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邛崃一中陈容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这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要。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
关键词:诵读体会感受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必须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一、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强调的都是诵读的重要性。古代读书人自上学始就开始不断诵读,司马光注重诵读名著,他认为书不可不成诵;朱自清,也极力主张诵读。国学大师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他们正是在这个阶段打下了深厚的语文基础。
二、当今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诵读
在新课标和语文教改的号召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出了不少。但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模式无不围绕一个“讲”字。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诵读,也很少有人真正把诵读当作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
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语文新课标强调“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思”,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要求把话说得合乎规范,合乎逻辑,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结构和节奏的把握更加准确,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思考,理解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主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一、加强吐字发音的训练,让学生做到字正腔圆,按词停顿
正确的发音、清楚的吐字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在教学各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让学生把字读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或发音不准的字要及时加以纠正,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和一些音调、轻声、儿化等词要严格纠正发音。此外,小学生刚入学不久,识字不多,朗读时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了词与词的联系,忽略了句子意思的表达。因此,在朗读时常将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对此,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按词停顿的训练。如:第一册“汉语拼音”,每节课都设计了短文、儿歌,教学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加以训练。教师范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听,同时让学生用铅笔划出词语,然后跟读,并注意按词停顿。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较长的句子可先让学生自行用铅笔划出词语,如“老师教我们用计算机画画”再行朗读,读时不要拖腔拉调,语速要略快些。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自觉做到按词停顿、分节朗读了。
二、指导学生品味文章句意和情绪色彩,掌握语调语速变化规律,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要在朗读时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从整体上体现出文章的人、情、事、理。入情入境的朗读技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是朗读的艺术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朗读必须做到声情并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容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怎样读才算是“有感情”的读?关键是要启发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仔细的品味,从中领悟出文章语言的内在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情绪色彩,然后根据这种内在含义和情绪色彩,再想想应该采用怎样的语调、语气和速度,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
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传统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朗读,并流传了许多有关朗读的佳话和古训。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仍有必要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与训练。此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具体教学实践,试着从朗读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的理论依据,加强朗读训练的现实意义,加强朗读训练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利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
1、朗读的内涵和现状分析
朗读是什么?很多人说:“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这样的定义不全对,但还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
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也曾经是我们中小学校园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
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朗读训练
识 ; 对 于 贯 彻 教 育 方 针 , 促 进 学 生 德 、 智 、 体
诸 方面生动 活泼地 主动地 发展 ,培养有 思想 、
有 道 德 、有 文 化 、 有 纪 律 的 社 会 主 义 公 民 ; 对 说 要 读 通 句 子 。 学 生 在 各 种 形 式 的 朗 读 中 , 与 于 提 高 民 族 素 质 , 都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 这 段 字 词 多 次 “ 面 ” , 牢 固 掌 握 字 的读 音 , 强 化 见
以让 学 生 之 间相 互 朗读 修 改 。
与 此 同 时 , 在 老 师 对 作 文 本 上 的 作 文 进 行 真 体 会 , 消 化 老 师 的 评 改 意 见 , 小 结 这 次 作 文 的得 失 ,提 出今 后 的 打 算 。 写 作 文 后 记 , 是 学 生 对 一 次 作 文 训 练 的 总 己 的 修 改 作 一 次 自我 评 价 , 从 老 师 的 修 改 中 学
话 对 于 语 文 的 性 质 , 语 文 教 学 的 主 要 H 的 、 任 识 记 字 形 ,从 而 有 效 地 识 字 、 识 词 。 反 复 的 朗
务 , 以及 教 学 的 意 义 , 说 得 再 明 白不 过 了 。按 读 , 能 使 学 生 读 得 正 确 , 读 得 流 畅 , 增 强 语
大 纲 ( 用 ) 》 开 明 宗 义 地 指 出 : “小 学 语 文 以 ,我 认 为 ,现 代 语 文 教 学 模 式 取 而 代 之 的 应 试 是 义 务 教 育 中 的 一 门 重 要 的 基 础 学 科 , 不 仅 具 该 是 “以 掌 握 祖 国 的 语 言 为 目 的 , 以 熟 读 背 诵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摘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话题,分别从激发兴趣、夯实朗读基本功、朗读指导、分层朗读训练以及自主品读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训练方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欲望;再次,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夯实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略,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
