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苹果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苹果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摘要:从酸败腐烂的苹果上挑取霉变物用马丁氏培养基28摄氏度培养2-3天,分离出几个真菌菌株;挑取霉变物用沙堡琼脂培养基37摄氏度培养2-3天将分离菌株重新进行涂布平板,分离出酵母菌菌。
挑取马丁氏培养基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经28摄氏度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通过菌丝和孢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
观察到簇生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的呈扫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1和有隔菌丝,可鉴定为霉菌;挑取沙堡琼脂培养基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继续用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经37摄氏度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单细胞的芽殖孢子,并通过进一步的酵母菌生理生化测定,可鉴定为酵母菌。
关键词:真菌;菌落;菌丝;孢子前言:真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蘑菇”,现在真菌这一名词的概念不仅包括蘑菇,而是代表着一个相当大的生物类群。
什么是真菌?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它们是一大类真核微生物,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不能利用无机物来制造食物,靠寄生或腐生生活,仅少数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真菌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从形态上分为酵母菌、霉菌、担子菌。
真菌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菌丝可引起人与畜禽疾病,有些霉菌还产生霉素,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了解真菌的培养方法,认识其形态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真菌分类方面趋向于采用Anisworth或者bisby的《真菌学辞典》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不属于低等植物,而是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以下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本研究从苹果中分离出几株真菌,并用真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研究意义:让小组成员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试验方法和技术。
了解霉变苹果的微生物分布特点,种类组成,数量及优势类群等。
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简单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研究。
进一步了解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与器材1.1.1材料酸败腐烂的苹果1.1.2器材无菌室、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天平、铁架台、灭菌培养皿、锥形瓶、漏斗、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石蕊试纸、接种环、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纱布、滤纸、试管塞、报纸、扎绳、标签、温箱、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杜氏管、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器、接种针、香柏油、乙醇乙醚、擦镜纸、灭菌滴管1.1.3 培养基沙堡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1.2实验的操作1.2.1 培养基的准备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水的制备、沙堡琼脂培养基的制备1.2.2稀释涂布平板法1.2.2.1倒平板将沙堡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0℃,然后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三皿,其方法是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拨出,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的培养基一次可用完,则管塞或瓶塞不必夹在手指中。
苹果树烂根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及防治
属, 菌种 3 归属 于青霉属 , 菌种 7为木霉属 , 可疑病原菌 15 、
为子囊菌亚 门核菌纲球壳 目。 在本果园 中, 部腐 烂特 征为病根表 面有 白色 或灰 白 根 色网状菌丝层 , 腐烂 木质 部产 生 圆形黑 色 菌核 , 蘑菇 在 有 味; 地上部分 叶子渐渐发 黄 , 干干枯 , 亡。在原 苹果树 树 死 坑 内, 上杏树没有 此症状 , 栽 棉花也不受影响 。结合本实验 观察结果及有关资料 . 8 6] - 进行综合分析 , 该果 园苹 果树烂 根初步确定 系有 真菌感 染所 致 的烂根 病 即苹果 紫纹 羽病
维普资讯
2O 年第4 06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第 1 期 1 6
苹 果 树 烂 根 病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分 离 及 防 , 口
李志香 王一呜 董 波 , ,
(. 1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山东 济南 201;. 5032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 学院, 江苏 南京 209) 13 5
适应性不强重茬地建园不进行土壤和苗木消毒栽植过深嫁接口埋入士中病菌以接口入侵危害等因素都可以导致烂根病发生j3防治措施通过上述病因分析由于果树根系埋在土壤中初染病和染病轻时不易被发现或发现后没诊断准确而没能对症下药治疗轻则引起树势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重则植株死亡甚至全园毁于一旦所以对于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表 2 。
表 1 该 果 园 每 克 土 样 所 含 细 菌 数 目情 况
室 至 竺 苎 竺 苎 皇 墨 望 堕 堕 竺 :查 兰 竺
2 3
个 样共离 到 土 中分得
。种细菌、 。 7种 霉
菌 。有资料显示导致苹果 树烂 根的病种 有 圆斑 根腐 病 、 根 朽病 、 白绢病 、 白纹羽病 、 紫纹羽病 及生理性 烂根等 , 除生理
苹果霉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苹果表面霉菌的生长情况。
2. 学习霉菌的培养、分离和纯化方法。
3. 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若干个- 无菌水- 无菌棉签- 灭菌的培养基(如沙堡琼脂培养基)- 灭菌的接种环- 灭菌的玻璃器皿(如培养皿、试管等)2. 实验试剂:- 酒精- 碘酒- 水合氯醛- 水解乳糖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处理:- 取新鲜苹果,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用无菌棉签擦拭表面,收集擦拭液。
