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教案)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本章课时安排: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遗产;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两大阶级;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本章重点、难点和热点: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相互关系。
难点: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热点:1、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本章教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教材,分三个问题进行讲授: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序号 (教学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三,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第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因素;第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人物。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特征:以儒学思想为核心。
纲要教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教学时间:2学时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2、经济上落后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
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纲要》上篇综述课件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 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如果不进行反 帝反封建斗争,不革命,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地位,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扫清障碍,就不能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
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盛世”,如:汉代的“文景 之治”, 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 代的“康雍乾盛世”等。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 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鸦 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与新兴的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主线的由来: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主线,在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主要来自蒋廷黻的《中国 近代史》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 洋化吗?”也就是说当时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西 方,实现现代化。其时正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他却要 中国人搞现代化,而不是去抗日!如今一些人所说的中 国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从历史渊源说,主要来自蒋 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这完全是老调重谈,而根本不 是什么理论创新。
鸦片战争图片资料
鸦片战争海战图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80年

教学要点与难点:
(一)怎样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二)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旳开端 ? (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旳性质、主要 矛盾、面临旳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讲授要点
一、鸦片战争前旳 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旳入 侵和近代中国旳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旳主 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旳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旳经济构造
• 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 土地全部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 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旳基本生产构 造,有利于社会旳发展与稳定, 但同步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旳 发展,对新旳生产方式有较强旳 排斥力;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 结合在一起,经常从事地租剥削、 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预示新旳 生产关系兴起发展之不易。
中国资产阶级旳特点
• (1)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旳封建性和买办性; (2)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之间摇晃不定 (3)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带有浓厚两重性旳阶级: A 革命性 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压 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旳革命要 求; B 软弱性 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 丝万缕旳联络,本身旳力量又很单薄,因而缺乏反侵略和 反封建旳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旳革命运动产生了直 接旳影响。
(一)中国灿烂旳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旳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旳发展与扩张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旳起点 (二)中国社会旳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旳变动
(一)两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 旳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旳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明与
风云变幻80年介绍课件

社会问题概述
贫富差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社会 不公和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 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就业压力和结 构性失业问题逐渐显现。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现状
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历史大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欧洲主要国家间因政治、经济和民族 矛盾而引发的战争。
冷战
1947年至1991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 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 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至1945年,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 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 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
交流。
科技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
互联网的兴起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 随后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出现改变了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1969年ARPANET诞生,随后演变为全球性 的互联网,促进了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
移动通信技术
3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强 大的计算能力,对加密通信、药物研发等领域产 生深远影响。
经济展望
全球化趋势
未来全球化趋势将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和投资将更加活跃,跨国企 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清洁 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将迎来更多机会。
1绪论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参考书目⏹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与世界⏹周秦以来到唐宋元明清,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近代却落后了,所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旋律。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基本的经济形态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商人不仅没有像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城市市民那样成为对抗封建生产关系的独立力量,反而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从事风险更小的地租剥削。
而地主除对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外,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
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清王朝建立的同时,英法等西方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5 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综述及心得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综述及心得上篇综述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逐渐衰退,从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同时使学生认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近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首次较量,要正确分析评价这种较量。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下,历史已向中国提出了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任务。
二、重点和难点1.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当中的地位。
2.分析评述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及评价。
三、计划课时:2课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1.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云南发现距今有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化石;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及其遗址,是最为典型和完整的人类学资料;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华文明尽管也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中经蹂躏以至荒芜。
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饲养等。
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后经历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
(完整word版)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教案)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况,以及近世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反差.2、深刻认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历史任务其内在联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导入)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它与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息息相通。
古人说“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
又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
学习近代史有助于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毛主席强调指导中国革命的政党,要具备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与国情,并主张集中力量分门别类的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学习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
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本”和“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商朝晚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精美青铜器。
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我国就已发明韧性铸铁技术,较之欧洲早了两千年。
战国时期,我国又率先发明了炼钢技术。
大运河、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州桥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思想和理论。
我国古代的学术,诸子百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瀚海.《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昆剧京剧等不法千古绝唱。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世人皆知。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完全的殖民地
没有主权也没有 自己民族的政府
完全的封建社会
封建生产关系和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半封建社会
殖民经济、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封建经济并存
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是 社会经济的主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如何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这一概念?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农民阶级在近代 中国的地位 农民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 被剥削阶级。农民具有强 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 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 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 能单独把反帝反封建斗争 引向胜利。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 小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 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 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 界,并因此意图以天朝尽 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 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 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 世界。——(古罗马)西赛罗
不想!没动力
不能!没条件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评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 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 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 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 危机。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家庭失和
1、鸦片的危害
国家破败
中英力量对比
2、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的签订
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的危害!!!
