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特点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38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作者:吴雪枫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建立在政策研究和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2014—202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关键词共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政策的本身、政策的比较、政策的现状等研究方面,而在研究范围、实证研究及研究视角上尚显不足。
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拓宽研究范围,加强实证研究,采用多学科研究视角。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政策; 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5-0017-06在新时代复杂的生产技术背景下,校企浅层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已经难以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我国职业院校面临着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自2014年起,我国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问题,相继出台了多个有关产教融合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政策的导引下,产教融合政策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对产教融合政策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以期为产教融合实践提供指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一、关于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研究概况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制度这一目标。
本文以CNKI为检索工具,以“职业教育政策”为主题,结合关键词“产教融合”,检索时间为2014—2020年。
共检索到期刊文献47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28篇。
各年份发表产教融合政策文章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论文的数量及其年份分布来看,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政策趋向性。
将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缓慢起步阶段、迅速上升阶段、平稳发展阶段。
2014—2017年处于缓慢起步阶段,最早的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的文章始于2015年。
可见,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研究起步较晚,且前期不够重视。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正成为国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本文基于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凸显的难点和问题,以“三教”改革为路径和策略,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为优化职业教育改革环境、激发职业教育改革动力、夯实职业教育改革载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组织发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颁发的职教20条和国家层面启动的“双高计划”,都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断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有序和快速发展[1]。
2019年2月,国务院对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科学、规范的要求,自此职业院校对“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工作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2]。
党的二十大胜又进一步强化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工作质量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着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产业工匠的目的,应立足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对教师、教材以及教法等改革的重视,如何基于“三教”改革的背景逐步完成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品质的提升成为了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当前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职业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提升其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3]。
因此,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职业教育目前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深刻挖掘职业教育方式落后、师资水平普遍较低、教材内容陈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人才专业技能不对口等影响因素[4]。
(一)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衔接性和全面性,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将“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能胜任某一职位的单一化技能,与全面、可持续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差异。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李翠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李翠平发布时间:2023-06-01T04:04:51.202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6期作者:李翠平[导读] 乡村振兴是推进农村产业转型与现代化、开放人才市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寻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和行业的有机融合,人才供需的深度匹配,使发展和科技的力量得到有效地转化,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提升。
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农村产业转型与现代化、开放人才市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中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寻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和行业的有机融合,人才供需的深度匹配,使发展和科技的力量得到有效地转化,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提升。
为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路径研究前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职业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
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将推动教育优先,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为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为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进行了探讨。
一、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其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现代化的需求和变化相适应,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村工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精准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与乡村振兴中的政府、企业、学校、非政府机构、学生等主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使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的需求相匹配,从而达到中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共振”,以至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三足鼎立”。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摘要:产教融合是将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将素质提升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三教”改革是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解决学校教学环节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文以乌鲁木齐技师学院为例,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现状,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推动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重要标志。
“三教”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把“三教”改革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才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乌鲁木齐技师学院以乌鲁木齐市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智能制造产业链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市场定位专业、岗位决定课程、内容服务学生”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中高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行常态化、制度化。
“三教”作为学校整个教学体系及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在现阶段存在几个方面的明显不足。
1、现状分析1.1教师层面1.1.1师资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实训实习教师不足,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甚少。
