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歌唱教学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音乐歌唱指导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小星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演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小星星》。
2. 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 旋律的流畅演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小星星》歌曲视频。
2. 五线谱及简谱。
3.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聆听。
2.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中有什么旋律?二、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小星星》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星星》,学生跟唱。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聆听并纠正。
三、节奏练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用拍手或拍腿的方式表现歌曲的节奏。
四、旋律练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旋律练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旋律,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旋律。
五、完整演唱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歌曲的完整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六、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节奏和旋律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小星星》。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成长。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少儿歌唱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现力。
二、教学对象1. 年龄段:6-12岁;2. 学员水平:初学者、有一定基础者。
三、教学课时1. 课时:1课时;2.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曲目:选择一首适合少儿演唱的歌曲;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或电子琴、多媒体设备;3. 教学材料:歌曲曲谱、歌词、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简要介绍歌曲背景和作者;b.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特点;b.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歌词学习a. 让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b. 对歌词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教学。
4. 歌曲演唱a. 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c.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和指导。
5. 歌曲表演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编排;b.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馈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回家练习歌曲,巩固学习成果;2. 组织学生参加歌唱比赛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3. 引导学生关注更多优秀的少儿歌唱歌曲,拓宽音乐视野。
小学歌唱课教案
小学歌唱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演唱歌曲中的歌词。
2.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歌曲:《小星星》
2. 歌词:(这部分可以将歌词打印在PPT或黑板上)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歌曲(约5分钟)
1. 老师播放歌曲《小星星》并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由来。
2.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动作。
Step 2:学习歌词(约10分钟)
1. 老师将歌词分成小部分,逐句教授给学生。
2. 学生一起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发音和动作。
3. 学生逐句反复练习,并互相帮助纠正发音和动作错误。
Step 3:合唱表演(约15分钟)
1. 老师安排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歌词部分。
2. 学生按照歌词顺序排列自己的位置,准备合唱表演。
3. 学生分组演唱,并逐句展示自己的歌唱动作。
4.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协调演唱动作和节奏。
Step 4:评价和反思(约5分钟)
1. 老师对学生的歌唱表演进行评价和表扬。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分享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Step 5:拓展练习(约10分钟)
1. 老师播放其他类似的歌曲,并鼓励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类似的歌曲,并分享给全班。
Step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1. 让学生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和动作复习一遍。
2. 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下节课准备好分享给全班。
以上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
人音小学音乐四上《1歌唱祖国》word教案 (2)
《歌唱祖国》的教学设计课题:歌曲《歌唱祖国》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第7周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教学方法:视唱法、练习法教学目标: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板书设计歌唱祖国音乐知识:1、二段体 A + B2、三段体 A + B + A 或 B + C教后自我分析:《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
也正因为他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
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
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来不容易。
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
须多加注意和练习!教学过程一、前置补偿:1、复习歌曲《游击军》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四、新授教学: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C:完整演唱歌曲D:及时纠正(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
如:“祖国” “家乡” “人民”(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完整word版)第一课歌唱祖国教案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了
解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
3、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
爱国主义情感。
4、掌握旋律的进行--—上行的音乐知识,能用指定的音和节奏编创上行旋律并
演唱.
