销大户在 发展 中不断扩 大而形 成 “ 通型 ”合作经 济 管理 制 度 ,责 、权 、利 关 系 不 明确 。组 织 的 自律 和发 展 流 组 织,如 高台县巷 道 乡蔬 菜协会 、甘州 区二十里 堡 乡的养 在很 大程度上 依赖龙 头企 业或 能人 。 自律机 制不完 善 ,没 牛 协会等 :三是立 足整 合农村各类 资源 , 由基层 组织强 化 有形成利益共 沾、风险共担 的经 营机 制 ,规避风 险能力弱, 服务功 能后建成 的 “ 务型 ”合作 经济 组织 ,如 临泽 县的 在市场风云骤然变化面前束手无策。三是组织结构还 比较松 服 玉米制种 协会 等; 四是立足提 高农业科 普力度 ,增 强农产 散 。一些 农村专 业经济协 会是 由种 植大 户、营销 大户或 农 品竞 争 力 ,组 建 的 “ 技 型 ”合作 经 济 组织 ,如 甘州 区 户 自发组 织起来 ,组织体 系松散 ,人 员相对不 固定 ,也没 科 长安乡长绿农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 。至 2 0 0 5年底 ,全市 有 固定的办公场所 ,其活动具有很 大的季节性和临时性 。许 累计组建 各类 合作经济 组织 8 2个,按产业分 ,可分为种 多用行政 手段 “ 0 捏合 ”的农 民合作经济 组织 ,运 转十 分困 植、养殖 、加 工、服务等类型 ,分别 占 5 %、1 . %、7 难。 四是部分 合作经济 组织在 重大项 目和活动 中决策 不 民 3 3 6 . O %、2 . %;按组织 层次分 ,可分为 以村 为单位的 、以乡 主 ,会 ( ) 员很 少参 与 决策 和 管 理 。许 多成 员 认 为协 37 社 为单位 的和跨 县乡的,分别 占 6 . %、2 . % . % 98 7 4 、3 8 ;按 会或合作社 是领办部 门或领 导的事,不太关心组织 的发展 , 发起 方式 分, 由村 委会 、党 支部牵 头成立 的最 多, 占 55 合 作 意 识 不 强 , 只 愿 利 益 共 享 ,不 愿 风 险 共 担 ,这 些 都 是 . 7 ,企业或部 门牵头组建的占 1 . % 由农民或村干部发起 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中 的一些不 稳定因素 。 % 84, 的 占 2 % 全市 农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对 农 户 的覆 盖 面 达 8 %以 6。 0 ( 三) 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低。合作经济组织 的会 ( 员 社) 上 。 绝大 多数为 农 民 ,专 业 知识 、政策 水平 、市 场经 营能力 、 二 、 农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主 要 问 题 管理经验等都较为缺乏 ,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 门的依赖 目前 ,农 村合作 经济 组织 尚处于起 步阶段 ,各 地发 展 性增 强,很大 程度上 制约 了农 村合作 经济组织 的创 新和发
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达永军【摘要】作者以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城市---武威市为例,围绕构建平安武威、法治武威、和谐武威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分析武威市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农民增收、下山入川、平安建设、源头治理、农村服务、基层建设等六项工程,以期更加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3(000)014【总页数】3页(P42-43,44)【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对策【作者】达永军【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省武威市委政法委,甘肃武威 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一、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的社会管理机制”,对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城市,其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农村。
武威现有农村人口131.5万人,占到总人口的72.45%。
2012年,武威实现农村投资42.8亿元,同比增长68.25%;农民人均纯收入6135元,增长18.1%;城镇化率30.86%,提高2个百分点。
当前,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日益强烈,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
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新命题,更是新形势下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㈠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改革、发展、稳定互为因素,相互影响。
武威市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就需要一个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进一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一、引言在生产技术逐渐进步的情况下,土地与劳动力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下降,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来自农业机械、化肥等新生产要素的增加,它们主要来自非农部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改进,现代生产要素使用量逐渐上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
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建设新型农村①,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谋划。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了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它不仅能剔除要素投入水平差异的影响,也能很好地体现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1]。
甘肃省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省内农业发展较为艰难,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化,以规模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有效增长。
因而,深入研究甘肃省农业生产状况,探索各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及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甘肃省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农业发展质量,而且也能促进甘肃省农业发展动力转换、增加农民收入和获得感,促进农业效率的提升。
