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4282281.doc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428228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8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1.自然地理要素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D.人口很稠密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解析:1.C 2.C 3.A 第1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教学案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文性:案例中融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5.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环保意识培养:案例强调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GIS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理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基本理论,理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展示一个区域图,巧妙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区域”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步骤1:导入新课→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研析知识“区域的特征”步骤9: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3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3图1.2的解读,讲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1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10:教师通过【例3】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步骤11: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5题,检查理解情况→步骤12: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时作业(一)】(见学生用书第1页)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学习目标】1。

描述新加坡主要经济部门发展的地理条件。

2.分析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点】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地理环境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城市岛国。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北隔柔佛海峡,南邻新加坡海峡,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2。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3。

地形:地势低平.4。

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60个小岛组成。

城市岛国。

天然良港(港阔水深).二、深入学习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一、二、三"或“一、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三、迁移运用下图是新加坡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3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3教案


1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3.以河套平原和金竹寨为例,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区域特征;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三本必修课本,目前我们已完成必修1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必修3,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和必修2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道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内容是我们学习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

首先看本节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探究:过渡: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那么什么是区域?大家一起读一下区域的概念生:(齐读)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师:解读区域的概念,“空间单位”意味着区域有大小,学习区域就需要谈尺度。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一如果章 地项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一如果章 地项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区域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过程与分析目标:1.过程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特征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情感价值化目标:地理环境有明显区域差异,人类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教学重点:区域内部具有一定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认识区域发展规律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教学过程:【导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导出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同时结合地图及具体实例说明区域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具有边界: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如中国温度带地图及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即整体性(4)具有等级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出示“中国地形图”,圈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所在地,利用该地图及地图册中相关地图的直观性请学生讨论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及环境差异对区域工农业生产等区域发展有何不同影响:【学生活动:】【提问:】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对建筑的影响课本资料“活动1.2”展示图片:南方骑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太阳辐射影响,北方纬度高,获得热量少,住宅正南正北获得太阳辐射多北方气温低对民居在保暖方面的设计要求如:单面窗向阳开,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对建筑的影响,注意通风散热。

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屋面用料的差异:北方雨水少,民居采用平屋面或稍平的坡屋顶。

南方雨水多,民居屋面均采用较大坡度。

2)因为纬度差异,北方气温低寒保暖,所以建筑物原材厚实,耗材多,所以成本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 4 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 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背景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目标]1、阅读“中国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建立区域的初步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区域2、阅读几个案例,能分别判断该案例主要体现了区域的某种特征3、读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松嫩平原分布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对比填写出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并能在组间用简单和准确的语言描述两区域的差异4、利用网络、地图册和教材资料,各小组在课前完成两区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对比,并能在课堂上展示5、通过组内合作探究,能举例说出地理环境空间差异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6、阅读教材P5—P6,完成导学单上相应表格[评价设计]1、通过“活动一、二”及反馈练习第1题检测目标1、2的达成;2、通过“活动三”及反馈练习第3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3、通过“活动四" 及反馈练习第4题检测目标5的达成;4、通过“活动五”检测目标5的达成;[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中国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区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章末總結學案(人教版必修3)[學習目標] 1.瞭解區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點;掌握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關注我國的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2.搜集有關資料,能正確地表述地理環境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調查和分析當地的區域自然環境,找出其優勢、特色和功能,能闡述當地區域發展的方向和注意的問題。

3.通過收看電視節目或運用電子地圖查詢地形、河流、交通線路、旅遊景點、各地日出時間等資訊;激發學習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求真務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提高道德觀、發展觀、世界觀及價值觀。

4.在網上搜集有關“3S”技術的資料和查看電子地圖,進一步瞭解“3S”技術的應用,開闊視野,增強對“3S”技術的直觀認識,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努力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意識。

專題點一區域差異的分析方法地球表面可劃分許多區域,不同區域之間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響,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

區域差異既包括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各個區域在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異,也包括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

1.區域差異的成因、表現及比較方法成因不同地區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響,形成了各方面的差異表現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經濟、社會、城市、文化、人口分析方法定性法:對區域的位置、範圍、形狀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點進行描述和說明;定量法:借助數學手段,按照一定的目標和要求對地理資料進行量化分析處理,明確地理事象發生、發展規律;綜合法:對研究所涉及物件進行綜合分析分析評價通過分析確定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發展階段評價和提出合理化建議常用比較方法列表比較2.區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影響的分析方法分析某個區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往往包括以下兩個大的方面:(1)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特點、土地及礦產資源等對區域發展的有利及不利影響。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第2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用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用;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

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共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共6页)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设计了一个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背景的案例。首先,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然后分析每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最后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将引入一些真实的区域发展实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例中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环境要素出发,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反思与评价提高素养:案例中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地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1.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D.人口很稠密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解析:1.C 2.C 3.A 第1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第2题,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

第3题,自然分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故“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4.C 5.A 第4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

第5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劳动力价格较低。

[章末过关检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中国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解析:1.A 2.C 第1题,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第2题,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

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和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4.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解析:3.C 4.D 第3题,木材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易腐烂,所以“横木地基”不可能位于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区域;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

第4题,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6.“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解析:5.D 6.C 第5题,贵州、湖南、四川三省都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辣椒有祛湿防寒之效。

第6题,山西水质差,饮用水中钙含量大,醋酸可溶解水中的碳酸钙,不易形成结石。

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7~8题。

注:①2000年指数为100;②1945年到1955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年到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年到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

7.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规模②城市人口规模③产业结构④工业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B.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C.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D.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解析:7.D 8.D 第7题,经济发展规模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是公路线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公路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工业基础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起辅助作用。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出现下降,货运持续增长。

9.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解析:选D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11.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解析:10.C 11.D 第10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内容。

第11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和四个备选项就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适宜地。

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

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2)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8分)(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4)说明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分)(5)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6分)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利润等方面分析。

第(2)题,乙为传统工业区,主要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的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因素。

第(3)题,从图例和图形方面正确表述。

第(4)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城市外缘地租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小。

第(5)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城市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并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