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项目,其中围岩的稳定性对于隧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围岩稳定性的重要性围岩是指构成隧道周围墙壁的地质层,其稳定性是保证隧道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

围岩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等。

二、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评估围岩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岩体力学参数测试: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测试,获取围岩的力学参数,如强度、刚度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对于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

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或离散元等数值模拟方法,对围岩进行力学分析,预测其变形和破坏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多种力学因素,并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3. 实地观察和监测:利用现场观察和监测手段,对隧道的变形、裂缝、水渗等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为围岩稳定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三、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因素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地质情况:包括岩性、岩层结构、断裂和节理等。

不同的地质条件会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2.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流等因素对围岩的饱水状态和应力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下应力状态:地应力是指地层中存在的自重应力和外界荷载所引起的应力。

合理的地应力分析对于围岩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

4. 施工过程: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如钻孔、爆破、掘进等操作会对围岩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考虑。

四、围岩稳定性分析解决方案在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解决方案:1.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通过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围岩的稳定性。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衬砌等。

2. 注浆加固:在围岩中注入硬化材料,增加其强度和刚度,提高稳定性。

注浆加固是常用的围岩稳定措施之一。

工程地质讲稿-第9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工程地质讲稿-第9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进而影响围岩稳定性。
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压力、渗透性等对围岩 稳定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软
弱岩体中更为显著。
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分析法
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评估围岩的稳定性和可
能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
数值分析法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围岩应 力分布、变形和破坏过程,为 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谢谢观看
重要性
围岩稳定性是地下洞室工程设计 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 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 性。
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地质条件
包括岩体的物理性质、岩层结 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地下
水状况等。
洞室设计
洞室的跨度、形状、埋深、支 护方式等设计因素岩的扰动程度和 支护结构的及时性有直接影响
控制地下水压力
设置排水系统
在洞室周边设置排水系统,以降 低地下水压力和防止涌水。
采取止水措施
在洞室周边采取止水措施,如注 浆、粘土填塞等,以防止地下水
渗入。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根据地下水压力情况,选择合适 的施工方法,如逆作法、分部开 挖法等,以减少对围岩稳定性的
影响。
监测与预警系统
设置监测点
在洞室周边设置监测点,对围岩位移、变形、应 力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工程地质讲稿-第9章地下洞室围岩 稳定性
目录
•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概述 •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 地下洞室围岩破坏模式与机理 • 提高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措施 •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实例
01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概 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是指围岩在 一定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结构完整 性和稳定性的能力。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1。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

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5。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整理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一、矿物和岩石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矿物的自然集合体。

3.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4.颜色: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映。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6.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最不完全解理)7.断口: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无固定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

8.岩浆岩产状: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距离当时地表的深度等方面的特征。

(分两类:侵入岩体产状、喷出岩体产状)9.岩浆岩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

10.岩浆岩构造:指岩石中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组成的特征。

11.沉积岩结构: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等特征。

12.沉积岩构造:指沉积岩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的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13.沉积岩岩层产状:14.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残余结构)15.变质岩构造: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二、地质构造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残留在岩层中的褶皱、断层和裂隙等变形或变位的现象。

3.构造运动(地质运动):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形和变位的运动。

4.地层: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层状和非层状岩石的总称。

5.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作用而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

6.褶曲:组成褶皱构造的单个弯曲。

7.节理: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

(原生节理、构造节理、次生节理)8.断层: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2 存在的问题 2.1 参数及本构 岩石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是岩石力学研究中最核心的两个
问题,然而,由于岩石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岩土体材料,一 般均具有非线性、非连续性、非均质及多相性等特点,尤其是天 然岩体,由于其赋存的特殊性,它被各种地质构造(如断层、节 理、层理等)切割成既连续又不连续的形态,从而一般均形成一 个从松散体到弱面体再到连续体的材料序列,而且,天然岩体所 涉及的力学问题是一个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多相 (气相、固相、液相)等影响下的复杂耦合问题,再加上工程开 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获得较为准确 的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不准”已成为岩 石力学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瓶颈”问题。
值或变形速率判据用于软弱围岩往往时效不佳,根据牛顿运动 定律,物体从运动转变为静止状态的必要条件是,加速度由负 值渐趋为零。因此,围岩稳定性判据应以加速度为主,辅以变 形值或变形速率,据此提出了变形速率比值判据。
然而采用不同的失稳判据得到的稳定安全度一般是不相同 的,如何建立一个具有理论基础的、可得到唯一解的失稳判据 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21参数及本构岩石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是岩石力学研究中最核心的两个问题然而由于岩石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岩土体材料一般均具有非线性非连续性非均质及多相性等特点尤其是天然岩体由于其赋存的特殊性它被各种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层理等切割成既连续又不连续的形态从而一般均形成一个从松散体到弱面体再到连续体的材料序列而且天然岩体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一个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多相气相固相液相等影响下的复杂耦合问题再加上工程开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力
传统的岩石力学理论是以岩石的加载试验(包括室内及现 场原位试验)为基础,引入成熟的弹塑性理论等建立起来的而 地下洞室岩体开挖后的实际情况是以卸荷为主,且往往有较大 的拉应力区出现。显然传统的岩石力学理论统一采用加载试验 获取的岩体力学参数,应用适合于加载情况的力学分析软件进 行分析与计算,得到的变形及稳定分析结论与现场的实际情况 必然有巨大区别,甚至连趋势都无法反映[4]。