摘要:朗读,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在品味语言中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朗读;目标;方法;过程
朗读,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朗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在品味语言中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的感情等方面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领悟。”
一、朗读教学中存在不容乐观的现象和问题
1.教学中表演的成分太多
教学中教师用大量时间让同学们进行各样表演,有的又唱又跳,有的表演小品,还有的用方言进行开心蒙太奇。一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到5分钟,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仅仅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强化朗读训练
之 后把 她 叫道 办公 室 , 让 她 拿 着 课本 大 声 的朗读 , 随 时 纠正 她 错 误 的读 音 , 刚 开始 她 还不 敢 读 , 也不
敢 跟我 交流 。后 来 随着 时 间的推 移 , 慢慢 的她 的普 通 话 越 来 越标 准 , 读 课 文 也 越 来 越 流 利 越 来 越 清
读、 添读 、 漏读等现象 , 这与他们 的马虎 精力不集
荟
.
1 2.
: 毒
教学研究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 9 年了 , 在这 9 年 的教学
此种教学方式运用恰当有助于建立民主、 平等 、
开 放 的 师生 关 系 , 有 助 于 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和 个性 形
实践 中我摸索 出了一套有 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
意‘ , 抑扬顿挫有韵味等 。下面我就在对藏 、 汉学生
朗读 训练 上谈谈 我 的一些 做法 。
一
、
重视对 学 生朗读 习惯 的培养
在 训练 学 生 朗读 时 , 一 定要 注 意加 强对 学 生 良
好 的 朗读 习 惯 的培 养 。训 练学 生 良好 的朗读 习惯 应 该 是一 步一 步 的扎 实 的做起 , 特 别是 对 于低 年级 段 的学 生 , 老师 的师 范作 用 很 重 要 。 首先 , 要训 练 学生 规 范 的 朗读 姿 势 。读 书 时 , 一 般 是 坐着 的 , 要 求 学 生 一 定 要 坐得 端 正 , 腰 要 挺 直 。其 次 , 要 培养
加强朗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
加 强 朗读 教 学 。 以激 发 阅读 兴 趣 可
语 文 课 堂 七,我 发 现 有 不 少 学 生 在 发 言 时声 音 小 、
就 可 让 学 生 分 角 色表 演课 文 ,无 须 高超 的表 演技 巧 , 只 需 通过 对 角 色的 理 解 和 参 与 , 朗读 把 自我 转 化 为 文 中 用
从 “ ” 人手 , 乎每篇课 文都让 学生轮 番放声 朗读 , 读 上 几 不 管 多 长 的 文 章从 不 间 断 , 时一 读 就 整 节 课 。这 样 一 有 遍 一 遍 不 断 加 强 训 练 , 生 “ ” “ ” 口 了 ,卜 就 学 读 和 说 _课 读 成 了 他们 语 文课 堂 的 “ 好 ” 嗜 :此 外 , 有 一 些 学 生 回 还 答 问题 时 , 言 平 淡 、 速 过慢 、 较 罗 嗦 。因 此 我 抓 住 语 语 比 朗读 这 一 环 节进 行 训 练 ,要 求 他 们 注 意 语 气 的 恰 当运 用 , 调 抑 扬 顿 挫 都 随 着 语 音 长 短 、 情 变 化 而 有 节 奏 语 感
读 的 是 什 么书 , 不过 是 认 得 两 个 字 , 是 睁 眼 的 瞎 不
子 罢 了!” 林 黛 玉 的 “ 曾读 , 上 了一 年 学 , 须 认 得 ; 不 只 些
情 绪 , 含感 情 地 朗读 , 而 让 学 生 体 会 文 章 的 语 言 美 、 饱 从 情 感 美 、 境 美 , 从 中 受 到 感 染 , 到 教 育 , 高 审 美 意 并 得 提 的 情趣 与 能力 。例 如 , 《 的 空 中楼 阁》 教 我 一课 , 先 让 学 首 生粗 读 课 文 , 清 结 构 , 理 然后 就 引 导 学 生有 感 情 地 朗读
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但是由于受教学成绩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朗读训练甚至被忽略的现象,而小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背诵等形式,才能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对其指导与训练。
本文在以下四点中结合具体案例来谈谈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 2
二、朗读训练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朗读训练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朗读训练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黄山奇石》、《荷花》、《观潮》等课文,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祖国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如:《黄山奇石》中那石头像是从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飞的含义,对句子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唤起对大自然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中应重视朗读教学
语文课堂中应重视朗读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了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中朗读的概念被定义为“清楚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楚,响亮,富有感情的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过程,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所起的关键是不容置疑的,它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杠杆,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阐明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尤其是在朗读时对于所涉及的语言,词语,文字等的品味和推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语感训练。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或远教资源中的课件范读,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朗读时抑扬顿挫,声音响亮,声情并茂,则会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感素质。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能力培养,要从积累和运用着
手抓好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首先要重视语言积累,强化诵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其次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素材,将之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应从朗读训练抓起,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朗读无疑是学习语言的金钥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说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篇好文章,学生反复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丰富感情色彩的感知,同时又受到了语言的熏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随着读的深入而产生疑问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
