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秋季物理竞赛班第11讲_学生版
高二秋季物理竞赛班第11讲_相对论一.学生版
1. 洛伦兹变换2. 尺缩钟慢效应一、狭义相对论基础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建立的。
之后随着后人的不断补充和发展,狭义相对论被许多实验精确验证,并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爱因斯坦最初的想法是朴素而深刻的。
电磁学又麦克斯韦的方程组所精确刻画,从这些方程组里面能求解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光速,与参照系没有关系。
然而根据牛顿的经典时空观,任何一个物体的速度都会在参照系变化下发生变化,可见电磁学与经典时空观有矛盾。
另一方面,正如伽利略和马赫所论述的那样,所有惯性参照系内观测到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这和牛顿的经典时空观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绝对参照系是矛盾的。
爱因斯坦敏锐地发现了其矛盾根源所在。
他提出两条基本原理:真空中光速在任意参照系中都是不变的;所有惯性参照系都是平权的。
放弃了牛顿的经典时空观之后,爱因斯坦由这两条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了参照系变换下,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系,这样的变换关系叫做洛伦兹变换。
我们先观察经典的参照系变换。
一个参照系是S ,另一个参照系'S 相对于S 沿着x 轴以速度v 运动。
在S 系中一个事件在t 时刻,(,,)x y z 位置发生。
同一个事件在'S 参照系中在't 时刻,(',',')x y z 位置发生。
按照牛顿的时空观,显然有:''''t t x x vt y y z z=⎧⎪=-⎪⎨=⎪⎪=⎩ 以上的变换叫做伽利略变换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我们可以经过一系列演算得到,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的变换只能是: 22222'1/'1/''t v c x v c y y z z⎧=⎪-⎪⎪⎪=⎨-⎪⎪=⎪=⎪⎩或者写为更紧凑的形式:'()'()''ct ct x x x t y y z z γβγβ=-⎧⎪=-⎪⎨=⎪⎪=⎩其中22;1/v c v c γβ==- 这个变换关系被叫做洛伦兹变换。
高一秋季物理竞赛班第7讲_学生版
1. 学习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推导与应用2. 学习连续体与瞬时过程中使用动量定理的方法动量这一章无论在高考,竞赛,自主招生中都是典型的出压轴题的章节,学习难度大,高考主要考一维的动量定理与守恒,而自主招生与竞赛主要考察二维的动量定理与守恒,相对而言更强调熟练运用矢量分解原理的数学能力。
知识点睛一. 概念引入在牛顿的年代,物理学家们广泛的争论到底什么是描述运动最重要的物理量,尤其是在像”碰撞”这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里面.最后成为了两派观点,一类是: mv 是重要的;一类认为2mv 是重要的.后来人发现,着两个物理量都很重要,一个是力的时间积累,一个是力的空间积累~~请推导:在一个碰撞过程中,前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的总和是否会保持不变?1.动量⑴ 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 mv =.⑵ 动量表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两个物体的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2.动量的变化量①0t p p p ∆=-.②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跟动量的方向无关.③求动量变化量的方法:021t p p p mv mv ∆=-=-,p Ft ∆=3.冲量⑴ 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I Ft =.⑵ 冲量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作用效果,是矢量,其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如果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⑶ 求冲量的方法:I Ft =(适用于求恒力的冲量);I p =∆(适用于恒力和变力).二.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这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I Ft p p m v v '==-=-v u v u u v u v u v v 合三.知识理解 1.动量变化p ∆u v :不指动量大小的变化,仍然必须用矢量计算,这个量是衡量动量大小方向总变化的一个物理量,大部分时候我们会把复杂的动量变化分解到几个独立的方向上进行计算。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1讲 滑轮 轮轴 斜面
第11讲滑轮轮轴斜面11.1 学习提要11.1.1 滑轮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如图11-1所示。
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1. 定滑轮工作时轴保持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正确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所以在不计算滑轮所受重力及轮与绳的耗损摩擦的情况下,也就是理想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同时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示意图以及它们与杠杆的等效图如图11-2所示。
3.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要多移动距离。
如图11-3(a)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只用动滑轮时,拉力F A为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如图11-3(b)所示,在理想状态下,拉力F B仍为物体重力G A的一半,省了一半的力,但力的方向改变了!在这一实例中,动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而定滑轮起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把图11-3(b)加以规范美观,就成为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滑轮组,如图11-3(c)所示。
