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斧的人类祖先
原始非洲土著人狩猎武器发展史
原始非洲土著人狩猎武器发展史自古以来,武器已成为保护人们免受动物和人类同胞跟踪和攻击的工具。
洞穴壁画记录了石器时代男子使用棍棒、斧头、长矛等基本武器战斗的场景。
与从丛林中最强壮的树木上砍下的木棍成长起来,非洲和太平洋的许多部落开始使用木头和石头铸造斧头。
在澳大利亚,原始人用木头建造了巨大的回旋镖来抵御敌人。
不过这种武器的缺点是容易丢失,伤害不高。
生活在伊拉克的苏美尔人是最早使用青铜武器的人。
在战争中,苏美尔士兵使用弓箭,使用长矛、斧头和警棍作战。
苏美尔士兵发明了镀铜的皮夹克和铸铜头盔,他们携带矩形盾牌在战斗中保护自己。
公元前850 至800 年间,居住在现在伊拉克的亚述人在中东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亚述士兵使用一种将铁锻造成适合武器的钢。
特别是,士兵在军团中结合了战车、骑兵和步兵。
每辆战车载有3名战斗人员,一名战车夫,一名弓箭手和一名持盾者。
骑兵用弓箭作战。
步兵使用弓、矛、剑和投石索。
亚述人还为他们的士兵装备了坚固的靴子以供长途行军。
到公元前 400 年代,希腊人斯巴达人知道如何准备硫块来对抗他们的敌人。
100 多年后,马其顿人发明了弹射器,这被认为是攻击最坚固的堡垒的极其有用的工具。
弹射器在推力机制上运行,支持士兵向敌人的据点投掷大而坚硬的石头。
公元前250年,中国人发明了弩。
弩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技术从亚洲传播到中东,进入中世纪的欧洲。
由于使用了弩,弓箭手不需要太多的力量或技术来射箭。
而且弩的体积小巧,每次可以射出10-15支箭矢,与弓箭相比,既省力又战斗力高。
描绘英国军队发明的长弓箭的绘画。
到了纪元时代,人们就知道如何组建阵法来节省能量,在战场上创造出巨大的破坏力。
引领这些进步的是撒克逊人。
撒克逊人惯用的战术是通过安排士兵并排站立,将盾牌排成一排,形成一道“屏障”。
战术墙非常有效。
特别是撒克逊上层阶级的士兵也配备了锁链。
继撒克逊人之后,维京人在整个欧洲散布恐怖。
他们还使用长矛、斧头和剑进行战斗;使用“墙”策略。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人类的石器时代(绘图解读)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人类的石器时代(绘图解读)一、石器时代的概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头制作工具,并逐渐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本文将通过绘图解读,对古代人类的石器时代进行深入探讨。
二、进入石器时代1. 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祖先露西(Lucy)生活在非洲大陆上。
她们还不会制作工具,只能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生存。
2. 在距今约200万年前,早期人类逐渐进化为直立行走的智人。
他们开始制作简单的工具,例如:打击用途的锤石和剖切用途的斧石。
3. 到了距今约70万年前左右,中期人类发展出更加复杂的工具。
这些工具包括雕刻、可供持握并可增强力量的手斧。
三、旧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始于距今约250万年前,并持续到约12,000年前。
该阶段中,人类开始制造更加复杂多样化的工具,并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2. 旧石器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阿舒尔文化和穴居文化。
这两种文化都有使用火、狩猎和采集食物的行为,并且创造了一些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工具,如螺旋推针等。
3. 除了工具的发展,社会组织也发生了变化。
人类开始形成群落并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利用资源。
四、晚期旧石器时代1. 晚期旧石器时代大约持续到距今约40,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类制作出了一些非常先进的工具,包括长刀、骨针等。
2. 此时期最著名的文化是普雷斯托尼察尔纳亚库尔文化。
这个文化群体可以制造出非常精细和复杂的镶嵌画。
3. 此外,在晚期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开始学会艺术创作,并在洞穴壁画上留下了许多珍贵而引人注目的艺术作品。
五、中石器时代1. 中石器时代始于距今约12,000年前,并延续到距今约4,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制作更加高级的石器工具。
2. 中石器时代发展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如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文化、草地土著等。
这些文化的社会组织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依赖于农业。
3. 在中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并逐渐转向农业生产方式。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旧石器考古热点探讨人类起源研究的简要回顾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Neander) 山谷发现了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当时已知最早的人类,其年代不超过距今10 万年。
1891年在印尼发现了爪哇猿人化石,但没有发现石器与之共存。
由于当时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古猿只有进化到能够制造工具才算变成了人,因此爪哇猿人是否是人类的问题争论了近40 年。
1929年在中国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在1931年确认了与之伴存的石器和用火的遗迹,基本解决了争论40年的爪哇猿人是人是猿的问题,把人类历史的记录提前到大约50万年前。
1959年在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发现了175万年前的石器和“东非人包氏种”(Zinjanthropus boisei)头骨。
1960年在同一峡谷大约19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能人头骨破片,于是一般认为那些175万年前的石器更可能是这种早期人类制造的。
人类历史又得到延伸。
60年代发现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说明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因此这种能力不宜作为区分人和猿的界标。
人类学界改而采用两腿直立行走作为人类最初的独有特征,这样南方古猿被纳入人类范围。
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将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到300多万年。
