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独立自格

合集下载

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措施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创新人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培养措施。

培养措施为了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创新项目。

可以通过成立创新实验室、组织创新竞赛和提供创新项目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如设立创新基金、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并提供创新团队的支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条件。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强的创新能力。

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结论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解读

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解读

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进行解读。

一、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政策首先要确保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招聘优秀教师、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等。

只有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教育政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提供创新实践机会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他们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三、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应该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不仅仅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其他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教育政策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来实现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还要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

教育政策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导师等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此外,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创新人才参与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五、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是没有国界的,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

因此,教育政策应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讨和交流的机会。

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总结起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政策是多方面的,需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创新创业支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人才创新培养项目概述

人才创新培养项目概述

人才创新培养项目概述项目简介人才创新培养项目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设立的一项教育计划。

该项目旨在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实践和指导,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项目目标人才创新培养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创新观点,勇于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2.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团队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4.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过程和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项目内容人才创新培养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课程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创新思维培养:介绍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让学生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合作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协作效率。

•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通过演讲、写作等训练,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创业意识和实践培养: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创业资源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实践项目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创新设计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和验证。

•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解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创业实践项目: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创业资源和指导。

3. 指导和辅导项目提供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人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解决学习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1.强调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要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征1.个性化定制: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提供合适的培养方案和资源。

2.实践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类型1.创业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领导者。

2.科研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使其成为科研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3.引领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视野,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创新的引领者。

四、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包括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氛围和动力。

创新文化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

4.社会支持: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是所有国家和组织的共同任务。

然而,要培养出既有创新思维又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并非易事。

为此,构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营造宽松而激励的环境。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思维的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竞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

其次,产业界应积极参与创新人才培养。

企业具备丰富的资源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

这种产学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奖学金和赞助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出台资助项目来支持创新人才培养。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此外,创新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领导才能等软实力。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学校、产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产业界应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尤其在科技与经济领域更是如此。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然而,这个任务并不容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一、强化教育体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作为王道,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创新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课程应该更加多样化和实践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和实践项目,如科技创新比赛、社团活动等。

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此外,要杜绝纸上谈兵。

只有实际经验才是创新人才赖以成长的最基础意义,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实习、考察等外出活动,了解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可以对所学内容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在创新之路上更加从容进发。

二、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创新设计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通过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将原状变成新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爆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注重创新设计。

首先要培养设计思想,塑造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项目选择,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需求。

最后,要丰富实验室设备和工艺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创新是推动创业的最强动力。

因此,创新创业是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

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培养他们成为有实力的创业者。

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创业比赛、参加创业培训、接受创业导师帮助等方式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社会而言,提供充足的创业机会,让有创业梦想的青年可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的成功者。

四、激发兴趣爱好激发兴趣爱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论创新人才与其培养的重要性

论创新人才与其培养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 号 : 4 文献标 志码 : G6 O A
文章 编号 :6 43 7 ( 0 0 0 —0 30 1 7— 5 1 2 1 ) 60 8 —4
当今 社会 ,创 新” 我们 这个 时代 最活 跃 、 “ 是 高频
创新人 才应 具 备开 阔 的视野 、 立 的思考 、 富 的想 独 丰 象力 、 强烈 的使 命 感 和 博 大 的 胸 襟 抱 负 。华 中科 技
美 国麻 省理 工学 院前 院长 基利 安 曾指 出 : 只有通 才 “ 教 育会 导致 肤浅 , 只有 专 业 教 育 则 导致 狭 隘 和 缺 乏
许多 高校校 长对 于创 新人 才 的特征 也作 了概 括 。厦
门大学 校 长朱崇 实 认 为 , 创新 型人 才 具 有 很 强 的好
奇心 和求 知欲望 , 以及 自我 学 习与探 索 的能力 ; 他们
第 2 卷第 6 5 期
Vo125 o . N .6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 f Xu h u n t u e f o r a o z o I s i t o Te h o o y ( o il ce c s t c n lg S ca S i n e Ed t n io ) i
收 稿 日期 : 0 O0 —0 2 1-92
贵 的洞察 力 、 象 力 , 及 敢 于 向 困难 进 攻 的挑 战 想 以 力 。他们 不为 已知 的结 论 所 束 缚 , 于 作 逆 向 思维 长
积极 的人 生态度 , 忘我 的献 身精 神 。大力 培养 创新 人 才 , 是进 一步 加 强 我 国人 才 队伍 建 设 、 落实 科
教 兴 国和人 才 强国战 略 、 立我 国在 国际人才 竞争 中的 比较 优 势 、 快提 高我 国在 国际上 的综合 竞 确 加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希望对你有帮助!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

