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频率响应法
第5章频率响应法
第 5 章频率响应法频率响应法是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和综合控制系统的一种工程实用方法。
它不仅适用于单变量系统,而且也可以推广至多变量系统。
它的特点是:不必求解系统的高阶微分方程,可直接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及其特征量来研究系统的性能。
其突出的优点是:物理意义明确,可用实验的方法求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而且计算量小,方法形象和直观,因而广为工程界所采用。
根据它在系统分析和综合中的应用,将频率响应法分为两部分:频率响应分析法和频率响应综合法,并分别在第 5 章和第6 章讨论。
在这一章里主要介绍: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概念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以及它在系统分析与综合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其基本概念和应用。
5.1 频率特性频率响应法起源于通讯学科。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控制系统的变量也看作是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傅里叶(Fourier) 分析,对于周期信号可展开为傅氏级数,对于非周期信号可进行傅氏变换,它们均可视为由不同频率成分的正弦信号所合成的;线性定常系统各个变量的运动,就是系统对各个不同频率信号响应叠加的结果。
频率响应法的优点:第一,这种方法具有鲜明的物理意义。
第二,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并获得其传递函数以及其它形式的数学模型。
第三,它是一种图解法,形象直观、计算量小。
频率响应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其次,频率响应法的筒便和实用性是以它的工程近似性为代价的。
5.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首先考察图 5.1 一阶RC 电路图图 5.1 所示的简单系统。
该系统为一阶RC 电路。
该电路的微分方程为:(5.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图 5.1 一阶 RC 电路图若外施正弦输入电压,则可得系统的输出响应为:式中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输出响应的暂态分量,第二项为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
当t趋于无穷大时第一项的暂态分量将趋于零,故系统的稳态输出响应为:可以看到:在正弦输入电压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电压,其幅值为输入幅值的倍,相角比输入的迟后arctgωT。
第5章-2010频率响应
duo duo 则: = t =0 = ±ω Uom dt max dt t =π S π 须使: 须使: R > 2π f Uom 否则将引起输出波形失真 µA741,Uom= 10 V 最高不失真频率为 8 kHz , 2. 全功率带宽 BWP 输出为最大峰值电压时不产生明显失真的最高工作频率 三、高速宽带集成运放 , 当 BWG > 2 MHz, BWP > 20 kHz, ,
ZR = R
ZC =
1 jω C
=
R 1 R+ jω C
=
1 1 1+ jω RC
令
1 1 , fL = RC = τ , ω L = 2π R C RC
则:
& Au =
其中: 其中:
ωL 1+ jω
& Au =
1
=
1 fL 1+ jf
f fL
=
f j fL 1+ j
& = Au ∠ϕ f
fL
幅频特性
令: RC = τ , ω H = 1 , f H =
RC
1 2π RC
得:
& Au =
1 f 1+ j fH
& Au =
1 f 2 1+ ( ) fH
幅频特性
其中: 其中:
f ϕ = − arg tg fH
(1)若 f
相频特性
= fH :
o
& Au ≈ 0.707
ϕ = −45
(2)若 f << fH: ) & A ≈1
用渐进线取代曲线
-40
幅频特性波特图
高通
模电第5章
低通电路: 二. 低通电路:频率响应
f<<fH时放大 倍数约为1 倍数约为
fH
1 Uo 1 jω C = Au = = 1 1 + jωRC Ui R+ jω C
1 1 = 令f H = ,则Au 2 πRC 1+ j f fH
1 Au = 1 + ( f fH )2 = arctan( f f ) H
fL
= 1 , = 45 0; f = f L : Au 2 f f
f << f L : A << 1, u ≈
fL fL Au 也下降10倍;当 f 趋于0时, u 趋于0,趋于90 0 。 A
,表明 f 每下降10倍,
画出特性曲线如图, 称为下限截止频率。 画出特性曲线如图, fL称为下限截止频率。
' 高频段: 的影响, 开路。 高频段:考虑 Cπ 的影响,C 开路。 '
'
一.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Uo Ausm = Us U i U b'e U o = U U Us i b'e
带负载时: 带负载时: Ausm = 空载时: 空载时:
rb'e Ri [ g m ( Rc ∥ RL )] Rs + Ri rbe
5.2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5.2.1 混合π模型:形状像Π,参数量纲各不相同 混合π模型:形状像Π
完整的混合π模型 一. 完整的混合 模型 结构:由体电阻、结电阻、结电容组成。 结构:由体电阻、结电阻、结电容组成。
因面积大 而阻值小
因多子浓 度高而阻 值小