1994年报道了新发现的44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始祖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次年改为地猿始祖种Ardipithecus ramidus)人类历史记录再次得到延长。
2000年在肯尼亚Baringo地区的Turgen 山区又发现了一批距今6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其中一根股骨的形态显示能直立行走。
这些被称为“千禧人”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原始人图根种(Orrorin tugenensis)”。
至此,人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达到600 万年前。
“手斧”研究与莫维斯理论
“手斧”研究与莫维斯理论1. 何谓“手斧”手斧(hand-ax),因其形似斧且便于手握而得名。
手斧通常是一种石核工具,但时代较晚者也有用石片加工的。
手斧的基本形状呈梨形,即一端略尖,一端略圆;两面大部分经过加工,而圆的一端常保留原石料自然面以便手握。
手斧虽形似斧,但“手斧是多用途工具,被用来挖掘根茎、加工木头、刮兽皮,并特别用于宰杀大、小猎物和割剥兽皮。
许多考古学家不仅试验用它割裂羚羊的尸体,也用它切开河马和大象的皮,这都非常有效” 。
手斧起源于东非的旧石器早期文化。
在奥杜韦峡谷,最早的石器是距今180万年前的砾石工具,大约在距含140 ─ 120万年前,出现了少量的手斧。
有学者认为:手斧是“从奥杜威文化的技术中产生是无疑的,但由于最早的手斧是粗糙制作的有锯齿形刃口的产品,它明显是由砍砸器发展而来的” 。
手斧出现之后,向欧洲扩散,广泛存在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阿布维利期、阿舍利期及莫斯特期诸文化中,是最具典型的石器之一。
在西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地方,也曾发现过为数不多的手斧,可知西方的手斧文化也曾向东扩散。
2. 莫维斯理论谈到手斧,常常会联系到所谓的莫维斯理论。
1937—1938年,美国考古学家莫维斯(H.L.Movius)考察了东南亚上缅甸的安雅特文化(Anaythanian)和印度尼西亚的巴吉丹文化(Patjitaaiian)之后,认为这两种文化同巴基斯坦的索安文化(Soan)及中国的北京猿文化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它们一起代表着一个与西方阿舍利文化平行发展的独立文化传统。
40年代,莫维斯提出了旧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一个是东方的砍砸器文化传统,另一个是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
“这两个多多少少同时代的石核工具传统......能够被定义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征是双刃、两面(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东方的——典型特征是单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Movius,1948)。
斧头发明故事
斧头发明故事
斧头发明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发明之一。
据传说,斧头最
早是由原始人类发明的,用于砍伐树木、建造住所和制作工具。
这个
故事发生在尚未出现现代化工具和机械设备的时代。
据说在古代,人们使用野兽的骨头、石块等天然材料来制作工具,但这些工具的使用寿命很短且不太方便。
当时的原始人类开始思考如
何制作出更好的工具,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据说,有一次,一位原始人类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硬石头,他发现
这块硬石头可以被锤击成形,但过于费力。
于是他开始尝试将这块石
头打磨成更为锋利的刃口。
一次偶然,他发现这块石头能够轻轻松松
地将一棵大树砍倒,并解决了他的困境。
由此,他开始使用这块制成的石头来进行砍伐、切割和削尖等工作,并且不断改进工具。
逐渐地,许多类似的工具被制作出来,并被
广泛地使用,这种工具最终演变成了现代化的斧头。
斧头发明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它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选择人类史前前期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鉴赏
选择人类史前前期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鉴赏人类史前前期是指距今约170万年前至距今1万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欧洲。
设计在这一时期的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当时的设计领域还很原始。
以下是一些可以鉴赏和分析的人类史前前期的设计案例:1. 手斧手斧是人类史前前期最重要的设计成就之一。
它们由石头或其他坚硬物质制成,用于狩猎、采集和其他生活活动。
手斧的制作需要对材料的形状和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精细的手工技艺。
手斧的设计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表现。
2. 壶形石器壶形石器是一种较早期的石器工具,主要用于存储液体和固体物质。
这些石器通常呈圆柱形,口部呈扩张状。
它们可以用于存放水、谷物、草药等。
壶形石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容量、稳定性和方便性等因素,并采用简单而实用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 帐篷帐篷是人类史前时期早期智慧的杰出体现。
帐篷是一种简单的住所,由皮革、兽皮、木材等材料制成。
它们可以快速搭建,提供临时避难所,常常作为狩猎队伍和游牧部落的营地。
帐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稳定性、保温性和防风效果等因素,并采用简单而实用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4. 玉石雕刻玉石雕刻是人类史前前期的一项杰出的设计成就。
玉石雕刻需要对不同的石头材质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严谨的设计和雕刻方法。
雕刻出的玉石工艺品具有细腻的纹路和优美的形态,反映出当时人类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人类史前前期的设计案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这些设计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创造力和生存技能,也为我们了解人类史前文化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原始人打猎,都用了哪些让野兽们闻风丧胆的兵器?