为此,本文以2010—2018年甘肃省及各地市(州)数据为依据,探究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情况,以期得出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索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加快甘肃省农业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
二、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以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万永坤,黄晨(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农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文章基于2010—2018年甘肃农业产出和投入要素发展变化情况,利用DEA-Malmquist 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并根据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动规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转型升级及数量增加等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各类惠农支农政策和区域金融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抵 押和担保 的金融服务 ,是 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减 缓贫 困的有益尝试 ,其服务对象应该是传统金融 机构无 法覆 盖 的低 端客户 ,甚至是 赤贫 和乞丐 。 这是 在上世纪 7 O年代发端 于孟加拉 国,是满足 穷人信贷需 求 的一种 信贷方 式。 中国从 19 9 3年 开始引进这种模式 ,先后在贵州、云南、陕西等 1 多个省 、 区进 行试 点 ,都取 得 了 比较 好 的社 O 会效益和经 济效 益 ,20 0 1年农 村信 用社农 户 小 额信贷在全国普遍展 开 ,它也成为国家 目前积极
平 凉市 小额信 贷始 于上世 纪 8 0年代 以政府 主导下 的扶 贫小 额 到户 贷 款。19 9 9年。在 中央 银行 支农再贷 款项 目大力支持下 的农 信社农 户小 额信用贷款 在该市全 面推广 。 目前平凉市的所 有 农村信用社全部开办 了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业务 。 截 至 20 0 8年底 ,平凉 市农 村信 用社农 户小 额信用贷款覆 盖全市广大农户 ,成为农村信用社 营销 贷款 的 主导 品牌 ,2 0 O 9年初 ,平 凉市农 村 信用社推 出 了 “ 1” 新 型农 户小 额 信用 贷 款 。 75 即 : 0 9 内对 全 市 7万 农 户 进 行 评 级 授 信 , 20 年 每户发放 1 本贷款证 ,农户 小额信用贷款 新增 5 亿元 。新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通过调查 、评定农 户资信 ,把农 户 分 为 优 秀、较好 和一 般 三个 档 次 ,按照 “ 未经 公示不 发证 ,情况 不清不发证 , 评级不准不发证 ,债务不实不发证 ,手续不全不 发证 ” 的发证 要求 ,发 给农户 可 随时 获取 2— 5 万元贷款的贷款证 ,一般情况下 ,“ 秀” 户信 优 用贷款不超过 5 万元 ,“ 较好 ”户不超过 3万元 , 般 ”户不超 过 2万元 。在有 效防范信贷 风险 的前提下 ,快 速扩大贷 款规模 ,取得多方共赢 的 效果 。
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与完善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医 疗 的同等 收 入人 群 有更 高 的医 疗卫 生
服 务利 用 率 ,他们 的 经济 负担 也 相对 较 低 。这表 明 “ 新农合 ”提 高 了农 村 医疗 卫
兼顾 门诊费用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 门诊 费
用。 从补偿受益情况来看 , 随参合人数的迅 速增加 ,补偿人次也有大幅度 的增长 ,从 20 0 3年的 1 .5万人次增长到 2 0 4 0 0 8年 的
“ 新农合 ” 制度是按 照政 府倡 导组 织并 予 以财政补助 、农 民自愿加入并承担 一定 费用的模式建立的 、具有合作性质 的一项
社会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 运 行 依 照 基 金 模 式 。 其
甘肃 “ 新农合”现采用的是 “ 住院统 筹 结合门诊 家庭账户” 的补偿模式 ( 这是我 国 中西部地 区普遍采用的模式 , 全国有6 . 83 % 的县 区采用这一模式 ) ,以大病统筹 为主 ,
生服 务 的 利用 率 ,并体 现 在 资金 筹集 方
面 的公 平性 。 但这 一 制度 本身 尚存 在 一 些缺 陷 ,且 在 实践 中还 面 临着 诸 多现 实 挑 战 ,如果 忽 略这 些 问题 以及 存在 的 某 些 负面 因素 ,将 可 能 降低 这项 制度 的保 障效力 、 或导致 制度 目标 的偏离 , 甚 从而 影 响 到这 一制 度 的健 康运 行 和 可持续 发
展 。本文 将 以甘 肃省 “ 新农 合”实施情 况
内 容 摘 要 :“ 农 合 ” 制 度 的 实施 对 解 新 决 我 国农 村 长期 存 在 的 “ 病 难 ” 问题 看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本 文 通 过 对 甘 肃 省
部 分 农 村 地 区 的 实 地 调 查 和 对 甘 肃 省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山丹县为例
摘要:山丹县农 民专业合 作组织正处 于发 展转型期 ,部分合作社 面临 内部运行 不够规 范 、外部环境 不 够宽松 、 社 会 化服 务层次 比较低 、 市场 竞争 力不够 强等诸 多 问题 ,目前特别需要政 府的正确 引导、 典型合作社 的核 心示 范带
动 和 广 大 农 民 的 积极 努 力 。
。
公 司 就 开 始转 变 经 营 策 略 ,与 “ 丹 县 金 芋 马 铃 薯 专 业 合 家 ”致 富 , 对 花 费 大 气 力 组 织 农 民开 展 各 种 形 式 的 学 习教 山
作社 ”联手发展 核心原料基 地 ,向农户 租赁承包 土地 2. 育 培 训 活 动 不 感 兴 趣 。个 别 农 户 认 为 农 村 劳 动 力 培 训 教 育 9
业 生 产 车 间打 工 领 取 工 资 收 入 ( 0 — O 0元 /月 /劳动 平 , 但 创 新 精 神 不 强 、 法 治 精 神 淡 化 、 责 任 观 念 弱 化 、 1 02 0 0
力 ) 这 种 “ 管 齐 下 ” 的 务 工 形 式 , 突 破 了 农 民 收 入 奉 献 意 识 淡 漠 , 面 对 一 些 农 民对 合 作 社 相 关 法 规 政 策 的 无 。 双
