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荷载作用下弹塑性动力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算例

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算例

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算例为了验证毕业论文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的正确性,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算例,主体结构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已知条件如下:从一层到6层,刚度(Kn/mm):583.970 583.264 583.264 474.254 474.254 454.756屈服位移:(mm)14.3 12.2 12.5 10.1 9.1 8.4各层重力代表值:(KN)10360 9330 9330 9330 9330 6130受eicentro地震波(1940年,南北方向,可从论坛上下载论坛上的峰值为341.7),峰值0.40g,,求各层层间位移。

阻尼比取为0.05。

以周福霖为代表的研究团体得出结果如下:各层位移(从一层到6层)(mm)(层间位移)36.5 40.6 14.8 60.4 19.1 7.69我编的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mm)层间位移35.1 47.5 15.5 68.9 18.5 7.56各层位移(相对地面的楼层位移)(MM)从一层到6层)35.1 66.2 81.2 138.6 153.3 156.2--------------------------------------------------------------------------------------------------------------这是上面分析中所用的地震波eicentro南北方向,峰值为341.7步长0.02s,我时程分析的时候用0.001s73343-Eicentrowave.in(14 K)------------------------------------------------------------------------------------------------当在结构中安装摩擦耗能装置后,安装的摩擦耗能装置情况如下:从一层到6层,耗能支撑的刚度:(KN/MM)2671.2 2185.3 2261.1 1245.1 1800.3 589.6耗能装置的起滑位移,从一层到6层:(mm)5.66.9 8.17.4 2.9 2.1周福霖的结果如下(地震加速度峰值为8度大震400gal,与上面相同)各层位移反应(从一层到6层)(mm)15.4 8.61 6.07 8.44 8.44 8.05我的结果如下:26.6 9.64 6.28 9.82 16.7 8.03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帮我验证一下,-------------------------------------------------------------------------------------------- 我取的是退化四线型,为了比较,简化为理想弹塑性后与周福霖比较,起滑力是根据刚度和起滑位移相乘得到,没有加耗能装置的时候,ansys的命令流文件如下:/BATCH/COM,ANSYS RELEASE 5.7 UP20001208 10:20:43 10/06/2002/input,menust,tmp ,'',,,,,,,,,,,,,,,,1/GRA,POWER/GST,ON/PLO,INFO,3/COL,PBAK,ON,1,BLUE!*/NOPR/PMETH,OFF,0KEYW,PR_SET,1KEYW,PR_STRUC,1KEYW,PR_THERM,0KEYW,PR_FLUID,0KEYW,PR_MULTI,0/GO!*/COM,/COM,Preferences for GUI filtering have been set to display:/COM, Structural!*/PREP7!*ET,1,COMBIN40!*KEYOPT,1,1,1KEYOPT,1,3,0KEYOPT,1,4,0KEYOPT,1,6,2!*!*!*R,1,583970000,0,1057142.857,0,8350771,0,!*R,2,583264000,0,952040.8163,0,7115820.8,0,!*R,2,583264000,0,952040.8163,0,7115820.8,0,!*R,3,583264000,0,952040.8163,0,7290800,0, !*R,4,474254000,0,952040.8163,0,4789965.4,0, !*R,5,474254000,0,952040.8163,0,4789965.4,0, !*R,6,474254000,0,952040.8163,0,4315711.4,0, !*R,6,454756000,0,625510.2041,0,3819950.4,0, !*R,5,474254000,0,952040.8163,0,4315711.4,0, !*R,4,474254000,0,952040.8163,0,4789965.4,0, !*R,3,583264000,0,952040.8163,0,7290800,0, !*R,2,583264000,0,952040.8163,0,7115820.8,0, !*R,1,583970000,0,1057142.857,0,8350771,0, !*N,0,3.6,0,0,,,,NDELE, 1N,1,3.6,0,0,,,,NDELE, 1N,1,4.0,0,0,,,,N,2,7.6,0,0,,,,N,3,11.2,0,0,,,,N,4,14.8,0,0,,,,N,5,18.4,0,0,,,,N,6,22,0,0,,,,N,7,25.6,0,0,,,,TYPE, 1MAT,REAL, 1ESYS, 0SECNUM,TSHAP,LINE!*FLST,2,2,1FITEM,2,1FITEM,2,2E,P51XTYPE, 1MAT,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2 FITEM,2,3 E,P51X TYPE, 1 MAT, REAL, 3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3 FITEM,2,4 E,P51X TYPE, 1 MAT, REAL, 4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4 FITEM,2,5 E,P51X TYPE, 1 MAT, REAL, 5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5 FITEM,2,6 E,P51X TYPE, 1 MAT,ESYS, 0SECNUM,TSHAP,LINE!*FLST,2,2,1FITEM,2,6FITEM,2,7E,P51XFINISH/SOLU!*ANTYPE,4!*TRNOPT,FULLLUMPM,0!*FLST,2,1,1,ORDE,1FITEM,2,1!*/GOD,P51X, , , , , ,ALL, , , , ,*SET,NT,751*SET,DT,0.02*dim,ac,,NT/input,aaaa,txt/BATCH/COM,ANSYS RELEASE 5.7 UP20001208 10:41:49 10/06/2002 /input,menust,tmp ,'',,,,,,,,,,,,,,,,1/GRA,POWER/GST,ON/PLO,INFO,3/COL,PBAK,ON,1,BLUERESUME/COM,ANSYS RELEASE 5.7 UP20001208 10:41:59 10/06/2002 RESUME/COM,ANSYS RELEASE 5.7 UP20001208 10:42:01 10/06/2002 !*/NOPR/PMETH,OFF,0KEYW,PR_SET,1KEYW,PR_STRUC,1KEYW,PR_THERM,0KEYW,PR_FLUID,0KEYW,PR_MULTI,0/GO!