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之欧阳文创编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技巧之欧阳学文创作
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技巧(选自中学历史教学10期)欧阳学文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标文综卷中常常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这种题型设计极大的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研究近几年真题并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训练,非常必要。
典型例题1(全国卷40题第3问)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的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典型例题2(全国卷41题)西方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已经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办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3-11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高中历史答题模板之欧阳文创编
如何分析历史背景1.2.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3.政治背景【政居,制度,体质,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4.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侧重有利条件。
注意【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分析改革,变法失败的原因1.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2.改革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的贯彻。
3.新旧势力力量的对比。
4.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2.生产关系因素。
【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土地政策,农名起义等】3.上层建筑因素。
【制度,政策,宗教文化等的】4.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社会环境因素。
【国家是否统一稳定等】6.地理条件的因素。
等等如何回答问题“说明了什么”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者倒退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去这股咋,而且要进一步的创造条件。
如果是必然,说明这种斗争根本无法实现。
是空想。
分析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三个方面:1.历史因素,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评价历史人物两方面:积极。
消极。
标准和原则7点:1.生产力标准2.人名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
既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肯定,反之否定。
非现代观点。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历史事件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1.用事件系法。
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范本(2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范本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
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复习常见问题问题1:我是高三学生,我文综很差,尤其是历史,感觉书背了,选择题用不上,老师说我理解力太差,我经常都很困惑,这历史到底怎么学哦,历史大题找答案每次都不太会,概括的不是答案点,所以这方面又要怎么提高呢谢谢老师!选择题错如此之多说明你的基础知识一定存在漏洞。
首先我建议回归基础,请老师或者同学帮助你从头开始一点点由浅入深梳理知识点,并且配合一些会考难度或者高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
因为我们现在就和俄罗斯方块一样,你之前的漏洞没补上,后面堆得越多越完蛋。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精心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欧阳与创编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 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_2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高考历史作为高考文综考试的一个大科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目。
下文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供参考!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方法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①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②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③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④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⑤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⑥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历史答题模式之欧阳语创编
一、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二、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考冲刺:高考历史解题技巧欧阳家百(2021.03.07)考情分析在文综《考试说明》中,历史学科主要稳定为两大题型,即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不过以材料为载体的问答题和小论文也时常出现,这些题型都突破了学科内部综合的特点。
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
高考专门设立“第Ⅰ卷”,分值占了半壁江山,难易程度分为易和较易、中等、较难和难三个档次。
在两大类型中,选择题较为贴近历史教材内容,是我们同学拿分的第一要地。
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
非选择题多以图文材料加小题设问的方式呈现,成为测试学生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图文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的学科能力。
方法点拨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历史选择题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很多类型。
纵观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根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组合类选择题、结论类选择题、概念类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等类型。
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对复习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为大家解密各类型的选择题。
