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
放射治疗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放射治疗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放射性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并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的价值。
得出结论: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给予放射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可顺利完成放疗,并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护理疗效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已确诊的肺癌患者中,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5%-65%。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最严重的合并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射治疗对于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起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8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患者均进行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
现将治疗护理效果和体会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均是经病理、头部CT或MRI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4岁至78岁(平均54岁)。
鳞癌11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6例,其他类型2例。
共有78个转移灶,其中1个转移灶者15例,2个转移灶者8例,3个转移灶者8例,3个以上转移灶者7例,放射治疗前,KPS评分70分者占57.8%,具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占94.7%,无其他系统疾病和明显症状。
1.2治疗方法肺癌脑转移大多属于Ⅳ期以上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放疗、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接受放射治疗,全脑放疗用山东新华直线加速器6MV-X线两侧对穿等中心照射,肿瘤剂量为30~40Gy,每次1.8~2.0Gy。
对于单发脑转移者,全脑放疗后局部采用三维适形加量至5000-5600Cgy/25-28次。
放疗前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脑瘤占位不同表现,加强个体化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能自觉加强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放疗期间视病情给予适当脱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螺旋CT 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螺旋 CT 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了奈曼旗人民医院,从 2020 年 1 月到 2020 年 11 月在就诊的 60 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通常接受常规 CT 扫描,以及螺旋 CT 增强扫描,两种影像检查的方法,检查的基准为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多层螺旋 CT 平扫与增强扫描两种扫描结果的诊断准确度、灵活度、特异性、以及阴阳两性的预测值。
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螺旋 CT 增强扫描较普通 CT 相比对病灶的显示更为明显、确定疾病的效率更高,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且这两种差异之间比较明显,因此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与普通的 CT 扫描相比,CT 增强扫描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比较高,避免了 CT 普通扫描出现的弊端。
有助于医师诊断病灶,提高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使病人少遭罪,最快的进行治疗。
关键词:螺旋 CT 增强扫描肺癌诊断价值1.研究背景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疾病,为临床已知恶性肿瘤疾病的首位[1]。
肺癌是支气管的源性癌症,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的几个主要类型。
肺癌的发病机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明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肺癌的产生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肺癌的临床症状复杂,临床表现的有无和轻度与肿瘤的位置和个人的耐压力有关。
肺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异常为主,临床表现与流感等炎症性症状有很高的相似性,是肺癌早期检测率低的主要原因2.临床研究2.1研究对象奈曼旗人民医院临床病例 60 例,将 60 名患者分成两组,平均一组 30 例,第一组称为对照组,第二组称为实验组。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 CT 扫描进行对肺癌诊断,实验组在对照组 CT 平扫的基础上使用螺旋 CT 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对肺癌诊断的操作。
两组进行对比。
[2]2.2病例来源选取奈曼旗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2020 年 11 月肺癌患者临床病例 60 例2.3诊断标准符合 2017 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修改的关于第八次肺癌 TNM 分期诊断准;肺癌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细胞学痰中的结核菌检查可以应用痰脱落;3.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在下表中,在 60 名患者中,从病理学上诊断的肺癌患者的恶性有42例,良性则有 18 例。
膀胱癌、肾盂癌的影像诊断
X线表现
➢ X:平片诊断价值不大,仅偶可发现肿瘤钙化,呈细小斑点状或结节 状致密影。
➢ 膀胱造影检查:乳头状癌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 充盈缺损,大小不等,小者仅隐约可见,大者可占据膀胱腔的大部, 当肿瘤侵犯膀胱壁或为浸润性生长的非乳头状癌,局部膀胱壁僵硬。
