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

合集下载

教育之道无他,爱与榜样而已

教育之道无他,爱与榜样而已

教育之道无他,爱与榜样而已作者:沙吉光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9期从初登讲台至今,已8年有余,我经常思考怎么做才算好教师,昨天无意中看到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过的一句话: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联系几年的工作,我对这句话,对教育、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

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位教师都认可的道理,更体现了“爱”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爱心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爱是无私的。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热爱学生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蹲下来看孩子”,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蹲下来,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能真心地爱学生,永远以友好、平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与人相处。

爱学生,就要欣赏学生。

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是有用之才,应积极主动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张扬他们的个性。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爱学生,还要宽容学生。

对一个学生来说,犯错误是难免的。

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宽容他们的错误,把批评转化为对学生的期待,使宽容成为唤醒、鼓舞学生的有效手段,并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

爱学生,更要发展学生。

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做人,不断开拓学生发展的空间,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并不断发展自身的素质,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打基础。

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巧妙地传送自己的爱,才能让教育像流水行云般自然和谐。

二、榜样我们的教育并不应该是对学生反复叮嘱该怎么做,必须做什么,什么坚决不能做。

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

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

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大过卦是《易经》八卦之一,象征着“苦难”的状态。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常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而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正是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和理念的总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

一、顺应变化,灵活应对大过卦象征着天上雷,地下有水,雷雨交加,形势动荡。

教育和学习同样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要在这个时代保持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顺应变化,灵活应对。

教育者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需求,在教育方案中加入最新的科技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同时,学生也要有意识地主动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压力与韧性的平衡大过卦中的雷雨交加也意味着压力和挑战。

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压力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因此,在教育与学习之道中,我们要寻找压力与韧性的平衡之道。

教育者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他们感受到压力,但同时也要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的韧性。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挑战,并从中成长。

三、积极探索与反思大过卦中的雷霆意味着积极的行动。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应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与此同时,反思也是教育与学习的重要环节。

大过卦中雷雨交加的景象,提醒我们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要持续反思。

教育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寻找不足并加以改进。

学生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总结:大过卦中的教育与学习之道给我们指明了应对教育困境和学习挑战的方法和理念。

顺应变化,灵活应对;压力与韧性的平衡;积极探索与反思,这些都是在当代教育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教育者和学生都应该时刻关注这些原则,并将其贯彻于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以上文稿纯属虚构,仅供参考。

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撰写。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MarvaCollinsWay」阅读笔记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MarvaCollinsWay」阅读笔记

马⽂·柯林斯的教育之道「MarvaCollinsWay」阅读笔记是中强列推荐的⼀本书这本书主写的是马⽂·柯林斯的成长经历已经和教育理念,仅看介绍,会误认为这本书只是在说⿎励式的教学理念,看完发现还有写塑造了她性格的⼈⽣经历,这部分更具有启发性。

提及的很多点引起共鸣,能看到个⼈成长经历对于她教育⽅式的影响,最终形成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很多⼈的命运马⽂⼉时⽣活在亚拉巴马州蒙罗韦尔⼩镇,在这⾥远离了许多犯罪⾏为,⼈⽂、⾃然让她度过了⽆忧⽆虑的快乐童年。

她⽬睹了因为种族的缘故⽗亲遭受到的不公待遇,但⽗亲从不墨守成规、安于旧俗,拥有强⼤的价值观和坚定信仰,这使得马⽂有强烈的安全感并且坚定⾃信⼩时候通过模仿祖母诵读,马⽂学会了通过⾳节拼读单词,祖母读那些书籍诗歌启蒙了马⽂⼩学时马⽂因写错2被⽼师⽤尺⼦打⼿,这影响了马⽂的教学理念:应该对孩⼦采取积极的策略,不应该指责和嘲笑,应该建⽴信⼼,孩⼦是敏感,⾃尊⼼是脆弱的因为⿊⼈⾝份在上学和就业时处处受到限制,致使她在培门罗县训机构教书,这段经历使马⽂掌握了教学⽅法,还让她懂得了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懂了解学⽣在去芝加哥拜访祖母表亲安妮时,遇见了她的丈夫柯拉鲁斯,丈夫始终都很⽀持马⽂做的事“能够对别⼈的孩⼦表现出极⼤耐⼼的男⼠⼀定会事⼀个好⽗亲和好丈夫”在辞去医疗秘书⼯作后,马⽂到南卡尔洪⼩学⼆年级教书。

