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细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染色使细菌在显微镜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

细菌染色通常分为简单染色、阴性染色和阳性染色三种方法。

一、简单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是最基础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染色剂来染色所有类型的细菌。

常用的染色剂有墨汁、甲基蓝、伊红等。

简单染色的步骤如下:1.取一片细菌涂片,将其干燥。

2.在涂片上滴加染色剂,覆盖整个片面。

3.将染色剂置于片上一分钟,用水冲洗。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简单染色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斑点或条纹状,并能够区分一些基本形态和结构,但不能提供更多细菌信息。

二、阴性染色方法:阴性染色可使细菌显现为透明,而背景呈色的方法。

常用的阴性染色剂有阿里兹红、印度墨等。

阴性染色的步骤如下: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使其成薄层。

2.滴加阴性染色剂到涂片上,使其均匀覆盖涂片表面。

3.用水冲洗染色液,并用纸巾擦干涂片。

4.镶片并观察。

阴性染色使背景呈色,使细菌透明,从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阳性染色方法:阳性染色可以使细菌显现为有色的圆点或杆状,常用的阳性染色剂有甲基蓝、伊红等。

阳性染色的步骤如下: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

2.将染色剂滴加到涂片上,使其完全覆盖涂片。

3.置片5-1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染色剂。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阳性染色可以染色细菌,使其呈现有色的形态,便于观察和鉴定。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法、氢酒精酸快速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经典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不同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性质来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该方法使用革兰紫染色剂和碘液,以及酒精和碳酸盐条件溶液进行染色处理。

氢酒精酸快速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染色方法,将细菌用甲基蓝染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用酒精和酸性酒精进行洗涤和脱色,最后用伊红染色液着色。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细菌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别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细菌生长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美蓝、甲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易被带负电的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着色。

2、革兰染色法原理:革兰染色法可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

另外,革兰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

如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与细菌不同,但具有革兰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仪器及用具:显微镜、酒精灯、火柴、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镜油、无菌牙签2、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牙垢、未知菌S1和S33、试剂: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洗脱液(95%乙醇溶液)、番红染液四、实验步骤(1)简单染色1、载玻片的处理:用纱布将取出的载玻片擦干,把要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冷却待用。

2、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在火焰旁从试管中取一环菌液,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一直径约2mm的均匀薄膜。

3、干燥: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

4、固定:将以干燥好的涂片标本朝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要求载玻片温度不能超过60度,以手背触载片不烫为宜。

5、染色:滴加一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本科生必修课共32学时)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每周4学时¾实验1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体表微生物的检测¾实验2 细菌形态的观察¾实验3 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¾实验4 细菌荚膜和鞭毛染色;鞭毛运动观察¾实验5 放线菌、真菌形态结构的观察¾实验6 微生物测微技术和计数¾实验7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¾实验8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培养¾实验9 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¾实验10 噬菌体的效价测定¾实验11 水中微生物的检测(开放实验)¾实验12 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分离和活力检测(开放实验)¾实验13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开放实验)(一)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实验3,2)¾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和掌握细菌压滴片的制作方法。

¾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¾掌握微生物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¾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¾了解不同的微生物在斜面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

目的要求实验原理¾微生物的培养特征是指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所表现出的群体形态特征。

¾不同的微生物有其固有的培养特征,直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会呈现出丝状,带刺状、小突起状、薄膜状、扩展状等菌苔特征。