在由一根绳子绕制的滑轮组中,重物和全部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即F=1/nG总,其中n为经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如果物体上升h,则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nh.4. 滑轮应用的实例滑轮或滑轮组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升旗时向下用力,红旗却向上冉冉升起;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打开等,这些都是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来实现的。
根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和改变用力的方向这一特点,人们设计了一些“用小力换大力”的工作方案,如吊车上的滑轮组、工厂或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举吊重物的装置等,都是滑轮组的具体应用。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题参考答案一. 照相机镜头L 前2.28m 处的物体被清晰地成像在镜头后面12.0cm 处的照相胶片P 上,两面平行的玻璃平板插入镜头与胶片之间,与光轴垂直,位置如图35-3所示.设照相机镜头可看作一个简单薄凸透镜,光线为近轴光线。
1. 求插入玻璃板后,像的新位置.2.如果保持镜头、玻璃板、胶片三者间距离不变,若要求物体仍然清晰地成像于胶片上,则物体应放在何处?解法1 1. 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两面平行的玻璃板,对于会聚在像点P ’的傍轴光束的折射作用可如下求出:如图35-4,取任一指向P ’点的傍轴光线CP ’,此光线经平行玻璃板折射的光路为CDEP ”,在平板第一面的入射角i 与折射角γ均为小角度,反向延长P E ''交D 点处的法线于F ,容易看出,P P DE '''为平行四边形,则i b b DF P P tan /tan /-=='''γ平行板厚度d 为γtan /b d =得 )t a n /t a n1(i d P P γ-=''' 因为i 与γ都很小,所以 n i i /1s i n /s i n t a n /t a n≈≈γγ 故得)11(n d P P -=''' 以上结果对任何会聚于P '点的傍轴光线均成立,所以向轴上P '点会聚的傍轴光束经平行玻璃板折射后会聚于轴上P ''在这种情形下,平行玻璃板的作用是使像点向远离平板方向移动距离P P ''',由题给数据得)(3.0)5.1/11(9.0cm P P =-⨯='''故像成在镜头后面12.0+0.3=12.3(cm)处.2.设照相机镜头焦距为f ,不放玻璃板时有 1/228+1/2=1/f 可得 cm f 4.11= 插入玻璃板时,若要像仍成在离镜头12cm 处的胶片上,应改变物距使不放玻璃板时成像在镜头后面υ处,即 )(7.113.00.12cm =-=υ设这时物距为u ,则4.11/17.11/1/1=+u 得 m u 45.4≈图35-3 图35-4即:物体置于镜头前4 .45m 时,插入玻璃平板后,仍可在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解法21. 对于玻璃板第一面上的折射,其物距为,5.1,0.1,9.80==-=n n cm AP根据公式 01//n n AP AP -=(见图35-5), 可得 )(35.13)0.1/5.1)(9.8(/01cm n n AP AP =--=⋅-=对于玻璃板第二面上的折射,(见图35-6) 其物距为cm AB AP BP45.12)(11-=--= 又根据 n n BP BP //012-= 可得 )(3.8)45.12)(5.1/0.1()/(102cm BP n n BP=--=⋅-= 故像成在镜头后面的像距为)(3.123.89.01.3cm =++=υ比原像向后移动υ∆,即)(3.0123.12cm =-=∆υ2.设照相机镜头焦距为f ,不插入玻璃板时, 12/1228/1/1+=f 得 f=11.4cm要使放上玻璃板后,像还成在离镜头12cm 处的胶片上,可采用光路可逆性原理从已知像2P 的位置,求此时物体应在的位置.对于玻璃板第二面上的折射:已知:像距BP 2 =8cm ,n =1.50,n 。
物理竞赛培训11(简单机械)
物理竞赛培训11(简单机械)第⼗⼀讲简单机械第 1 页共 6 页第⼗⼀讲简单机械【知识补充】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定滑轮不能省⼒但是能改变动⼒的⽅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由端移动距离SF (或速度vF )=重物移动的距离SG (或速度vG )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臂为阻⼒臂2倍的省⼒杠杆。
③特点:使⽤动滑轮能省⼀半的⼒,但不能改变动⼒的⽅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则: 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F=(G 物+G 动)/2绳⼦⾃由端移动距离SF (或v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 (或vG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滑轮组既能省⼒⼜能改变动⼒的⽅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拉⼒F= G /n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F=(G 物+G 动)/n 。
绳⼦⾃由端移动距离SF (或v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 (或vG )。
④确定绳⼦股数的⽅法:先确定哪个是动滑轮,哪个是定滑轮。
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只数绕在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⑤组装滑轮组⽅法:⾸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的股数。
