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与应用
中国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吸收与借鉴探究
2 音 乐旋 律上 的 吸收 和 借 鉴 . 在 上 世 纪 “ 四运 动 ” 后 , 时 中 国 声 乐正 式 兴 起 , 有很 多 音 乐 创 五 前 当 就
言、 七言、 十言句式等 , 其中尤其是 以五言句 式为最 多, 七言句 式可 以看做 是 五 言 句式 的拓 展 , 言 句式 又 可 以看 做 是 七 言 句 式 的 拓 展 。 中 国声 乐 的 十 词作唱词 , 五言句式为最 多, 比如歌 曲《 只怕不抵抗》 的唱词“ 吹起小 喇叭, : 嗒 嘀嗒 嘀 嗒 , 起 小铜 鼓 , 隆 得 隆 冬 , 打 得 不怕 年 纪 小 , 怕 不 抵 抗 … … ” 此 只 而
鉴 , 要 表现 在 下面 几 点 : 主 1 句式 方面 的吸 收 和 借 鉴 . 中国 声 乐 的词 作 ( 唱词 ) 于 民 族 戏 曲 艺 术 唱 词 的 吸 收 和 借 鉴 首 要 表 对 现在句式方面 。大家都知道。 戏曲艺术 的唱词 的句式 , 主要形式是 四言、 五
曲式。这么多 作 曲法 , 民族 戏 曲艺 术 音 乐的 筒约 反 复 等特 色 是相 一 和
作上的精英人士充分意识到 民族戏 曲艺术这座丰 富的艺术宝库 。 自觉地 吸 收 借 鉴 民族 戏 曲艺 术 的音 乐 旋 律 , 来 丰 富 中 国 声 乐 的 曲 作 , 它 更 有 民 用 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族艺术特色 。比如 2 世 纪 5 到 6 0 O 0年代 的民族歌剧《 刘胡兰》 《j - 、 / - 黑结 \ 婚》, 就吸取 了戏曲山西梆 子的音 乐元素 ; 红霞》吸取 了 昆曲的音 乐元素 ; 《
种五言句格式 , 在民族戏 曲艺 术的唱词 中也是最 为常见 , 比如说 东d - E -人 《 红珊瑚》 吸取了河南地 方特色戏 曲的音乐元素 ; 曲《 歌 前门情思大碗茶> 吸 转《 桥》的歌词 “: 蓝 门前三 棵柳 , 柳树 三 道弯 , 上头雀 笼 挂, 下毛 驴拴 取 了曲艺单 弦 的音 乐元 素 ; 重 整河 山待 后 生》吸取 了京 韵大 鼓 的音 乐 底 《 ” 国 声 乐 的歌 词 , 言 句 格 式 也 是 非 常 多 见 , 如 歌 曲 《唱得 幸 福 落 元 素 。 中 七 比 满坡》 的唱词 : 南山岭上南 山坡, “ 南山坡 上唱山歌 , 唱得 红花朵朵开 , 唱得 三 、 唱 的 吸收 和 借 鉴 歌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京剧《贵妃醉酒》的演唱借鉴
方法探索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京剧《贵妃醉酒》的演唱借鉴沈阳音乐学院/黄振华摘要:把京剧元素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是如今很多音乐作品创作的一种模式。
京剧以其独有的魅力,为音乐作品的创作添加了色彩。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创作中就借鉴了很多京剧《贵妃醉酒》的元素。
本文筒要分析了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借鉴了京剧《贵妃醉酒》的词曲创作、表演艺术、情感表达以及整个作品的诠释。
关键词:贵妃醉酒民族声乐京剧演唱借鉴民族声乐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民族歌唱艺术。
京剧作为_门包含音乐旋律,舞蹈形式的艺术,京剧启发了如今很多成功歌曲的创作,在京剧中取经不仅使歌曲耳目一新,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美学。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民族声乐作品 < 贵妃醉酒》在演唱时借鉴了梅兰芳改编的京剧《贵妃醉酒》的很多元素,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了_首曲风特别,旋律优美,触动人心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
_、词曲创作上的借鉴和应用中国作为_个文化古国,中华民族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虽然很多音乐乐谱失传,但词作内容保留了下来。
早期的民族声乐常与宗教、巫术有关,其歌词反映了现实生活,表达了先民的真实情感。
京剧■(贵妃醉酒》一波三折,把杨贵妃内心的情感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剧源于京剧戏目,开场的四平调已经成为京剧被人称道的珍宝。
第一场的起由裴力士、高力士两人的感叹开始。
两人同为在宫里游走的老人,在贵妃娘娘前小心的伺候,深知皇上的行踪密切关系着贵妃娘娘的心情。
“久居龙凤阙,庭前百样花。
穿官当内监,终老帝王家®。
"这四句对白让听众直接感受到后宫的冷落与凄凉。
四平调的板式不多,一板一眼,上下句的结构,雅乐七声调式融入其中。
这种方式在汉族三种音阶中是不常见的。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在创作时,借鉴了京剧的创作手法。
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声乐表演中运用
关键词:传统;京剧;艺术元素;民族声乐;表演京剧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财富,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传统京剧艺术元素,能够在民族音乐表演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丰富多变的民族声乐风格,创新民族声乐表演活动,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声乐表演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这也是传承京剧艺术文化的必要举措之一。
一、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共通之处(一)同宗同源分析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紧密,有着同宗同源的特点,同样是起源于我国的民间,植根于丰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将民众的劳动和生活在舞台艺术的形式中反映出来,获取了大量民众的喜爱。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具有民族性,民族特点鲜明,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同宗同源的紧密关联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互通互助的紧密关联[1]。
(二)艺术风格异曲同工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相通之处,体现在其内容都是贴近人们生活这一显著的特点上,同样是表现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理念以及行为规范,虽然在艺术风格上,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二者都是通过舞台艺术来展现内容的,由人物表演来完成对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将创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观众,打动观众,获取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艺术风格不同,却有着同样的贴近受众心理的特点,内容清新自然,获取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三)美学原理相同京剧艺术与民族声乐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美学原理方面体现出了相通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京剧艺术以及民族声乐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着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是在传统美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以传统美学原理为艺术之根本,形成了美学层面理念的一致性,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风格上具有写意的特性,注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强调营造艺术意境,追求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
