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Linux解决“硬盘逻辑锁”问题

合集下载

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另几种有效方法!(简易)

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另几种有效方法!(简易)

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另几种有效方法!(简易)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
1。

“热拔插”硬盘电源。

“热拔插”硬盘电源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大家最好依照下面两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2。

★UltraEdit★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

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

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但是此时可以用本论坛介绍的关于分区表恢复的方法来处理。

3。

★DM★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

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
于没有硬盘。

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硬盘上的数据保不住了。

电脑故障维修:硬盘逻辑锁之巧解

电脑故障维修:硬盘逻辑锁之巧解

硬盘逻辑锁之巧解[故障分析]:硬盘不能引导,从软驱及光驱使用系统盘同样不能引导。

[解决方案]:1、formata:/s 命令格式化一张软盘,或在windows格式化一张软盘(要求做系统),将此软盘中io.sys 文件作修改后可带中了逻辑锁的硬盘启动。

如不知如何修改可将此文附件中所有文件均拷入制作好的软盘中即可(包括已解密的kv3000的程序)。

运行软盘中ckv3000文件。

接下来按F10,再按Y键,待系统有提示时,换上另一张软盘,注意不要使软盘写保护,再按Y键,待系统将硬盘引导区记录保存到软盘上hdpt.vir文件中后会开始恢复硬盘的引导区,此过程大约需要三至五分钟,小硬盘更快,恢复完毕再次提示保存引导区记录,放入另一张软盘,盘上不要有hdpt.vir文件名的文件,键入Y后约几秒钟系统提示恢复成功,OK!OK!OK!。

2、如不需保存数据的话可在软盘引导成功后使用LFORMQT作低格,此时只要低格过程一开始就可以退出,大约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不必将低格过程全做完以节省时间。

然后可以用正式的win98系统盘引导,再分区、格式化就成了。

[总结心得]:下面引用一段在解锁方面颇有研究的人士的短文,该文阐述了硬盘是如何被加上逻辑锁的,从而想出用修改了IO文件的系统软盘带着上了锁的硬盘启动的方法,上述解锁的方法可以说是从中得到启发而来。

不过我也曾用下面介绍的“方法一”来试图有效保存硬盘上的数据但无奈没有成功,用“方法二”使用DM来做低格也不曾奏效。

热插拔法来解锁更是天方夜谭。

而使用KV3000的F10功能确能恢复硬盘引导区记录。

据说此逻辑锁本是KV3000的发明者王江民所创,因此他的KV3000能解此锁也就不足为奇了。

引文:我先讲述一下被“逻辑锁”锁住的硬盘为什么不能用普通办法启动的原因: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位于硬盘的零头零柱面的第一个扇区的OBEH地址开始的地方,当分区信息开始的地方为80H时表示是主引导分区,其他的为扩展分区,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逻辑盘C盘,然后查找扩展分区的逻辑盘,被定义为D盘,以此类推找到E,F,G.....“逻辑锁”就是在此下手,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是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这就是使用软驱,光驱,双硬盘都不能正常启动的原因。

用Linux巧解硬盘逻辑锁

用Linux巧解硬盘逻辑锁
关机 等引 发 , 会导 致计 算机
修 改 版 M S — DOS引 导 盘 启 动、 绕过 B I OS修 改 硬 盘 参 数 等, 但这些方法操作难度大 ,
成功率低, 且存在硬件损坏 、

启 动 光盘 或 可启 动 U 盘 。
启 动 计 算 机
开 启 故 障 计 算机 , 进 入
已安 装 的 Wi n d o ws操 作 系 统 启 动 时提 示 找 不 到 有 效启 动分 区 , 或 者 启动 进 度条 “ 死 循环” , 不能 继续 启 动 , 但硬 盘 数 据 指 示 灯 常 亮 。硬 盘 逻
辑锁 发 生 后 , 进 入 BI oS设 置 查看 硬盘 信息 均正 常 , 模 式
L i n u x 、 C D
启动时, 会 搜 索 所有 正常 挂 载的逻 辑盘 , 并 且 按 顺 序分 配 合 适 的盘 符 以 供 系 统 调 用 。 此 过程 以硬盘 主 引 导 扇 区 的 分 区 表 信 息 为
准 , 如 果 主 引 导 分 区 记 录 被
果 把 故 障 硬盘 连 接 至其 他 正
终端 服 务是 大 家 省 去 了在 客 户端 安 装软 件 的繁 琐 。利 用 终 端服 务提 供 的 }( 可 多选 ) 目标 程
都 非常 熟 悉 的。 程序 虚拟化功 能, 可 以 让 这 些 主机 用 户 毫 不 费力 地 运 行 序 , 在 下 一 步 窗
BI OS 设 置 , 视 情 况 将 第 一
启 动 项 设 置 为 光 驱 或 US B 设 备 。 保 存 BI OS设 置 , 放 入 光 盘 或 插 入 U盘 , 重 新 启动 故 障计算 机 , 使 其 加 载 L i n u x系 统 , 进入 L i n u x系 统桌面环境 。