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教师的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多于青年教师;专业技术结构上,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改革路径研究
109融合”的期刊论文为7693条,“三教”改革+“产教融合”的期刊论文的搜索量骤降为286条,这说明国内分别研究“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文献比较多,但都是以单一或者宏观理论研究为主,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教师、开发教材、改革教法,解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不想融合、不能融合、不会融合”等主要教学问题方面研究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研究持续有效推进“三教”共融共建新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 “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教与学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教改革”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地,不仅需要贯穿“教”的全过程,更需要贯穿“学”的全过程。
教师、教材和教法对应学生、学才和学法,只有“三教”联动“三学”,在优化“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的实践中,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成长存在阻滞因素首先,教师存在“专业茧房”现象,只关注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缺乏系统意识,对专业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缺乏贯通思维;再次,高职院校虽积极尝试和推行产教融合的“双导师”制,即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互聘共用、双向挂职,但由于学校实训配套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再加之企业导师流动性大,教学业绩分层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导培养在进行“教法”改革时,更多采取教师视角,而忽略了生源特点、学习诉求、知识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团队间的合作学习,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学生个性打造和自学能力提升方面的考虑不足,从而较难形成教与学的合力。
3 产教融合的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改革路径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我们十多年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实践,针对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的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培育模式,详见图1。
3.1 教师赋能计划(1)内提升、外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可以通过“内提升”与“外引进”两种途径实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可以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产教融合可以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参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推动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以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共赢。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了产教融合战略,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调研产教融合,放大职业教育优势
调研产教融合,放大职业教育优势侯凤霞(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摘要:通过对山东省20所职业院校和60家企业进行调查,厘清学校产教融合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学校只注重课程任务而忽视社会服务、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人才供需“两张皮”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多措并举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职业教育的优势。
实施路径是:职业教育进企业,打通教育科研通道;职业教育进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服务;职业教育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乡村振兴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产教融合的各项政策,职业教育实现了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厘清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放大职业教育的优势,课题组对山东省20所职业院校和6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方案设计产教融合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因此,本次关于产教融合情况的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学校进行调研。
课题组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等20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的模式、目前产教融合发展的阶段和程度等。
第二,对选取的20所职业院校的实习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研。
涉及计算机、化工、交通、护理、动物、药品、食品、航空、高铁等专业,了解学生对该校产教融合的认同程度、满意度等以及他们对于产教融合的意见和建议。
共发放调査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
第三,对企业进行调研。
选取潍柴动力、海尔、东软睿道、福田雷沃重工、华为、东方领航教育集团等与职业院校有合作的60家企业进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合作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毕业生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及意见。
二、调研情况分析本次调研,分别从教师、学生、企业的角度对学校产教融合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分析该政策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或完善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其执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产业导向,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并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升级。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实践中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软技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不足之处尽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目前存在一些合作不紧密、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加大与企业的沟通力度,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在资源投入方面还不足。
高职院校在实施该政策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培养专业教师及相关人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
谢露静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22()2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期实践后提出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的一个概念。
产教融合作为体现产教关系的重要发展性概念,与以往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政策都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其相关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三个方面。
【总页数】4页(P182-185)
【作者】谢露静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贵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路径研究——基于《政府主导下,贵州省职业
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与政策研究》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本制度体系的创新设计——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
4.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
5.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的路径探索与实施成效研究
1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简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各方合作,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一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学习到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业界的专业人士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使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实施机制,以实现共赢发展的目标。
