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4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学案编辑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精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精编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讲解】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①分类⎩⎨⎧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②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3.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关系在空间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把高山削低、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岩石的类型及形成(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海洋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页岩变质而成)、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依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模式图可总结基本规律,如下表: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等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3.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关键是判读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终点,即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以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以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专题16 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16 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

。6.“拱门高约100米”说明该“蓝窗”顶部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约100米,2017年3月8日,由于大风引起巨浪冲刷,“蓝窗”坍塌。故B正确。“
蓝窗”为海蚀拱桥,与河流冲刷无关,故A错误。潮汐和洋流中的海水影响不到“蓝窗”顶部,故C、D错误。
解析 答案
过关 练习
考点:海岸地貌的形成
17、【2020·陕西咸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甲岛屿森林茂密,河流纵横且水质好,河流上游冰川湖和沼泽湿地广布。首府 乌斯怀亚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达尔文蒲包花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四季常绿、色彩鲜 艳,是甲岛屿内特有的植物。达尔文蒲包花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集中分布在坡度为 20°~40°的山坡上,且大多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或半山低洼避风处。近些年来,新西 兰和一些北欧国家将达尔文蒲包花引进国内并栽培成功,主要用于城市家庭装饰。 (1)分析图示地区西侧海岸线破碎的成因。【8分】
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
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C 8、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D 9、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冲刷
B.风高浪急 C.潮汐涌动
D.洋流袭来
【答案】5.A 6.B 【解析】5.“蓝窗”是海蚀拱桥景观。从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景观名称来看,首先是凸出于海的庞大岩体的两侧,在风浪的侵
蚀拍打下,形成海蚀穴景观;随着风浪的长期侵蚀,两侧的海蚀穴加深,形成海蚀洞;两侧的海蚀洞进一步被风浪侵蚀,被打通为海蚀拱桥。故A正确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共18张PPT)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共18张PPT)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C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2016全国卷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网络构建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1.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 湿润、半湿润地区
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 冰碛丘陵等地貌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考点二:堆积物(地貌)
(2016全国卷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
主要原因是贺兰东坡 C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
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B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左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受谷地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019·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质检)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2.(2019·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3.(2019·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共49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共49张PPT)

(风力作用)
03
学会分析常见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形成过程
DL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我国西北为例



地 阻挡、狭管效应 形
风 蚀


地表摩 擦力
水面、裸露、植被
沙源 沙
覆盖物 裸露、植被、水
DL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我国西北为例
含沙 风速大,携带能力强

量 近地面含沙量大,
风蚀能力强
DL
地貌景观的判读——风力地貌
沙漠、沙丘
沙垄
风蚀城堡
黄土高原
雅丹地貌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及湿润半湿润地区某些河湖海岸某些地段附近
风蚀蘑菇
沙尘暴
风蚀柱、戈壁
戈壁
月牙泉——风蚀洼地
DL 地貌景观的判读——冰川地貌
下 滑 移 动 侵 蚀 重力作用
堆 积 冰川融化

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D


2.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DL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
日晒
温度 变化
水的 冻融
风化 作用
植物 生长
雨淋
风吹
DL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地貌
颗粒小、 比重小的 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 高原的黄土)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1.(2019·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2~3题。

2.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3.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

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

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

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5.(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

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1、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

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争用的结果”,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切不可遗漏。

(通用版)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通用版)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图2 (3)由图 2 可知,海沟属于 消亡 边界,海岭属于 生长 边界。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地质学家在安徽省天柱山发现了世界上暴
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的花岗岩和丰
富的片麻岩、榴辉岩(一般存在于万米以下的
地幔之中)使得天柱山成为全球研究大陆动力
学的较佳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 涉及 大气 圈、水圈和 生物 圈等。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3·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
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
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
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2.(2015·江苏高考·节选)右图为安第斯
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
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
发育形成的,故选 C。 答案:C
甲 (1)图甲中 a 表示 风化作用 、b 表示搬运作用 、c 表示堆积作用。 (2)乙图是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 流水沉积作用,分布于_河__流__入__ _海__口__。丙图是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用 ,多分 布于 干旱地区 。
A.甲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乙
C.丙
() D.丁
3.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质检)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1)~
(2)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
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
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3.(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4~5题。

4.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
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
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6~7题。

6.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7.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
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侵蚀作用与地貌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5.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6.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答题模板]
1、(1)A (2)D
第(1)题,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越往入海口,河流的流速越慢,堆积作用越明显。

结合图中①②③④四处1880年和1945年的沙洲0米线的变化可知,②③④处的沙洲或从无到有或由小变大,唯有①处沙洲消失,说明①处受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第(2)题,由图可知,沙洲的面积在增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河口不断变窄,河道不断变浅,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的堆积作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向南岸偏,南岸受冲刷,河道变深,北岸受堆积,航道淤浅,故北航道航行条件比南航道差。

2、(1)C (2)B (3)D
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3、(1)D (2)C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

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

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

故选C。

4、(1)C (2)C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近现代以来,丙海岸一直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2)题,乙处海岸线从公元4世纪以前至12世纪向海洋推进,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6D 7、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