以现代京剧艺术中著名的作品“贵妃醉酒”为例,这一部京剧作品通过现实中的事物特征来抒发内在的情感,是创造艺术的一种途径,形成了情与景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是天人合一艺术追求的体现,营造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意境。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
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作为我国内容丰富的民族歌曲之一,主要是在传统的说唱艺术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戏曲声腔艺术的优秀技法和歌唱练习方法与民族声乐巧妙地融合,更加凸显出其独特魅力和音感。
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最基本要求即字正腔圆,要求演唱者必须咬字清楚,发音正确,任何字的发音均不能模糊而过或含糊不清。
此种训练要求与民族声乐的练习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在咬字和吐字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差别性。
从总体而言两者的异同均具有规律性,可以被提炼出来进行较为明晰的对比。
一、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渊源民族声乐的发源与四个方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纪元前民族声乐主要以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乐府诗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当进入宋代后,鼓词、元杂剧和散曲等成为民族声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后的多年时间,民族声乐多以山歌、民歌、号子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五四之后,民族声乐在融入欧洲声乐艺术技巧的过程中以儿童舞剧、新歌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等形式展现。
但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民族声乐包含民歌、戏曲和曲艺,而且以具有此三种风格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从最为原始的音乐中萌芽,经过歌、乐、舞三者的逐渐融合而出现了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
民族声乐在原始的歌、乐、舞三者的有效融合之后,逐渐演变成歌舞形式和各类的民歌、戏曲及杂剧等。
现代所看到的民族声乐主要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存在,但是在古代的历史典籍记载中,民族声乐主要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实践的艺术表现及社会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民族声乐融合了不同区域的语言和生活习俗,按照地理环境来区分则成为多元化的各具特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式和风格。
尽管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主要来自民间说唱、歌舞和滑稽戏三种形式的演变,但是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与此三者有根本性的差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与其他体系有不同的音乐唱腔表现,此种声腔艺术形式主要以其产生地的民歌、语言和民间音乐等为基础,在融合其他类别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创新。
浅析现代基础声乐教学对京剧艺术的借鉴
教 育理 论
浅析现代基础声乐教学对京剧艺术 的借鉴
孙利强 ( 北省成 宁高中 470 ) 湖 3 10
一
Hale Waihona Puke .对 京剧 发 声方 面 的借鉴
二 、对 京剧 中咬字 吐字 的借 鉴
歌 唱 艺术 离不 开语 言 。 不 同 的 语 言 有 不 同 的 声 音 音 素 ; 不 同的 声音 音素 产 生不 同的乐 素 ;不 同的乐 素形 成 不 同 的唱腔 ;不 同的 唱腔 又形 成不 同的流 派 , 由此 可见 ,语 言在 歌 唱艺 术 中的 作 用 ,是 非 常重 要 的 。中 国传 统戏 曲很早 就 提 出过 “ 正腔 圆 ”, 字 在歌 唱 的 时候 每一 个 文字 的发音 、 归韵 、 收声 等都 应 该清 晰 、 圆 润 、 干 净 无 杂 音 , 在 字 与 字 的 转 换 、 声 腔 与 声 腔 的 转 换 间应 流 畅 ,而 不 能因 为旋 律 或音 高 而把 字 唱 的 “ 形 ”,也 不 能因 为 吐 走 字而 破坏 旋 律 或唱 走 音 。歌 唱 中的字 与 声 ,应 为 “ 中有 声 ,声 字 中有 字 ”,两 者 相 互独 立 , 又相 互 统 一 。 旧时 京剧 界 就 有 “ 明 四 呼 ,辨 五 音 ,正 四声 ”之 说 。其 中 “ 呼 ” 、 “ 音 … 四 五 四 声 ”等就 是对 唱 腔语 言 上 的规 范 ,通 过 声母 、 韵母 的发 声及 共 鸣 部位 的训练 达 到 吐字清 晰 、字 正腔 圆 的效果 。 ( )“ 一 四呼 ”是 研 究 韵母 的学 问, 它是 以吐 字 时 的唇 形 把 韵 母 分成 四种 类 型 : 口呼 、齐 齿 呼 、 合 口呼与 撮 口呼 。传 统 音 开 韵 学用 “ 、舌 、齿 、牙 、唇 ”为 声 母发 音 部位 命 名 ,从今 天 的 喉 角度 看 不尽 科学 ,但 在 发音 技巧 方面 还是 有 继承 的必 要 。 发 音 。综 合所 述 “唱 高音 ”的技 巧 可概 括 为 :横 膈 膜 扩 张 、气 ( I _ )京 剧 唱 念 强 调 吐字 要 分 清 “ 音 ” , 它 是 按 照 声 母 五 息 下沉 、腰 腹 部用 力 、打 开 喉咙 、 咽壁 竖起 、 建立 管 道 、气息 通 的发音 部 位 ,把 声母 分 为唇 音 、舌 音 、 喉音 、牙 音和 齿 音 五类 。 畅 、声 音联 合共 鸣 、 由脑 后汇 于 眉心 、有 气 息冲 顶 , 声音 从面 罩 “喉 在 深 处 , 舌 在 中间 ,牙 在 后 边 , 齿 在 前 边 , 唇 在 外 边 ” 。 而 出的 感觉 。演 唱 高音 这样 重 要 的技 巧 ,老 一 辈京剧 艺 术 家仅 用 演 唱 时吐字 不 清 关键 在于 声 母不 清 ,而 读 字不 准 问题 多 出 自韵母 了三 十 来字 就概 括得 如 此精 辟 。我 们 在基 础 教学 中不 妨 让 学生 记 及 四呼 , 当然还 有 声 调 问题 。例 如 , “ ”字 不注 意 ,就 会 读成 江 住该 口诀 并 加 以理解 ,并辅 以一些 针对 性 的 训练 方法 ,循 序 渐进 “ ”和 “ ”两 个 字 。因此 在 我们 基 础 声乐 训练 中可 以借 鉴京 几 昂 地练习。 剧 中特 有 的发 音发 声方 法 。 ( 丹 田音 ,指 发 声 时肺 部 蓄足 气 ,小 腹 用力 ,气 从 丹 田 二) 三 、对京 剧 感情 处理 和表 情 方面 的借 鉴 发 出声 。这样 的 发声 最 能把 声音 送 的远 ,听 的清 。我 们现 代 声 乐 戏 曲 的 唱 念 都 是 属 声 乐 学 ,不 但 要 音 色 美 、字 音 准 确 , 理 论 中也 提到 演 唱 的声 音要 亮 ,气 息要 扎得 深 , 就像 拍皮 球 ,要 而 且 要表 现 出剧 中人 的思 想感 情 才 能 引入入 胜 。所 谓 “ 耳容 易 悦 想 球 弹 得 越 高 必 须越 用 力 向 拍 , 正 如 京剧 中所 捉 到 的 “ 田 动 人难 ”的 道理 就在 于 此 。要 想解 决 这个 难 题 ,必 须 寻求 以音 传 卅
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戏曲演唱中的应用
