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正倒之间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步骤如下:
1.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2.组装实验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照正确的顺序放置,并确保它们在
同一水平线上。
3.调整物距:将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 >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
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4.改变物距: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物距u = 2f。
观察实
像的大小和正倒,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5.再改变物距:将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f < u <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
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物距小于焦距:将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 f。
此时在光屏上得不
到蜡烛的像。
将光屏从光具座上取下,从凸透镜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虚像。
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7.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好,以便下次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正倒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
1. 了解凸透镜的特性,以及凸透镜的结构和作用;
2. 研究凸透镜的几何光学性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像差和调节畸变等特性。
实验原理:
凸透镜是由球形或凹凸形曲面有机组合而成的透镜。
它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非球面透镜类似,它具有一个可选择的离焦距,可以改变它的光学属性,从而改变成像距离。
由于其非球面曲面,凸透镜能够把来自成像面的多条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二次焦点处,从而形成正立的,正向图像。
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用具:凸透镜、灯、灯架、镜头板及镜片、系统平板及系统聚光板、放大光学仪等。
2. 调整实验装置:将凸透镜放置在系统平板上,将灯架安装在灯上,通过位置调节镜片和系统聚光板的位置,以确保凸透镜和系统聚光板距离光源的最佳距离。
3. 实验观测:使用放大光学仪观察凸透镜及系统聚光板的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
1. 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形成的图像距离灯源越近;当焦距较大时,凸透镜形成的图像距离灯源越远。
2. 凸透镜的成像有明显的负象差,即凸透镜成像小于等于物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白板、物体、光屏、光源、尺子、角度测量仪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收敛的透明介质,常用于实际的成像设备中,如相机和显微镜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在成像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主要特点有: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近。
3.成像物距离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物体的倍数成反比。
4.成像镜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小白板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光屏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2.在小白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物体,距离凸透镜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的距离、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3.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
4.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3,记录成像的位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物体距离和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成像物与物体距离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的倍数成反比关系。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由凸透镜形成的映像,其离现实物的距离和倒立物的离现实物的距离
在光学上是等价的,且倒立物又在凸透镜的凸透面的外侧。
凸透镜是一种
定焦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汇聚于其焦点,从而形成明确的映像。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了一个两支架装载着两块凸透镜的实验装置,由凸透镜的
凸透面构成凸透镜系统。
此外,另外准备的材料还有一个发光灯、一个白
色屏幕、几块黑纸以及几块纸片。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将实验装置的两支架上的两块凸透镜由大号从小号依次排列,其中凸透镜和凸透面朝向屏幕。
2.然后,用黑纸把灯光从发光灯上补出来的图案遮挡起来,将剩下的
图案投射到屏幕上。
3.最后,用纸片观察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
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六、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而成像规律则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器件,通过凸透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2.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光源;3. 屏幕;4. 直尺;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垂直于光源和屏幕;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中心;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重合;4. 通过移动屏幕,观察在不同位置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2.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3.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2. 当光线与凸透镜平行时,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3. 当光线从焦点射入凸透镜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平行光线状,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4. 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直线状,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3. 凸透镜的成像位置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意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本质和光的相变规律的学科,而成像实验则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2. 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3. 分析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物体、光源,尺规等;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基于透镜的光线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凸透镜具有使经过它的光线集中的能力,可以将平行光线集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与物体的关系可以通过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来描述。
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透镜的位置,确保光线成束通过透镜;2. 选取不同的物体(例如书、铅笔等),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前方,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光轴垂直;3. 在凸透镜的背后放置光屏,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像;4. 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并记录下数据;5.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各个参数的数值,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遵循以下规律:1. 当物体距离透镜远时,像距离透镜变小,放大率增大;2. 当物体距离透镜近时,像距离透镜变大,放大率减小;3. 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像无限远,放大率为零。
六、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眼的视觉差异,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另外,实际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并非完全线性相关,因此计算得到的关系式存在一定的近似性。
在下一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和采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七、实验应用和启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不仅在实验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光学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设计的。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1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2本节课是“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出成像规律,掌握研究方法。
为了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过程,我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观察、探究与思考。
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总体效果不错。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情景设置: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
从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过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观察虚像?”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也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
“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2秦之皓、屈易朗
实验问题:如果实像是倒立的,虚像会是什么样的?
