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制备

合集下载

陶瓷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陶瓷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陶瓷制备的化学方程式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电子、冶金等领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温稳定性、耐磨、绝缘、抗腐蚀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陶瓷的制备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1. 陶瓷原料的选取:陶瓷的制备通常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

常见的陶瓷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中含有各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钠等。

2. 粉末制备:陶瓷制备的第一步是将原料研磨成细小的粉末。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球磨、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球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原料和磨料放入球磨罐中进行摩擦研磨,使原料颗粒变得更加细小。

3. 混合:将经过研磨的陶瓷原料进行混合是下一步。

混合的目的是确保原料中各种成分均匀分布。

混合可以通过物理混合或化学反应实现。

例如,将氧化铝和氧化硅的粉末进行物理混合,可以得到氧化铝陶瓷。

4. 成型:成型是将混合好的陶瓷原料制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压制、注塑、挤出等。

以压制为例,将混合好的陶瓷粉末放入模具中,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成型。

5. 烧结:烧结是陶瓷制备的核心步骤之一。

经过成型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高温处理,使其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烧结的温度通常较高,可以达到原料的熔点以上。

烧结过程中,陶瓷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化学键。

6. 冷却:经过高温烧结后的陶瓷材料需要进行冷却,使其达到室温。

冷却过程中,陶瓷材料逐渐固化,形成坚硬的陶瓷。

7. 补充工艺:制备出的陶瓷材料还需要进行一些补充工艺,如抛光、涂层等。

这些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光洁度、表面硬度等性能。

陶瓷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涉及原料的选取、粉末制备、混合、成型、烧结等步骤。

在这些过程中,陶瓷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陶瓷材料的化学键。

通过这些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我们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材料陶瓷制备工艺
部分被H+,Na+取代, K+半径大小正好嵌入层间,因此晶格 结构牢固,不发生膨胀。
❖伊利石
▪ 外观:多呈不规则片状;颜色洁白,黄色,绿色及褐色;
▪ 特性:伊利石类可以看做是白云母风化过程中形成高岭石和
蒙脱石的中间产物,转变程度不同,所形成的矿物不同,矿物 组成变化较多。伊利石类矿物构成的粘土,一般可塑性低,干 后强度大,干燥烧成收缩小,烧结温度低,烧结范围窄。
3粘土
✓ 高岭石 因层间易形成氢键;晶
胞间联结紧密,水分子 不易进入,故膨胀性小; 同时伊利石晶格置换现 象少,高岭石几乎无晶 格置换现象,阳离子交 换容量低,也使粘土的 水化膨胀差。
3粘土
三种常见粘土矿物的主要特点
粘土 矿物
高岭 石
化学组成 Al2[Si2O5][OH]4
C-间距
晶层间 吸水膨胀
1石英
SiO2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 烧成前;石英为瘠性料不吸水,可调 节泥料的可塑性,是生坯水分排出的通 道,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增加生坯的 渗水性,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 利于施釉; ▪ 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 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部分溶解于液 相,增加熔体的粘度,未溶解的石英颗 粒构成坯体的骨架,防止坯体软化变形。
原材料吸水性
吸水后的流动性
产品外形对称
壁厚
大小
②坯料制备
▪ 大气孔:团粒间孔
②坯料制备
▪ 中气孔:团粒内团聚粉粒间孔
②坯料制备
• 小气孔:团聚粒内 一次粒子间的孔
• 微气孔:一次粒子 内的气孔
③成形
注浆成型
成型方法 可塑成型
压制成型 类比于粉
末冶金
类比于塑 性加工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矿物颜料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合时,一般会加入一些润滑剂和分散剂,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二、制备坯料原料混合后,需要进行制备坯料的步骤。

这一步主要包括研磨和筛分两个过程。

研磨是将原料的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和均匀,以提高成型的精度和品质。

筛分是将研磨后的原料按照粒径进行分级,以便后续的成型工艺。

三、成型成型是将坯料塑造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型、注塑、压制、转盘成型等。

手工塑型是一个传统的成型方法,通过手工将坯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塑是将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注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或真空将其冷却并固化成型。

压制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坯料挤压成型,常用于生产大规格和规整形状的陶瓷制品。

转盘成型是将坯料放置在转盘上,通过转动来塑造成型。

四、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坯料中的水分。

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在烧成过程中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方式。

自然干燥是将成型的制品静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水分慢慢自然蒸发。

热风干燥则是利用热风设备将制品中的水分加热蒸发。

五、装饰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和艺术性。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釉料涂饰、绘画、雕刻等。

釉料涂饰是将制品表面涂上一层釉料,然后进行烧成。

绘画是使用彩色颜料在制品表面绘制图案或图像。

雕刻则是利用刀具或其他雕刻工具在制品表面进行刻画。

六、烧成烧成是制造陶瓷制品的关键步骤,也是使其具有所需性能和坚固度的必要过程。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根据制品和生产要求而定。