(一)文字材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最主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符合“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考查理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之欧阳语创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模板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模板
一、选择题
1. 先审题干,后审选项。
2. 排除法。
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3. 选项中内容单一指向的选项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4. 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避免选择“部分符合题意”的选项。
5. 选择与题干材料相关联的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
1. 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材料反映的时间、地点。
2. 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从……到……”、“在……下”、“由于……”、“经过……”、“开始”、“逐步”、“基本”、“根本”等。
3. 根据材料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答案的组织要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三、问答题
1. 问答题的审题立意,弄清题目的考查点,理解题目中心意思,把握好题目中关键性词语。
2. 把握题目中“原因”、“影响”等限定词的意义。
3. 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解角度去分析问题,做到史论结合。
4. 语言要准确、科学、严谨,切忌空话、套话,照搬教材原文或自己杜撰。
高考历史最强答题模板之欧阳学文创作
高考历史最强答题模板――非选择题篇欧阳学文一轮复习进行的怎么样啦?大家都说需要历史大题的答题模板,历史君不辛劳苦总结了一下,大题类型多,材料杂,但无外乎材料和论述两大类。
方法也多,但基础知识是一切的前提。
这些方法同学们要看,择其善者而从之!大题常见思维模式1、模式1:模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时代背景+签约国+内容+对中国危害;2、模式2:统一局面:背景+由谁统一+政权建设+地位+疆域+结局;3、模式3:农业发展的表现:工具发明与改进+耕种方法+生产经验积累+农作物种植和推广+开垦荒地、施肥+兴修水利+开发边疆;4、模式4: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部门的扩展+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商业:商品种类+集市和城市+货币+对外贸易;5、模式5:文化特点:时代特征+风格+影响+世界地位+是否兼收并蓄+是否全面发展;6、模式6: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矛盾冲突+谁参加谁领导+以何手段发动+导火索;7、模式7: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性质+领导因素+民众因素+战略战术因素+内部关系+敌方的战备+交战国双方综合国力因素+国际因素;8、模式8: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9、模式9: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雇佣劳动力+生产技术+原料+环境+市场;10、模式10: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观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干部条件);11、模式11: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前代;12、模式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的交流+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高考历史40题汇总之欧阳理创编
201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40题统计与命题分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技巧汇总4篇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技巧汇总4篇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技巧 11、注重开放性与人文性观点论证评价题一般来说,需要考生对所给内容或观点进行__选择,然后围绕所选观点或角度进行论证评价,试题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由于试题所给内容主要是一些观点或角度,考生如何调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考生选择怎样的思维模式__内容,都由考生自己选择,给各位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__空间,这种形式由于限定较少,问题暗示(或__)较少,内容开放度高,利于考查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
常见的高考试题答题角度明确,答案具有确定性,这种试题过于注重牵制学生的理解与思想答题。
观点论证评价题却可以兼顾不同考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考生可以依据自我选择__作答,还可以依据自己的思想见解答题,有效彰显考生的个性化理解。
因此,观点论证评价题从形式与内容都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
2、注重探究性与思维深广性观点论证评价题由于只有总的答题观点,有利于考生依据自我的理解进行分析论证与评价,有利于考生见仁见智,进行历史探究,试题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层次考生的探究水平,包括如何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与评价,如何依据情境性问题自觉迁移运用所学思维模式形成论证评价的角度,综合构成论证评价的要素,形成丰富的答案。
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考生答题将会出现思维模式是否完整恰当,认识问题是否具有深度等问题,考生因受知识面与视野的影响,还会出现思维广度的问题,除去这些情况考生还会因答题丰富性差异,出现能否比较完整地解答较为复杂的认识观点的问题。
事实上,优秀的考生回答观点论证评价题思维灵活,能够有效地调动所学知识,很好地利用历史思维模式__答案,认识问题很有深度,常常还会出现鲜明的独到见解,很好地考查出了考生的思维能力。
反之,思维素养较差的考生思维狭窄,运用的知识较少,证据与观点缺乏联系,不能合理推理,缺乏足够的论证评价能力,一些考生论证评价角度单一,几乎答不出什么内容来。
总之,观点论证评价题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较好反映考生历史认识的不确定性,促进考生进行灵活思维,避免考试的模式化与程序化。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之欧阳语创编
第二,看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工具,是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越是优秀生越是重视课本的使用,而且划得很细致、笔记很多。
复习看书重点看上课老师强调的部分和自己听得不太懂的地方。要边看边划,做一些旁批、提示。如某个事件或人物与另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比较。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虽然开始费点时间,可是上课可以有重点的听讲了,减少了因上课处处被动听讲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便减少了,做作业也快了。虽然预习时花掉了一些时间,但从提高了上课、复习和做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学习成绩就会稳步上升。可以这样说,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加速运动”,它可以改变我们学习被动的局面。
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高效益;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将阻塞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带来的是低效率。
最后祝福同学们迅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负担,快乐学习,身心健康,取得优异成绩!