¾细菌的个体微小(1~10 μm)¾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的个体形态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¾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¾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¾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四、实验步骤
1、简单染色: (1)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
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涂片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或齐氏石炭酸复 红染液 1min; (5)水洗:自来水冲洗,直至流下的无色; (6)干燥:自然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 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 油,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 选用幼龄的细菌。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
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六、实验报告
1、结果
给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形态图,并注明其革兰氏染色反应。
2、思考题
(1)简单染色法中各步骤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7)混合涂片法: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以大肠 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
G+ 干燥、固定 结晶紫染色
G-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蕃红复染
Figure Mixed culture of large Gram positive rod and small Gram negative rods.
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刜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刜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 另外,每大组选两人从斜面挑取枯草芽孢(2d)于离心管,水浴锅中煮沸。
思考题
简单染色:
(1) 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2) 如果你的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
革兰氏染色: (1) 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2)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茵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怎样运用大扬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株进行涂片染色,以证明你的染色结果正确性。 (3) 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思考题
荚膜染色法: (1) 通过荚膜染色法染色后,为什么被包在荚膜里面的菌体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芽孢染色法: (1) 说明芽孢染色法的原理。用简单染色法能否观察到细菌的芽孢?
操作步骤(continued)
4、染色
操作步骤(continued)
◇ 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 美蓝染色1-2min;石碳酸复红染色约1min。
5、水洗
倒去染液,用洗瓶(内装自来水)轻轻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来的水无色为止;染色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 Note: 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1984年,丹麦医生Gram采用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细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阴性(G+)和 革兰氏阳性(G-)
革兰氏染色步骤: 1)结晶紫初染;2)碘液媒染; 3)酒精脱色; 4)番红复染
实验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 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 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 、染色及干燥。滴加适量番红染液,染色 1 min ;水 洗至流出液为无色; 在酒精灯高处加热干燥。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寻找视野,然后用油镜进行观察。 注意区分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及排列方式。
五、观察与绘图
1.描述放线菌5406的菌落特征(大小、形 状、颜色、边缘情况等特征)。 2.绘制观察到的放线菌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形态。
3、孢子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 旋状、波浪形或分枝状等,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轮 生三种。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和线菌的重要依据。
分生孢子形态
三、材料
1、菌种:“5406”放线菌培养72 h的 平板培养物; 2、染料:蕃红; 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 子、接种针、接种铲等。
四、方法及步骤
1、印片。取2片干净的载玻片,用解剖刀无菌挖取一块 放线菌的菌落(注:带培养基切下),放在一块载玻 片的中央(注:菌落面朝上);用另一干净的载玻片 盖在这一菌落上轻轻按压,再小心取下这块载玻片 (注:不要使菌落移动)。 2、干燥固定。将取下的上面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高 处烘烤干燥(注:有菌落的面朝上);然后迅速通过 火焰2~3次,加热固定。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 (较透明、颜色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 0.2~0.8 µ m,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 二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 µ m。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
1、学会用”印片法” 法制作标本片。 2、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及个体形态 特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1) 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 染色?
(2)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 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3) 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 作正确,结果可靠?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1、简单染色法原理 这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由于细性燃料如美蓝、碱性 复红、结晶紫、孔雀绿、蕃红等进行染色。这类染料解 离后,染料离子带正电荷,故使细菌着色。
2、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
法,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的作用:
(5) 复染 蕃红染液复染1 min,水洗。 (6) 吸干并镜检 若研究工作中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 时,则需同时用已知菌进行染色作为对照。
五、实验结果
(1) 绘图:画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 态图。 (2) 记录革兰氏染色结果;分辨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 兰氏阴性菌。如果染色结果不理想,请分析原因。
(1) 碱性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液。 (2) 媒染剂 碘液,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菌体的亲和力, 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3) 脱色剂 乙醇将染料溶解,使被染色的细胞脱色。 利用不同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加以区分。
(4) 复染液 蕃红溶液,目的是使经脱色的细菌重新染 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2) 染色 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1 min,用水冲洗。 (3) 媒染 滴加革兰氏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 min, 用水冲去碘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形态学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简单细菌染色的机理和技术;2.学会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2、实验材料:1株: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ureus等培养好的细菌斜面;2.染料:结晶紫3.其他:显微镜、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雪松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基本原则:染色是细菌学上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操作技术。

因细菌细胞小而且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光学显微镜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其细胞结构。

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是苯环上带有显色基团和辅助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显色基团决定了化合物的颜色特征,助色基团决定了化合物的成盐性。

染料通常是盐,分为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

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更常用,如亚甲基蓝、结晶紫、碱性红、砂黄、孔雀绿等。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和掌握细菌染色技术,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巩固课堂知识,增加感性知识。

四、方法与步骤:(一)制片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从斜面上取少量真菌苔藓,放入水滴中,搅拌均匀,涂膜,涂膜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其主要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状,并使其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放在水平位置,滴下结晶紫染色液(最好只覆盖涂片),染色1分钟左右。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观察和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奠定基础。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份细菌样本,并将其涂抹在玻片上。