5、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单元教学重点: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单元教学难点: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教具、学具使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歌唱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小星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 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小星星》。
2. 理解歌曲中的旋律起伏和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1. 正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通过演唱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小星星》的背景和创作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旋律一起唱。
3.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三、节奏训练1.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改进。
五、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编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2. 通过学生的演唱,评价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人音小学音乐二上《4我的小鸡》word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二上《4我的小鸡》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4我的小鸡》是人音小学音乐二上的一首歌曲,歌词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小鸡在唱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适合小学生学习。
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同时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歌唱和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对春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歌曲来加深对春天的感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4我的小鸡》。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春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3.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促进师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小鸡玩具或图片: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4我的小鸡》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小鸡玩具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小鸡的特点,引导学生谈论对小鸡的认识。
接着,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模仿小鸡的动作。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可以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唱比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好。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其他关于春天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小学教唱歌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视频、歌词、乐谱)2. 音乐器材(音响、麦克风、乐器等)3. 教学辅助材料(音符卡片、节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如歌曲名称、演唱者、创作背景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看歌曲视频,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逐句学唱。
2.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教师发放音符卡片和节奏卡片,帮助学生记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四、歌曲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问题。
3. 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五、歌曲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节奏和旋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 学生练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演唱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3. 通过团队协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班级学生的需求。
(完整word版)小学合唱社团教案
(完整word版)小学合唱社团教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小学合唱社队教案第一次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一)、合唱训练1、姿势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小学音乐课教案模板歌唱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唱》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 歌唱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歌唱技巧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二、新歌教学1. 教师范唱歌曲《歌唱》,让学生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跟节奏打拍子。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歌唱》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指导。
2.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全班学生共同演唱。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学生的表现。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歌曲,提高歌唱技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跟唱、打拍子等。
2. 歌唱技巧:观察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发音、节奏等方面是否准确。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合作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 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保持准确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如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乐谱、图片等。
2. 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
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曲。
3.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模仿。
三、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练习演唱歌曲,注意保持准确的节奏和音准。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合唱训练1. 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合唱练习。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合唱示范,让学生学习合唱技巧。
3. 全班学生一起合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保持合唱的和谐。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3.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春天在哪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注重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2019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案
2019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目的:1、学习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 、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在那遥远的地方》,体验歌曲的情绪。