语文中朗读的必要性论文: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文中朗读的必要性论文: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而忽视朗读,有时虽把朗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但也是一个形式而已,却读不出正确的节奏,韵味和真正的感情。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切实作到“校园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的正确,增强语感。长期训练,他们的听话能力就会提高。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我方言区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靠积累,朗读是积累的前提,熟读才能成诵。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朗读,形象与声音最终以词的形式定格于大脑中。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生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通过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提要: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重要作用、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文教学;诵读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一、注重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语)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叶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
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为代表的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大家,在实践中融汇了传统教育的精华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了我
国优秀的语文教学理论和经验。他们对诵读教学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如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功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朗读对教学的意义
朗读对教学的意义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习语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形式,因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朗读、兴趣、理解、审美、桥梁、写作
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更主要地是要靠教师去调动,去激发语丈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的当堂范读,学生的单人朗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l、教师范读,其作用一是起讲解和感染作用,二是起示范作用,好的范读本身就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教师的范读一要标准,二要生动:范读在教学生的起始、中间和结束都可运用,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范读可是全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娶有形式的变化。这样,
很容易吸引学生,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去,也能增强学生要求朗读的欲望。
2、学生单人朗读,它有利于检查了解学生认读、理解,鉴赏的水平如何,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方式也不只一样,可以一人通读全文,也可以按段几个人轮流或连接朗读。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去,浓厚他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
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发展
《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关于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朗读教学的分析与探讨
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关于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朗读教学的分析与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29T02:00:50.142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6期作者:吕小青[导读] 小学时期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思想。就当前的教学情况分析,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思想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注重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育与提升
吕小青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摘要:小学时期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思想。就当前的教学情况分析,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思想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注重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育与提升。在小学时期的语文课程中,将朗读教学归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老师关注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育。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与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本篇文章将以小学时期高年级阶段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为主题开展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高年级阶段;
引言:语文在小学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讲,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只有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切实的发展。而朗读能力培育是新课程变革之后对语文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所以老师在开展小学时期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朗读技能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在语文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技巧。
一、老师示范朗读,强化朗读技巧教学
在新教学环境下,教学活动不再以老师的个人意识开展,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对于朗读活动来讲,其中暗含着很多的技巧,为了提升小学时期学生的朗读技能。老师可以采用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朗读技能。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断句、语气、动作等朗读表现,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潜移暗化的提升小学时期学生的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