linux磁盘链路故障

linux磁盘链路故障

linux磁盘链路故障今天磁盘链路故障,登陆系统后发现数据库已经宕机了,⽇志记录是IO error操作系统⽇志[11640320.581749] sd 12:0:0:2: [sdi] Write Protect is off[11640320.581751] sd 12:0:0:2: [sdi]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40320.582015] sd 12:0:0:2: [sdi]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40320.582126] sd 12:0:0:1: [sdh]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40320.591970] sdi: sdi1[11640350.851141]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0 -- 1 2002.[11640350.852099] sd 12:0:0:0: [sdd] Attached SCSI disk[11640351.851404]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0 -- 1 2002.[11640351.851604]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1 -- 1 2002.[11640351.851796]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40351.857535] sdh: unknown partition table[11640351.857882] sd 12:0:0:1: [sdh]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40351.858692] sd 12:0:0:1: [sdh] Attached SCSI disk[11640381.939887]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40381.940712] sd 12:0:0:2: [sdi] Attached SCSI disk[11640390.879505]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40421.856372]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43411.613773] EXT4-fs (dm-2): error count since last fsck: 9[11643411.613778] EXT4-fs (dm-2): initial error at time 1511349539: ext4_writepages:2414[11643411.613781] EXT4-fs (dm-2): last error at time 1511349539: ext4_journal_check_start:56[11646750.394697] rport-12:0-0: blocked FC remote port time out: removing target and saving binding[11646750.396193] sd 12:0:0:0: [sdd]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46750.396215] sd 12:0:0:0: [sdd]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 [11646750.411178] sd 12:0:0:1: [sdh]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46750.411194] sd 12:0:0:1: [sdh]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 [11646750.412116] sd 12:0:0:2: [sdi]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46750.412129] sd 12:0:0:2: [sdi]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 [11646767.708015] scsi 12:0:0:0: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46767.708735] sd 12:0:0:0: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4 type 0[11646767.709158] sd 12:0:0:0: [sdd] 209715200 512-byte logical blocks: (107 GB/100 GiB)[11646767.709436] sd 12:0:0:0: [sdd] Write Protect is off[11646767.709439] sd 12:0:0:0: [sdd]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46767.709641] sd 12:0:0:0: [sdd]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46767.710477] scsi 12:0:0:1: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46767.711081] sdd: unknown partition table[11646767.711311] sd 12:0:0:1: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5 type 0[11646767.711792] sd 12:0:0:0: [sdd] Attached SCSI disk[11646767.711819] scsi 12:0:0:2: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46767.712207] sd 12:0:0:1: [sde]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46767.712345] sd 12:0:0:1: [sde] 4294967296 512-byte logical blocks: (2.19 TB/2.00 TiB)[11646767.712620] sd 12:0:0:2: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7 type 0[11646767.712724] sd 12:0:0:1: [sde] Write Protect is off[11646767.712726] sd 12:0:0:1: [sde]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46767.712858] sd 12:0:0:2: [sdg] 1048576000 512-byte logical blocks: (536 GB/500 GiB)[11646767.712952] sd 12:0:0:2: [sdg] Write Protect is off[11646767.712954] sd 12:0:0:2: [sdg]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46767.713040] sd 12:0:0:1: [sde]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46767.713179] sd 12:0:0:2: [sdg]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46767.713546] sd 12:0:0:1: [sde]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46767.714450] sde: unknown partition table[11646767.714800] sd 12:0:0:1: [sde]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46767.715479] sd 12:0:0:1: [sde] Attached SCSI disk[11646767.721519] sdg: sdg1[11646767.722228] sd 12:0:0:2: [sdg] Attached SCSI disk[11646797.741521]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0 -- 1 2002.[11646828.766379]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0 -- 1 2002.[11654134.042047] rport-12:0-0: blocked FC remote port time out: removing target and saving binding[11654134.042715] sd 12:0:0:0: [sdd]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54134.042735] sd 12:0:0:0: [sdd]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11654134.056655] sd 12:0:0:1: [sde]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54134.056686] sd 12:0:0:1: [sde]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 [11654134.058829] sd 12:0:0:2: [sdg] Synchronizing SCSI cache[11654134.058841] sd 12:0:0:2: [sdg] Synchronize Cache(10) failed: Result: hostbyte=DID_NO_CONNECT driverbyte=DRIVER_OK [11654269.600683] scsi 12:0:0:0: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54269.601393] sd 12:0:0:0: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4 type 0[11654269.601821] sd 12:0:0:0: [sdd] 209715200 512-byte logical blocks: (107 GB/100 GiB)[11654269.601913] sd 12:0:0:0: [sdd] Write Protect is off[11654269.601916] sd 12:0:0:0: [sdd]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54269.602185] sd 12:0:0:0: [sdd]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54269.603154] scsi 12:0:0:1: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54269.603706] sdd: unknown partition table[11654269.603891] sd 12:0:0:1: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5 type 0[11654269.604352] sd 12:0:0:0: [sdd] Attached SCSI disk[11654269.604379] scsi 12:0:0:2: Direct-Access HITACHI OPEN-V 8301 PQ: 0 ANSI: 3[11654269.605063] sd 12:0:0:2: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7 type 0[11654269.605339] sd 12:0:0:2: [sdi] 1048576000 512-byte logical blocks: (536 GB/500 GiB)[11654269.605452] sd 12:0:0:2: [sdi] Write Protect is off[11654269.605453] sd 12:0:0:2: [sdi]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54269.605653] sd 12:0:0:2: [sdi]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54269.614459] sdi: sdi1[11654269.615149] sd 12:0:0:2: [sdi] Attached SCSI disk[11654300.115015]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0 -- 1 2002.[11654301.115185]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1 -- 1 2002.[11654301.115487]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54302.117764] sd 12:0:0:1: [sdh]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54302.117994] sd 12:0:0:1: [sdh] 4294967296 512-byte logical blocks: (2.19 TB/2.00 TiB)[11654302.118219] sd 12:0:0:1: [sdh] Write Protect is off[11654302.118222] sd 12:0:0:1: [sdh] Mode Sense: 6b 00 00 08[11654302.118611] sd 12:0:0:1: [sdh]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11654302.119111] sd 12:0:0:1: [sdh]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54302.120087] sdh: unknown partition table[11654302.120377] sd 12:0:0:1: [sdh] Very big device. Trying to use READ CAPACITY(16).[11654302.121181] sd 12:0:0:1: [sdh] Attached SCSI disk[11654333.122856]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655264.634648]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1 -- 1 2002.[11655295.595455] qla2xxx [0000:82:00.0]-801c:12: Abort command issued nexus=12:0:2 -- 1 2002.[11729876.334629] EXT4-fs (dm-2): error count since last fsck: 9[11729876.334635] EXT4-fs (dm-2): initial error at time 1511349539: ext4_writepages:2414[11729876.334638] EXT4-fs (dm-2): last error at time 1511349539: ext4_journal_check_start:56[11816341.072955] EXT4-fs (dm-2): error count since last fsck: 9[11816341.072960] EXT4-fs (dm-2): initial error at time 1511349539: ext4_writepages:2414⾥⾯有fs,hba卡,system的报错,定位链路问题,告诉存储的⼤神。