rbb’:基区体电阻 rb’e’:发射结电阻 Cπ:发射结电容 re:发射区体电阻 rb’c’:集电结电阻 C:集电结电容 rc:集电区体电阻
第5章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幅相曲线
伯德图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二、积分环节
1 传递函数: G( s ) s
1 频率特性: G (j ) j
幅频特性: M ( ) G(j )
1
相频特性: ( ) G(j ) 90
对数幅频特性: 1 L( ) 20lg M ( ) 20lg 20lg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对数相频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相频特性的函 数值,线性均匀分度,单位是度或弧度。
lg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301 0.477 0.6020.6990.7780.8450.9030.954 1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采用对数坐标图的优点是: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幅相曲线
伯德图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四、惯性环节
1 传递函数: G ( s ) Ts 1 1 频率特性: G (j ) jT 1
幅相曲线
1
对数幅频特性:
L( ) 20 lg G (j ) 20 lg 20 lg1 20 lg
2
T
2
1
T 1 20 lg
T 1
2
对数相频特性: G(j ) arctan T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近似对数幅频特性:
1 当 T
T 1,略去 (T )2 则得 时,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 fH 2 RC
1 fL 2 RC
当信号频率等于上(下)限频率时,放大电路的 增益下降3dB,且产生±45°相移
近似分析时,可用折线化的波特图表示电路的频 率特性
一个电容对应的渐进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
简单 RC 电路的频率特性
Ui
•
R C
Uo
•
Ui
•
C R
Uo
•
RC 低通电路
RC 高通电路
Au
• |Au |
1 0.707
1 f 1 j fH
1 0.707
Au
1 fL 1 j f
|Au |
fL
f
•
O
fH f
f
O
O –45° –90°
90° 45° O
f
研究频率响应的方法 (1) 三个频段的划分 1) 中频区(段) 特点:Aus与f无关
与f无关
5.4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节以单管共射电路为例,介绍频率响应的一般 分析方法。
5.4.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画出全频段的微变等效电路
+VCC RB C1 + . Ui VT RL . Uo RC C2 + + . Ui _ RB rb′e
C1
rbb′ . gmUb'e Cπ′
C2 + RC . RL U o _
R
fL
L 1 1 下限截止频率 2 2 2 RC
Au பைடு நூலகம்
1
L 1 j
1 fL 1 jf
f j fL f 1 j fL
1、RC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五章频率分析法.ppt
频率法的特点:
1、不必直接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而间接的运用系统的 开环特性分析闭环的响应; 2、频率特性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很多元部件都可以用 实验方法确定,进而可计算传递函数; 3、应用广泛,适用于某些非线性系统; 4、频域法也是一种图解的方法; 5、利用频域法可以设计出能有效抑制噪声的控制系统。
-63.5 ° -71.5 °
-78.7 ° -90 °
1.0 0.8 0.6 0.4 0.2 0 1/T 2/T 3/T
-20 -40 -60 -80 -100 0 1/T 2/T 3/T 4/T 5/T
ω 4/T 5/T
由上图曲线可知,输入电压频率ω较低时,输出和 输入的幅值几乎相等,相角滞后不大;当ω增大时,输 出幅值减小,相角滞后增大;ω趋于无穷时,输出幅值 为0,相角滞后90°。 函数1/(1+j ωT)完整的描述了网络在正弦输入下的 稳态输出电压幅值和相角随正弦输入信号频率ω变化的 规律,把1/(1+j ωT)称为网络的平率特性。 因此,对于任何线性定常系统, φ(j ω)=φ(s)|s= jω 故 幅频特性M(ω)=|φ(jω)| 相频特性ψ(ω)=∠φ(jω) 因此,已知一个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只要将 复变量s置换成纯虚变量jω,就可以得到系统频率特性 的数学表达式,并依次作出频率特性曲线。
L/dB 40 20 0.1 ψ 0.1 -90°
积分环节的伯特图
特征点: ω=1,L=0dB j
-20
1 10 ω
1
10
0
ω
ω
积分环节的幅相曲线(极坐标图)
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是一条在ω=1处通过横轴 (0dB)、斜率为-20dB/10倍频程的直线,其相频特 性是一条ψ=-90°的且和横轴平行的直线。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由微变等效分析可知:
根据式(5.2.4), 将混合 П 型等效电路中c、e输出端短路, 则得图5.2.4。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图5.2.4 计算̇β=̇Ic/̇Ib 的等效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为
