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
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
明 确 了学 业 与 就 业 的关 系 。 只 有 搞 好 学 习 .才 能 顺 加 强 教 育 ,工 作 上 经 常 检 查 , 效 果 上 加 强 考 核 、报
利 就 业 ,反 之 就 会 在 激 烈 的 竞 争 中 处 于 不 利 的 地 酬 上 拉 开 档 次 ,是 我 们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一 个 有 力 保
一
、
传 统教 育 与素 质 教 育 有 着 本 质 的 区别 。
生 、摧 残 学 生 。
这 就 需 要 认 真 地 研 究 我 国 的传 统 教 育 理 论 . 了
解 它 们 传 统 教 育 是
不 能 完 全 适 应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教 学 质 量 的 优 劣关 系 到 学 校 的 前 途 ,实 际 也 就
不 上 学 校 职 工 的 利 益 。 所 以 ,教 育 全 校 职 工 树 立 教 就 需 要 我 们 每 一 个 人 要 更 加 努 力 的学 习 。 用 优 异 的 学 质 量 意 识 尤 其 是 教 师 的 质 量 意 识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成 绩 . 迎 接 用 人 单 位 的 选 择 . 在 将 来 的 竞 争 中 取 要 ,要 让 大 家 明 白 ,努 力 工 作 ,精 益 求 精 , 对 教 学
业人 员的 要 求 高 ,就业 更 加 不 易 。 围 大 ,所 以 ,就 业 者 的 学 识 ,技 能 的 要 求 更 高 , 这
其 次 , 由于 要 求 就 业 的 人 多 ,用 人企 业 选 择 范 是 关 系 学 校 全 体 职 工 的 利 益 ,没 有 学 校 的 前 途 就 谈
贴 近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从 他 们 所 关 心 的 实 际 问 题 人 质量的提高就会大有希望。
谈谈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2
谈谈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2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和实施。
在我看来,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将从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出发,谈一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则是以“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具备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多方合力。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引导他们探索、思考、实践;家长要积极支持学校教育,关心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社会应该为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个人在实践中也深有感触。
我曾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总的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举措。
作为学生,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未来,学校能够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能力。
作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辩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
2. 定义与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多元发展。
3.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原则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可行的目标。
此外,素质教育的原则包括个性化教学、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情感和学生自主发展。
4. 实施素质教育的路线图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制定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首先,我们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其次,我们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最后,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措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发现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6.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参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参与其中。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扮演积极的学习者角色,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索。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7. 家庭教育与社会参与素质教育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社会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8. 素质教育的挑战和困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评价体系需要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教师的培养也需要加强,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改变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他们能力的唯一标准。
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发展不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而是注重全面的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和评判者。
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扮演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家庭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温暖港湾,在家庭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
家长应该与学校和社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兴趣班和实践项目,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学校还应该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实现自我价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言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
理论基础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受性别、种族、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实践策略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在素质教育中,教育内容应涵盖道德、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素质教育倡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素质教育评价不以分数为导向,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
教育环境的优化优化教育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教育设施的完善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 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全面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4.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结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努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
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本文从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两方面对通素质教育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21世纪已经到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在完成新的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这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
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2、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
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
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要发挥引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课外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在家庭层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指导者和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倡导孩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关心社会、有责任感。
同时,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在社会层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举办各类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同时,社会还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只有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被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首先要深入理解其内涵。
素质教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艺术、劳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养。
此外,素质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实施措施。
2. 强化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需要强化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
要从课程设置上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科能力。
此外,要注重课程质量的提高,通过项目、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因材施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出色地表现。
此外,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坚持综合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需要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6.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需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推动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
《2024年素质教育思想的三大根基》范文
《素质教育思想的三大根基》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思想的三大根基,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
二、教育理念的根基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根基在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首先,我们要明确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注人、发展人。
因此,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
1.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2. 培养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这需要教育者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内容的根基教育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基在于知识、技能与情感的融合。
1. 知识基础: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技能培养:除了知识基础外,素质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如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技能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如爱国情感、友谊情感等,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育方式的根基教育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根基在于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
1. 师生互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互动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落实育人责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技能,增强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综合素质评价的活动,如体能测试、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还包括落实育人责任。