猜想虚像会是正立的。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试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三.实验步骤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吗?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无穷远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4.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分工:屈易朗负责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
而秦之皓负责进行试验和反思。
六:反思: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学到很多与生活有关知识,比如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构造,凸透镜产生会聚作用,凹透镜产生发散作用。
我们这次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数据不准等。
但我们都成功的克服过去了!。
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下为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凸透镜的成
像规律,掌握不同光线下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从而了解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
凸透镜是一种屈光度较大的非球面透镜,在不同的光线作用下,会形
成真实成像。
它的成像特性可以用来建立恒定焦距的望远镜,具有很广泛
的用途。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若光源离凸透镜较近,则光线经凸透镜后,
汇聚成一个大的实圆,而介距大于2f-3f的物体则会被成像在大圆形的图
像区域内;若光源离凸透镜比较远,则光线从凸透镜发出后,会汇聚成一
个小圆,而介距小于2f-3f的物体则会被成像在小圆形的图像区域内。
三、实验材料
1、白炽灯
2、物体(蝴蝶)
3、光学台
4、凸透镜
5、距离尺
6、白色
纸片7、放大镜
四、实验步骤
1、将光学台放置在实验台的最中央,稳定牢固。
确定台内试验物的
位置。
将白炽灯放在指定位置,调节白炽灯的距离,使之照射到物体上。
将物体(蝴蝶)放置在光学台上,以确定射线的角度。
2、放置凸透镜:把凸透镜放置在光学台上,并按一定角度调整凸透
镜以保证光线通过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仪器材料光具座 探究过程 (1)探究步骤①组装实验装置,将 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 >2f ,调整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 和 。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仍使u >2f ,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f <u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物体凸透镜光屏光屏物体凸透镜物体凸透镜光屏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f <u <2f ,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 和 。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u <f ,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凸透镜成像规律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距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应用正/倒缩/放虚/实(3)探究结论由探究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位置等,取决于物距和透镜焦距的关系.①当物距 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 于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比物体的尺寸 .光屏凸透镜物体②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之间,得到了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与物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焦距,得到了实像.③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上下;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上下.交流讨论(1)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比较,你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成像规律有什么异同?(2)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使用不同焦距的透镜,探究的结果一样吗?适应训练1、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如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或将凸透镜向调;或将光屏向调。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01
U>2f
02
u=2f
03
2U>u>f
04
u=f
05
U<f
数据整理:
物距
像距
像的大小
像的倒立
像的虚实
应用
进一步探究:
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会有什么变化?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
2.逐次调节物距(即蜡烛与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并试着做一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f、f时,成像会怎样?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数据采集: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
班级
实验者
日期
年月日
实验课题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架,蜡烛,凸透镜
实验过程:
1.组装仪器材料,并进行共轴调节,共轴调节的方法是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与成像之间的规律;2.研究物体与屏幕之间的关系;3.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位置的关系;二、实验器材凸透镜、物体、光屏、尺子、刻度尺、灯泡三、实验原理1.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会使通过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该点被称为凸透镜的焦点,放置在焦点上的物体成像会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透镜的距离被称为凸透镜的焦距。
四、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光源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一侧;2.将灯泡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使其尽可能地平行;3.在凸透镜另一侧的位置放置一个物体;4.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来观察成像情况;5.调整物体与屏幕的距离,观察成像的变化;6.移动物体的位置,进一步观察成像的变化;7.测量不同位置的成像距离,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随着物体与屏幕的距离逐渐递增,成像会由近处转变为远处;3.随着物体位置的移动,成像的位置也会对应发生变化;4.测量不同位置的成像距离得到数据。
六、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相符合,实验证明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成像位置的变化主要受物体与屏幕的距离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成像位置逐渐向远处移动;3.成像位置也会随着物体位置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同时缩放的大小也会变化;4.实验数据的测量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凸透镜会将通过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成像位置随着物体与屏幕的距离逐渐增大而移动;3.成像位置也会随着物体位置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同时缩放的大小也会变化;4.利用实验数据的测量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实际的成像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凸透镜的理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实验报告: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的位置和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规律如下:1. 物距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f和2f之间;2. 物距u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3. 物距f小于u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4. 物距u等于f时,无像,光线平行;5. 物距u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2. 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3)记录物距(u)和像距(v),测量像的大小;(4)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和(3);(5)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物距u大于2f时:实验数据:u = 30cm,f = 15cm,v = 10cm,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1。
2. 物距u等于2f时:实验数据:u = 30cm,f = 15cm,v = 30cm,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2。
3. 物距f小于u小于2f时:实验数据:u = 20cm,f = 15cm,v = 40cm,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3。
4. 物距u等于f时:实验数据:u = 15cm,f = 15cm,无像,光线平行。
分析:符合规律4。
5. 物距u小于f时:实验数据:u = 10cm,f = 15cm,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符合规律5。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不同物距下,成像的位置、性质和像距的变化均符合理论预测。
六、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误差:测量误差、器材精度等;2. 改进措施:提高测量精度、选用更精确的器材、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于2倍焦距
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小于1倍焦距
整理器材
2.保持凸透镜不动,让蜡烛从2倍焦距以外逐渐靠近透镜,观察成像特点并记录相应的像距。
凸透镜焦距f=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u<f
实验结论
物距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
实验步骤和结论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