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看看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哪些地方有缺漏,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做到课课清,章章清,节节清。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方法,用文字概括,或用表格,或用图解等形式,做到全面复习、思考加工,使知识排队串线,成条理,有系统。要做复习笔记,经过加工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书,而这几页书记录的正是“编制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要尽量地简明、一目了然,可采用各种图表的方式。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的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优秀学生在考前,往往只翻阅一下平时的复习笔记就行了。考前很轻松,这种轻松是平时劳动换来的。有的学生考前十分繁忙,原因很简单,因为平时不抓紧复习,欠了“债”,他要从原始材料开始看起,怎么来得及加工呢!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来检查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及解题思路【导语】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有哪些,历史大题答题思路是怎样的,有固定答题模式吗?历史答案也是有模板和规律可寻的,下面是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及解题思路,供参考。
高中历史大题解题方法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点”、“材料反应……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干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4、存在问题与计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
计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鉴戒语文现代文浏览题解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2、解题思路:第一,摸索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合适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依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能够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在问题与计策:问题:①不能寻觅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情势方面的所谓比较项。
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摸索比较角度。
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缭乱。
计策:在于寻觅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
一样而言,从背景、进程(内容、方式、领导气力)、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面寻觅比较项。
三、(观点)认识、评判型1、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知道‘……’(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
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计策: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样在教材中没有反应,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干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
在高考中,许多学生在历史考试时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历史答题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认真阅读题目并按部就班解题历史考试中,出现的题目一般是与某个时期、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相关的问题,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和解答来得出答案。
考生在解题时应首先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
在证明一个观点的时候,要注意按部就班、先后次序、时间先后来说明,不能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同时解答问题的时候,还需注重层次,清晰准确表达。
历史考试中通常有大题与小题之分,大题强调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对于题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地认识、掌握和处理,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的具体性认识。
二、注意比较、分析和论证历史考试中,题目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要求考生进行比较或分析,甚至要求考生进行论证。
如何准确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成为提高历史得分的一项重要技能。
首先,在进行比较时,要清楚地了解比较的各个方面。
其次,在进行分析时,要注意理性思考,寻找历史事件背后的根源、成因和后果。
最后,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逻辑思维,理性分析,严密论证,且论点要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
三、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常识历史考试的成功不仅需要考生有逻辑思维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常识。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的基本术语、历史时期的概述以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历史题目进行合理分析。
同时,掌握学科常识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四、多做历年高考真题历年高考真题是检验我们认识和掌握历史学科的重要手段。
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高考历史考试所要考查的内容以及解题思路。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真题找出优秀答案,借鉴成功的做法,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高考模拟题之欧阳术创编
第一单元周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湖北天门、仙桃、潜江高三期末·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2.(2017·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2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时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明清强化。
下列关于官吏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 B.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D.明朝设三司,清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3.(2017·吉林吉林二模·5)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B.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大一统”的集权统治4.(2017·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
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5.(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6)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历史是高考文综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普遍感觉较为复杂和难以把握的科目之一。
在历史考试中,解题套路的掌握对于获得高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历史大题的解题套路,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材料题历史材料题主要依靠理解和分析材料来回答问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其次,要将材料中的内容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最后,要明确要回答的问题,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并给出具体的事例或论据进行论证。
二、分析题历史分析题要求考生通过对已知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在解答分析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分析的对象和范围。
然后,要对所分析的对象进行整体把握,明确其特点和影响。
接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给出论据和事例进行支持。
最后,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在文章中展开论述,并给出明确的结论和观点。
三、比较题历史比较题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之处并给出理由。
在解答比较题时,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的范围和要求。
然后,要抓住比较的重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比较和对比。
同时,要注重归纳总结,找出异同之处,并给出具体的例证和论据进行论证。
最后,要有清晰的结构,将比较结果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四、论述题历史论述题要求考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在解答论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论述的范围和要求。
然后,要对所论述的事件或问题进行整体把握,找出其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
接着,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可以采取因果分析或分类分析等方式进行阐述。
在论述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具体事例和论据的呈现,加深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最后,要有明确的结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和思考。
五、命题的思路在解答历史大题时,考生要注意抓住命题的思路和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高考历史解题技巧考情分析在文综《考试说明》中,历史学科主要稳定为两大题型,即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不过以材料为载体的问答题和小论文也时常出现,这些题型都突破了学科内部综合的特点。
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
高考专门设立“第Ⅰ卷”,分值占了半壁江山,难易程度分为易和较易、中等、较难和难三个档次。
在两大类型中,选择题较为贴近历史教材内容,是我们同学拿分的第一要地。
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识要素的多样性的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高考选择题的命制,特别重视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从史证角度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辨析判断思维的能力。