*/COM,/COM,Preferences for GUI filtering have been set to display: /COM, Structural!*/PREP7!*FINISH! /EXIT,NOSAV/BATCH/COM,ANSYS RELEASE 5.7 UP20001208 10:43:00 10/06/2002 /input,menust,tmp ,'',,,,,,,,,,,,,,,,1/GRA,POWER/GST,ON/PLO,INFO,3/COL,PBAK,ON,1,BLUE!*/NOPR/PMETH,OFF,0KEYW,PR_SET,1KEYW,PR_STRUC,1KEYW,PR_THERM,0KEYW,PR_FLUID,0KEYW,PR_MULTI,0/GO!*/COM,/COM,Preferences for GUI filtering have been set to display: /COM, Structural!*/PREP7!*ET,1,COMBIN40!*KEYOPT,1,1,1KEYOPT,1,3,0KEYOPT,1,4,1KEYOPT,1,6,2!*!*!*R,1,583970000,0,1057142.857,0,8350771,0,!*R,2,583264000,0,952040.8163,0,7115820.8,0, !*R,3,583264000,0,952040.8163,0,7290800,0, !*R,4,474254000,0,952040.8163,0,4789965.4,0, !*R,5,474254000,0,952040.8163,0,4315711.4,0, !*R,6,454756000,0,625510.2041,0,3819950.4,0, !*N,1,0,0,0,,,,N,2,3.6,0,0,,,,N,2,4.0,0,0,,,,N,3,7.6,0,0,,,,N,3,11.2,0,0,,,,N,4,14.8,0,0,,,,N,3,7.6,0,0,,,,N,4,11.2,0,0,,,,N,5,14.8,0,0,,,,N,6,18.4,0,0,,,,N,7,22,0,0,,,,TYPE, 1MAT,REAL, 1ESYS, 0SECNUM,TSHAP,LINE!*FLST,2,2,1FITEM,2,1FITEM,2,2E,P51XTYPE, 1MAT,REAL, 2ESYS, 0SECNUM,TSHAP,LINE!*FLST,2,2,1FITEM,2,2FITEM,2,3E,P51XTYPE, 1 MAT, REAL, 3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3 FITEM,2,4 E,P51X TYPE, 1 MAT, REAL, 4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4 FITEM,2,5 E,P51X TYPE, 1 MAT, REAL, 5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5 FITEM,2,6 E,P51X TYPE, 1 MAT, REAL, 6 ESYS, 0 SECNUM, TSHAP,LINE !* FLST,2,2,1 FITEM,2,6 FITEM,2,7 E,P51XFITEM,2,1!*/GOD,P51X, , , , , ,ALL, , , , ,*SET,NT,1501*SET,DT,0.02*dim,ac,,NT/input,aaaa,txtFINISH/SOLU!*ANTYPE,4!*TRNOPT,FULLLUMPM,0!*NSUBST,20,0,0 ALPHAD,00.452709 BETAD,0.004295TIME,0.02NCNV,0,0,0,0,0 RESCONTRL,DEFINE,ALL,1,1 *do,i,1,751acel,ac(i),0,0time,i*0.02solve*enddoFINISH/POST26!*GPLOT!*!*!*NSOL,2,2,U,X,!*PRVAR,2, , , , , ,FINISH/SOLU!*!*TIME,15.02AUTOTS,-1KBC,0!*TSRES,ERASE!*ANTYPE,4!*TRNOPT,FULL LUMPM,0!**dim,acc,NT*dim,acc,,NT/input,aaaa,txt*do,i,1,751acel,acc(i),0,0time,i*0.02solve*enddoFINISH/POST26!*GPLOT!*!*!*NSOL,2,2,U,X,!*PRVAR,2, , , , , ,!*!*!*NSOL,3,3,U,X,!*PRVAR,3, , , , , ,*STAT*STAT*STATUS,ACC,1,1501,1,,1,, FINISH/SOLU!*ANTYPE,4!*TRNOPT,FULL LUMPM,0*dim,a,,1501/input,aaaa,txt*STAT*STATUS,A,1,1501,1,,1,, *dim,acc,1501*dim,acc,,1501/input,aaaa,txt*STATUS,ACC,1,1501,1,,1,, !*ANTYPE,4!*TRNOPT,FULL LUMPM,0!**do,i,1,751,1acel,acc(i),0,0time,i*0.02solve*enddoFINISH/POST26!*GPLOT!*!*!*NSOL,2,2,U,X,!*PRVAR,2, , , , , ,!*!*!*NSOL,3,3,U,X,!*PRVAR,3, , , , , ,!*!*!*NSOL,4,4,U,X,!*PRVAR,4, , , , , ,!*!*NSOL,5,5,U,X,!*PRVAR,5, , , , , ,!*!*!*NSOL,6,6,U,X,!*PRVAR,6, , , , , ,!*!*!*NSOL,7,7,U,X,!*PRVAR,7, , , , , , PLVAR,6, , , , , , , , , , PLVAR,7, , , , , , , , , , PLVAR,5, , , , , , , , , , PLVAR,4, , , , , , , , , , PLVAR,3, , , , , , , , , , PLVAR,2, , , , , , , , , , PLVAR,1, , , , , , , , , , PLVAR,2, , , , , , , , , , FINISH/PREP7!*!*FINISH/POST26!*GPLOT!*!*!*NSOL,2,2,U,X,!*!*!*!*NSOL,3,3,U,X,!*QUOT,5,1,2, , , , ,1,1, PRVAR,5, , , , , ,ADD,5,-1,-1, , , , ,2,3,0,PRVAR,5, , , , , ,ADD,7,1,-1, , , , ,2,3,0,PRVAR,7, , , , , ,!*!*!*NSOL,3,3,U,X,UX!*!*!*NSOL,2,2,U,X,UX!*ADD,7,1,-1, , , , ,3,2,0,PRVAR,7, , , , , ,PRVAR,3, , , , , ,ADD,7,3,2, , , , ,1,-1,0,!*PRVAR,7, , , , , ,运行结果:各层位移(相对地面的位移)3.71 6.91 8.27 14.9 16.3 16.6我的程序结果:3.71 6.90 8.28 14.98 16.37 16.60我发觉ansys的阻尼矩阵是时时更新,第一次,我的程序结果是阻尼矩阵的计算都采用第一刚度系数,这一次,我把阻尼矩阵时时更新,结果和ansys差不多,,当安装了耗能装置后:各层安装情况如下:支撑刚度KN/mm)5571.0 5829.8 5717.3 2141.2 2242.9 4487.4起滑位移(mm)10.8 4.4 3.1 5.3 3.1 1.7ansys的结果:各层位移(mm)4.86 8.80 13.34 21.65 26.95 27.93我的程序(mm)4.96 9.00 13.37 21.66 26.97 27.93ansys命令流文件与上基本相同,只是改一下combin40单元的实参数. 加了这样的耗能装置后一层到6层(KN/mm)2671.2 2185.3 2261.1 1245.1 1800.3 589.6起滑位移(mm)5.66.9 8.17.4 2.9 2.1这样的设置与上贴的区别是,此时原结构也进入了弹塑性状态:用ansys分析的时候,在每个节点之间用两个combin40单元连接.ansys的结果如下:各层位移(mm)2.533.40 3.96 47.52 54.58 59.25我的程序结果(mm)2.533.40 3.97 47.55 54.68 59.241。