传统教学通过图⽚教授阅读,这降低教材和课程难度,学⽣的反馈使得马⽂摒弃了这种教学⽅式,转⽽选择⼀些优秀的故事,教授孩⼦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活经验,这相较于传统课本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办公室政治让马⽂失去了继续留在公⽴学校的动⼒,最终马⽂开始和⼀群对公⽴学校不满的⼥性邻居⼀起在丹尼尔·⿊尔·威廉姆斯⼤学⾥建⽴了私⽴⼩学,在这所马⽂⾃⼰的⼩学⾥,她充分践⾏了她的教育理念,后来马搬到了⾃⼰家⼆楼并将学校改名为西区预备学校,继续教书育⼈马⽂给《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专栏作家扎伊·史密斯写信,并接受了采访,之后收到关注和捐助,她到公⽴学校演讲,获得500美元,她也以此激励孩⼦努⼒学习之后有了更多像莉莲·沃恩、艾拉·麦考伊这样的对待孩⼦温柔有耐⼼且乐于接受马⽂的教学⽅法的⽼师加⼊了马⽂的学校《60分钟》栏⽬为学校打开资⾦来源,学校换了新的校址,有了更多的学⽣⾯对各种正⾯和负⾯的报道,各种各样的批评,刚开始马⽂拒绝回应,朋友建议马⽂回应,但是这使得马⽂筋疲⼒竭那些讥笑讽刺和含沙射影的批评永远不可能减少她真正的成就:那些孩⼦接受教育,受到⿎励,变得⾃信果敢,最后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了属于⾃⼰得路。

中国教育之“道”与“术”

中国教育之“道”与“术”

中国教育之“道”与“术”教育之道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

教育之术,教育应该拥抱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改变了教育的开放性、透明性、共享性以及全球性。

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中国任何地方的学生通过录课系统或者通过直播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化学习,或者通过线上线下O2O结合的模式,都能够接受到世界和中国最先进的教育。

教育之道大家都知道在一千多年前韩愈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觉得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实依然没有离开这三个定义,就是道、业、惑,我们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

中国讲究“道”,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给“道”定了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琢磨、玄之又玄的定义。

中国每一个领域都在寻找自己的?“道”,中国古代从皇帝开始,所谓的遵循“天道”,定位天子,寻找一种永久的统治之道,既能保障自己的权力又能保证人民的幸福。

在教育领域,我们一直在寻求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的教育之道。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今天教育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代为了非常狭隘的高考(微博)而奋斗,中国的教育到底未来走向何方?我们也能够隐约感到中国的教育越做越偏,越来越往技术方向走,往知识点方向走,往高考的高分方向走。

学了无数的道理,今天我们其实没有真正找到教育之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我今天不主谈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融入教育的正常工具或者说是到最后改变了教育传授的方式,但是它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的道在什么地方?说到教育之道的关系,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香港一位教授说,香港大学里商业气息太浓,十有五六是学会计、金融、法律;餐厅电子屏幕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样很枯燥,不像北京大学显得特有文化。

在北大你每次进校门必须先向保安回答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个我可以证明百分之一百是确实存在的,北大校门管得非常严,进去的人一定要出示证件,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找谁、你到什么宿舍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表达工具,而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去领悟情感,例如用心品味课文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引导学生在感受中领悟生活的情感价值,进而引发内心的感悟和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古诗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行为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

其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智慧教育。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学会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学会思辨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文化教育。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和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修养。

耐心耐心再耐心优秀教师的教育之道

耐心耐心再耐心优秀教师的教育之道

耐心耐心再耐心优秀教师的教育之道优秀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具备着耐心、恒心和毅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经验。

本文将从耐心的重要性、耐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耐心等方面,探讨优秀教师的教育之道。

一、耐心的重要性耐心是优秀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教育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支持。

只有具备耐心,教师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教育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其次,耐心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和烦恼,他们需要有一个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

耐心的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化解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耐心倾听和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还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