- 将擦拭液进行梯度稀释,以便后续分离和纯化。
2. 霉菌分离:-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上。
-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3天。
3. 霉菌纯化:- 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选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 使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新的沙堡琼脂培养基上。
-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化的霉菌菌株。
4.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 将纯化的霉菌菌株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3天。
- 观察菌落形态,包括菌落大小、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
5. 霉菌鉴定:- 对纯化的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
- 根据形态特征,对霉菌进行初步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分离:- 在沙堡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多种形态的菌落,表明苹果表面存在多种霉菌。
2. 霉菌纯化:- 通过纯化操作,获得纯化的霉菌菌株。
3.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 纯化的霉菌菌株在沙堡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 菌丝呈白色,有横隔,无色或略带黄色。
- 孢子呈椭圆形,无色。
4. 霉菌鉴定:- 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纯化的霉菌菌株为青霉属。
五、实验结论1. 苹果表面存在多种霉菌,其中青霉属较为常见。
2. 通过培养、分离和纯化操作,可以有效地从苹果表面分离出霉菌。
3. 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用于初步鉴定霉菌种类。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苹果发霉实验报告
苹果发霉实验报告通过观察苹果发霉的过程,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发霉的原因,并探究如何有效避免苹果发霉。
实验材料:1. 新鲜苹果2. 多只密封袋3. 海绵刷4. 实验室条件:恒温恒湿环境实验步骤:1. 准备多只密封袋,每个袋子分别放入一只苹果。
2. 将其中一个袋子的苹果表面用海绵刷刷洗干净,以保持表面无霉菌。
3. 将其余苹果放入袋子中,但不处理它们的表面。
4. 将所有袋子放置于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条件中,观察苹果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处理过的苹果(即用海绵刷刷洗过表面的苹果)没有出现发霉现象,而没有进行处理的苹果则在表面出现了霉菌,并逐渐发展。
实验分析:1. 发霉原因:苹果发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霉菌的生长所致。
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形成白色或绿色的霉菌。
苹果表面通常存在一些微小的损伤,这为霉菌生长提供了条件。
2. 霉菌生长条件: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而实验中的恒温恒湿环境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此外,苹果表面的微小损伤为霉菌提供了营养基质,促使其繁殖生长。
3. 预防发霉: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苹果表面经过清洗后不易发霉。
因此,预防苹果发霉的方法之一是保持苹果表面的清洁。
另外,将苹果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水分积聚也可以有效预防苹果发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而苹果表面的微小损伤则促使霉菌繁殖生长。
因此,保持苹果表面的清洁、避免湿度过高以及提供适宜的存放环境,是预防苹果发霉的有效方法。
这项实验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保鲜,以避免霉菌的滋生和食品的变质。
霉菌的划线接种纯化培养实验小结
霉菌的划线接种纯化培养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划线接种的方法,对霉菌进行纯化培养,以获取纯种霉菌并研究其生长和特性。
以下是我对实验结果的小结:首先,我们选取了一块培养基平板,并在平板上进行了划线接种。
划线接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上划出细微的线条,将霉菌单独接种在每条线上,以实现霉菌的分离和纯化。
在划线接种后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霉菌开始从接种线上生长并扩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注意到不同的霉菌在形态上有所区别,包括菌丝的颜色、形状和密度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划线接种方法有效地将霉菌分离开来,并且每条线上生长的菌落都属于同一种霉菌。
通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霉菌在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产生的代谢产物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特性对于进一步了解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划线接种方法需要高度的技术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实验前充分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实验技巧。
其次,划线接种虽然能够分离霉菌,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消毒措施。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通过划线接种纯化培养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并获得了纯种霉菌。
通过对不同霉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霉菌的生长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并
为进一步探索霉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以更全面地研究和应用霉菌。
果皮中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 副本
果皮中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菌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常见于含糖比较高的环境中,如果园土、菜园土及果皮等的表面。
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4.5-6.0.酵母菌生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利用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加富培养,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纯化。
三、器材和用品1、苹果皮、葡萄皮等。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煮开10min后过滤取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配方同上,不加琼脂加乳酸,按1000ml培养基加入5ml乳酸,pH为5.5左右。