烧成过程分为预烧和成品烧两个阶段。

预烧是将装饰后的制品进行低温烧结,以固化釉料和陶瓷化坯料。

成品烧是在高温下对预烧后的制品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包装烧成后的成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的完整性和减少运输损伤。

包装通常采用泡沫箱、纸箱、木箱等方式进行,同时也需要进行标识和说明的贴附。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简介陶瓷制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坯料制备、成型、烧结现就这三个部分做—介绍:1、坯料制备通过机械或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粉料,在制备坯料时,要控制坯料粉的粒度、形状、纯度及脱水脱气,以及配料比例和混料均匀等质量要求。

按不同的成型工艺要求,坯料可以是粉料、浆料或可塑泥团。

2、成型将坯料用一定工具或模具制成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制品坯型(亦称生坯)。

3、烧结生坯经初步干燥后,进行涂釉烧结或直接烧结。

高温烧结时,陶瓷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及相变,如体积减小,密度增加,强度、硬度提高,晶粒发生相变等,使陶瓷制品达到所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第一节粉体的制备粉体制备方法:1、粉碎法:机械粉碎,气流粉碎;杂质多,1卩m以上;2、合成法: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纯度、粒度可控,均匀性好,颗粒微细。

一、粉碎法:1、机械粉碎法:冲击式粉碎、球磨粉碎、行星式研磨、振动粉碎等。

1-动锥2-定锥3-破碎后的物料4-破碎腔1-电动机2-离合器操纵杆3-减速器4-摩擦离合器5-大齿圈6-筒身7-加料口8-端盖9-旋塞阀10-卸料管11-主轴头12-轴承座13-机座14-衬板;15-研磨2、气流粉碎法:(1) 固相法:通过从固相到固相的变化,来制造粉体1•烧结法:A(S)+B(S) - C(S)十 D(G)2•热分解反应基本形式(S 代表固相,G 代表气相):Sl -S2十G13•化合反应法:A(s)+B(s) - C(s)+D(g)4•氧化还原法或还原碳化、还原氮化女口: 3SQ2+6C+2N2 — Si3N4+6CO(2) 液相法:共同点是以均相溶液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方法使溶质 与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躯 体,热解后得到粉体。

盐溶液—盐晶体或氢氧化物—粉末A. 化学共沉淀法B. 溶胶凝胶法扁平式气流粉碎机合成法: 管道式气流粉碎机C. 喷雾热分解法⑶气相法CVD方法原理及气象沉淀产物示意图第二节成型这里只讲普通日用陶瓷的成型工艺,高技术陶瓷成型工艺与它相差不大。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陶瓷是一种通过烧结粘土等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表、艺术品等领域。

陶瓷制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工艺参数,以获得具有所需性能的陶瓷制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套陶瓷制备实验流程,探讨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为陶瓷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粘土:用于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本实验采用黏土作为粘土材料。

2. 珐琅:用于涂覆在陶瓷表面,增强陶瓷的耐磨性和美观性。

设备1. 搅拌器:用于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

2. 烘箱:用于将搅拌好的陶瓷经过初步烘干,去掉多余水分。

3. 烧结炉:用于将烘干后的陶瓷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坚硬的结构。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烘干和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粒度分析仪:用于测试粘土的粒度分布。

实验步骤步骤1:粘土处理1. 将粘土放入搅拌器中,添加适量的水。

2. 开启搅拌器,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直至形成均匀的浆糊状物质。

步骤2:烘干处理1. 将混合好的浆糊状物质倒入模具中,摊平。

2. 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去除多余水分。

步骤3:烧结处理1. 将烘干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结炉中。

2. 设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开始烧结过程。

3. 监测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烧结温度达到预设值。

步骤4:涂覆珐琅1. 取出烧结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表面清理。

2. 将珐琅涂覆在陶瓷表面,确保涂覆均匀。

步骤5: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 强度测试:使用力学测试机测量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

-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测量陶瓷的密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磨损测试机测量陶瓷的耐磨性。

-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加热和冷却循环测试陶瓷的热稳定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给出的工艺参数,我们制备了一批陶瓷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密度适中,耐磨性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一件精美的的瓷器,我们在欣赏之余,在赞叹它的巧夺天工的同时,应该知道,从蛮顽不化的瓷土矿石到灵光四射的手中之物,粗略统计,必须经过近四十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应通力合作,环环紧扣,方能大功告成。

