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平衡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合集下载

关于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关于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关于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

对于中国而言,持续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国际经济波动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扩大内需的意义1. 对外贸易波动的风险防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将使国家经济面临较大的风险。

扩大内需可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效防范外部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 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扩大内需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政策建议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

通过提高居民的保障水平,降低居民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从而释放消费潜力。

2.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持续扩大内需,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就业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关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4. 促进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

要加快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5. 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

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6. 优化消费环境。

完善消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7.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释放内需潜力。

要完善区域政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三、结语持续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新方向

“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新方向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向全球价 值链高端迈进。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因 和果的关系、手段和目标的关系。
多种手段和方法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虽然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 显著成效,但在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方 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突出表 现为政策措施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如在 钢铁、煤炭去产能方面,为了尽快取 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地方采取了向 企业摊派任务“一刀切”的行政手段, 不仅引起了一些企业抵触情绪和社会质 疑,难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还因为 将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的责任引向政 府,使职工、企业、债权人等主体之间 的市场纠纷转化为个体与政府之间的矛 盾,人为增加了政府负担和执政风险。 又如,在房地产去库存方面,为了遏制 住房价格快速增长,很多地方在落实中 央“房住不炒”要求过程中,主要依靠 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性手段管控房 价,导致市场正常交易受到影响。
正是认识到这些问题,中央才要 求,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 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如何做到?一是去产能要从总量 规模控制转向质量激励导向。当前,随 着钢铁、煤炭市场供求走向新的平衡,
去产能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怎样去产能”方面, 逐步弱化总量控制导向,规避不顾地区差异的总量控制 和任务分解方式,慎用技术装备、产品规模等企业微观 标准调节产能。在“去谁的产能”方面,更加注重以市 场竞争优胜劣汰方式替代行政性指令。二是强化产业准 入约束。综合考虑去产能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 测算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社会功能性市场准入标 准,用更严、更高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实现行业 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畅通产业退出渠道。尽快研究落后 产能关闭退出后资产、债务处置办法,促进不良资产价 值变现,按照“保人不保企”的思路,坚决处置“僵尸 企业”,推动市场及时出清。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财政补贴B.公开市场业务C.公共支出D.国债【答案】 B2、在衡量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诸多指标中,目前最全面的指标是()。

A.国民净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答案】 D3、(2021年真题)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再贴现B.利率限制C.信用配额D.窗口指导【答案】 A4、实际GDP是指()A.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B.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C.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D.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答案】 C5、西部大开发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处于( )。

A.统领地位B.优先位置C.基础地位D.特殊地位【答案】 C6、构建文明体质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把()作为基本途径。

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B.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C.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答案】 C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般财政政策总目标的是()。

A.稳定物价B.保障充分就业C.稳定经济增长D.收入平均分配【答案】 D8、轻躁狂量表的K校正分应当是()。

单选A.19B.28C.34D.40【答案】 C9、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国家规定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用水系统和()用水系统。

A.串联B.并联C.综合D.智能【答案】 A10、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A.政策沟通B.贸易畅通C.资金融通D.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1、由于SCL-90缺乏“情感高涨”和“思维飘忽”等项目,使其在()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A.躁狂症患者B.神经症患者C.精神分裂症患者D.正常人【答案】 A12、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下列属于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是()。

A.基于常住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出分区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布局和标准B.确定中心城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制定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C.构建系统安全的慢行系统,结合街道和蓝绿网络,构建连通城市和城郊的绿道系统D.制定能源供需平衡方案,落实碳排放减量任务,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答案】 B13、到(),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国内投资和消费的疲软,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困境。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家率先提出了“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就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扩大内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市场,而市场的表现就是供求关系。

传统模式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市场需求量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

然而随着时代的转变,这种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经济增长已经跌入了低谷。

为了实现再度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思路,从货币政策调控转向财政政策调控,从供给侧入手加强结构性改革,借助政策利好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若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大力扩大内需,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动力。

其次,扩大内需涉及到了消费升级的问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消费是我国国内市场发展的关键,而消费的升级就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也处于极度低谷的状态,占GDP的比重还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居民消费,必须着力扭转消费品质量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倒挂现象,逐步加快消费品质量的提升速度,提升居民的消费体验,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只有满足了消费需求,才能够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增长。