弹塑性分析输出结果解读

弹塑性分析输出结果解读

(一)时程法的规范规定
• 目的:补充计算(5.1.2-3)。 • 范围:高度和跨度(5.1.2-3,5,6)。 • 地震有效峰值加速度EPA:(5.1.2-3)
由αmax反算,EPA = αmax/ β , 统一取 β = 2.25。
(二)输入地震波准则
• 地震波数量:3组,取包络;7组,取平均。 • 选波原则:按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选择,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规
40
US033 30
20
40
10
30
US031
0
20
加速度(gal)
10 -10
0 -20
-10
-4300
U-2S0032
-34000
20
40
60
80-30 100
20
t (sec)
-40
(三)常用软件
• Abagus • Perform-3D • Etabs • Midas • LS-Dyna • Sausage • Marc
大震/小震 •地震作用:4 ~ 7倍(烈度9 ~ 6) •基底剪力3 ~ 5倍? •楼层位移(角) 3 ~ 5倍?
大震弹塑性/大震弹性 •顶点位移时程曲线(结构刚度退化) •基底剪力时程曲线
利科•西安国际金融中心(Abaqus)
塔楼是一栋以高端写字楼为主的商务综合体, 高度349.7m,地上75层。 裙房共3层,为配套的商业和餐饮,裙房与主 楼在地上部分设缝脱开。 地下共4层,为配套用房及车库,地下部分不 设缝。
2014.09.01
标准层平面布置
塔楼标准层主要功能为办公。
加速度(gal)
范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小震和大震地震波不同(反应谱Tg不同)。 • 地震波检验:结构主向,底部总剪力满足:

动塑比 计算

动塑比 计算

动塑比计算
【最新版】
目录
1.动塑比的概念
2.动塑比的计算方法
3.动塑比的应用领域
正文
一、动塑比的概念
动塑比(Dynamic Plasticity Ratio,简称 DPR)是一种描述材料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比值。

它是工程界常用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在地震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动塑比能够反映材料在高速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为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动塑比的计算方法
动塑比的计算公式为:DPR = δ_p / δ_s,其中,δ_p 表示材料的塑性应变,δ_s 表示材料的弹性应变。

