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40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40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结合我省实际,继续将城镇危旧房纳入国家最新棚户区改造政策范围。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改”)和农村危房改造,促进城镇转型升级和统筹城乡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规划有序改造(一)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标国家棚改政策实施范围,完善各类棚改规划,进一步厘清待改造的棚改项目,并按项目建立台账。
确定“十三五”各年度改造计划,规划改造的棚改项目原则上2018年底前实施改造,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造。
(二)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完善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明确配套基础设施分年度建设任务。
组织编制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三)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国有企业、独立工矿企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边村和城郊村、全国重点镇及其他建制镇棚改纳入规划计划并实施改造,优先实施改造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棚改项目。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以“十三五”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公示核实上报数据为基础,编制“十三五”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规划,明确分年度实施计划和精准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计划,提出相关推进措施,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4修订)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4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4•【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黄强2024年1月24日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公布2024年1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保障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住房的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住房,是指农村村民在宅基地上自主建设的住宅房屋。
第三条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的原则,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严格执行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质量安全等标准,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农村住房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明确承担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农村住房建设有关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农村住房建设技术规范和标准,培训和管理乡村建设工匠,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07•【字号】川府发[2011]10号•【施行日期】2011.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10号二○一一年四月七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力促进了耕地保护,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擅自改变拆旧已复垦耕地的农用地用途、违背农民意愿等亟待规范的问题,损害了农民权益,影响了土地管理秩序。
国发〔2010〕47号文件明确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整治的工作方向、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做好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有效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规范,避免挂钩试点工作出现偏差,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推进统筹城乡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4]5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4]58号](https://img.taocdn.com/s3/m/f0aa59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c.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4〕5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精神,大力改善我省农村人居环境,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突出特色、农民主体”原则,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为抓手,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到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住房、饮水、用电、通讯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80%左右的行政村完成人居环境改善任务。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科学规划引领。
1.深化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
注重规划统筹,在编制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
注重因地制宜,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的原则,优化中心村和一般村布局,科学规划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不同类型的村庄人居环境治理。
注重城乡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合理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完善新村聚居点和旧村落改造提升规划。
按照省有关规范要求,完善新村聚居点和村庄整治规划,加强与农业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23•【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尹力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的建设活动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严格执行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建设质量安全标准,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明确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管程序,落实监管人员及工作职责。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村住房建设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对全省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市(州)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住房建设配套政策,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省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提高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房)的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农房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农房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镇、乡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房建设管理实施主体。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财政、民政、环境保护、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房建设的相关管理监督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镇、乡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镇(乡)承担农房建设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具体实施农房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房建设政策和规范,对全省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市(州)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房建设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镇(乡)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农房建设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可以由村民委员会组织选举或推荐村民代表组成村民建房委员会,全程参与农房建设监督。
镇(乡)人民政府、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第六条?农房建设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标准,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并制定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农村村民对农房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02•【字号】川自然资办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办发〔2021〕3号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修复防治院:为切实加强农村房屋及周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规范指导农村建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川农〔2020〕4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0〕68号)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和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村房屋安全工作农村房屋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山西襄汾县饭店坍塌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就加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进行了重要部署,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培训班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强调。