4、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涂布棒、美兰染液、显微镜、接种环等。
四、实验方法1、接种:取果皮(不需冲洗)5克,加入到100ml无菌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吸管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48h,可见培养液变浑浊。
2、加富培养:用无菌吸管取上述培养液1ml,注入另1管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48h。
3、分离纯化:用1ml的无菌吸管单独吸取上述培养液至9ml的无菌水中便是10-1如此稀释10-2、10-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制成平板,用1ml的无菌吸管吸取10-3培养液至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的玻璃刮产迅速涂抹均匀,而后做好标记放置恒温箱培养大约24-48小时(培养皿倒置),菌落长出后,观察菌落,并镜检菌体,一般一个单独的菌落可视为一个细胞发育而来,是纯培养,如果结果复杂,未得纯培养,可进行再次分离培养(划线法),直到纯化为止(注意保藏菌种),对纯化菌种再次固体培养24h-48h,观察菌落特征(特征:菌落质地是否为奶酪状、粘液状。
霉菌的分离实验报告
霉菌的分离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植物等环境中。
它们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然而,霉菌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多种人类和动植物的感染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霉菌的特性和传播途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方法获取纯净的霉菌菌株,并初步分析其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手套- 剪刀- 无菌培养基(琼脂)- 玻璃棒- 离心管- 蒸馏水- Petri 洁净培养皿- 测量瓶实验方法:1. 霉菌样品的收集:在潮湿的环境中选择具有明显霉斑的表面进行采样,避免采集到周围环境中的杂菌。
2. 实验场所的准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所有操作,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
3. 样品处理:带着手套使用剪刀将具有霉斑的样品剪下,并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加入20 ml 的蒸馏水,将离心管盖好,摇匀样品,使其充分悬浊。
4. 稀释与分离:取0.1 ml 的上述悬浊液加入测量瓶中,再加入9.9 ml 的蒸馏水进行10倍稀释。
取1 ml 的稀释液加入离心管中,再加入9 ml 的蒸馏水进行10倍稀释。
依次取样进行稀释,最后取适量稀释液均匀涂布在无菌琼脂培养皿上。
5. 培养条件:将琼脂培养皿孵育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 ±2,培养时间为48 - 72小时。
6. 菌落形态观察:在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皿,通过目测观察霉菌菌落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凸起程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箱中的恒温孵育,在培养皿上出现了多个菌落。
根据其形态特征,选取了三个菌落用无菌棉签分别划线后进行传代。
菌落1- 颜色:灰白色- 形状:圆形- 表面:粗糙- 边缘:光滑菌落2- 颜色:绿色- 形状:不规则- 表面:绒毛状- 边缘:锯齿状菌落3- 颜色:黑色- 形状:扁平- 表面:光滑- 边缘:光滑结论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得到了三种霉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形态特征分析。
菌落1为灰白色、圆形,表面粗糙,边缘光滑;菌落2为绿色、不规则形状,表面绒毛状,边缘呈锯齿状;菌落3为黑色、扁平形状,表面光滑,边缘光滑。
苹果表皮细菌与真菌的探究性实验
腐败水果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探究性实验)
1实验材料
腐烂水果(苹果)
改沙氏液体加富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膏2g,自来水1升,pH7.0。
另每升加20g琼脂后作平板及斜面培养基用。
察氏培养基:NaNO3 3g,K2HPO4,1g,KCl 0.5g,MgSO4 .7H2O 0.5g,FeSO40.01g ,蔗糖30g,琼脂15g,加水至1升。
2.实验方法
用无菌小刀或接种针分别取少量水果的表面霉块,表层霉烂块及内层霉烂块接种至50ml改沙氏液体加富培养基中,28-30。
C摇床震荡培养3-4天,培养液划线接种于沙氏平板及察氏平板上,28-30。
C培养4天后,用接种针挑取不同形态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28-30。
C培养2-3天后,得到纯化菌株。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水果的腐败变质(综述)
1.喷洒2-脱氧葡萄糖可以抑制病原菌的葡萄糖代谢,从而控制苹果的青霉病。
2.Ca处理能减少果蔬由病原菌引起的腐烂。
Ca还能增加拮抗微生物对水果的防治效果。
3.水果自身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抵抗病害的作用。
苹果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产物分析
苹果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产物分析苹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苹果酸、柠檬酸、水溶性膳食纤维(果胶等,在储藏过程或运条件不当的情况下易受微生物性的病害而引起腐败变质,其中酵母菌是常见的病害。
目前对苹果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旨在分离和初步鉴定苹果中的酵母菌,并对其进行抑制试验研究,为研究苹果的保鲜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酵母菌分离及其抑菌试验用豆芽汁蔗糖培养基,生化鉴定试验用淀粉培养基、明胶培养基、蛋白陈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石蕊牛奶培养基。
苹果中酵母菌的分离培养"采用涂布平板法对样品菌悬液中酵母菌进行分离。
即将苹果菌悬液10倍级进行。
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观察:对所分离纯化菌株平板培养后进行培养特征的观察。
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后进行显微镜形态观察。
生化鉴定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水解试验、石蕊牛乳试验、糖发酵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
菌种初步鉴定4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及生化鉴定结果,对典型菌落进行初步菌种鉴定。
抑菌试验肉,取不同浓度的山梨酸和苯甲酸钠溶液,在120℃高压灭菌20min后添加于查氏培养基,然后从腐败部分体积占整体1/2的苹果中分离培养酵母菌,将分离后的酵母菌接种于添加了山梨酸及苯甲酸钠的查氏培养基上,另将酵母菌接种于未添加抑菌剂的查氏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培养24 h 后进行活菌菌落记数,计算抑菌率,研究山梨酸和苯甲酸钠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
本试验从苹果中分离到酵母菌4株,初步鉴定为酿酒酵母、出芽短梗霉、产假丝酵母、皮状丝孢酵母。
引起苹果腐败的主要酵母菌是否为此4株,还需进一步研究。