在实际计算中,首先需要测量材
料的应力 - 应变曲线,然后根据曲线上的数据计算出塑性应变和弹性应变。

最后,将塑性应变除以弹性应变,即可得到动塑比。

三、动塑比的应用领域
1.地震工程:在地震工程中,动塑比被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对于抗震设计来说,选择具有合适动塑比的材料十分重要。

合适的动塑比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2.岩土工程:在岩土工程中,动塑比常用于评价岩土材料的动力特性。

对于岩土工程来说,了解岩土材料的动塑比有助于分析其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动塑比被用于评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通过研究材料的动塑比,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在各种应用领域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动塑比作为反映材料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比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常规岛主厂房在SL-2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简化计算方法

常规岛主厂房在SL-2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简化计算方法

常规岛主厂房在SL-2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简化计算方法摘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方法,采用国标罕遇反应谱包络极限安全地震SL-2反应谱,用计算程序PKPM进行核电常规岛主厂房在SL-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关键词:核电常规岛主厂房;极限安全地震;弹塑性变形验算;概述核电工程的常规岛主厂房,是核安全无关物项(抗震Ⅲ类物项),但它往往与核安全有关的重要物项(抗震Ⅰ类物项)相邻。

为了确保抗震Ⅰ类物项的安全,一般保证在极限安全地震SL-2作用下,常规岛主厂房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不倒塌)。

本文提出并论述说明对于常规岛主厂房,利用民用规范的抗震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进行在SL-2地震作用下结构完整性的简单校核计算方法。

常规民用工程与核电厂的抗震设计要求2.1常规民用工程的抗震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的,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设计中采用两阶段设计实现上述的设防目标,即: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2.2核电厂的抗震设计要求在HAD102/02《核电厂抗震设计与鉴定》中规定,与核安全有关的重要物项要考虑:SL-1(运行安全地震)和SL-2(极限安全地震)。

在SL-1地震水平下,与核安全有关的重要物项应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要求结构处于弹性范围。

在SL-2地震水平下,对于与核安全有关的重要物项而言,验收准则要比SL-1时有所降低,一般允许进入弹塑性范围。

2.3常规民用工程与核电厂的抗震设计要求对比(1)二者的所考虑的地震水平的超越概率不同。

例如根据《建筑抗震设叶规范》,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所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此值与SL-2地震峰值加速度0.2g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对应的是475年一遇的地震,而后者对应的是10000年一遇的地震。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核电厂所使用的设计反应谱不同。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探讨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探讨

论 证了结构实现 “ 大震不倒 ” 抗震 设防性能 目标 的方 法 , 以供参考 。 关键词 : 罕遇 地震 , 结构 , 弹塑性 , 性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U 3 1 3 文献标识码 : A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将结构 作为 弹塑性振 动体 系加 以分析 , 侧力构件 的弹塑性损 伤位置的分布和柱端 P MM 铰是否 出现 和变 直接按 照地震波数 据输 入地 面运 动 , 通过 积分运 算 , 求 得在 地 面 形等 ;
性 能 目标 。
特征 , 梁配筋信 息依 据 E t a b s 计算结果 ( 根据 中国相关规 范计算得 出的配筋结果 ) , 并根据抗 震设 计规 范 和高层 建筑混 凝 土设 计 规
具体 内容 概括如下 :
确定 梁端屈 服弯 矩和 转角 , 并根 据美 国 A S C E 4 1 ・ 1 ) 该工程主要用途 为酒 店和办公楼 , 结构总高 1 6 0 m, 平 面主 程的计 算公式 , 6 , F e m a 3 5 6及 中国规 范定义其抗震性能 目标 。墙单元 的压弯非 要尺寸为 3 7 m×3 5 m, 结构采用 剪力墙 的结构 形式 , 《 高规》中第 0 对 于 墙 的加 载一承 载 关 系 的 评 估 , A S C E 4 1 — 0 6 中 5 . 1 . 1 3条规定“ B级高度 的高层建 筑 、 混合 结构 和复 杂 高层建 筑 线 性 定 义 : T A B A L E 6 - 1 8提供 了可 接受 的 塑性铰 转 动 , 在 P e r f o r m 3 D 中采用 结构 , 宜采 用弹塑性静 力或 弹 塑性动 力分 析方 法补 充计 算 ” 。本
1 目的 和 工Βιβλιοθήκη 概 况 t a b s 模型和 P K P M 模 型计 算 分析 及 配 本文 以某 工程大震弹塑性计算 分析结果 , 对 结构在 罕遇 地震 构模型非线性 数 据依 据 E 筋 。梁采用弹性杆 +转角 型塑 性铰 的模 型来模 拟其非 线性 变 形 下 的抗震性 能进行评价 , 论证该结构能够实 现“ 大震不 倒” 的抗震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简介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简介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简介发布时间:2021-09-08T00:53:25.21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宋徽[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针对超限结构采取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含显式求解方式,计算程序的选择,钢筋和混凝土损伤的材料本构、计算单元的确定以及结构大震性能的评估方法。