CT表现
平扫:
➢ 在低密度膀胱周围脂肪和腔内尿液的对比下,膀胱癌可清楚显示。 ➢ 多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常位于膀胱侧壁和三
不清。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 ➢ 典型临床表现是无痛性全程血尿,并有胁腹部痛。肿瘤较大或合并有
肾积水时还可触及肿块。
Ta/Tis: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原位癌。 T1:肿瘤侵袭上皮下结缔组织; T2:肿瘤侵袭肌层; T3:肿瘤侵袭肌层以外肾窦脂肪或肾实 质。 T4: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通过肾脏进入 肾周脂肪
角区
➢ 肿块大小不等,呈菜花、结节、分叶或不规则状,与壁相连的基底部 多较宽,少数者较窄;
➢ 密度常均一,少数肿块表面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 ➢ 部分膀胱癌无明确肿块,仅表现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表面常凹凸
不平,。
增强检查:
➢ 早期扫描肿瘤多为均一强化,偶见其内有坏死性无强化低密度灶。 ➢ 延时扫描:腔内充盈对比剂,肿瘤显示更为清楚。 ➢ 当膀胱癌发生壁外侵犯时,病变处膀胱壁外缘不清,周围脂肪密度
增高,出现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乃至肿块影。
➢ 还可进一步侵犯周围器官:精囊受累---精囊角消失、受累精囊增大, 侵犯前列腺---使之增大变形,当肿块部分或全部包绕子宫或直肠时, 提示这些器官已受累。
➢ CT检查可发现: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常提示已发生淋 巴结转移。
MRI表现
膀胱肿瘤影像表现
最新课件
2
临床表现:
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常伴有尿频、尿 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有血块堵塞膀 胱出口,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最新课件
3
影像学表现:
X线及膀胱造影:
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影。
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基底多较
宽,壁僵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若肿瘤侵犯输尿
膀胱肿瘤
根据肿瘤发病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膀胱肿瘤分类有上皮性膀胱肿瘤和非上皮 性肿瘤两类: 1、上皮性肿瘤:移行细胞癌,原位癌, 乳头状 癌 , 腺癌或胶样癌 , 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瘤; 2、恶性非上皮性肿瘤:膀胱横纹肌肉瘤,平 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
良性非上皮性膀胱瘤包括良性横纹肌瘤, 平滑肌瘤,纤维瘤,血管瘤,畸胎瘤,嗜铬细 胞瘤等。
最新课件
1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膀胱肿瘤中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多数 为恶性,即膀胱癌;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占 92%),少数为鳞癌和腺癌。可发生于膀胱的任 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多见,表面常凸 凹不平,可有溃疡及钙化等,肿瘤晚期可形成较 大肿块,内可有坏死,并侵犯膀胱壁全层和浆膜 层,还可侵犯周围组织及结构,发生局部淋巴结 和远隔性转移。移行细胞癌约70%为分化良好的 乳头状癌, 25%-30%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 壁局限性增厚。
管口,可继发输尿管,肾盂积水。 CT表现:
平扫:可见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 多大小不一,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基底 部多较宽,部分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僵 直,常位于膀胱三角区或两侧壁 。
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
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目的:膀胱双对比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及在基层医院的的应用。
方法:3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膀胱双对比造影,方法为经尿道注入33.9%碘佛醇20ML,注入适量空气,使膀胱充盈。
转动身体,使造影剂均匀涂抹膀胱内壁,在透视下不同体位点片;然后行CT扫描加三维重建。
结果:22例肿瘤显示膀胱内软组织块影,16例显示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
造影显示肿瘤不规则分叶状,表面造影剂不均匀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形成等主要X线征像及CT征象。
结论:在无大型设备的基层医院,膀胱双对比造影对诊断膀胱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标签:膀胱双对比造影;膀胱恶性肿瘤;诊断;应用此组病例共38例(检查92次)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1——89岁,经手术治疗25例,其中17例术中显示肿瘤19个,肿瘤最大者为6*8*6.5厘米,最小者为0.4厘米,病理诊断1例前列腺癌膀胱转移,16例为移行上皮癌。
复习17例造影所示,肿瘤显示18个,诊断符合率为94.73%,8例为腔壁不规则增厚或呈乳头状突起。
在定位定性上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13例因伴有其他病患或经济原因,不宜手术,但X线造影、CT扫描、B超、膀胱镜均有诊断依据,并且都有病理活检证实。
2 CT及X线表现CT及X线典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乳头状突起,造影剂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等。
2.1软组织块影:肿瘤为一肿块状赘生物突入腔内,在造影剂及气体的衬托下显示出块状,本组病例中22例清楚可见25个软组织块影。
2.2乳头状突起:肿瘤表现凹凸不平,造影剂附着瘤体表面厚薄不均,在双对比造影中,软组织块影立体感明显,本组病例中有27个有乳头状突起影。
2.3造影剂残留征:38例肿瘤患者造影后31例进行了追踪摄片及CT扫描。
膀胱内造影剂2-3日尚未排空者15例,空气2-10日残留者17例。
2.4腔壁僵硬:19例表现为膀胱壁僵硬不规则,10例有块影并伴腔壁僵硬,失去正常形态。
膀胱癌诊断治疗2014)
膀胱镜与活检
明确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以及 周围膀胱粘膜的异常情况
软性膀胱镜检查
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不建议常规行随机活检 当膀胱粘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 可疑原位癌存在,膀胱粘膜正常时,建议随机活检
