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_何以可能的民主形式_刁瑷辉
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公
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把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
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
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
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
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协商民主可以有多种形式。
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之一。 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 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 民主监化、程序化水平, 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 局。 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召开公共政 策听证会,比如有的地方实行的民主恳谈会, 都是协商民主的形式。
2014年9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 国政协礼堂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 立65周年大会,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他提到,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 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找到全社会意 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名词解释
协商民主名词解释
协商民主名词解释:是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
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创造了协商民主这一独特的民主形式。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第一次写入中共最高规格的文件;一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正式从地方性和局部性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从一种工作方法上升为制度。
试论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
试论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摘要】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实践方式,它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团结、民主决策和政策协商。
本文将探讨我国协商民主的定义及其实践意义,并从历史源远流长、发展现状、制度建设、发展路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协商民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进一步健全协商机制和提高协商效率。
协商民主实践给我们启示,即要充分尊重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协商机制,促进民主进步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协商民主、实践、发展、定义、历史、现状、制度建设、发展路径、特点、成果、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探讨协商民主的定义协商民主是一种政治决策模式,通过各方面的参与者在公共事务上达成共识。
它体现了民主的核心理念,即人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和权力分配。
协商民主强调通过协商、对话和妥协来解决争议和分歧,最终达成共同利益。
相比于传统的代议民主,协商民主更加注重广泛参与和多元共治,能够更好地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在实践中,协商民主可以在各级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体之间展开,构建起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民主决策机制。
通过协商民主,政府能够更多地听取民意,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从而提升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协商民主已成为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在我国的实践意义更是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探讨协商民主的定义和内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在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2 介绍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意义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决策方式,通过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达成共识,可以有效凝聚政治共识,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在我国,实行协商民主可以有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加了民众对政策的参与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减少政治冲突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协商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有利于 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政治协商制度下的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的重要形式。
在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民主党派、无党 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等通 过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等形 式,就国家重大问题、重大决策等与中
坚持党的领导
完善制度机制
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协商民主沿着正 确方向发展。
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机制,推动协商 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增强协商实效
扩大参与范围
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提高协商质量和实效 ,切实发动各领域、各阶层、各党派、各民 族、各团体的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 推进协商民主的良好局面。
政治实践
中国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如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 党开始探索协商民主的实 践形式。
制度化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 步建立和完善协商民主制 度,如政协制度、基层协 商等。
理论创新
国共产党进行充分协商。
政治协商制度下的协商民主,有利于促 进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 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下的协商民主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旨在通过广泛的 社会协商对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下,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通过召开听证会、座 谈会、调解会等形式,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群众进行广泛协商。
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它着眼于民主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尊重个体权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