原始人打猎,都用了哪些让野兽们闻风丧胆的兵器?在遥远的、人类还不需要穿衣服的石器时代,原始人靠采集、狩猎和捕鱼维生。
采集就是荒山漫野里捡吃的,能否捡到、捡多捡少,全凭天意,女同胞主要负责这事儿;狩猎和捕鱼,则是带有目标和武器的主动攻击行为,全凭勇气,男同胞主要负责这事儿;狩猎的重点对象是小动物、食草动物等小野兽,大型猛兽有时对付不了,反成人家的猎物,所以秉持敌不犯我,我不犯敌的外交策略。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狩猎已经告别了徒手肉搏的莽夫行为,他们使用的武器,也随着食欲的进步而进步,主要有下面几种:1.矛原始人与上古神兽们交锋,最初的兵器是天然的木棍和石块,兵器不称手,胜利主要依赖精湛的棍法和精确制导的砸击。
这两种兵器的优点是:窖藏丰富,即插即用;缺点是威慑力和杀伤力都很弱,只能勉强对付下小绵羊们。
木棍后来发展成了木矛,在英国克拉克当遗址中,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一段紫衫木木矛,说明至少在距今约1万年以前,原始人已经开始琢磨自己生产制造兵器了。
石块发展成了石刀和石矛,石刀除了狩猎用,还可以削木棍、切肉,等等。
石矛起初是用石头打磨而成,但太重了,动起手来还是不便,于是我们睿智的老祖先们,进行了一番纯天然的资源整合,将石矛的矛尖与木棍绑定在一起。
后来这种带尖儿的长矛成为人类作战史上的经典武器之一,古希腊、罗马和斯巴达人的军队都曾配备过此兵器。
后辈们为了突出兵器的视觉效果,还在矛尖儿下编了红缨。
2.飞石索飞石索的最初的技术形态是石球。
1974年在我国许家窑遗址中发现了三种石球的型号:大号石球重约3、4斤,中号重约1-3斤,小号重约1斤左右。
这些石球主要以石灰岩、火山岩和石莫岩为原料加工,敲、打而成。
注意,主要是敲打,新石器时代才开发出了磨制的技能。
在弓箭发明前,石球发挥着了它的功能。
飞石索,别名投石带,也是资源整合下的复合型兵器,分为单股和双股两种,单股飞石索就是在石头上绑一根长绳,看到猎物,在头上璇几圈放手,参见《水浒》中混世魔王樊瑞的流星锤;双股飞石索,离射击工具更近了一步,它用两股绳加中间一个兜制成,这个兜就是放石块用的,发挥着弹夹的功能,看到猎物,绳两端握手里,利用旋转的力量击出石球,射程可达五六十米远,劲大的甚至上百米。
中国古人类比欧洲更早用手斧_历史课件资料素材
中法专家通过对湖北省西北的“郧县人” 遗址的联合考古,确定了生活在中国次大陆上的古人类至少在80多万年前就开始使用手斧,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手斧的古人类。
中法专家近日在中国和法国同时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一发现改写了长期存在于西方学术界“旧石器时代中国无手斧”的定论。
在郧县发现的手斧是两面加工、呈梨形、一端略尖、一端略圆,宽厚有一定比例的一种石器,代表了人类当时较为成熟的石制品制造技术。
西方学者一直认为手斧最早出现在非洲,距今150万年,而在欧洲则出现在50万年前。
在中国过去的古人类研究中,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以及最负盛名的“北京人”,都没有在与古人类化石共生的地层中发现手斧。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莫维士在20世纪30年代以有没有手斧为界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划了一条文化分界线:在旧石器时代,拥有手斧的非洲、西欧、西南亚和南印度属于先进的手斧文化区,而中国等东亚地区则被划在没有手斧的砍砸器文化区。
这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当时人类智力发展的水平。
在湖北汉江中游发现的“郧县人”遗址,伴随着两具直立人上颅骨化石和大量大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的石制品否定了这一说法。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冯小波研究员说:“在已发现的数百件石制品标本中,手斧虽然只有9件,意义却非同寻常!”冯小波还强调:“这些大小不等的手斧,有的打制得非常精美,与欧洲30余万年后出土的相比毫不逊色,有力地表明了当时的石制品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由于这些手斧的边缘比较锋利,它们没有变钝,没有因为磨损而发亮,没有卷边,两国专家都认定它们并没有经过突然搬运后再沉淀下来,而确实是史前古人类在原地制造、使用后而废弃的。
“郧县人” 遗址自1989年首次发现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两具完好无损的直立人颅骨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专家已经通过先进的颅骨扫描技术确定“郧县人”属于晚期直立人。
从1998年起,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郧县人” 遗址进行系统研究。
科普人类进化从原始人到现代人
科普人类进化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奇妙的过程。
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数百万年的时间见证了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生物逐渐演化成了拥有高度智慧和文明的物种。
本文将简要介绍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关键里程碑。
起源与原始人类人类进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万年前的非洲。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最早的人类祖先是猿人类,他们在非洲的森林中生活并与其他猿类共存。
猿人类逐渐经历了改变,他们直立行走,用工具以及发展出一定的社交能力。
约200万年前,出现了早期人类,如直立人和非洲尼安德特人。
人类进化的关键里程碑1. 工具的使用:早期人类最早开始使用工具,这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突破。
使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采集食物、狩猎和生存方面更加成功。
2. 火的掌握:约10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控制火源。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结构,还提供了保护和取暖的方式,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周期。
3. 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基石。
大约4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更为复杂的语言,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合作、传递信息和分享经验。
4. 农业革命:约1万年前,人类经历了一场重大的转折,即农业革命。
人类开始种植和饲养,逐渐从游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定居生活。
这一时期标志着文明的崛起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5.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人类不断取得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突破,加速了社会进步。