安徽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介绍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针对超限结构采取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含显式求解方式,计算程序的选择,钢筋和混凝土损伤的材料本构、计算单元的确定以及结构大震性能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结构性能评估1.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目前工程中常见的有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两种。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以下简称POA)方法也称为推覆法,它基于美国的FEMA-273抗震评估方法和ATC-40报告,是一种介于弹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之间的方法,其理论核心是“目标位移法”和“承载力谱法”。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将结构作为弹塑性振动体系加以分析,直接按照地震波数据输入地面运动时的加速度,然后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内,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求解方程组的算法一般可以分为显式和隐式两类。

由于材料的失效和破坏常常导致隐式分析中出现严重的收敛困难,我们在分析中采用显式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结构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基本周期在2秒以内的结构,POA方法较为理想。

当较高振型为主要时,如高层建筑和具有局部薄弱部位的建筑,采用显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较为适合[1]。

2.计算程序的选择目前能够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大型商业通用有限元软件包括:ANSYS、ADINA、ABAQUS等[2],这些软件功能强大,通用性好。

相对于其它软件,ABAQUS提供了丰富的单元类型和材料模型,如弥散钢筋单元和各种混凝土破坏模型等,而且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求解能力,适合对复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与荷载计算公式

抗震与荷载计算公式

抗震与荷载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抗震与荷载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抗震计算是为了保证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地震力,而荷载计算则是为了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荷载的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本文将分别介绍抗震与荷载计算的相关公式及其应用。

抗震计算公式。

抗震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其中最常用的抗震计算公式是地震力计算公式。

地震力的计算可以采用静力法或动力法,其中静力法是根据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质量来计算地震力的大小,而动力法则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计算地震力的作用。

静力法的地震力计算公式为:F = m × a。

其中,F为地震力,m为建筑结构的质量,a为地震加速度。

地震加速度可以根据地震烈度和场地条件来确定,一般由地震专家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和场地条件进行评估。

动力法的地震力计算公式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以及结构的动力响应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动力法的地震力计算需要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地震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除了地震力计算公式外,抗震计算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抗震设计的等级、结构的抗震能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地理位置、场地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是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

荷载计算公式。

荷载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各种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其中最常用的荷载计算公式是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公式。

建筑结构的荷载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两种类型,静载荷是建筑自身重量和使用荷载的作用,而动载荷则是风载、雪载、人员活动荷载等外部荷载的作用。

静载荷的计算公式为:W = m × g。

其中,W为静载荷,m为建筑结构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静载荷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自重和使用荷载的作用,一般由结构设计师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用途来确定。

动载荷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包括风载、雪载、人员活动荷载等因素。

【2019年整理】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2019年整理】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C]{ } [K ]{ } [M ]{ U U U} [M ]{ U g
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基本过程与之相类似:
} [C]{ } {F} [M ]{ } [M ]{ U U U g
唯 一 的 变 化 在 于 恢 复 力 向 量 {F} 代 替 了 弹 性 力 向 量 [K]{U},这种形式上的替代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考虑结构 的非线性增量方程 。
2019/4/7 29
2、三分量模型 (见图6.13)
2019/4/7
30
三、半刚架模型
• 采用杆系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中,一 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的计算自由度 多,计算工作量大。因此,在上述杆系模 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半刚架模型的简化动 力分析方法。 • 基本的半刚架简化方法有两类: 将各构件特性集成 将各构件特性平均
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征不同
• 引用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有利于研究结 构地震反应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揭示设计结构的最 不利薄弱环节。
2019/4/7 2
第一节
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续)
一、动力方程 二、刚度修正技术 三、一般分析过程
2019/4/7
3
一、动力方程
• 结构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一般动力方程为:
QiA QiB Ki K i K i yi Ki y i 1 12EJ 6EJ K , i h 3 (1 2 ) , GAh 2
其中yi为第I层的位移 µ为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h 为层高; A , J 分别为截面 积和惯性矩。 • 根据 Q - Δ 恢复力关系进行动力分析时,弹性层间刚 Q K 度为: • 在弹塑性阶段,则有: dQi (t ) K i (t ) 2019/4/7 16 d i (t )

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塑性位移刚塑性计算方法

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塑性位移刚塑性计算方法

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塑性位移刚塑性计算方法杨 永 兴(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运城有限公司,山西 运城 044000)摘 要: 研究分析了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采用刚塑性模型与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构最大塑性位移的差别,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刚塑性模型来计算结构的最大塑性位移,提出了一种能计算建筑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最大塑性位移的刚塑性位移谱法,并通过实例把计 算结果与弹塑性时程法做了比较,二者虽然具有差别但符合要求,同时还计算绘制了刚塑性反应谱。

关键词: 弹塑性时程法,刚塑性反应谱,弹塑性模型,刚塑性模型中图分类号: T U313. 3 文献标识码:A 当满足式( 4) 时体系处于塑性阶段,运动方程为式(5) : 0 引言结构的性能以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与结构的位移 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施加荷载使结构的某些部位产生塑性变形, 经过多次重复后导致结构的塑性积累损伤破坏。

结构在强烈地 震的作用下进入塑性阶段,必须具备承受较大的塑性位移的能 力,通过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的能量,以符合“大震不倒”的要求。