山梨酸和苯甲酸钠对本试验分离4株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最适抑菌浓度均为0.08%,此浓度在食品安全要求范围之内。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关键词: 腐烂苹果、 细菌、 平板直线划线法、 革兰氏染色、 水解淀粉、 分光光度法
Study the Bacteria of Rotten Applesin the Separation and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Lin jia-w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 )
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 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 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 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复红复染,就使革兰 氏阴性菌呈红色。 2.2 细菌水解淀粉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水解淀粉的淀粉酶,它能把淀粉水解为糊精、 麦芽糖、葡萄糖,再被细菌所利用。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产生透明圈。菌体培养后,平板上加上卢戈氏碘液,在淀粉发生水解 的地方,淀粉-碘复合物的蓝色特征就会消失。淀粉的水解发生在离 开菌落的一段距离, 这是因为产生的胞外淀粉酶渗入到周围的培养基 中所致。若无透明圈,表明该细菌无淀粉酶。 2.3 pH 影响细菌生长实验的原理 不同微生物对 pH 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们只能在一定的 pH 范 围内生长,可分为生长最低 pH,生长最适 pH,生长最高 pH。 细菌一般在 pH4-9 范围内生长,生长最适 pH 一般为 6.5-7.5;在 实验条件下,人们常将培养基 pH 调至接近中性,而微生物在生长过 程中常由于糖的酵解产酸或蛋白质降解产碱而使环境的 pH 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 实验步骤 3.1 配制培养基 3.1.1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反思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反思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
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
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
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
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
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
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
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
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
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
再进行平板接种。
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
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以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步骤。
菌种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分离和纯化菌株,可以获得单一的菌种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一、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的微生物菌群分离成单一的菌株。
菌种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单菌落分离法、稀释涂布法、稀释液滴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微生物菌株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的不同,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培养基,使目标菌株能够单独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
二、菌种分离纯化的步骤1. 样品采集:首先需要从环境中采集到含有目标菌株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土壤、水样、食品、动植物组织等,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2. 制备培养基:根据目标菌株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消毒和制备。
培养基的选择应考虑到菌株的营养需求、生长条件和特殊要求。
3. 稀释涂布法:取少量样品加入到培养基中,经过适当的稀释后,用移液管或铁环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布,使菌落能够单独生长。
4. 单菌落分离法: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选择单一的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可以使用鉴别培养基或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特征,以确保分离的菌株纯度。
5. 重复分离:为了确保分离得到的菌株的纯度,可以进行多次的分离操作。
将单一菌落进行二次分离或多次传代培养,直到得到纯种的菌株。
6. 菌种保存:分离纯化后的菌种可以进行保存,常用的保存方法有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
冷冻保存需要将菌种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则是将菌种在低温下干燥保存。
三、菌种分离纯化的注意事项1. 采集样品时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2. 制备培养基时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性。
3. 分离过程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使用无菌操作和无菌工具。
4. 分离后的菌株要进行鉴定和鉴别,确保其为目标菌株。
5. 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一、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在实验室或工厂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
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
(图3-3)图3-3接种和分离工具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
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贮藏苹果中霉菌的分离及抑制研究
净工 作 台( 以上 三种 为上 海 博 讯 实业 有 限 公 司 医 疗 没备 厂 ) K一 4 0 型 四 档 变 倍 体 视 显 微 镜 、 0
( t 实业 集 团) 所 用试 剂均 为分析 纯 。 Mo i c ,
13 培 养 基 。
霉菌分 离和 抑菌试 验用 查 氏培养 基 。
l ~ 、 0 、0 1 。 、 0 、O , 不 同 稀 释 度 0 1 ~ 1 一 、O 。1 ~ l ~ 取 。
1 材 料 、 器 、 剂及 培 养 基 仪 试
1 1 材 料 .