戏曲表演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为了不断的促进我国戏曲的 发展,演唱者不仅利用自身的经验进行表演,还在不断的训练过程 中选择合适的发声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可以 锻炼演唱者的咬字吐字以及调整气息的能力,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发声训练,不仅有助于改进戏曲唱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 创新,因此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戏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声乐简述 (一)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音乐学派,主要是结合 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民族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 派,并且采用的是我国语言基础上的声音训练方式,采用这种方 法,能够不断的促进民间民歌演唱的发展。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 主要是利用了传统民歌演唱方式结合西洋美声的唱法,通过利用一 定的技巧进行融合,最终融合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声乐,这种唱法 对于真假声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也重视声音的统一性,要求在演唱 的时候可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无论 采用哪种演唱方式,都要意识到唱法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而且演唱 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注意将技术和情感进行有机的结合。演唱的 艺术需要不断的发展,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方法,才能有 效提高演唱者的能力。 (二)民族声乐和戏曲演唱的关系 民族文化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所以文化的发展一般 也符合国家的特色。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 的精华,同时也会融入一些其他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这一过程 中,文化的内涵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却有所 改变。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并且经过了很多时代的历史 变迁,如今留存下来的是都是戏曲中的景点元素,中国戏曲艺术具 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有着巧妙的艺术特色。戏曲中可以采用不 同的形式演唱诗经、元曲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戏曲的发 展优势更加明显,而且也借鉴了一些其他类型音乐的元素,在此基 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比如京剧属于传统戏曲声乐艺术演唱方法 的结合。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都是 基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 艺术的演唱方式受到了更多的认可,其他音乐也会借鉴民族声乐艺 术中的元素进行创新。我国文化都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 演变到现在的,我国的每个民族也都是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创造了 一些个性文化。我国文化丰富多彩,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也有着密 切的联系。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民族声 乐中的一些艺术特色均存在差异,尤其是情感表达、吐字行腔等方
声乐和京剧的互补性
试论声乐和京剧的互补性1声乐和京剧是息息相通的姊妹艺术(1)声乐和京剧都是人类艺术宝库里的奇葩。
目前所谓的声乐分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西洋唱法以意大利美声学派(bel canto)为正宗。
民族声乐教学其实也是从美声里面化来的,当前的民族歌手,“洋”味越来越浓了。
有的评论家抨击为“千人一面”,其实这是技术规范化的结果。
原生态固然好,但是从发声角度来讲是不科学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被外国朋友称为“中国歌剧”,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行当,对于声音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的戏曲之林中最为耀眼。
尤其是京剧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员声音的塑造是有先进性的。
著名声乐教育家潘乃宪先生建议声乐发声借鉴京剧唱法是有根据的,的确京剧在发展声音方面很有独到的方法。
(2)声乐和京剧从发声技术方面对声音规格的要求是相同的。
京剧对声音的要求很高,“水、亮、响、膛、宽、净、脆”是他们对京剧发声的总体要求。
仔细分析这跟美声唱法对声音的要求是相同的:“水”同与美声的“柔润”,“响”属于音质的范畴,美声唱法就是追求音质的学派,“膛”同于美声的“头腔共鸣”,“净”同于美声要求的“音色纯净”,“亮”、“脆”、”宽”则同美声的要求一字不差。
声音规格要求的一致性决定了声乐和京剧这两种看似不同领域的艺术是可以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的。
2声乐和京剧的不同教学方式(1)声乐教学注重“感觉”,是抽象化的教学,京剧发声则注重“吊嗓”、“喊嗓”,针对的是声音练习。
也可以这么理解:声乐教学是注重找“感觉”的,是虚化的,所谓“共鸣”、“位置”都是教师津津乐道的,而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练起。
京剧学习是注重嗓音机能的,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他们就是单纯的每天坚持喊嗓和吊嗓,直至自己的声音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他们也追求“膛音”等高难度的发声,很多学生是在模仿老先生声音的基础上练得的。
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决定了成材率的低下,拿中国最高的音乐学院之一的中国音乐学院来说,他们每一级能把声音唱通的就是一到两人,至于说男高音高音困难的现象则有很多。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京剧与民族声乐融合有助 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推动传统艺术的 创新发展。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 合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的内 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京剧与民族声乐的 融合,可以更好地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 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认 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相同点:两者都 是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都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和 艺术魅力。
不同点:京剧以 唱、念、做、打
为主要表现手段, 强调声音的穿透 力和表演的细腻 性;民族声乐则 更注重声音的纯 净和情感的表达。
融合点:京剧与 民族声乐在唱腔、 旋律、表现手法 等方面有较大的 差异,但也存在
相互借鉴和融合 的空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发展历程:京剧在形成初期,受到昆曲、汉剧、秦腔等剧种的影响,经 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代表人物:梅兰芳、程砚秋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创新与传承:京剧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同时 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表演技艺。
起源:京剧与民族声乐都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 格和表现形式。
发展:京剧与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吸收,形成了许多融合了两者元素的 优秀作品。
相互影响:京剧与民族声乐在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相互影响,推动了彼此的创新和 发展。
未来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与民族声乐将继续相互融合、创新,为观众带来更 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与国际声乐和戏剧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的艺术人才。
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京剧唱腔的借鉴
