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方解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
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药方,有“心肝神回”的功效。
小柴胡汤由中
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等四味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
柴胡是一种常
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心脏及生津止渴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还可以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温中润肺。
半夏具有开窍
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遏制痢疾等病的发生;人参有滋补养肝降压、
健脾互补、养心安神的特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柴胡汤的用法也比较简单,先将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按比例前
者比后者配置,放入开水中煎汤,煎至原料药物煮熟,再放入少量糖和盐,即可食用。
小柴胡汤适用于病后体弱者,过度劳累或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心脏病、消化不良、头晕乏力、虚弱乏力等症状,以及伴
有胃热炎、胃胀、白斑症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食用小柴胡汤,改善健康。
总之,小柴胡汤是一种温和舒解、滋补归元的药方,有利于病后体伤
者提高免疫力及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虚弱乏力等病症,常服用小柴胡汤是
比较理想的选择。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是一种汤剂,由柴胡、黄芩、丹参、黄连、芍药、甘草组成,它是一种汤剂,用来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等症状。
由于它
的保健作用,它也被称为“伤寒补血汤”。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药物的一种,又被称为柴胡汤、柴胡黄芩汤等。
柴胡是汤的主要原料,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黄
芩具有宣肺和润喉的功效,丹参具有清热凉血,平肝解郁,调理内分泌系
统的功效,黄连具有祛除热毒,解郁,消炎,润肺平喘的功效,芍药具有
活血解毒,祛瘀平肝的效果,甘草具有温补脾胃,止泻的作用。
这些药物
的结合可形成一种复方汤剂,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疗效。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鼻窦炎,心悸、胸闷等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药物处方和用法:
1、头痛: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芍
药15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将药物煎汤,煮
沸后再放入糖(5克),每天2、3次,每次125毫升。
2、咳嗽: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5克、黄连15克、芍
药10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先将药物煎汤。
一、小柴胡汤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 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
医案
(二)少阳胁痛案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 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协入耳, 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 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 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 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二投而痛止,续得 汗解。(许叔微医案)《伤寒九十论·证六十四》
医案
(六)低热案
张某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在 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 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 两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会诊。 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 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 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 胡每剂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 身舒适。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 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李克绍医案《伤寒 解惑论》)
医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七)胃脘痛案董某某,女,11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患者 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 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 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西医按急性胃 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 改服中药,证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予小柴胡 汤原方重用黄岑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 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惟食欲仍差,体力欠 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
•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 胡汤。
•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方剂,属中药类,源自《伤寒杂病论》。
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一、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二、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三、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主治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五、加减1、呕逆加生姜、陈皮。
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
5、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6、虚烦加竹叶、粳米。
7、齿燥无津加石膏。
8、痰多加栝蒌、贝母。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10、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11、心下痛,加青皮、芍药。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3、本经头痛加川芎。
14、发黄疸加茵陈。
六、方义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七、变化方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