发明了轮子、印刷术、电力、互联网等一系列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现代人类如今,我们称自己为现代人类,已经远离了最早的猿人类祖先。
现代人类的特征包括高度大脑发达、智力水平高、文明社会、文化多样性等。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为成功的一种物种,离不开我们的智慧和适应能力。
然而,我们的进化之路并未止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断在各个领域探索和创新。
基因工程、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展将继续推动人类进化的步伐。
结语人类进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我们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与变革。
斧子的发明故事
斧子的发明故事引言斧子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讲述斧子的发明故事,探索它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早期工具的演变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作为工具。
最早的石器由石块敲击而成,用来砍伐树木、切割食物等。
然而,这种原始的石器功能有限,效率低下。
斧子的初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改进石器工具。
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斧头的原型出现了。
这些早期的斧头是将石头或骨头制成的,刃部分被镶嵌在凹槽中,用来切割木材更加高效。
金属时代的斧子随着人类冶金技术的进步,青铜斧子成为了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之一。
青铜斧子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相比石制斧子更加坚固耐用。
青铜斧子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建筑的发展。
铁制斧子的诞生而后,铁器的问世进一步革新了斧子的制作材料。
铁斧具有更锋利的刃和更坚固的结构,使砍伐树木更加高效。
同时,铁制斧子也用于战争,成为武器的重要一环。
斧子的用途斧子的功能多种多样,可以用来砍伐树木、砍劈木材、劈柴、伐木、削木、雕刻等等。
特别在农业和建筑中,斧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古代,斧子还用于战争,成为战士的得力助手。
斧子的进化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斧子也在不断进化。
刀刃变得更加锋利,斧柄变得更加坚固,并且出现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斧子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专用斧子,如劈柴斧、雕刻斧、战斧等。
斧子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斧子在各个文化中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北欧神话中,雷神托尔手持巨斧,被誉为守护神。
在古代埃及,斧子是太阳神阿蒙神的象征。
斧子也是一些部落的标志,代表着力量和社会地位。
古代斧子的精妙设计古代的斧子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智慧。
斧柄的设计能够将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刀刃上,并且减少使用者的疲劳。
斧头的形状也经过无数次实践的验证,保证了最佳的斩击效果。
斧子的现代应用虽然现代社会中使用斧子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它仍然在一些特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斧戟发展历程
斧戟发展历程古代兵器。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
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类即用利石作为劈器。
x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
刑书释名载:黄x五刑,四曰斧銊。
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
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x帝时也,其理甚明;惟当时并无所谓三十六法,对敌时不过乱砍乱劈而巳;迄汉时,南中蛮人创斧法,亦如枪法之创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创者之为何人,则不可考据矣。
其法初亦无三十六手之多,后之武师,从而增益之,使变化不测,成为战阵之利器,故今传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汉x熙《释名·释用器》:「斧,甫也,甫,始也。
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
而最早之铜斧,见於商代,不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
周代用斧风气不如商代,到了双锋剑出,与刀并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为砍迤工具,或为乐舞仪仗及斩杀之器。
斧虽不作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喜练斧类兵器。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
x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
刑书释名载:黄x五刑,四曰斧銊。
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
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x时也,其理甚明;惟当时并无所谓三十六法,对敌时不过乱砍乱劈而巳;迄汉时,南中蛮人创斧法,亦如枪法之创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创者之为何人,则不可考据矣。
其法初亦无三十六手之多,后之武师,从而增益之,使变化不测,成为战阵之利器,故今传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汉x熙《释名·x用器》:「斧,甫也,甫,始也。
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
而最早之铜斧,见於商代,不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
周代用斧风气不如商代,到了双锋剑出,与刀并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为砍迤工具,或为乐舞仪仗及斩杀之器。
百色手斧推翻歧视亚洲人考古理论
百色手斧推翻歧视亚洲人考古理论百色手斧不亚于北京周口店莫氏线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莫维士于1948年正式提出,莫维士把旧石器时期早期划分为东、西两个文化圈:包括欧洲、非洲、中东及印度半岛的西部,为先进的手斧文化圈。