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重新划分好1号分区后,返回到分区界面,将光标定位到“Save and Continue”(保存并继续)选项保存设置,然后按下Esc键推出DM,最后根据提示重新启动电脑。
重新启动电脑后,首先在BIOS中通过“IDE HDD Auto-Detection”功能重新设置硬盘参数,然后进入对C盘进行格式化。至此,修复工作结束。
(一)硬故障导致硬盘无法引导
所谓硬盘硬故障,是指因为连接、电源或硬盘本身出现硬件故障而导致的硬盘故障。当Leabharlann 现硬盘无法引导时,首先得从硬件下手。
在大多数硬盘引导失败的故障中,硬盘本身的连接或设置错误是最常见的故障原因。因此,在遇上引导故障后,可在启动电脑时,按下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主界面中移动光标到“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设置)选项,回车进入次级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注意观察IDE端口上是否能看到当前系统中所安装的硬盘,例如下图中的“WDC WD800BB-32CCB0”就是系统中的硬盘。
准备一张系统启动软盘(或启动光盘),将启动盘放入软驱并引导系统(注意,一定要加载光驱驱动),然后放入预先准备好有PCTools的光盘,进入光盘上DE所在的目录并运行DE。进入DE主界面之后,首先会弹出一个信息窗口,提示此时DE运行在只读状态。按回车之后,程序会提示用户选择要打开的文件,此时直接按回车打开默认的文档即可。打开文档后,按下Atl键激活功能菜单,选择“Options(选项)→Configuration(配置)”菜单命令。按回车后进入配置窗口,通过“Tab”键将光标定位到“Read Only”(只读)选项上,然后按空格键将该选项前的“√”取消,最后选择“OK”保存设置。
(2)通过PCTools解决

Linux命令行中的文件和权限修复技巧

Linux命令行中的文件和权限修复技巧

Linux命令行中的文件和权限修复技巧在Linux系统中,文件和权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我们遇到文件损坏或者权限错误的情况时,需要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Linux命令行中常用的文件和权限修复技巧。

一、查找并修复损坏的文件当我们无法打开或操作一个文件时,很可能是文件损坏了。

我们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检查工具来找出并修复这些损坏的文件。

常用的文件系统检查工具包括fsck和smartctl。

1. 使用fsck命令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sudo fsck -y /dev/sda1该命令将检查并修复/dev/sda1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2. 使用smartctl命令检查硬盘的健康状态:sudo smartctl -a /dev/sda该命令将显示/dev/sda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健康状态和损坏情况。

二、修复文件权限问题在Linux系统中,文件权限的正确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无法访问或操作一个文件时,可能是由于权限设置错误导致的。

下面是一些修复文件权限问题的常用命令。

1. 使用chmod命令修改文件权限:sudo chmod 755 file.txt该命令将文件file.txt的权限设置为755,即所有者具有读、写和执行权限,其他用户具有读和执行权限。

2. 使用chown命令修改文件所有者:sudo chown user file.txt该命令将文件file.txt的所有者设置为user。

3. 使用chgrp命令修改文件所属组:sudo chgrp group file.txt该命令将文件file.txt的所属组设置为group。

三、修复损坏的软链接软链接是指向另一个文件或目录的符号链接。

当软链接损坏了,我们无法使用它指向的文件或目录。

下面是修复损坏的软链接的方法。

1. 使用ln命令重新创建软链接:ln -sf /path/to/target /path/to/link该命令将重新创建一个指向目标文件或目录的软链接。

linux系统硬盘读不到系统修复方法

linux系统硬盘读不到系统修复方法

linux系统硬盘读不到系统修复方法摘要:1.问题概述2.可能的故障原因3.修复方法4.预防措施5.结论正文:**问题概述**在Linux系统中,如果硬盘读取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这种情况让人非常困扰,但幸运的是,有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修复这个问题。