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一、地质因素的影响1.岩土体结构状态岩土体结构是在长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是对围岩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地质因素。

围岩的结构状态通常用其破碎程度或完整状态来表示。

原始状态的岩土体,在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产生各种结构面、形变、错动、断裂等,趋于破碎,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有的完整状态。

因此,结构状态的完整程度或破碎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岩土体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的严重程度,对隧道围岩的稳定起着主导作用。

实践经验指出,在岩性相同的条件下,岩体越破碎,隧道就越易失稳。

因此在各种分级方法中,都把岩体的破碎程度作为基础指标。

岩体的完整状态或破碎程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构成岩体的岩块大小;二是这些岩块的组合形态。

前者一般采用裂隙的密集程度(裂隙率、裂隙间距、体裂隙率等)来表达,即结构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结构面的数目或结构面的平均间距,或采用单位体积中的裂隙数等;后者主要考虑构成岩体的完整状态的各种岩块的组合比例。

岩体结构状态的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裂隙岩体的基本特性,是影响围岩分级的重要因素。

2.岩石的工程性质岩石的工程性质是多方面的,一般主要指岩石的强度或坚固性。

在岩体结构状态成为控制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时,强调岩石强度意义是不大的。

例如,在碎块状岩体中,岩石强度再大也阻止不了隧道围岩的坍落。

但在较为完整的岩体结构中,如岩体具有整体的巨块状结构或大块状结构,岩石强度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这类围岩中,因裂隙少,结构面强度高,故岩石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岩体强度接近。

岩石强度在完整的岩体中是起主要作用的,此时岩石越硬,隧道越稳定。

完整岩体,一般都被认为是均质的连续介质。

隧道开挖后,围岩强度高,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仅在个别情况下有局部的碎块、剥离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理论分析,也是以岩石强度为依据。

此外,在判定某些裂隙岩体的强度时,也以岩石强度为基础。

在围岩分级中,岩石的坚固性或强度都以岩石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基准,这是因为它的试验方法简便,数据分散性小,且与其他物性指标有着良好的互换性。

工程地质 第七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工程地质 第七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⑵塑性松动圈——洞室周边破坏后,该
处围岩的应力降低,加之新开裂处岩体在 水和空气影响下加速风化,岩体向洞内产 生塑性松胀。这种塑性松胀的结果,使原 来由洞边附近岩石承受的应力转移一部分 给邻近的岩体。因而邻近的岩体也就产生 塑性变形。这样,当应力足够大时,塑性 变形的范围是向围岩深部逐渐扩展的。由 于这种塑性变形的结果,在洞室周围形成 了一个圈,这个圈一般称为塑性松动圈
机理: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渗压、动荷载作用下产生塌落 产生条件:
1) 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槽状、囊状风化带、溶洞堆积物; 2)多位于洞顶→边墙.
溶洞堆积物
⑸松软岩体
局部塌方
表现形式:内鼓、缩径、局部挤出、剪切、滞后性。 机理:塑性变形、膨胀、流变、蠕变。
产生条件:
1)岩性软弱:形成年代新、胶结差;
—— 松软或破碎岩体

r
工程类比法
7.4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BQ的分类方法在第四章已经介绍过了。 在这具体提出修正系数的取值
[BQ]=BQ-100(K1+K2+K3)
指:未对洞壁采取任何支护措施,围岩由变形发展至 破坏的时间
式中:t切向拉应力,切向压应力,Rt围岩的抗拉强度,Rb饱和抗压强度
•围岩的抗剪强度是否适应围岩的剪应力。 例:如图
K

F T
洞顶块体Q1和洞壁块体Q2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
K 2(c1l1 c2l2)(ctg ctg)/ L23
K (Q2 costg4 c4l4 ) / Q2 sin
情况的工程 隧 洞 分 类●
无压隧洞(承受围岩压力、外水压力)
⑵ 弹性抗力 —— 一般指有压隧洞冲水后,围岩在内水压力作用 下产生压缩变形的同时对衬砌所形成的反力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学习内容2、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积极物质组成1.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是有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内热;二是来自太阳辐射热,以及地球旋转力和重力。