的 0 1mL样 液涂 布 平 板 , 个 稀 释 度做 三个 重 . 每 复 。将 上 述平 板 按表 1条 件进 行 培 养 , 养后 进 培 行活 菌菌落 记数 、 观察 。
施 , 油菜跳 甲的防效最好 , 对 表现 为被害株 率低 , 受 害程度轻 , 其次 为 4 乐斯本 2 拌 种 +油菜 子叶 8 期 3 0mlk 。 期 喷施 和油 菜 子 叶期 4 乐 斯 0 / m 苗 8 本 3 0mlk 2 0 / m +高效氯 氰菊 酯1Omlk 2 5 / m 油菜 子
试验结果表 明 , 几种药剂及组合对 跳 甲成 虫均 有一定防效 。其 中以 7 锐 胜可分 散种衣 剂种 子 O
主, 成虫 危害 较轻 , 油菜茎 象 甲的幼 虫是 以幼 虫钻
蛀危 害 , 油 菜茎 象 甲的 防治 需 抓 紧 在成 虫 期 尚 对
量 的 7 拌 种 +油 菜 子 叶期 30 m / m ‰ 0 lk  ̄苗 期 喷
・5 6・
农
业
科
学
贮 藏 苹 果 中霉 菌 的分 离 及 抑 制研 究
王 雅 ,王 玉 丽 ,樊 明 涛 ,王 家 利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摘要:从腐烂苹果中取样培养细菌,用平板直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经扩大培养后进行镜检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最后对分离出的纯种细菌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细菌水解淀粉实验以及探究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形状小而圆,是革兰氏阳性菌;水解淀粉实验说明该细菌中没有水解淀粉的酶;分光光度法所得的数据显示该细菌的生长环境偏中碱性。
关键词:腐烂苹果、细菌、平板直线划线法、革兰氏染色、水解淀粉、分光光度法Study the Bacteria of Rotten Apples in the Separation and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Lin jia-w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Sample training bacteria from the rotten apples, and purify bacteria with flat linear crossed method; After expanding the bacteria, they are tested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Gram staining, and finally, tes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solated pure bacteria withBacteria hydrolysis starch experiment and exploring the pH of the growth of the bacteria influence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teria in rotten apples are small, round in shape,and are gram-positive;The experiment of the bacteria hydrolysis starch indicated that those bacteria don’t have enzyme that can hydrolyze amylum;Spectrophotometry income datas showed that those bacteria like to grow in the environment of alkaline slant.Key words:rotten apples; bacteria;Flat linear crossed method; Gram faerbung; hydrolyze amylum; Spectrophotometry引言:现今,市场的水果摊位仍会出售腐烂的水果,而有些人不清楚腐烂水果会滋生很多细菌,即使把腐烂的部分挖去,细菌也会蔓延到其它部分。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讲解
尽量存放在与采样环境相当的条件下至菌种分离;
植物和动物:
确保样品的完整性,迅速对植物切口进行消毒,并用石蜡封 住以防外来菌种入侵,用无菌装置带回;如动物粪便的采集应在动物 排便后马上收集其中间部分,避免外源污染,置于无菌袋内;
Page 5
二、样品的预处理
1、目的菌的富集培养
根据目的菌的生理特性,加入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微量成分进 行诱导增殖,增菌;设计特定的有利于待分离菌株生长的环境。
⑴具体如下:
开发意图贯穿分离过程,使培养基“只”满足目的菌的要求,
而非目的菌不长;eg.寻找低温碱性脂肪酶产生菌
大剂量加入同类化合物;eg.酒精酵母
特殊成分;eg.维真生菌素抑、制氨剂基:酸放、线无菌机酮盐、等制霉菌素等;
抑制剂:
细菌抑制剂:青霉素、链霉素; 萘啶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
3、目的菌的充分释放;
1、培养基设计原则;
初筛 2、分离方法介绍;
1、获得纯培养; 2、选择目的菌株;
复筛
3、培养条件; 1、霉菌简介;
形态学观察 2、菌落形态;
1、真菌的系统发育谱;
2、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 生理生化实验
3、霉菌制片观察;
18SrRNA
分子生物学方法
Page 4
一、微生物资源的分布及样本的采集
土壤环境:
每年春季或旱雨季之交,一般在3-5月为佳;通常采集1040cm深处的土样;若要分离放线菌和真菌,土样应放到无菌牛皮纸袋 中,一般不放在瓶子或塑料袋中;如果要分离细菌,最好要保湿;
海洋环境及湿地:
0.5μm的滤膜过滤水样,以增加出菌率;Ekmann型采泥器或 重锤式取样器采集;样品装入无菌瓶内,不能密封,在3h内用于实验;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Page 22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的纯培养物 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称为斜面培养; 霉菌的斜面接种: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 霉、根霉等)。常用点接法,即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 接种室避免碰到试管壁,防止污染;超净台酒精灯附近操作,注意灼 烧试管口及棉塞; 应斜持试管呈45度角,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 基表面,造成污染;
Page 14
⑵分类
目前,真菌学仍然是微生物学的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深 入研究。在系统学方面,受到公认的分类体系不多。
真菌的类群:
接合菌纲:代表种—毛霉、根霉 子囊菌纲:代表种—酵母菌、羊肚菌 担子菌纲:代表种—鹅膏菌、伞菌 卵菌纲:代表种—异水霉属 半知菌纲:代表种—青霉属、曲霉属、假丝酵母
低等真菌特有
高等真菌特有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 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 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 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Page 9
⑵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稀释法:
方法: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 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用于不能或不易在固体上生长的菌落;
Page 10
3、培养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霉菌的分离与纯化摘要:从发霉的红薯上和酸败腐烂的苹果上挑取霉变物用沙堡琼脂培养基28℃培养2-3天,分离出几个真菌菌株。
将分离株重新进行平板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进行载片小培养,经28℃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通过菌丝和孢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
观察到簇生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的呈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和有隔菌丝,可鉴定为青霉类菌;观察到分生孢子梗上呈轮状着生、具有3个分隔、弯曲的孢子,可鉴定为弯孢霉类菌;观察到单细胞的芽殖孢子,并通过进一步的酵母菌生理生化测定,可鉴定为酵母菌。
关键词:真菌;菌落;菌丝;孢子1 前言真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蘑菇”,现在真菌这一名词的概念不仅包括蘑菇,而是代表着一个相当庞大的生物类群。
什么是真菌呢?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它们是一大类真核微生物,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不能利用无机物来制造食物,靠寄生或腐生生活,仅少数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真菌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从形态上分为酵母菌、霉菌、担子菌。
其实,真菌并不像其看起来的这般抽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接触和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
例如酿酒、制馒头用的酵母;酒曲的曲种(曲霉和根霉);做豆腐乳的毛霉和红曲霉;发酵饲料的黑曲霉;味美可口的蘑菇、木耳、银耳、猴头;作为中药的神曲、麦角、虫草、茯苓、灵芝;此外还有食品、衣物、用具等因潮湿而发生的霉;引起农作物病害的小麦锈病等等都是真菌。
真菌与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差异很大,单细胞个体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具有细胞壁,但不含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有些真菌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形态,称之为真菌的两相性,如假皮疽组织胞浆菌在动物机体呈酵母菌样。
而在人工培养基上呈丝状。
真菌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有着极密切的利害关系。