**可能的故障原因**1.磁盘分区错误:分区表损坏、磁盘标签错误等。

2.文件系统错误:如EXT4、EXT3、FAT32等文件系统损坏。

3.逻辑卷管理错误:LVM(逻辑卷管理)配置文件损坏或卷组损坏。

4.操作系统错误:内核版本不兼容或加载错误。

5.硬件故障:硬盘损坏、SATA接口问题等。

**修复方法**1.使用磁盘检测工具:如fdisk、lsblk、df等,检查磁盘分区状态。

2.使用文件系统检查工具:如e2fsck、fsck、mount -t等,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错误。

3.使用逻辑卷管理工具:如vgcreate、lvextend、lvreduce等,修复逻辑卷管理错误。

4.更新内核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解决操作系统错误。

5.更换硬盘或更换SATA线:解决硬件故障。

**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硬盘:使用磁盘检测工具,提前发现硬盘潜在问题。

2.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3.使用稳定的内核版本和发行版:避免因操作系统不稳定导致的故障。

4.合理配置逻辑卷:避免过度使用逻辑卷导致的管理问题。

5.注意硬件维护: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结论**虽然Linux系统硬盘读取问题可能会让人烦恼,但通过了解可能的故障原因和采用相应的修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预防措施也能帮助我们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保持冷静和耐心是关键。

Linux 中如何磁盘加密

Linux 中如何磁盘加密

Linux 中如何磁盘加密1、首先我们安装分区工具[root@vipuser200 ~]# yum -y install cryptsetup#yum安装加密工具2、其次我们在虚拟机上添加一个分区[root@vipuser200 ~]# fdisk /dev/sdd#步骤就不详解了[root@vipuser200 ~]# partprobe /dev/sdd#获取分区表[root@vipuser200 ~]# cryptsetup luksFormat /dev/sdd1#设置密码Format F必须大写WARNING!========This will overwrite data on /dev/sdd1 irrevocably.Are you sure? (Type uppercase yes): YES#必须为大写YESEnter LUKS passphrase: #密码Verify passphrase:#再次验证密码3、映射分区这样做事为了安全类似于昨天的软连接[root@vipuser200 ~]# cryptsetup luksOpen /dev/sdd1 my_disk#Open O必须大写Enter passphrase for /dev/sdd1:#密码4、查看加密磁盘映射分区[root@vipuser200 ~]# ll /dev/mapper/#存放位置total 0crw-rw---- 1 root root 10, 58 Jul 27 01:01 control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Jul 27 01:20 my_disk -> ../dm-0#注:my_disk 指向/dm-05、格式化映射分区[root@vipuser200 ~]# mkfs.ext4 /dev/mapper/my_disk6、创建挂载点并挂在分区[root@vipuser200 ~]# mkdir mapper_mount#创建挂载点[root@vipuser200 ~]# mount /dev/mapper/my_disk mapper_mount/#挂载7、查看挂载状况[root@vipuser200 ~]# df -h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on/dev/sda2 9.9G 1.4G 8.0G 15% /tmpfs 479M 0 479M 0%/dev/shm/dev/sda1 194M 27M 158M 15% /boot/dev/sr0 3.6G 3.6G 0 100% /mnt/dev/mapper/my_disk 20G 172M 19G 1% /root/mapper_mount8、关闭加密分区[root@vipuser200 ~]# umount /root/mapper_mount/#首先卸载[root@vipuser200 ~]# cryptsetup luksClose /dev/mapper/my_disk#关闭加密分区 luksClose C大写[root@vipuser200 ~]# mount /dev/sdd1mapper_mount/#再次挂载发现失败mount: unknown filesystem type'crypto_LUKS#如果需要使用该磁盘则需要先打开磁盘及luksOpen命令然后载挂载。

linux 中lvmlockd的使用

linux 中lvmlockd的使用

linux 中lvmlockd的使用lvmlockd是一个用于管理逻辑卷(LVM)的守护进程。

LVM (逻辑卷管理)是一种在Linux系统中实现磁盘空间虚拟化的技术。

lvmlockd负责在多个进程之间同步和管理逻辑卷的访问权限。


以下是lvmlockd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1.安装lvmlockd:
在Debian或Ubuntu系统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lvmlockd: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lvm2在RHEL或CentOS系统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sudo yum install lvm22.启动和停止lvmlockd:
使用以下命令启动lvmlockd:sudo service lvmlockd start使用以下命令停止lvmlockd:sudo service lvmlockd stop3.配置lvmlockd:
lvmlockd的配置文件位于/etc/lvmlockd/lvmlockd.conf。

您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此文件,以修改lvmlockd的行为。


例如,要更改lvmlockd的日志级别,可以在此文件中找到以下行:# Log levellog_dest sysloglog_dest stdoutlog_level debug将debug更改为info或其他级别,然后保存并重启lvmlockd。


4. 监控lvmlockd:
要监控lvmlockd的运行状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systemctl status lvmlockd此外,您还可以查看lvmlockd的日志文件,了解可能的错误和警告。