除了探矿、采矿部分,单就矿石进厂到产品出厂,大体可分成八大工序,即:坯料制备、制模、成型、干燥、施釉、装烧、装饰、包装。

一、坯料制备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

按其制品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坯料和注浆法坯料。

1、可塑法成型是陶瓷生产常见的一种成型方法,常用于生产碗、盘、杯、碟等圆形、敞口的物件。

(1)选料:进厂矿料、石英、长石、硬质粘土,软质粘土,必须经过挑选弃除劣质材料及夹层杂质。

(2)洗涤:水洗杂土。

(软质粘土除外)(3)粉碎:用水礁、机礁或破碎机、轮碾机将矿石加工成粗颗粒。

(软质粘土可免)(4)过筛:筛出超大颗料,继续粉碎。

(5)除铁:用干式磁选机吸除铁杂或来自原矿及粉碎过程中机器磨耗而混入的铁屑,以提高成瓷的白度、透光度,减少斑点缺陷。

(6)配料: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粉料称出所需重量,混合装入球磨机料筒中。

(7)湿球磨:在装好粉料的球磨机料筒中,加入清洁水(水、料重量比是6?4)靠球磨筒中的卵石的撞击和磨擦,将泥料颗料继续磨细、球磨时间约48小时。

(8)过筛:球磨石后的料浆再次过筛以达到细度要求。

(9)除铁:用湿式磁选机除去铁杂质,这是坯料制备工艺中最重要的除铁环节,要反复多次。

(10)压滤:将除铁质后的泥浆分装入压滤袋中,用压榨机挤压出多余水分。

(11)真空练泥:经过压滤的所得的泥饼,组织是不均匀的,而且含有很多空气。

组织不均匀的泥饼如果直接用于生产,就会造成坯体在此干燥、烧成时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和裂纹,而过多的空气则是造成气泡、分层的直接原因。

泥料经过真空练泥,可以排除泥饼的残留空气,提高泥料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料均匀,改善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成瓷机械强度。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陶瓷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硬度高、耐磨损、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一、陶瓷材料的制备陶瓷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制备工艺和烧结三个方面。

1.原料选择陶瓷材料中最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

常见的氧化物有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等,非氧化物有陶瓷颗粒、碳纤维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陶瓷的性能和质量大有影响。

2.制备工艺陶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粉体制备、成型和烧结三个过程。

粉体制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要的细粉末。

成型:将粉末经过压缩成型后,注入具有硅的模具或注射成型。

烧结:通过高温处理,使成型体中的粉末颗粒结合成固体物质,从而获得高强度、高硬度的陶瓷制品。

3.烧结烧结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定向烧结和非定向烧结。

定向烧结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在离子束中烧结,以形成单晶结构,提高强度和均匀性。

非定向烧结是指将粉末形成的陶瓷坯体在大气中加热高温,从而将粉末颗粒烧结在一起。

二、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陶瓷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性能,下面将逐一介绍。

1.硬度陶瓷的硬度非常高,常见的硬度测试方式是莫氏硬度测试。

氧化铝、碳化硼等陶瓷材料莫氏硬度均超过9。

2.抗压强度陶瓷的抗压强度也相对较高,常见的方法是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测试。

氮化硼等高强度陶瓷抗压强度可以达到几千兆帕。

3.断裂韧性陶瓷的断裂韧性一般比较低,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如复合陶瓷材料能够达到很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4.绝缘性能陶瓷的绝缘性能优异,具有很好的耐电性和耐高温性。

过硬的氧化铝可用于制作高压绝缘子,HTCC(高温共烧陶瓷)可用于发动机火花塞和汽车排气传感器。

总之,陶瓷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硬度以及抗化学腐蚀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

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通常由粘土、瓷石和石英等原料经过加工而成。

其制备工艺可以分为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一、原料处理陶瓷材料的制备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生产要求。

原料主要有粘土、瓷石和石英等。

粘土是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其含水量要合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成型和烧结的效果。

瓷石和石英主要用于增加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性。

二、成型成型是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浇铸、注塑、压制和手工成型等。

浇铸和注塑是利用液态陶瓷浆料借助模具制作成型,可以批量生产。

压制是将湿陶瓷坯料经过压力机进行成型,适用于生产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

手工成型则是通过手工捏塑、切割等方式进行成型,适用于少量生产和个性化需求。

三、干燥成型后的湿陶瓷坯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水分,防止成型品在烧结过程中产生裂纹。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

自然干燥是将湿陶瓷坯料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让其自然风干,时间较长。

热风干燥则是利用热风对湿陶瓷坯料进行加热和干燥,时间较短。

四、烧结烧结是将干燥后的陶瓷坯料进行高温处理,使其质地致密,获得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烧结温度和时间根据所制备的陶瓷种类和要求而定。

常见的烧结设备有电窑、煤气窑和气体窑等。

在烧结过程中,陶瓷坯料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成品陶瓷材料。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烧结后的陶瓷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指对陶瓷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使其光滑平整。

装饰则是通过上釉、绘画等方式增加陶瓷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上釉是将特殊材料涂在陶瓷表面,经过再次烧结,形成釉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制备出质量良好、性能稳定的陶瓷制品。