式中 可见β为具有一个转折频率fβ的频率特性曲线, 如图5.2.5所示。fβ称为共射极 截止频率, 其值主要决定于管子的结构。
式中,ω 为输入信号的角频率, R1C1为回路的时间常数τ,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图5.1.2 用来模拟放大电路高频 特性的RC低通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令 则式(5.1.2)变为
AuH为高频电压增益, 其幅值|̇AuH|和相角φH分别为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 幅频特性 幅频响应波特图可按式(5.1.5)由下列步骤画出: 当f≪fH时,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图5.2.3 低频等效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决定于混合 Π 型等效电路的参数gm、rbb'、 rb'e、 Cb'e及Cb'c。这些参数可用β、rbe、fT及Cob来表示。因此, 可用β、rbe、fT 及Cob来衡量晶体管的高频性能。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可求得̇A'u的表达式如下: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因为Cb‘c很小,β)re=(1+β)UT/IE。Cb'e为发射结电容。
3) 集电结参数rb'c和Cb'c
rb'c表示集电结的结电阻, 由于集电结工作时处于反向偏置。Cb'c为集电结电
第五章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ωH 2π
1 2 ππ o C o
fH为RoC’o低通电路的上限频率。 那么
Au
1 j 1 ( f
f fH )
2
1 1 j ω ωH
1 1 j f fH
(2)频率特性
fH
①幅频特性分析
Au
1 1 ( f fH )
2
当f<<fH时(即中频及以下): A u 1; 当f=fH时:
R rbe //rbb ( Rs // Rb )
Ausm Uo rbe Ri gm Rc Rs Ri rbe Us
二、单管共源放大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单管共源放大电路及其等效电路
在中频段 C 开路,C短路,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为
gs
A um
Uo
gm U
gs
( R d // R L )
gs
g m RL
Ui
U
在高频段,C短路,考虑 C gs 的影响,Rg和 C 组成 低通电路,上限频率为:
其近似波特图自行画出。
四、高频段的频率特性
1.高频段交流通路
2.电路的输出电阻Ro与管子的结电容Ccb、Cbe以及输出电 路元件分布电容Co组成低通电路
C o 为Ccb、Cbe以及Co的等效电容。考虑
它们的影响后,uce中不同频率成分在 等效电容上的分压不同。利用相量分压 法讨论分压,进而得频率特性。
和低频段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本章讨论的问题:
1.为什么要讨论频率响应?如何讨论一个RC网络的频 率响应?如何画出频率响应曲线?
2.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的h参数等效模型在高频下还适应吗? 为什么? 3.什么是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哪些因素影响通频带?如何 确定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4.如果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窄,应该怎么办? 5.对于放大电路,通频带愈宽愈好吗? 6.为什么集成运放的通频带很窄?有办法展宽吗?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1
欧拉公式:cosθ sinθ
1 2 1
e jθ e jθ e jθ e jθ
2j
log
a
b1
b2
bn
log
a
b1
log
a
b2
log
a
bn
对数运算:log
a
b1 b2
log
a b1
log
a
b2
log abx xlog ab
复数运算:a
c
jb jd
a c
jbc jd c
1 Tl2 2
j2 lTl
1.采用对数坐标,可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
2.传函中典型环节的乘积关系变为对数坐标图上的加减运
算后能够明显反映出各典型环节对总的对数坐标图的影
响,为分析每个环节的影响提供了方便。
23
5-2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绘制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若干环节构成,根据它们的基本特
性,可划分成几种典型环节。本节将介绍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输入信号为 r(t) X sint
R(s)
C(s)
G(s)
图5-1 系统方框图
8
则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X
X
R(s) s2 2 (s j)(s j)
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可以写成:
N(s)
N(s)
G(s) D(s) (s p1 )(s p2 )(s pn )
由此得到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
表示,易于绘制,且具有一定的精确度。通常可用这种
近似的对数坐标图对系统进行分析。如果需要精确的对
数坐标图,可对这种近似的坐标图进行适当的修正即可。
21
3.简化计算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频域响应法