因此,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分析十分必要。

然而,结构的塑性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通常,结构被假定为 弹塑性模型。

本文研究表明地震越强烈,在结构总的位移中塑性位移所占的比例越大,弹性位移可以忽略,可以用刚塑性模型计算结构的位移。

1 弹塑性与刚塑性响应的比较刚塑性模型常用来描述在静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塑性变形的 结构性能。

通常认为利用刚塑性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分析会不能 研究共振。

然而,本文研究表明微小的塑性变形也会破坏共振。

对于单自由度体系,受到简谐动力荷载 F s i n θt 的激励,若阻尼比ξ = 0. 05,F / F y 约为 0. 1 时,如图 1 所示结构进入塑性阶段,位移 幅值急剧下降,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会产生共振现象,随着 简谐力幅值与屈服力的比值增加,弹塑性计算的位移幅值趋近于 刚塑性计算的幅值,因此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可以采用刚塑性模型 来计算结构的塑性位移。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本文概述《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水平地震作用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这一复杂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地震时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文章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桩土相互作用、地震波的传播与散射、结构的动力响应等方面。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过程,得到了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

同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设计抗震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桩—土—上部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二、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桩—土—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到地震波传播、土壤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壤对桩的约束和桩对土壤的支撑形成了相互作用力,这些力通过桩传递到上部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土的动力学特性和桩土之间的接触关系。

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和动力特性(如阻尼比、剪切波速等)的影响。

地震荷载作用下MDOF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地震荷载作用下MDOF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72 0 20 10 .8 5 20 )30 1 2


地震 荷 载作 用 下 MDOF结 构 的弹 塑 性 时 程 分析
李和玉 宋宝峰

¨=
、. . .
侯祥林
% 珊 m 一
,●●●●
要 : 多 自由度 剪切 型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分析采用 了数值分析方法 , 出了绝对位 移线性加速 法的计算公 式 对 给
( +A ) ( ) t t一 £=
, ( +At 一 ( ) y ; 里 Y 地 £ ) £ =A g 这 g为
震动函数 , 于是结构在 t +A 时 间段 的动力 方程 可近似表 达 ~t t 为增 量形式的线性微分方程组 :
Kl ̄ Z g+C1 埯 y A

将 上式两边积分两次便有 :



用振型分解法求解 多 自由度剪切 型结 构 的振 动问题 具有其


定 的优越性和局 限性 , 应该说 它是 一种在结构 的弹性范 围内精 阻尼矩 阵不关于结构 的固有振型正交时 , 这时结构 的刚度将 随时 间变化及微分方程组无 法解耦 , 振型分解 法就 变得无 能为力 , 需
% ■

中间层 :G+ [ + ( ) ( ) ~ [ ( ) 一 ( ) } { 1 1 t 一 t] t ~ 1t ] +
+1Leabharlann / % 垂 底层 :C [ ( ) 1t ] 1 1t ~ ( ) } 2 t ~ { 2 2t 一 ( ) 一C [ ( ) t ] + ( )
维普资讯
,● 叭● ● ●

1 ・ 2

地震作用下框架-复合墙结构弹塑性内力计算

地震作用下框架-复合墙结构弹塑性内力计算

GU n Y ineg O Meg, A0 Qafn
(c ol f i l n i eig eigJ oo gU i r t, e ig10 4 C ia Sh o o v gn r ,Bin atn nv sy B in 0 04, hn ) C iE e n j i ei j
地 震 作 用 下框 架一 合墙 结构 弹 塑性 内力计 算 复
郭 猛 , 谦 峰 姚
( 京 交 通 大 学 土 木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京 10 4 ) 北 北 0 0 4

要 : 架. 框 复合 墙结 构是 以框 架和 密肋 复合 剪力墙 共 同承担 水 平地震 作 用的 新 型组 合 式双 重抗
第3 4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V o . 4 13 NO. 4 Au .2 0 01
0URNAL 0F B J NG J A0T0NG UNI RS TY EI I I VE I
文 章 编 号 :6 30 9 (0 0 0 —0 50 17 .2 1 2 1 140 6 —6
明显 ; 考虑 弹塑性 阶段 复合 墙 的刚度 退化 , 更好 地符 合 了地震 下框 架一 复合 墙 结构 的 实际受 力情 况 .
关键 词 : 架一 合墙 结构 ; 框 复 密肋复合 墙体 ; 刚度退化 ; 弹塑性 阶段 ; 地震 内力
中图分类 号 : 3 8 2 TU 1 . TU 9 . ; 3 1 3
复合墙 刚度 退化 对 结构 受力性 能 的影 响 , 出了弹塑性 阶段 框 架一 提 复合 墙 结构 地震 内力的 实用 计 算
方法 , 并通 过具体 算例 讨论 了结构 内力 的 变化 情 况 . 究结 果表 明 : 研 弹塑性 阶段 , 架与 密肋 复合墙 框