在协商民主下,公众能够通过自由表达意见、平等参与决策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这种实践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可以体现在多个层面:从国家层面到民间层面,从政府组织到社会团体。
在国家层面,协商民主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产生代表进行决策,能够准确体现各方利益,实现政府与人民的互动。
同时,在决策过程中,政府还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而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民意的参与度。
在政府组织中,协商民主可以通过研究会、座谈会等形式来实践。
这些机制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例如,政府会定期与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社会团体进行座谈,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寻求共识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外,社会团体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组织力量和专业知识,向政府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团体也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各界的真实需求,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协商民主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之上。
各方参与者应该平等对待,发言权应该得到保障,所有决策过程都应该公开透明。
其次,协商民主需要注重多元利益的平衡。
既要尊重个体的权益与意愿,又要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寻求权益的最大公约数。
最后,协商民主需要鼓励所有参与者发表真实的意见。
各方都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权威和压力,为决策提供多样化的思考路径。
总而言之,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和公众参与的广泛性,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多元利益平衡的机制,不断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不仅有助于民主发展,增强政治参与,促进和谐,也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发展。
在协商民主模式下,国家、政府、公民及有关利益相关者通过友好协商、充分讨论和良性互动实现政治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协商民主的概念,然后,论述了它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了我国实施协商民主的努力。
结论是,协商民主是实现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协商民主;重大意义;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发展。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一、引言协商民主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它主张以协商、讨论、和谐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国家政治目标和政府改革、推动政治参与和发展的基本思想。
近年来,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被各国视为新的政治制度模式,用以推动政治发展、调节政治关系和维系社会和谐,继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主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上要以民主革命为主线,以实现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朝着实行协商民主迈进,不断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我国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本文试图探讨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二、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1、协商民主有助于民主发展协商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新型,被认为是民主政治的一种补充,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协商民主不仅是以公民的参与为基础的民主体制,也是一种更加开放、公正、客观的民主政治,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关联性极强的一种政治制度。
因此,协商民主是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公民参与,提高民意表达能力,更加平等、公平地参与民主政治,更好地维护公民的权利,促进民主的生长和发展。
2、协商民主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协商民主模式可以使政府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协商或讨论中找到更好的共识,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减少冲突,确保实施政策的顺利进行。
由于参与者充分表达,双方可以相互依赖,充分听取彼此意见,在解决问题上更加宽容,接受对方的意见,共同寻求和谐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最佳效果。
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协商民主是一种在民主政治中重要的制度和实践方式,它强调通过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各方的合作和共识达成。
在我的认识中,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平等参与:协商民主强调各方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对话。
不
同的利益主体、政府、社会团体、市民等都有权利和平等
机会参与决策和讨论,协商的过程中彼此尊重和对等交流。
2.多元声音:协商民主充分重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
种立场和声音在协商中得到表达。
各方能够在公开、透明
的环境下交流和争辩,从而形成多元共识,使决策更加全
面、客观和普遍接受。
3.合作共赢:协商民主强调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问题,追求
合作共赢的结果。
参与者通过互相沟通和妥协,探索共同
利益和解决方案,促进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最终
寻求整体的进步和共同发展。
4.民主决策:协商民主在决策过程中追求广泛参与和民主决
策。
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权衡,形成共
识和决策,最大程度地体现多数人的意愿,并使决策具有
合法性和可行性。
5.社会稳定:协商民主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
会稳定。
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能够减少冲突和
对立,建立社会和谐和包容性,提高决策的接受度和执行
力,维护社会秩序。
协商民主在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利益的平衡和决策的合理性,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协商民主是一种对抗性较低、能够凝聚共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包容性和民众智慧的集合。
浅谈协商民主的几种主要形式
政府组织将越来越多 ,其社会力量不断加大 ,必定在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 同理想和信念激励和引导 下 ,越 来越强烈地追求适合有关各方实际需要和为各方都易 于接受 的协商形式 ,这将会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在全社 会各个领域逐 步彻底实现 。这些 领域 的民主协 商 ,需 要在党 、国家及其各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下 ,由 各个平等地非政治性市场主体 、公民社会 、社区群众 分别在其 内部和在他, f r i t h 互之间 ,进行 自由的 、自主 的、审慎和充 满活力 的、完全适 合他们各 自实际需要
浅 谈 协 商 民主 的几 种 主 要 形 式
口李 丁
协商 民主 ,是社会 成员 享受政 治 民主权利 的体 现 ,也是我们党实现 、维护 和发展人 民民主 ,全面实 现人民当家作 主权利的一种途径 ,是调动人 民群众积 极性和创造性 的有效手段 。加强协商民主工作 ,既是 党 的政治工作 的重要 内容和任务 ,也是党执行群众路 线和做好群众工作 的重要保证 。当前 ,不仅要继续坚