有一些基础学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长线学科,是喷涌出许多创新成果的源泉,但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往往无法从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需要有甘于清贫的精神。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挑战学术权威,很难成为创新人才。

要有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严谨勤奋的学风和学术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还要安于寂寞、不急于求成,坐得住冷板凳。

协作精神创新人才应具有协作精神。

多与人讨论比一个人思考更容易产生创意,所以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很好的交流、合作能力。

必狈善于和别人共事、沟通,协同攻关,集思广益。

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应主动实践。

灵感往往来自主动实践中的自由探索。

中国学生存在严重的“被动实践”问题,也就是他们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往往是由老师指定的,完全类似于“做习题”,这是不行的。

扎实的基础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

学生只有把各种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对某个学科领域产生兴趣,并投入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创新火花。

创适性思维必须以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敏锐的问题眼光和理陛的批判精神。

创新人才应敢于、善于“跑出框框来思考”。

创新理解在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认识:1.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大学作为知识的摇篮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那么,大学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呢?首先,大学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

同时,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创新者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创新社团,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其次,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大学的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思路。

例如,将工程学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将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相结合,开拓学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创新视野。

同时,课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师资队伍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应该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鼓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创新。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另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摘要: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本文介绍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从自身角度结合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提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建议,阐明激励机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意义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培养模式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特征所谓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既具有扎实广博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1】。

21世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无疑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要开辟人类社会的光明未来,需要新的视野、新的智慧、新的方法、新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无疑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生力军。

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能,如何激发和挖掘这种潜能,使激发的潜能成为特质,如何使有这种特质的人成为创新人才,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

创新人才的涌现需要有适于成长的土壤、被公众认可的评价体系、允许失败的宽容氛围和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

这些决不是一所学校、一个单位能提供的,而是对整个社会、文化和政策的综合要求。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创新品质,较强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超前的思维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协调指挥能力等几个方面【2】。

我国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往往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重庆交通大学从2007年开始选择基础较好的同学组建“茅以升班”,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像茅以升式的桥梁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实质性创新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加之教学人员无任何实质性的创新,效果并不明显。

盲目招生,扩大规模,借此降低成本是现今广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快速变化,以及科技发展的综合化、交叉化,需要构建一种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创新人才选拔

创新人才选拔

创新人才选拔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人才则是创新的核心。

如何选拔出具备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创新人才的选拔方法,助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

1. 定义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富有创造力以及对未知的敏感度的人才。

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突破常规思维,提出全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创新人才不仅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也包括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2.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抓起,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和实践。

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孩子们接触多元化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考查创新潜力创新潜力是创新人才选拔的核心标准。

选拔创新人才应综合考察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创新测评工具,如心理测试、创新题目等,对考生的创新潜力进行评估。

此外,也可通过面试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考生的思维敏捷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能力。

4. 培养跨学科思维创新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倡导跨学科思维,鼓励学生学习多个学科,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或组织跨学科项目,帮助学生跨越学科边界,形成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5. 提供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当有机会参与创新项目,亲身体验并了解创新过程。

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 建立创新导师制度创新导师制度是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指导和帮助的机制。

学校可以邀请有丰富创新经验的专家或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创新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创新人才的软实力评价与培养

创新人才的软实力评价与培养

创新人才的软实力评价与培养一、创新人才的定义和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复杂和多样化。

如今,创新人才被视为当今社会所需的重要人才。

创新人才既要具备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不断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创新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紧跟技术变革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和开拓视野,才能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传统的硬实力之外,创新人才的软实力也是不可忽略的。

那么,如何评价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软实力呢?二、创新人才的软实力评价创新人才的硬实力的评价通常以学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指标,但软实力的评价则更加复杂。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不断质疑和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而创新能力则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各种资源和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等方式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评价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常见的智力测试、创新性思维能力测试等方法进行。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现代的科技和创新工作中,个人难以完成所有任务,所以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创新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创新人才要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评价创新人才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个人经历和表现所获得的反馈信息等途径进行。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人才需要能够在面临问题时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处理,能够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价创新人才的解决问题能力可通过模拟工作环境等方式进行。

4. 适应变化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创新人才需要不断的适应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并且要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环境中的工作。

评价创新人才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可通过个人经历和表现所获得的反馈信息等途径进行。

三、创新人才的软实力培养创新人才的软实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具体的方法为:1.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学起加强创新教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

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

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2、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或想法.3、思维具有灵活性。

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4、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5、人格特征鲜明。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型人才不仅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有用武之地,更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较为基础和核心技能。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学前阶段开始,从小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要学会寻找问题,学会提出疑问,学会探索答案。

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学习平台,让学生自由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例如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乐于享受创新的过程。