弹塑性计算

弹塑性计算

编辑本段1. 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2条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板柱-抗震墙、底部框架砖房以及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7度三、四类场地和8度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甲类建筑等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条也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如带转换层、加强层及错层、连体、多塔结构等,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历史上的多次震害也证明了弹塑性分析的必要性:1968年日本的十橳冲地震中不少按等效静力方法进行抗震设防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地震、1975年日本大分地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相反,1957年墨西哥城地震中11~16层的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而首次采用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一座44层建筑物却安然无恙,1985年该建筑又经历了一次8.1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可以看出,随着建筑高度迅速增长,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完全采用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设计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现有弹塑性分析方法综述2.1 静力弹塑性分析1. 计算方法(1) 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2) 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3) 建立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形式,将地震力等效为倒三角或与第一振型等效的水平荷载模式。

在结构各层的质心处,沿高度施加以上形式的水平荷载。

确定其大小的原则是:水平力产生的内力与前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4) 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后,再增加一级荷载,又使得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5) 不断重复步骤(3)、(4),直至结构达到某一目标位移或发生破坏,将此时的结构的变形和承载力与允许值比较,以此来判断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维普资讯
东 舛救 瞧晨
27 第2 0年 期 0
地震 作 用下 的 结构静 力 弹塑性 分析 方 法
冷建 中, 李 远 ( 济南煤炭设计研 究院, 山东 济 南 20 3 ) 50 1


静力弹塑性(uhvr分析法在抗震结 构的设计 和评估 中, 其是基 于性 能/ 移的抗震设 计 中, Psoe) 尤 位 具有很 大 的潜 力。
线。
静力弹塑性分析 方法 的优点突 出: 考虑 了结构 的弹塑性
特性 , 可用图形方式直 观表达 结构 的能力 与需求 , 通常 比同

模型的动力分析更快且易于运行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可
用于建筑物 的抗震鉴定和加 固, 以及 对新建结构的抗震设计
和性能评估 。它可 以对所设 计的地震 运动 作用在结 构体 系 和它 的组件上 的抗震需求提供充足的信息 , 如对潜在脆性单 元的真实力 的需求 , 估计单 元非 弹性 变形需求 , 个别单 元强 度退化时对结 构 体 系行 为作 用 的影 响 , 对层 间移位 的估计 ( 考虑了强度和高度不连续 )对加载路径的证实等。 ,
性性能 。静力弹塑性分析不是新方 法, 但是在研究 基于性能
, 位移的抗震 设计理论和方法 中受到关 注 , 实现基于性 能/ 是
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 。
() 4 对于开裂 或屈服的构 件, 对其刚度进行修 改后 , 再施 加一级荷载 , 使得又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 ;
() 5 不断重复 3 4步 , , 直至结 构顶点位 移 足够大 或塑性 铰足够多 , 或达到预定 的破坏极限状态 ; () 6 绘制基 础剪 力—顶 部位移关 系 曲线 , 即推倒分 析 曲

弹塑性计算

弹塑性计算

编辑本段1. 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2条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板柱-抗震墙、底部框架砖房以及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7度三、四类场地和8度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甲类建筑等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条也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如带转换层、加强层及错层、连体、多塔结构等,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历史上的多次震害也证明了弹塑性分析的必要性:1968年日本的十橳冲地震中不少按等效静力方法进行抗震设防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地震、1975年日本大分地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相反,1957年墨西哥城地震中11~16层的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而首次采用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一座44层建筑物却安然无恙,1985年该建筑又经历了一次8.1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可以看出,随着建筑高度迅速增长,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完全采用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设计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现有弹塑性分析方法综述2.1 静力弹塑性分析1. 计算方法(1) 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2) 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3) 建立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形式,将地震力等效为倒三角或与第一振型等效的水平荷载模式。

在结构各层的质心处,沿高度施加以上形式的水平荷载。

确定其大小的原则是:水平力产生的内力与前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4) 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后,再增加一级荷载,又使得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服;(5) 不断重复步骤(3)、(4),直至结构达到某一目标位移或发生破坏,将此时的结构的变形和承载力与允许值比较,以此来判断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楼板大震下弹塑性分析

楼板大震下弹塑性分析

楼板大震下弹塑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6T15:33:13.35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月4卷10期作者:张保林[导读] 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中为减少计算工作量张保林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中为减少计算工作量,目前主流的结构软件设计对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其实质是通过节点耦合的方法,约束同层内各节点的水平相对距离不变。

忽视楼板自身的结构抗震设计,而对大开洞周边的不连续楼板、竖向收进突变部位的楼板,一般采取构造加强措施,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楼板大震下动力弹塑性应力分析,研究结构楼板的损伤及塑性应变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楼板薄弱部位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

关键词:楼板大开洞竖向收进弹塑性分析1、项目概况某工程由塔楼和裙房组成,主要建筑功能为医技、病房及配套用房,塔楼18层,结构高76.3m,标准层平面尺寸27.5mx73.2m;裙房6层,结构高24.4m,平面尺寸87.2mx73.2m。

总建筑面积5.9万m2,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平面及剖面详见图1-1~图1~2,工程模型见图1-3。

本工程刚性楼板假定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则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38,大于1.2,属扭转不规则结构;裙房门诊大厅中间两跨结构大开洞,开洞后有效楼板宽度与楼板典型宽度比为39%,小于50%,属于楼板不连续;塔楼偏心布置在裙房一侧,与大底盘裙房的质心偏心矩为30%,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属塔楼偏置。

综上,该工程存在扭转偏大、楼板不连续、塔楼偏置三项不规则,属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