万 亩 ,签 订 马 铃 薯 种 植 订 单 合 同 3 1万 亩 。农 民流 转 土地 那 是 乡 政 府 “ 一厢 情 愿 ” 唱 的 “ 角 戏 ” . 独 ,“… 阵 风 ” 给 该 企 业 和 专 业 合 作 社 , 从 自家 承 包 土 地 上 “ 放 ” 了 解 式 的 应 时 性 培 训 过 剩 有 余 , 而群 众 喜 闻 乐 见 的 长 效 性 培 训 出来 , 既 获取 一 份 土 地 转 包 金 ( 8 — 0 3 5 0元 /亩 ) 0 ,又 可 不 足 ( : 田 间地 头 式 培 训 、 工 厂 车 间 式 培 训 、 现 场 演 如 以 “ 聘 ”在 专 业 合 作 社 租 赁 土 地 上 打 零 工 获 取 劳 务 收 入 练 式 培 训 等 ) 与 广 大 农 民 群 众 日益 增 长 的 物 质 文 化 多 元 返 , ( 0 — 0 2 0 2 0元 /年 /劳 动 力 ) 6 7 ,或 者 “ 聘 ”在 龙 头 企 化 需 求 不 相 适 应 。而 部 分 农 村 基 层 干 部 虽 有 较 高 理 论 水 返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建议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甘肃省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空间变小,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者和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战略措施,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完善政策措施,扶植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纵向相比,发展很快,成绩很大。
但横向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小,缺乏知名度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龙头企业。
由于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能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能带动产业基地的稳定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加工产品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在发达地区龙头企业拥有数量较多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收益较高,而甘肃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且精深加工落后,名牌产品很少,这不仅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整个产业化工程的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不利地位。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
要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必须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由于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运销大户、农户等各利益群体之间联结不紧密,利益不均衡,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探索——以甘肃省为例
e
: :? Q|
÷
提 高 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收 的 有 效 途 径 探 索 增
以 甘 肃 省 为 例
汪晓文 刘 佳 潘 剑虹
兰州 70 0 ) 30 0
( 州大 学经 济 学院 ,甘 肃 兰
【 摘 要 】农 民增收闸题 既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近几年 ,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转 变,工资性收入逐渐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 ,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源泉。在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 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得 到农村 劳动力素质、城镇化水平 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水平对农 民的工资性收入 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农 民的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化进 程、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 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秽等措施逐渐成为增加农 民收入的关键。 【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工资性收入;灰色关联度分析;甘肃省
引言
农 民 收入 的持 续 增 长不 仅 关 系 到 国 民经 济 持 续 发 展和 社 会 安 定 , 也是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建 设及 和 谐社 会构 建 的关键 所在 。[2 o  ̄ o4 ] 年 中央 下 发 《 中共 中央 国 务 院关 于 促 进 农 民增 加 收 入 若干 政 策 的 意见 》 , 拓 宽 了农 民就 业渠 道 ,丰 富 了农 民增 收 途径 ;2 0 年 , 09 又 连 续下 发 了第 六 个 关于 “ 农 ”工作 的 1 文件 ,重 点突 出农 业 三 号 发 展 与 促 进农 民增 收 。随着 农 村 居 民收 入稳 步 增 长 , 甘肃 有 相 当 部 分 农 民 己过 上 了基 本 小康 的 生 活 ,2 1 年甘 肃 省 城 镇居 民人 00 均 可 支 配 收入 为 t 8 9 8 元 ,比上 年 增 长 1 . 5 2 5 .0 0 5 %,而 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入 为 3 2 . 0 ,仅 为 城 镇居 民收入 的2 . 3 4 4 O元 6 6 %,表 明 城 乡收 入 差 距 仍 很 大 。 目前 ,在甘 肃省 农 民收 入 的构 成 中, 来 自非 农 产 业 的 比重 己超 过 1 3 而工 资性 收入 已超 过 农 民收 入 的 近 4 %,逐 /, 0 渐 成 为 拉 动农 民 收入 增 长 的 主要 力 量 。近 年来 ,随 着 农 民科 技 培 训 、 “ 光 工 程 ” 、扶 贫 “雨 露计 划 ”等 工 程 的实 施 ,全 方 位 、 阳 多层 次 的 提 升 了农 民 的文 化 水平 和 技 能 , 劳 务经 济 成 为拉 动 农 民 增 收 ,尤 其 是农 民获 得 工 资性 收 入 的 重 要渠 道 。2 0 年 ,全 省 劳 08 务 输 转4 9 5 2 . 万人 ,劳 务 收入 2 6 4 5 . 亿元 , 比上 年 增长 2 . % 8 1 。人 均 工 资 性 收入 8 7 , 比上 年增 加 1 1 5 元 ,增 幅达 2 . 5 ,其 增加 6元 5。5 1 1% 额 对 农 民收 入 的贡 献 率 达 到 3 . 8 。[ 因 此 ,研 究农 民工 资性 收 8 3% 入 的影 响 因 素 并提 出相 应 的 政策 措 施 ,对 于 增加 农 民收入 具有 重 要意 义 。 相 关研 究述 评 目前 ,对 有关 农 民收 入 的 问题 ,许 多 学 者进 行 了大 量 的理 论 和 实 证研 究 ,形 成 了一批 研 究成 果 。 从 研 究 内容来 看 :一 方 面侧 重 于 农 民收 入 的影 响 因 素 分析 。 例 如 ,温 涛 、 冉光 和 、熊 德 光 ( 0 5 2 0 )从 金 融 方 面对 农 民收入 的 增 长 进 行 了制 度 和 结构 的分 析 , 并运 用 实 际 数据 对 二 者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结 果显 示 虽 然金 融 发 展 能在 一定 程 度 上促 进 经济 的增 长 ,但 它 与农 民收 入 增 长并 不 具 有 显 著 的正 效 应 ,用 金 融 发 展与 经 济 增 长 的 正 向关 系 直 接 替代 金 融 发 展 与农 民收入 增 长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问题研究