2、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
3、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4、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5、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苓、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治一切往来寒热,胸满胁痛,心烦喜呕,口苦耳聋,咳渴悸利,半表半里之证。
属少阳经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
胆府清净,无出无入,经在半表半里,法宜和解。
柴胡升阳达表,黄苓退热和阴,半夏祛痰散逆,参、草辅正补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也。
小柴胡汤的病机:它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胆胃不和的特点。
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
《伤寒论》上讲到小柴胡汤病机时候提到,血弱气尽,騰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正气损伤了。
騰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了,邪气因入,因者顺也,那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
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
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正邪分争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
因为在这个地方,那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
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它是往来交作了,就是往来寒热。
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正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
那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那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
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胆胃之气上逆。
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之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
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所以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
所以从这个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弓I起脏腑的之间关系,胆胃不和。
小柴胡汤方解
小柴胡汤药方:柴胡8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3两大枣12枚加减变方注解:呕逆加生姜陈皮、[生姜散逆、陈皮顺气]。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生津]、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解肌]。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咳为气逆肺寒五味饮肺、干姜散寒。
戴元礼曰:少阳有嗽无喘非少阳也。
阳明有喘无嗽、有嗽非正阳明也。
虚烦、加竹叶粳米[竹叶凉心、粳米和胃]。
齿澡无津加石膏、[齿燥属阳明火,石膏清胃止渴]。
痰多加栝蒌贝母、[能去热痰]。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黄芩寒中芍药合甘草和里]。
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大枣甘令人满,牡蛎咸能软坚]。
肋下痛加青皮芍药、[肋为肝胆之部,病属肝火,二药平肝]。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经曰:太阳症、饮水多心下必悸水停心下故悸、承畜不行故小便不利、黄芩苦反竖肾、茯苓淡能利水]。
本经头痛加川芎[入肝活血、散郁除风]。
发黄加茵陈[利湿]。
解方:此足少阳药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仲景曰: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释曰:邪在半表半里、以吐除烦吐则伤气。
气虚者悸、以下除满下则亡血、血虚者惊。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脾热者;属少阳、不可汗、汗之则谵语、释曰:汗之亡津液、少阳之邪因之入胃、故谵语。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到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
阳不足则阴凑之故、发寒用黄芩降阴气、使不陷入阳中、则不寒。
阴不足则阳凑之故、发热用柴胡升阳气、使不陷入阴中则不热。
又曰: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退热、半夏生姜之辛温以退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以助正气。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
使邪不得復传入里为佐。
二药固太阴、使木邪不致克土、然必须人参方可用。
邪在半表半里则营卫争。
[表属卫、里属营]。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小柴胡汤原方
小柴胡汤原方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多种疾病。
它的配方简单而又经典,包含了多种中草药,如柴胡、黄芩、半夏、黄连等,通过调和肝经和胆经的功能,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炎镇痛,从而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下面是小柴胡汤的原始方剂及其成分:1. 柴胡:6克2. 黄芩:6克3. 半夏:9克4. 干姜:3克5. 大黄:6克6. 黄连:6克7. 茯苓:9克8. 生姜:3克9. 炙甘草:3克这些草药配伍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独特功效。
小柴胡汤的主要作用来自于其中的柴胡成分。
柴胡有疏肝理气、解郁泄火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病症特别有效。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帮助治疗湿热所引起的湿热病症。
半夏则有导滞祛湿、平胃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胃痛等症状。
其他的草药如大黄、黄连、茯苓等也都有各自的疗效,共同配伍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缓解和治愈多种疾病。
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多种病症,如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所引起的脾胃失调,如失眠、消化不良、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小柴胡汤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温和的疗效,深受中医界和患者的喜爱。
关于小柴胡汤的用法,一般来说,每日3次,每次服用6-9克,可以加水煎煮或用研粉煮服,也可以口服药丸。
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温开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虽然小柴胡汤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方剂,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小柴胡汤也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
