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和假命题

合集下载

四、逻辑基本知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四、逻辑基本知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四、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Ⅰ、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如:“文艺创作既要讲思想性,又要讲艺术性”就断定了“文艺创作要讲思想性”和“文艺创作要讲艺术性”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联言命题所包含的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联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等。

如果取“并且”作为联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用“p”、“q”等来表示联言肢,那么联言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p而且q“鲁迅是思想家”都真的情况下是真的,在其余情况下都是假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但是”、“还”、“尽管”等联结词所联结而成的联言命题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所联结而成的合取式。

对前者来说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如“他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并且参加了奥运会”就是一个在逻辑上可接受的联言命题。

但它对日常思维来说却是不恰当的。

因为它的两个肢命题在意义上前后顺序被颠倒了,同样,“他参加了亚运会,并且雪是白的”在逻辑上可以为真。

Ⅱ、联言推理1.分解式;这是根据一个联言命题为真而推出其各联言肢为真。

公式是:p∧qp(或q)例如,某同志曾有如下议论:既然大家都认为老王同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我说老王同志是有缺点的,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某同志的这个议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一种联言推理。

即:老王同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所以,老王同志是有缺点的。

2.组合式;这是根据一个联言命题的各个联言肢为真而推出该联言命题为真。

公式是pqrp∧q∧r例如,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仅工人和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而且知识分子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所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假言命题——精选推荐

假言命题——精选推荐

假⾔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第四节假⾔命题及其推理⼀、假⾔命题(⼀)定义:条件-结果。

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1、如果物体不受外⼒作⽤,那么它将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

2、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

3、当且仅当三⾓形等⾓,它才等边。

(⼆)构成:1、⽀命题—前件(条件),后件(结果)2、联结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才(三)种类及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命题(1)内涵:有前件必有后件,⽆前件未必⽆后件。

只要下⾬,地上就湿.如果摩擦,就会⽣热.(多条件、多因同果)(2)联结词:如果……那么→倘若……则,只要……就当……便,要是……就。

(3)命题形式:p→q(4)逻辑值:前真后假为假,其余为真。

摩擦→⽣热“P →q”定义为“﹁p∨ q”“P →q” ?“﹁p∨ q”2、必要条件假⾔命题1、含义:⽆前件必⽆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只有阳光充⾜,庄稼才能长好。

只有努⼒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复合条件、合因⼀果)2、联结词:只有……才←除⾮…不,必须…才,不…就不3、命题形式:p←q,﹁p→﹁q4、逻辑值:前假后真为假,其余为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命题1、含义: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也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样,后件既是前件的充分条件也是前件的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三⾓形等⾓,则三⾓形等边。

⼈不犯我,我不犯⼈;⼈若犯我,我必犯⼈。

(唯⼀条件联系)2、联结词:?当且仅当……才如果且只有……才3、命题形式:p?q 当且仅当p,才q如果p那么q,且只有p才q4、逻辑值:前后件⼀真⼀假时为假等⾓?等边“P ?q” ?“q?p ”三种条件之间有内在联系(1)意义:弄清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转换推演,使表达⽅式多样活泼。

(2)充分与必要的前后件之间有固定的逻辑关系: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则后件是前件的必要。

(p→q)?( q ← p )摩擦→⽣热努⼒学习←好成绩⼆、假⾔推理(⼀)定义:前提中有假⾔命题,据其逻辑特性进⾏的推理。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由一个条件
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

条件句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呈现,而结论句则是根据条件句中的前提
进行推断得出的结果。

在判断推理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
的假言命题来判断其真假,并进行逻辑推理。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言命题的判断推理。

假设有一个假言
命题:“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我就会带伞。

”我们需要根
据这个命题进行判断推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命题是一个条件句和一个结论句
组成的。

条件句是“如果明天下雨”,而结论句是“我就
会带伞”。

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明天下雨:根据条件句,“如果明天下雨”,
那么结论句“我就会带伞”成立。

这意味着只要明天下雨,我就会带伞。

2. 如果明天不下雨:根据条件句,“如果明天下雨”,那么结论句“我就会带伞”不成立。

这意味着如果明天不
下雨,我可能会带伞,也可能不会带伞。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假言命题是一
个真命题。