协商以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台式 网络协商等等 。
四、鼓励基层政权拓宽民主协商新渠道
基层 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形 式 ,是人 民
六 、 引导社 会 组 织 自主 自治 有效 协 商
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持续深入与巩
固发展 ,特别是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出的加 强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策 的逐步实施 ,社会系 统 中基于市场原则和精神而建立 的普遍平等的各个非
持和发扬人 民政协 的政治协商传统 ,还要进一 步完善
各层次协商机制 ,积极探索适应新要求新 目标 的协商
民主新形式新途径。
协商民主:中国式的民主形式
作者: 韩光武
作者机构: 乌鲁木齐市委党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出版物刊名: 兵团党校学报
页码: 7-9页
主题词: 协商民主 政治参与 民主权利
摘要: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的一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发展协商民主,既满足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公民日益增强的政治参与的需要,又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既扩大了公民直接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好地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又有利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
协商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013-05-30 09:5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这一精辟论述,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政协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对于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的科学论断。
这两种民主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一般称为“协商民主”,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这就旗帜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追流溯源,协商民主的基础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及各种进步力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协商。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历史和实现途径.doc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历史和实现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一次把协商民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1]那么,什么是协商民主呢?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协商民主理论上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毕塞特于1980年《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他首次提出Delibe rativedemocr acy一词。
[2]1998年,美国社会学家乔.埃尔斯特提出,协商民主是对投票的替代,是一种政治决策的机制。
21世纪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在西方政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们普遍认为,协商民主是在处于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社会实现民主,弥补选举民主简单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缺陷本的一种探索,强调的是政党、公民、利益集团和社会各阶层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
我国协商民主的研究发端于21世纪初,代表人物有俞可平、陈家刚、李贺林、左宪民等,他们译介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系统探讨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外延。
[3]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和合‛的价值理念都蕴含着协商民主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和合‛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协商民主时代特点、阶级立场、中国元素,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和优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主要载体和主渠道作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大团结、大联合。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广泛、有序、规范、民本‛等四大特点:所谓广泛,是指政协委员是代表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英,他们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参与可以最大限度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有利于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实现;所谓有序,是指政协有着健全的协商民主措施,既保证政协委员通过会议、提案、调研报告、建议案等形式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又避免了西方选举民主容易被既得利益集团操纵无法反映民众需求的桎梏;所谓规范,是指人民政协始终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放在重要位臵,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规范和运作程序,保证了协商民主渠道的畅通,以及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所谓民本,是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为了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其价值追求。
协商民主发展过程历史
协商民主发展过程历史协商民主是指各方通过平等、充分的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并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是发展现代民主的重要路径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探讨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
协商民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君主制度。
在古代社会,君主常常需要与贵族、官僚和其他重要人物进行协商,以确保统治的稳定和合法性。
这种君主与贵族之间的协商可以被视为最早的协商民主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议会制度成为了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英国的议会为代表人民的代表提供了发表观点和表达意见的平台。
这种民主实践不仅对近代西方的立宪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各国的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协商民主得到了更加普遍的实践和推广。
在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和繁重的赔款负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解决问题,政府采取了协商的方式,成立了由各方代表组成的“居利思议会”,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方案。
这种协商民主的实践为德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协商民主也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和谐与和平,民主集中,协商决策。