陶瓷在日常生活、建筑、工业和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制备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升陶瓷制品的质量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制备方法

陶瓷制备方法

陶瓷制备方法一、概述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硬度高等。

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制作陶瓷器皿、建筑材料、电子元器件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陶瓷制备方法。

二、干法制备方法1. 烧结法烧结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其颗粒间相互结合形成固体块材料。

该方法可分为普通烧结法和压电烧结法两种。

普通烧结法是将粉末制成坯体,然后在高温下烧结。

而压电烧结法是将陶瓷粉末与有机高分子混合后,压制成形,再在高温下进行烧结。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等优点,但制备出来的陶瓷材料致密度较低,有一定的气孔。

2. 真空压制法真空压制法是一种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加热到熔点后,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压缩成型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陶瓷材料致密度高、强度大,但成本较高。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化合物或有机酸与其他化合物混合后,在加热和干燥后形成凝胶,然后再进行烧结。

该方法制备的陶瓷材料致密度高、粒度小,具有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等优点。

1. 凝胶注模法凝胶注模法是将陶瓷粉末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形成凝胶,然后放入注模机内注模,再进行热处理得到陶瓷制品。

该方法制备的陶瓷制品精度高、致密度好,表面光滑。

2.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含有陶瓷材料的溶液通过高压喷雾器雾化成微小颗粒,然后在气流中进行干燥得到陶瓷粉末。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陶瓷粉末粒度小、均匀,但成本较高。

3. 溶液浸渍法溶液浸渍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粉末加入到化学制剂的溶液中,使其渐渐凝结成凝胶,然后进行烧结制品。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制备的陶瓷制品致密度不够。

坩埚法是一种古老的陶瓷制备方法,用于制作瓷器和陶器。

制作方法是将陶瓷原材料经过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磨成均匀的陶瓷泥,放入坩埚内,在高温下进行烧制得到制品。

该方法适用于制作小型陶瓷制品。

2. 电化学制备法电化学制备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特种陶瓷制备工艺

特种陶瓷制备工艺

特种陶瓷制备工艺
特种陶瓷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适合特种陶瓷制备的原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等,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和研磨,使其成为粉末状。

2. 成型:将粉末状材料通过成型工艺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压制成型和挤出成型等。

3. 烧结:将成型后的陶瓷件进行烧结处理,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常见的烧结工艺包括等静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和热压烧结等。

4. 加工:对于需要进行后续加工的特种陶瓷制品,还需要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

常见的加工工艺包括磨削、抛光、切割等。

5. 检测与品质控制:对特种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等,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6. 涂装和烤漆(可选):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涂装和烤漆处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和耐用性。

特种陶瓷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成型、烧结、加工、检测与品质控制以及涂装和烤漆等环节,不同的特种陶瓷材料和应用领域会有不同的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课件

陶瓷制备工艺课件
定性。
烧后加工与表面处理
烧后加工
根据产品要求,对烧成后的陶瓷进行 切割、磨削、钻孔等加工。
表面处理
采用涂层、镀膜等方法对陶瓷表面进 行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 和装饰性。
03 陶瓷材料性能优化
原料优化
精选高纯度原料
使用高纯度、低含杂质的原料,可以减少杂质元 素对陶瓷性能的影响。
优化原料配比
陶瓷制备工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陶瓷基础知识 • 陶瓷制备工艺流程 • 陶瓷材料性能优化 • 陶瓷制备新技术 • 陶瓷制备的挑战与前景
01 陶瓷基础知识
陶瓷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陶瓷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无 机非金属材料,经过成型和高温 烧结过程制成的固态制品。
分类
根据用途和性能,陶瓷可以分为 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 、结构陶瓷等。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 文件的快速成型技术,可以用于 制备具有复杂形状和内部结构的
陶瓷材料。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在较低的 温度下快速制备出高精度的陶瓷 材料,同时保持材料的优异性能

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航空航天、医疗、能源等, 为复杂形状和内部结构的陶瓷材
料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高性能陶瓷
研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材料,如高强度、高耐磨、高耐热 等。
多功能陶瓷
开发具备多种功能的陶瓷材料,如导电、导热、压电、磁性等。
低成本制备技术
研究降低陶瓷生产成本的新工艺和技术,提高陶瓷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
智能化制备与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
实现陶瓷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配料与混合

陶瓷的化学反应

陶瓷的化学反应

陶瓷的化学反应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由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组成,通常用于制作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

陶瓷的制备并不简单,涉及许多化学反应。

本文将介绍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几种重要化学反应。

1. 烧结反应陶瓷制备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烧结。

烧结是一种高温处理方法,将原材料在高温下加热,使其形成致密的固体结构。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多种化学反应。