接着,我们使用了一
种叫做墨汁的染色剂,将其滴在细菌样本上。

墨汁中的颜料分子能够与细菌细
胞壁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作用,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在染色完成后,我们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放大镜头,我们可
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有些细菌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而有些则呈
现出长条状或弯曲形态。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我们更
好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这个简单的染色实验,我们不仅能够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还能够为后
续的细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存
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
细菌的研究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个简单的染色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起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细菌的认识,还学会了使用染色技术来观察
微生物。

这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
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细菌研究领域的发展做
出一些贡献。

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和运动性观察-精选文档

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和运动性观察-精选文档
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平板 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成薄膜。
载玻片无油迹;滴蒸馏水不要太多;涂片要涂抹均匀
❖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 3.固定 涂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免 改变或破坏细胞形态。
❖ 4.染色 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于涂片上,染色约1-2分钟
❖ 5.水洗 用自来水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的水为无色为止。
不要直接冲洗涂面,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大, 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 6.干燥 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 7.镜检 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结果要画出形态图
(二)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压滴法
❖ (1)制片 加水——挑菌液——加一滴0.01%的美蓝水溶液——加盖玻片
❖ (2)镜检 先用低倍镜找标本,再用高倍镜观察。 也可用油镜观察。 观察时要用略暗光线。
二、器材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用具 显微镜 酒精灯 载玻片 接种环 双层瓶 擦镜纸 蒸馏水
三、操作步骤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
❖ 1.涂片 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染色原理主要基于不同物质对染 料的结合能力差异,使细菌着色 ,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和形态。
掌握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简单染色
将细菌涂片或培养物直接与染料混合 ,然后进行观察。操作简单,适用于 初步观察细菌形态。
革兰氏染色
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通过结晶紫初 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沙黄复染 等步骤,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出版年份:XXXX年
THANK YOU
简单染色方法简便,操作相对容易,但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不能提供细菌的种类信息。
革兰氏染色原理
01
02
03
04
05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鉴别染色法,通 过使用结晶紫、碘液和 酒精等染料对细菌进行 染色,能够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 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成 分和结构不同,导致对 染料的吸附和着色能力 。
复染
将涂片浸入稀释后的伊 红或沙黄染色液中,染
色一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 染色液。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 果,判断细菌是革兰氏
阳性还是阴性。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简单染色结果与分析
染色结果
通过简单染色法,细菌被 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如红 色或紫色。
03
04
涂片制备
将细菌均匀涂在载玻片上,晾 干。
染色
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一 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染色液 。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判 断细菌类型。
革兰氏染色步骤
01
02
03
涂片制备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二、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简单染色法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壁内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再经番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 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 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 显微镜;3、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涂 片,干 燥,固 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 洗,乙醇脱色,水 洗,番红复染,水 洗,干 燥,镜 检.五、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点: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2、挑菌量宜少,涂片宜薄,过厚则不易观察。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常常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特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实验方法。

其中,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通过染色剂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染色实验方法,并分享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通过染色实验,观察并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对象。

2.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靛洁液作为染色剂。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确保培养基的均匀分布。

2. 接种细菌:用无菌的匀菌棒,从细菌培养物中取出一小部分,均匀地划过培养基表面。

3.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菌,一般为37摄氏度。

4. 准备染色液:将适量的靛洁液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5. 染色:将培养好的细菌样本取出,滴加染色液,静置片刻,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色液。

6. 水洗: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细菌样本,去除残留的染色剂。

7. 干燥:将洗净的细菌样本晾干,避免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出现水珠。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样本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现出粉红色或红色的颜色。

通过放大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大肠杆菌呈现出长条状的形态,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结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细菌的数量较多,呈现出集群或链状排列的特点。

讨论与分析:通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的特征和数量,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染色实验只是细菌研究的初步手段之一。

在实际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如电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⑥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 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 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 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 比作用。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 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 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结果:
②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 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 、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③ 媒染:
①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
• 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 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 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 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 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
⑤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实验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的涂片、染色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微生物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染色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

由于微生物与各种性质的染料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从而使微生物着色,着色后的菌体折光性弱,色差明显。

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含物,因此,微生物染色是进行微生物形态观察的重要方法之一。

染色分为单染(简单染色),复染(革兰氏染色)。

单染较简单,以同一种染料让菌体着色,以显示微生物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沙黄)复染。

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 Gram创立了革兰氏染色法,后来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乙醇)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含脂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脂量高,当用脱色剂(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