从甘肃三产融合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第三产 业发展情况优于第一产业,农业处于弱势地位,使得 一二三产业无法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从农产品生产 加工情况来看,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量较 高,但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欠缺深加工技 术,并且在仓储、物流运输等基本配套设施方面不完 善,当地近距离产销尚可,跨区域销售有一定难度。此 外,近几年兴起的休闲农业市场,运营模式单一,缺少 特色,未能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对于游客的吸引 力不够,无法形成顾客黏性。农业产业存在发展不均 衡的现象,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数量少,无法形成强 有力的带动力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上同类产品鱼 龙混杂,不具备品牌优势[3]。 2.2 三产融合中各方主体联结机制不顺畅, 影响合 作社作用的发挥
· 68 ·
山西农经 / 2022 年 7 期
3 促进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的建议
3.1 调整三产融合的整体布局,做好前期规划 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
源头出发,严格把控农产品品质,学习、研究、引进先 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借助“互 联网 +”或新媒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尽快完善 产品仓储,尤其是物流和运输,打通跨区域运输通道。 部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农业地区,合作社可因 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另一方面, 转变生产思路必不可少。在生产决策中做好市场调研 与长中短期市场需求分析工作,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决 策。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合 理种植,发展养殖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加强对农业 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三产融合。对品牌建设 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形成示范合作社, 增强自身竞争力[5]。 3.2 建立合作社各方利益主体联结机制,互利共赢
浅析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劳 务输转实 现就 业 ,增加群众收入 ,截 合作社 、家庭农 场 、专业大户等新型经 技术难题 ,提升 基地 建设水平 ,推进 设
至 目前 ,贫 困 户劳动 力 劳务 输转 4161 营 主体 ,鼓励发展产 业联 合社 ,扎实推 施 农 牧 业 和 特 色 林 果 产 业 提质 增 效 ,切
年度 目标工作 ,制定 了到村到户帮扶计 田等农艺 、栽培 、节水措施 ,全 面提升 养 ”、 “农户领养 ”、 “投母还羔”等
划 ,开 展 “绣 花 式 ” 扶 贫 ,按 照 贫 困户 耕 地质 量 。2017年 贫 困人 口发展 露地 养殖模式 ,由公 司提供基础母羊和养殖
基本情况和产业需求 ,建立发展特色产 蔬菜 、中药材 、脱毒 马铃薯等特色产业 技术 ,统一配送饲草料 ,依据贫困户养
浅析产业 扶贫 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
以甘 肃 省 武 威 市 凉 州 区为 例
董兴永 王成学 。 徐伟元 。 张生柱 。
近几年 ,武威市凉州 区严格落实党 持 政 策 的落 实 ,在 贫 困片 区大 力 发 展 全 如武威普康集团 以农 民合作社为载体 ,
中央 、省市 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 膜双垄沟播玉米 、脱毒马铃薯 、露地蔬 充分利用公 司先进的种养技术和营销网 署 ,加快培育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 菜 、现代种业 、中药材 、向 日葵等特色 络 ,培 训 周 边 养 殖 户 500多 人 次 ,与 周
人 ,创 劳务 收 入 1.O4亿 元 ,半年 以上 进示范社创建 ,确保 合作社都 能发挥带 实 巩 固 主体 产 业 建 设 成 果 。
稳 定 就 业 4161人 。
动示范作用 。大力推行 “龙头企业 +合
3.6 加 大 项 目实 施 力 度 。 严 把 产
专业大户与普通农户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比较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专业大户与普通农户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比较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石志恒;慕宏杰;晋荣荣;秦来寿【摘要】基于样本区域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R-Q型因子分析"模型,在对样本农户的农业信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选择行为差异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专业大户相对于普通农户,其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更规律且多元;两类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所差异;传统信息媒介在专业大户信息获取渠道中重要性相对下降;专业大户对"政策信息"具有特殊偏好等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3【总页数】8页(P74-81)【关键词】农业信息选择行为;R-Q型因子分析;专业大户;普通农户;甘肃省张掖市【作者】石志恒;慕宏杰;晋荣荣;秦来寿【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兰州730020;兰州财经大学兰州730020;兰州财经大学兰州730020;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引言专业大户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有效的农业信息选择渠道和行为是保证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形成的“信息鸿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西部农村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专业大户与普通农户基于农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而产生的农业信息选择内容和选择渠道方面的行为差异,也是判断当地专业大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甘肃