日志文件通常位于/var/log/lvmlockd/。


。

Linux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修复方法

Linux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修复方法

Linux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修复方法导读:Linux系统硬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坏道,如果坏道发生在系统关键区域,就会损坏系统文件,出现各种错误。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本文就来教大家Linux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修复方法。

故障提示:Jul 17 00:46:34 xxxxxxxxxxxxxx kernel:[8384801.159283]EXT4-fs (sdl1):warning:mounting fs with errors,running e2fsck is recommended Jul 17 00:50:00 xxxxxxxxxxxxxx kernel:[8385006.016500]sd 6:0:6:0:[sdl]Sense Key :Medium Error [current]Jul 17 00:50:00 xxxxxxxxxxxxxx kernel:[8385006.016508]sd 6:0:6:0:[sdl]Add. Sense:Unrecovered read errorJul 17 00:50:00 xxxxxxxxxxxxxx kernel:[8385006.016524]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l1,logical block 1415594116Jul 17 00:50:00 xxxxxxxxxxxxxx kernel:[8385006.095561]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l1,logical block 1415594117故障解决:#e2fsck /dev/sdl11、若坏的block无法修复,则需要用fdisk格式化硬盘:#fdisk /dev/sdl#d#n#p#Enter#Enter#w2、用ext4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mkfs.ext4 /dev/sdl13、把格式化好的硬盘mount回来:#mount -L /Hadoop07 /hadoop/7 -t ext4 -o defaults,noatime,nodiratime,noauto若几天后发现/var/log/messages里面有最新的/dev/sdl的错误日志,则表明此硬盘需要更换了,这时可以先禁掉这块盘所挂在目录的读写功能,在此之前你可以先把里面的数据拷贝出来:#chmod 0 /hadoop07以上就是Linux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修复方法了,当然如果是物理的坏道,那就是硬盘本身的问题,那是不能用这种方法修复的。

硬盘逻辑锁的解除办法-电脑资料

硬盘逻辑锁的解除办法-电脑资料

硬盘逻辑锁的解除办法-电脑资料许多电脑用户都见过或听说过,当硬盘中了所谓的“逻辑锁”后,无论是用软盘、硬盘,还是光盘都不能启动一些电脑,。

那么,“逻辑锁”到底是什么呢?所谓“硬盘逻辑锁”是使用了某些DOS的一个错误制成的。

它采用了“循环分区表”的技术,使某些有这个错误的DOS无法用任何设备启动,包括软盘等移动设备。

当DOS启动时,系统会自动搜索硬盘中的各个分区的信息,如类型、大小等,以使系统能够识别硬盘,分别分配为C、D、E、F等驱动器,并使用户能对其进行各种操作。

而“逻辑锁”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修改硬盘的分区表使分区表发生循环,即把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身,使某些DOS系统启动时查找分区时发生死循环而无法启动。

可见,这其实是DOS启动时的一个错误造成的。

据说早在1992年,就有一个叫Mike的反病毒专家发现了此问题,并报告给了有此问题的DOS的生产厂家,如生产PC-DOS的IBM公司、生产DR-DOS/NovellDOS的Novell公司、生产MS-DOS的微软公司等等。

不久后,IBM、Novell等公司纷纷宣布其DOS的新版本已彻底解决了此问题,唯有拥有MS-DOS的微软公司没有理会,导致MS-DOS 的新版本,如6.x、7.x 等仍继续存在此问题。

然而,由于微软的MS-DOS使用得最为广泛,所以其影响和危害也最大。

一旦用户的硬盘被“逻辑锁”锁住,各种微软的操作系统,如MS-DOS 5.x/6.x/7.x/8.0等的启动盘均无法启动,造成了硬件故障的假像,而且连许多高手对此都束手无策。

由于这种现像非常可怕,将导致电脑无法使用,所以许多人纷纷去寻找预防及解决的办法。

其实,其解决起来并不困难,下面就介绍几种解决办法。

* 使用非MS-DOS的操作系统启动由上文可知,“硬盘逻辑锁”主要对微软的MS-DOS系统发生影响,因此,使用其它的DOS启动就可以了。

为此,我特意对几种较实用的高版本的DOS,如MS-DOS 7.10、PC-DOS 7.10、DR-DOS7.05、ROM-DOS 7.10、FreeDOS beta9、PTS-DOS Pro 2000的启动盘在硬盘中了“逻辑锁”的情况下进行了启动测试,结果如下:PC-DOS 7.10启动盘:启动一切正常;DR-DOS 7.05(版本号:7.10)启动盘:启动一切正常;ROM-DOS 7.10启动盘:启动一切正常;FreeDOS beta9(版本号:7.10):启动时显示硬盘有错误,并完全正常启动;PTS-DOS Pro 2000(版本号:6.90):启动一切正常。

解决 Linux 软 RAID 异常问题

解决 Linux 软 RAID 异常问题

解决 Linux 软 RAID 异常问题Linux系统是开源操作系统的代表,因为它的自由和可定制性,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厂商和企业选择了Linux系统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但与此同时,Linux系统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硬件故障,比如软RAID异常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Linux软RAID异常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Linux软RAID异常问题的原因Linux软RAID异常问题一般主要是由硬盘故障引起的。

在一般情况下,Linux系统上的软RAID由两个或更多硬盘组成,这些硬盘通过软件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的RAID。