二、耐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栽培。

耐心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他们不会急于求成,而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为出发点,耐心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另一方面,耐心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的教师不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而是与学生共同面对挑战,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可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如何培养耐心耐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磨砺获得的。

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自己的耐心。

首先,教师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经验。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通过学习优秀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教师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方法和风格,提高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能力。

三字经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导语】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下⾯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欢迎阅读参考! gǒubújiào 苟不教 xìngnǎiqiān 性乃迁 jiàozhīdào 教之道 guìyǐzhuān 贵以专 【注释】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法、道理。

贵:注重、重视。

以:在于。

专:专⼼致志。

【解释】 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启⽰】 百年⼤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事。

要想使孩⼦成为对社会有⽤的⼈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的教育,专⼼⼀致,时时不能放松。

【赏析】 —个⼈是否成才,是成为⼀个品德优良的君⼦,还是成为⼀个道德败坏的⼩⼈?这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莫⼤关系。

有的孩⼦⽣于帝王将相之家,若流落于市井之中,也会与⼀般地痞流氓相差⽆⼏,⾼贵之⽓荡然⽆存;有的孩⼦出⾝贫寒,却⾃⼩教养于帝王之家,那么⾼贵之⽓也会⾃然流露。

教育对⼀个孩⼦的成长⾄关重要,百年⼤计,教育为本;⼗年树⽊,百年树⼈。

很多单亲家庭因为孩⼦没有很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才沦为社会渣滓,作*犯科,最终毁了⾃⼰的⼤好前程。

很多有成就的孩⼦,多是出于教育良好的家庭,刘永好兄弟富裕起来之后,给⽗母专门塑了像,并⾮为炫耀⾃⼰的财富,⽽为了感激⽗母对他们的养育教诲。

很多成功⼈⼠在回忆起⾃⼰的⽗母和恩师时,都感慨良多。

⼀个底⼦再好的孩⼦,不教育的话也不可能成材;⼀棵再好的苗⼦,若不施肥,也不会苗壮成长。

教育是⼀件⼤事,必须要专注,“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定要专注,对孩⼦的教育时刻不能松懈。

⽑泽东教育⽑岸英的时候,严嘱⽑岸英每⽇要写⽇记来记录每⽇的进步情况。

学习如逆⽔⾏⾈,不进则退。

2024年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有感

2024年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有感
读了《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这本书,我很受震撼。这本书从马文柯林斯自己幼年的家庭和学校教育讲起,到马文柯林斯自己开始当教师,直到她创立西区预备学校后几年,以及她的学校开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结束,结束的时间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这本书中,马文柯林斯所崇尚的对孩子采取积极的态度、向孩子灌输勤奋努力/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价值观、让孩子广泛阅读经典著作这几点让我记忆深刻。
马文的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有着各种“问题”。但在她的眼中,从来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她的信念、勇气、执着与奉献,帮助她的学生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超过其年龄的平均水平,单词都拼不对的孩子能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群没有自信、被所有人认为注定要失败的孩子根本性地转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取得了极高的学习成就与令人惊叹的成功。
但是这并非什么奇迹,也并非轻而易举,她为了教育这些孩子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小时候她就从她父亲的身上学会了,取得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在自己是正确的情形下坚持自我,学会了自尊自立。她把这种价值观教授给了孩子们,她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她让孩子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是可以做好学习这件事情的。她相信孩子们,所以孩子们也会相信自己,相信是会传染的。当别人比你更相信你的时候,你最终也不会让自己失望。但这种相信并不是安慰,而是通过马文柯林斯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所达成的。马文柯林斯相信这些孩子,并教给他们方法,孩子们开始相信自己,也努力学习,成绩自然取得了进步。这不是虚假的相信,不是安慰,不是口头上说的我相信你,而是告诉你,你要相信自己,你要努力,而我会通过我的努力帮助你取得进步。无需赘言,这是需要付出极大的热情、耐心和艰辛才能做到的事情。马文柯林斯热爱这份事业,因为她爱这些孩子们,她也真正地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

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之道

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之道

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之道(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林格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教育的问题。

近十年来,从到国务院工作开始,到现在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十年的时间,我个人将近走了900个县,观察过将近1200所学校,拜访过400位专家或者名校长。