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京剧唱腔的借鉴作者:汤莉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4期摘要:为了解决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形式单一、演唱技巧和教学方面的不完善,民族声乐吸收和借鉴了京剧唱腔的元素,效果显著,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创作了带有京剧唱腔的声乐歌曲。
通过分析声乐歌曲《贵妃醉酒》对京剧唱段《贵妃醉酒》的借鉴,揭示民族声乐与京剧唱腔紧密聯系,以期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贵妃醉酒》;民族声乐;京剧唱腔;借鉴现代民族声乐是由传统民族声乐借鉴西洋音乐中的意大利唱法发展而来,然而随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弊端也越来越多,过多的追求西洋声乐的发声唱法及演唱技巧,而失去了民族自身该有的东西,而京剧不同,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本就与传统的民族声乐一脉相承,而单就京剧本身来看,据调查大部分年轻人不喜欢甚至不了解京剧,所以"京歌"的出现,使人们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也了解和喜爱京剧。
一、歌曲《贵妃醉酒》的创作背景与京剧《贵妃醉酒》的历史渊源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根据杨贵妃的失宠为题材和背景,借鉴了京剧《贵妃醉酒》的一部分故事情节和场景,结合了现代民族声乐的创作手法然后由王晓岭作词,张卓娅、王祖皆作曲,著名总政歌剧团女高高音张妮首次演唱。
这首歌作为创作性造诣极高的艺术作品被很多“青歌赛”的歌手演唱过,其中风格比较突出的是二炮文工团青年歌唱家王喆。
京剧《贵妃醉酒》又叫《百花亭》,起源于乾隆年间一部地方戏《醉杨妃》,它是一种时剧曲目。
“时剧”是由昆曲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剧种。
在唱法上与昆曲几乎没有差别,但在作曲上不再按照昆曲的创作规律,故事情节和曲词与京剧《贵妃醉酒》大同小异,是一部歌舞并重,流传千古的传统京剧曲目。
多年以来,通过梅兰芳先生对其不时的修正、删除,使它成为一部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大型古典歌舞剧。
《贵妃醉酒》一剧是发生在唐朝盛世年间,当时社会经济迅速繁荣,国力迅速上升百姓安居乐业,而唐太宗却沉迷美色之中,派太监高力士去全国各地选秀,其中有位叫江采萍的少女出落的是亭亭玉立,入宫以后深得唐玄宗的喜爱。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独特的发声方式被誉为“咬字唱”,而民歌唱法与京剧发声方式在美声唱法上有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从京剧发声、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角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我们来探讨一下京剧的发声特点。
京剧发声要求具有高亢、洪亮、宏亮的声音,这种发声方式被称为“抱韵唱”,即通过腹式呼吸,将声音从腹部产生并能够迅速放大。
京剧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声音的高、亮、洪、亢,这种发声方式能够使音色更加饱满,音质更加圆润,达到戏曲表演的效果。
与京剧不同的是,民歌唱法一般要求声音清亮、柔和、流畅,而且重视情感的表达。
民歌演唱时,要求演唱者能够通过柔和的发声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民歌唱法强调情感的真挚和源于心灵的发声,演唱者在唱歌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使之更具感染力。
相较于京剧和民歌唱法,美声唱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声乐技术体系,它强调声音的美妙、权衡和样式化。
美声唱法的典型特征包括高音、亮音、宏亮、洪亮、深沉,声音具有高度的美感,表现力极强。
美声唱法要求声乐演绎者必须有良好的技巧和弹性,能够灵活地控制音色的变化,使之更加丰富、禀赋有弹性。
从发声技巧上来说,京剧发声强调的是高亢、宏亮的效果,使得演员的声音能够在戏曲舞台上形成独特的气势;而民歌唱法强调的是情感的真挚和源于内心的发声,意在唤起听众的共鸣;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
尽管这三种唱法在发声技巧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腹式呼吸的发声方式。
腹式呼吸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呼吸方式,通过腹部的扩张与收缩,使音量更加富有力感。
这种呼吸方式不仅能够使声音更具力度和充沛感,而且还可以加强声音的传导力,使得音质更加细腻、柔和,这也是京剧和民歌唱法之间一种联系。
京剧发声与美声唱法之间在声音表现力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虽然京剧发声强调咬字唱,但在声音的表现力上,也要求声音高亢洪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传达力;而美声唱法也同样强调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要求声音高亢亮存,具有高度的美感和表现力。
当代民族声乐中借鉴传统民歌的路径及其价值分析
当代民族声乐中借鉴传统民歌的路径及其价值分析各种音乐形式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声乐是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它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当代民族声乐中,借鉴传统民歌的路径及其价值分析备受关注。
借鉴传统民歌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借鉴传统民歌的曲调这是一种比较广泛的借鉴方式,即借鉴传统民歌的曲调,来创作新的声乐作品。
在借鉴传统曲调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编排和创作,加入新的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当代声乐作品。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宝库。
在当代民族声乐中,可以借鉴传统民歌的主题,来创作新的声乐作品。
通过借鉴传统主题,如草原、山水、爱情等等,来表达当代的民族情感和审美需求。
传统民歌的歌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当代声乐创作中,可以借鉴传统民歌的歌词,通过艺术化的表述,来诠释当代的意境和审美。
同时在传承中也要有所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有新鲜感的作品。
借鉴传统民歌的路径给当代声乐创作带来了很多新的元素,丰富了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
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弘扬民族文化借鉴传统民歌,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
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保持独立的民族特色,使之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得以发扬光大。
二、培养审美意识传统民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音乐、歌词和意境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通过借鉴传统民歌的元素,可以培养大众的审美意识,使之更加欣赏和喜爱音乐。
三、促进文化交流民族声乐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
通过借鉴传统民歌,不仅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和认同。
综上所述,借鉴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借鉴传统民歌的曲调、主题和歌词,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够培养审美意识和促进文化交流。
因此,在当代声乐创作中,应该注重引入传统民歌的元素,从而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摘要: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是一首具有传统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是充分借鉴京剧《贵妃醉酒》的音乐元素后创作而成。