因此,深化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加强生产和技术创新,也需要强化市场需求调节机制。

而扩大内需就是一个重要的机制,可有效引导消费品质量的提升、鼓励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持续赋能。

再次,扩大内需可以提高消费体验、推进产业升级,也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侧理论,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提高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则是通过创新来推动。

传统产业模式下,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往往是符合生产的需要的,而非满足市场需求。

试论扩大内需方针的理论依据

试论扩大内需方针的理论依据

信贷投放过多、 固定 中央经济 工作 会议 指 出 , 04年 要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 观调控 , 确保经济平 稳较快发 展 。 0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 申:06年 20 年 20 要“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
s e kn p a i g,Ma x St e r f u p y a d De n q i b i m n e t e r f f cie De n f y e l h r ’ o yo p l n ma d E u l r h S i u a d t o o f t ma d o n s ae t e h h y E e v Ke
i o t n h o e ia a i o x a d n o si e n . mp ra tt e r t lb s fe p n i g d me t d ma d c s c

Ke r y wo ds: x a d n o si e n e p n i g d me tc d ma d;i v sme e n n e t ntd ma d;c n u t n d ma d;e o o c d ma d o s mpi e n o c n mi e n
t r sr t gc p lc nd t ef oh l ft e h r n o sa d s san b ede eo me to u c n my e m tae i o iy a h o t od o a mo iu n u t ia l v lp n fo re o o .Th oe ial h e r t ly c
Ab t a t S n e t e s c n afo 9 8,o rg v r me th s p o o e h o iy o x a d n o si e n . sr c : i c h e o d h l f1 9 u o e n n a r p s d t e p l fe p n i g d me t d ma d c c F o h e t mb r o 0 8,o r g v r me ti t d c d mo e p w r lc u tr a u e o e p n o si d - r m t e S p e e f2 0 u o en n n r u e r o e f o n e me s r s t x a d d me t e o u c ma d t e l t o l wie c ii.T e a o t n a d c n i u t n o i p l y h v e o u o n r Sln n o d a h w r wi d d r s h d p i n o t a i ft s o i a eb c me o r u t s o n o h c c y’ g— o

扩大内需的方法

扩大内需的方法

扩大内需的经典方法推荐我国的内需正需要扩大,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收支达到平衡,扩大内需必须实施一些措施,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扩大内需的经典方法推荐吧。

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一(1)把扩大内需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开拓农村市场,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要提升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影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4)适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二增加就业,增加消费,也是相辅相成的。

老百姓不就业,就没有更多的钱来消费,甚至还会坐吃山空。

不就业,那苍鹭就会有问题,甚至导致短缺。

特别是一些新的消费领域,需要新的产品来做好供给。

比如现代信息网络消费,那就要想办法"提档升级"。

简单地说,5g何时能遍布?这也是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

至于高铁建设等等,更能惠及民生,方便人民出行,那也是扩大消费的一个好的渠道。

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条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于保障民生、调整结构、推动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于克服当前困难和保持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找准措施,具体落实,保证政策的及时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下,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一定要在“准”字上下足功夫。

措施要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能为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

高三政治扩大内需

高三政治扩大内需

(一)扩大内需[内涵阐释]扩大内需的基本内容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的必要性1.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2.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3.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所以,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的难点1.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2.农民购买力低。

3.传统的消费观念亟待更新。

4.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

1998年-2001年农村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8.3%,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销售增长1个百分点,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份额极不相称。

到2001年底,我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高达62.3%,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5。

2%,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1/4。

(二)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困难群体范围扩大。

困难群体已由传统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扩大到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一个比较大的群体。

“三无人员”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1997年为56%,2001年仅为9%,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91%。

(三)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

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

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

深入理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深入理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深入理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增加本国国内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是为了激发消费,放开全民消费的态度。

它的实施过程包括:一是政府出台政策和法律支持,鼓励民众消费,特别是低收入、贫困家庭,通过继续优待措施和财政支持来扩大消费。

二是实施经济投资政策,增加国内投资,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方面。

三是提高内需市场秩序,把握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水平稳定,以及消费者教育,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满足社会对安全、环境的日益提高的要求。