长期坚持用脚做学问,就会沉浸在对教育的本身价值的追求上。

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寻找中国教育的出路。

所以有一些体会和感悟很愿意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章中国教育的问题首先我想讲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可以打一个比方。

我原来有一个同事是研究农业的经济学家,他曾经在河北的一个县种庄稼。

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比方来描述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状态。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土地板结了,土地本身的活力没有了,退化了。

实际上,现在不管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当中,我们都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甚至庄稼长起来以后去肆意地修剪,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思。

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吗?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问题主要在哪里?其中第一点我想讲的是,教育现在处于一种“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的状况。

具体表现为:一个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动摇,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这种意识,老师更是缺乏这种理念。

现在的教育可以简单地说是简单而粗糙的教育;第二个现象是,社会大转型,人心浮躁,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和家庭教育。

特别是现在国家尽管也在倡导优先发展教育,但实际上教育已经退到了一个次要的地位上,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把双刃剑,对文化和教育其实是有冲击的;第三个,现在孩子发育提前。

据统计,现在的女孩子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2.54岁,男孩子第一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4.85岁。

令人惊奇的一个数字是,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北京市有3.54%的中学生在过性生活。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背景是,独生子女时代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

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号子思。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的为师之道影响了几千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以德育人”。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他强调了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并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他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孔子的为师之道还包括“示范教学”。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学生。

他相信学生会通过模仿和学习教育者的品质和行为来培养自己的素养。

"教学相长,德行天下。

"
以上是一些关于孔子的为师之道的简要介绍。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以教之道悟己身的意思

以教之道悟己身的意思

以教之道悟己身的意思
“以教之道悟己身”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教育别人的方式来领悟自身的知识和道理。

“以教之道”表示教育别人的方式或方法,而“悟己身”则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来领悟自身的知识和道理。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别人和自我领悟之间的联系,认为通过教育别人的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在实践中,这句话可以用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不仅教授别人知识,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获奖科研报告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获奖科研报告

论“教之道,贵以专”的现实意义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系宋代王应麟所作,内容大多采用韵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组。

它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中的“教之道,贵以专”是讲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导他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课业的选择要以精专为主。

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教之道,贵以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之道贵以专专业化精专现实意义《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系宋代王应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组。

它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广博,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和一些民间传说。

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著名学者刘宏毅说:“《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糅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①作为一本优秀的古典文化书籍,《三字经》里处处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种多样的,然而任何一部经典都有着现实意义。

《三字经》中说“教之道,贵以专”是讲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导他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课业的选择要以精专为主。

那么,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教之道,贵以专”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一、专业化的教师是正确实施教育方法的前提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教师的专业化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与十九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

二战之后,尤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②。

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同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到“专”字:首先,持之以恒地学习是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之道贵以专之一

教之道贵以专之一

教之道贵以专之一我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前后有十次,深深体会到真正要达到联合国所希求的:化解冲突、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个目标,还是要靠办班教学。

在中国古籍《礼记.学记》,这一篇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里面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教育最重要。

如果把这个问题疏忽了,这个国家决定动乱,不会长久,这是肯定的。

中国五千年来,长始久安,不是用武力镇压,也不是用会议,而是用教学。

英国七十年代汤恩比博士讲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一定要靠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何谓孔孟学说?这就讲到儒家了。

何谓儒?一个人旁边一个需,就是说人必需要的,人必需要什么?伦理、道德、因果。

人有伦理、道德,就不会做坏事,做不善的事情会觉得很羞耻;懂得因果,不敢做坏事。

这是中国五千年教学的精髓。

人人做好人,事事是好事。

中国历代的学者推崇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修身治学的态度:「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他一生所学、所修、所教、所传的,皆是古圣先王的遗教,自己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

他相信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教诲,毫无怀疑的继承下来。

孔子承传的是什么?伦理道德,这是中国教学的根,也就是汤恩比所说的孔孟学说。

孔孟学说,大家一听到这个名词,就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学习这些典籍培养出来的是学者、专家,儒学家、佛学家、道学家。