非肌层浸润性肿瘤的治疗
非浸润肿瘤
• 初发膀胱肿瘤的70%
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
• Ta和T1虽然都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两者
的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
危险因素(复发/进展)
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分为以下 3组: 1.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单发、 Ta 、 G1 (低级别尿路 上皮癌)、直径<3cm(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 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 2.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多发或高复发、T1、G3(高级 别尿路上皮癌)、Tis
诊断
临床表现
血尿: 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膀胱刺激症: 广泛原位癌、浸润性肿瘤 晚期症状:
体检
双合诊: 经直肠或经阴道 麻醉下 非浸润肿瘤作用有限
影像学检查
B超:发现肿瘤、大致分期
经腹、经直肠、经尿道
静脉肾盂造影:了解上尿路肿瘤、梗阻 必需?
793 patients 72% superficial tumors 28% infiltrative tumors. 上尿路肿瘤 1.1% (9 patients), IVU only diagnosed 6 cases (0.7%).
灌注治疗
所有肿瘤患者术后均建议灌注治疗
化疗 即刻灌注(强调) —— 单次(低危) 早期常规灌注 —— 维持灌注 免疫 BCG —— 剂量、疗程、副反应、适应症? 其它免疫调节剂 高危肿瘤的灌注 复发、Tis、T1G3、…
膀胱癌超声形态学分型的声像图特点分析及应用价值
抗 核 抗 体 A A谱 检 测 在 自身 N 免疫 性疾 病诊 断 中 的临床 应 用
林 志红 , 金 涌, 白 玉
( 通化市人 民医院 检验科 , 吉林 通化 140 ) 30 1
自身免 疫 系统 疾 病 (uo m n iaeAD) atm ued es, I 是 i s 在 内 因与外 因 的共 同作 用 下 , 机体 的 自身 免 疫 应 答
一
211 一 4
C i a a , e e e ,0 1 V0 5, .2 hnJL bDi即 D c mb r2 l , 】1 No 1
文 章 编 号 :07— 272 1 )2—2 1 —0 10 4 8 (0 1 1 l4 2
膀 胱 癌 超 声形 态 学 分 型 的声 像 图特 点 分 析 及 应 用 价值
菜花型 :0例 , 中 1例漏 诊。生 长部 位分 别 为后 壁 1 l 其 例、 侧壁 2 、 例 顶部 1 、 例 底部 1 、 例 三角 区 4例。声像 图特征 为膀胱 内壁可见 中等 回声 团块 , 内部 回声欠 均 匀 , 界欠 规 边
则, 均为单发 。彩色多普勒显示 2例未检测到血流信 号 ; 3例 检测到星点状血流 信号 ; 4例检测 到 丰富血 流信号 。T 期 4 1 例 ;2 2例 ;3期 2例 ;4期 1 。病 理诊 断 均为 移行 上 T期 T T 例
李 秀昆 刘 , 磊 赵 , 萍 于 , 杰
(. 1吉林 大学 中 E联谊 医院 电诊科 , t 吉林 长春 103 ; . 303 2 吉林 省肿瘤医院 电诊科 ) 膀胱癌在我 国占泌尿系恶性肿瘤 的首位 , 发病率 占全身 恶性 肿瘤的 4 1。我们 已步入 快速 型社会 , %[ 1 人们 的生 活 习 节 型 , 例漏诊 属菜花型。 1
膀胱癌病例讨论
膀胱癌的诊治进展
概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女 性肿瘤发病率近第十位。 发病率和死亡率:男/女 = 3:1 分期相同的膀胱癌,女性的预后比男性差。 女性膀胱癌肿瘤生物学更具侵袭性,但不影响生 存结局。
Urology. 2000 Jun;55(6):876-80
生长方式 突向腔内 浸润性生长
乳头状瘤 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 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分级
分期
TNM分期法
20
膀胱癌——其他检查
转移情况: 骨扫描
胸部CT
PET-CT
21
膀胱癌—其他检查
尿脱落细胞检查
敏感性:13-75%;特异性:85-100%
37 Nathan R. Starke*, USE OF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THE BLADDER AND THE EFFECT IN DOWNSTAGING ANDSURVIVAL Houston, TX
挽救性手术治疗
是否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尚存争议。
Eur J Surg Oncol. 2015 Mar;41(3):368-77
2
概述
Non–Muscle Invasive BC(NMIBC) 75-85% MIBC
Ta 70%
T1 20%
CIS 10%
时间、空间多中心性
recurrence up to 80% of patients Disease progression up to 30% of patients
36
膀胱癌---化疗
医学影像学(7.7.1)--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增强扫描动脉期( E-H )呈不均匀强化; 实质期( I-L )呈低密度,低于正常肾实质,显示更 加清楚。
19
右肾盂癌
20
MRI 表现
表现与 CT 类似 ; MRI 检查易于发现较大的肾盂肿块, 特别是有肾盂积水时。 在 T1WI 上肿块信号强度高于尿液,而 在 T2WI 上低于尿液。
21
12
CT 表现
表现为肾窦区肿块; 其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肾实质。 肿块周围肾窦脂肪受压,大者可致其完全 消失,并侵入邻近肾实质。 肾盂或肾盏梗阻时,出现肾积水表现。
增强检查肾窦肿块仅有轻度强化, 延时扫描当肾盂肾盏明显强化时,能清楚 显示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
13
右肾盂癌
CT 增强延迟扫 描示右侧残存的 肾盂明显强化, 肾盂内可见软组 织密度的充盈缺 损; 右肾实质内另有 一无强化类圆形 小囊肿。
32
增强检查,肿块的脂肪性低密度区无强化 ,而血管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 肿块大小不一,小者仅为数毫米,大者可 几乎完全替代正常肾实质并明显突向肾外 。 并发急性出血时,肿块周边还可见高密度 出血灶。
33
右肾血管脂肪瘤
CT 平扫示右肾实质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有脂 肪性低密度影。
34
左肾错构瘤
CT 平扫( AC )示左肾实 质内一类圆形 不均匀肿块, 边界清晰,内 有低密度脂肪 影;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 A )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 B )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进展