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首先,它可以激发内需,提高投资回报,促进社会的产业化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它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后,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

从而可以看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无论是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还是从当前经济状况来看,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当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不容易,必须有良好的政策措施,以及完善的落实机制,加快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内需的健康发展,才能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取得预期效果。

供需理论

供需理论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对于正确熟悉我国正在坚持实施的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正确选择扩大内需的战略对策和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运用这一理论对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意义、战略与对策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与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又叫供求平衡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经典著作中,把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即社会生产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归结为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其中生产即供给、消费即需求、流通与分配则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中介。

他科学地阐明了供给与需求平衡,即供需平衡发展,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即社会经济正常健康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从有了商品和商品生产以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即供给与消费,即需求的矛盾一直是推动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

因而,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中具有非凡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熟悉分析和正确处理一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历史和现实经济生活中,供需关系发展不平衡或者说存在矛盾已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同样是各国政府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因为如此,谋求供需平衡发展,早已成为中外经济理论界和各国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研究解决的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实践和现实问题。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从有了商品及商品生产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相对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也在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在不断提高,但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满足需要的水平和程度相对低下,社会经济发展往往多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或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消费或需求多呈现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举例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答、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

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得出的唯一的科学结论,是解决法的具体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不可动摇的.非常明显,社会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吃、穿、住等生产和生活的经济问题,然后才能进行政治、法律等活动,这个道理极为朴素和科学。

2、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是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发生矛盾,就会发生社会革命?答: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其要点是: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

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

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就是所谓“两个决不会",是相对于“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来说的。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新时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可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我们来分步骤阐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首先,扩大内需可以稳定经济增长。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出现了产能过剩、内部物价压力增加等问题,因此扩大内需可以缓解这些问题的影响,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扩大内需可以提高经济转型升级的水平。

当前,我国正面临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挑战。

只有加强内需这一环节,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打造一个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可以推动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增长,带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第三,扩大内需可以刺激就业和消费。

内需市场的扩大,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更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激发消费潜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扩大内需可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之间分化更加明显,城乡差别也进一步加大。

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可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展望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把增长动力转向内生型,形成一个活力十足的市场经济。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指航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指航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指航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8个字上下功夫。

这是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定调,指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并对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作出了部署。

我们要在工作中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论断,特别是“八字方针”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

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顺利,截至9月,钢铁去产能超过1.4亿吨,基本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目标,煤炭去产能5.5亿吨,完成目标任务70%,钢铁、煤炭产能利用率分别从2016年的72.3%和59.5%提升至目前的78.7%和71.4%。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商品房在建未销售面积库存由2015年的37亿立方米下降到今年9月末的32.4亿立方米,下降了12.5%。

去杠杆稳步推进,全社会总体杠杆率稳中略降。

降成本举措不断落地,两年多来累计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以上。

补短板持续发力,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目标远没有实现。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因和果的关系、手段和目标的关系。

因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二、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突出表现为政策措施行政化色彩比较浓。

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中国发展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张立群202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刻。

回顾第一个百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我们进行了光荣而伟大的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沿着这条道路,依靠改革这关键一招,我们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几亿人民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从短缺到供给日益丰富,在数量上得到了基本满足。

历经第一个百年的奋斗,我们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消除了短缺现象,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在这个基点上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重点要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性跨越。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最重要的是使我国生产制造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为此必须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改革的深化,全面完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

通过顺畅的新陈代谢,推动优秀企业脱颖而出,落后企业及时退出;不断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

这就需要完善产权制度,发育要素市场体系。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深层面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充满新的难点和挑战。

综上,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改革探索的新阶段。

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的自我恢复能力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严重冲击。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3.2个百分点,为有季度GDP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和最大降幅。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为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一)我国扩大内需已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

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

住行消费等传统消费显著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汽车新车销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

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建成使用。

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医疗卫生、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教育等领域短板弱项加快补齐。

国内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流通体系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国际国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带动进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国际经贸合作扎实推进,对外开放高地建设进展显著,我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资流入国之一,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

