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阅读之《女神》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关于女性形象的小说,通过对女主角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女性的坚强、美丽和内心的丰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她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保持了内心的坚强和美丽。
她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在爱情中拥有了幸福。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由得为她的坚强和美丽而感到敬佩。
通过女主角的塑造,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
女主角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在家庭和爱情中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也让我对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女主角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女神》,我不仅对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也受到了女主角的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形象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让人深受启发。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充满了力量和魅力的小说,通过对女主角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女性的坚强、美丽和内心的丰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形象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让人深受启发。
高中《女神》读后感(2篇)
高中《女神》读后感我很喜欢《女神》的作着在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作个性。
也许,《女神》的成功就在于诗人的大胆的创作个性及当时社会的需要吧。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明族形象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
临死之前,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
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四”青年,就应该具有“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顽强的民族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那种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世界。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劳笼,这激发了诗人叛逆的、反抗的精神。
《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作为一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当具有这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的大无谓精神。
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人的化身,也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更是我们青年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
《女神·炉中煤》表达的是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具牺牲的浓烈情感。
“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心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正与这热烈燃烧的煤火一样激-情燃烧。
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情感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在繁荣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难道连这激-情品膨湃,热烈的区区爱国之心也没有了吗?那我们还算什么祖国的栋梁、国家未来的主人呢?《女神·晨安》写诗人在“千载一时的晨光”里,向着“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向着革命的先驱,艺苑的巨擘,向着壮丽的山河,向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口气呼出了二十七个“晨安”。
文学名著阅读《女神》练习
《女神》练习一判断题1.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主要有: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叛逆追求的化身;借助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体现时代精神;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吸收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铸成具有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自由体诗,开拓了一代诗风。
()2.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卤莽""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实践了诗人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完全的解放。
它突破了旧律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4.郭沫若的《女神》热情奔放,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崭新的现实主义的审美意识,恢弘的诗歌创作才能,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创立了自由体诗的格局。
()5.《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
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6.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7.《女神》的突出贡献是将"五四"的时代精神化人诗中,从而开了一代诗风。
《凤凰涅架》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首诗,诗歌借凤凰与群鸟共同采集香木自焚更生的传说,象征了旧中国的毁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二、选择题1.下列对郭沫若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郭沫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考古学家,他在诗歌及历史剧创作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高中生《女神》读后感6篇
高中生《女神》读后感6篇女神这本书是我国现代作家郭沫若所创作的一本诗集, 这本书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这本书也是作家风格最不全都的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女神》(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
《女神》读后感1我很喜欢《女神》的作着在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作个性。
也许, 《女神》的成功就在于诗人的大胆的创作个性及当时社会的需要吧。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明族形象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
临死之前, 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 共同歌唱, 凤鸟“即即”而鸣, 凰鸟“足足’相应。