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 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 鸦片,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 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 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英国运入中国 的鸦片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 两白银。
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
鸦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与新兴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 替之时,欧美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 义制度。它们为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 应地,到处争夺殖民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 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错综复杂的近代社会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对主要矛盾的关系
主 要 矛 盾 相 互 交 织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
义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 大众的矛盾
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 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 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 要和服从的地位。 当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对统治阶级 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 民,尤其是封建统治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 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的指向中国 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综述 PPT

明朝的仁宣之治、万历中兴,持续和平发展期,都只有很
短的10年时间。(仁宗宣宗神宗)
清朝的康乾盛世,总长度为134年。中间曾被九次内战隔成
了10个时段,最长的一段和平连续发展期是 26年。(中国的第一次人口
爆炸发生在这一段 由1个亿发展到4个亿,出现“流民”走西口、出关、进川、走南洋等现象。)
人口稠密的江南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与分期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 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⑴自乾隆晚期以后,清王朝就开始出现衰败的趋势。 ⑵到嘉庆(1796—1820)年间,整个封建制度已危机四伏,加速走向衰败的道 路。 ⑶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后、国防非常空虚、人民 生活困苦不堪的这种状况,说明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 经走到了尽头。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与分期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正当中国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从17世纪 到19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 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结果。
刘邦灭秦、刘恒刘启前179-141)
东汉的光武中兴,史书记载的长度为31年。实际情况是光
武十六年,刘秀才完成了国家统一,国家的和平发展期只有
15年。
(公元25-220 光武帝刘秀25-55)(晋265-420欧洲进入中世纪)
唐朝的贞观之治,总长度为 23 年,它的开端是玄武门之
教案模板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23分钟
小结:2分钟
本次课小结
作业、预习等
课堂小结:本次课重点掌握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预习:搜集中国军民反侵略的英勇事迹?
讲授新课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思考题
1、古老强大的中国进入近代后为什么突然衰弱了?
2、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授课时间:2课时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授课题目: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在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的差距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并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使命,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使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近代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2、认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因与特征,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
3、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并进一步明确国家独立与富强、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热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也即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懂得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不以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前提的。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基本概念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两大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基本线索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历史变化;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展很鸦片战争的影响;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5、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6、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基本历史线索:反帝斗争;反封建斗争;发展资本主义与实现现代化。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理解中国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
2.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与特征,明确资本带来文明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3.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4.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并正确判断社会性质对于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两个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课程导入——框架介绍和问题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掀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耻辱史的序幕,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抗争,经历一代又一代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和流血牺牲,推动中国缓慢进步。
教材综述是从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方面提供认识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第二、第三章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各阶级、各阶层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隐藏在丰富、具体和感性的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
综述高度概括,理论抽象性比较强,但是若深入研讨,系统掌握,则对学习内容的具体展开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功效,也有利于批判近些年来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
上篇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材

殖民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本特质征:: 资资本本主原义始国积家累通时过期军:事赤政裸治裸控的制掠,夺经济掠
夺等自,由奴资役本弱主小义落时后期国:家自、由民贸族易、地区,将 其变帝成殖国民主地义半殖时民期地:的资一本种输侵出略政策 。
如何正确理解殖民主义对被 侵略国家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 影响?