如何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扩大内需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趋势,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面临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内需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下面从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发展服务业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如何扩大内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基础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以提高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减少运输、通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拉动消费需求。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增长,进一步推动内需扩大。

二、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步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相对低收入群体的存在依然不能忽视。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可以通过加强就业政策、提高劳动报酬、改善社会保障、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的均衡发展等方面来实现。

三、完善社保体系完善社保体系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居民提供基本的保障,增强其消费能力,推动内需扩大。

当前,我国社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不够全面,覆盖面不够广泛。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保水平,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发展服务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技术含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内需扩大。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质量不高、职业水平不够、服务创新能力不强等。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的管理和监管,培养和引进更多的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内需扩大。

浅论扩大内需与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扩大内需与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扩大内需与产业结构调整引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的双重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进行浅论。

扩大内需的意义扩大内需是指通过增加居民消费、投资和进口等方式,增加国内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控制,扩大内需可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减少经济波动的风险。

2.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扩大内需,可以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3.提高就业水平:扩大内需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状况。

4.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可以带动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要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下所述:1. 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扩大消费者信心,提高居民消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促进企业投资增长•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资。

•加强金融支持,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规模。

3. 拓宽进口市场•降低关税,减少进口成本。

•改善贸易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国际竞争力。

•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扩大进口渠道,增加商品品种。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现有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使经济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完整,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变化。

2.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可以提高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

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

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和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的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

热点专题葛扬尹紫翔I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文/葛扬尹紫翔2020年5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 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年8月24日,在经济 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了“双 循环”的主次结构:“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同年10月29 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被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建议》中,“双循环”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 要方向。

“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我 国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所作出的最新战略部署,是对我国 经济发展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将会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的 增长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格局。

“双循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进 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形成,一方面是 受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口导向 型”战略负面效应的逐渐显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陷入低迷状态,国际消费市场大 幅萎缩,导致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动力减弱。

由于经济状态 低迷,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兴起,贸易保护倾向加剧,“逆 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2018年美国为了转嫁国内经济 发展的危机,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科技战”,影响 了中国企业正常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 循环的渠道不畅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

但是外部因素不 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战 略对中国经济循环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才是中国经济增 速下滑的根本原因。