当这些硬盘中的任何一个硬盘故障时,RAID就会显示为异常。

由于软RAID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因此它比硬件RAID更容易遭受磁盘损坏和数据丢失。

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硬件维护和软件调试,以确保RAID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针对Linux软RAID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很难对这些故障进行有效的排查和修复。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法。

1. 使用RAID软件自带的工具进行修复在Linux系统中,软RAID一般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RAID控制器的软件通常具有检测磁盘异常的功能,并可以自动将工作负载转移到其他健康的磁盘中。

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最快速的解决方法,在RAID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修复,用户也无需手动干预。

2. 手动删除损坏的磁盘并添加新的磁盘如果自动修复无法解决磁盘损坏的问题,我们则需要手动删除损坏的磁盘。

2.1 删除受损的磁盘要删除受损的磁盘,首先需要在系统上使用lsblk命令来查看RAID卷和磁盘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磁盘故障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修复操作系统中的磁盘:2.1.1 如果磁盘是物理错误如果磁盘受到了物理损坏,需要彻底删除磁盘并添加一个全新的磁盘。

首先,使用smartctl命令来检查磁盘的健康状况。

然后,使用mdadm命令来删除损坏的磁盘,注意要将磁盘的位置与槽口和序号相匹配。

Linux上的文件系统加密和安全删除解决方案

Linux上的文件系统加密和安全删除解决方案

Linux上的文件系统加密和安全删除解决方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项安全措施,文件系统加密和安全删除成为了许多用户和组织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实施文件系统加密和安全删除的解决方案。

一、文件系统加密文件系统加密是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在Linux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文件系统加密,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1. Linux Unified Key Setup(LUKS)LUKS是Linux上最受欢迎的文件系统加密解决方案之一。

它使用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并提供了强大的密码学安全性。

通过使用LUKS,用户可以创建一个虚拟加密的容器,该容器可以像普通硬盘一样挂载和操作。

2. eCryptfseCryptfs是一个透明加密文件系统,能够将文件和目录进行加密,不需要对现有文件系统进行修改。

该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用户家目录的加密,从而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

3. EncFSEncFS是另一个流行的加密文件系统,它在用户空间中运行,并使用FUSE(Filesystem in Userspace)来实现。

EncFS能够将数据以透明的方式加密并存储在普通目录中,只有在用户正确输入密码后才能解密和访问数据。

二、安全删除安全删除是指在删除文件时,完全覆盖文件的内容,以防止被恢复。

普通的删除操作只是简单地将文件系统中对应的文件索引删除,而不会清除实际数据。

在Linux上实现安全删除有以下几种方法:1. shred命令shred命令是最常用的安全删除工具之一,它可以重复覆盖文件内容以确保无法恢复。

使用shred命令时,可以指定覆盖次数和使用的模式,例如,通过以下命令可以覆盖文件内容25次:```shred -n 25 [文件名]```2. sfill命令sfill命令是secure-delete工具包中的一部分,可以在文件所在的分区上填充指定模式的数据,以覆盖原始文件数据。

Linux命令行数据加密技巧使用加密和解密工具

Linux命令行数据加密技巧使用加密和解密工具

Linux命令行数据加密技巧使用加密和解密工具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数据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都需要确保其敏感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Linux命令行提供了多种加密和解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其机密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Linux命令行数据加密技巧,以及如何使用加密和解密工具。

1. 敏感数据的加密意义数据加密是一种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其内容的过程。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我们可以将敏感数据转化为不可读的形式,只能通过解密算法来恢复原始数据。

这种加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保护个人隐私、公司机密等重要信息。

2. Linux命令行下常用的加密算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Linux命令行下常用的加密算法:-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被广泛使用于保护机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中。

它支持不同密钥长度,包括128位、192位和256位。

- RSA(Rivest-Shamir-Adleman):RSA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其中使用了两个密钥,一个用于加密,另一个用于解密。

RS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身份验证和密钥交换等领域。

- Blowfish:Blowfish是一种快速的对称加密算法,可用于加密大量数据。

它支持不同的密钥长度,包括32位到448位。

除了上述算法外,Linux命令行还支持其他加密算法,如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3DES(Triple DES)等。

3. 使用GPG进行文件加密和解密GPG(GNU Privacy Guard)是一个开源的加密软件,可以用于加密和解密文件。

它采用了OpenPGP标准,并支持多个加密算法。

要使用GPG加密文件,可以使用以下命令:```gpg -c file.txt```上述命令将使用默认的对称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并生成一个.gpg文件。

硬盘逻辑死锁解除办法

硬盘逻辑死锁解除办法

硬盘逻辑死锁解除办法2009-03-27 22:50硬盘逻辑锁的现象硬盘可识别,但不能使用用DM软件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逻辑死锁解除办法----警告:执行该操作后所有硬盘数据会永久性丢失,请谨慎选择执行该操作!本文档仅供参考,DELL公司将不对原有数据承担任何责任。