二、创造宽敞的环境和氛围创新型领域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宽松、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所谓“不拘一格,全方位地呈现一种微妙的自由气氛”,这种自由氛围鼓励人们寻找自己的激情和意图,并积极地探索和创造。

这种环境必须包括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人才,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开放的科技,和优秀的教育体系。

尤其是创新型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创造不同寻常的工作环境,尝试不同的工作时间、空间,开放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等。

宽敞的环境和积极的氛围,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满足人们在创新领域的需求,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三、发现创新能力和潜力创新型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特征具体是什么?评估和发掘创新能力和潜力,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和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成为一个创新和有用的人才。

如何评估和发掘创新能力和潜力,一方面是要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历程,注重发现每个人的潜在潜力;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和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和技术工具,实现数据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评估,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文/王丽
摘要:创新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很多方面制约

行一事,
人格,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才,是新的时代要求下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水成渊,聚沙成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种方式的“组合拳”出击下,经过时间的酝酿发酵,才可能有所成就。

一、培养创新人才,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主人翁精神
对于比较轻松的公共、通识类课程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例如:
第一阶段: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教师做理论讲解。

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推选组长,确定本学期课程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式,教师对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做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收集第二手资料,课程有需要的可以外出实践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向
有利
道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的创新萌芽在教师的“语(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三、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
温总理说过:“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和理论。

”创新人才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践行“实践出真知、出新知”的理念。

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树立远大的目标,将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

这些都是职校教师的应有之义、。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1.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不盲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得出结论。

2. 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擅长于某一领域,还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具备宽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学识背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成果。

3. 敏锐的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新的发展机会。

他们热爱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想法和方法,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1. 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创新型人才独立思考能力强,但是他们也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同事良好合作。

2. 责任心和领导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责任心和领导力,能够为自己的项目和团队负责。

同时,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团队高效运转和事业的成功。

3. 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并随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

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始终保持创新思维。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 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背景方面,需要注重多元化。

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学习各种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2. 自我学习和探究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和质疑来不断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论文、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自古以来,培养和选拔人才一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日益成为实现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培养和选拔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应该关注学生的素质化培养。

过去,我国的教育体制往往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知识面的广度。

然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创新思维、交际沟通、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些都是影响创新能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次,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

目前,很多选拔机制主要考察学生的成绩和知识背景,而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估体系,从学生的学术表现、社会实践、领导才能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在选拔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选拔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第三,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应该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现在,很多学校和机构的培养机制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而一个完善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密切结合。

当前,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因此,学校和机构要加强与社会行业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预测未来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和选拔机制。

最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还需要在政策上加强支持。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需要巨大的支持和投入。

政府和有关机构应该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相关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高培养和选拔的投入和质量。

同时,还应该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留用的政策支持,建立更好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指导思想“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

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一)原则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5.经管教改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机电、化工、服装与纺织等),深入学习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课程,并结合实践实训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工艺和产品的经济管理人才。

-1-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培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质,能够为社会、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当今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创新人才培育不仅是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个人发展的关键。

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研发和技术转化。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人才更容易获得更高的职业成就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创新人才培育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教育、企业和政府等各个领域的支持。

教育机构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总之,创新人才培育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推进创新人才培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 1 -。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完善的教育体系。

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独立自格、自主意识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对学生不体罚、不羞辱、不嘲笑、不辱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不被他人意志所左右。

“错误”在教学课堂中“出彩”由周文锋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15:26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然而这种精彩不仅是因为有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以及创造力的迸发等,更因为有“错误”才使课堂更精彩。

”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

因此,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出现的宝贵的错误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推动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认为的:1、在学生的惊奇中寻找错误课堂有些错误的问题是令学生感到很惊奇的,而惊奇往往产生于意外,意外之事一旦发生就更加引人注目、促人思索,就会大大得唤起学生寻找错误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设置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惊奇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如在教学方程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解方程:x=3x,一位同学的板演如下,去分母得:x=6x,两边都除以x得:1=6,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惊奇了,兴奋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寻找“错误”的机会。

这时我便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找出这位学生解错的原因吗?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方程两边不能都除以x,因为只有x确保它不为0时才可以使用,而此题x刚好等于0,所以会出现1=6的怪事,解此方程通过移项就可解此方程。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2、在学生的讨论声中寻找错误课堂上有些错误的问题教师是通过迟迟不评价,为学生创造一个讨论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它不受老师的“约束”,学生积极性会特别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如在教学绝对值时,我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a的绝对值是多少?一位同学很快报出答案a,这时我没作表态,有些学生也半信半疑,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讨论的机会。

3、能合理的巧用“错”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课堂上发生的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

教师应该善于巧用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找出合理的一面,从错中找出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把“错误”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步上“设想”成功的路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