第二部分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是微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和鉴定微生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个体微小,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通常需要显微镜;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

学习和掌握形态学观察技术,对于研究、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 细菌染色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细胞一般在幼龄阶段呈现特定形态。

但若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或培养物老龄化,菌体形态会出现异常。

细菌个体微小且无色透明,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易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

对菌体进行染色,可以增加反差,显现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三种类型。

一、简单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细菌涂片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

3、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基本原理简单染色是采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含有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团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团而带负电荷。

细菌的等电点为pH2~5。

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胞的等电点低于溶液的pH值,因此菌体一般带负电荷。

因为电离后碱性染料带正电荷,可与菌体内的负电荷结合,所以在细菌学研究中大多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蕃红、结晶紫、孔雀绿、美蓝等。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牙垢细菌。

2、染色液(1瓶/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1套/组):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4、其它用品(1套/组):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无菌牙签。

(四)实验程序简单染色的操作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镜观察1、涂片:取一片洁净无油污的载玻片(通常保存于盛有酒精的广口瓶内,用镊子取出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引燃载玻片表面的酒精,冷却后即可使用),在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无菌牙签取少许牙垢,与水滴混匀,涂成薄层(直径约为10mm)。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2负、电枯菌菌体膜着面色朝。 上〕,反复通过火焰高处数次, G滞+留菌烘在细干细胞胞壁菌内中液,肽因〔聚此糖注细层菌:厚仍且不保交能存联初度直染高接时,的在类颜脂火色质,焰含经量上番少烘红,复经烤染脱,后色呈以剂蓝处免紫理色菌后。反体而变使肽形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5将烘、染干水好 菌的液洗涂〔:片注放:倒空不去气能中直染晾接液干在或火,者焰用用上吸烘洗水烤瓶纸,吸以自干免载。菌体玻变片形〕的。一端轻轻冲洗〔切勿将菌膜冲掉〕,
使菌体固直定至于载流玻下片的上。水为无色为止。
6、枯燥:将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沿菌膜外缘吸干残留水分。
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脱色时间过短,G-菌转呈革兰氏阳性结果;
3微、生固物学定实:验细用菌夹的简子单夹染色住和载革兰玻氏片染色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涂载片玻使不 片菌易、过接体厚种固,杯否、定那木于么夹造子载成、玻局酒片部精菌灯上体、。脱擦色镜不纸完、全显,微而镜使。G-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将菌载玻片龄倾斜对使少革量菌液兰延伸氏至玻染片中央色。 结果的影响:选取处于活泼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尚未成熟或 菌体过老,可能使染色结果呈现相反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的步骤 〔见P11〕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混匀用并涂接成种薄环膜〔以注无:菌涂片操不作易取过厚少〕许。菌体于水滴中〔注:不要挑破培养基〕,
直至混流下匀的水并为涂无色成为薄止。膜〔注:涂片不易过厚〕。
3、固定:用夹子夹住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②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菌体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细菌简单染色的机理及技术;
2.学会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等培养好的细菌斜面;
2.染料:结晶紫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三、基本原理:
染色是细菌学上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操作技术。

因细菌细胞小而且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光学显微镜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其细胞结构。

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发色基团赋予化合物的颜色特征,助色基团则给予化合物能够成盐的性质。

染料通常都是盐,分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

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较常用,如常用的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沙黄、孔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细菌的染色技术,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巩固课堂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四、方法与步骤:
(一)制片
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
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
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以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染色1min
左右。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洗在涂菌
处,直至载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滤纸吸干,注意不要檫掉菌体。

7.镜检:待标本片完全干燥后,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将典型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
用油镜观察。

图4-1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及染色过程
1.取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
3.摇匀菌液
4.灼烧管口
5.从菌液或斜面取菌
6.取菌毕,灼烧管口、加塞
7.a将菌液直接涂片(或7b混匀涂片) 8.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9.固定10.染色11.水洗12.吸干
五、实验内容
1.对所给的菌种分别进行简单染色;
2.镜检:对于球菌主要观察球菌的大小、排列方式。

对于杆菌,主要观察长/宽比、杆菌
两端形状、两端是否等宽、排列方式、是否产芽孢等。

六、实验报告
1.绘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图,注明放大倍数、及观察到的
颜色。

2.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对同一微生物制片,用油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有何优、缺点?
4.涂片在染色前为什么要先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