0
ω (0 )
积分环节的幅相曲线
3. 微分环节:G(s)=s
G(jω)= jω= ω∠π/2
G ( j ) , G ( j ) 90
j
ω (0 ) 0
微分环节幅相曲线
4. 惯性环节:G(s)=1/(Ts+1)
1 1 jarctg T 频率特性 G ( j ) e 22 1 j T 1 T
j
0 ω=∞
1/2 -45o
1 ω=0
ω=1/T
惯性环节
5. 一阶微分环节:G(s)=Ts+1
2 2ja rctg T 频率特性 G ( j ) 1 j T 1 T e
j
ω (0 ) 0
1
一阶微分环节
6. 振荡环节
1 G ( s ) 2 ( s / ) 2 ( s / ) 1 n n
j t
2 j
2 j
G ( jw ) A sin( t ( )) A sin( t ( )) c
A() G( j) () G( j)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是和输入具有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其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为 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
A s in t
系统
稳态输出
m m 1 b s b s b s b 0 1 m 1 m A C ( s ) G ( s ) R ( s ) n n 1 2 2 s a s a s a s 1 n 1 n
即: C ( s ) i
- s 8. 延迟环节 G(s) e
-j G(j ) e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章 频率响应PPT课件
第5章 频率响应
UCRUCRUCRsississisCrCrRbCrRbbRbebsebseesee((rr(RCrrbRbCrrbRbCbbSbeMbSeMbSeMrrrrbbrrbCbbeCbbCebebb)Ub)Ub)Ueeesss((1(1R1RRssrgsrbgrbgbmemermeRrbrRbRebeLeLUL)U)UC)CsCsbsbbeee
U1 -
Z1
Z
N
A(jω) =
U2 U1
(a)
I2 +
U2 -
Z2
图5–7 (a)原电路;
(b)等效后的电路
I1 +
U1 -
N
Z1
A(jω) =
U2 U1
第5章 频率响应
I2 +
Z2
U2
-
(b)
图5–7 (a)原电路;
(b)等效后的电路
第5章 频率响应
Z1Z1ZU11IU1I1 11UUII1111 UU 1U1UUZZ1U11ZU1UUZ1U12U2221111ZUUZ2ZZUU2UU12U2U2121212 111Z1ZAZAuZAu Au u
(5–1) (5–2a) (5–2b)
第5章 频率响应
图5–2给出了不产生线性失真的振幅频率响应和相 位频率响应,称之为理想频率响应。
|Au(jω)|
(jω)
K
0
0
ω
ω
∞ω
(a)
(b)
图5–2 (a)理想振幅频率响应;(b)理想相位频率响应
第5章 频率响应
5–1–2实际的频率特性及通频带定义 实际的振幅频率特性一般如图5–3所示。在低频和
三、高频增益表达式及上限频率
第5章 频率响应
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
(b) 高频段极间电容的影响
结束
第 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一、高通电路
图5.1.1 高通电路及频率响应
结束
第 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RC高通电路的电压增益: ( s) U R 1 o Au ( s ) 1 1 U i ( s) R 1 j C jRC 1 1 1 fL L 令 2RC RC
A ush
R rbe //(rbb Rs // Rb ) U U U U 0 s be 0 U U U U
s s s be
1 Ri rbe jRC ( g m R L) 1 Rs Ri rbe 1 jRC
f fL f 2 1 ( ) fL
f 180 (90 arctg ) fL f 90 arctg fL
结束
第 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三、高频电压放大倍数
图5.4.4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高频等效电路
结束
第 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rbe rbe Ri Us Ui U s rbe rbe Rs Ri
'
U b'e (1
U ce U b 'e
(c)
)
1 j C m
令
U ce U b'e
K ,则
U b'e (1 K ) U b 'e I 1 1 j C m j (1 K )C m
'
结束
第 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_第5章
:0 ( ): 0
dB
24
对数幅频曲线近似作法:
通信技术研究所
25
九.一阶不稳定环节 1 1 G( s) 特征根s= Ts 1 T
1 G ( j ) 1 T j
A( )
1 T 2 2 1
:0
一阶不稳: 惯性环节: 0
Im
0 n
1
1
0
Re
n
2
n
3 1 2 3
通信技术研究所
21
七.二阶微分环节
G( s) s2
2 n
2
n
s 1
G( j ) 1
( j )2
2 n
2
n
( j)
2 n arctan , n 1 ( )2 n ( ) G ( j ) 2 n arctan , n 1 ( )2 n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 ) ( j )
r (t ) Ar sin(t r ) 4. 稳态输出 cs (t ) ( j) Ar sin[t r ( j)]
通信技术研究所
3
三.频域性能指标 1.峰值Am : A(ω)的最大值 2.频带宽 b: A()下降到0.707 A(0)对应的频率 3.相频宽 b : ( ) 时对应的频率 2 4.零频振幅比A(0):ω=0时输出输入振幅比
dB
0
( ) 90