2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的路径探索2.1 政策支持和组织机制建设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还应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职业教育项目,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1]。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产教融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协调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事宜,搭建双向沟通的平台,促进产业和教育的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模式的路径探索与实施成效研究郭建宏,张旭燕(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其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综述作者:罗汝珍孟子博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8期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建立在政策研究和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基础之上,现有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方面。
由于缺少定量评价的有效工具,导致政策执行成效定量研究成果比较少,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构建定量评价工具,并对工具的运用开展广泛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策产教融合政策比较政策执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主要是指2014年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制度后,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具有政策指导性的规章制度或文件。
学术界围绕这些规章制度和文件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多具有借鉴价值的观点,为产教融合政策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观点众多,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梳理,以为后继研究者提供指导。
一、国内产教融合政策研究现状我国“产教融合”最早明确出现在政策文本中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制度”,此后更多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不断出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已经上升到全新的时期,急需相关研究成果来指导、支撑政策的有效实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
课题组以“职业教育政策”为主题,以“产教融合”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共搜索到2014年至2019年相关文献194篇,各年度文献数量分别为:2014年5篇,2015年8篇,2016年20篇,2017年23篇,2018年51篇,2019年85篇。
虽然相对于教育政策文献的总量来说比较少,但这种上升趋势表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目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对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的研究。
(一)对产教融合政策本身的研究1.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变的研究。
以杨院等为代表[1](26-31),认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提出政策层面的产教融合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产教结合、产教融合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的三重逻辑。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并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
产教融合政策是指学校(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业界导师进校园、学校教师进企业等方式,实现产业和教育的融合,达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推行与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渐渐暴露出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较大的鸿沟。
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使之更加贴合市场实际。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更好的掌握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而对于企业来说,产教融合政策的实施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加合适的人才,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产业界导师进校园产业界导师进校园是产教融合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与产业界导师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派遣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产业界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实践能力,同时也拉近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合作。
2. 学校教师进企业学校教师进企业是产教融合政策中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职院校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应紧随市场发展导向,做出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
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与社会接轨,校企合作育人的形式是开展现代化教学的最佳路径。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开展有助于产教结合,从传统的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创新实践教学,打造双资团队,要求我国职业类院校教学体系应随市场需求做出完善,为社会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技术;适应性探究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新时期需要尽可能地与产业需求供给侧结构要素对接。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教育改革工作,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新时期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解决产教融合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作用1.1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劳动力短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向高品质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发展动力减弱、新旧动力转变加速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给行业企业生产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急剧转变,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结构性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特点。
在当前情势下,产教融合发展必须以校企合作为最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保证中国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单边事务,同时也是行业企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最好选择。
企业公司为职业院校供应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职业院校则为企业培训满足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职业院校和行业公司在整个公司培养流程中的共同协作,必将促使中国高校企业资源融入、专业技能融入、培养融入向纵深领域方面发展,产教双方资源优势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体制也必将牢固建立。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是指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这项政策的执行成效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使职业教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行实习、实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得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使得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企业参与制定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则根据企业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种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使得毕业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三是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对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企业参与在校期间的实训,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
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相关的科研和技术创新。
这种紧密的合作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
五是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使得职业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这种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在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促进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研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备受关注。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供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培养。
下面将从政策引导、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进行研究。
一、政策引导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首先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产教融合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政策包括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等。