凡鸟的浅薄和猥琐, 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 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四”青年, 就应该具有“五四”式的彻底, 不妥协、战斗和顽强的民族精神, “牺牲小我, 成就大我”的那种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 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制造力的充分肯定, 是那种“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世界。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劳笼, 这激发了诗人叛逆的、抵抗的精神。
《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抵抗行动, 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作为一代的有志青年, 我们应当具有这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的大无谓精神。
借凤凰“集香木自-焚, 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 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主体形象凤凰, 不仅是年青人的化身, 也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更是我们青年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
《女神·炉中煤》表达的是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具牺牲的浓烈情感。
“炉中煤”比方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心一样的爱国赤心, 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正与这热烈燃烧的煤火一样激-情燃烧。
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方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 这爱国情感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 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女神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女神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期间创作的一本诗歌总集,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女神》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一代诗风”。
首先说说郭沫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也是一个主观性、抒情性很强的浪漫主义诗人。
《女神》中的诗主要是郭沫若在1919年至1924年创作的,包括序共有57篇,多数是诗人在日本留学时所著。
在《女神》之中,《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女神之再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湘累》是其主要篇目。
我喜欢诗,喜欢读现代诗歌,所以《女神》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一本诗!《天狗》是《女神》的一个主要篇目,我喜欢它!“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亮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啊!多么个性多么狂妄的诗啊!诗人把以“天狗”自称,可吞日、月、宇宙,具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形象。
是诗人在“五四精神”感召下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人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是寓意着诗人认为五四要吞噬一切久封建、久礼教、久思想。
诗人在艺术手法上直抒胸臆,运用反复、排比、夸张的手法,全诗激情澎湃,震撼了我的心!“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是诗人《炉中煤》的一个片段,这是一首饱含着“眷恋祖国的情绪”的诗歌。
诗人把祖国比成了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比成了熊熊燃烧的“炉中煤”。
以奔放热烈的情绪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该诗形式整齐,循环往复,节奏鲜明,美感强烈!在《女神》中,诗人按照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摹写生活,对理想彰显以狂烈的追求和赞歌,对黑暗与现实又加以理性的思考、冷静的剖析。
让它有着浓郁的烂漫主义色彩!而在表现手法上,《女神》又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形象的比喻和极度的夸张等烂漫主义色彩来表现诗人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诗人在语言上,不局限于白话口语,又加以古今中外的词汇,从而使语言更加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高中名著导读《女神》
《女神》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等人的著作。
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
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
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开创了“一代诗风。
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
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6年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
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写了《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
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
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内容辑要:《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
虽然略迟于胡适的《尝试集》,但却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新诗取得了强有力的突破,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包括1916-1921年间的诗作,以作品式样和形式的不同分为三辑。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它们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独具风韵,令人神驰,在中国开创了诗剧这种新形式。
《女神之再生》前面题写了《浮士德》的诗句:“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
”郭沫若心中的女神是创造力的化身,在堆满男性残骸的世界上,女神创造出新的太阳,因此,女神又成为光明的象征。
名著名篇 时代的骄子——《女神》
时代的骄子——《女神》一、作者简介郭沫假设,原名开贞,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
他幼年在乐山、嘉定和成都念书,接触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
中学时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的现代民主思想和外国文学作品,逐渐培养起叛逆和反抗的性格。
1913年末,郭沫假设经朝鲜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1923年春毕业归国。
留学期间,郭沫假设阅读了大量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
斯宾诺莎泛神论思想成为他反抗陈规、张扬个性的思想武器,泰戈尔、歌德、惠特曼、海涅、雪莱等人的浪漫主义诗篇那么深深地影响了郭沫假设诗歌的主题倾向、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审美观念。
1921年6月,郭沫假设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在日本成立创造社,先后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和《创造月刊》等刊物,倡导革命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直到1929年被反动当局查封。