0.1 0. 2 0.3 0. 7
1
180 0.707 A( )无峰值 0.1 0.2 0.4 0.6 0.8 1 6 8 2 4 / 0.707 Am 1 m =0 0.707 Am 1 m 0 m , =0 Am m (共振) 0 m n (最大值) n
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f L(H)
1 = 2 πτ
4、频率响应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条曲线。 、频率响应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条曲线。
5.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电路的频率参数 5.2、放大电路的频率参数
高通 电路 低通 电路 下限频率
f bw = f H f L
上限频率
在低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降低,耦合电容、 在低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降低,耦合电容、旁路电 容等的容抗增大,使动态信号损失,放大能力下降。 容等的容抗增大,使动态信号损失,放大能力下降。 在高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升高, 在高频段,随着信号频率逐渐升高,晶体管极间电容和 分布电容、寄生电容等杂散电容的容抗减小, 分布电容、寄生电容等杂散电容的容抗减小,使动态信号 损失,放大能力下降。 损失,放大能力下降。
f << fβ 时,& ≈ β0; β
& β βo
β f = fβ 时 β = 0 ≈ 0.707β0 , = -45°; ,& 2 & ≈ fβ β ;f →∞时 β →0, →-90° f >> fβ 时 β , ,& 0 f
电流放大倍数的波特图: 电流放大倍数的波特图: 采用对数坐标系
折线化近似画法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1、混合π模型:形状像Π,参数量纲各不相同 混合π模型:形状像Π
结构:由体电阻、结电阻、结电容组成。 结构:由体电阻、结电阻、结电容组成。 因面积大而 阻值小
因多子浓度 高而阻值小
rbb’:基区体电阻 rb’e’:发射结电阻 Cπ:发射结电容 re:发射区体电阻 rb’c’:集电结电阻 C:集电结电容 rc:集电区体电阻
C连接了输入回路 和输出回路, 和输出回路,引入 了反馈, 了反馈,信号传递 有两个方向, 有两个方向,使电 路的分析复杂化。 路的分析复杂化。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3
2.关于P的说明 P表示F(s)=1+G(s)H(s)在s右半平面上的极点数。由
F(s)的表达式可知1+G(s)H(s)的极点就是G(s)H(s)的极点。 换言之,P表示开环传函G(s)H(s)在s右半平面上的极点数。
当开环传函G(s)H(s)在s右半平面上没有极点时P=0,由
N=Z-P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N=0.也即对于开环
1
在s平面的右半部有无零点的问题,
也就是闭环传函在s平面的右半面 0
有无极点的问题。
s
R
2
如果在s平面上选择一条能够整 3
个包围s右半平面的封闭曲线,则幅 角原理就可用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1.正虚轴:s j, 频率由0变化到
2.半径为无穷大的右半圆:s Re j , R ,由
进行,为应用幅角原理,选择
F(s) 1 G(s)H(s) 1 A(s) C(s) B(s)D(s) A(s)C(s)
B(s) D(s)
B(s)D(s)
A(s)
(s)
1
G(s) G(s)H(s)
1
B(s)
A(s) Cs
B(s) Ds
A(s)D(s) B(s)D(s) A(s)C(s)
1.F(s)的零点为闭环传函的极点,F(s)的极点为开环传函的极点
(s) G(s) 1 A(s) C(s)
A(s)D(s)
1 G(s)H(s) B(s) D(s) B(s)D(s) A(s)C(s)
F(s) 1 G(s)H(s) 1 A(s) C(s) B(s)D(s) A(s)C(s)
B(s) D(s)
B(s)D(s)
由F(s)的特点可以看出F(s)取上述特定形式具有两个优点:
第五章频率响应
分析滤波电路,就是求解电路的频率特性,即求解Au (Aup (通带放大倍数) ) 、 fp和过渡带的斜率 。
滤波电路的分类:
无源滤波电路:仅有无源元件(R、C、L) 组成
有源滤波电路:有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双 击型晶体管、单级型管、集成运放)共同组 成
1.无源低通滤波器:
信号频率趋于零时,电容容抗 趋于无穷大(开路),通带放 大倍数:
切比雪夫(Chebyshev) 贝塞尔(Bessel)
图7.4.15三种类型二阶LPF幅频特性
7.4.3 其它滤波电路
一、高通滤波电路
高通滤波电路与低通滤波电路具有对称性
1.压控电压源二阶 高通滤波电路
2.无限增益多路反馈 二阶高通滤波电路
图7.4.16二阶高通滤波电路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A u
时域(t)变量t是实数, 复频域F(s)变量s是复数。变 量s又称“复频率”。
拉氏变换建立了时域与复频域(s域)之间的联系。 s=jw,当中的j是复数单位,所以使用的是复频域。
通俗的解释方法是,因为系统中有电感X=jwL、电 容X=1/jwC,物理意义是,系统H(s)对不同的频率分 量有不同的衰减,即这种衰减是发生在频域的,所 以为了与时域区别,引入复数的运算。 在复频域计算的形式仍然满足欧姆定理、KCL、 KVL、叠加法。
A
R 1
u 1 ( f )2 j3 f
f
f
0
0
图7.4.8简单二阶低通电路的幅频特性
二、反相输入低通滤波器
1.一阶电路
令信号频率=0,求出 通带放大倍数
A
R 2
up
R
1
电路的传递函数
图7.4.11反相输入一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5)