依据相关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主体,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省政府要求,在前期基本完成对用作经营农村房屋重点排查的基础上,2021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对农村房屋的全面排查和对存在安全隐患用作经营的农村房屋的重点整治,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目标任务。
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22年)

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建村镇发(2022) 95号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牧)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四川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2次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乡村振兴局2022年5月13日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建村〔2021〕47号)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凝聚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思想共识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通过脱贫攻坚住房保障行动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我省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农房设计建造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焦关键,抓实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目标任务我省地广、人多、地域复杂,既有高原山区,也有丘陵平原,农房和村庄建设具有较大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目标和底线要求。
在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中应遵循“安全第一、绿色宜居、风貌提升、传承文化、共建共治”的建设原则。
(-)抓实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持续巩固农村住房安全1.加强农房选址安全。
新建农房选址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和行洪滞洪区,确保安全选址。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03•【字号】川办发[2004]31号•【施行日期】2004.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4]31号)五保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后,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供养资金”的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农村供养工作,使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五保对象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的社会条件下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认真研究解决五保供养工作中的问题,将五保供养工作纳入农村工作的确保事项,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对五保对象的核定、五保经费和实物的发放等重要环节,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供养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乡(镇)、村干部联系责任制,确保五保供养落到实处。
二、建立规范的五保对象审批制度。
要严格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141号)确定五保对象,纳入供养范围。
对已享受五保供养待遇的,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后,发放《五保供养证书》予以确认;对新增五保对象,由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并颁发《五保供养证书》;对目前符合条件尚未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要尽快进行审查核实,全部纳入供养范围。
五保供养工作要作为村务、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省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提高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房)的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农房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农房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镇、乡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房建设管理实施主体。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财政、民政、环境保护、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房建设的相关管理监督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镇、乡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镇(乡)承担农房建设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具体实施农房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房建设政策和规范,对全省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市(州)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房建设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镇(乡)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农房建设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能够由村民委员会组织选举或推荐村民代表组成村民建房委员会,全程参与农房建设监督。
镇(乡)人民政府、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第六条农房建设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标准,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并制定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农村村民对农房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大冶市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

大冶市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
(一)由市扶贫部门核定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民政部门核定的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特困户、残联会同扶贫或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
(二)现有住房是唯一住房,且构成C级或D级危房或属因灾倒(损)房屋,或租借他人住房无自有房屋的无房户;
(三)已享受其他形式危房补助政策或通过其他方式已对房屋进行修改建的,不再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四)农村贫困户4类重点对象之外的且属唯一住房有安全隐患的边缘户、特殊困难户,以所在地政府积极引导、开展农户自建为主的方式进行修改建。
危房改造建设标准:
原则上,D级危房(或无房户)改造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3人以上改造对象户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附属设施不计入建设面积。
危房改造方式:
(一)修缮加固。
拟改造农村贫困户局部危险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自行加固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村、镇或扶贫单位申请,帮助协调施工队伍。
(二)拆除重建。
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属D级危房或无房户的,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村、镇或扶贫单位申请,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及标准:
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按C级0.9万元/户、D级和无房户3.68万元/户予以补助。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四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四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四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和农垦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
一、补助对象
(一)补助对象范围
1. 分散供养五保户。
是指未进敬老院安置、仍在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户。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原则上只安排无房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
2. 低保户。
是指生活比较贫困,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书的农户。
3. 贫困残疾人家庭。
是指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有残联部门颁发的残疾人证书的农户。
4. 其他贫困户。
是指经济上比较拮据,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农户。
(二)补助对象住房情况
1. 凡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其居住的房屋,必须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为c级或d 级危房;不是c、d级危房的,不能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
【四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22-2024年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22-2024年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02•【字号】凉府办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22-2024年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发〔2022〕1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相关部门:经州委、州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凉山州2022-2024年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2日附件凉山州2022-2024年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州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农村安全住房建设的政策机遇,基本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四类重点对象”的安全住房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四类重点对象”以外的农村C、D级危房存量基数大,因震因灾倒损风险隐患突出,全面排查整治农村C、D级危房刻不容缓。
为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州委、州政府决定强力推动农村C、D级危房改造。