如七年级期末复习课中一位老师给出了一个化简题目:两位学生板演,其中一位学生通过通分求出正确的结果,而另一位学生解的过程是: 原式=3(x-1)+2(2-x)=3x-3+4-2x=x+1,当这位老师点评这个学生的解法时,引来了一些嘲笑,他立即问:错在哪儿呢?学生回答道:“把方程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了,结果丢了分母。

”这个做错的学生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但这位老师来了一个“顺水推舟,将错纠错”,启发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虽然解法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而一个新颖的解法也出来了。

解:设=A去分母得:3(x-1)+2(2-x)=6A去括号得:3x-3+4-2x=6A合并同类项得:x+1=6A解得:A= .所以此题的结果是。

(这位做错题目的学生终于笑了。

)这时学生都赞叹这种用方程的解法很有创意,同时这种新颖的解法也唤回了这位学生的自信。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像上面的类似错误是我们老师经常碰到的,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错解”往往有它合理的一面,它多是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符号、表象或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上出现了编码错误,或是产生负迁移,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也只有这种真实的思维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往往带有普遍性,因而可以利用之作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辨证地分析,不必“如临大敌”,倒是应该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或创设数学活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听老师讲就明白,自己一做就出错由谢维灿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09:49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听老师讲就明白,自己一做就出错。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欠缺。

在老师的讲解下,自己都明白,只能说明听懂了。

懂到什么程度?这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仅仅是学会了知识,而没有学到老师解题的方法,所以自己一做就要出错了。

再有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学习时都这样,表面看起来是学会了,自己也觉得会了,而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十分的肤浅,他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所以在知识的运用上必定是要出问题的。

用爱和宽容对待学生由肖修国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11:13以人为本,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既然这样,我们便没有理由苛求自己,苛求学生。

不要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

爱学生就不要逼学生,过高的要求那不是爱,而是一种伤害。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我们不能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而是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

宽容学生,也使自己免受心理的折磨。

要相信学生,在教学中不能揠苗助长。

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对学生要求严格本身没有错,但也不能强行霸权。

与其牵着走,不如放开手由苟贤仕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21:26学生常说“听教师讲的时候都明白、但课后自己一做就不会了”。

这是一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本身是被动学习,只是感官的认识知识,并未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变化。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重心概念时,如果只关注“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重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学生在运用时难免不能理解中位线、三角形相似的作用。

运用自然不能随心所欲。

二、一些学生只了解知识的表面现象,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反思,只局限于简单的结论记忆。

运用时难免受挫。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运用,如果让学生自己通过配方,再开平方根形成公式,相信学生会运用自如。

三、部分学生是理解的原因,再加上不通过知识训练,夯实基础,肯定自己在处理问题时遇到困难。

当然教师也应该安排好课堂设计,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先预习再探究、复习;最后作业和练习”,新课改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探索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一听教师讲自己就明白、但自己一做就出错"的原因由孙焕文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16:12一听教师讲自己就明白、但自己一做就出错,这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

我在班上进行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经常犯这种错误,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自己的分析,主要原因出现在老师身上:老师包办太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听起来很顺畅,不用动脑筋,好像懂了,实际不懂,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比较多。

其次,农村中学学生不喜欢读书的人比较多,认为读书作用不大,出路都是去打工。

解决的办法是老师真的应该好好认真学习新课标,改变教学观念,把时间还给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和重要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理解不深入导致屡教屡犯由杨秀培初中数学发表于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15: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数“屡教屡犯”了。

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学生感觉懂了,但课后一做练习,才发现到处是问题,之后教师再来纠正。

然而此时要想再纠正过来,那真是太难的,所以,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还是一如既往地一遍又一遍的错。

通过分析,我想,其中的原因有:第一,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入。

这应当是造成屡教屡犯的根本原因。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常常忙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在赶课,当学生在一知半解时就觉得学生懂了,然后马上进入下一问题。

其实学生对该知识点尚还处于“感知”的状态,若是要使用它解决问题,学生肯定不会,或者是在“套公式”而已。

第二,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造成“屡教屡犯”的重要原因。

学生在上课时,由于不专心或者是其他原因对知识点领悟有偏差,使得他的记忆当中始终是他当时所记得的内容,所以每次解答都是按这个方式去做。

第三,知识点混淆也是一个原因。

学生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容易造成知识点相互混淆。

比如八年级先是学习了积的乘方:(ab)2=a2b2,到后面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遇到(a+b)2时,他也按照积的乘方得a2+b2。

要避免“屡教屡犯”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可以先从概念教学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好更一个知识点,再逐步发展到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每节课必须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每一个知识点。

其次,老师在备课时也应当注意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要着重讲解,多加练习,重点突破,争取在学生的“第一印象”当中就能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