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当绳⼦股数为奇数时,绳⼦固定端应栓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即“奇动”,如不改变⼒的⽅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n -1)/2;若需改变⼒的⽅向,则再添加⼀定滑轮;当绳⼦股数为偶数时,绳⼦固定端应栓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即“偶定”,如不改变⼒的⽅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n/2,定滑轮⽐动滑轮少⼀个;若需改变⼒的⽅向,则动滑轮与定滑轮数应相等然。
4、斜⾯第⼗⼀讲简单机械第 2 页共 6 页当你的⼒量不能直接把重物提到⾼处时,⼀个斜⾯就可解决问题,利⽤斜⾯提⾼重物,是⼀种可以省⼒的简单机械,但费距离。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10_电容 电介质.学生版
第10讲电容电介质本讲提纲1.电容器的基本原理。
2.电容的决定因素。
3.电场中的电介质。
本讲慢慢要开始从静电向电路过渡,物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更新认知的过程。
重新从更本质的角度理解带电,电流等现象会经常让我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知识模块引入:1748年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巴黎圣母院前广场有一场大型“魔术” 表演,观众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王室成员和王公大臣们。
魔术师诺莱特让700个传教士手牵手站一排,用手去触摸一根从玻璃瓶中引出的导线,瓶子中另引了一根线与起电机相连。
当最前面的传教士接触导线的一瞬间,所有的传教士突然齐声大叫起来被震倒了。
这个实验轰动一时,而那个瓶子,就是莱顿发明的第一个可以把电荷“装起来”的电容,又叫莱顿瓶。
知识点睛电容:顾名思义,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从莱顿开始,人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电容。
下面我们分别给与定义与介绍。
一.孤立导体的电容附近没有其他导体和带电体的电容叫孤立电容。
不难证明,孤立电容的电势与其电量成正比。
我们把其带电与电势的比叫做孤立电容器的电容值,简称电容,用字母C 表示。
记作:C Uq= 电容的单位为库伦每福特记作C/V ,又叫法记作F ,一般实用的单位为微法μF ,或者皮法pF 。
1F=106μF=1012pF显然上述的表达式只能是电容的测量定义式,不是确定式。
以下推到球形孤立电容的决定式:如图:RKQU =所以有:KR U Q C ==可见:电容只与导体的几何因素和介质有关,与导体是否带电无关,是一个类似电阻一样的电器参数。
比如整个地球的电容约F 1074E -⨯≈C (这么小…由此可见球电容的电容能力很小)二.双极电容实际工作的电容大部分为双级电容,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此时电容器的电容为电容器一块极板所带电荷Q 与两极板电势差U 的比值 .电容的电路符号为:如图:U QV V Q C B A =-=其中:⎰⋅=ABl E Ud双极电容的容值依然只与其几何参数以及两板间介质的种类有关,与是否带电以及带多少电无关。
2018年高一物理竞赛完整讲义(word版)含答案解析第11讲 带电粒子运动.教师版
第11讲 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1. 电场中的能量2. 自能,互能,电场能本讲的主要例题只是通过带电粒子运动把整个电场一章的内容做一次复习。
知识点睛一.电势能 1.电势能的差静电力是保守力,可引入电势能的概念。
由保守力作功和势能增量的关系有: ΔEp a →b = -(W b - W a )q 0在电场中a 、b 两点电势能之差等于把q 0自a 点移至b 点过程中电场力所作的功。
电势能应属于q 0和产生电场的源电荷系统共有。
2.电势能选标准点(势能零点),在电场中某点a 的电势能为即把q 0自a →“标准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
所以电势能的定义为:0q E a a p ϕ=3.连续电荷分布的静电能对于一个有限体积的带电体,我们姑且不考虑其微观结构而只注意其静电性质,那么可以说,这一带电体之所以能够结合在一起,是需要外力维持的。
我们设想下面的过程来说明如何构成一个有限大小的带电体。
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电荷都位于无穷远处,我们人为地将一个个电荷从无穷远处极缓慢地移动到指定的位置,那么,在这个极缓慢的过程中我们对电荷所施加的力与电荷所受的的静电力想必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我们所作的功就应该等于电荷的电势能的增量。
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终组成我们所要的有限大小的带电体,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所作的功就是静电体系的静电能。
这样,从功能原理的角度我们重新解释了静电能。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书这一过程。
我们来计算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势能。
现在让我们从功能原理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为了构造一个半径为R 的带电球体,我们就要准静态地把电荷从无穷远处搬运到适当的位置,并组成球形。
假设在某个时候我们已经构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形,即已经有了一个半径为r 的带电球体,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从无穷远处搬运电荷,并将搬来的电荷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球体上。
我们每次搬运的电荷都是很少的,设电荷密度为ρ,那么每次搬运的电荷量可以表示为dr rρπ24,而球本讲提纲表面的电势为rr 23441πρπε⋅,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故在某一次的搬运过程中我们所作的功即为电量为dr r ρπ24的电荷的电势能的改变,它就是dr r rr 2243441πρπρπε⋅⋅最后我们要组成半径为R 的带电球,于是该球体的电势能就是对上式的积分,即dr r rr W R2243441πρπρπε⋅⋅=⎰=41πε522513)4(R ρπ 可以将电荷密度ρ表示为334R Q π,这里Q 是这个球体的带电量,于是上式化为RQ W 204153πε=这便是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均匀球体的静电能。
高三物理竞赛第11章波动光学 (共131张PPT)
9.
二. 相干光的获取
一般: “一分为二”、 “自我干涉” 1. 分振幅法 ( 薄膜干涉 如劈尖、牛顿环、…) I1 I2 I
W W1
A B
W2
3.
2. 分波阵面法 ( 如双缝、劳埃德镜、…)
激光束干涉实验
4.