本文在对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表演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阐释对这一作品演唱处理,并对戏曲艺术的借鉴价值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贵妃醉酒声乐作品京剧沈阳音乐学院/冯玉琼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王晓岭,作曲家张卓娅、王祖皆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在借鉴了同名京剧的题材意境,加入了戏曲元素,重新创作的一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
整首歌曲的速度有平缓的慢板,激昂的快板,不仅有贵妃凄楚可怜的哭诉,更有热情奔放的感情宣泄,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使演唱者在演唱时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在实践教学、舞台演唱、学术理论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显著成就,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歌唱家。
然而,在与国外声乐广泛交流的情况下,许多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方法上越来越追求规范化、科学化,丢失了本民族的地方特色。
《贵妃醉酒》这种具有浓厚戏曲风格的创作歌曲,却不是很多。
如何抓住这一类型声乐作品的演唱和表演精髓,也是本人一直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因此,希望通过对《贵妃醉酒》这一作品的戏曲元素的分析和思考,来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的理解,并可以在未来的演唱和表演中能更好地把握具有传统戏曲声腔风格的声乐作品。
一、《贵妃醉酒》的作品分析李霞的《艺术歌曲<贵妃醉酒>的旋律创作与演唱研究》一文,对贵妃醉酒的音乐结构、旋律进行、板式、托腔等进行分析,认为此作品旋律行腔过程中虽然明显汲取了京剧唱腔的元素,但是其原创成分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同类作品。
1.对《贵妃醉酒》的借鉴戏曲元素的分析李俊的《试析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在王祖皆、张卓娅创作的<贵妃醉酒>演唱中的借鉴运用》一文。
结合对老京剧艺术家的访谈,对歌曲《贵妃醉酒》借鉴戏曲表演中“四功五法”的“唱”“念”“做”进行分析,进而阐明学习戏曲表演对促进和推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意义。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
创作融合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融合方式:将京剧的唱腔、表演与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音乐风格相结合 融合特点:既有京剧的韵味,又有民族声乐的特色 融合作品: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融合意义:丰富了京剧和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艺术价值
04
京剧与民族声乐融合的意义和价 值 章节副标题
丰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京剧与民族声 乐的相互融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起源和发展
02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艺术特点
03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融合方式
04
京剧与民族声乐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05
京剧与民族声乐融合的未来展望
01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起源和发展
章节副标题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京剧起源于中国的昆曲、 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经过长期的 发展演变而成
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 表演手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表演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展:京剧在清朝中后期逐渐形 成,并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影响: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 表之一,对后世的戏曲、音乐、 舞蹈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族声乐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源于古代 民间音乐,经过 长期发展演变而 成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融合京剧与民族声乐,可以丰富 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融合,可以提 升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和艺术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融合,可以促 进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融合,可以增 强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异同及其应用
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异同及其应用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在各种门类的戏曲中, 京剧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
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许多舞台表演艺术都吸收、借鉴了京剧的表演形式, 这也为民族声乐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民族声乐也因此而逐渐走上了借鉴京剧咬字行腔和表演技巧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
目前在我国关于民族唱法对京剧唱腔的借鉴及京剧唱腔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 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艺术特征(一) 京剧与京剧唱腔概述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集大成者, 明朝嘉靖年间, 戈阳腔进京, 昆曲也于此时北传, 两者在共生互融的基础上形成了京腔。
19世纪初, 乾隆年间, 皮黄和梆子兴起, 促进了汉、徽、秦几种唱腔的融合和发展, 并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戏曲种类———京剧。
京剧艺术表演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等特点, 京剧唱腔则具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特点。
婉转的曲调、华丽的服饰、典雅的韵味, 是京剧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许多京剧故事都来源于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和历史典籍, 许多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传播的也是以善为本、礼仪忠孝等传统价值理念。
京剧唱腔主要是由“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组成, 这两种声腔均有其独特的旋律模式和唱腔结构。