“比年以来,帝国主义与军阀之狼狈为奸,加重 我内乱,掠夺我金钱,屠戮我民命,已成不可掩之 事实。而为彼等最便于勾结,最利于进攻之工具, 犹当数一部不平等条约。”
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 年)
1492年哥伦布从西 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 时所率领的船队只有3只 帆船,最大的“圣玛利 亚”号仅120吨,长34 米 。另两只较小的船只 有60吨和50吨。
哥伦布航海船队规模 最大时也只有17只船, 最大的船只载重量只有 200来吨。
1.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为什么要充分肯定中国灿烂的 古代文明?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如何认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 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 ,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 汉文化圈。
但是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 中国封建文明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 很快败下阵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比 较落后的国家。
从清王朝建立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并没有能打开 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资本主义必将使古老 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中国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鸦片战争前北京地安门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 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 步公开反对他们多年来所受的思想教 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况,以及近世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反差。
2、深刻认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历史任务其内在联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导入)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它与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息息相通。
古人说“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
又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
学习近代史有助于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毛主席强调指导中国革命的政党,要具备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与国情,并主张集中力量分门别类的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学习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
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本”和“源”。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商朝晚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精美青铜器。
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我国就已发明韧性铸铁技术,较之欧洲早了两千年。
战国时期,我国又率先发明了炼钢技术。
大运河、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州桥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思想和理论。
我国古代的学术,诸子百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瀚海。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昆剧京剧等不法千古绝唱。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世人皆知。
又如绘画雕刻,秦陵兵马俑、敦煌等不困于世界奇观。
孔子、老子、孙吴、屈原、司马迁、祖冲之、李白、李时珍、曹雪芹等多如繁星,至今被称为世界文化名人。
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包括华夏文明,也包括各少数民族文明。
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品德以及诚信谦和,敬业乐群,尊师重教,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构成中华文明的精华。
它使中华民族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仍能转危为安,岿然屹立,如凤凰再生与烈火之中。
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有两重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封建性的糟粕,需加剔除。
如: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封建意识形态,“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特权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因循守旧的形而上而上学思想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其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坚韧性。
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趋势,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提供了经济基础;土地自由买卖制度是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制长期存在的温床,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都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进行兼并,坐收地租。
这也是新的生产关系星期发展不易的症结所在。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
清朝雍正帝时发展到中央集权的顶峰。
这种机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力。
3.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这种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早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4.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学由孔子创立,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助君王,明教化。
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封建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并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
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早期。
当时的君主吸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比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但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的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直至迫使农民为求生存而起义。
然而农民起义不能领导封建中国走出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率”。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迟滞与衰落中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它的辉煌时期后,自明朝中叶后步入迟滞与衰落。
中西历史的发展形成强烈反差。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根基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毫无例外的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没有独立自由活动的余地,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与封建统治阶级相抗衡,只能依靠国家政权,在官府的控制之下进行商业活动。
工商业者也热衷于购买土地,将相当资金注入封建生产关系领域,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生产方式维护者的角色。
中国明清两代的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业。
清朝自1757年开始实行严厉的闭关政策,滞留广东一地对外通商,闭关政策的实施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物,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者长期昧于世界大势,固步自封,沉溺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人民学子和借鉴外国先进事物,阻碍了科学技术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走向近代化的契机。
马克思就此写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
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思考一下:(1)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说一说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没能在中国发展强大起来?(2)闭关政策的危害。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16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东西方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14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而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获得飞速发展,而原料和市场的限制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海外市场的欲望。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殖民主义正是适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
西方殖民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的附庸。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
在亚洲,他的下一个侵略目标是中国。
英国对华贸易货仓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了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的银元购买中国茶叶、生丝等商品。
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
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到4亿银元。
英国的鸦片走私仅造成了中国白音的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了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并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健康。
马克思曾经愤怒的谴责“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不得不实行禁烟行动,钦差大臣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的行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
英国政府针对中国禁烟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步伐。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对华战争的决定。
同年六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思考一下: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英国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腐朽的清政府和战不定,无力惩处林则徐,加之经济技术落后,武备松弛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在一场正义的战争中连遭败绩。
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代表在南京下关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7月至10月,清政府又被迫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作为对《南京条约》的补充。
主要内容是:中国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英国可在五口设立领事馆,派驻领事;协定中国关税;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毛泽东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都受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性。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战后,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时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而逐渐发展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由于这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鸦片战争便成为中国近代史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呈现出以下六个基本特点:1. 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