现结合我州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认真汲取近年来全国各地房屋坍塌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彻底消除农村C、D级存量危房,全面提升农房质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
坚持“州统筹推进、县(市)主体责任”原则,县(市)政府整合政策资源,集聚资金力量,制定具体措施,分清轻重缓急,积极引导群众,优先解决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行洪通道及采矿塌陷区等区域的农村C、D 级危房,进而全覆盖解决农村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 乐税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标 签】小学危房改造通知【颁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 号】川府函﹝2002﹞297号【发文日期】2002-10-24【实施时间】2002-10-24【 有效性 】全文有效【税 种】征收管理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省“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确保中小学师生的人身安全,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 中小学校舍危房直接危及师生安全,严重影响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省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较大,特别是部分乡(镇)中小学危房情况严重,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消除校舍安全隐患,作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认真排查,摸清家底,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也要负责本乡(镇)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同时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全省要在2003年底消除现有中小学严重危房,2005年底前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经济较好的地区2004年底前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的保障机制 县级财政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
各市、县(市、区)要相应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
各级教育部门要优化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在确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按照国务院农村费改税“三保”的要求,要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列入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并予以落实。
农村危房改造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标准农村危房改造是当前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了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危房改造标准,以确保改造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农村危房改造标准包括了对危房的定义和分类。
危房是指因结构、材料、设计、使用年限等原因,存在倒塌、严重变形、严重开裂、承重构件严重腐朽等安全隐患的房屋。
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危房可以分为一般危房、重大危房和特大危房,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房,改造标准也有所不同。
其次,农村危房改造标准还包括了对改造工程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危房改造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改造后的房屋符合安全、耐久、节能、环保等要求。
同时,改造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特点,采用适合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工艺,确保改造后的房屋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另外,农村危房改造标准还规定了对改造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要求。
在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改造工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农村危房改造标准还包括了对改造后房屋的验收和评定要求。
改造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评定,确保改造后的房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只有通过了验收和评定的房屋,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总之,农村危房改造标准是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改造后房屋的安全可靠。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标准进行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省上的目标任务
2011---2012年,完成全省现有的40多 万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任务;
后三年将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安排和 计划,积极推进农村C级危房的改造。
三、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原则
做到五个“坚持”,重点结合当前农村 危房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来解读和把握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 重点要理解和把握两点:
整合资源就是项目的捆绑和整合,提 高投资效益。
四、实施范围、对象和建设标准 规定的把握
(一)实施范围
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范围的政策规 定是:农村困难群众的D级和C级危房;
我省今明两年的实施范围不包括C级危 房。
(二)实施对象
国家的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对象的政策规 定是:五保户、低保户、建卡贫困农户和 其他贫困农户;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规定的 解读和理解
2011.9
一、农村危房改造重要性的认识 和理解
(一)是以人为本,保证农村困难群 众居住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是关注民生,改善农村困难群众 生活条件的重要保证。
(三)是改革创新,推动农村住房保障 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
二、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
(一)国家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600万户农 村危房 改造,现正抓紧制定“十二五”农 村危房改造规划。
我省今明两年的实施对象不包括五保户 (另作安排)。
(三)建设标准
2
建筑面积原则控制在40---60M2以内。 2
五、资金筹措和补助标准
(一)资金筹措 以农民自筹为主,中央和各级地方财
政补助为辅。
一方面,在中央和省补助的基础上, 市(州)、县(市、区)要将农村危房改 造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增 加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性强,有严格的工作 步骤和程序,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 正”。
《四川省2011---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实施方案》(川建发【2011】28号),从
“申请 评议 审核 审批
验收
挂牌 档案管理 信息
报告 监督检查”
九个方面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程序。
(四)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目标动 态管理机制
1、政府的职责职能----通过规划设计 和资金补助实现引导,而不是大包大揽。
2、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总的要求是:政策公开透明,操作规 范程序,把好事 办好,让群众满意。
(三)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出发点是因地制宜,落脚点是经济适 用。
四是要按月上报工程进度情况,体现工程 进度的真实性。
谢谢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系组 织保障机制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责任 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成立领导小 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高效的协作 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农村危房改造的牵 头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民政、国 土、农业等部门的协调。
(三)加强程序监管,建立健全规范的 运行机制
达到的目的是:标准适度,造价控制 合理,老百姓能承担,满足生活需求功能, 塑造地方特色风貌。
(四)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的原则
1、统一规划就是既要做到对现存农村 危房改造的总体规划,又要把农村危房改 造纳入新村建设规划。
2、统筹实施就是要做到项目与设施建 设的统筹。
(五)结合新村建设,整合资源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为农民自筹资金拓宽渠道, 包括:制定贴息、担保等政策,建立农村 危房改造贷款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 提供捐赠和资助等。
(二)补助标准 两类补助标准
类别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内 地低保户
其他内地困难农户
标准 1.6万元 1万元
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求
总体要求:切实做到“六个加强”; 建立“六个机制”。
农村危房改造纳入了民生工程目标考核, 层层签订了责任书。
目标考核管理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重 视过程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目标的完成。
(五)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建立健全质 量安全保障机制
要按照质量安全第一的要求,采取切实 有效地措施,实现规划设计、建筑施工、 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
措施包括:农房设计方案的推广应用, 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管理,建村供应和质 量保障,巡查、排查制度,分村或分片包 干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等。
(六)加强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建立健 全信息和档案管理机制
信息和档案管理是农村危房改造的基础 工作,要确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一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文字档案资 料,体现过程的完整性。
二是要以县为单位建立台账信息库,体现 系统的完整性。
三是要以户为单位建立分户档案资料,体 现资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