其原方中草药配伍合理,疗效显著,适用于肝胆湿热和胃脾不和等多种疾病。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疗效的最大化。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
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养活不少医生。
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
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
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
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
中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
《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 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
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现代应用] 1.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
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
2.发热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
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
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
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经验参考]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
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
细节说明:
一、小柴胡汤的主要成份
1、小柴胡:10克3、醋:10克5、蜂蜜:10克
2、白术:10克4、茴香:2克6、石膏:10克
二、小柴胡汤的调配
1、将小柴胡放入研碎机中研碎成细粉,然后量取10克,放入汤锅中;
2、另取10克的白术,结合入锅内,加入1000毫升的清水;
3、加入2克的茴香和10克的醋,搅拌均匀;
4、用中火煎至汤汁稠稠的状态,双面皮服就可停火;
5、再将另外10克的石膏和10克蜂蜜加入,然后搅拌均匀;
6、小柴胡汤制作完毕,即可将汤倒入碗中,食用时可根据喜爱加入
香菜或番茄酱等调味料。
三、小柴胡汤的功效
1、清热解毒:小柴胡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清
热利湿、消炎消肿等功效,能有效缓解伤风感冒的症状;
2、消肿止痛:小柴胡汤可以消肿止痛,能有效缓解结肠炎、阑尾炎、胆囊炎、肝炎等炎症病症,是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的理想汤剂;
3、养颜美容:小柴胡汤有益气血,还有助于强壮人体,可以美容养颜,帮助治疗妊娠纹、黑脸,以及有助于消除皱纹和暗沉;
4、清肝明目:小柴胡汤有助于清肝明目,可以改善视力。
小柴胡汤原文,方歌方解
【原文】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 小柴胡汤。
(37)2.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 柴胡 汤主之。
(96)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8)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 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1)8.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 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103)9.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 芒硝 汤主之。
(104)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 0克、黄苓10〜2 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 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 5枚。
【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着。
【适用病症】(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3)以咳嗽、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6)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7)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桥本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与合方】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
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小柴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又有什么功效作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希望能帮到你。
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
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
【方剂名】小柴胡汤【出处】《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寒热用之良。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
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人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
倪海厦小柴胡汤讲解
倪海厦对小柴胡汤的讲解如下: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热病,对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疾病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加减应用非常灵活,可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加减,如需加清热解毒药时,可加金银花、连翘等;如需平肝熄风时,可加菊花、钩藤等;如需排痰止咳时,可加杏仁、浙贝等。
小柴胡汤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半夏。
其中柴胡为君药,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等功效;黄芩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清上焦之火等作用;人参、甘草共为佐药,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等功效;生姜、半夏为使药,具有温中止呕、降逆止呕等作用。
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符合小柴胡汤证,即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等症状。
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疾病,应先排除其他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等。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需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并注意剂量。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体质虚弱者,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剂量。