非选择题多以图文材料加小题设问的方式呈现,成为测试学生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图文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的学科能力。
方法点拨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历史选择题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很多类型。
纵观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根据历史选择题命题呈现的方式、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等方面,主要分为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组合类选择题、结论类选择题、概念类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等类型。
熟悉各类题型的构成、解答技巧对复习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为大家解密各类型的选择题。
(一)文字材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最主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符合“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考查理念。
它主要由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最新考古发现报告、碑刻、报纸等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答题技巧】①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一般说来,时间、国别、作者等信息是最为关键的信息,阅读材料时,首先将其标示出来。
②明确材料的主题及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本题的考点。
③联系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类题目虽然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但是必定与我们历史教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解答时,一定要发散思维,联系课本,不要有畏难情绪。
【典型例题】1、某组织于2010年9月27日表示:“英国政府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如果此风险显现,英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快速作出反应。
”从其关注的内容看,该组织很有可能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贸组织D.关贸总协定解析:答案:B2、(2017 江苏如皋高考模拟)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B.废除债务奴隶制C.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四百人会议解析:材料中“权威的根基”表明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根据梭伦改革内容,实行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与材料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不符,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故C项错误;建立四百人议事会,是基于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与材料中“主要得益于”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二)表格数据、地图、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解读】表格数据主要有表格、公式、统计图等几种类型,主要在经济史方面比较多;地图主要有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等几种类型;图片主要有人物、文物、艺术品、历史遗迹、生产工具、照片、宣传标语、票据、物证等类型。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题目有增加的趋势,也是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基本类型之一。
这类题目具有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的特点。
主要考查我们同学获取图表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答题技巧】①“三读”:读标题、读内容、读标注。
充分挖掘和利用图表信息,捕捉细节,把握图表蕴含的本质。
尤其是表格数据类,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找到数据变化趋势。
②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知识迁移,展开合理想象。
③通过对比数据、图片等信息的把握,理解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发掘其本质特征或内涵。
【典型例题】(2016 广西桂林、北海、崇左高考模拟)下图是欧洲某次重要战争的形势图。
这场战争对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A.促成君主制度在法、德两国终结B.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C.推动了大革命思想在欧洲的传播D.改变了欧洲大陆政治格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北德意志同盟”和战争了路线可知这场战争是1871年的普法战争,并未终结法、德两国的君主制,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军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普法之间进行的战争,并未传播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完成了统一,于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德国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因此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故D项正确。
答案:D(三)组合类选择题【题型解读】组合类选择题的特点是题目所包含的知识、信息量特别大,可以同时考查多个知识点,甚至包括跨章节的知识点,还可以考查我们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组合类选择题按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
【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和限定语突破法,在仔细审题之后,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制以及特定的解题要求,缩小思考范围,例如:①排序型:具体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确定首尾,根据自己所学,如果能缩小范围,正确率会提高。
第二是确定某些选项的位置关系,在解答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确定某些选项的先后关系,就可以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也可完成解答。
②排除型:这类题目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比如我们能将某些一定正确或一定错误的小项找出来,则可以完成解答。
当然,要知道某小项一定正确或者一定错误,对同学们掌握历史史实的要求较高,否则会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
那么关于判断对错,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里有两个小技巧:第一,选项中出现“绝对”性质的词汇,一般就要三思而行了,如:“仅”——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始终”——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于世界;“毫无”——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彻底”——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等等,这些说法都太过绝对了,不能选。
第二,某选项中出现表示“开始/结束”时间的词,你要关注它所说的时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马上排除。
如: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正确);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纳入秦的管辖范围(错误)。
【典型例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活动。
①一定正确,因为所有答案都包含这一项,它与教材的联系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因此非洲诸国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帮助甚大,以至于毛主席曾说,我们是被第三世界的兄弟们抬进联合国的。
②一定错误,因为我国50年代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这样BCD三个选项都可以排除了。
至于③,我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员国,只是观察国,错误。
④,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错误。
注意,这种各选项分布不均的题目要特别注意,因为它比选项分布均匀的试题难度稍大,因为很多同学不敢确认,那么只要你掌握方法,排除一定错误的那项,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答案:A(四)逆向类选择题【题型解读】逆向选择要求进行逆向思维,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利用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考查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
【答题技巧】①抓住题干的否定词,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的”,有些设置得比较隐蔽,如“违背了”、“不会出现”等。
②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人物、地理范围、历史结论、逻辑关系等要素进行逐一排除。
③此类选择题最忌讳的就是没看清题意,误认为是选择正确的选项。
【典型例题】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解析: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立了北约、华约、欧共体等,B项正确;加强区域联系,维护地区稳定与团结、发展地区经济是区域组织建立的重要原因,如欧共体和东盟的成立,C项正确;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是其缺陷,但与国际组织的建立关系不大。
答案:D(五)比较类选择题【题型解读】比较类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
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历史事物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求异型”。
【答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是用排除法,二是注意以下步骤:①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比较对象。
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角度思考。
③按照确定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是注意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典型例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科学技术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并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朝综合性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