根据地勘资料,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类,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0.40s。

风荷载按50年重现期取值ω0=0.40kN/m2,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雪荷载按50年重现期取值S0=0.65kN/m2。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摘要: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结构超限计算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超限计算包括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等效弹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本文仅针对过程和方法较为复杂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步骤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超限性能目标罕遇地震地震波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损伤1概述本文以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为例,简要介绍超限高层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方法和步骤。

2工程概况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结构高度为166.6m,为B级高度,地上55层,地下3层。

结构标准层长约48m,等效宽度约18.7m,高宽比约9.1;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型式。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及武城建[2016]5号、[2016]154号文规定,本楼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剪力墙、框架梁及连梁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本楼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本地区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关规定,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7cm/s2、50cm/s2、115cm/s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分别为0.0417、0.125、0.2875,特征周期分别为0.35、0.35、0.4.3结构超限情况及解决方案3.1结构超限情况根据国家《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超限高度限值为140m,因此高度超限,无其他超限项;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查。

3.2抗震性能目标根据《高规》第3.11节及条文说明,本项目可选用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具体如下:规范抗震概念: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性能水准为1、4、5;性能目标: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楼梯间及端山墙通高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无损坏、弹性;中震作用下轻度损坏、抗震承载力满足不屈服;大震作用下中度损坏、抗震承载力宜满足不屈服。

大震弹塑性计算与分析

大震弹塑性计算与分析

STRAT V7.0 大震弹塑性计算与分析目录一、非线性模型准备 (1)1、工程概况 (1)2、常规计算 (2)3、非线性初始化 (3)3.1导入配筋值 (3)3.2截面设置 (4)3.3修改参数 (5)4、生成计算数据文件 (7)二、Strat非线性计算 (8)1、设置计算参数 (8)1.1时程参数设置 (8)1.2材料本构关系 (9)2、选取地震波 (10)2.1地震波波库 (10)2.2地震波选取和设置 (13)3、计算 (14)3.1时程计算 (14)3.2多波归并 (14)三、后处理计算结果查看 (16)1、后处理界面 (16)2、弹塑性时程统计 (16)2.1时程统计结果查看 (16)2.2图表参数设置 (18)2.3调整图表参数设计要点 (21)3、弹塑性时程位移 (26)3.1时程位移结果查看 (26)3.2计算过程动画显示 (26)4、弹塑性时程内力 (27)4.1时程内力显示图形菜单 (27)4.2单元内力结果输出 (28)4.3纤维结果输出 (29)4.4单元状态结果输出 (30)5、弹塑性时程应力 (31)一、 非线性模型准备1、 工程概况以一个超高层工程为例,如图1.1.1所示,系统介绍软件的大震弹塑性功能,包括弹塑性计算、模型调整、结果查看等功能。

工程概况:结构总高308m ,楼层共65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外框架部分由型钢混凝土柱、H 型钢梁和斜撑组成,如图1.1.2所示。

.立体图 前视图 左视图图1.1.1 结构实体模型图1.1.2 结构34~35层局部模型1)窗口背景色窗口背景色默认为黑色,截图时将背景色调整为白色,突出模型显示。

点击主面板上按钮弹出图形参数设置菜单,选择颜色标签,点击“窗口背景”色块,如图1.1.3所示,调整为白色。

图1.1.3 图形参数设置菜单设计要点:模型截图注意事项。

2)构件填充色窗口背景色调整为白色后,填充色为亮色的部分构件(柱、梁)与背景色冲突影响显示效果,需做调整。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2)当相邻时刻变形速度值发生变化时,变形反向,此 时,取卸载段退化刚度为本步刚度值。
2019/9/14
9
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2019/9/14
10
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在刚度修正技术中,还有界点刚度转 换问题,即在前后两时刻刚度发生变化 (即恢复力曲线有转折)时,需将时间步 长分割,求出刚度发生变化时(即到达恢 复力曲线的转折点)的时刻。在此时刻之 前按原刚度计算,在此时刻之后按改变后 的刚度计算。
2019/9/14
11
三、一般分析过程
• 弹塑性结构反应分析的思路分为三个基本组 成部分: 数值积分 反应值迭加 刚度修正
• 一般的分析流程见图6.5。
2019/9/14
12
三、一般分析过程
2019/9/14
13
第二节 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
当不考虑结构扭转振动和土-结相 互作用时,一般多层结构或高耸结构可以 抽象为一个底部嵌固的串联多自由度体系。 一、剪切模型 二、弯剪模型
唯 一 的 变 化 在 于 恢 复 力 向 量 {F} 代 替 了 弹 性 力 向 量 [K]{U},这种形式上的替代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考虑结构 的非线性增量方程 。
2019/9/14
4
一、动力方程
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在时刻 tj+1 的 反 应 可 以 用 tj 的 反 应 迭 加 一个线形增量:
根据基本抗侧力构件双向相互作用的强弱,把平- 扭耦联振动问题按结构材料类型分为:
弱相互作用模型 强相互作用模型 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 二、弱相互作用模型 三、强相互作用模型
• 结构的弹塑性反应与线性反应的表现有很大不同: 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