11-2 杨氏双缝干涉 一. 杨氏双缝干涉
明暗交错,等间距,等强度, 平行于缝的直线干涉条纹
1801 1808 1815 1850 1865 1888 杨氏双缝实验 观测到光的干涉现象 Malus 观测到光的偏振 Fresnel 圆孔衍射 傅科 测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 Maxwell 电磁波理论 Hertz 证实光是电磁波
20世纪~至今 光的波粒二象性 1905 光电效应 1921 Compton 光子电子散射
1
态 2 E2
E h
En 激 E3 发
E1 基态
间歇性 ( t ~10-9S ) — 一个光波列 独立性 、E 矢量方向不尽相同 随机性 不同原子 同一时刻
( E 矢量 ) 1 2 特殊技术 — 激光 — 相干
同原子 不同一时刻
光矢量
不相干
P
2.
2. 相干光条件 (1) 必要条件 — 同机械波 (2) 充分条件 — 空间相干性与时间相干性 如光源线度要小, 膜很薄
劳埃德镜
d
s1
o s2
r1
r2
黄冈中学高中物理竞赛 第11章 流体力学(共58张ppt)
黏性而完全随桶一起运动.求水的自由表面达到稳定时
的形状. [解] 已知条件如图.
z
R
建立坐标系如右图. 任取一质元,
等压面 x
FN sin mx2 0
x O
FN cos mg 0
tan dz m 2 x
dx mg
m x 2 FN
mg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积分求解,得
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
度的变化.可认为重力加速度 g 为一恒量. [解] 取坐标轴Oy方向朝上,原点在海平面.
dp gdy
大气密度与大气压成正比
/ 0 p / p0
dp
0g
p p0
dy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p dp y 0 gdy
p0 p
0 p0
ln p 0 g y
p0
p0
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 y
0g y
p p0e p0
p0 p
取 g 9.8 m/s2, 0 1.20kg/m3(20C时),
p0 1.013105 N/m2
则
0g / p0 0.117km1
p p0ey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 [例题2] 水坝横截面如图所示,坝长1088m,水深5m, 水的密为1.0103 kg/m3. 求水作用于坝身的水平推力.不 计大气压.
Δx,Δy,Δl,Δn 0
得
px pn p y
过静止流体一点各不同方位无穷小面元上的
压强大小都相等.
静止流体一点的压强等于过此点任意一假想 面元上正压力大小与面元面积之比当面元面积趋 于零时的极限.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
§11.2.2 静止流体内不同空间点压强的分布
学而思高一春季物理竞赛CPHO预备队第11讲
Z n1 J ,则令 C M ; M 即为 Mandelbrot 集,其中 J 为 C 对应的 Julia 集。图为某个 Julia
集 Mandelbrot 集是曼德勃罗特教授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 现的.你看上图中,有的地方象日冕,有的地方象燃烧的火焰,只 要你计算的点足够多,不管你把图案放大多少倍 ,都能显示出 更加复杂的局部.这些局部既与整体不同 ,又有某种相似的地 方,好像着梦幻般的图案具有无穷无尽的细节和自相似性.曼 德勃罗特教授称此为 " 魔鬼的聚合物 ". 为此 , 曼德勃罗特在 1988 年获得了"科学为艺术大奖". 图形是由美国数学家 曼徳勃罗特教授于 1975 年夏天一个寂静的夜晚, 在冥思苦想 之余翻看儿子的拉丁文字典是想到的, 起拉丁文的原意是 “产 生无放大
B
【例4】如图所示,框架是用同种金属丝制成的,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一连串内接等边三角形的数 目可认为趋向无穷,取 AB 边长为 a,以下每个三角形的边长依次减小一半,则框架上 A、B 两点间 的电阻为多大?
A
B
【例5】如图所示为一线型电阻无限网络,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 r. (1)试求 A、 B 间的等效电阻 RAB. 思考: 为什么 AB 与 CD 之间的电族是相等的, 而电流是不等的?