由于误操作(如:错误地使用压缩代理)或病毒感染等原因,硬盘有时会产生一种“硬盘死锁”故障。

所谓硬盘死锁,是指电脑在引导机器载入操作系统过程中,由于循环分配驱动器盘符,导致驱动器逻辑盘符用尽而使机器陷入死循环状态,最后使机器无法正常启动操作系统。

硬盘死锁一旦发生,其故障现象是:只要故障硬盘安装到电脑中,就无法从硬盘、软驱启动操作系统。

即使把故障硬盘安装成从属IDE设备,同样会导致正常软硬盘无法引导机器。

这种硬盘的故障现象,其表象似乎比真正的物理故障盘还严重,其实这是一种纯软故障。

但由于这种故障硬盘安装到电脑中后,正常盘也不能引导机器了,所以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使用CMOS SETUP中的低级格式化功能对其进行低格。

然而用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弊病。

事实上解决这种故障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只要将硬盘上的主引导扇区的所有内容清为0,使这种硬盘如同新盘,就可以解决死锁问题。

问题是这种硬盘接入机器后,机器无法引导操作系统,所以不能使用在操作系统下运行某些刷新主引导扇区程序的方法来解决。

如何在未引导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不低格硬解决死锁问题呢?为此,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找到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无须启动操作系统或对硬盘进行低格,可万无一失解决硬盘循环死锁问题。

观察死锁硬盘的故障现象,不难看出这种故障是在引导操作系统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能在分配驱动器盘符之前,把对硬盘引导扇区刷新的指令写入软系统盘的引导扇区,让BOIO程序执行这个特别的引导扇区,就可以达到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先取下带有循环死锁故障硬盘,准备一张系统软盘(带有DEBUG调试程序)和一张空白软盘,并将空白软盘格式化。

高手速成 给硬盘加逻辑锁的方法和解法

高手速成 给硬盘加逻辑锁的方法和解法

高手速成给硬盘加逻辑锁的方法和解法自从硬盘逻辑锁或逻辑炸弹出现以来,可以说是祸害无穷。

只要是硬盘被锁上,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你是干着急也没有办法,自己辛辛苦苦整理的资料就不能使用了。

大家也可能知道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把硬盘在CMOS里屏蔽掉,再用光盘启动用低格工具对这个硬盘低格,锁就没有了,同时我们自己的数据资料也全部没有了。

有时候,使用这种方法有的硬盘按照上面的步骤操作时找不到硬盘,这时只有热拔插(不断电直接插拔硬盘数据线)才能找到硬盘进行低格。

弄不好的话,硬盘可能要报废。

不过下面介绍的方法就没有那么危险了,相对来说,不用摆弄硬盘和拆机箱。

那我就详细介绍一下硬盘为什么会被锁上。

一、计算机启动过程分析当计算机自检完成后,并更新过 ESCD (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时,如果你的计算机设置是从硬盘启动,这时计算机将首先硬盘0柱面0磁头1扇区(主引导区MBR)中的512个字节读入内存0000:7C00处并跳到0000:7C00处执行;如果选择从软盘启动,则计算机首先将A盘0磁道0磁头1扇区的内容读入内存0000:7C00处并跳到0000:7C00处执行。

在读取过程中,计算机并不检查该扇区的内容是什么。

接着执行读入的内容(硬盘主引导区中的前466个字节,软盘没有分区表,软盘读入的是其引导区的内容,类似于C盘,D盘第一个扇区的内容),首先开始检测该扇区的最后两个字李是不是“55AA”标志,如果“55AA”不存在则打印“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如果有“55AA”并进一步检测有无硬盘分区表;如有并再进一步分析硬盘分区表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硬盘分区表正确可用,便接着读取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的内容即引导区(DBR区)的内容,并把控制权移交。

但硬盘分区表的内容驻留内存,供计算机调用。

二、硬盘分区表和逻辑锁的原理分析1. 硬盘分区表谈到硬盘逻辑锁加锁原理,就不得不提到硬盘分区表的结构。

如何解开硬盘逻辑锁

如何解开硬盘逻辑锁

如何解开硬盘逻辑锁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过bios里面能够检测到硬盘,但是你从软盘和硬盘都启动不了计算机的情形?也许这时候你就会认为是硬盘坏掉了,可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你的硬盘中了逻辑锁。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硬盘逻辑锁总共有三种,本质都是对硬盘的分区表作了修改,以前只是一些黑客程序使用它,开始大范围对计算机造成危害是在臭名昭著的KV3000反盗版事件的时候,那时*民公司为了打击盗版。

在KV3000新版升级程序植入了一个黑客程序,当检测到用户使用了盗版的KV3000以后就将硬盘的分区表锁住,被称为“主动逻辑锁”,其实就是硬盘逻辑锁的一种,当时却使无数无辜的人受害,*民公司也因此被定罪。

这是旧事不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三种情况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分区表。

硬盘分区表位于磁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这个扇区从01BEH开始的64个字节就是分区表。

分区表共64字节,分为4栏,每栏16个字节描述一个分区。

如果用FDISK程序分区,那最多只用两栏,第一栏描述主引导分区,第二栏描述扩展分区。

分区表的结构与各字节的含义如下:00H—标志活动字节。

活动DOS分区为80H,其它为00H。

01H—本分区逻辑0扇区所在的磁头号。

02H—逻辑0扇区所在柱面中的扇区号。

03H—逻辑0扇区所在的柱面号。

04H—分区类型标志。

05H—本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磁头号。

06H—最后一个扇区的扇区号。

07H—最后一个柱面的柱面号。

08H—硬盘上在本分区之前的扇区总数,用双字节表示。

0CH—本分区的扇区总数,从逻辑0扇区计数,不含隐藏扇区,用双字节表示。

分区表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它的有效标志,改变后将无法从硬盘启动,这就是第一种简单的锁住硬盘的方法。