东部为落后的砍砸器文化圈,分布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以及印巴次大陆北部,这里只有砍砸器,没有手斧,是文化落后的边缘地区。
手斧最早发现于法国北部亚眠布郊的圣阿舍尔,因此被称为“阿舍利文化”。
阿舍利手斧以左右对称为特色,器形有扁桃形、卵园形、水滴形,用骨、木棒交互打制而成,具有薄的器身、平直的刃缘和很浅的石片疤。
“阿舍利文化”也广泛分布于非洲,并到达亚洲。
20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HallamL.Movius)带领考察团到东南亚考察。
他在缅甸北部等地区发现了大批仅单面打制的石器。
根据东亚石器的这种特点,莫维士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划了一条著名的“莫氏线”,将旧石器时代早期一分为二:左边是先进的“手斧文化圈”,包括全非洲、欧洲的南、中、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右边是落后的“砍斫器文化圈”,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
按照这个理论,旧大陆在过去200万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非洲、欧洲和西亚的灵巧的直立人掌握着先进的阿舍利或“模式Ⅱ”技术,能够打制程序规范、技术复杂的手斧等两面打制工具;而智商较低的亚洲兄弟则缺少这样的能力,只能使用“模式Ⅰ”技术打制简单的工具,如砍斫器和未经加工的石片。
西面的“手斧文化圈”代表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而东面的“砍斫器文化圈”是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200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的地质年代学家阿伦·丹尼在百色盆地里采集到与石制品共存的玻璃陨石,并用“氩—氩法”进行测定,得出的结果是这些石器的制造年代大约在80.3万年前。
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等9位中外科学家共同撰写的百色盆地阶段性研究报告在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上以彩色封面加评论的形式隆重发表,正式公布了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的测量结果,引起了强烈轰动。
斧的发明故事
斧的发明故事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掌握火和石器的能力是人类获得生存能力的关键。
然而,这些工具都有着显著的限制,比如石器必须经常修补或更换,而火的使用只能在有燃料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此时,一个古老而简单的工具——斧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斧的前身——石斧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一种可用于砍伐和砍柴的工具——石斧。
石斧由一块形状适中、表面平整的石头制成,头部经过打磨,呈现出锐利的切口。
虽然石斧具有砍伐和加工木材的优点,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制作、需要经常修补和更换等。
这些缺点限制了石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斧的发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始探索制造更加实用的工具。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终于在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发明了一种更加适用于采伐、砍柴以及建造工作的新工具——斧。
据历史记载,斧是古代最早的切削工具之一,因其形状恰似斧头,故而被称为“斧”。
斧主要由头和柄两部分组成,头采用金属或石材制成,柄则是木质或金属管等材料。
相比于石斧,斧具有下面几点变化。
首先,头部通过铸造、打磨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斧的耐用程度和切削性能。
比如,使用斧头可以更加轻松地砍伐大树,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其次,柄的出现使得斧的使用更加灵活,让人们能够通过改变柄的长度和形状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需要。
比如,可以加长柄子达到更大的砍伐力,也可以加宽柄子便于打造建筑和器具。
最后,斧成为了人们在各种工作场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用途涵盖了木材采伐、航海、建筑、器具制造等多个方面。
三、斧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斧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早期人类来说,斧是减轻体力劳动,提高生产力和创造财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斧的出现,也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人们将斧作为一种交换手段,与其他物品进行交换,进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同时,斧的使用也推动了人类文化和技术的进步,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使用手斧的人类祖先
使用手斧的人类祖先丹江口市均县镇双树旧石器遗址,是在2004年文物复查中发现的。
2006年11月—2007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双树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最引人关注的是挖出手斧等石制品。
遗址位于汉水右岸三级阶地上,分布面积4000平方米,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900余件。
初步确定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距今大约80万年,考古学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出土的石制品有备料、石锤、石砧、石核、人工石块、石片(裂片、断片、碎屑)、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镐、薄刃斧和手斧等类型;加工重型石器的素材主要是用硕大的河卵石,其岩性主要为硅质灰岩、石英岩和砂岩等。
加工轻型工具的素材主要采用石片,其岩性主要是脉石英。
石制品的打片技术主要采用锤击法,偶尔使用碰砧法和砸击法,因此也有部分两极石核和石片的出现。
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工石器是这一时期旧石器工业加工的特点。
石器第二步加工比较粗糙,但器型比较规整。
绝大多数的石制品都保留有砾石面。
这些特征与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特征很相似,属我国南方砾石工业传统。
考古学家所指的“时代”是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历史进行的划分。