其中, 西皮唱腔主要以民族宫调式为主, 音程极具特点, 多为跳音, 音域较高较宽, 因此旋律也丰富优美、明亮用强劲和较快的节奏去处理这种唱腔时, 表达的多是热烈的情绪和激烈的场面。
用平缓的节奏去处理这种唱腔时, 表达的多是明朗开心的情绪和戏剧性的场景。
二黄以级进音程为主, 整体音区都相对较低。
二黄调式以“商”调式为主, 调式色彩暗淡、情感凝重、旋律舒缓, 多用来表达压抑的情感和悲愤之情。
西皮和二黄的起唱位置不同, 前者起唱位置在弱拍, 强、弱关系变换不断, 节奏动感十足。
后者入唱位置在强拍, 旋律稳定感较强。
(二) 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民族声乐唱法的简称。
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音乐表演手,展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不满,和对后宫生活的悲凉和感慨。
三、歌曲《贵妃醉酒》新颖独特的作品特点(一)古诗七言诗的歌词形式整个作品歌词主要参考杨贵妃喝醉之后独自伤感的情节,歌词大部分都押韵,着重采用古诗七言诗的方式,把情节蕴含的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主要内容是讲述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人物在百花亭前面孤独等着唐玄宗,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人,月亮之下,只有她在黯然神伤悲伤的状态,表现出主要角色在后宫独自生活的悲惨遭遇。
紧接着歌词“昨日欢情只在梦中回味……”也表现出幸福美好都是过往,希望通过喝酒忘记以前的生活,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主要通过三个“醉”字,和上文产生显著的对比,表现出角色喝醉以后的形态以及内心的孤苦。
之后通过歌词,杨贵妃依旧不想从以往幸福的生活中走出来,沉浸在昔日的美好生活中,但是真实生活开始将她拽回来,所以因此产生的心里落差让角色日渐苦闷,所以“今宵梦回谁解其中味,又饮了这一杯”与之前提出的“且饮这一杯还”相对照,展现出“醉酒”特征。
第二段歌词最开始展现出杨贵妃之前受到的尊崇和爱护,但是现在的真实生活让人无可奈何。
任何奢华的生活,也不如和有情人在一起,表现出人物角色对昔日的奢华生活并不关注,她内心只要和唐玄宗生活在一起,即便过着平凡的生活。
作者深入的研究绝世美人,借助简单的几句话,体现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
全面分析整个作品的内容,就能从中感受到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角色因为情人对自己的忽视,导致自己的生活更加孤苦,因此独自在深夜喝酒,发泄内心的苦闷。
(二)并列三段式的曲式结构毋庸置疑的是《贵妃醉酒》的曲式属于并列三段式,其中涵盖引子、间奏和尾声。
杂糅京剧的音乐内容,此外搭配传统民族歌曲的特征和创作规则,表现出整个唱腔方面的独特之处。
汉族雅乐、清乐、燕乐种音阶中主要使用清乐音阶,然而本文研究的作品采用雅乐七声调式。
在五声调式之上增加变徽徽下小二度和变宫宫下小二度,得到清新雅致的唱腔。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1. 引言1.1 京剧发声特点京剧发声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技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的高亢、宽厚、有力和刚劲之中。
京剧演员在演唱时要求声音要有力度和爆发力,能够在大剧场中传达到每个角落。
京剧发声要求音质要清晰,音色要丰富多变,能够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京剧演员在演唱时还要注意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准确掌握每一个音符的长短和音高,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动听。
京剧发声也注重声音的共振和放声的技巧,使声音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去,让观众听得更清晰更动容。
京剧发声特点主要体现在声音的音色、力度、节奏和表现力上,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2 民歌唱法特点民歌唱法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唱歌方式,其特点包括:1. 自然真实:民歌唱法强调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真挚,声音质朴。
演唱时不刻意追求华丽的技巧,而是注重表达内心情感。
2. 情感表现:民歌唱法强调情感表达,通过音乐和歌词传达情感,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3. 节奏感强:民歌唱法在演唱过程中会强调节奏感,通过灵活运用节奏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4. 含蓄朴实:民歌唱法注重音乐的含蓄朴实,不追求炫技和张扬,而是通过简单朴实的表达方式来打动听众的心灵。
5. 民族特色:民歌唱法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使人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民歌唱法以其自然真实、情感表现、节奏感强、含蓄朴实和民族特色等特点,吸引了广大听众,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美声唱法特点美声唱法是一种在西方歌剧中被广泛运用的唱法技巧,其特点包括声音的清晰、纯净、稳定和音域宽广。
美声唱法要求歌手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技巧,需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控制来实现音色的柔美和音准的准确。
歌手在使用美声唱法时需要注重声音的共振和音色的调控,以达到音乐作品要求的音质和情感表达。
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流畅和优美,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结合
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结合京剧是由徽剧逐步发展演变而来,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中之一,独特纯粹的中国式之美代表了数千年来华夏子孙对美的感受及追求。
其唱腔更是细腻婉转,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将戏曲唱腔与现代民族唱法结合,可将二者的优点发挥至最大化。
一、现代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的演唱特点(―)气息的运用、发声方法与用声1. 气息的运用。
我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最原始的艺术形式。
戏曲唱腔有“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的讲究,可见戏曲唱法对于呼吸的重视性,然而无论是那种唱法,都强调气息的重要性。
在演唱中气息的运用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高音、强音、长音演唱时更是起着底气的作用。
如在歌曲《梅兰芳》中,“梅也是铁,蓝也是铁….”高音长拍子对于气息的要求可想而知,训练有素的呼吸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2. 发声方法和用声。
戏曲是根据生、旦、净、丑四类行当来区分声音,其中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采用传统旦角的发声方法“小嗓”,用嗓方法是极为特殊的。
小嗓在青衣、花旦中使用较多,演唱方法全部采用假声。
喉咙呈自然打开状态,使用浅声道的唱法,出气量较小,发声位置较靠前,追求戏曲的明亮共鸣效果,音色悦耳清脆。
现代民族唱法同时吸收了传统戏曲唱腔和西洋美声唱法,并对传统戏曲唱法进行了融合和改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将两种发声方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开辟民族新唱法走向世界。
传统戏剧唱法与现代民族唱法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说在歌曲《梅兰芳》的第一句中“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有着传统京剧独特的韵味,“那”字在演唱上,音色明亮而又不能紧,出声不能太重,不然会破坏悠远的意境;“水”字在演唱是腔体不可开的过大,既有科学的发声系统又有戏曲温婉的收敛之势。
在戏歌《梅兰芳》的音乐处理上,若纯粹使用传统唱戏的方法,听觉略显单薄,声音较浅、扁,不符合现代声乐的审美标准;若使用单一的民族唱法,腔体共鸣加大,音色变的通透宽敞,容易失去? 蚯?独特的韵味。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