X ( ) jY ( )
30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则有
X ( ) Y ( )
2 2
1 1 T
2 2
X ( )
即
[ X ( ) 0.5]2 Y 2 ( ) 0.52
1 G( j ) A( )e j ( ) 1 j
式中,
(5.5)
1 1 A( ) 1 j 1 2 2 1 ( ) arctg 1 j
4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 ui(t) -
R
+ C uo(t) -
图5-1 RC电路
5
正弦信号的幅值比|G(jω)|称为幅频特性,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
入正弦信号的相移φ(ω)称为相频特性。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和输入的拉 氏变换之比
C ( s) G( s) R( s)
上式的反变换式为
1 j st g (t ) G ( s )e ds 2j j
(5.14)
上式表明,系统的频率特性为输出信号的傅氏变换与输入信 号的傅氏变换之比,而这正是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画成曲线,
再运用图解法进行研究。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有奈氏图和伯德图。
12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式(5.13)中的G(jω)分为实部和虚部,即
G( j ) | G((5.22)
由式(5.22) 可见,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等于角频率ω,而相频特
L( ) 20 lg ( ) 90
(5.23)
27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jY( )
=0
0 X( )
图 5-10 微分环节的奈氏图
28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L( )/d B 2 0d B/dec 0 dB 1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第五章 频 率 响 应 法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 频域稳定性判据 5.5 稳定裕度 5.6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5.7 频率特性的试验确定方法
小结
1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5.1 频 率 特 性
对于图5-1所示的电路,当ui(t)是正弦信号时,我们已知uo(t)
6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1
0
2 2
-arct g
1 0 .8 0 .6 0 .4 0 .2 0
1
-0 .5
-1
1 /
2 /
3 /
4 /
5 /
-1 .5 0
1 /
2 /
3 /
4 /
5 /
图 5-2 RC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7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C ( s) N ( s) N ( s) G( s) R( s) D( s) ( s p1 )(s p2 )( s pn )
( )/(°)
0°
图 5-7 比例环节的伯德图
23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1 1 G( j ) e j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j
2
(5.18)
A( ) 1 / ( ) 90
(5.19)
由式(5.19)可见,它的幅频特性与角频率ω成反比,而相频特性
图 5-4 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
17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表 5-1 10倍频程内的对数分度
18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对数频率特性采用 ω的对数分度实现了横坐标的非线性压
缩,便于在较大频率范围反映频率特性的变化情况。对数幅频
特性采用20lgA(ω),则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可以 简化曲线的绘制过程。令τ=1,则用MATLAB画出上述RC电路 的伯德图如图5-5所示,其程序如下: bode([1],[1 1])
所以,惯性环节的奈氏图是圆心在 (0.5 , 0) ,半径为 0.5 的 半圆(见图5-12)。 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1 L ( ) 20 lg 2 2 1 T 20 lg 1 2T 2 ( ) arctgT
X(ω)称为实频特性,Y(ω)称为虚频特性。在G(jω) 平面上,以横 坐标表示 X ( ω) ,纵坐标表示 j Y( ω ) ,这种采用极坐标系的频率特 性图称为极坐标图或幅相曲线,又称奈奎斯特图。若将频率特性 表示为复指数形式,则为复平面上的向量,而向量的长度为频率 特性的幅值,向量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频率特性的相位。由 于幅频特性为ω的偶函数,相频特性为ω的奇函数,则ω从零变化 到正无穷大和从零变化到负无穷大的幅相曲线关于实轴对称,因 此一般只绘制ω从零变化到正无穷大的幅相曲线。在奈氏图中,
11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式中 σ 位于G( s ) 的收敛域。若系统稳定,则 σ 可以取为零。如果 r(t)的傅氏变换存在,令s=jω,则有