高一·物理·CPHO 预备队·第 11 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9
若
x a a a a ,
(a>0)
在求 x 值时,x 注意到是由无限多个
a 组成,所以去掉左边第一个 a 对 x 值毫无影响,即
剩余部分仍为 x,这样,就可以将原式等效变换为 x
a x ,即 x 2 x a 0 。所以
高一物理同步辅导教材第11讲
高一物理同步辅导教材第11讲本讲内容: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小结对本章学习内容,可从两条主线去总结:一、关于动力学的基本认识1.物体有基本属性——惯性,因而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而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需施加外力;2.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即运动状态难改变;3. 外力(F )、物体的惯性(用质量的量度)、运动状态的改变(用加速度a 描述)三者间必有一定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F=ma 揭示了这个关系;4. 研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不可避免要分析物体的受力,因而要弄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直线上,因作用于不同物体不能平衡。
二、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1.首先是选取研究的对象。
在不同问题中,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具有共同加速度的物体(中学阶段的要求)组成的系统,还可以是物体中的一个部分;2. 全面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全部外力(不包含系统中各部分间的内力);3. 根据F 合=ma ,按矢量方程的使用原则排列方程:(1)对一维空间的问题,取加速度a 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相反的力别冠正号、负号,进行代数运算。
(2)对两维空间的问题,选取坐标(一般以a 的方向为x 轴方向),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到坐标轴方向上去,然后按0,=∑=∑y x F ma F 的原则列方程(限于教材要求处理的问题);4.列出方程后当未知数多于方程数时,常意味着尚需再选取另一个研究对象,继续供方程个数。
当然,在一些要求较高的问题中,最后缺的方程不能通过再选研究对象获取,而是要通过分析临界情况、挖掘隐含条件等来得到这个关键方程。
5. 将所有物理量单位统一到力学单位制再进行运算。
6. 如果物体受力情况中途发生变化,则要注意弄清运动的全部物理情景,对不同的运动过程分阶段处理,并注意不同运动之间的联系。
在以上主线基础上,知道力学单位制的基本情况;正确理解有现实意义的超重、失重现象;知道牛顿定律的局限性。
2023高一物理张展博 秋季班讲义
2023高一物理张展博秋季班讲义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2023 高一物理张展博秋季班讲义概述
2.讲义的主要内容
3.讲义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2023 高一物理张展博秋季班讲义概述】
2023 年秋季,张展博老师为高一物理学生带来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讲义。
这套讲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物理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讲义的主要内容】
张展博老师的高一物理讲义涵盖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二等多个模块,包括了力和运动、质点运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热力学等多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详细讲解了相关概念、定律、原理和例题,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
【讲义的价值和意义】
张展博老师的高一物理讲义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讲义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高一物理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避免知识盲区。
其次,讲义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讲义的编写和分享,体现了张展博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第36届物理竞赛复赛模拟题(第11套)_解析
【题号】1【解析】织针与台座中点相接触,则一侧向下偏转时,该侧距离支点较近,向上偏转的另一侧距离支点较远,形成回复力矩。
但此回复力矩与角位移未必成线性关系,不能直接简单认为织针做简谐运动。
事实上,从能量角度也可以看出,以织针水平为势能零点,则有一定角位移时,系统总重力势能与角位移一次关系,而不是简谐运动中常见的二次关系。
因此,织针并非做简谐运动。
需要考察其具体运动情况。
当系统如图偏转时,易见左、右质点到支点的距离分别为 12L l d -=,22L ld +=, 以支点为转轴,系统由重力造成的合力矩为20100cos cos cos M mgd mgd mgl ϕϕϕ=-=, 系统的转动惯量为2222121()2I md md m L l =+=+, 根据转动定理可得,系统的角加速度为 0222cos 2=()2gl M gl I L l Lϕβ=≈+. 近似是个定值,即系统在单侧做匀角加速转动,在如图的偏离角从静止下的0ϕ变为0的过程中,总共历时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第十一套(解析与评分标准)满分320t 满足类似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012t βϕ=, 解得t =而整个振动过程由四个这样的过程(及逆过程)组成,故总的振动周期为44T t ==【题号】2 【解析】设细杆长1,质量为m ,则相对O 、A 、B 的转动惯量分别为20112I ml =(1分) 213A B I I ml == (1分)开始时,细杆相对A 轴(几何轴)的角动量为0002A l L I mu ω=+ 式中0u 为细杆质心(位于0位)速度。
因00u =故有00A L I ω= (1分)A 孔插入细杆前后,细杆相对A 轴角动量守恒。
设稳定后角速度为A ω,则有A A A L I ω= 即得00014A AI I ωωω== (1分)此时细杆质心速度 00128A Al u l ωω== (1分)在拔出A 端细棍和将细棍插入B 孔前瞬间,细杆相对B 轴(几何轴)的角动量为 20001224B A Al L I mu ml ωω=-=- 拔出A 端细棍和将细棍插入B 孔前后, 细杆相对B 轴角动量守恒。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磁学篇(进阶版)11-3 安培环路定律(共31张PPT)
由环 环路 路上 内的 外磁 电感 流应 产强 生度
由 环 路 内 电 流 决 定
环 路 所
I1 I2
I4
I3
包 围
l
的
电
流
(下一页)
说 明
B • dl 0 Ii 0 (I2 I3 )
??
改
不
变
变
I1 I 2
I4
I3
l
位置移动
(下一页)
? 静电场 比较
磁场
E dl 0
电场有保守性,它是
2020高中物理竞赛
电磁学篇 (进阶版)
上节回顾:
一、毕奥-沙伐尔定律-----电流元产生磁场的规律
电流元
Idl
I dB
磁感的
大小:
dB
0 4
Idl sin
r2
Idl
.P
0 4 107 (T m A1 )
r
磁感的方向: 由 I dl 转向 r 的右手螺旋方向。
综合以上 两点有:
dB
B
I
B
已知:I、R
0
R
r
(下一页)
讨 论
长直载流圆柱面 已知:I、R
B • dl Bdl 2rB
I
0
rR
0 I
rR
R
0
B
0 I 2r
rR rR
B 0I 2R
0
Rr
(下一页)
练 同轴的两圆筒状导线通有等值反向的电流I ,
习
求 B的分布。
(1) r R2 , B 0
R2
R1
(2)
R1
r
R2 ,
B
0I 2r
高一物理竞赛班学生版讲述高端的真...