2、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表达青年男女缠绵的爱恋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2/4 5 4│3 2│1-‖m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u母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1)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从鼻翼两侧到达眉心。
(4)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5)u母音练习,注意喉咙的开度和位置以及中支点的保持。
2、U母音带其它母音训练2/4 56 56│54 32 │1 - ‖Lu lo lu lo lu2/4 12 34 │54 32 │1 - ‖ma me mi mo mu目的与要求:练习母音的准确与统一,做到气息支持、喉咙状态、声音位置稳定不变。
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将母音轻轻地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选择最顺畅、容易的母音开始,再逐个带唱出其它较难唱好的母音。
3、连音训练2/4 12 34 │54 32 │1 - ‖ma2/4 1234 5 │5432 1│1234 5432 │1 - ‖ma2/4 13 35 │5i i5 │53 31 │1 - ‖mi ma mi ma mi ma mi目的与要求:练习气息的支持力,呼吸和发声的配合;声音力度要小,一口气唱完。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唱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唱时呼吸的控制。
2.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歌曲教材或歌曲光盘。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2. 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二、基本唱歌技巧教学(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站立、坐姿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教师讲解咬字清晰的技巧,让学生练习发音。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呼吸的控制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教授的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复习咬字清晰的技巧。
二、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2. 教师选取一首歌曲,让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稍复杂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准确。
3. 学生能够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完整)声乐教学大纲Microsoft Word 文档
《声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声乐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时:83学时考核方法:考试适用对象:专科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简介】《声乐》课程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满足中小学校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较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思想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1、能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理解、掌握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工作.2、能够发现声乐训练中的各种问题,辨别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能够做到较好的控制气息和声音,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并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理解和表现各类声乐作品。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技巧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声乐基础知识(集体大课2学时)1.歌唱发音的简单原理2.唱歌器官的构成和三种运用形式3.声音的性质和声区结构的关系4.呼吸是发声的动力5.怎样使声音产生良好的共鸣6.练习歌唱发声应注意的几点要点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歌唱器官的构成,发声的基本原理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怎样使声音产生良好的共鸣第二章正确姿势与歌唱呼吸方法(13学时)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及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如流畅.可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声部的不同而选择歌曲,每首1-2个学时中国歌曲:《花非花》、《二月里来》、《思乡曲》、《送别》、《长城谣》、《问》《康定情歌》、《茉莉花》、《踏雪寻梅》、《我爱我的台湾岛》、《塞外村女》、《月之故乡》、《渔光曲》、《茉莉花》、《铁蹄下的歌》、《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送我一枝玫瑰花》、《南泥湾》、《秋收》、《沂蒙山小调》《牧羊歌》、《嘎达梅林》、《牧羊姑娘》、《红豆词》、《伊梨河的月夜》、《春天年年来到人间》、《雁南飞》、外国作品:《摇篮曲》(舒伯特)、《喀秋莎》、《百灵鸟》、《土拨鼠》、《阿玛丽莉》、《我亲爱的》、《小路》、《莎丽楠蒂》、《摇篮曲》、《虽然你冷酷无情》、《尼娜》、《摇篮曲》(勃拉姆斯)、《在路旁》、《渴望春天》、《三套车》、《百灵鸟》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需要,巩固稳定的中声区.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牢固中声区基础,掌握发声基本方法。
《声乐课程教案》word版
《声乐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声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呼吸、共鸣、发声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歌唱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呼吸、共鸣、发声等。
2. 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包括气息控制、音色变化、咬字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呼吸、共鸣、发声等。
2. 歌曲学习:选取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歌曲分析和演唱练习。
3. 歌唱技巧训练:气息控制、音色变化、咬字等。
4.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舞台礼仪、表情管理、动作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本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和舞台表演训练。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舞台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的积极性。
2. 歌曲演唱: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3. 舞台表演:学生的舞台礼仪、表情管理和动作设计。
4. 小组合作: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演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声乐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声乐教材,如《声乐教程》、《儿童声乐教程》等。
2.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以便进行歌曲播放和录音。
3.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和音准调整。
4. 镜子:用于学生观察自己的口型、表情和动作。
5.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观看声乐表演和教学视频。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保持教室整洁、宽敞,有利于学生活动。
2. 座位安排:学生座位间隔适当,便于观察和交流。
3. 温度调节:保持教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影响学生舒适度和注意力。
4. 音响设备调试:确保音响设备音质清晰,无杂音。
八、教学进度安排声乐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声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约2课时。
小孩子学唱歌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小学生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演唱简单的歌曲,并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2. 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的情感表达。
2.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歌曲范本。