首先,烧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氧化反应。

例如,当氧化铝在高温下加热时,会发生以下反应:2Al2O3 → 4Al + 3O2这个反应使氧化铝还原成铝金属和氧气。

铝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许多陶瓷原材料的重要成分。

CaCO3 + CaSiO3 → 2CaO + 2SiO2 + CO2这个反应使原材料形成了更稳定的化合物。

氧化钙和二氧化硅是常见的陶瓷原材料。

2. 碳化反应碳化反应是许多陶瓷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之一。

这个反应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将某些金属和非金属转化为具有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碳化物。

例如,当碳和钨粉混合并在高温下反应时,会形成碳化钨:2W + 2C → WC碳化钨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通常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陶瓷刀片。

另一个例子是碳化硅。

当碳化硅粉末在高温下加热时,会形成SiC:碳化硅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耐磨材料。

燃烧合成反应是一种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备陶瓷的方法。

这个反应通常是通过将金属和非金属粉末混合,在氧气的存在下点火。

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粉末燃烧并形成陶瓷。

例如,当钼粉和硅粉混合并点火时,会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MoSi2:2Mo + Si → MoSi2MoSi2是一种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用性。

氮化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陶瓷制备方法。

这个过程涉及将金属和氮气一起加热,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硬度和耐磨性较高的氮化物。

总之,陶瓷制备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使原材料形成了更稳定的化合物,产生了耐磨、高强度、高温稳定等优异性能的陶瓷。

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1. 烧结法:将原料粉末混合后,通过高温烧结使其凝固为坚硬的陶瓷材料。

2. 凝胶注模法:利用化学方法制成凝胶,注入模具中,在高温下烧结成型。

3. 溶胶凝胶法:将金属盐和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经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然后在高温条件下烧结成陶瓷。

4. 染色法:利用特殊的颜料染色陶瓷,通过加入不同种类或浓度的颜料,使陶瓷呈现不同的颜色。

5. 雾化法:将陶瓷原料以液体形式喷雾到高温炉中,使其凝固成陶瓷材料。

6. 喷射成型法:利用气体或水流将陶瓷原料喷射到模具上,然后在高温下烧结成型。

7. 电化学沉积法:将焊接器置于电解液中,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沉积到焊接器上,形成陶瓷。

陶瓷的原理

陶瓷的原理

陶瓷的原理
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热学性能。

它由氧化物、非氧化物和其他材料配制而成,经过高温烧结而成型。

陶瓷的制备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准备: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矿石、研磨剂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研磨、筛分等工艺处理,达到一定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2. 混合配料: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混合时一般会添加一些稳定剂、助燃剂等,以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和烧结性能。

3. 成型加工:将混合好的陶瓷原料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压成型、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通过压力或其他外力,使原料在模具中形成所需的形状。

4. 烧结过程: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高温烧结。

烧结是通过提高温度,使陶瓷颗粒发生结晶和熔融,从而增加颗粒之间的结合力。

烧结温度一般在材料的熔点以下,以确保制品不发生形状变化。

5. 表面处理:烧结后的陶瓷制品表面一般会存在一些毛刺、瑕疵等缺陷。

通过研磨、抛光等方法,对制品表面进行修整,提高其质量和光洁度。

总的来说,陶瓷的制备原理是通过原料准备、混合配料、成型
加工、烧结过程和表面处理等工艺步骤,将各种原料加工成所需的陶瓷制品。

这些工艺步骤都有助于提高陶瓷制品的性能和品质。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陶瓷制备工艺流程陶瓷制备工艺流程陶瓷的制备工艺复杂而繁琐,主要包括选料、练泥、成型、烧制、上釉等过程。

如何实现陶瓷的制备原理

如何实现陶瓷的制备原理

如何实现陶瓷的制备原理
陶瓷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成分设计、配料、制备工艺、成型和烧结等几个步骤。

1. 成分设计:根据陶瓷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的比例。

主要成分通常是粘土、瓷土、石英、长石等,辅助成分可以调节陶瓷的硬度、耐温性、透明度等。

2. 配料:按照成分设计的比例,将原材料进行粉碎、筛分等处理,使其均匀混合。

3. 制备工艺:
- 干法制备:将配料中的液体去除,为干粉状。

干法制备包括干压成型和注浆成型两种方法。

- 湿法制备:保持配料处于悬浮状态,进行成型。

湿法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砂浆成型、旋涂成型、浸渍成型等。

4. 成型:将制备好的配料通过成型工艺成型为所需形状的陶瓷制品。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压成型、注射成型、压制成型等。

5. 烧结: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结,即在高温下使之获得所需的密度和强度。

烧结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陶瓷材料和所需性能而定。

在烧结过程中,原料中的成分会发生反应和结晶,使陶瓷固化。

以上是一般陶瓷的制备原理,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备原理会有一些差异,比如玻璃陶瓷需要先制备成玻璃,再进行烧结。