但是中国教育的目的不在此地,而是「读书志在圣贤」,中国人培养的不是专家学者,是培养圣贤人。

从这里,我才说出儒学与学儒,汉学与学习汉学。

儒学和学儒,佛学和学佛不一样;儒学、佛学,是拿到儒佛的经典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与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毫不相关,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受。

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烦恼乎,那怎么行?如果学了欢喜心不能现前,反而常生烦恼,这就叫儒学、道学、佛学。

学习后真正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无时无刻不自在,那就是学佛、学儒。

所以老祖宗的东西,五千年传下来,放眼全世界,中国人确实最懂得教育及教学的方法,也收到教学的成果。

致良知――教育之道

致良知――教育之道

致良知――教育之道良知,心之本体。

心,万物之本。

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意即:教育的宗旨在于使人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于,使人依据亲生经历,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良知与教育之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需从应试教育转回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从本质上说道,“素质教育”就是以“培育存有理想、存有道德、存有文化、存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全面培育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多样的科学文化科学知识、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动手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个性为宗旨。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且必须以“育人”为本。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求知欲,教会学生为社会办事,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瘦身,首先就是必须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做人?搞一个怎样的人?良知学说提出:要人实现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和天地宇宙本来一体的和谐,最终达至万物一体的境域,即《易经》所说的“太和”式的宇宙论大和谐状态。

良知本质上便是一种和谐意识,是充分发展生命的本质的深度体验,是与天地精神同出一源的秩序感,是宇宙大化落实在人心中的创造活力,是“仁道即生道”的现量展现。

万物都可以透过良知的起用活泼泼地发展,在人即是实现人性,在物则是实现物性。

人的自然性社会化以后,便可以参与人间秩序的建构,成为历史文化创造发展的动力,为社会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伦理资源,促进代表人类自由与希望的艺术的重创,尽其可能地实现人的一切潜力与质素。

良知就是人的存有的第一本质,就是社会建构的第一性原则,就是价值同时实现的第一来源。

缺乏了良知,人将未成其人;背离了良知,社会生活亦将毫无意义。

疏离人的良知,就是疏离人的神性;漠视社会的良知,就是漠视社会的公义。

人的革命本质上即是良知的革命。

认知良知之理即是认知做人之理,认知良知之情则就是认知做人之情,情理合璧交相辉映,生命的内涵意义亦全幅突显。

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

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

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孟子”,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是他对于人性、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理解孟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孟子强调人性的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有天赋的良善之心。

孟子通过“性善论”解释了人性的本源和发展,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恶劣。

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回归自己的本性,恢复善良的品质。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对于我们认识人性的本质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启示。

其次,孟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的关键,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实现自己的人性和道德的完善。

孟子提出了“教育三纲五常”的理念,即以仁爱为纲,以孝悌忠信礼为常。

他主张要注重培养人的仁爱之心,通过家庭和社会教育来培养人的孝悌忠信礼等美德。

孟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对于我们认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此外,孟子强调了君子的修身养性。

他认为君子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孟子提出了“言传身教”的观点,即通过言语和行为来传递道德的教育。

他强调君子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风范,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对于我们认识君子的标准和修身养性具有重要启示。

最后,孟子关注社会公平和政治伦理。

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责任性。

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通过实行仁政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他主张君主应该具备仁爱之心,以道德的方式治理国家,使民众得到公正的待遇。

孟子的政治伦理观点对于我们认识政治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孟子的言传身教之道是他对于人性、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教育之道

教育之道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延伸至当今的教育,即“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这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一、教育之道,在致良知。

人类文明依靠教育一代代传承下去。

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应有的良知。

在这个世界上,学校可能是最安全的一片净土。

为什么学校能够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呢?因为,与某些行业相比,学校没有或者说少了功利性。

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它关乎国计民生。

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在学校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保障。

如果没有良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学生将受到很多潜在的伤害。

国家现在推出许多优惠政策,贫困寄读生补助,蛋奶工程,爱心午餐等。

这些都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以希望。

他们不必为辍学、饥寒饱受折磨。

然而,这些,都需要具备良知的学校领导去落实。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汶川大地震发生期间,不乏老师舍己救生的英雄事迹。

人们为之感动,为之称颂。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他(她)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他(她)就不再作为个人而存在。