高一物理竞赛课程1-6次课讲义1.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2. 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非浸润3. 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识精讲一.固体的热膨胀几乎所有的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时,都要膨胀。
在铺设铁路轨时,两节钢轨之间要留有少许空隙,给钢轨留出体胀的余地。
一个物体受热膨胀时,它会沿三个方向各自独立地膨胀,固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各个线度(如长、宽、高、半径、周长等)都要增大,这种现象叫固体的线膨胀。
我们把温度升高1℃所引起的线度增长跟它在0℃时线度之比,称为该物体的线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α的意义是温度每改变1K 时,其线度的相对变化。
即:t l l l a t 00-=式中a 的单位是1/℃,0l 为0℃时固体的长度,t l 为t ℃时固体的长度,一般金属的线胀系数大约在510-/℃的数量级。
上述线胀系数公式,也可以写成下面形式:)1(0at l l t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的膨胀可由其线膨胀很容易推导出。
为简单起见,我们研究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在每一个线度上均有:T al l ∆=∆)331()1()1(33223333T a T a T a l t a l l V t ++∆+=∆+=∆+=因固体的α值很小,则T a T a T a ∆∆∆3,33322与相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则)31(3T a l V t ∆+= 即:T aV V ∆=∆3 第一讲 物质的热性质知识体系介绍D外F随着每一个线度的膨胀,固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发生膨胀,其面膨胀和体膨胀规律近似是)1(0t S S t γ+= )1(0t V V t β+=考虑各向同性的固体,其面胀系数γ、体胀系数β跟线胀系数α的关系为γ=2α,β=3α。
例题精讲【例1】 有一摆钟在0℃时走时准确,它的周期是1s ,摆杆为钢质的,其质量与摆锤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仍可认为是单摆。
当气温是25℃时,摆钟周期如何变化?一个昼夜24小时误差多少?已知钢的线胀系数 5102.1-⨯=a ℃-1。
高一物理尖端培养秋季配套讲义
第8讲动量守恒定律本讲提示: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动量守恒的适用条件!本讲的方法对初学的同学来说显得太巧妙,所以很容易计算时忽略了受力分析与动量守恒的适用范围。
其次是通过训练建立起受力、运动分析与守恒分析统一的思维模式,提高并行思维能力。
知识点睛阅读:动量守恒的发现史动量守恒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守恒定律,也是最普遍成立的物理规律。
人类很早就发现碰撞、冲击等力学过程中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定量的描述这种规律却很难。
最早对碰撞现象做过研究的人是伽利略,他曾尝试通过测量冲击过程中的力去发现数学规律,不过他未能如愿。
伽利略的这个研究思路来源于他对力学现象的一贯理解:力是造成运动状态变化的根本原因。
但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去弄清楚一瞬间的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实际即使到现代物理学中,在实验上严格定义和测量“力”也是不可能的。
1639年马尔西通过实验,发现了等质量弹性球碰撞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把一串等质量的弹性球排成一条线,给其中一端的一个球初速度,让这个球去撞击前方的球,结果这个球的速度最终传给了另一端的球,而其它球都停了下来。
虽然马尔西的发现还非常“初级”,但也极大的鼓励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热情。
后来的研究也集中到了对碰撞前后可测量物理量的分析上,而不再执着于研究碰撞的过程中的力。
马尔西的碰撞实验:炮弹在出膛后碰到静止等质量的铁球后会停下来,把速度传递给最前方的铁球,而且被撞击的铁球落地时射程与不遇到任何障碍的炮弹射程一样。
后来在笛卡尔,惠更斯以及马略特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总算找出了孤立体系(不考虑外界作用的的物体或物质构成的体系)动量守恒的方程。
并最终由牛顿对整个研究做了总结,这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牛顿第三定律:即在运动过程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等大反向并同时进行的。
在牛顿力学中,动量守恒可以看成牛顿定律的一个推论。
马略特通过小球摆起的高度来标识的球速高中实验室通过小球的水平射程来标识球速现代物理的发展揭示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在微观以及接近光速的情况下,牛顿力学中概念体系完全崩盘,用牛顿力学完全无法理解和预言微观以及高速下的物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本讲提示:1.清晰准确的了解各种能量的定义与判定2.熟练掌握各种能量变化与功的关系3.通过训练提升用多个力学观点联立思考一个物理过程的思维能力。
本讲知识教学内容量大,所以例题适当减少,综合运用的问题下一讲继续。
知识点睛 一.势能运动的物体具备一种做功的本领,我们上讲定义其为动能。
那么是否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具有做功的本领呢?回答显然是肯定的,比如被举高的重物,形变后的弹簧等。
为了研究这些现象,我们有必要拓展能量的定义。
我们把一个物理过程中,做功数值与路径无关的力叫保守力。
若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保守力作用,当两质点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不管途径如何,只要相对位置的初态、终态确定,则保守力做功是确定的。