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不易熔化的材料,其制备和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陶瓷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

一、陶瓷材料的制备陶瓷材料的制备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原料的准备、成型、烧结和表面处理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步骤的具体方法。

1.原料的准备陶瓷材料的原料通常是一些粉末和颗粒,例如粘土、石英、长石、氧化铝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粉碎和筛分,以便得到粒度适宜的粉末。

通常采用球磨机等设备进行粉碎,然后通过筛分将颗粒的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成型成型是将原料按照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加工成坯体的过程。

成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挤压成型、注塑成型、干压成型、浇铸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法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3.烧结烧结是将坯体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在化学和物理上发生变化,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烧结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保持压力等条件,以保证制品的质量。

烧结温度和时间因制品种类和材料成分而异,一般的烧结温度在1000~1700℃之间。

4.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使陶瓷制品变得更加光滑、平整、美观,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通常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研磨、釉面处理等。

釉面处理是将涂有釉料的陶瓷制品进行烧结,形成一层致密的釉层,以提高制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侵蚀性。

二、陶瓷材料的应用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建筑、航空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应用。

1.电子领域在电子领域,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电容器、绝缘体、热敏电阻器等元器件。

这些元器件要求具有高绝缘性能、稳定的电学特性和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氧化铝陶瓷、铝酸锂陶瓷、硅酸铝陶瓷等是常见的电子陶瓷材料。

2.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化学反应器、填料、过滤器等设备。

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磨损性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承受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严酷的化学环境。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

陶瓷制备工艺简介陶瓷制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坯料制备、成型、烧结现就这三个部分做一一介绍:1、坯料制备通过机械或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粉料,在制备坯料时,要控制坯料粉的粒度、形状、纯度及脱水脱气,以及配料比例和混料均匀等质量要求。

按不同的成型工艺要求,坯料可以是粉料、浆料或可塑泥团。

2、成型将坯料用一定工具或模具制成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制品坯型(亦称生坯)。

3、烧结生坯经初步干燥后,进行涂釉烧结或直接烧结。

高温烧结时,陶瓷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及相变,如体积减小,密度增加,强度、硬度提高,晶粒发生相变等,使陶瓷制品达到所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第一节粉体的制备粉体制备方法:1、粉碎法:机械粉碎,气流粉碎;杂质多,1μm以上;2、合成法: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纯度、粒度可控,均匀性好,颗粒微细。

一、粉碎法:1、机械粉碎法:冲击式粉碎、球磨粉碎、行星式研磨、振动粉碎等。

1-动锥2-定锥3-破碎后的物料4-破碎腔1-电动机2-离合器操纵杆3-减速器4-摩擦离合器5-大齿圈6-筒身7-加料口8-端盖9-旋塞阀10-卸料管11-主轴头12-轴承座13-机座14-衬板;15-研磨2、气流粉碎法:扁平式气流粉碎机管道式气流粉碎机二、合成法:(1)固相法:通过从固相到固相的变化,来制造粉体1.烧结法:A(S)+B(S)→C(S)十D(G)2.热分解反应基本形式(S代表固相,G代表气相):Sl→S2十G13.化合反应法:A(s)+B(s)→C(s)+D(g)4.氧化还原法或还原碳化、还原氮化如:3SiO2+6C+2N2 →Si3N4+6CO(2)液相法:共同点是以均相溶液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方法使溶质与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躯体,热解后得到粉体。

盐溶液→盐晶体或氢氧化物→粉末A.化学共沉淀法B.溶胶凝胶法C.喷雾热分解法(3)气相法:CVD方法原理及气象沉淀产物示意图第二节成型这里只讲普通日用陶瓷的成型工艺,高技术陶瓷成型工艺与它相差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

英文名称叫“Voltage Dependent Resistor”简写为“VDR”, 或者叫做“Varistor"。

压敏电阻器的电阻体材料是半导体,所以它是半导体电阻器的一个品种。

现在大量使用的"氧化锌"(ZnO)压敏电阻器,它的主体材料有二价元素锌(Zn)和六价元素氧(O)所构成。

所以从材料的角度来看,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是一种“Ⅱ-Ⅵ族氧化物半导体”。

在中国台湾,压敏电阻器称为"突波吸收器",有时也称为“电冲击(浪涌)抑制器(吸收器)”。

压敏电阻是一种限压型保护器件。

利用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当过电压出现在压敏电阻的两极间,压敏电阻可以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

压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压敏电压、通流容量、结电容、响应时间等。

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为ns级,比气体放电管快,比TVS管稍慢一些,一般情况下用于电子电路的过电压保护其响应速度可以满足要求。