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思想和孔孟之道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体制,并探索着自己的协商民主之路。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意见表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政协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协商民主并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广泛的参与。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和发展协商民主的新模式。
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在于平等和民主,它追求包容、多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各方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寻求共识,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积极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差异政治与协商民主
2009年第6期No.6,2009浙 江 社 会 科 学ZHEJ I ANG S OC I AL SC I ENCES2009年6月Jun.,2009差异政治与协商民主□ 刁瑷辉 内容提要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缺陷。
然而,协商民主与差异政治两者表面的亲密关系却无法掩饰其实质性的分歧。
二者背后隐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悖论———是以无差别的个人主义抑或以有差别的社群主义为原则?该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关键词 差异政治 协商民主 普遍主义政治 民主政治作者刁瑷辉,南京大学2008级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南京 21009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政治学正以“后行为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黑人政治”、“多元政治文化”、“权力话语批判”等散乱形式,在后现代思潮地平线边缘初露端倪。
“特殊性”、“身份”、“少数”、“弱势”等边缘话语成为解构普遍主义模式中同一性支配下的霸权话语和主流体制的“另类之声”。
与此同时,堕落为一种简单的投票政治的自由主义民主模式也广遭诟病,90年代后期,一种企图实现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①理论应运而生。
协商民主论域中的差异政治观作为“差异”精神的后现代主义,从总体而言,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消解和批判意识,是对现代主义启蒙理性解构的试验,这一特征同样鲜明地贯穿于后现代政治学中。
在西方学界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波及最保守学科之一的政治学,政治学界一些激进的学者开始转向“差异政治”的研究。
(一)差异与差异政治“差异”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早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中就已存在。
然而在后现代视域中,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学者所使用的“差异”术语,其内涵却是反辩证法的。
毛概协商民主的名词解释
毛概协商民主的名词解释协商民主(consultative democracy)指政治协商的活动形式,即国家政权机关、社会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公民之间就国家大政方针以及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广泛协商,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为决策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以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政治协商的概念所谓政治协商是指国家机关、政党之间、人民团体之间以及其他组织为了共同的利益、事业和计划,通过各种协商形式,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活动。
一般来说,政治协商就是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是指在统一战线范围内各方面代表人士围绕着中心议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以求得一致的协商活动,是统一战线经常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协商的意义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政治协商这种民主的形式,就国家大政方针以及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广泛协商,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为决策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以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一,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决策的民主化。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的广泛代表性,因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反映社情民意,特别是对某些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由人民政协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协商议政,可以为中央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第二,促进共同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
民主协商制度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各族各界人士在共同的目标下汇聚在一起,不仅有助于政党之间、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也有助于实现人民内部的团结,加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团结,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和文明。
“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词不仅不能说明国家机关的性质和职能,而且容易混淆不同的国家机构,甚至在西方国家还会误导政治学者和政治参与者。
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民主形式,通过协商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民主形式下,人民通过协商参与决策,实现了民主权利的真正拓展,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之一是协商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实践形式。
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各方面的协商,使各方面的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沟通,协商的结果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愿,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公正。
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可以得到平衡,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得到集中发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另一个重要论述是协商是处理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协商作为一种民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
通过协商,各方面的利益可以得到妥善的协调,各方面的诉求可以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避免了矛盾激化和冲突升级的可能。
协商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矛盾问题,还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协商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手段。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方式。