存在于保守力相互作用质点之间的,由其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称为质点的势能。
规定保守力所做功等于势能变化的负值,即: P E W ∆-=保守。
说明:势即位也,势能这个定义,顾名思义显然就是与物体间位置有关的能量,所以要引入保守力的概念。
计算势能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势能的相对性。
通常选定某一状态为系统势能的零值状态,则任何状态至零势能状态保守力所做功大小等于该状态下系统的势能值。
原则上零势能状态可以任意选取,因而势能具有相对性。
(2)势能是属于保守力相互作用系统的,而不是某个质点独有的。
(3)只有保守力才有相应的势能,而非保守力没有与之相应的势能。
二.常见的几种势能 (1)重力势能在地球表面附近小范围内,mg 重力可视为恒力,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则h 高处重物m 的重力势能为mghE p =(2)弹簧的弹性势能取弹簧处于原长时为弹性势能零点,当弹簧伸长(压缩)x 时,弹力F=-kx ,弹力做的功为221kx W -=由前面保守力所做功与势能变化关系可知)0(--=∆-=P P E E W所以: 221kx E =弹 (3)引力势能质点间的引力势能为 rGMmE P -=(选取无穷远为零势能面) 关于万有引力的规律我们将在以后的讲义中具体讲解,这里列出这个公式是提醒同学们:重力势能公式是引力势能在近地附近的近似,如果一个物体被举高10m ,那么重力势能可以用mgh 近似计算,如果物体被举高1000km ,那么重力势能公式必须用rGMmE P -=计算了。
中学物理定义动能,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这个定义和普物有些不同,阅读大学物理的同学注意一下。
由于机械能是个无关紧要的概念,所以不必较真)。
三.其它形式的能量除了机械能,物理学研究的现象中还涉及内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能量的定义体系很乱,有些是从应用的角度按表征定义的,比如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所有能量的本质都是四种自然作用的体现,比如弹性势能与内能的本质都是分子间电磁作用,所以我们能观察到实际的弹簧被拉长后温度降低(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做负功,分子热运动动能变少)被压缩后温度升高的现象。
力学中阐述的弹性势能是一种理想情况。
在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逐步的对每种能量的标度越来越清晰。
本讲只定性的给出每种能量的定性介绍。
内能:由于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以及相互作用具有的能量。
宏观可观测的内能标志是温度,以及形状,在理论上的完全恢复的弹性形变中,不考虑内能变化。
机械能变为内能最常见的形式为滑动摩擦与不可恢复形变。
后面的讲义会推导两种情况下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模型。
光能:由光的频率以及光子数(构成光的一份能量叫一个光子)决定的能量。
电磁能:具体体现形式很多,比如静电势能,电流能,磁能,电磁波能等,由于光也可以看做电磁波,所以可以认为光能本质也是电磁能,当然也可以倒过来。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吸收或者释放出来的能量,本质也是电磁作用能。
核能:在核反应中才能释放和吸收的能量。
以上定义都是经验的,直观的定义法,分别有具体的实验对应。
现有的理论认为,测量能量本质的方法是测量质量,根据是著名的E=mC 2(这个公式在以后的讲义推导),质量可以根据引力,惯性等标度。
关于能量与质量高度等效其实不难理解,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观念的转变。
比如高温物接触低温物,主要是高温物把红外光子辐射给了低温物(热传递一共有三种形式: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与对流的本质是因为物质分子周围电磁场接近,所以产生了非球对称的辐射),那么高温物物质变少了,所以高温物内能以及质量都变少了。
比如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并辐射出光能,那么生成的水比反应前的氢氧总质量少了。
一个同学把落地的笔捡起来,那么人通过手部的分子电磁场接近笔的分子电磁场把电磁能传递给了笔,笔与地球体系总引力势能变多则其质量变多。
不过以上现象由于质量变化都很少所以实际测量比较困难而已。
物质的本质是质量,或者说能量,我们得为老爱因斯坦的工作喝一声彩,他给了我们对现有的一切现象统一简洁的描述。
四.能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自然界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在一切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只能由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由一种形式转变成为另一种形式,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发现的过程比较曲折,最初由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分别在力学,热力学,生理学,电学等学科分别提出能量守恒的具体表达,后来由焦耳等科学家完成能量守恒的总结。
物理表达中,能量守恒的适用对象必须为孤立体系(这一点和动量守恒一致),如果有外界作用,那么外界会对体系内输入或者输走能量。
能量转移的过程意味着有做功的过程,做功是能量转移转化的过程。
总的来说,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称为物理学建立以来最受物理学家信任的物理定律。
在科学史上,人类经常会发现已定义的能量不守恒的现象,这时候物理学家们就会把能量的定义拓展一下,定义一种新的能量形式,能量守恒定律就又完美了。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焦耳用内能的定义代替热质理论的成就(这段科学史比较普及,这里就不介绍了)。