有些菌丝可引起人与畜禽疾病,有些霉菌还产生毒素,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了解真菌的培养方法,认识其形态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真菌分类方面趋向于采用Anisworth & bisby的《真菌学辞典》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不属于低等植物,而是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界以下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真菌门再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本研究从自然界分离到几株真菌,并用真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2 材料2.1 病料发了霉的红薯、酸败腐烂的苹果2.2 培养基2.2.1 沙堡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克、麦芽糖4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2.2.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成分: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2.2.3 保存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2.3 器材无菌室、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天平、铁架台、灭菌培养皿、锥形瓶、漏斗、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石蕊试纸、接种环、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纱布、滤纸、试管塞、报纸、扎绳、标签、温箱、冰箱、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杜氏管3 方法3.1 真菌的分离培养3.1.1 实验的准备沙堡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天平称取蛋白胨10克、麦芽糖40克、琼脂20克,用量筒量取蒸馏水1000毫升置烧杯中混匀,在电炉上加热熔化,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调整PH值至5.4,倒入锥形瓶中,115℃灭菌20分钟,倾注平板,冷却[1]。
无菌室、接种箱的清洁:用酒精棉球将接种箱的内部全部擦洗干净,放入试管架、酒精灯、标签、接种环、笔、火柴等实验用具放入接种箱内,密封接种箱。
依次打开接种箱与无菌室的紫外灯,紫外线灭菌20分钟。
3.1.2 划线分离培养:在酒精灯火焰下进行以下操作(1)从发霉的红薯上和酸败腐烂的苹果上挑取霉变物用28℃培养2-3天,分离出几个真菌菌株。
将分离株重新进行平板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进行载片小培养,经28℃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通过菌丝和孢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
(2)左手持皿,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皿盖揭开20度左右的角度(角度越小越好,以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皿中将培养基污染)。
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稍弯曲,这样易和平皿内琼脂面平行,不致划破培养基。
(3)右手持接种环,将上述霉变物分区划线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中,划完前一个区域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与前一区域的最后一两条折线接触划出第二区域,依次类推,共划三到四个区域。
划线中不宜过多的重复旧线,以免形成菌苔。
(4)接种完毕,在皿底上作好日期,平皿倒扣,置28℃培养2-3天。
(5)将分离培养得到的几个分离株用沙堡琼脂培养基重新进行平板划线分离,以得到纯的单一的菌落。
3.2 真菌的载片培养(小培养)3.2.1 实验的准备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的制备:将新鲜的马铃薯洗净、去皮,(注意:发霉、变绿的不要使用。
)切成薄片或蚕豆大小的方块,称取所需的重量,倒入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时左右,至马铃薯酥而不烂为止,用四层纱布过滤,然后将事先称好的琼脂加到上述滤液中,用小火加热,使之慢慢融化,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免烧焦锅底。
再加入事先用温水溶化的糖溶液,用二层纱布过滤。
测定pH值,用1mol/L的NaOH或HCl调至pH为5.5~6.5之间,最后加水补足至1000mL[2]。
无菌室、接种箱的清洁:同2.1.1。
无菌水的制备:取5-6mL蒸馏水装入10mL小试管中,塞上棉塞,用报纸包装好,115℃高压灭菌20分钟。
3.2.2 实验的操作取直径7cm左右的圆形滤纸一张,铺放于一个直径9cm的平皿底部,上放一个U形玻棒,其上再平放一张干净的载玻片与一张盖玻片,盖好平皿盖,进行灭菌[3]。
为防止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干燥,特在滤纸上滴加无菌水3-4mL,挑取真菌孢子接入盛有灭菌水的试管中,震荡试管制成孢子悬液。