压敏电阻的结电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Pf的数量级范围,很多情况下不宜直接应用在高频信号线路的保护中,应用在交流电路的保护中时,因为其结电容较大会增加漏电流,在设计防护电路时需要充分考虑。

压敏电阻的通流容量较大,但比气体放电管小。

压敏电阻器简称VDR,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非线性过电压保护半导体元件。

1、氧化锌压敏电阻陶瓷的介绍氧化锌压敏陶瓷是一类电阻随加于其上的电压而灵敏变化的电阻器,其工作原理基于所用压敏电阻材料特殊的非线性伏安特性。

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包括硅,锗等单晶半导体及SiC,TiO2,BaTiO3,ZnO,其中以ZnO半导体陶瓷特性最佳。

由氧化锌半导体陶瓷制成的压敏电阻器,由于其造价低廉,制造方便,非线性系数大,响应时间快,残压低,电压温度系数小,泄漏电流小等独特性能,能起到过压保护,抗雷击,抑制瞬间脉冲的作用,而得到广泛应用。

压敏陶瓷主要用于制作压敏电阻器,它是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非线性电阻,其工作电压是基于所用压敏电阻特殊的非线性电流-电压(I-V)特征。

电流-电压的非线性主要表现:当电压低于某一临界(阀值电压)之前,变阻器阻值非常高,其作用接近于绝缘体(其I-V 关系服从欧姆定律);当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电阻就会急剧减少,其作用又相当于导体(其I-V关系为非线性),其I-V 关系可用下式表示:I=(V/C)α式中:I-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V-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α- 非线性系数,表示电阻值随电压增加而下降的程度指数C- 非线性电阻2 氧化锌压敏电阻陶瓷制备工艺2.1配方ZnO压敏电阻器的性能参数与ZnO半导体陶瓷的配方有密切关系,下式是目前生产使用的典型组分之一:(100-x)ZnO +x/6(Bi2O3+2Sb2O3+Co2O3+MnO2+Cr2O3)当工艺条件不变时,改变x值,则产品C值随x的增加而增加,但当x=3处出现α值最大值,除改变x值外,还可以改变添加物的成分或添加微量其它氧化物来改变产品的性能参数。

多年来的研究认为Bi2O3,Sb2O3,Co2O3,MnO2,Cr2O3等构成ZnO压敏陶瓷的基本晶界结构,是构成型添加剂。

2.2制备工艺氧化锌压敏陶瓷的制备工艺和一般的陶瓷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其主要流程为:原材料处理→配料称量→振磨(湿)→烘干过筛→预烧→振磨(湿)→造粒→成形→烧结→涂银→测试→组装→标志→入库。

为了达到一定细度,防止杂质进入,要求在塑料橡胶容器振磨或湿式球磨。

预烧在空气中进行,在750-800℃保温0.5-1h进行烧银。

烧结温度对ZnO压敏陶瓷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产品的性能参数的要求来选择烧结温度。

3 粉体的制备方法由于ZnO压敏电阻的优良性能及使用广泛,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压敏机理、微观结构、掺杂元素、工艺制度等等。

近年来,由于集成工艺、厚膜工艺、超导陶瓷及纳米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了陶瓷工艺的进步。

目前,已经有多种ZnO粉体制备方法如:传统法(固相法)、喷雾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等。

3.1传统法传统法包括固相法、机械混合法。

传统固相混合法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这是其明显的优点,也是国内外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的方法。

该工艺是将ZnO与掺杂氧化物按照一定配比通过球磨使得配料保持在一定的细度并达到混合均匀,压制、成型、烧结得到压敏电阻。

个别厂家在生产中使用高性能的机械装置(如搅拌球磨机),生产中加入研磨剂,以此来提高细度及均匀性。

由于机械球磨混合得到的粉体粒度分布广、形貌难以控制,同时粉体自身的性质——吸附、团聚使得多种氧化物混合粉体很难有效地混合均匀,当粉体粒度在一定范围时,通过球磨技术已经不能再降低其粒度,这对于高压用ZnO压敏电阻粉体合成是不利的。

传统法的这些特点很难满足制备高性能压敏电阻用优质粉体的需求。

3.2喷雾热分解法喷雾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锌压敏薄膜是由贾锐等首次报道的,利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的ZnO系压敏薄膜压敏电压较低的,仅为13.15V,具有良好的非线性,非线性系数α为8.09,在650℃退火1h,薄膜晶化良好,有明显的取向生长。

喷雾热分解法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一定意义,在工业化的生产与应用没有太多价值。

3.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当粒径在10-9 - 10-7m范围内的颗粒可以在溶液中形成胶体。