在协商民主中,法律的权威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法律成为协商的基础和纽带。
通过协商,各方面的利益可以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协调,各方面的权益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维护。
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中,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培育和强化,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逐渐完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体作用,强化协商的机制和平台,加强协商的法治保障,提高协商的科学性和效果。
只有在广泛参与、平等协商、依法决策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协商民主的原则,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政党协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
许 奕 锋 张 彩 云
提 要 :党 的十九大报 告强调 ,发 展社会 主义协 商 民主 ,保 证人 民 当家作 主落实到 国 家政 治 生活和社会 生活 中。社 会主义 协商 民主植根 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化和 近代 中 国革命 实践 ,是马克 思主义关 于人 民民主 的理 论在 我 国政 治领 域 的运 用 ,其 中政党协 商是社会 主义协 商民主 的重要方 式和渠道 。长期 以来 ,政 党协商 的理 论 与实践研 究, 集 中在通过 历史 沿革、地位作 用 、出路对策 的分析研 讨 ,理论 界和 学术界取得 了一系 列显著 的研 究成果 ,为我 国民主政 治建设作 出了理论 指 引。在 中国政 治话语体 系中进 一 步拓宽政 党协 商研 究 的广度 和深度 ,深入探 究政 党协 商的 内在逻 辑和发展 方 向,为 推进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民主政治发展夯实好理论 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 : 中国共产 党 民主党派 政党协商 社会 主义 协商民主 中国政治话语 作者 许奕锋 ,男 ,湖 南省社会 主义 学院教授 ;张彩云 ,女 ,湖 南省社会 主义 学院讲 师 (长 沙 410001)。
"A-本 文系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政党协商 与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的关系研究”(17BDJ060)的阶段性成果 。 ①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 大胜利—— 在 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 国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北 京 :人 民出版社 ,201 7年版 ,第 1O页。
民主 化 已成 为 当今 各 国政 治 发 展 的趋 势 , 民主 政 治 在 不 同的 国家 和地 区有 不 一 样 的 运行 方 式 和 表现形式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政治模式。西方 自由民主 主张一元化 ,实 际上是 占统治地位 的资 产 阶级霸权思想在观念上 的表达 ,而人 民民主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旗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 富了人类 民主话语体系 。习近平 同志在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 “协商 民主是实现党 的领导的重要 方 式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 的特 有 形 式 与 独 特 优 势 。要 推 动 协 商 民主 向广 泛 、多 层 、制度 化 发 展 。”①新 民主主义革命 以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已逐步 明确 了内容方式 、 原 则 步 骤 等 等 ,形 成 了七 种 协 商渠 道 。政 党 协 商 ,即 中 国共 产 党 与 各 民主 党 派 的政 治 协 商 ,在这 七 种渠道 中历史最长 、发展最为成熟 、制度化程 度最高 ,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这一政治话语下综 合分析政党协商 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探讨其 内在的逻辑关 系和发展方 向,有利于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所谓协商民主,就是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力图使权力行使和利益分配更为充分地反映公民意志,同时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等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是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反映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相关论述,对于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协商主体性质不同。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协商主体在协商中的地位不完全平等,作用不相同。
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各民主党派提出意见,所提意见并不具有政治约束力。
各人民团体、各界别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决策讨论范围十分有限,影响力不足。
而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要求作为协商主体地位平等,都是政策的制定者。
其次,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尚不完全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在人民政协组织中,既有党派构成,又有社会界别构成,同一名政协委员可能既是党派代表又是界别代表。
这种组织构成和委员的多重身份,容易模糊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与政党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政治协商的界限。
事实上,前者之间的政治协商更为侧重政治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合理分配,后者注重权力和利益交换的公平合理。
加上目前有些团体和界别无相应的组织保障,无以保证自身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协商对话,有效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第三,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协商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但在深层次问题上,“团结”和“民主”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功能可能存有内在的冲突,如按照民主的要求,应当允许不同意见者充分表达意见,但现实中更为强调团结一致的要求,持不同意见者往往是“说了白说”,因“民主”产生的分歧最终须服从“团结”的要求。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协商民主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协商民主两会是一个民主的舞台,不仅展示着丰富的民主内容,也彰显着多样的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关注焦点和实践热点,将在两会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更将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3月3日,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合乎民意诉求之举。
尽管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但在社会生活中,协商民主更多地存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与社会公众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协商民主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公共治理走向善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一段高速路穿过居民区,汽车的噪声影响到居民的休息,是猛烈地批评,还是与政府有关部门等坐下来沟通?地铁的规划设计,无视某地居民区人口众多的实际不设站口,是埋怨决策的不以人为本,还是及时反映诉求?一些地方民众的实践表明,坐下来沟通、理性地反映诉求,不仅能较快求得共识,还能最终求得共赢。
既降低了“维权成本”,又提高了议事效率,获得了一个多方满意的结果。
这种沟通、表达,即是一种民主协商。