3. 歌曲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字和演唱者。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唱好一首歌呢?二、学习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1. 教师示范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习歌曲1. 教师播放歌曲范本,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指导。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三、歌曲创编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如何创编一首歌曲?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演唱和创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唱歌水平和音乐素养。
2.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歌唱课小学音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歌曲《XXXX》,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 通过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的掌握。
-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达。
- 歌曲的合唱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歌曲伴奏带。
- 教学挂图或PPT。
- 歌曲歌词卡片。
2. 学生准备:- 带好音乐课本。
- 准备好演唱时的姿势和表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聆听- 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特点。
3. 学唱-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 分句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针对难点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4. 合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合唱,体验合唱的乐趣。
5. 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 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合唱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演唱、节奏、情感等方面。
2. 小组互评:-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六、板书设计- 歌曲名称:《XXXX》- 歌曲作者:XXXX- 歌曲主题:XXXX- 旋律特点:XXXX- 节奏特点:XXXX七、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歌唱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学会歌曲《小星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合作、创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正确的呼吸方法。
2. 保持音准和节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小星星》的歌词、旋律、音乐知识等)。
2.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3. 教学道具:星星、灯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著名的歌曲《小星星》。
二、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年代。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模仿练习。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唱技巧训练1. 教师讲解歌唱时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强调正确的呼吸对歌唱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教师指导。
3. 教师示范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创编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星星、灯笼等道具为歌曲创编一段表演。
2. 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 各小组展示创编成果,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小星星》,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小星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歌唱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在创编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展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唱歌教学和歌唱教学是一回事吗?小学的歌曲教学属于唱歌教学范畴还是属于歌唱教学范畴?在小学阶段,对于一首歌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学会歌曲还是学会演唱?学会唱歌还是学会歌唱?我们大家都明白,唱歌其实就是被延长了的说话,凡是有嗓子的人都会唱歌,但是歌唱却是需要以技能技巧为支撑的学习内容,是在高中里才有的。
可以说,学会歌曲、学会演唱、学会歌唱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里,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没有对学会歌曲进行确定。
小学阶段提倡的是唱歌教学。
如果说学会歌曲是目标之一,那么,学会演唱则是贯穿于每堂唱歌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其中关于唱歌的技能技巧不仅仅是是识谱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唱歌,学会怎样唱歌?怎样才能有表情地唱歌?怎样才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当然,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关注识谱,可以关注音乐要素,但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会唱歌技能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有表情地唱一个乐句、有表情地创设活动,不是等歌曲学完了才进行演唱处理的,所以说学会唱歌、学会演唱是每节课、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学习内容。
一、新歌教学的几种方法:学习一首教材新歌曲,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默唱、模唱、听唱、教唱、跟唱、视唱等等。
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模唱”法。
模唱法是强调学生“听”和“内心歌唱”的教学法,它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其基本功能是感受与通过内心表达音乐,有些像演“双簧” 的感觉。
“模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模唱”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听音乐(短句、片段乃至整段),学生必须听准确了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方可进行。
“模唱”的实施过程,就是不断进行音乐听觉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过程。
其次,“模唱”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内心歌唱”的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有助于识谱能力的培养。
这种方法在低年级尤为适用,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节奏上,旋律的教学处于辅助地位,采用的是最初级的旋律模唱方式,并由此作为歌曲的发声练习:比如《火车开啦》用lu模唱“火车的歌”;《划船》用u模唱“风姑娘的话”;《学做解放军》用bang来模唱;《放牛歌》用dong来模唱……学生会很快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经过一个学期或一年的节奏训练和旋律模唱,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谱能力了。
第二,听唱法。
听唱法是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让学生反复聆听,根据听觉把歌曲学会、记住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多用于低段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句子感,获得对音乐的完整感受。
比如,听唱新教材歌曲的拍子、句子的数和形式等,重要的是要以新教材歌曲的音乐作为“焦点”,通过教师对新教材歌曲的反复范唱和范奏,使学生学会这首歌曲。
听唱法多用于听唱歌词。
下面介绍听唱法的几种具体做法:⒈从拍子入手的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说:“请听一听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拍子?”初听之后,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哪个回答是正确的?大家再来听一遍。