1921年8月,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为“五四〞以后的新诗开了一代新风,郭沫假设成为我国新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郭沫假设自1924年起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转换思想,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
1926年3月,赴广州就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
同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宣传科长,秘书长和副主任。
1927年3月底,所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向全国人民公开揭露了蒋介石妄图篡夺大革命胜利果实,实行大屠杀的反革命面目。
继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在南进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起义失败,随军转移,直到10月下旬才经由香港回返上海。
在知名作家中,成了名副其实的“戎马书生〞。
继《女神》后,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小说《落叶》,论著《文艺论集》等出版。
1928年2月,迫于蒋介石的严令通缉,郭沫假设离开祖国,举家赴日,在日本渡过了十年的亡命生活。
女神阅读练习
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女神》1.郭沫若诗《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表现了什么?(5分)答:“群鸟歌”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这群鸟也是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但凤凰很快就要再生,那些跳梁小丑的黄粱美梦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2.试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
答:《女神》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二是对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三是爱国情思的抒发。
3.彻底破坏、大胆创造是《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精神特征之一。
请举例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这种精神特征的。
答:《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集中体现在郭沫若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目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民族形象(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象征民族的新生)。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是—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人。
所谓“大我”的情怀,是古老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种崭新的精神,也就是“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雄强的民族精神(如《女神之再生》等)。
这种精神还体现为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马行空”的心灵世界(如《天狗》等)。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又应当理解为同时是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实袒露。
“大我”与“小我”是统一的(如《天狗》、《蜜桑索罗普之夜歌》等)。
从郭沫若诗中也会听到不和谐的声音,展现其骚动、矛盾的内心,在表达进取时可能又有颓唐厌世。
这也可以从“五四”时代心理情绪的复杂多样性方面去理解。
惟其如此,更真实地立体地表达了一代青年的思想情感。
4.《女神》是—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的强光照亮了这—部诗集,试简要分析其风格。
答:《女神》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诗集中的许多诗具有奇特的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形变性的极度夸张,对于自我欲求的大胆表现与肯定,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
高考名著阅读女神要点
《女神》《女神》收录(1918-1921)的57首诗多为作者留学日本时所作,包括3个诗剧和一首序诗,按创作的几个阶段分三辑,依次是哥德式作品、惠特曼式作品和泰戈尔式作品。
“你去,去寻找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兄弟姊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波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诗序》《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集中体现了【自由体诗】的艺术成就,《炉中煤》都是其中的名篇。
【《星空》郭沫若继《女神》后的又一部诗文合集】.《天上的街市》不是本诗集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女神》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都是诗人“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作开创了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律的束缚,创作了雄浑奔放的自由体诗,为五四时期自由诗的发展开拓新天地,成为新诗的奠基作。
并未完全摒弃中国传统诗歌的形式和手法,【《春愁》为旧体诗;《炉中煤》句式基本整齐,大体隔行押韵,且一韵到底,体现了传统诗歌的某些形式和特点】大量采用新鲜的外来的词汇,用复沓迭唱的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有独特创作性《女神》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有别于古代诗人静谧田园景色,与同时代的冰心笔下的自然景色也是不相同的境界情趣,描写自然的语句注重表现主观的情绪。
艺术风格是多样化地统一:激情如电闪惊雷,火山喷发;《天狗》;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女神》中的自我是五四时代人民革命理想的化身,很多诗作用自我形象直接抒情:《地球,我的母亲》《我是偶像崇拜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但《匪徒颂》未出现我歌德式《女神之再生》是诗集的第一篇,颛顼(xū)与共工之战象征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借女神之口,对女娲炼石补天的改良做法提出否定“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彻底毁坏的手段否定以往,乐观的态度对待未来;颛顼(xū)与共工是神话原有的人物,其他女神、农叟、牧童、武夫、蛮伯是诗人新创造的。
《女神》读后感(2篇)
《女神》读后感“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
”这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的开篇语,亦是整首诗内容的概括。
为作者谱写一曲时代的颂歌添就了激昂的音符。
香木自古以来就是高洁、正直之士的象征。
无论是屈原的“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还是郭沫若的“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香木,总是代表雅洁。
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各种民主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诗人的心目中,旧中国就是这样“一切都要去了”的凤凰。
——同样都是含弃旧我,追求新生。
凤凰是集香木来烧尽自己那陈旧的躯体;而我们的中国,有无数爱国的进步人士前赴后继,有无数高尚的革命同胞携手相助,我们那个曾经落后、保守的中华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涅槃的凤凰,不仅象征着中国的再生,也象征着像郭沫若先生这样的革命界、思想界人士的再生。
