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修订稿
高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古诗文鉴赏技巧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鉴赏技巧的掌握对于理解和欣赏古诗文至关重要。
1. 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古诗文前,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 细读全文:通读全文,把握古诗文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了解文中的情感、意蕴和意象。
3. 确定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如辞章、词藻、句式等,掌握文体特点有助于理解和鉴赏。
4. 关注诗意和意象:重点把握古诗文中的诗意和意象,通过细读和品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 辨析修辞手法:关注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6. 对比分析:在学习多首古诗文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其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二、阅读理解技巧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良好的阅读理解技巧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1. 提前预览: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标题、题目和
段落开头的主题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 理清思路: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文章的主旨和思路,抓住
关键词和论点,帮助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注意细节:在阅读过程中,要留意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包括事实、数据、人物特征等,这些细节对于全面理解文章很重要。
4. 掌握上下文语境:对于不理解的生词和短语,要通过上下文的语
境来推测其含义,特别是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语气的变化。
5. 归纳总结:在阅读完成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和
要点,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最终修订版)汇编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赏析
《子衿》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题
主题: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深厚的友谊,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答:(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
以下是一些关于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要点:
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这通常涉及到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歌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具象形象,而语言则是诗歌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意象和语言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 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形式,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会其音乐性和美感。
4.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象征、暗示等。这些手法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刻画形象、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探究这些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诗歌往往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6. 反复品读与思考:鉴赏诗歌需要反复品读和思考,通过不断地品味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层意义。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诗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总之,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理解主题和情感、分析意象和语言、把握节奏和韵律、探究艺术手法、结合实际生活体验以及反复品读与思考等。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小池修订版
小池
宋代: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
宋四大家”。
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鉴赏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专题15 古诗文阅读(六)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课件)-【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③修饰词,指对诗词中的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 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 年全国Ⅱ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 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 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
一、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常用语汇 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苦、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 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寂、报国无门之激愤(愤懑)、建功立业 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壮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 挚、归耕隐居之怡然自乐、黑暗官场之揭露、离别思念之感伤、贬 官谪居之怨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伤等。 2.悲情:感伤、忧愁、伤感、恫怅、怅惘、寂寞、孤独、烦闷、 郁闷、抑郁、激愤、愤懑、悲愤、怨恨、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蔑视权贵、借古讽今、愤世嫉俗、怀古伤今、惜春伤秋 (互文)、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等。
备战2023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分技巧及答题模板
增分技巧
增分技巧
● 【增分意识】
●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 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
● 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 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文言文的 翻译,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文学文化常识】 1、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 革新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后世称“陈拾遗”。是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 召唤新时代刚健文风的重要代表。 2、歌行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由汉魏六朝 乐府诗发展而来,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
外城。 扶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磨刀的声音。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穿。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同“贴”。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军中的同伴。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2007-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之诗歌鉴赏(修订版)
高考语文新课标之诗歌鉴赏(2007-2014)
200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00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
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本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5分)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修订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
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
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
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诗词典唐诗宋词鉴赏破解版
一、前言
我国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
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唐诗宋词”更是我国古代诗词的巅峰
之作,被誉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之作。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难以理解,使得古诗词的鉴赏成为一项艰难
的任务。而我国古诗词典则是帮助读者解读、欣赏古诗词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古诗词典的意义
1. 我国古诗词典的背景
我国古诗词典,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瑰宝,它以规范、权威
的方式,向读者传授古代诗词的语言、意境、内涵以及韵律。通过我
国古诗词典,读者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
品的解读分析等,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2. 我国古诗词典的价值
我国古诗词典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内容丰富、繁多,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学者、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我国古
诗词典深入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3. 我国古诗词典的作用
我国古诗词典可以作为国内外专业人士研究我国古代诗词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以让一般读者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注解来了解古代诗词,让古
代诗词不再成为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品,深
受人们的喜爱。
三、我国古诗词典的分类
我国古诗词典按照内容和使用范围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纯粹的鉴赏类古诗词典