总之,小柴胡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时需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并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滋阴生津,清热益胃。
具体方解如下:
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疏散退热。
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理气。
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僵虫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
田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方药如下:柴胡3袋旋覆花2袋连翘3袋黄柏2袋
砂仁2袋生甘草2袋僵虫2袋蝉蜕2袋
田七2袋枳实2袋
用法:每日一剂,开水冲200ml,分两次服用。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I方解]本方所治少阳病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华表半里所致。
少阳为与阳之少阳4枢,位于半表半里,伤寒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正欲抗邪出其表,邪欲胜正以人里,故往太阳来寒热;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胸布胁,邪犯胆经则经气不疏,胆热循经上炎,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可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本证邪不在表,又非里证,而在表里之间,非开、吐、下三法所宜,据证立法,宜和解治之。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清解透达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散一一清,相使为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皆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上焦通而胃气和,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疏透方清泄结合,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构成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二是在祛邪之中兼以扶正,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以御邪传。
本方煎服方法独特,强调“去滓再煎”,既使药性更加醇和,作用和缓持久,又使药液浓缩,服用量少,减少汤液对胃的刺激,对区吐患者尤为适宜。
小柴胡汤为和剂,服后一般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通过“-身谶然汗出”而解的情况,这是正气复、邪气去、胃气和、津液布散的表现。
小柴胡汤讲解
小柴胡汤讲解
小柴胡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黄芩、栀子、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桂枝、人参、茯苓等多味中药组合而成。
它主要用于治疗由湿热、燥热引起的发热、急性胃肠炎、肝炎、黄疸等病症。
小柴胡汤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以上各味药材洗净后加水煮沸,然后将火调至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直至汤液呈棕黄色就可以了。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调理气血、舒肝理气、宣肺解表等多种方式来治疗相关病症,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其药效较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合适的使用。
在使用小柴胡汤时,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组成】柴胡10g 黄芩12g 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生姜9g 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主治】少阳病。
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症者【方义体会】此方原为和解少阳而设。
治疗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主的各种杂证。
少阳为诸阳之枢,若邪气犯之,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为病,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邪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少阳经气郁而不舒,故脉弦。
本方以柴胡清解少阳、疏畅气机,黄芩清泄邪热,安胃除烦;配伍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意在补中扶正,和胃降逆。
诸药合之,共为疏解少阳之剂,和解少阳之总方。
【临床应用】一、治疗疟疾初起,往来寒热有时有序者。
例:史×,36岁,男性患者。
已患疟一月余,每到下午,寒战一时,继而发烧,汗出,大渴、口苦咽干,呕而不吐,脉弦。
与服小柴胡汤加草果g克,一剂而愈二、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初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干咳、午后低烧、晨起恶寒肢冷,面颊潮红者.可与小柴胡汤加元参l5克,川贝母9克,牡蛎15克,夏枯草30克治疗,皆多有效。
三、治疗体质较弱、偶感风寒,出现咳嗽、痰稀、于呕,有微热者,服之多效。
其证见脉弦紧、咳喘、痰稀薄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克治之.四、治疗急性淋巴腺炎、腮腺炎、颌下腺炎。
其证见局部热痛,全身低热者,与本方加金银花20克,川贝母9克,连翘10克,元参15克,大青叶12克,山甲珠5克,往往可愈。
五、胸膜炎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枳壳6克,天花粉9克,牡蛎12克,元参15克,全瓜萎15克治疗;若湿性者,术方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 5克,茯苓12克,牡蛎15克,川贝母9克,葶苈子6克.防风10克,黄芩量加倍治疗.此类病例甚多,今举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药方:柴胡8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3两大枣12枚加减变方注解:呕逆加生姜陈皮、[生姜散逆、陈皮顺气]。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生津]、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解肌]。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咳为气逆肺寒五味饮肺、干姜散寒。
戴元礼曰:少阳有嗽无喘非少阳也。
阳明有喘无嗽、有嗽非正阳明也。
虚烦、加竹叶粳米[竹叶凉心、粳米和胃]。
齿澡无津加石膏、[齿燥属阳明火,石膏清胃止渴]。
痰多加栝蒌贝母、[能去热痰]。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黄芩寒中芍药合甘草和里]。
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大枣甘令人满,牡蛎咸能软坚]。
肋下痛加青皮芍药、[肋为肝胆之部,病属肝火,二药平肝]。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经曰:太阳症、饮水多心下必悸水停心下故悸、承畜不行故小便不利、黄芩苦反竖肾、茯苓淡能利水]。
本经头痛加川芎[入肝活血、散郁除风]。
发黄加茵陈[利湿]。
解方:此足少阳药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仲景曰: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释曰:邪在半表半里、以吐除烦吐则伤气。
气虚者悸、以下除满下则亡血、血虚者惊。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脾热者;属少阳、不可汗、汗之则谵语、释曰:汗之亡津液、少阳之邪因之入胃、故谵语。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到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