很多同学看完这段会觉得这样的物理定律比较扯淡,有点像那个“史上最无敌的真理”—“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在解释“一个饿了的人吃了面包肚子就饱了”时使用的逻辑—“饿和饱是一对矛盾,面包和人是一对矛盾,人吃了面包,结果就矛盾统一了”!只要对所发表言论中的概念不做清晰定义并保有最终解释权,那么这个世界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理论会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就可以说“报学而思物理竞赛班的同学其实都是free 的”。
不过物理毕竟不是扯淡理论,关于能量的理解会伴随我们同学学习研究物理的终身。
基本从3岁开始,我们看到咸蛋超人胸前红灯嘟嘟直闪,就认识到那种对于超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东西原来叫能量。
中学的时候,身处题海战的我们被迫的开始运用能量守恒去计算习题中的未知数。
再后来,通过对相对论的推导,我们会意识到能量与质量的等效性,这时我们才真正的对能量有了清晰的认知。
再到后来,我们的同学在科研工作中自觉的运用能量守恒分析实验的数据。
可以说,能量是这颗行星上的智慧生命普及度最高的专业概念,虽然每个人对其理解深度不一,但是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能量的概念在思维和判定。
在学习能量守恒的过程中我们同学会认识到物理学的终极目标:用更少的概念去描述更多的观测规律,并对没有观测到过的现象进行预言。
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意识到焦耳的工作是高度有效的,因为他让后来同学在学习中学物理时少背了一套理论,让我们对热效应的思考时少用了很多步骤。
可笑的是无知的人理解物理学发展的过程老是用“真理战胜愚昧”来理解。
比如国内的一些学者写的科普读物中就这么赞美焦耳,“热质是错误的假想的物质,在焦耳的实践斗争中被推翻”。
其实稍微懂点现代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热质学说很有道理啊,热质不就是现在说的光子么,只不过在当时热质说还只是个唯像理论。
作为能量守恒的特例,当一个系统除了速度,高度,形变以外没有其它物理参数变化时,自然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定理以及势能的功能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得出机械能守恒的力学条件。
对于一个质点系,由动能定理:∑∆=+K E W W 外内又重力做功P G E W ∆-=系统内弹簧对质点总功弹弹E W ∆-=这两个功在方程的左边,把它们移项到右边,则有∑∑∑∆+∆+∆=弹其他E Ep E W K左边为除重力以及系统内弹簧以外其它一切力做功,右边为机械能变化量。
这个方程又叫功能原理。
其推论是:如果一个系统除重力以及系统内部弹簧弹力功以外,其它力总功任意时段都为零,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这个表述虽然看上去严格,但是其实基本不实用,因为计算系统内力做功显然不是容易的事,多数我们还是从没有其他能量生成考虑机械能是否守恒。
注意以上的推导和普物的不同,因为中学教材中对机械能定义的原因导致。
其次就是机械能显然是对实际的一种理想近似。
下面我们讨论两种常见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现象: 1.摩擦生热回顾上讲中我们处理的一个模型:子弹击穿木块一子弹射入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木块,设相互作用大小为F ,则: 子弹队木块做功等于木块动能变化量:木块E Fs ∆= 木块对子弹做功等于子弹动能变化:子弹E l s F ∆=+-)(叠加一下:木块子弹E E Fl ∆+∆=-这个方程可以解读为摩擦内力的总功为负,其值等于总动能变化量(也是负数)。
但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我们会发现系统作用后总动能减少了,减少的能量转变成什么形式的能量了呢?焦耳发现,子弹与木块的温度都上升了。
这说明系统的内能增加了,通过测量,在摩擦内力做功的过程中,系统增加的内能总是正比于系统机械能减少量。
这说明内能与机械能本质是等效的,所以焦耳用机械能的量度——力与距离的乘积衡量内能。
原子分子论建立起来后,内能有了明确的定义,就是大量微观粒子总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从上面的推导中可以看出,如果是通过滑动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机械能(简称摩擦生热)则生热的数量可以用fl Q =计算(l 为相对路程)。
如图为焦耳测量热功当量的实验之一,重物的机械能通过螺旋桨与水之间的摩擦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温度上升。
亏损的机械能与水温度升高量成简单正比,证明内能与机械能的本质是一回事。
早期物理学计量内能的单位为卡路里(记为cal ,1cal 相当于把1g 的水升温1°C 需要的内能),该实验可测得1cal 的值约4.2J 。
这个实验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把一瓶矿泉水从距地面高0.42m 的地方自由释放,不考虑空气阻力,水瓶落地后停下,即便生热全被内部的水吸收,水也只升高0.001°C 。
这个现象很不明显,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注意。
2.碰撞动量失衡的学习过冲中我们知道质量1m 和2m 的两个物块,在直线上发生对心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分别为10v 和20v 及1v 和2v ,碰撞前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到:2211202101v m v m v m v m +=+上述方程在预言结构时候显然是不完备的,原因是不同的材料碰撞过程中能量变化不同,根据碰前后是否生热,生热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碰撞分为: (1)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由动能守恒有2222112202210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结合动量守恒解得2021210212112v m m m v m m m m v +++-=2021121021222v m m m m v m m m v +-++=对上述结果可作如下讨论①21m m =,则201v v =,102v v =,即21m m 交换速度,这便是最初马尔西惠更斯他们得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