他(她)担负着“保护学生”的重任。

在危险到来的时刻,没有半点的犹豫和迟疑。

作为一名老师的良知在于抛弃人的恶习,用光明磊落的言行去诠释崇高。

二、教育之道,在亲生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大新生入学的时间到了,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北大校园。

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已累得疲惫不堪。

他把行李放在路边。

“怎么能不背行李去办理入学手续呢?实在背不动了。

”他心里正想着,正好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他便想让“老师傅”替他看包,“老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小时后,他办完手续回来了,“老师傅”很尽职地仍在为他看守。

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在主席台上就座。

浅谈教之道

浅谈教之道

浅谈教之道洪山片玉小学刘三华想着写写关于教育的文章。

每每提起笔,却心有惶惶然,不敢轻易去表述心中的所思所想。

因为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从某一方面去叙说得清楚。

今天,我想从教育方式上去谈谈教育这个庞大的课题。

而今,教育有了许多种类型,“填鸭”式教育,“放养”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等等。

可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在我来说,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性格,很难有一个固定的、真理的模式,面对性格迥异的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就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从而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

对于孩子,我每每先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因为我最了解他。

在干活时,我都会要孩子来帮忙。

以前,他会问:“为什么总是叫我,你自己不行吗?”于是我和他说:“许胤礽,我希望你能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当别人需要你时,你能快乐地帮助他;也许你的帮助不是刻意的,甚至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或许你帮助了别人,人家没有谢意,但别的人会尊敬、赞美你……”有过这样的对话,渐渐地我发现他慢慢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云淡风轻中,让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接触过很多家长,有的认为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严厉的管教,在家乡有这么一句俗语:“不打不成人,竹棍子打了出好人。

”于是,孩子过早地承受了肉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摧残,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不乐观、不自信,甚至于叛逆。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这样严格的管教,也不是只有这种教育方式就能走向最终的成功与辉煌。

每个孩子的能力、悟性、天分都不一样,就比如身高,有人可以长到一米八,而有人只能长到一米五;不能因为你的孩子跑不过刘翔,就去责难他,不能因为你的孩子成不了比尔·盖茨,就觉得他一无是处;更不能因为你的孩子成不了爱因斯坦,就灰心丧气。

我们真正能做的,只是培养他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激发他的兴趣,挖掘他的潜力,耐心引导、督促,帮助他一步一步地向成功靠拢。

高考模拟作文“张弛有度,教育之道”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张弛有度,教育之道”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张弛有度,教育之道”导写及范文【原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内容来自去年年底的新闻热点,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的一次演讲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与刚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的乡村教师张桂梅的观点完全相悖,两种教育理念的斗争,说到底就是对于成才的标准定义不同,是精英的随遇而安和底层的焦虑执念之间的矛盾,更引发了作为受教育者对于成才的不同标准的思考。

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提供了多个角度,写作允许自选角度。

具体到本题,就可以分解为,教育者角度,受教育者角度,每个角度又可以分成“不强求,听从内心召唤”和“努力奋斗,永攀人生巅峰”两个观点,或者将两个观点综合,辩证来写。

从材料后的一段话来看,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感悟,又有时间与字数的限制,因此最好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来写。

关于立意1.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发现本心,随心生活,就是成功。

2.人生的价值在于努力奋斗,勇敢拼搏,严于自律,永攀高峰。

3.成功的人生应当劳逸结合,既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又不能只有拼搏奋斗。

或者以前面的某一个观点为主,另外再加上对另一个观点的辩证分析。

【优秀范文】1为自己掌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成功:“动词,获得预期的结果;形容词,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

教育之道,为而不争

教育之道,为而不争

教育之道,为而不争江苏省仪征中学(211900)刘祥监考无聊时,随手翻阅讲台上前一场考试余下的一张试卷。

在一段阅读材料中,又见老子《道德经》的收尾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便以之为缘起,思考一点儿教育问题。

老子为何强调“为而不争”呢?他不是一直主张“无为”吗?“为而不争”与“无为”之间是共存共生、相得益彰,还是意义相悖、互相矛盾?“为而不争”和当下的教育又存在着哪些意义关联?探究这些问题时,需要先研究老子的“无为”。