1 g (t ) 2
所以,
G ( j )e
jt
1 d 2
C ( j ) jt R( j )e d
C ( j ) G( j ) G ( s) |s j R( j )
0° -9 0 °
( )/(° )
图 5-9 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26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3. 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 j ) j e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j
2
(5.21)
A( ) ( ) 90
性恒为90°。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16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线性分度
0
1 1 倍频程 2
L
3 1 倍频程 1 0 倍频程 1 0 倍频程 (b) 对数分度 1 0 倍频程 4 5 6 7 8 9 10 20 1 倍频程 30 1 倍频程 4 0 5 0 6 0 8 0 1 00
也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简单推导如下:
设ui(t)=U sinωt,则其拉氏变换为
而RC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U Ui ( s) 2 s 2
(5.1)
Uo ( s) 1 /(Cs ) 1 U i ( s ) R 1(Cs ) s 1
2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式中,τ=RC。则有
1 1 U Uo ( s) Ui ( s) 2 s 1 s 1 s 2
对式(5.2)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
U U uo (t ) e sin(t ) 2 2 2 2 1 1
t
(5.2)
(5.3)
式中,φ=-arctgωτ。 式(5.3) 的等号右边,第一项是输出的暂态分量,第二项是 输出的稳态分量。当时间t→∞ 时,暂态分量趋于零,所以上述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如图5-4所示。在线性分度中,当变量 增大或减小1时,坐标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 而在对数分度
中,当变量增大或减小10倍时,称为10倍频程(dec),坐标间距
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设对数分度中的单位长度为 L,ω0 为参 考点,则当ω以ω0为起点,在10倍频程内变化时,坐标点相对 于ω0的距离为表5-1中的第二行数值乘以L。
lim c(t ) b1e
t
jt
b2e
jt
(5.10)
9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求出待定系数b1,b2,并代入上式可得
c() | G( j ) | U sin( j )
比较式(5.11)与式(5.5)得 A( ) | G( j ) | ( ) G( j )
电路的稳态响应可以表示为
3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1 1 lim uo (t ) sin(t ) U sin t 2 2 t 1 j 1 j 1 U
(5.4) 若把输出的稳态响应和输入正弦信号用复数表示,可以得到:
(5.11)
(5.12)
式(5.11)表明,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由正弦输入产生的输 出稳态分量仍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函数,而幅值和相角的变 化是频率ω的函数,且与系统数学模型相关。通常把
G( j ) | G( j ) | e j ( )
(5.13)
10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它反映了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 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关系。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G(jω)是上述电路的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复数比,称 为频率特性。对比式(5.1)和式(5.5)可见,将传递函数中的s以jω
代替,即得频率特性。A(ω)是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
之比,称为幅频特性。φ(ω)是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的相 角之差,称为相频特性。上述RC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如图5-2 所示。
( )/(°)
9 0° 0°
图 5-11 微分环节的伯德图
29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4. 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1 G ( j ) 1 jT
(5.24)
它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1 A( ) 2 2 1 T ( ) arctgT
恒为-90°。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L( ) 20lg ( ) 90
(5.20)
24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