不同体系、不同方式制备胶体,其胶核大小、水合程度不同。

依据要求可以通过不同分解方式制备高纯、超细粉体。

工艺为:前驱体经水解溶胶缩聚凝胶煅烧、分解粉体。

通过溶胶-凝胶法把氧化锌基陶瓷薄膜(厚度为2-4微米)沉积在Au/Si衬底上。

前驱体是一种掺杂的ZnO陶瓷纳米粉分散的溶胶,溶胶是通过把醋酸锌溶于2-甲基含氧乙醇,用双乙醇胺和冰醋酸使其稳定,用硝酸、苯锑酸、硝酸钴、醋酸锰和硝酸铬的浓溶液掺杂。

掺杂的ZnO陶瓷纳米粉分别在150℃烘干和800℃下煅烧,并由此制备氧化锌薄膜。

以醋酸锌、掺杂金属盐、乙二醇、n-丙醇和甘油为前驱体。

将100g 醋酸锌、掺杂金属盐和25ml乙二醇加入带有冷凝器的圆底容器中,放置于热的器皿上于150℃下保温15min,由此获得均一的透明溶液。

冷却后,结晶成透明易碎的固体,溶解于200ml的n-丙醇,加入三乙胺促进水解形成无色凝胶。

然后将此溶液慢慢加热至500℃和700℃保温5h,由此获得掺杂ZnO粉体。

对比传统的氧化物混合法,此方法掺杂均匀,烧结温度可降低200K,降至1000℃,晶粒尺寸减小,表现出较好的电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可以得到许多传统法所不能制备的物质。

此种方法可获得粒度细、纯度高的高活性粉体,是纳米材料制备的一种重要方法。

3.4化学共沉淀法国内对于此种方法研究较多,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改善。

袁方利等将锌及掺杂离子的硝酸盐混合并搅拌均匀,通过控制NH3〃H2O的用量调节溶液的PH值,得到沉淀经洗涤、烘干后在800℃焙解2h,得到压敏电阻粉体。

该法较传统的机械混合法、共沉淀法能够制得晶粒细小的陶瓷压敏电阻,有助于改善压敏电阻的非线性,提高耐受能量的能力。

宋桂明等改进了共沉淀法,其一是利用添加剂的可溶性盐和ZnO 粉末的悬浮液进行混合而后共沉淀,即参与共沉淀的只是添加剂,或者是先对添加剂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共沉淀,而后才将共沉淀物与ZnO进行混合:其二是利用部分添加剂采用共沉淀,而后再用机械混合法将共沉淀物和ZnO、其它添加剂进行混合。

由于部分物质在沉淀的条件下易流失,李升章等[16]在共沉淀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配方量的计算基础上加上在沉淀PH值下各种离子的损失量,通过工艺条件的正确控制,使生成的固相颗粒尺寸小于1μm,组成恒定、粒度分布集中且呈近似球形的粒子。

但此种方法工艺复杂,且未考虑氧化锌晶体形貌、粒度对压敏电阻各种性能的影响,在烧结过程中液相传质作用及掺杂离子与晶粒的作用。

3.6水热法水热法是在特制的密闭容器(高压釜)里,通过水或有机介质的传递作用,利用其高的活性,在高温高压下,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

水热法工艺简单,并且制备的晶体粒度可根据反应条件(反应液相环境、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物形式等)调节。

水热法制备的粉体结晶度高、粒度均匀、团聚少、烧结活性高、合成的粉体严格符合化学计量比一种最有希望控制粒子大小、形貌、粒度分布的合成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己逐步扩展到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纹军、王步国等人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纯ZnO。

粉体并研究了水热条件下.晶体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晶习性,实现了氧化锌结晶形貌的调控。

张军等人通过改变介质和反应条件,在热液条件下,有效地控制了ZnO晶体的粒度、形貌。

3.5液相包覆法液相包覆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可以将一种或多种离子以液相形式包覆在特定形貌、粒度的粉体上。

在液相条件下掺杂离子能够有效地混合均匀,同时也不影响主粉体的粒度和形貌。

采用液相包覆法来制备压敏电阻。

制备的ZnO粉体包含96%ZnO(摩尔分数,以下同), Bi2O3,Sb2O3, CoO,MnO2 ,Cr2O3,NiO,Al2O3在剩余下占4%。

在溶液包覆法中,采用纯ZnO粉体,Mn, Co, Gr, Ni以醋酸盐加入,Bi, Al以硝酸盐加入,柠檬酸锑是通过氧化锑加入到过量柠檬酸中得到。

金属离子的醋酸盐、硝酸盐和柠檬酸盐混合溶液分散在乙醇中,加入ZnO粉体中包覆粒子。

混合物干燥后在400℃空气中加热分解5h,在600℃空气中煅烧2h,然后研磨并混合。

采用单向液压在283Mpa下压制为烧结的混合物粉体。

半成品在1080℃空气中烧结2h随炉冷却。

液相包覆路线制备的压敏变阻器在非欧姆区有着高的α(α=51),击穿电压Ugb=2.1V晶界,漏流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