石器时代,是指用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人类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
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够制作和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最早仅仅是利用打击石块产生锋利的石片。
到旧石器晚期,人类才学会有意识地制作组合复杂工具。
在距今大约1万年时,地球进入全新世地质年代,人类历史则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次发掘值得关注的是从地层中发现一批精致手斧和手镐,还出土了2件硕大石砧,其中砂岩的石砧上面有人工打制石器形成的坑疤痕迹,在石砧的周围发现了一些石核和石片。
在硅质灰岩的石砧上面保留有可能是人工肢解动物产生的条形痕迹。
1994年和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古人类遗址进行的调查和复查中,就已经发现过石斧。
中世纪的战斧大全
战斧的历史有多久?答案是,它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久。
按照考古发现,早在120万年前,原始人就已经使用原始的手斧进行切割和打猎,而今天意义上的、带手柄的斧子,则大致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
随后的2000多年里,作为工具和武器,它们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普及:比如在我国南方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就是尺寸、材质不一的手斧和石斧,而在欧洲,斧更成了一个特定时期的象征——在今天的考古学中,有个术语叫做“战斧文化”,形容的就是公元前3200至前1800年、北欧地区的原始文明。
人类最早的斧子由手直接抓握,后来,人们为其添加了木柄以方便使用——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斧。
在诞生之初,为斧头安装手柄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用绳索将斧头固定在木柄上,也可以在斧头上钻孔、或者开出一个槽口,从而将木柄插入其中,还有的会在木柄头部钉入一个铁楔子,让木柄膨胀,从而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原始社会,石斧是先民们最常用的工具和武器,样式往往非常简单总的来说,当时的战斧设计比较原始,其手柄往往非常短,斧头呈纺锤形或楔形,杀伤力完全无法和今天的木工斧相提并论。
但随着后来,各个文明陆续掌握了冶炼技术,斧头终于成了一种可靠的工具和武器。
和刀剑不同,战斧在铸造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但又便于使用,因此在当时,可以算作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武器。
另一方面,由于战斧的外观极为厚重、能给人以一种威慑感,因此,古人们也为其赋予了许多政治和宗教意义:比如说在我国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玉石制造的斧,由于材质使然,它显然不是工具或兵器,而更有可能是原始宗教中的祭祀用品;而一些古代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两边开刃、装饰华丽的战斧——由于重量极大、且难以挥动,这些战斧只会出现在特定的仪式(如祭祀和处决俘虏)上,而极少被用于战争中。
许多游戏中和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巨大的双刃斧,但这些战斧由于过于沉重,很少在战场上使用随着时间流逝,斧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它们变得更为锋利、也更为坚固可靠。
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工具分析
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工具分析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不得不与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狩猎是他们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狩猎工具则是他们战胜猎物、保障生存的关键。
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古老的时代,探寻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工具及其背后的故事。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狩猎工具相对简单而原始。
最常见的当属打制石器,如石斧、石锤等。
这些石器多是通过敲击石块,使其产生锋利的边缘或尖端。
石斧通常有着厚重的刃部,可以用来砍伐树木、砸击猎物,或者在与猛兽搏斗时作为一种防御武器。
石锤则主要用于击打猎物,凭借其重力和冲击力给猎物造成伤害。
此时的人类还会利用天然的木棒作为辅助工具。
木棒可以增加攻击的距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猎物的攻击。
他们可能会挑选较为粗壮结实的树枝,经过简单的修整,使其更便于握持和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狩猎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狩猎工具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手斧,其形状更加规整,刃部也更加锋利。
手斧不仅可以用于砍伐、切割,还能在狩猎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尖状器也成为了常见的狩猎工具。
尖状器通常有着尖锐的尖端,有的是通过对石块的精心修整而成,有的则是利用动物的骨骼或角制成。
这种尖锐的工具可以用来刺杀猎物,提高了狩猎的成功率。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狩猎工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出现了更为复杂和高效的工具,如投矛器和弓箭。
投矛器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长矛投掷的力量和距离。
它通常是由一块木板或骨头制成,一端有钩状结构用于固定长矛。
使用时,人类可以利用手臂的力量和投矛器的杠杆作用,将长矛以更快的速度和更远的距离投向猎物。
这使得人类能够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攻击猎物,减少了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
弓箭的发明更是狩猎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弓箭由弓和箭组成,弓通常是用木材和动物的筋腱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
箭则有着锋利的箭头,一般由石头、骨头或木材制成。
弓箭的出现让人类能够进行远距离、精确的攻击,对于追捕速度较快的猎物如鹿、羚羊等具有很大的优势。
斧头发明的小故事
斧头发明的小故事1. 引言斧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它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溯到远古时代,揭示斧头的发明故事。