阳不足则阴凑之故、发寒用黄芩降阴气、使不陷入阳中、则不寒。
阴不足则阳凑之故、发热用柴胡升阳气、使不陷入阴中则不热。
又曰: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退热、半夏生姜之辛温以退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以助正气。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
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二药固太阴、使木邪不致克土、然必须人参方可用。
邪在半表半里则营卫争。
[ 表属卫、里属营]。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李时珍曰: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胸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药也。
昂按半夏止呕和胃健脾、亦通治。
烦呕不欲食、寒热间作、脾亦有之、不独少阳也。
小柴胡之用半夏、以邪在半表半里、则阴阳争、用半夏和胃、而通阴阳也。
灵枢经用治不眠亦同此意。
而仲景治喉鼻咽痛及大小便秘、皆用半夏取其辛能润澡、又能散也。
朱丹溪谓:半夏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今人专以半夏为除痰之药、稍涉燥症、疏不敢用、而半夏之功、用不复见知乎世矣。
徐忠可曰:小柴胡能引清气而行阳道、能引胃气上行而行春令、能散诸经血凝气聚。
故凡邪在表里混杂者、俱略之以提也。
少阳俾循经而散、以柴甘生姜为定药,除则加减随证耳。
陶节庵曰:本经证、心下烦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也。
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干腑、尚为在表、只须小柴胡加枳桔、不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效如神。
喻嘉言曰:伤寒分、表里中、三治、表里之邪俱盛、则从中而和之故、有小柴胡之和法、用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助脾和中、但带柴胡一味通表、黄芩一味透里、饮入胃中听胃气之升者、滞柴胡出表、胃气之降者,带黄芩入里,一和而表里之邪尽。
服未效者,加工治之不相杆格矣。
又曰:虚劳发寒热者、乃卫虚则恶寒、营虚则发热、耳缓调营卫俾不亢战寒热自止。
若误用小柴胡、俾汗多而卫伤于外便溏、而营伤于内虚热、转加病孟甚矣。
吴绶曰: 小柴胡为半表半里之剂、 太阳经之表热、 阳明经之摽热、 皆不能解也。
若太阳气虚、 寒而赤发热 、脉沉、足冷者、服之立见危殆、及内有虚寒大便不实、妇人新产发热、皆不可用也。
李士才曰:今人治伤寒不分阴阳表里、概用此方、去参投之、以为平稳、杀人多矣。
不犹峻 剂也。
东垣曰:若血受病亦先调气、谓气不调、则血不行、气犬血妇也。
如妇人经病、先柴胡以行 经之表、次四 物汤以行经之里、亦先气而后血也。
[崔氏]治同 [胡洽云亦仲景方 ] [ 节庵 ]。
治同。
[ 仲景见表里门 ]。
[ 仲景 ]。
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 未去者。
[注;伤寒六七日、当传里支节结者、胸中支撑而支结也。
喻嘉言曰:谓结于心之边旁也。
呕而支结、谓将传里、发热恶寒、骨节烦痛、为外症未除、 宜和解、昂按此兼太阳、故加桂枝。
脉经日发汗多、亡阳谵语不可下、宜此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自愈。
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仲 景]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
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注;伤寒八九日过经然后下之可谓慎矣。
致知外邪 未尽、 秉虚入里烦渴者, 阳热入胸也。
惊者心恶热, 而神不守也。
烦惊虽系乎心, 亦因胆虚、 为将军之官、失荣而多畏也。
小便不利、里虚而津液不行也。
谵语胃热也。
身重不可转侧阳气不营于表 也。
与柴胡汤 、以除烦满、加茯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
而茯苓牡蛎又能行津液利小便。
加大黄以逐 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合柴胡、 以散表邪而解身重、 因满故去甘草。
按伤寒传足不传手、 其实原无 界限。
此证邪热于心、神明内乱、故烦惊谵语。
仲景加入心药数种不专以足经之治治之也。
本方去半夏人参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名柴胡桂枝干姜汤;[仲景 ]治伤寒汗下后、胸胁满微结、小 故除人参半夏 、而加桂枝以解太阳、干姜以散满、花粉以生津、牡蛎以软坚、以此和解复津液而助阳 ]。
亦治疟发汗多热少:或仅寒不热 [ 喻嘉言曰:小柴胡本阴阳两停之方、可从寒热以为进退、 此方加姜桂则 进而从阳、其加黄芩黄连以退而从阴、可以类推。
李挻曰:伤寒除热未尽、重感六淫之气变 而为症。
治法 与杂病不同、寒多热少、或单寒者、太阳邪变也。
柴胡桂枝汤治;热多寒少、可单热、骨节 烦痛者、阳明 本方以前胡代柴胡。
名小前胡汤 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 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枝汤 下支结、外症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注;头汗寒热而兼满渴表里皆有邪、邪变也。
白虎汤:加桂寒热相等、或先热者、少阳邪变也。
小柴胡汤: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知毋寒热大作、栗战汗不出、散者太阳、阳明合病也。
桂枝石膏汤:服此后疟愈甚者。
三阳合病也、恐传入阴经、急用桂枝黄苓汤、如传入阴经从卯至午发而呕、吐大、便吐者、大柴胡汤下之。
从午至酉发而腹满便闭者;大承气汤下之。
从酉至寅发而欲狂善忘便黑者;桃仁承气汤微利之。
不敢下者、栀子升麻汤;若挟痰食瘴气治法与杂病略同。
附:桂枝石膏汤:桂枝1 钱、黄芩2 钱、石膏、知毋各3 钱、桂枝黄芩汤:即小柴胡、加石膏2 钱、知毋2 钱、桂枝5 分、李挻曰:二方以桂枝治太阳,白虎治阳明,柴胡治少阳意甚明显。
挟痰合二陈。
食积合平胃。
溺涩合五苓。
便秘合大柴胡、无汗加葛根苍术、有汗加黄耆白术、夜发加白芍桃仁、日久加常山槟榔、吐之治疟之法尽矣。
本方去半夏去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姜根汤;[金匮]。
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注;花粉润燥生津、太阳小便不利而渴、宜五苓。
阳明大便不利而渴、宜调胃承气、大柴胡已利而渴、宜白虎。
少阳寒热往来而渴、宜此汤。
遇劳即发明劳疟]。
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仲景]。
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注;凡吐下后胀满者乃当汗、不汗误与吐下、表邪秉虚入里、邪气盛则实之证也。
汗后表已解、而胀满者、知非里实缘脾胃气虚、阴气内压而为胀也。
法当补虚散滞]。
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子和]。
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馀脉洪实弦数。
[注;表为肌热里为蒸热压为积热]。
亦治疟疾[喻嘉言曰:子和法中略施攻补深中肯綮]。
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
治瘟疫、少阳症。
本方加梗桔、名柴胡桔梗汤。
治春咳。
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汤。
治湿热身痛身重。
本方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镇丸。
治呕吐脉弦头痛,及热咳[洁古]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物汤、妇人日久虚劳微有寒热、本方与四物各半、名调经汤。
加解: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在表者可汗、邪在里者不可汗也。
邪在表者可吐、邪在里者不可吐也。
邪在里者可以下、邪在表者不可下也。
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在阴阳交界处、阳经病实驳驳乎欲入太阴、营卫不和阴阳交叉、并非谓表里受邪。
若大柴胡汤可表可下误解也。
大柴胡汤非下三阴之里。
和解一门、和者和其里也、解者解其表也。
和其里则邪不得内犯阴经、解其表邪仍从阳出。
故不必用汗吐下之法而阴阳不争表里并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