-医学前沿-J Med Res,January2021,Vol.50No.1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进展张涛柯昌兴摘要膀胱癌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男性,近年来发生率逐步上升,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最常转移至盆腔淋巴结,早期明确有无转移、及时评估其转移情况对膀胱癌的分期、分级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目前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术前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膀胱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 DOIBray等[1]报告了2018年膀胱癌全球新诊断病例为549393例,在新诊断的肿瘤中排第12位,约占新诊断肿瘤人数的3.0%,死亡人数为199922例,占比为2.1%,其中男性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女性高。
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有所上升。
膀胱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最常转移至盆腔淋巴结,也是发生转移的第1站,当合并淋巴结转移时,患者5年生存率可减低至25%~35%⑵。
根治性膀胱全切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中晚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故及时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评估其转移情况十分关键。
—、计算机体层成像(CT)CT扫描速度快,操作便捷,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成像避免了组织器官间的重叠,准确判断膀胱壁局部是否增厚以及与膀胱邻近组织的相关性,为腹盆腔、泌尿系统常用检查,不仅可明确膀胱肿瘤部位、形态及侵及范围,还可以有效检出有无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⑶。
淋巴结大小与其转移率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可用于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康丽丽等[3]在探讨应用CT预测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指出,术前应用CT评估淋巴结转移其准确率高达90%,可较好评估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情况,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肿瘤分期的提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也越大⑷。
CT在诊断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8FE001(-048)]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通讯作者:柯昌兴,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电子信箱: kenne126@ 10.11969/j.issn.1673-548X.2021.01.004淋巴结转移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与淋巴结短轴直径阈值的设定有关,其特异性随着设定阈值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应的敏感度则会降低;而敏感度与阈值的设定呈明显的负相关,阈值越小敏感度越高,特异性随之降低。
MRU、IVU、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
MRU、IVU、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楼俭茹;阿迪娜尔·阿布力孜;郑田玲【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MRU)、静脉尿路造影技术(IVU)与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CTU)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行MRU检查101例,行IVU检查91例,行CTU检查38例.其中同时行IVU 及MRU检查者68例,同时行IVU及CTU检查者29例,同时行CTU及MRU检查者11例,有7例患者同时行3项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比,7种组合的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VU检查一致率最低,仅为38.46%,而MRU与CTU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78.22%及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联合MRU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率为100.00%,高于单纯MRU检查的一致率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和筛查病变.MRU无创、无射线损害,适合孕妇、儿童及造影剂过敏者,并且可作为首选或IVU之后的进一步检查手段.MRU结合CTU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CTU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射线量大,不宜作为常规检查.【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3)006【总页数】3页(P648-650)【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磁共振泌尿水成像;静脉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作者】楼俭茹;阿迪娜尔·阿布力孜;郑田玲【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R445.2泌尿系统疾病除了实验室生化检查外,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X线静脉尿路造影技术(IVU)一直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最成熟的一种检查技术[1]。
最全 总结X线、CT、MRI的区别
最全总结X线、CT、MRI的区别对于放射诊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误解和恐惧在患者的心中。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个清楚明白首先,关于放射诊断,有哪些检查设备(方法)呢?目前主要成像设备/方法为:普通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吧~01普通X线摄影X线摄影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普通X线摄影因速度快,成本低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肿瘤诊疗中常用的X线主要包括胸腹部平片、骨关节摄影,以及胃肠道造影和乳腺普通X 线摄影检查,其余检查方法因敏感性太低或无对应适应证,应用较少。