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京剧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而闻名于世。
在表演的过程中,京剧演员需要通过特定的发声技巧来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与此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中国不同音乐形式的代表之一,也有着独特的发声技巧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从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进行浅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共通点和差异。
我们来看看京剧的发声技巧。
京剧的唱腔包括声腔、小腔和大腔等多种唱法形式,发声的要求主要是悠长、明亮、有力、宽厚。
京剧演员在唱腔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艰辛的训练和丰富的表演经验,才能够掌握准确的发声技巧。
京剧演员需要通过深沉的呼吸方式来支撑唱腔,从而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京剧演员要通过舌尖轻接上腭,使发出的音色充满空间感。
京剧唱腔要求声音要有温暖、深沉的质感,通过鼻音的运用或声音的细微变化来表达情感。
京剧发声技巧强调音色的宽厚和表现力的丰富性,通过腹式呼吸和喉咙的调整来实现唱腔的艺术表现。
与京剧不同,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更注重声音的清晰、通透和音色的纯净。
在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中,演员需要注重声音的层次和音色的均匀性。
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要求演员通过准确的发音和口腔的调整来保持声音的通透明亮。
演员需要注重声音的吐词和音准的掌握,使音乐更为通透优美。
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要求演员通过舌尖的轻柔接触来使发音更为通透纯净。
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纯净和通透,通过口腔和舌尖的调整来实现声音的清晰和音色的平稳。
尽管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在发声技巧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共通点和联系。
无论是京剧的发声还是民歌唱法美声唱法,都需要演员通过腹式呼吸和喉咙的调整来实现声音的艺术表现。
在唱腔的演唱过程中,演员都需要注重声音的细腻变化和情感的表现,通过音色的调整和音符的运用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
无论是京剧发声还是民歌唱法美声唱法,都需要演员通过口腔和舌尖的调整来实现声音的清晰和纯净。
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应用
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应用【摘要】戏曲唱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民族声乐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戏曲唱腔的定义、历史渊源、特点、应用方式和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戏曲唱腔的独特韵味和表现力在不同民族声乐中都有着独特的应用方式,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作品增添戏剧性和表现力。
通过对戏曲唱腔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丰富和拓展其艺术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戏曲唱腔,民族声乐,历史渊源,特点,应用方式,创作,重要性。
1. 引言1.1 引言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唱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戏曲唱腔作为戏曲表演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在戏曲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在民族声乐中独具特色,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
戏曲唱腔的应用不仅展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民族声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本文将围绕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从戏曲唱腔的定义、历史渊源、不同民族声乐中戏曲唱腔的特点、应用方式以及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对戏曲唱腔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戏曲唱腔的定义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演员在唱歌时所使用的特定唱法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了音调、节奏、语气和情感的处理,是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戏曲唱腔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技巧。
它不同于现代歌唱的流行音乐,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戏剧性的演绎。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命运,带领观众进入剧情的世界。
戏曲唱腔还包括了丰富的表现技巧,如抑扬顿挫、吐字清晰、音准准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与应用
作者:刘奎民陈泽刚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12期
摘要: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国家的珍宝。
传统京剧对于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声乐演唱教学在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
想要改变这个困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吸收借鉴。
因此,对于传统京剧在我国声乐教学之中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深入阐释,还可以将其运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希望能够为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京剧;元素
一、前言
随着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几十年来的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基本上以西方美声唱法为基础,没有充分重视中国的传统声乐资源,致使民族声乐教学出现偏重“西洋化”、本土音乐意识欠缺、风格趋同化等现象。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音乐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如果想打破“瓶颈”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艺术,而在民族声乐创新中积极对传统京剧元素进行借鉴与应用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京剧作为享誉世界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京剧中的各种元素应用于民族声乐中,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和创新我国民族声乐。
本文将在分析京剧和民族声乐的相同点的基础之上,尝试就如何在实践中借鉴与应用京剧元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
二、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同源的文化特性