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学会感恩、懂得社会责任。
校园生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只有把育人责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最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还需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不仅仅注重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兴趣、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鼓励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育人责任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只有全面贯彻这些基本纲领,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 精品
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7月21日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
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
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
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第四,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但对所学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反思注重不够。
第六,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上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一九九九年年初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各地的学者、专。
现代教育思想试题及参考答案重点(简答)剖析
第一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1、科教兴国思想是指全面落实(C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
2、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A先导性)的作用。
3、(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
4、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A教育观念)。
5、素质教育是对(C应试教育)的根本否定。
三、填空题1、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2、根据我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关系状况,将教育思想划分成理论型、政策型、实践型三个部分。
3、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反思功能。
4、一般说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在教育建设上应当包括独立、教育制度建设和主动等三个基本方面。
5、能否用新的思想方法、新的观察视角和新的理论视野探索和回答教育现实问题,是教育思想创新的关键所在。
6、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8、素质有遗传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
第四章-----第五章一、填空题1、西方从十四至__十六_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尊重__个人__的主体地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保证人的__主体性的发展,就成为其文化和教育中的一种基本理念。
2、科学方法与能力是__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外部行为表现,科学态度与_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3、所谓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科学知识与__技能、科学_方法_与能力、科学行为与__习惯_以及科学__态度_与精神等。
4、学生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他们的_独立性、_主动_性和创造性。
5、从内部心理结构上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_、主体_能力_和主体_人格_三个部分。
6、建立合理的__师生关系是体现__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贯彻实施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贯彻实施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贯彻实施问题。
一、理念引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理念引领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家长的思想导向,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主选择和适应过程。
因此,在指导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会意、技能方面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能力。
只有做到理念引导,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
二、多方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和家长等多方配合。
首先,学校要积极加强教育实践,科学制定课程、设计教材、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等资源匮乏的地方提供相应的帮助,推进教育公平化。
社会也应该发挥其广泛的力量和资源作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
家长则要注重家教的培育,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成长,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多方配合,集合各方优势,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
三、注重方法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注重方法。
一方面,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实验、互动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实践的培养,探索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嵌入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互动和提升,更好地培养其深入思考问题、自主创新和敢于挑战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中小学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至关重要。
在当前日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时代需求,在教育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多方位发展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通过生活课程、体育课程、实验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身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教育者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个性化学习计划、班级活动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成长。
另外,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在多个方面综合表现的评价,包括智力、品德、健康、审美等各个方面。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情况,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育者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轨迹进行跟踪和评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成长。
最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研讨,帮助他们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质量,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教育者不断探索创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向,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但不限于学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鼓励他们在学习、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二、注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学校的规范和家庭的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学校应提供各种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同样也不可忽视,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五、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应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课堂上,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建立学校-社会合作网络学校应与社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博物馆等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七、发展学科交叉与综合课程学科交叉与综合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开设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前提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只有建设一支品德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育战线先模人物事迹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远大的教育理想,大力倡导“红烛”和无私奉献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实行分类培训,分类达标。
按照“入门--合格--骨干--带头人--名师”的梯次结构进行培训晋类,对各类教师提出明确具体要求,通过集中培训、“校本”培训、“通识”培训、新课改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各层次教师的基本素质,促使教师向高类别、复合型、一专多能型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组织教师学习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等内容,开展了“素质教育在我心中”专题大讨论,重点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使教师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二、实施素质教育,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是基础坚持科研先导,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人人确立研究课题,建立多层面的研究体系,形成广泛开展科研活动的氛围。
建立教科研实验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了“创新型教育者‘校本’培养研究”、“影视文化课教学”、“中小学音乐整体改革与实验研究”、“目标教学深化研究”等课题,组织骨干力量、保证活动时间和经费,定期开展活动,保证每个课题的研究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关键举措。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文化知识、文化品位和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修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重要影响,家庭要注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社会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资源,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学校要通过德育课程和日常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于担当。
家庭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教会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家庭和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育处于社会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的事业和全社会的公共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素质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深入学习了素质教育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后,我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实施策略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章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以下是我对第四章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 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面性: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放性: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3)实践性:素质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终身性: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素质、高雅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1)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2. 改革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