用灭菌滴管吸取灭菌后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少许,滴于上述灭菌平皿内的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将孢子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压一下,最后盖上平皿盖,即成为载片小培养[4]。
3.3 真菌的保存3.3.1 保存琼脂培养基的制备取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蒸馏水1000毫升至烧杯中混匀,在电炉上加热融化,调整PH值至5.4,分装试管,115℃灭菌20分钟,摆成斜面[5]。
无菌室及接种箱的清洁:同2.1.13.3.2 实验操作将划线分离培养28℃2-3天的平板从温箱取出,放入无菌室中进行以下的操作:在无菌室中靠近酒精火焰处,从平板培养基上选取可疑菌落,用接种环轻轻刮取其表面的少许孢子,拉出接种环立即伸入斜面培养基上,勿碰及斜面和管壁,直达斜面底部从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向上至斜面顶端为止,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将棉塞塞好。
接种完毕,接种环通过火焰灭菌后放下接种棒,最后在斜面管壁上注明日期,置28℃温箱中培养2-3天,后置4℃冰箱中保存[6]。
3.4 酵母菌的鉴定——生化试验3.4.1 糖发酵试验用12.5%豆芽汁配制成2%糖溶液(棉子糖为4%)分装杜氏管。
测定发酵的容器以杜氏管为主,凡能发酵某种糖则在杜氏管内小管之顶部应能看到有一定量的CO2气泡[7]。
具体操作:A.将豆芽汁分装杜氏小管,每管1.2ml,15磅灭菌15分钟。
B.把各种糖用灭菌蒸馏水分别配成10%的糖溶液,煮沸15分钟,稍冷,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糖液,分装于杜氏管,使糖浓度达到2%(棉子糖4%),即成为糖类发酵基础培养基。
C.欲鉴定的新培养菌株,接种于发酵管,25-28℃培养,每天观察结果。
一般观察2-3天即可,凡不发酵者或弱发酵者,可延长观察至10天,因半乳糖酶是适应酶,故观察发酵半乳糖可延长2周至1个月[8]。
3.4.2 同化碳源试验A.菌液制备:将酵母菌制成菌悬液(1ml无菌生理盐水接入少许约一接种环的新培养的酵母菌制成悬液)。
B.浇制平板:将此悬液全部倒入经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20ml基础培养基中,倒入培养皿,使菌体在培养基中混和均匀,静止,凝固后在28℃把培养皿倒置几小时,使表面不致太湿。
C.点样:然后在培养皿底部做上碳源名称的标记,分别用无菌不锈钢匙或无菌药匙,按标记加糖少许(约米粒大),如果结果不明显可于第二天再补加一次糖。
D.观察:观察结果时以葡萄糖作对照,一般是25-28℃培养1-2天观察结果,凡能同化者在所加碳源的周围形成生长圈。
凡生长缓慢的酵母或是在测半乳糖同化时,可适当采用液体培养法,即在含某种碳源的液体培养集中接入酵母,25-28℃培养1-2周,以含葡萄糖的液体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酵母生长情况,是否更加浑浊或形成环、岛等,必要时可延长观察查到三周[9]。
4 结果与分析4.1 真菌的培养性状观察4.1.1 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油脂状或腊脂状,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菌落边缘整齐、缺损或带丝状。
菌落颜色有乳白色、黄色和红色等。
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不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3天,可见霉菌菌落有绒毛状、絮状、绳索状等。
菌落大小依种而异,有的能扩展到整个固体培养基,有的有一定局限性(直径1-2㎝或更小),很多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能产生色素,致使菌落表面、背面甚至培养基呈现不同颜色,如黄色、绿色、黑色、橙色等。
4.1.2 真菌的载片培养的形态观察酵母菌的载片小培养的形态观察:类似于细胞,多数为单细胞,一般为椭圆形、圆形或圆柱形。
酵母细胞比细胞大,有些酵母与其子细胞连接形成链状,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以无丝分裂为主,主要为裂殖、芽殖。
霉菌在小培养上的生长镜检表现:菌体由许多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组成菌丝体。
菌丝在显微镜下呈管状,多数为有隔菌丝,菌丝被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含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孢子为分生孢子。
4.2 图片分析4.2.1 图1 产黄青霉的菌落图2 产黄青霉的菌丝和孢子28℃生长速较快,1-2天长出菌落,10-12天直径为3-5㎝。
初为白色,后变为蓝或灰绿色。
菌落的质地呈致密绒状,菌落表面有明显的放射状沟纹,边缘为白色,菌落是成簇的菌丝体,无特殊气味,反面亮黄至暗黄色(结果见图1)。
显微镜下低倍观察:菌丝为有隔菌丝,菌丝被分隔成多个细胞,产生相当明确的分散的帚状枝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为椭圆形(结果见图2)。
结合以上菌落形态及小培养的培养性状观察,可鉴定为产黄青霉。
4.2.2 图3 新月弯孢霉的菌落图4 新月弯孢霉的菌丝和孢子28℃不如青霉类生长速度快,3天长出菌落,颜色为暗灰绿色,背面为蓝黑色。
菌落质地为棉絮状,菌落为成簇的菌丝体,无特殊气味(结果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