从新拆迁条例的两度征求民意,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纷纷推行网络问政,再到网络热点问题得到有关机构的积极回应,深刻表明民主协商日益成为贴近民众的民主实践形式。
显然,民主不是洪水猛兽,民主也不是宏大主旨,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和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建设性的力量源泉,成为善治的重要路径。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并不必然地要走向激烈对抗和不可调和。
如果官民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多些民主协商意识,多些协商行动,很多问题的解决速度和效率往往会出乎人们的意料。
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不是什么问题都一览无余,协商本身即是对施政决策的一种补齐、对信息掌握的一种补漏。
坐下来沟通,多些交流,少些埋怨,多些建设性,少些对抗性,多些商量妥协,少些决不让步,往往能实现官员良性互动,求得共识与善治。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文章标题: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和上层建筑,总是受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各自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政治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实现形式。
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选举民主的形式,体现在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表决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选举民主形式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西方的政治实践中却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最广泛地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而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政治游戏以及少数利益集团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选举民主;一种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协商民主。
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创立和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结晶。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民主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特权,是奴隶主、封建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享有的统治、压迫劳动人民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商民主:何以可能的民主形式?刁瑷辉理论与现代化THEORYANDMODERNIZATION2007-09Sep,20072007年第5期NO.5,2007作者简介:刁瑷辉(1983-),女,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邮编:210093摘要: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是一种对古老协商理念的复兴,又标志着西方民主理论发展新的可能方向;协商民主模式既是对代议制民主模式的修正与补充,也是对直接民主模式的继承与发扬。
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形态,它受到了来自社会选择理论和差异民主理论的批判和质疑;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它遇到极大的挑战,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不平等以及全球化。
协商民主何以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形态,何以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挽歌抑或开启民主政治新时代的序曲?关键词:协商民主;民主政治;治理形式;可能性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7)05-0045-06引言民主理论堪称人类最古老的理论之一。
它诞生于古希腊时期,中世纪一度消沉之后在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获得长足发展至今。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历经千百年的风云变幻,民主终于在今天博得了世界性的话语霸权,其至尊地位一如政治‘神话’,除了供人赞誉和膜拜之外,似乎已经找不到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了。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越来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在各种民主理论竞相涌现的年代,协商民主占据了主流地位并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解决当今民主政治困境的良方。
协商民主,能否使民主摆脱困境从而开启一个新的民主时代?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内涵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一词。
他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
但是,真正赋予协商民主动力的是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1996年,圣露易大学的詹姆斯・博曼出版了论述协商民主条件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
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乔・埃尔斯特在其主编的《协商民主》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政治决策机制,讨论与协商是对投票的替代。
而作为20世纪后期重要的自由理论家和批判理论家,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也分别出版了论述协商民主的著作,他们在书中都将自己看成是协商民主论者。
那么究竟何谓协商民主?学界尚未达成一致。
国内学者陈家刚归纳出三种解释:一是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二是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三是作为社团或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2]。
美国学者诺埃里・麦加菲在《民主审议的三种模式》一文中分别阐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模式:(1)以偏好为基础(preference-45based)的协商民主模式。
主要是通过政治科学对经济学理论结构的借鉴而实现的,强调协商最终的结果仍需转化为某种社会排序。
(2)理性程序主义(rationalproceduralist)协商民主模式。
它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中生发出来,要求参与者应该是理性的,协商的理由能为所有人接受。
(3)综合的(integrative)协商民主模式。
这一模式目前在相关文献中并未引起重视,但在大多数协商性论坛中已经发挥作用。
按照综合模式的理解,协商是这样一个过程:人民通过协商来抓住各种公共问题、政策建议等实质内容。
在麦加菲看来,综合模式要求协商者在作出选择之前充分考虑他人的关切点,所作出的选择必须反映人们对议题深思熟虑的公共判断,协商的目标在本质上既合理也可行。
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不但克服了第一种模式的“投票终结论”,也避免了第二种模式的过于理想主义的局限性。
综合模式强调,协商者“可以看到公共行动的可能框架,并将自己视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作为公共人物,有着有助于公共政策之形成的成熟的判断和建议”[3]。
埃米・古特曼和丹尼斯・汤普森在《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认为,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公民及其代表需要对其决策之正当性进行证明,其首要的特征就是讲理的需要,即陈述理由;其次,在协商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理由应能为所有参与协商的公民所理解;再次,旨在产生决策的审议过程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最后,论辩的继续表明协商过程是动态的。