不过比较容易解决,只要从软盘启动就一切正常,启动后用Debug或Diskedit等软件将硬盘分区表中的标志恢复就可以了。

第二种方法是修改分区参数,如果将分区参数全部变为0,则启动后由于找不到分区参数无法从硬盘启动,用启动盘从软盘启动后也不认硬盘,不过机器毕竟能够启动,我们可以在启动后用软盘里的debug等工具修复被改动的分区表参数,重新启动后就没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Linux解决“硬盘逻辑锁”问题
1、引言
笔者在运维过程中遇到这样一起案例,使用者由于磁盘操作失误,导致操作系统丢失,无法进入系统。

笔者按照常规方法施救,试图从光盘版WINDOWS PE进入系统查看系统情况及文件资料是否存在,不料无法进入WINDOWS PE,硬盘灯常亮。

而笔者试图用其他方式,如GHOST,PQ分区软件等均无法进入下一步,硬盘灯常亮,疑似硬盘损坏。

后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发现并不是硬盘损坏,而是由一个叫“硬盘逻辑锁”的错误引起的,笔者通过Linux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案例对疑似硬盘故障之类的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现象描述
笔者赶到现场后,操作系统已经丢失,无法进入系统,于是插入光盘,试图从光盘版WINPE进入,不料无法进入光盘版WINPE,光标闪烁,但无法进入下一步。

后来使用其他软件如GHOST,PQ8.0等均无法进入下一步,共同特点是硬盘灯长亮。

后来经过多方查找资料,才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一个叫“硬盘逻辑锁”的错误引起的,硬盘没有损坏。

3、处理过程
既然知道了原因,下面笔者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硬盘逻辑锁”。

原来,“硬盘逻辑锁”是使用了MS-DOS的一个错误制成的。

它采用了“循环分区表”的技术,使DOS无法用任
何设备启动,包括软盘等移动设备。

当DOS启动时,系统会自动搜索硬盘中的各个分区的信息,如类型、大小等,以使系统能够识别硬盘,分别分配为C、D、E、F等驱动器,并使用户能对其进行各种操作。

而“逻辑锁”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修改硬盘的分区表使分区表发生循环,即把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身,使DOS系统启动时查找分区时发生死循环而无法启动。

既然“硬盘逻辑锁”是MS-DOS才固有的bug,那么解决的途径可以从非DOS系统出发。

虽然目前WINDOWS从DOS发展到如今的XP,WIN7,但这个DOS的bug并没有引起微软重视,所以从WIN7引导依然无法进入系统。

那么除了WINDOWS以外,那就只有苹果公司的MacOS和Linux了,苹果操作系统安装光盘很大,安装复杂,笔者在这里使用微型版的Linux系统,有一个软件叫“完美者U盘维护系统”,里面安装有微型Linux系统---Puppy,中文俗称“小芭比”。

首先下载完美者U盘维护系统,将该U盘维护系统安装到U盘中,然后再开机进入BIOS将启动顺序修改为U盘优先。

重启,进入U盘维护系统,操作界面如下:
选择【C】小芭比Linux,进入Linux系统后,运行shell,使用Linux 命令fdisk –l查看当前磁盘情况,发现磁盘列表下有很多个D盘,如下图所示:
再次印证了笔者的想法,确实是由“硬盘逻辑锁”引起的,那么怎么来消除“硬盘逻辑锁”呢?既然“硬盘逻辑锁”导致硬盘分区表发生错误,形成循环,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硬盘分区表删掉,然后再使用DiskGenius之类的软件将原先正确的硬盘分区表找回来。

下面一步删除硬盘分区表,我们知道在DOS中可以用fdisk /mbr 这个命令来清除硬盘分区表,在Linux中用什么命令呢,这里我们使用dd命令。

运行shell,输入dd if=/dev/zero of=/dev/sda bs=512 count=1,回车,然后重启计算机。

注意上面命令中的sda是指的SATA硬盘,如果是IDE硬盘则为hda,bs=512表示将整个分区表删除。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计算机可以正常进入WINPE了,在WINPE 里运行DiskGenius软件,选择“搜索已丢失分区(重建分区表)”,然后将以前正确的分区信息找回,最后选择菜单--硬盘—保存分区表。

这样分区表信息就找回来了,查看盘符状态,D、E盘资料都还在。

最后,笔者重装了系统,一切正常。

4、原因分析
“硬盘逻辑锁”错误是有微软DOS系统一个bug引起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非DOS系统的优势。

Linux作为全世界
三大操作系统之一,具有一些windows不具有的优势,在本案例中,笔者就是利用了Linux启动系统时,可以绕过分区信息的原理来进入系统的。

进入系统后,将分区信息删除,再利用DiskGenius来重建分区表,最终找回了正确的分区。

5、经验总结
在处理该类故障时,极易误判为硬盘损坏,更换硬盘或操作不当会导致用户原始数据丢失。

因此,在我们平时的运维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症状,比如本案例中,硬盘灯常亮就是一个关键点。

通过信息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将用户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另外,运维人员掌握多种操作系统知识也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