这类古诗词典的主要功能是对古代诗词进行阐释、鉴赏,包括解读古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并对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人物传记等进行介绍和解释。常见的代表作有《古诗词大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等。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春望 杜甫修订版
春望
唐代: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
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
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
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古诗词曲鉴赏】
拟声词。
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
【赏析】首章运用比兴手法,头两句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 美好场景。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4)《关雎》中“_关__关__雎__鸠___,_在__河__之__洲___”两句用雎鸠和鸣,比喻 男女间和谐恩爱的情景,将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5)《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__窈__窕__淑__女__,__君__子__好__逑__。 (6)《关雎》中“_窈__窕__淑__女___,_琴__瑟__友__之___”是男子面对心仪的姑娘, 弹琴鼓瑟,以求芳心的最好诠释。
【参考译文】 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早露水变成霜。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 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顺流而下去追 寻,她好像在水的中央。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露水珠儿没有干。所 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 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芦苇一片茂盛鲜 明的样子,太阳不出露水还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 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统编六下《古诗词专项复习》评课稿
统编六下《古诗词专项复习》评课稿
言传诗词之美,尽享语文之趣
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教学诗歌,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老师的《古诗词复习》课,上的比较成功,我想主要用三个字谈谈我感受到的成功之处:一是美,一是实,一是多。
首先说说“美”。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老师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
再说说“实”。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半个月的准备时间,老师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复习的“溜光大道”,值了。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和听课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
最后说说“多”。一是所展示的古诗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训练题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老师带领孩子们漫游古诗园,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二是所展示的形式多。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有诗中有景,有诗中有情,有诗中有理,有诗中有
乐……整堂课,孩子们始终紧张着、跟随着、学习着。
总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订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
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
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修订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
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
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
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
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鉴赏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
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最终修订版汇编
----- 好资料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赏析《子衿》这首诗采纳了如何的表达手法?从构造上看,拥有如何的特色?1.全诗采纳倒叙手法。从构造上看,诗歌的前两章拥有重章复
沓的特色。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2.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恋人。可望眼欲穿,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变成
难过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慌意乱,来往返回地走个不断,
感觉固然只有一天不会面,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题
主题: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与友人之间的诚挚深沉的友谊,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迷恋
慰勉之情,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一个辅字是辅助、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情景,气概宏伟,使诗歌开篇境界广阔;望”字超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同,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分别时的乐观踊跃态度作铺垫。
2. 颔联“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如何安慰友人的?
答: ( 诗人安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乡、宦游异乡的人,分别乃常事,何须伤心呢?) 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同样,感情一致来欣慰朋友,借以减少友人的凄凉和孤单之感。惜别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怀。
3.试剖析“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由。
答: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诚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
伤感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界线的真理。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低落的
小学古诗题目汇总修订稿
小学古诗题目汇总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同学们,这是老师给大家总结出的小升初的古诗题型知识点,请大家仔细分析,掌握。
第一部分,是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汇总,同学们一定要熟背。
一.鄂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汇总
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登鹳雀楼静夜思
北宋邵雍唐王之涣唐李白
一去二三里,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
烟村四五家。黄河入海流。疑是地上霜。
亭台六七座,欲穷千里目,举头望明月,
八九十枝花。更上一层楼。低头思故乡。
画夜宿山寺梅花
唐李白宋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危楼高百尺,墙角数枝梅,
近听水无声。手可摘星辰。凌寒独自开。
春去花还在,不敢高声语,遥知不是雪,
人来鸟不惊。恐惊天上人。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
春晓咏柳悯农
唐孟浩然唐贺知章唐李绅
春眠不觉晓,碧玉妆成一树高,锄禾日当午,
处处闻啼鸟。万条垂下绿丝绦。汗滴禾下土。
夜来风雨声,不知细叶谁裁出,谁知盘中餐,
花落知多少。二月春风似剪刀。粒粒皆辛苦。
绝句春游湖小池
唐杜甫宋徐俯宋杨万里
迟日江山丽,双飞燕子几时回?泉眼无声惜细流,春风花草香。夹岸桃花蘸水开。树阴照水爱晴柔。
泥融飞燕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荷才露尖尖角,沙暖睡鸳鸯。小舟撑出柳阴来。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发白帝城宿新市徐公店
唐李白宋杨万里
朝辞白帝彩云间,篱落疏疏一径深,
千里江陵一日还。树头花落未成荫。
两岸猿声啼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
轻舟已过万重山。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上册
游子吟望庐山瀑布
唐孟郊唐李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日照香炉生紫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遥看瀑布挂前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
《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着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
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
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偏重抒情的诗歌)
(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情和景
1.景色: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渗透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是山川草木等整体意象
2.事物:咏物诗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是某个具体意象。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手法技巧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四个方面入手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用典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顶针、互
文、隐语(谐音)、双关、回环(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
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
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这种运用
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
做回环,又叫回文)
3.描写手法:
烘托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
①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②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
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等。
白描工笔
粗笔勾勒
虚实结合法
动静、远近、高低、上下结合
细节描写
正/侧面描写
气氛渲染
色彩渲染
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五、常见诗歌题型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