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其地质、地貌及水文环境条件丰富多样,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发展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当地以制种业、特色农业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大户正方兴未艾,尤其是张掖市的大田作物种植业在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8611(2019)04-0050-04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与提升研究——以甘肃省为例路逸妃窦学诚(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700)摘要:在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地域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工合作能力与服务功能。
由于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有效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研究得出,以基层合作社为基础,面向地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建构,吸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化组织力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专守农业原料基地、专守农产品加工业、专守农产品营销与保障短链组合安全等产业策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合与提升,可以有效强化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直销化运营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从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产业链;农民专业联合社;整合与提升;甘肃省Studie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a Case Study of Gansu ProvinceLu Yifei Dou Xuecheng(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700China)Abstract: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cooperatives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scale,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cooperatives cannot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odern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any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Gansu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based on grassroots cooperatives,orien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superiority market competitiveness,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re-production and post-production services should be absorbed to establish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Union.Through the industrial strategy of occupy agricultural raw material base,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and guarantee short-chain combination security,can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which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standardization,branding and direct sales operation capabilities.This will further expa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and value chain,thereb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Key Words:Industry chain;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Union;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Gansu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325.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849/KI.ISSN1001-8611.2019.04.015收稿日期:2019-06-18基金项目: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项目(ZYSZK2018-08)作者简介:路逸妃(1994-),女,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
第38卷第4期2019年8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8,No.4Aug,20191引言截至2018年年底,甘肃省拥有基层合作社9万个左右,县级及以上示范社8000多家,其中,2/3正常运转,1/3难以运转[1]。
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行业广泛,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林业、渔业、经营性服务业等[1]。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各领域竞相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提升,农村第二、三产业相继快速发展。
甘肃省已逐步建立了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党建带动合作社等为主的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它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蓬勃发展,引导甘肃省农业产业形成了以“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人员引导”的良性发展格局。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呈现高开放性与聚集性,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当中弱者间互助性的小规模经济主体,存在规模较小、产品较单一等问题,难以有效协同农户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多样化、规模化的市场消费需求,进而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合升级,以拓宽发展空间[2]。