2. 人类初探石器时代2.1 人类的石器使用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如石器刀、石器斧等来捕猎、剥皮和加工食物等。
然而,这些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都相当简陋。
2.2 需求的产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石器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类逐渐意识到,通过改进现有的石器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 斧头的初步设计3.1 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摸索中,人类开始探索如何制造更加精细、实用的石器工具。
他们发现通过敲击石块的一侧,可以制作出锋利的边缘。
3.2 斧头的诞生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人们终于制作出了第一把具有完整斧头形态的石器。
这把石器的刀刃部分呈扇形,两边向外延伸,具备了砍伐和砍劈的功能。
4. 斧头的革新4.1 石器制作技艺的改进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更高级的石器制作技艺。
他们开始通过磨光石器表面,使其更加锋利和光滑。
4.2 斧头形态的改进在磨刀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开始将斧头刀刃部分的形态改进得更加对称,增加了斧头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3 斧头的用途拓展人们意识到斧头不仅仅可用于砍伐和砍劈,还可用于木材加工、建筑和农业等领域。
斧头的实用性和多功能性进一步提升。
5. 斧头的影响力5.1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斧头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它使人们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木材,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农业和交通工具制作等领域的生产效率。
5.2 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斧头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木材的广泛利用推动了建筑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5.3 文化与象征的意义斧头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文化和象征层面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用百色手斧打破“莫维斯”理论
他,用百色手斧打破“莫维斯”理论作者:李国君邓卉杨春华覃枝来源:《人事天地》2015年第01期人物简介:王頠,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学及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专业,2005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研究馆员职称。
多年来一直在广西从事古人类学及旧石器考古学研究,历任广西自然博物馆馆长、广西民族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古人类与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他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6项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参加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专著3部,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与国际国内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王頠及研究团队参加的“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史密森研究院资助项目),其合作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证实产自百色盆地的旧石器,是东亚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最具西方传统和技术风格的石器工业,从而摘掉压在亚洲人头上长达半个世纪的“早期亚洲人愚昧落后”的帽子;他对广西柳江人洞穴的地层及其时代研究,将柳江人年代提早5万年;他在田东布兵盆地洞穴发现的大批早期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将广西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大大向前推移,在国际学术界引起高度关注。
多年来,王頠先后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包括“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文化部优秀专家”及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自治区优秀专家”“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十佳杰出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从长江边的小城,到邕江畔的绿城;从立志探究地球奥秘的鄂西少年,到挑战国际权威的中国考古学家——王頠,用25年时光打磨梦想、打磨前行的每一个脚步,让岁月熠熠生辉。
历史趣谈新手骨化石或解开人类进化出双手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新手骨化石或解开人类进化出双手之谜
导语: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块最新发现的化石新手骨有助于填补进化拼图中缺少的这个重要内容。
约170万年前,早期人类制造了手斧,但迄今为止,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块最新发现的化石——新手骨有助于填补进化拼图中缺少的这个重要内容。
约170万年前,早期人类制造了手斧,但迄今为止,人手如何发展到具备有效使用手斧的能力依然是个谜。
有些手斧是人类的最早石器。
在石斧获得发展之前的时期,人类祖先的手腕软弱无力,根本不能用像使用手斧时所需的腕力去紧紧握住一些小物体。
但《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根新发现的手骨有助于解释人手在80万年和170万年前之间是如何发展的。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专家2010年在这个国家发现一根新手骨。
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将其鉴定为第三掌骨,这根骨头穿过连接中指和手腕间的手掌部位。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有约140万年历史,在一个人握住拇指和手指间一个小物体时保持手腕稳定。