因为只要明天下雨,我就会带伞。

但是如果明
天不下雨,我是否会带伞就不确定了。

在判断推理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假言命题进行逻辑
推理。

通过分析条件句和结论句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判
断这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假言命题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通过学习判断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逻辑形式。

逻辑讲义-联言、选言,假言命题

逻辑讲义-联言、选言,假言命题

联言、选言,假言命题及推理一、联言命题:P并且Q1.联言命题连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

2.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并非(p且q)等价于非p或非q二、选言推理(一).相容选言命题P或Q (或者P,或者Q)相容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1.相容选言推理:p或者q 或p或者q既然非p 既然非q所以q 所以p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则推出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推出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二).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不相容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1.不相容选言推理要么p,要么q 或要么p,要么q既然p 既然非p所以非q 所以q要么p,要么q 或要么p,要么q既然q 既然非q所以非p 所以p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否定一个选言支,则推出肯定未被否定的那个选言支。

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余的选言支。

2.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三、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充要条件假言判断:P,当且仅当Q(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联结词如果,则(就);如果,那么;只要,就;假如,就;要是,那么;一,就;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如下两条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并且非Q”。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假言命题推理技巧

假言命题推理技巧

假言命题推理技巧假言命题推理是逻辑推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则这种命题被称为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可以分为两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指一个条件(前件)存在,则另一个条件(后件)一定存在的命题。

它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则Q”。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面会湿。

”在这个例子中,“天下雨”是“地面会湿”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指一个条件(前件)不存在,则另一个条件(后件)一定不存在的命题。

它的逻辑形式是“除非P,否则Q”。

例如,“除非你吃饭,否则你会饿。

”在这个例子中,“你吃饭”是“你不会饿”的必要条件。

在处理假言命题推理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理解逻辑形式:理解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推理方式。

2. 寻找关键信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你需要找到关键的信息,如前提条件、结论和推理规则。

这些信息将帮助你进行正确的推理。

3. 使用逻辑符号:使用逻辑符号来表示前提条件和结论,可以使你的推理更加清晰和准确。

例如,你可以使用P表示前提条件,Q表示结论。

4. 应用推理规则:根据不同的逻辑形式,应用相应的推理规则。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以使用肯定前件或否定后件的推理规则;对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以使用否定前件或肯定后件的推理规则。

5. 注意例外情况:在处理假言命题推理时,需要注意可能的例外情况。

这些例外情况可能会使你的推理出现错误。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假言命题推理问题。

假言命题题目

假言命题题目

假言命题题目
假言命题题目示例如下:
1. 如果一个人不抽烟,那么他的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一定很低。

2. 如果一个人经常喝酒,那么他患心脏病的几率一定很高。

3. 如果一个人经常运动,那么他的身体一定很健康。

4. 如果一个人没有定期体检,那么他患癌症的几率一定很高。

5. 如果一个人经常吃蔬菜和水果,那么他的身体一定很健康。

6. 如果一个人经常熬夜,那么他的身体一定很虚弱。

7. 如果一个人经常读书,那么他的思维一定很敏捷。

8. 如果一个人经常旅游,那么他的视野一定很开阔。

9. 如果一个人经常学习新知识,那么他的能力一定很强。

10. 如果一个人经常练习口语,那么他的表达能力一定很好。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

逻辑知识之假言命题一、定义: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例如: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二、分类: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如:例1.A下雨;B地湿。

例2.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例3.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