自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就开始被政治的枷锁锁住了思想与创新的翅膀。
“五四”运动的风潮,让更多的学生与爱国青年接触到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在思想上有较大的转变。
或许在以前,他们是“我们这飘渺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但就像毅然投入火海的凤凰一般,他们选择了接受进步的民主思想,迎来了他们的新生!正如重生后的凤凰,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我们翱翔,我们欢唱!为了新生的祖国而尽情地欢唱!面对禽中灵长的凤凰的涅槃,“群鸟”表现出的,是共同的幸灾乐祸与自鸣得意的卑劣心理。
面对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即将获得新生的中国,那些反动者不就是群鸟的翻版吗?岩鹰象征作恶的军阀,孔雀象征卑劣的政客,鸱枭象征贪婪的市侩,家鸽象征屈膝的奴才,鹦鹉象征聒噪的文痞,白鹤象征旁观的过客。
他们是郭沫若先生的对比,更加能彰显出进步人士的高尚与无私。
凤凰的涅槃之火,就如同那给一切带来新生的时代精神。
高考名著阅读《女神》
高考名著阅读《女神》一.作家及创作背景郭沫若(1892--1978)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出版于1921年8月,全诗共三辑,以第三辑最为重要。
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
《女神》包括了三个诗剧和一首序诗,按诗人创作的几个阶段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入《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诗剧”;第二辑收入《凤凰涅槃》等五四高潮期的诗作;第三辑收入《死的诱惑》等早期主要诗作。
郭沫若于1914年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的几年中,郭沫若接触了泰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歌德等人的著作,受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正在勃起,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思想也深深感染着旅居日本的郭沫若。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从而也使得郭沫若与鲁迅一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将。
《女神》的出现使得中国新诗才真正摆脱了古典和欧化文的束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女神》中的作品,最早的写于1916年,除一些是作者1921年归国后写的外,其余均为1919年至1920年间的留日期间创作的。
《女神》产生的年代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潮照亮夜空的时代。
人们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重建祖国、复兴民族的希望,开始了崭新的追求。
封建传统的旧道德、旧礼教和专制政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一种强烈的反抗、破坏、革新、创造望充溢着整个的“五四”时代,《女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孕育而成的,它以鲜明的叛逆立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奏响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二.内容扫描《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
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郭沫若《女神》赏析-文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郭沫若《女神》赏析-精选文档郭沫若《女神》赏析一、《女神》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
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
《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诗集。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日期间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天狗》、《晨安》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
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
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中国文学名著《女神》导读
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郭开贞,郭鼎堂。
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院院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建国后历任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生平著述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背景介绍】《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五十六首。
诗集中最早的诗写在1918年初夏。
除一小部分为1921年归国后所作外,其余均写于留学日本期间,绝大部分完成于1919年和1920两年里。
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古老的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国内汹涌澎湃。
人们在漫漫的长夜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击和破坏;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一切新事物则受到了自觉的热烈的追求。
这是一个生气蓬勃的时代,一个充满着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造的时代。
《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名著概要】《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名著阅读之《女神》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
1921年与郁达夫、田汉、张资平创立”创造社”并出版诗集《女神》,随后又有诗集《星空》、《前茅》、《恢复》等。
四十年代,创作了《屈原》、《孔雀胆》、《虎符》、《南冠草》、《高渐离》等历史题材的话剧,有力地配合了当时我党反蒋、抗日的伟大斗争,艺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女神》内容《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按诗人创作阶段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入《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作品;第二辑收入《凤凰涅磐》等五四高潮期的诗作;第三辑收入《死的诱惑》等早期主要诗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背景《女神》产生的年代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潮照亮夜空的时代。
人们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重建祖国、复兴民族的希望,开始了崭新的追求。
封建传统的旧道德、旧礼教和专制政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一种强烈的反抗、破坏、革新、创造望充溢着整个的“五四”时代,《女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孕育而成的,它以鲜明的叛逆立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奏响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地位《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女神》的艺术价值: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
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