从古至今,“无为”从来都不是躺在床上睡大觉、什么事也不做;“无为”也不是充满诗意的静候花开;“无为”的本质是只是勿妄为,是建立在顺乎规律前提下的合礼、合理、适度之“为”。

通俗一点表达,“无为”就是不瞎折腾。

春秋以及其后的乱世之中,“无为”于己于国均不失为一剂获取安宁的良药。

对个体而言,“无为”可消解非分之想,让渴望建功立业之人息了过于强烈的雄心壮志,姑且做好乱世之犬,如此便可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安宁,虽是缺乏建树,却可和平繁衍。

对国家而言,“无为”可化解穷兵黩武,平息霸业思想,促进休养生息,使天下之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最终实现法令制度的自治自洽。

当下教育中,“无为”属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赤贫者。

人人渴望“有为”,校校期盼“创奇”。

为了这“有为”和“创奇”,人们推崇并习惯于“争”:生命尚在母腹之中时,有人要加强营养,力争生出一个最强壮的婴儿,有人要加强胎教,努力争取产下一个神童。

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家庭,恨不能把生命成长中的每一分钟都视作人生的起跑线,然后以“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名义,调动一切力量,去争一个遥遥领先。

及至孩子走进了校园开始读书,“争”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首先需要争取进名校。

为了进名校,家长要争购学区房,学生要争出好成绩。

一切都落实了,又要争考试排名,争文体才艺,争班级干部,争班级座位,争老师的重视度……无尽的争,伴随着的大多却是“妄为”: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小学课程中学化;你家孩子上一个辅导班,我家孩子便读两个;你家孩子,每天做四个小时的作业,我家孩子便做六个小时;你家孩子考了个围棋初段,我家孩子就要考个钢琴10级;这次考试一个100一个95,下次考试必须争取双100……在无止无休的妄为中,时间被大量消耗,兴趣被逐步扼杀,个性被日渐消减。

浅谈“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浅谈“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浅谈“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一心小学)教育的宗旨在于使人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使人依据亲生经历,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法国思想家蒙田在《论儿童的教育》中写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获物,也不在于外表的炫耀和装饰,而在于修饰和丰富他的内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个有才能有真本事的人,而不是一个空虚的学者。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育人,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是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道德修养。

开县教育工委书记姚光富在“全县教育管理干部视频培训会上”提出“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这是以姚书记站在教育家的高度,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培训者,结合生活实际,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教育之道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健全人格是最根本的目的,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育之道,道在心灵。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能称其为教育。

如果学生的心灵没有被教师感应到,一切教育都是没有用;教育之道,还得回归“道德”。

教育必定包含着教人做人、使人为善、使人向上的意图和努力。

我们应该做的是:构建有道德的校园,让高尚的道德引领学生的生活;构建有道德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让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课堂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符合道德的要求,体现道德的关怀,孕育道德的光辉,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所以说教育之道就是要给学生指明生命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贴近生命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生命的成长,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

这既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更是我们教育人的不懈的价值追求!二、教育之道在致良知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教育的灵气。

摁着牛头吃草(原创)
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把学习看成自己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天真的孩子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

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

”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

刚开始的时候,它总是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

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

后来,它长大了,不仅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


是什么拴住了这牛呢,是小小的木桩吗?不!拴住这头牛的不是木桩,而是由木桩形成的心理枷锁。

我们的学生们现在不也是这样的一头牛吗,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不也在一厢情愿地强化孩子,要知道这,要学会那,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天真的东西,学生的主动性没有了,因为他们累了,没有学习的乐趣,他们怎么会真心投入学习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敢做;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敢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走进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不断去创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学生的主动性,解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控制他。

【站长荐文】备战2012中考:各科成绩提高必须坚持九法则(班主任之友论坛.热点聚焦2011-12-05 )
1.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

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3.认真观察、思索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

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

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
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

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5.认真书写
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书写认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

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6.记笔记并事后整理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

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

去年孩子报名北京新东方中学课程后,就养成了整理笔记的习惯,发现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7.主动学习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8.积极阅读、写作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

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

记得让孩子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勤于写作,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之类。

这个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9.有条理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

同理,如果做作业时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就高不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订要求订计划,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