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支命题(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这种真假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p q 如果p,那么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0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形式
如果 p,那么 q。其中 p 是前件 ,q 是后件。
0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形式
除非 p,否则 q。其中 p 是前件 ,q 是后件。
0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 命题逻辑形式
当且仅当 p,才 q。其中 p 是前 件,q 是后件。
02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的含义
2024-01-23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汇报人:XX
目录
• 假言命题概述 •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假言命题的转换与等值 • 假言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假言命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 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 称条件命题。
03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的含义
定义
必要条件是指某一命题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即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则该命题一定不成立。
示例
对于命题“如果是夏天,则天气热”,夏天是天气热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夏天则天气一定不热。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一般形式
如果 P,则 Q。其中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符号表示
03
根据假言推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
现的情况。
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推断事实
在法律案件中,利用假言推理根据已知事实 推断未知事实,以揭示案件真相。
判断证据
通过分析证据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假言推理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确定法律责任
根据假言推理的结果,确定相关人员的法律 责任和应承担的后果。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1、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是判断某种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复合命题是具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根据逻辑连接词的不同,复合命题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2、德摩根定律:非(P 且 Q) = (非 P) 或 (非 Q) 符号化:¬(P∧Q)= ¬P∨¬Q非(P 或 Q) = (非 P) 且 (非 Q) 符号化:¬(P∨Q)= ¬P∧¬Q3、相容选言推理:前不同(符号),后相同(符号)。

P→Q等价于¬P∨Q4、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与矛盾命题一真一假。

5、命题判断分为必然性判断、可能性判断、事实性判断、假设性判断。

6、命题之间的关系:原命题:S→P 逆命题:P→S否命题:¬S→¬P 逆否命题:¬P→¬S负命题=矛盾命题一、联言命题(明于又刮风又下雨)1、联言命题:判断几种事物同时存在或同时为真的命题。

2、标志词:并且(而且)、既。

又、虽然。

但是(可是)、然而、因为。

所以3、真假性质:(1)当且仅当两个联言支都为真时则命题为真。

即S、P都为真,则S且P为真。

(2)联言命题S且P为真,则联言支命题S、P都为真。

(3)联言命题S且P为假,则联言支命题至少一个为假。

已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

4、矛盾命题:(S且P)的矛盾命题是(非S或者非P)。

符号:非(S且P)=非S或非P5、推理原则(以联言命题为前提或结论,进行推理):(1)每个联言支为真,联言命题为真。

(2)每个联言支为假,联言命题为假。

(3)联言命题为真,则每个联言命题为真。

(4)一个联言支为假,则包含该联言支的联言命题为假。

二、选言命题(明于刮风或下雨)1、选言命题:判断几种事物至少有一个存在或为真的命题。

具有并存关系的选言支构成的选言命题称为相容选言命题。

反之称之为不相容选言命题。

2、相容选言命题标志词:至少,或者不相容选言命题标志词:要么..要么,不可兼得、二者取其一3、真假性质:(1)S、P至少一个为真,S∨P为真。

第四节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

第四节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

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一、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例1]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例2] 如果当事人是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那么该合同无效。

[例3] 只要驳倒了被告的辩解,原告就能胜诉。

假言命题由联结词“如果……那么……”和支命题构成。

假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如果……那么……”可以用蕴涵词“→”表示。

“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作假言命题的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作假言命题的后件。

在日常用语中,假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如果……那么……”外,还有“如果……则……”、“假如……那么……”、“只要……就……”,“……则……”等等。

假言命题的形式为:如果p,那么q。

用蕴涵词表示为:p→q。

由于假言命题是陈述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命题,因此,一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就只取决于其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确实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假言命题陈述前件蕴涵后件,也就是说,它陈述了前件真时,后件一定是真的。

假言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当p真而q假时p→q为假。

当p真q也真,或者p假而q真,或者p假q也假时,p→q都是真的。

如上述[例1],如果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而却被认为有罪,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假的。

若不是这样,而是事实上某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并且不认为是犯罪,或某人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而被认为是犯罪,或者某人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而不认为是犯罪,这个假言命题都是真的。

需要指出的是,逻辑学虽然只从形式方面研究命题的真假性质,但在假言命题中,如果只考虑前、后件的真值关系,而不考虑前、后件的内容联系,那么就会出现前、后件没有内容上的联系,只是形式上正确的假言命题,这种假言命题被称为蕴涵怪论。

[例1]如果刑法是程序法,那么民法是实体法。

[例2]如果一个10周岁的儿童有选举权,那么某甲应该被判死刑。

[例1]中,前件“刑法是程序法”事实上是假的。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知道,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具有如下等性质。

了解性质之前。

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要........就..........”,“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