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摘要】当前教育领域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性,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既尊重教育现实又注重教育发展战略。
在教育现实中,个性化素质教育探索成为重要举措;在教育发展战略中,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都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同时关注当前教育状况与长远发展目标,只有在现实与战略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成功实施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现实、教育发展战略、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个性化教育、实践、落地、持续发展、有机结合、长远发展眼光、成功实施、实质性成效。
1. 引言1.1 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素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识和趋势,对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育现实的挑战教育现实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方式滞后、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重视等。
在教育现实中,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教师资格证考试: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的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内涵无论是在客观题还是在主观题中都是考试频率很高的知识点,是各位准备考教资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该知识点吧!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背景提出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特殊时期。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其核心是培育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以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和根本宗旨。
【考察角度】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考察角度】正面:大众教育;无偏见;关注所有学生;平等教育机会。
反面:少部分人;教育;优等生与差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就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
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林凤翔内容摘要: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
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
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
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关键词:教育可持续发展知识世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第四,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但对所学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反思注重不够。
第六,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上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一九九九年年初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各地的学者、专家对如何界定和理解素质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但都一致地认为,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同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旧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根本区别。
而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应试教育”,既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清传统教育既“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教育现实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牵扯整个体制的系统工程,是重大改革,决非有些人认为的只是中小学的事,或是让学生玩玩乐乐的事,这是国家重大历史时期的重大改革,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培养人,全国人民都要转变观念。
但是实施起来,还有很多盘根错节的问题要解决和完善。
第一,中小学课程教材内容、难度问题。
六天工作制改为五天工作制,而课程设置不但未改,相反学科教材难度增加,广度增大,分量加重,内容增多,每周30多个课时排得满满的,高年级一节自习课都没有,尽管教育部已决定适当删减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层次,把部分教学内容改为选学内容,适当缩小考试内容的范围,但至今并未见太大成效。
第二,中小学课程设置问题。
除以前实施的课程设置方案未做太大修改外,而且增加了健康教育、计算机教育、劳技教育、三防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等等,其中前三、四项已要求列入正式课程,排入正式课表。
课程设置总量已超过周总课时量。
一方面,“开足开齐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另一方面,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多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好坏,又是上级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未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学校的自主办学、特色办学,学校和学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没有了,只好加班加点,这就是政策和要求上的自相矛盾产生的恶果。
第三,升学压力的问题。
一方面,中高考升学率是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最主要标准,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
第四,部分教师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和教师教学成果如何及时评价的问题。
部分农村中学甚至于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占教师比例过大,而教师学识水平无法达标,教学水平无法保障。
无论从师资的继续教育还是师资的选派上都一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继续教育是面对在职专任教师的且在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上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而师资的选派也存在着大中城市过剩与边远地区极度缺乏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本身就具有滞后性,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评价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的,然而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有效的,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从教育的目标出发,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全面考察的结果,这就需要尽快的组织专家制定出可作参考的指导性意见来,以供学校参照执行。
第五,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主义,内容陈旧,方式死板,学习对口性差,对教学水平促进不大,而多以完成任务为主的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应紧紧贴近中小学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科研的实际,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而广大教师也要切实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深远意义,自觉参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使继续教育起到真正教育的作用。
第六,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虽然教师的工资有了基本保障,但部分城镇中小学和农村的多数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实验学科不能开足开齐,文体活动器材匮乏等等。
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
并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只有在承认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应落实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来,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我相信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完善,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会更大、更深入,尤其是把教育已经看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对教育的进一步“松帮”,为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可以说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注射了一支强兴剂。
三、教育发展战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六大指导纲领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必须走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待遇较高的师资队伍的路子。
”和“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等条文,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员、经费和政策的保障。
随后人大在制定和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又通过和公布了《教育法》和《教师法》,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所谈的“硬件”,既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装备以及所有的配套设施和校园的美化、绿化、厢化、硬化。
学校“硬件”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尤其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求新求异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厢化、硬化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软件”,既学校的师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
而其中师资力量,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总和。
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
教师是一种知识面广博、懂得教育、善于育人的复合型人才,对其要求更高,需热爱学生,能为人师表。
教师的劳动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
而教师教育观、人才观的更新、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在今天这样一个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引导学生,以严谨的行为教育学生,以广博的学识、全新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
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精神的潮头,充当学生的主心骨,为学生梳理出一个明晰的价值范畴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要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本职,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目前,主体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模式的探索,在中小学普遍开展。
同时,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而它又是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影响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的诸多因素协调一致,加大改革、调整的力度,减少滞后因素给改革带来的不利条件,使素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早日实现中共中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1、李勇:《15万篇免费论文网》,/13/4/20071231/34302.ht ml,2、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提示【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2.(3):145--1473.中国教育史 / 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