《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
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
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重点篇目介绍《女神之再生》:《女神之再生》是《女神》中的重点诗剧,运用了神话的题材、诗剧的体裁、象征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凤凰涅槃》:《凤凰涅槃》的思想《凤凰涅槃》强烈地表现出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
它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
诗中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出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
现实的世界已经变的陈旧腐朽,梧桐已经枯槁,醴泉已经消歇。
四周“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变成了陈腐,失去了生机,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②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积极创造精神,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诗中凤凰毫不怜惜旧生命的死亡,焚烧了旧我,获得了新生,整个宇宙也获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变得“新鲜”、“明朗”、“华美”、“芬芳”,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由”、“雄浑”、“悠久”。
诗人通过凤凰再生,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改造的勇气和决心,是他对祖国新生的强烈渴望在诗作中的自然袒露。
③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在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这个“自我”不是拘囚于个人主义狭小天地里的孤独高傲、忧伤颓废的自我,而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
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时代青年。
《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特征①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以凤凰新生象征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把它们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通过凤凰的新生一体多能地表现出来。
②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命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
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新奇的想象伴着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③充满了英雄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诗篇借古代历史故事和传说的英雄抒发自己的理想。
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
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槃”。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槃”,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④以自由的形式,抒发了澎湃的激情。
诗人主张“绝对自由”。
作品正是他诗歌主张的体现。
诗歌长达二百多行,采用诗剧的形式,诗的气氛随着故事和发展,全诗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节奏明快而悠扬,句法多变而活泼,完全适于激情澎湃的思想感情的流泻,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
《凤凰涅槃》中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美,对创造理想的乐观的坚定的内容,决定了诗篇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天狗》:《天狗》是《女神》中的代表诗篇。
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宙Energy的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炉中煤》:《炉中煤》是《女神》中突出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篇。
写于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上海《时事新报》上。
诗人当时身在日本,遥念祖国,诉说自身眷念祖国的情绪,表达渴望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这首诗一开始字里行间便充溢着热烈的激情:“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郭沫若找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比喻:祖国是“年青的女郎”,是自己的恋人,唯此才足以传达他当时所感受到的与祖国的亲近感。
“五四”后的中国,新时代的曙光赋予郭沫若的心灵以灿烂的诗意,他心中奔涌着“爱”的激流。
他多么渴望充当一个恋人的角色。
他是春天的恋人,是太阳的恋人,是火的恋人,更是新生的中国的恋人,他的最为柔美又最为激烈的情歌,便是敬献给祖国的这首《炉中煤》。
和许多年轻的诗人一样,郭沫若以一种热恋似的激情把自己与祖国融入到了一块,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由衷的崇拜和爱慕,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深情的比喻:把自己比作痴情的黑小子--炉中煤。
用燃烧着的煤比喻自己被革命烈火点燃起来的爱国热情。
此诗的二、三节即是炉中煤自述经历,倾诉自己长期以来存在于内心的对“年青的女郎”的丝丝情意。
炉中煤在地下埋了千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五四之后,郭沫若的内心升起了另一个太阳,他仿佛又开始了一次新的生命。
他当然知道,祖国还不是一个自由、繁荣的国度,生活在异邦的他也时时感受着弱国子民的屈辱,但是,“五四”所带来的春天的信息使他充溢着对祖国的美好希望,自我的新生感与祖国的新生感结合在一起,凝聚成他向祖国恋人的衷肠倾诉。
炉中煤“重见天光”了,是因为祖国正在“重见天光”。
“我”这“原本有用的栋梁”将向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诗的最后一节,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炉中煤”在燃烧,对祖国恋人的“爱”使它“燃到了这般模样”。
质朴的诗句完好地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炽热激烈,表达了诗人为祖国不惜牺牲的决心,在燃烧着的诗情之火的激荡中,诗人向祖国恋人奉献出全部的爱,同时,自己也在爱的烈焰中实现着自我的重建和净化。
全诗通篇以比喻的形象抒发感情,诗句中携带着十分纯洁的火热气息,体现了充沛的艺术创造力。
“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这对独特的生动意象,特别有利于诗情的升华。
诗句悠扬隽永,抑扬顿挫,隔行押韵,形式精致完美。
《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创作于1919年12月,通过歌颂祖国的主体——工农大众,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思。
诗中郭沫若完全是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旁若无人。
时而激昂,时而平静的语气扣人心弦。
“我”不单单指作者自己,而且也泛指全人类。
从地球母亲成千上万关怀举动透出地球也尽到了责任,而我们人类远未做到尽孝子的责任。
作者以巧妙的手法让人们自然地行动起来。
作为人类,有理由不报答母亲吗?全诗丰富的意象和饱满的情绪组织在一个层次井然的结构之中,色彩瑰丽,而且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地球慈母般胸怀,如:“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思,我饮一杯水,纵是天降的甘露,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
” 用比喻和比拟手法,表现地球上万物的珍贵,而全人类正是要有这样理念,才会尽到保护地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