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理查德-波茨对《新科学家》说,有关早期直立人手骨的事现在还鲜为人知。
他表示:“获得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样本有助于我们开始解答有关人手进化的问题。
”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玛丽-马兹克博士对《新科学家》说,这根手骨证明了人类祖先的手早在140万年就表现出进化成现在人手形状的迹象。
新手骨的发现有助于填补人类进化中缺少的重要内容。
因此,专家认为,所有人类最后能发展出这跟骨头,因为最早拥有它的人类比没有它的人类有进化优势。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手斧的人类祖先
丹江口市均县镇双树旧石器遗址,是在2004年文物复查中发现的。
2006年11月—2007
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双树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最引人关注的是挖出手斧等石制品。
遗址位于汉水右岸三级阶地上,分布面积4000平方米,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900余件。
初步确定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距今大约80万年,考古学年
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出土的石制品有备料、石锤、石砧、石核、人工石块、石片(裂片、断片、碎屑)、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镐、薄刃斧和手斧等类型;加工重型石器的
素材主要是用硕大的河卵石,其岩性主要为硅质灰岩、石英岩和砂岩等。
加工轻型工具的
素材主要采用石片,其岩性主要是脉石英。
石制品的打片技术主要采用锤击法,偶尔使用
碰砧法和砸击法,因此也有部分两极石核和石片的出现。
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
工石器是这一时期旧石器工业加工的特点。
石器第二步加工比较粗糙,但器型比较规整。
绝大多数的石制品都保留有砾石面。
这些特征与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特征很相似,属我国南方砾石工业传统。
考古学家所指的“时代”是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历史进行的划分。
石器时代,
是指用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人类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从二
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
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够制
作和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最早仅仅是利用打击石块产生锋利的石片。
到旧石器晚期,人
类才学会有意识地制作组合复杂工具。
在距今大约1万年时,地球进入全新世地质年代,
人类历史则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次发掘值得关注的是从地层中发现一批精致手斧和手镐,还出土了2件硕大石砧,其中砂岩的石砧上面有人工打制石器形成的坑疤痕迹,在石砧的周围发现了一些石核和石片。
在硅质灰岩的石砧上面保留有可能是人工肢解动物产生的条形痕迹。
1994年和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古人类遗址进行的调查和复查中,就已经发现过石斧。
2006年11月,考古队进驻后,对遗址
附近的地质地貌以及文化遗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地野外调查和探勘,在地表
以及近地表的地层中发现了不少石制品,其中不乏手斧。
手斧是一类用结核、粗砾或大石块两面打制的重型工具,呈梨形或椭圆形,一端尖薄,一端宽厚,并且有一定的打制程序,故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
手斧工具在研究旧
石器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学者们认为是研究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计划性、认
知性、心智发育水平的特殊石器类型。
手斧常见于欧、非旧石器时代初期遗址中,被看作是那里旧石器初期文化一种最有特
色的工具。
东亚、南亚过去少见手斧,即使有也未获认可。
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莫维
士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两种文化传统”的理论,以有没有手斧为界为旧石器时代早
期划了一条文化分界线:在旧石器时代,拥有手斧的非洲、西欧、西南亚和南印度属于先
进的手斧文化区,而中国等东亚地区则被划在没有手斧的砍砸文化区。
近年来,在中国南、北方一些旧石器遗址中都有手斧发现,特别是汉水两岸阶地堆积物中,如双树等旧石器早
期遗址中大量手斧的出土,无疑是对“两种文化传统”理论的有力挑战,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双树旧石器遗址西行百里,就是著名的“郧县猿人”遗址。
空间距离是如此之近,很容易让人把二者联系起来:“郧县猿人”用“双树”手斧开发过武当山。
考古学家李天元冯小波先生在《郧县人》中介绍,“郧县人”头骨化石有2具,第一具于1989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于郧县曲远河学堂梁子。
第二具于1990年5~6月,对郧县曲远河化石地点——学堂梁子进行考古试掘中发现。
这2具头骨化石被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建议暂命名为“郧县人”。
与此同时,发掘出土石制品共207件,“其中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碎片(碎块)和有打击痕迹的石块(砾石)等7类。
”“石制品所用原料有4种,以石英为最多,占70.05%;其次为砂岩,占17.87%;再次为灰岩,占10.15%;火成岩少,仅占1.93%。
”“在正式发掘之前,学堂梁子一带曾经为当地村民开垦,1985年的调查中在地表采集到一些标本。
”“由扰土层挖出的石制品14件,地表采集的石制品70件,共84件。
”这些标本的原料和技术类型基本上和地层中发掘出土的相同,惟用零台面石片制作的多刃刮削器和两面加工的带尖的砾石石器(两面器)尚未在地层中发现。
3件两面器都是两面加工的,其中两件仅在标本前半部加工,两侧边在远端聚合。
另外一件标本较大,其一面为整面加工,另一面则仅在前半部加工,它使人联想到加工末完的手斧。
”
从1998年起,中法专家通过对“郧县人”遗址的联合考古,确定了生活在中国次大陆上的古人类至少在80多万年前就开始使用手斧,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手斧的古人类。
在郧县发现的手斧是两面加工、呈梨形、一端略尖、一端略圆,宽厚有一定比例的一种石器,代表了人类当时较为成熟的石制品制造技术。
在中国过去的古人研究中,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以及最负盛名的“北京人”,都没有在与古人类化石共生的地层中发现手斧。
这一发现改写了西方学术界“旧石器时代中国无手斧”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