基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将协商民主界定为这样一种治理形式:“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及其代表)通过相互陈述理由的过程来证明决策的正当性,这些理由必须是相互之间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审议的目标是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在当前对所有公民都具有约束力,但它又是开放的,随时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4]古特曼和汤普森的这一界定尽管着眼于“治理形式”,但也基本涵盖了作为一种决策形式、社团或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将自由、平等、参与、对话、目标、理性和共识作为协商民主的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界定在类型学意义上拓展了麦加菲所倡导的综合协商民主模式:协商不仅只在决策前进行,决策后也继续有效。
有鉴于此,本文对协商民主的理解建立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之上。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协商民主理论试图实现其三大理想目标:一是为处理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分歧提供最具正当性的构想;二是鼓励公民本着公共精神来考虑公共问题;三是促进决策过程中的相互尊重,它回应的是一个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道德分歧之源:无法调和的道德价值[5](9)。
简而言之,作为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是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异;其核心是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从而达成立法和决策的共识。
古老协商理念的复兴回顾西方民主发展进程,协商民主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在古希腊雅典城邦,就采用了“公民大会”这一全民表决的直接民主形式。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捍卫协商价值的思想家。
当古希腊人把民主界定为“人民的统治”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原汁原味的民主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名副其实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亲自的“出场”和“在场”[1](53)。
“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对于理解民主政治尤其是不可或缺的”[5]。
从此,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的协商民主思想被普遍接受。
卢梭认为,“在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家里,一切都是公民亲手来做。
”[6]卢梭的这一直接民主理念,曾为美国政治家杰弗逊所继承,并一直影响至今。
萨托利把这种诉求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形象地称为“民主原教旨主义”[7]。
然而,在后古典时期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缺乏对民主本质的思考,民主的内涵也逐渐地发生了转变,公民参与在民主理论中的地位变得十分低微。
一方面,20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巨大规模和复杂性,以及官僚组织形式的出现,引发了许多具有实证主义思维的政治理论家,他们对于直接民主的可能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对民主理论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动员式全民参与的狂热所留下的破坏记忆犹新[8]。
因此,早期的直接民主理想被其后狂飙突进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及其代议制实践所淹没。
在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精英民主理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等对协商思想相继诘难。
精英民主理论46代表人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一种修正式的民主理论:“民主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9]在熊彼特看来,选举是关键性的,“参与”是指人民参加选举活动或广泛地参加决策者的选择。
而多元主义理论之所以反对政治生活中广泛参与协商的原因则是基于对政治平等的理解。
多元主义民主代表人物达尔也承认社会是由精英统治的,他认为多元民主实质上是由多个少数精英集团控制的民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达尔给民主下的定义是: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10]。
他还认为,大幅度提高现存的政治参与水平将侵害民主体系的稳定。
萨托利也认为,把民主仅仅理解为“人民的统治”,既不能反映民主制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又容易导致一些灾难,“人民主权”原则的“实际作用是肯定一种绝对权力论的原则”,它将导致一种“假人民之名而行使的绝对权力”[10](77)。
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践上,代议民主制逐渐成为直接民主的最重要实现形式和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民主政治“堕落”为一种简单的选举政治。
在二战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几乎被理解成了投票,“它(民主选举)提供了确定输赢的机制,但却没有提供旨在发展共识、塑造公共舆论甚或形成值得尊重的妥协机制”[11]。
对此,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及其代议制的实践广遭诟病。
阿伦特通过强调公民性格中存在的参与本性,强调参与是公民自我存在的一种实践和肯定;巴伯提出以公民的普遍参与为特征的“强势民主”。
只有在大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践民主所欲实现的基本价值如负责、妥协、个体的自由发展、人类平等。
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和吉登斯的对话民主理论认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以投票为中心的代议民主制,容易产生政治冷漠症,容易被非理性和私利主导,难以培育真正的公民精神。
因此,实现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的转型,遂成题中应有之义。
协商民主对民主本质的再思考激发了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是对既有民主范式的反抗,也是对代议民主的修正和补充。
协商民主概念的形成标志着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并不是民主范式的创新,而是古老协商理念的复兴。
“由于哈贝马斯的影响,围绕偏好转换而不仅仅是偏好聚合的民主观念已经成为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
这种发展意味着一种复兴而不是创新。
协商民主观念及其实践像民主本身一样古老。
”[12]许多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理论复兴,协商民主合理的制度建构能够并已经使古老的协商理想变成了现实,使民主焕发了青春和生机。
理论诘难:公共协商如何达成“在一个以民主观混乱为特色的年代里”[7](7),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民主理论形态,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之日也就意味着聚讼纷纭之时。
何以体现民主的原教旨主义进而达成真正的协商?在理论层面,协商民主受到了社会选择理论和差异民主理论的批判。
社会选择理论深受自由主义传统影响,以“多元主义”为假设前提,运用“阿罗不可能定理”的研究方法揭示公共协商所造成的多元化结果无法被有效聚合。
其假设前提和协商民主理论前提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假设公民参与中的个人偏好、效用及目标不能随着政治参与的影响而改变,民主仅仅是聚合不同偏好的制度安排;而后者则假设个人偏好能在政治参与的影响下而发生转变,民主能够培育个人的公共精神,促进公共理性的形成,从而达成民主共识。
社会选择理论坚称:一方面,协商民主最终以投票机制来实现,因而协商摆脱不了被操纵的危险。
公民参与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话语交流的平台,最终做出一致选择仍然需要借助于投票或集体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协商先于投票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投票仍然可以被政客或少数分子所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