0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的成像原理是应用X线束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连续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CT一般分为平扫和造影增强扫描。
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主要应用于对比度比较大的组织,如肺和骨骼。
多数脏器及组织的肿瘤检查通常需要增强扫描以帮助诊断。
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碘剂(如碘帕醇)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灶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CT常用于检查肿瘤患者胸腹部,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加清晰,对于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胸部CT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肿瘤患者因治疗而产生的某些疾病如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意义重大。
CT检查的优点(1)CT检查方便、迅速(2)密度分辨率高,可定量测量组织的CT值(3)CT图象清晰,解剖关系明确(4)CT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象,并可进行不同平面的重建(5)用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不仅提高了病变的发现率,且能协助定性诊断CT检查的缺点(1)CT检查有一定辐射,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效能,特别是定性诊断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膀胱癌影像表现终版.ppt
(carcinoma of bladder)
最新 文档
1
概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易发生在 40岁以上男性, 高发年龄段50~60岁,男女比例 约4:1。有多种组织类型,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 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多数为恶性; 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可为平滑肌瘤、淋巴瘤、嗜铬 细胞瘤等。
最新 文档
2
病理
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占92%),少数为鳞癌和腺癌。 可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多见,表面 常凸凹不平,可有溃疡及钙化等,肿瘤晚期可形成较大肿块, 内可有坏死,并侵犯膀胱壁全层和浆膜层,还发生局部淋巴结 和远隔性转移。移行细胞癌约70%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 多 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可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扫 描造影剂充盈膀胱时可见充盈缺损影。
最新 文档
10
转移途径
1、局部周围浸润: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周围膀胱 组织,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精囊体积增大、精囊角 消失,前列腺增大、变形等。
2、淋巴转移:可转移到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 或髂总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3、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肺、肝、肾及 骨骼等。
最新 文档
6
影像表现
1、X线及膀胱造影:
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 影。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基底 多较宽,壁僵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若肿瘤侵犯 输尿管口,可继发输尿管,肾盂积水。
最新 文档
7
最新 文档
8
最新 文档
9
CT表现:
平扫:可见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影,肿块多大小不一,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 状或不规则形,基底部多较宽,部分可见点状或弧 形钙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僵直,常位于膀胱三角 区或两侧壁 。
膀胱癌
早期检测与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 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 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 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盆腔疼 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 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a、T1期肿 瘤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包括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 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 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 症状。
二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相当多的肿瘤复发 是由于肿瘤残余造成的,特别是中、高分级的T1期 膀胱癌,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可以达到 33.8%~36%,此外,由于电切技术和送检肿瘤标 本质量问题,首次电切还可以造成一部分肿瘤的病 理分期偏差。一些学者建议,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癌在首次电切术后短期内进行ReTUR,特别是对那 些高风险的T1期膀胱癌,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 和进展率,并且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肿瘤病理分期。 文献报道[55],ReTUR可以使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的 肿瘤复发率由63.24%降到25.68%,肿瘤进展率由 11.76%降到4.05%。至于首次电切术后何时进行 ReTUR目前还没有定论,多数学者建议在首次电切 术后2~6周内进行。
组织学分级
WHO/ISUP 1998, WHO 2004 分级 乳头状瘤 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分级 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分级