“出口导向型”战略割裂了生产与分 配、交换、消费的联系,将企业锁定在制造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
极 大 的解 放 和 发 展 。 资 产 阶 级 争 得 自 己的 “ 阶 级 统 治 地 位 还 不 到 一 百 年 。它 所 创 造 的 生 产 力 ,却 比过 去 世 世 代代 总 共 造 成 的 生
关 t 诩 :供 需平 衡 内需 方 针
产力还要大 , 还要 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
产不足 、供给不能满足 消费或需 求成 为供
需矛盾的主要方面。 随 着 资 本 主 义 的发 展 ,生 产 力得 到 了
选 择 扩 大 内需 的 战 略 对 策 具 有 重 大 的 现 实意 义 。 本 文拟 运 用 这 一 理 论 对 我 国 坚 持 实 施 扩 大 内 需 战 略 方 针 的 意 义 、 战 略 与 对 策 问 题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些 分 析 探
所 谓 “ 剩 经济 ” 是 指 供 给 超 过 有 支 过 。 付 能 力需 求 的 “ 对过 剩 经济 ” 而 不 是 指 相 , 供 给 超 过 人 们 全 部 需 求 的 “ 对 过 剩 经 绝 济 ”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 会 生 。在 社 产 的 发展 永 远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人 们 日益 增 长 的物 质 文 化 生 活 的 需 要 , 因此 也 根 本 不 可 能 存 在 “ 对过 剩 经 济 ” 而 只 可 能 产 生或 绝 ,
于 “ 缺 经济 ”状 态 ,整 个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短 过程 中供给 不足是 供需 矛盾的主要 方面 , 整个 社 会 经济 是 一 种 供 给 约 束 型 经 济 。 改 革开放 2 0多年 以 来 , 着 我 国经 济 改 革 不 随
断深 化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发展 中 的供给不 足也 逐步转化为需求不足 ,我国 经济 已逐步 由供给 约束型的“ 短缺 经济 ” 转
经 济 ” 状 态 ,在 社 会 生 产 发 展 过 程 中 ,生
内 粤 一 ■ : 马 克 思供 需 平 衡 理 论 对 于
我 国 实施 扩 大 内 需 的 战 略 方 针 、 正 确
当今 世 界 大 国经 济 发展 中普 遍 呈 现 的 发 展
趋势 。我 国在计 划经济时期 ,社会经济处
国家在推进社 会经济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
的重 要 难 题
和消费四个 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其 中生
产 即 供 给 ,消 费 即 需 求 。流 通 与分 配 则 是
先表现 为供 求双 方在使 用价值 量和市场价
值 量 上 的一 致 性 。 社会 供给 与需 求 之 间 , 在 有 一 个 内在 比例 关 系 , 就 是 , 在 需 求 方 这 “ 面 。 一 定 的社 会 需 求 , 在 供 给 方 面 。 有 而 则 有 不 同生 产 部 门 的一 定 量 的 社 会 生 产 相 适 应 。 供 求 平 衡 还 表 现 为有 支付 能 力 保 障 的 ” 平 衡 。“ 然 社 会 要 满 足 需 要 。 为此 目 的 既 并 而 生产 某 种 物 品 ,这 就 必 须 为 这 些 物 品 进
维普资讯
扩 大 内需 。而 内需 又可 分 为 国 内投 资 需 求
和消费需求两方面 。以扩 大内需为主 ,是
从供需平 论看 衡理 我国 扩大内 战 针 需的 略方
■ 张 春 梅 副教 授 ( 海 大 学 宣传 部 渤 辽 宁锦 州 1 1)() () 2 ()
力 的 巨大 发 展 。更 由 于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生 产 力和 生产 关 系 矛盾 的 运 动 ,产 生 了资 本 主 义 生 产 过 剩 的 经 济 危机 。 由 此 ,人 类 社 会 才 出现 了 “ 剩 经 济 ” 过 。才产 生 了治 理 “ 过 剩 经 济 ” 问题 。近 一 个 多 世 纪 以 来 。世 界 上 发 达 的 资本 主 义 国 家 多有 “ 剩经 济 ” 过 状 态发 生 。 治理 “ 剩 经 济 ” 已成 为各 发 达 过
连接供给与需求的 中介 。科学地 阐明了供
给 与 需 求 平 衡 。即 供 需 平 衡 发 展 。是 社 会 经 济 正 常 健 康 运 行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求 和必 要 条件。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供给 与消费的矛 盾 ,是推动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的一对基
本 矛 盾 。 马 克 思 供 求 平 衡 理 论 正 是 立足 于 资 本 主 义 商 品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状 况而 产 生 的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这 一 理论 具 有 普 遍 的 意 义 。 在 一 国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生产 与
行扩大内需 的战略方针 ,本 身就是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正 因 为 如 此 ,就 必 须 把 扩 大 内需 作 为 治 理 “ 剩 经 济 ” 推 进 国 过 ,
十r一大内需是我国长期的战略 二
方 针

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的长期战略方针。
马克思在《 资本论 》《 、政治经济 学批 判 导言 》 等经典著作中阐述了供需平衡理论 ,
化 为 需 求 约 束 型 的 “ 剩经 济 ” 过 。因 此 , 在 现 阶 段 要 保持 我 国 经 济 持 续 、 康 发展 。 健 就 必 须 努 力 治 理 “ 剩经 济 ” 过 。近 两 年 来 , 我 国经 济 增 长 在很 大 程 度 上依 赖 于 出 口增 长 , 而对于一个拥有 1 3亿 人 口的 发 展 中大 国 , 发展经 济的基 点应该 建立在 国内需 求上。 我 们 既 要 利 用 国外 资 源 、 国外 市 场 ,更要 利 用 好 国 内 资 源 。正 是 从 上 述 意 义讲 。实
他 把 社 会 经 济 运 行 过 程 , 即社 会 生 产 或 社 会 经济 发展 过程 归 结 为 生 产 、流 通 、分 配
供 需 平 衡 理 论 与 扩 大 内 需 的 战 略 取 向
马克思 在 阐述供 需平衡 理论 时指 出, 在 社 会 经 济 运 行 发展 过 程 中 ,供 求 平 衡 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