举例只要A 就B 或者如果A那么B 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有2个事件组成的。

A和B其表达构成逻辑整体(错误的+正确的)就是有4种情况,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我们发现在充分命题的表达方式中,这四种形式只有一个不满足,如果A 则B,不满足的情况是如果A 则非B。

即A成立B不成立。

其它三种情况都是符合这个充分假言命题的。

如果满足这3种情况当中的任意一种,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为真的。

从而我们推断出,这个假言命题的假命题就是A成立B不成立。

注意:这里不能用假言命题形式表达。

因为这是4种情况中剩下的唯一一种情况,是述性的。

因此得出结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组成的述性命题。

且当此充分假言命题为真的时候,自然假命题不成立,当充分假言命题为假的时候,其假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为真了。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确定。

同理,我们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有.......才.........”举例只有A 才能B。

这样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我们来看待A和B的组合。

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这4种情况构成了一个整体逻辑。

我们发现。

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这四种情况只有一种不满足, A不成立B 成立。

只有A 才能B,显然B的成立是基于A的基础上的。

A 成立了才能有B成立的可能。

因此A不成立B成立是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因此得出结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的述性命题。

且当此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则自然其假命题不成立。

如果当必要条件为假。

那么其假命题必然为真。

假命题所述的情况就成立了!最后请大家记住:假言命题+其假命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非此即彼的概念!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 那么B。

A是B的充分条件。

所谓充分就是顺理成章,理应如此!其假命题就是使其不能顺理成章,也就是说A成立了,B不能成立。

即我们总结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肯定前件(A成立),否定后件(B不成立),两者用和(且)的关系构成一个联言命题。

提示: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述性联言命题,不是假设性的。

其等价命题有三种形式。

如果A 那么B。

等价的逆否命题:如果非B 那么非A。

将原命题倒过来说且对前件后件均否定。

等价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就是一对互逆状态的逻辑。

因此如果A 那么B 就可以转换为只有B才能A。

等价的联言命题:先看原命题的假命题为 A且非B,再次对A且非B 转换为假命题就和原命题相同了。

故而为非A或者B。

(联言命题的假命题转换其实很简单,只需把成立的改成不成立,把或者改成且(把且改成或者))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A 才能B。

A是B的必要条件。

所谓必要就是指不可缺少,缺了不行!否定意义大于肯定意义。

其假命题就是使其不能成为必要条件,是可缺少的,少了你也行,也就是说A 不成立了,B照样也能成立。

即我们总结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否定前件(A不成立),肯定后件(B成立),两者用和(且)的关系构成一个联言命题。

提示: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述性联言命题,不是假设性的。

其等价命题有三种形式。

只有A 才能B。

等价的逆否命题:只有非B 才能非A。

将原命题倒过来说且对前件后件均否定。

等价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就是一对互逆状态的逻辑。

因此只有A ,才能B 就可以转换为如果B 那么A。

等价的联言命题:先看原命题的假命题为非A且B,再次对非A且B 转换为假命题就和原命题相同了。

故而为A或者非B。

(联言命题的假命题转换其实很简单,只需把成立的改成不成立,把或者改成且(把且改成或者))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法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

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

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二教官说法矛盾: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二人一对一错。

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2)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唯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

答案A。

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

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

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

备考可参考本章稍后介绍的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

二.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虽然人人使用联结词,但语义是不规的。

甚至会出现歧义,使表达变得模糊不清。

公务员考试中,所有联结词所表述的语义都是规的,逻辑语义不容质疑。

所以在阅读分析中,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直观依据。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前件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

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

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

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

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相同)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句型:如果A,那么B。

符号:A → B(读A则B)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

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2.必要条件推理:句型:只有A,才B。

符号:A←B(读A才B)规则:(从略)必要条件规则容易与充分规则记混,我们介绍一个换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件句,只要记住充分规则就可以了。

换位定理:句型转换:只有B才A = 如果A则B。

符号: B ← A = A → B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

符号:A V B(读A或B)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V B,-A => B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

符号:A V B,-B => A这三类规则是重要考点,必须熟练掌握。

请看试题。

试题1: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

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

如果以上述为真,以下哪项述必然真?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

B.在以后两年,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

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

D.在以后两年,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

[解析]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