政府的政策引导使得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也提高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执行成效。
二、合作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执行成效与合作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
合作模式包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国合作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活动;校地合作是指学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资源;校国合作是指学校与国家政府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不同的合作模式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有着不同的执行成效。
有效的合作模式能够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政策的实施。
三、人才培养效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效果来评估。
人才培养效果包括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
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用人单位而言,能够直接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可。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受到政策引导、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引导为产教融合提供了保障,合作模式的选择能够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而人才培养效果是评估执行成效的重要指标。
只有在政策引导、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成效才能得到提高,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叶 霖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下,在这一时代下,互联网的思维进步,各领域都在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下进行立刻改革创新,实现了互联网和行业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产教融合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把产业与教学结合起来,相互的促进,把产业与教育神父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的发展。
本文就探索“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实现困境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现实困境;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86-02“互联网+”产教融合是现代化的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政策,要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互联网+”时代下,推动了我国经济新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坚强的后备军,顺应时代发展是必然要求,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地创新改革,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但是目前对于“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还存在很多的发展困难,阻碍了产教深度合作,未能体现出产教融合下的教学效果。
所以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创新,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理论研究。
结合教育发展现状,利用其理论知识探索新途径,深化产教融合。
一、“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一)“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一些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带动了经济的尸体的生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而“互联网+”就是一个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一个融合相加,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把其融入到传统的行业发展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实现优化更新的一个作用,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具体的一个特征:实现了跨界的融合,体现于一个开放创新,“互联网+”,打破了原来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势。
教育规划中的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教育规划中的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亟需创新与转型。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此,研究教育规划中的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 产教融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迈向深入,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显著增加,教育行业面临着更新教育理念、课程及教学方式的重大挑战。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以教材和课堂为核心,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用人难题并存。
因此,产教融合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推动教育与经济、职业需求和行业人才标准之间的协调,实现多方共赢。
产教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职场的能力,也能帮助企业发现并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动,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 产教融合发展的原则要有效推进产教融合,需要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首先,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教育机构与企业需要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机构要深入了解行业需求,而企业则应为学校提供实践和实习的平台。
其次,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
在课程设计上,要允许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借助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要注重长期发展与持续改进。
产教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长时间内保持沟通与反馈机制。
企业与教育部门应定期评估人才培养效果,以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 教育规划中的产教融合策略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索教育规划中的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 1. 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与现实思考英语教学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与现实思考英语教学【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3.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4.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思考5.结论正文(篇1)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其路径并进行现实思考。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二是产教融合认定标准不一致,惠企政策指导不明确;三是参与主体认知不一致。
3.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构建产教融合新体系,包括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维主体深入参与;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讨,包括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行;三是行业协会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逻辑与路径研究;四是认清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趋势。
4.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思考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现实思考,包括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责任,如何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以及如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5.结论总的来说,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目录(篇2)1.引言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3.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4.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思考5.结论正文(篇2)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并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参与度不高、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1)加强政策引导,明确产教融合的认定标准和惠企政策。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7)2.1 产教融合的概念界定 (9)2.2 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9)2.3 产教融合的模式与机制 (10)三、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2)3.1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3)3.2 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4)3.3 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6)四、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的探讨 (17)4.1 明确产教融合的办学定位 (18)4.2 构建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 (19)4.3 创新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21)4.4 加强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22)4.5 完善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 (23)五、案例分析 (24)5.1 案例选择与实施过程 (25)5.2 案例分析及启示 (27)5.3 案例总结与推广价值 (28)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 (30)6.2 政策建议 (31)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文重点探讨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的研究。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职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动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改革路径。