分期
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 Ta, 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 以上)。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 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几率要高得多。因此,应将原 位癌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a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 原位癌 T1 肿瘤侵及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 (内侧半)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 (外侧半)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b 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膀胱外肿块) T4 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 腹壁 T4a 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T 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
多模态磁共振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价值
膀胱癌目前仍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起病明显高于女性,好发年龄为中老年人群,绝大多数患者的早期表现为无痛性血尿,但有些患者的血尿可自行消失,又无明显的疼痛感,导致延误就诊[1]。
膀胱癌产生的衍变过程是复杂、多因素、多变化的,至今具体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手术治疗仍为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癌肌层浸润深度决定了手术方式,所以术前准确判定是否侵袭至深肌层成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2-4]。
研究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主要是符合Ta 及T1期的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且在手术后可能需要合并药物灌注化疗,药物强烈推荐马兜铃酸;而高级别T2期及以上的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则需采用部分或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联合辅助化疗,有时可伴随盆腔内外淋巴结清扫术式[5]。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微创特点,可防止术中造成患者大出血,便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及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6]。
患者在手术后疼痛更加轻微,睡眠、饮食以及活动等方面几乎不受影响,生活质量较好,能够积极配合下床活动[7]。
如何精准地判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是临床诊疗工作的核心。
在膀胱癌分期准确率方面上,MRI 居于首位,可高达79%[8-9];多模态磁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muscular invasion in bladder cancerYU Zefei 1,BAO Quan 2,LIU He 2,SONG Xin 1,WANG Yuning 1,XING Jian 21College of Medical Imaging,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2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00,China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上T2WI 联合DWI+T2SPAIR 序列在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价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dis-base-泌尿外科-膀胱平滑肌肉瘤
【疾病名】膀胱平滑肌肉瘤【英文名】leiomyosarcoma of bladder【缩写】【别名】【ICD号】C67【概述】平滑肌肉瘤(LMS)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平滑肌分化间细胞所构成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肉瘤少见。
其中成年人的平滑肌肉瘤为多,而小儿以横纹肌肉瘤最为常见,至今发生于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平滑肌肉瘤文献上都有报道,其中以膀胱平滑肌肉瘤报道最多,其次是发生于尿道,其来源可能是泌尿道平滑肌组织或血管平滑肌组织。
【流行病学】膀胱平滑肌肉瘤罕见,约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膀胱平滑肌肉瘤是成人平滑肌肉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1875年Gusenbauer报道了首例膀胱平滑肌肉瘤,以后陆续有零星的个案或数例报道。
1989年Mills等报道15例是目前最大的一组病例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国外有150多例报道。
1992年Petersen 等总结文献报道了92例,其发病年龄4~81岁,高发年龄40~69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
其发生与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关,另在HIV病毒感染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发病机制】肿瘤可发生在膀胱内任何部位,但以膀胱顶部和侧壁及输尿管开口周围常见,也有发生在膀胱憩室内的报道。
肿瘤位于膀胱壁可突向腔内或壁外,肉眼所见肉瘤为黏膜下结节性或溃疡性肿块。
瘤体大小可达10余厘米,肿瘤切面呈鱼肉状,色灰白或灰红,质韧,常见局灶性的出血或坏死。
【临床表现】1.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 血尿多为肉眼血尿,排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
随膀胱容量的减少出现尿频。
2.体检 腹部触及表面不光滑、质硬、无压痛、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的实质性肿物。
【并发症】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其他辅助检查】1.B超示肿物外形不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偏低回声,并有多处液性暗区。
医学影像-膀胱癌的CT诊断
?