联合社作为一种新生组织主体,是合作社升级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为了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合与升级策略,文章通过对覆盖甘肃省代表性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联合社的样本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甘肃省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与地位以及联合社的运行模式,最终提出了合作社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整合与升级策略。
2合作社与产业之间的关联分析2.1合作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回应基层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原生性、基础性经营主体,具有合作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农业组织化功能[3]。
从其属性与功能来看,合作社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见图1)。
一方面,合作社基于产业发展诞生,其自身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社具有的(原生弱小生产经营者)合作制属性、产业化前景和特色制度设计(包含股份参与)特征,可以有效扶持与巩固小农户生产,稳定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及大市场的合作对接关系,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实现小农户规模化生产和服务,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
因此,在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4]。
2.2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农业产业链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组织形态,目前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所在[5]。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承担着立足乡土人脉,低成本组织广大小农户,有效联系其他经营主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平滑对接的关键基层主体,在“乡土产业链”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分工合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基层组织功能与作用(见图2)。
1)产业链上游。
合作社规范的内部机制与其制度化的设计属性,立足于乡土文化、贴近小农户生产、具有微观集约与对接开放市场交易和服务的功能,实现了生产布局基地化,提高了农业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组织小农户进入产业链上游。
且合作社一边连接农户,一边连接企业,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农业生产原料,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及优良耕种养殖环境,提供解决问题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方案,带动农户参与合作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产业链上游的顺畅。
2)产业链中游。
基于合作社的合作制属性,合作社将多元要素局限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集聚起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将农产品带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实现产品供给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交易价值。
此外,合作社与企业直接合作,能够满足加工企业对生产原料的需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过程中,合作社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既保障农户利益,又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保障农业产业链的顺畅延伸。
3)产业链下游。
合作社通过聚合农户、企业与市场,进行统一储藏与销售。
一方面,能够有效掌握市场的销售信息,及时向产业链上游作出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设,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提高整个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6]。
3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一系列政策,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通过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合作社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由于受合作社外部发农业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支撑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图1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品牌建设信息反馈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生产资料生产原料优质产品科研农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消费者上游环节中游环节下游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图2基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51·路逸妃等: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与提升研究第4期展环境与内部组织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弱、发展规模小、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内部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