文章首先对当前产教融合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研究。
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深化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
文章还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23-01-11基金项目:2019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高校教育信息化专项) 基于教师培训的智慧化学习环境研究 (项目编号:J A T 191925)㊂作者简介:陈鹏(1969 ),男,福建罗源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现任福建教育学院财务处处长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研究陈 鹏,杨 江(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㊁国内外基本模式出发,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指出当前国内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在对其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影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从企业㊁政府㊁市场3个维度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校企产教融合顺利开展提供有益指导㊂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4 0024 04 进入新的时代以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重大调整,发展从要素驱动变成创新驱动㊂为了适应产业结构㊁经济发展方式㊁创新驱动等方面的要求,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出更多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类型人才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统筹职业教育㊁高等教育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㊁产教融合㊁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㊂再次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这一办学模式的重要作用㊂顺应新时代技术变革㊁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保障㊂既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㊂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基本模式1.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际上是两大系统的有机整合,即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另有学者从资源理论的角度对其定义,认为产教融合是基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如企业可以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利用学校自己建立的仿真实验室进行产品生产,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制定学习生产计划,使其双方的优势资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共享,最终达到双赢的目标[3-4];产教融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跟教育与产业都不同,其主要的载体是职业教育,参与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涉及职业院校㊁行业企业㊁政府㊁服务机构㊁中介机构等群体[5-6]㊂笔者在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参与合作的双方为了资源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以服务社会经济,特别是当地经济为出发点,把产学研用作载体,以利益获取为驱动,以培养优秀技术技能现代化人才为核心的一种互利共赢实践模式㊂1.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本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本模式从合作方式来划分主要有五大类型: 订单培养 合作模式㊁顶岗实习模式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㊁共建职工培训基地㊂1.2.1订单培养 合作模式㊂ 订单培养 合作模式是定向为特定行业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与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㊁专业课由学校负责完成,核心专业课由企业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在实训基地完成㊁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时达到企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动㊂1.2.2 顶岗实习模式㊂顶岗实习模式是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企业接受职业㊁工作技能训练㊂学生2023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 b r u a r y 20234518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4T o t a l N o .518学校通过1~2年的校内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顺利通过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㊂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最终让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㊂1.2.3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㊂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是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选择适合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㊂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㊁专业课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技能训练,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共同对实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在解决学校学生的生产性实训问题的同时,还能缓解企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达到共育双赢目的㊂1.2.4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㊂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主要是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优势,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㊁技术攻关㊁技术推广,共同为产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共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等㊂在帮助企业解决科研难题的同时,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借助产业促专业,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㊂1.2.5共建职工培训基地模式㊂共建职工培训基地模式通常以短期培训为主,主要解决新员工入职㊁企业转型㊁新技术应用而带来的能力短板㊂共建职工培训基地模式相对灵活,主要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㊁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企业建立职工培训基地㊂培训地点不用固定,可以设在企业也可以设在学校㊂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目前,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7]㊂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高校双重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深入地开展了校企合作,不同的地方㊁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积极融入本地企业㊁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中取得了重要成果㊂然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㊂2.1产教融合的内容单一泰勒认为, 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应该包括三大内容和一个评价过程 ㊂内容决定形式,反过来形式也可以反映内容,所以设置内容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选好了课程设置的内容才能考虑相关的产教融合工作㊂但目前,我国产教融合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二者融合的深度不够㊂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完全只停留在表面,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但实习的学生做的都是一些打杂的琐碎事情,并没有接触到工作的核心部分,没能为后期找工作奠定基础㊂另外就是产教融合的广度有待提升[8],目前的产教融合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范围还较为有限,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数量太少,地理位置分布上不够广泛,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出现在于当地的企业合作中㊂再者就是产教融合项目没什么特色,较多出现校企脱节的现象,导致部分优秀的学生不愿参与其中,造成表面人才饱和,实际却是招不到人才的错位现象㊂2.2产教融合动力不足事物的发展需要永恒的动力,融合的动力缺失首先体现在教师教学意愿不强,不愿意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传授知识;其次是职业院校本身不愿意做出改变,为了维护自己原有的形象,害怕承担风险,不愿意尝试开拓新的办学模式[9]㊂所以,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主要还是体现在职业院校本身,只有他们改变办学思路㊁摒弃传统封闭的理念才能产生新的动力㊂而产教融合的需求缺乏主要原因是由外部市场环境造成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和教育的公益性天然形成了一对矛盾,多少企业都是为了获得短期的利润而开展工作的,而教育的益处存在滞后性,并不能满足企业获得短期利润的目标㊂虽然也有一些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了合作,但由于一些误解和错误的引导,让很多企业排斥与职业院校合作㊂2.3产教融合渠道不畅产教合作主体间的密切沟通交流是产教融合的基础,但目前出现的局面是供需双方对接困难,交流渠道很少,职业院校需要的优秀力量无法从市场上获取㊂而产教融合的最大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急需市场企业的技术㊁设备等资源,获得这些资源后才能设计出好的课程体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无法跟上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㊂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属于体制外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对接产业技术升级,为职业院校提供一些技术和设备㊁资源和课程㊂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缺乏与企业对接的机构,无法快速响应企业的市场化需求,导致优秀的企业资源无法进陈鹏,等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研究2023年第4期入院校,结果是严重影响合作效果㊂2.4产教融合平台有限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存在不足之处㊂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使得产教融合在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多数职业院校面临的困境是能够提供的时间场地数量极其有限,基本上是没有仿真实验室之类的场所,很难满足学校学生的实践需求[10]㊂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个平台建设问题,很多职业院校选择了挂牌形式,但由于后期维护力度不够,很多都相当于名存实亡㊂部分企业不愿接纳职业院校实习生,院校与企业缺少沟通交流,在知识技术方面存在偏差,甚至是严重不匹配,使得它们之间无法开展深入持久的合作㊂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参与的两大核心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㊂但由于现实中的情况是校企双方的能力有限,在某些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外部市场的作用才能顺利实现合作的有效性㊂以下主要从校企本身㊁地方政府㊁市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的路径进行探讨㊂3.1发挥校企自身的功能尽管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校企合作,每个地方可能合作的形式不一样,但其本质目标都是基本相同的㊂产教融合育人理念贯穿在整个培养体系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打造校企共同育人模式㊂3.1.1构建双主体联合育人模式㊂转变 重教轻产 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让知识能够顺利地运用到实践中,教育系统对接产业系统㊂按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突出实践性㊁职业性等在教学课程设计中的作用,规定各自所占的比重,让资格考试与职业资格融通[8]㊂发挥企业培训优势和学校课程优势,推行项目研究导向的教学模式㊂搭建产教融合的沟通交流平台,将企业的技术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实现校企联合教学㊂3.1.2拓展教学空间㊁资源共享㊂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只有深入的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有质量的人才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研究成果㊁特色教材共享,让教学资源成为企业的培训资源,充分将学校的成果应用到企业中,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利用㊂深化产教融合内涵,搭建现代教育平台,拓展教学空间㊂3.1.3促进校企文化融合㊂试点推行双导师制或双班主任制,让校内外人员共同管理学生,通过此种方式打通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㊂企业导师进入学校可以带来企业工作的文化,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的实质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教师进入企业后可以带入当前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让企业领导和员工认清当前行业发展状况[9]㊂3.1.4共同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㊂建立联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产教融合参与主体间的密切程度,使其合作从表面到内在,探索共同监管的质量体系㊂重视培养的职业能力,依据评价理念确定评价内容,设定考核标准,跟踪就业质量,定期对考核体系进行调整㊂3.2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产教融合是个集政府㊁学校㊁企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中内外部环境因素方面的多重叠加让两个独立主体校企之间很难协调,因此,寻求地方政府的参与是产教融合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㊂3.2.1政府参与发挥行政功能㊂企业与学校的本质属性不同,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让两条路线上的人走在同一个轨道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实现互利共赢㊂企业是依靠自生生产和提供社会服务而实现盈利的,是一个经济组织㊂但我国的教育基本是公益性质的,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因为任务目标不同,所以仅凭他们二者自身很难协调好双方的利益关系㊂而在此时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功能,进行周密而强有力的管理介入,组织行业协会机构,协会应该由不同的工作人员组成㊂政府要充分信任协会,在专家队伍建设㊁方针政策等方面予以指导,同时赋予部分权利,让协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起到桥梁的作用[10]㊂允许协会参与产教融合讨论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质量评估方案的建设,让协会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㊂3.2.2政府扶持出台优惠政策㊂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呈现的局面是企业忽视㊁学校重视,要想打破这种困境和不平衡格局,为此国家应该处理好各自的利益,制定出产教融合的优惠政策,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常态化㊂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㊁义务㊁权利㊁利益分配政策,要想建立一种长效的稳定合作机制很难㊂为了使制定的政策可以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必须提供专项资金,并且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让这些资金正常运转㊂资金的来源途径不总第518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一定要全部来自政府,还可以是政府要求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产教融合资金,但此时政府应该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产教融合㊂3.3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有更多的工作和实习机会,也为 双师双型 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渠道㊂因此,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具有重大价值㊂3.3.1需求导向融合及产业化融合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间曾经遇到过很多阻碍,发展得并不顺畅,仅凭学校一方的积极性无法进行深入合作㊂很多企业根本无心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那些参与的部分企业也是迫于外部的某些压力才做做表面工作㊂也就是说如果没能找到彼此的需求点就盲目开展产教融合,投入时间和金钱以后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获得彼此想要的东西,该合作就会出现夭折现象㊂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开展的,寻找参与主体的利益结合点,为市场人才的供需平衡做出贡献,根据供需平衡的动态发展适时调整合作战略㊂这种做法有利于防止抱有随意性和被迫性的主体参与到合作中,也有助于提高合作积极性㊂产业化的导向就是行业需求,获取效益为目标,形成专业化服务,主要特征是市场化运作㊁专业分工等㊂所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产业化融合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平衡市场需求的融合,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具有很好的前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产业化跟其他行业的产业化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不断吸引合作对象参与其中,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㊂在合作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完全遵循市场化规律,可以随时终止不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投入,提高合作的有效性㊂3.3.2多主体融合及复合型融合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涉及主体重新确立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法律保障的基础㊂很多时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之所以难以长期推进下去,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主体地位不明,没有赋予行业协会等参与管理的权利,当然也没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11]㊂看到的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基本没有效果㊂所以,在以后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时首先就要明确参与主体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共同参与工作事情的管理,追究造成不良结果的主体责任,避免工作的零乱性㊂多元化是市场需求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制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战略时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㊂这种战略的制定可以打破原有合作的局限,不再是单一或双向合作,而是进入一种全面㊁深入的合作模式,融合了产学研三者的特点㊂这种多元化的融合可以帮助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促使企业与院校进行项目合作研究,进而带动产业发展㊂三者融合后可以组建一个积极的循环体系,内部良性互动协同的同时对外辐射,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成倩.