n 2、较小的肿瘤呈乳头状,可有蒂.轮廓清; 较大的肿瘤呈菜花状,边缘不光整,可伴 有坏死。
n 3、浸润性肿瘤膀胱壁局限或广泛增厚,厚 薄程度不等,表面不规则,少数肿瘤可伴 钙化。
n 4、肿瘤也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 n 5、增强大多呈中度以上强化。
平扫+增强(两期)
病 理 诊 断: (膀胱)低级 别乳头状尿世界范围内,膀胱癌位列男性最常见实体瘤的 第四位,在女性位列第七位。
n 在我国,膀胱肿瘤居男性肿瘤第八位,女性肿 瘤第十位;膀胱癌目前仍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 恶性肿瘤,
胱癌大多数单发,少数多发,呈乳头状、 菜花状或浸润性生长
膀胱肿瘤影像报告模板下载
膀胱肿瘤影像报告模板下载
markdown
日期:YYYY年MM月DD日
报告编号:XXX-XXXX-XXXXX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
住院号:XXX-XXXX-XXXXX
检查项目:
腹部CT扫描
检查目的:
评估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和有无转移情况。
检查方法:
腹部CT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
影像描述:
膀胱显示不规则结节状软组织肿块,位于三角区,大小约XXmm×XXmm,边缘欠清晰,稍有强化。
肿块周围膀胱壁有不规则增厚,局部肿
块侵犯壁层。
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均匀强化,边界尚清晰。
未发现肿块腔内、腔外转移灶。
结论:
膀胱显示不规则结节状软组织肿块,高度怀疑膀胱肿瘤。
建议进一步行相关检查(如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膀胱肿瘤影像报告模板,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下载模板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请注意,此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河池547000)【摘要】目的:膀胱双对比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及在基层医院的的应用。
方法:3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膀胱双对比造影,方法为经尿道注入33.9%碘佛醇20ml,注入适量空气,使膀胱充盈。
转动身体,使造影剂均匀涂抹膀胱内壁,在透视下不同体位点片;然后行ct扫描加三维重建。
结果:22例肿瘤显示膀胱内软组织块影,16例显示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
造影显示肿瘤不规则分叶状,表面造影剂不均匀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形成等主要x线征像及ct征象。
结论:在无大型设备的基层医院,膀胱双对比造影对诊断膀胱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膀胱双对比造影;膀胱恶性肿瘤;诊断;应用【中国分类号】r73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53-01 膀胱恶性肿瘤占泌尿系恶性病变发病率首位[1],通过利用膀胱双对比造影术诊断膀胱肿瘤的体会并复习2004年9月至2012年1月所做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或局部取活检证实的38例患者,以提高膀胱肿瘤的ct及x线早期诊断水平。
1临床与资料结果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大部分是无意中发现;肉眼全程或终末血尿,部分为无痛性血尿。
服药可止住血尿,部分病例不服药也可自愈,但数日后复发且症状逐渐加重,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2]。
病程区1周月至4年。
此组病例共38例(检查92次)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
31——89岁,经手术治疗25例,其中17例术中显示肿瘤19个,肿瘤最大者为6*8*6.5厘米,最小者为0.4厘米,病理诊断1例前列腺癌膀胱转移,16例为移行上皮癌。
复习17例造影所示,肿瘤显示18个,诊断符合率为94.73%,8例为腔壁不规则增厚或呈乳头状突起。