”如果全体是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说“很好,那么现在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拍子”(或者让学生一起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拍子的指挥动作)。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打开音乐课本,边看边听;最后,学生可以随范唱或教师的演奏一起唱。
⒉从句子入手的方法以歌曲的乐句作为学习的“焦点”,在游戏和听辩中熟悉歌曲的曲调。
这种方法适用于句子规整、节奏、识谱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的歌曲。
如二年级下册的《小企鹅》,学生在聆听歌曲时,单乐句双手随音乐向外螺旋状转圈(由小到大),双乐句则反之向内螺旋状转圈(由大到小)。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弹奏来聆听“乐句的数目”,讨论后再听;然后看着课本再听;最后跟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一唱,让学生指出乐句的数目。
在这样的反复聆听当中熟悉、掌握新歌。
在四年级以上的教学中,则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在纸上写答案,将最初听的乐句写为“a”,随即下面听到的乐句,如果和第一句完全相同仍写“a”,如果大体相同稍有差别的可写“a′”,如果完全不同就写“b”。
这种方式和形式,做起来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对于乐句的掌握,以及创作教学的指导有很好的作用。
⒊听辨歌曲节奏型的方法在学一首新歌时,比如《多年以前》X X X X X X ︱X X X X 0‖或《故乡的亲人》X —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 0‖。
首先教师给学生打出一个节奏型让学生模仿,接着把这个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看着它再做两三次拍打这个节奏的练习,然后,教师说:“请同学们听我弹奏的这首歌里面,刚才的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同学们数着手指头把它记住了”。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一致,就让他们再听一遍,全体都说对了之后,教师说:“下面请同学们再听我来弹奏这首歌曲,听到刚才的节奏时,把手举起来”。
这样,把歌曲的节奏性多次反复聆听之后,再打开音乐课本,“大家一起来唱这首歌吧!”学生们就能够随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这首歌了。
第三,教唱法。
教唱法是针对学生水平较低、歌曲又较难时进行的,可以采用分句教唱法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比如《编花篮》的三大特色,第一是歌曲的音调协同了河南当地的方言的音调,如第一句;歌曲的衬词吸取了豫剧的甩腔特点,如最后一句;还有就是歌词的押韵。
歌曲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采用教唱法解决难点和特色。
在复听时就可以要求学生跟唱有特点的这两句了。
歌词采用接龙的方式,衬词可用唱的方式进行。
《我跟阿爹拉骆驼》也是先解决弱起句的演唱和模仿驼铃声的新疆节奏特点句,然后在朗读歌词时唱出这一句来。
也可以采用指谱教唱法,这是我在小学一、二年级每节课都使用的方法,学生将音乐课本平铺在课桌上,用右手的食指来指歌谱,唱哪一句就指哪一句,这样学生很容易将唱名和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以后的视唱教学做好铺垫。
第四、跟唱法。
跟唱法是指学生跟随范唱一起唱,像《唱脸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或用方言演唱的民歌,学生对音调不大好掌握的歌曲都可以用跟唱法。
为体现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学会歌谱后,一半学生唱谱,另一半学生唱词;或者在学会歌词后,一半学生唱词,另一半学生唱谱来进行教学。
第五、视唱法。
视唱法是通过乐谱和各种记号,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的看谱演唱,用读谱的方法学会歌曲。
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视唱教学之前,必须先有一定的听觉训练、唱名训练和节拍、节奏训练。
视唱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在视唱法中,有借助教师的弹奏的“听唱的视唱法”和不借助教师弹奏的“纯粹的视唱法”两种。
在进行视唱教学时,一般选用形式短小、结构规整的歌曲,便于学生在唱谱时把握歌曲的旋律。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视唱能力时,就可以正式进行合唱训练了。
二、唱歌教学中的表情处理⒈决定歌曲表情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歌词、体裁、结构三项因素。
歌曲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歌曲的情感,不仅通过纯音乐的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伴奏等)来表现,还通过文学语言形式(如:歌词)来表现,因而歌曲的情感色彩显得更突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唱歌教学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教育学生的;而感染、教育学生的关键是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
所以,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歌词、歌曲的体裁、歌曲的结构等方面挖掘歌曲的美感因素,在学生的演唱活动中促使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调性及和声,追求恰如其份的表情(力度、速度、音色等),以达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和育人的目的。
⒉歌曲的主要表情手段有力度、速度和音质。
先说力度,《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和舒伯特的《摇篮曲》肯定不是一个力度;而且,任何一首歌曲也都不会在同一个力度上始终如一地演唱下去。
一般来讲,上行的旋律渐强,下行的旋律渐弱。
再说速度,一般情况下,欢快活泼的歌曲,需要较快的速度;抒情平稳的歌曲,需要适中的速度;低沉压抑的歌曲,需要较慢的速度。
关于音质的问题,应当自始至终、始终如一地坚持表情教学。
为了矫正学生在唱歌时的“喊唱”现象,我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轻声唱”的教学方法。
“轻唱法”是一种先解决音质、而逐步解决音量的一种发声训练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猫、小鸡的叫声和远处的火车声,声音虽然小,但能听清,再把这些声音掺入到练声曲内。
在气息训练方面的例子有:在教《踩雨》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当你远远地看到你的好朋友来了,但他没有注意到你,你怎么与他打招呼?”于是,学生纷纷喊了起来“喂,你好!”我让学生分辨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让远方的人真正听得到。
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只有气沉丹田(深吸气)、高位发声才能让远方的人听到。
在训练气息弹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像皮球从高空跳到地面时的反弹力,迅速而有力;或想像拍皮球的感觉;在训练气息的深度和时,可让学生想像闻花香的感觉;训练气息的长度时,可让学生想像吹蜡烛的感觉。
还有,例如,在欣赏《赛马》B段主题时,我刻意编写了歌词,为了表达欢快、喜悦的情绪,可引导学生用“扬眉吐气”的感觉来唱。
《我的家乡日喀则》时就引导学生用模仿在高山上向远处呼喊的感觉唱第一声部,用模仿回声的感觉唱第二声部,演唱的效果非常好,就如一个童声合唱对在演唱一样,音色非常优美、统一。
在打开共鸣腔的训练的方法有:用扬眉毛很惊奇的问:“咦↗”,引导学生打开口腔,用很温柔的气息把声音甩向高位置,用高位置带气息的声音演唱。
唱《摇篮曲》时,想想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表情、动作、声音,很自然的引导学生用轻柔的、柔美的、打开共鸣腔体的声音演唱。
让学生想像把“嘴巴放在额头上”唱也是一种形象的引导。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而声音的表现又离不开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
我们在唱一首歌曲时,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从心灵起歌。
比如,欣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在模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时,我请男生紧握拳头,用bong模唱,并唱出雄壮、坚定有力且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在模唱第二乐段音乐主题时,我请女生挥挥手,用la模唱,并唱出热情奔放的声音来。
在唱《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想像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情景,并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来唱。
唱《春风》时则要求学生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来唱等等。
丰富的声音表现力必须靠适当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获得,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想象的过程,使双基与情感互相交融,达到有感情地歌唱。
在唱《茉莉花》时,我要求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表现柔和抒情的声音;在模唱二胡独奏曲《赛马》的主题旋律时,我要求学生用“眉开眼笑”的感觉来表现骑手喜悦、自豪、悠扬的声音;在唱《小伞花》时,我把声音比喻为“会跳舞的小雨滴”;在唱《梦之船》时,我又把声音比喻为“夜空中悠悠传来的笛声”等等。
总之,我们的唱歌教学,应该是使更多的学生喜爱唱歌、乐于唱歌、能唱会唱好更多的歌,愿更多的学生能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