贵州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3]徐叶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孵化器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3):227-228.[4]李玉芬.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20):19-25. [5]徐晓菁.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生态圈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12):51-54. [6]谭玉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7(30):65-66.[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E B/O L].(2022-05-29)[2022-09-20].h t t p://w w w.g o v.c n/x i n-w e n/2022-05/29/c o n t e n t5692904.h t m.[8]刘涛. 学徒制 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9]张兴旺,王兰.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如何发挥校企主体育人功能的探究[J].智库时代,2018,153(37):205,212.[10]姚小岗.浅谈校企合作中政府如何发挥统筹主导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7):7,23.[11]周亚东,朱丽萍,冯义夫,等.海南特色 双元制 具体化 八双 校企人才共育模式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46-47.陈鹏,等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研究2023年第4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年来,虽然 职 业教育 在 深 化 产教 融合、推 动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但就产教融合 制度体系而言仍存在一些制体缺位、 行业企业参与不够,这反映出经济领域缺少支持 产教融合的配套制度。产教融合不仅应该是教育 制度,而且 应该 是 经济制度、产业制度的组 成部 分[2]。马树超、郭文富指出,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职 业 教育 产教 融 合方面的 法 律 法 规 建 设 上仍 显薄 弱,相关条款的力度、操作性与约束性也存在不 足,导致产教融合往往流于表面,不够深入[3]。李 政分析得出政府与市场失衡、治理模式落后、体系 建设不畅、落地措施不实是我国产教融合正面临 的现实障碍[4]。目前学界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
二、政策文本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政策文本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均为公开发 布的正式政策文件,主要来源于北大法宝和中央各部委门户 网站,为确保政策文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按照以下标准进 行筛选和整理:一是仅采用中央层级政策文本,发文单位为 国家级机关单位;二是政策类型为法律法规、意见、办法、 通知等体现国家意志的政策文件;三是政策文本直接、主要 地规定和体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内容;四是发文时间 为2014-2018年,原因在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深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入新 阶段。据此,最终梳理出有效政策文本38份。 (二)政策工具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分析 框架 使用政策工具单一维度仅能解释政策的实施路径,不 能完全解释政策效益。为保证政策内容量化分析的科学性、 完整性,本文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引入政府、企业、院校、社 会组织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体维度,构建“政策工具—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主体”X-Y二维分析框架,对职业教育产教 融合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 1.X维度:政策工具维度 结合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政 策特点,依 据加拿大公共 政策学者迈克尔·豪 利特(M. Howlett)和M.拉 米什(M. 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式,将政策工具分为强制性工具、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 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 教育 改革 和人 才开发 的整 体制度 安 排。2 018 年2 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 息化部等六部委制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 法》,旨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实施。深 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 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产教融合被国家摆 在特别突出的战略地位,并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和时代内涵[1]。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39
COMMENT
评
析
策的研究较为深入,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但多以 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尚不多见。
教育政策工具是政府推行教育政策的手段,是联结教 育政策目标与教育政策结果的桥梁[5]。近年来,政策工具理 论被不断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解释教育政策问题,并已形成 良好开端,如黄忠敬从政策工具视角探讨美国政府解决教 育公平的方式及成效[6];李运华、王滢淇从政策工具视角出 发,分析总结1996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指导职业教育发 展的经验教训[7]。鉴于此,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结合 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体, 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2014-2018年38份职业教育产教 融合主要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有益借鉴,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深入发展。
2019 年第 3 期 第 40 卷 总 925 期 No.3, 2019 Vol.40 General No.925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特点 与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 38 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许艳丽 高 会
摘 要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是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通过对2014-2018年38份职业 教育产教融合主要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在制定上存在政策主体协同深度、 均衡度有待提升,行业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存在自愿性、混合型工 具应用不足,社会组织政策工具使用过少等问题。未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制定中,建议完善部际协作 机制,跨界整合资源;加大行业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力度,强化主导作用;加大自愿性、混合型工具使用力 度,建立内外双驱联动机制;完善“四位一体”体系构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政策工具;量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3-0039-06
作者简介 许艳丽(19 6 4 - ), 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教 授,博 士生导师,经 济学博士,研究方向: 职 业 技 术 教 育学(天 津,3 0 0 3 5 4);高 会 (19 9 3 -),女,天津大 学教育学院 硕士研究 生,研 究 方 向:职 业 技 术教育学
基金项目 2 016年度天津市哲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项目“现 代 服务业高 技 能 人 才 有效供 给 路 径 研究” (T J J X16- 0 0 2),主持 人:许艳丽
自愿性工具和混合型工具三种[8],以此建立X维度。其中,强 制性工具是指政府运用自身强制力,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 受众,且目标受众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或没有自由裁量余 地的工具类型,具体包括体系建设和调整、检查检验、监督 考核等规制工具,指示指导、计划等命令性和权威性工具, 政府购买、公共财政支出等直接提供工具以及公共企业工 具等;自愿性工具受政府影响较小,期望在自愿基础上通过 市场、自愿组织解决问题,具体包括市场、自我管理工具等; 混合型政策工具兼有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一方 面社会组织、市场等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另一方面政府也 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具体包括鼓励号召、舆论宣传、示 范等信息与倡导工具,税收优惠、财政奖励等补贴工具,服 务外包、公私合作等契约工具以及程序简化、权力下放等诱 因型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