在定位定性上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13例因伴有其他病患或经济原因,不宜手术,但x线造影、ct扫描、b超、膀胱镜均有诊断依据,并且都有病理活检证实。
2 ct及x线表现
ct及x线典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乳头状突起,造影剂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等。
2.1软组织块影:肿瘤为一肿块状赘生物突入腔内,在造影剂及气体的衬托下显示出块状,本组病例中22
例清楚可见25个软组织块影。
2.2乳头状突起:肿瘤表现凹凸不平,造影剂附着瘤体表面厚薄不均,在双对比造影中,软组织块影立体感明显,本组病例中有27个有乳头状突起影。
2.3造影剂残留征:38例肿瘤患者造影后31例进行了追踪摄片及ct扫描。
膀胱内造影剂2-3日尚未排空者15例,空气2-10日残留者17例。
2.4腔壁僵硬:19例表现为膀胱壁僵硬不规则,10例有块影并伴腔壁僵硬,失去正常形态。
2.5假憩室形成:均在肿瘤旁或肿瘤侵犯的腔壁区内显示,1例显示憩室形态不规则,位置固定,憩室内造影剂难以排出。
3讨论膀胱软组织块影为膀胱良性和恶性肿瘤共有的征像,凡突入腔内的赘生物在双对比造影片上都会有此征象。
乳头状突起即瘤体边缘或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而显示的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突起,具有实
体感,是在恶性软组织块影的基础上出现的病理改变[3]。
分叶状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区分表现。
腔壁僵硬为浸润型癌的x线表现,无实体感。
配合多体位摄片,容易与乳头状突起征鉴别[4]。
残留征是指注入膀胱内的造影剂和空气延迟排出体外而残留的影象。
4例单个小憩室及6例膀胱肿瘤小于2.5厘米患者,造影术后2日内膀胱区平片上无造影剂和气体残留。
当膀胱粘膜发生上皮肿瘤、尿道狭窄或阻塞、膀胱憩室和神经源性膀胱炎等病变时,就会出现下列有价值的残留征:1、凡膀胱内软组织块影追踪3日以上,瘤体上残留造影剂,都可诊断为恶性肿瘤,文中22例恶性肿瘤均有此改变,肿瘤均大于2.5厘米。
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侵犯达肌层[5]。
其中17例因肿块生长在尿道口附近或肿瘤波及尿道口区,或者膀胱肿瘤并发前列腺增生而导致空气残留。
例如有一患者因膀胱挛缩容量减少,注入膀胱内的空气或造影剂约1/2排出体外,造成造影效果较差,片示膀胱内似见一软组织隆起影,无明显凹凸不平及分叶,经连续5日的仔细观察,片上均显示造影剂残留,经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
2、20例并有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道受压而狭窄,造影剂和气体都排空延迟,但以空气残留较显著。
3、4例并有多发性或巨大膀胱憩室,以造影剂残留于憩室为主。
4、3例并有神经源性膀胱炎,因排尿功能障碍,造影剂和气体都排空延迟,但空气残留较明显。
5、1例伴有尿道新生物导致尿道不畅出现残留征。
上述5种疾病均不同程度出现残留征,对各种疾病的诊断都有意义。
膀胱
恶性肿瘤除残留征外,一定要有软组织肿块影方可诊断,腔壁僵硬和假憩室形成均为膀胱恶性肿瘤侵达肌层的晚期x线表现[6]。
软组织块影,乳头状突起、造影剂残留征,腔壁僵硬和假憩室形成在没有膀胱恶性肿瘤的患者是否也会出出?在2004年9月至2012年1月所做202例膀胱双对比造影中,除3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外无一例出现这5种x线征象。
因此,上述5种x线象都是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对正确诊断膀胱癌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1]陈颖敏.膀胱双对比造影初步报告[j],上海医学,1978,3(40):141-143.[2]邓又斌.膀胱双对比造影诊断膀胱肿瘤[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2,3(2):111-113.[3]王宏娟.膀胱恶性肿瘤28例临床诊治[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7,3 (24):11-15. [4]张军.x线诊断学[m],1992,4(43):65-68.[5]汪静.x线征象分析[m],1995,1(22):75-77.[6]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1998,23(8):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