京剧与声乐它们均体现着朴实含蓄的民族特点、“大一统”的民族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并且都是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而且均是通过舞台艺术来表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吸引到许多艺术爱好者,在现实中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比如说民族声乐史诗作品《东方红》将真挚纯朴的群众情感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通过舞台艺术完美表现出来。
(二)相同的美学特征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二者之间拥有共同的美学特征,二者都强调舞台表演中应该注重内在的韵律和抽象的意境,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原则,崇尚和追求“略其形,取其神”的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美。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二者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而这种美都源自于中国的传统美学原理,使得二者形成共同的美学精神。
比如民族声乐作品《父亲山母亲河》就是借助于对各种事物的艺术创造,在抒发相应的情感的同时,还创造出情景合一的意境之美。
(三)相同的艺术风格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其实都是来自于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都具有真挚自然、朴实无华、简单亲切等鲜明艺术风格。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二者都是借助于舞台艺术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艺术形象,通过人物表演活动来表达出艺术创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思想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气节、培养道德情操,进而通过艺术作品来激励志气。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真挚自然以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相似的演唱方法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其实在演唱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均是气沉丹田且字正腔圆、从而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实现以声带情,进而在深刻理解歌曲思想内容的基础之上,在演唱中更加准确的将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心情揭示和表达出来。
在演唱方法上均采用“大本嗓”的自然演唱方式,都需要较好的共鸣腔体和较高的位置,发出的声音自然、流畅、纯净、圆润、明亮,从而使其更具表现力和穿透力。
三、民族声乐表演与京剧元素结合的路径
(一)民族声乐中吸收借鉴京剧中的咬字行腔
民族声乐与京剧元素结合能够形成独特艺术形式。
在传统京剧艺术表演中尤其是强调艺术表演者的“咬字”和“发音”,要求其必须做到“字正腔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演员,如果在京剧表演中咬字不夠清晰或者吃音、包字等情况则是十分忌讳的行为。
我国京剧表演艺术作为一种情绪表达方式,都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表达,才可以向人们展示京剧的艺术魅力。
京剧词曲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借助于美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创作意图,而京剧艺术表演者则需要将创作意图清晰准确的向观众表达出来。
(二)民族声乐借鉴京剧中的气息技巧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凭借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我国戏曲大家庭中最为耀眼的明珠,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良好的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与基
础,没有气息就没有歌唱。
而京剧演唱中始终注重“气沉丹田”,要求京剧表演者必须使自己的肺部维持在一个相对充足和最为原始的吸气状态,才可以将乐章演唱出最为完美的效果。
民族声乐演唱作为一门呼吸艺术,提倡“形气相轧而成声”,“气”是民族声乐演唱发声的内在动力,要求民族声乐表演者必须灵活自如准确掌握和控制呼吸节奏,在用气过程中应该使用丹田用气,从而使包括偷气、提气、换气、运气、存气、歇气等在内的气息自始至终都处在表演者有意识的控制中,最终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实现自由呼吸。
因此,要不断吸收其中的长处
(三)民族声乐积极吸收借鉴京剧中的吐字技巧
对于京剧艺术而言,虽然其表演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初步发展阶段,许多声乐表演作品就借用了京剧的表演风格,进而建构起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表演风格。
在京剧表演过程中对于“吐字咬字”的要求主要通过“念白”来体现,这就对京剧演员有着较高的吐字要求,而这种高标准要求同样也是民族声乐演唱者的主要要求。
其实京剧艺术历史十分重视吐字咬字技巧,吐字是影响京剧演唱效果各个要素的关键所在,京剧吐字技巧主要包括语气、共鸣以及韵律等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京剧表演中能否准确的将包括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以及意境展现在内的艺术因素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京剧唱腔艺术并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应该是以声音传达感情。
结论
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艺术表演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到今天,京剧艺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方法方面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京剧是一门融合“唱”和“演”的综合性艺术,它主要通过;“唱、做、念、打”等;“四功”和;“手、眼、身、法、步”等;“五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展示艺术魅力。
京剧艺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具有鲜明的特色,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表演方面来讲,京剧艺术的唱与演之间进行了相互融合,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四功”与“五法”将各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并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都是值得当下民族声乐演唱吸收与借鉴的。
特别是京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不单单需要吐字清晰、轻巧,在声音的音色方面也要达到洪亮醇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要求真挚朴实,有扎实的演唱技巧,既要将声乐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全方位展现出来,又必须要将真实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观众共鸣。
参考文献:
[1];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研究[J]. 荣春梅.;艺术品鉴. 2017(15)
[2];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J]. 肖燕芳.;北方音乐. 2018(11)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