2.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区分①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种: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②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太阳辐射热引起并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五种: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

它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颜色是光武最直观的一种性质,最常见的有自色与他色两种类型。

5.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画后进行观察,他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鉴定意义。

6.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丝绢光泽如同丝绢的反光,为纤维状集合体矿物所具有,如石棉的光泽。

珍珠光泽如同珍珠的反光,柔和多彩,如云母的光泽。

7.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矿物有软到硬依次为: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8.理解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分完全、中等和不完全等级别。

例如:云母沿解理面可剥离成极薄的薄片,为极完全解理;石盐沿解理面破裂成立方体具有完全解理。

9.岩石的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大多具有块状;沉积岩是有外力作用将风化剥蚀的物质搬运后逐层沉积形成,所以具层状构造;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岩石受到较高的温度和具有一定方向的挤压作用,其组成矿物则依一定方向并行排列,因而具有偏离构造。

(注: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

)火成岩的结构主要是指组成火成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和结晶程度等。

学习资料三:认识围岩的稳定性

学习资料三:认识围岩的稳定性
12
概念疑点
各向同性:亦称“均质性”。指物体的物理、化学等 方面的性质不会因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特性,即某一 物体在不同的方向所测得的性能数值完全相同。 各向异性:亦称“非均质性”。物体的全部或部分物 理、化学等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的 特性。即在不同的方向所测得的性能数值不同。质地不均 匀,各方面强度不一致。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各点的应变和应力一一 对应,当外力除去后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物体。 塑性体:受力能变形,外力消失后不再恢复原来形状 的材料。 弹塑性体:物体在外力施加的同时立即产生全部变形 ,而在外力解除的同时,只有一部分变形立即消失,其余 部分变形在外力解除后却永远不会自行消失的性能。

以上三种作用中,自重应力与 地质构造应力是主要的、普遍 存在的地应力 。
(一)自重应力场 在自重应力场中,地表以下任一深度H处的垂直应力等与其上覆岩体的重量
s z = gH
以压应力为正, 为岩体的容重 当上覆岩体为多层时,则为
g
sz =
å
n
gi Hi
i= 1
式中
gi — 第 i 层岩体的容重
H i — 第 i 层岩体的厚度
3、岩体的受剪变形特性 ①结构体不参与作用,沿结构面滑动。 ②结构面不参与作用,沿结构体断裂。 ③结构面和结构体同时参与作用,结构体被剪断。 4.岩体的流变特性:岩体在受压或受剪的情况下,岩体的变 形随着时间的增长达到终值,并不是瞬间完成的。
图a):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增长。“蠕变” 图b):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降低。“松弛” 具有流变特性的岩体:①极度软弱破碎的岩层②含有 大量泥质软弱填充物的一般破碎岩体。
弯曲折断
松动解脱 塑性变形
严重风化岩体,强度极低,开挖后,塑性变形不能停止。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666渗流:地下水在岩体、土体空隙中的运动层流:地下水运动时,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互不干扰的运动沉积岩:指地表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先期形成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某种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发生的问题。

包括地基稳定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岩溶: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体结构:把不同形态、规模、性质的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叫岩体结构。

褶皱:岩层受构造作用后产生的弯曲变形。

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T、P、流体的影响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坡积土:雨雪或雪水将高处的风碎屑物冲洗,顺坡向下搬运,堆积在较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形成的土。

阶地:当地壳相对上升时,河流的下蚀力加强,使原来的谷底、谷坡也相对抬升而河床相对下切,经多次抬升,在现谷坡上形成台阶状地形。

二.填空1.地下水类型一、按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二、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2.地质作用的方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3.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室内外试验,长期观测,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4.工程地质勘察阶段(1).选址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目的:为工程规划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论证等方面提供地质资料,选定建筑场址勘察任务:初步查明拟建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区域稳定性,在较大的工作范围内选出几个较好的建筑地段。

提出建筑地段的比较方案。

(2)初步勘察阶段目的:在上一阶段指定的区域内选定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越的建筑场地,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结构型式、规模及各相关建筑勘察任务:进一步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细节,提供定量指标,深入分析存在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可靠的定量评价(通过大量的勘探、试验、实验室研究工作及长期起观测来完成)。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概要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概要

各种 断面 形状 的洞 体应 力状 态比 较
二、开挖后围岩中出现塑性圈时的重分布应力
洞室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取决于二次应力与围 岩强度之间的关系。
如果洞周边应力小于岩体的强度,围岩稳定。 否则,周边岩石将产生破坏或较大的塑性变形。 围岩一旦松动,如不加支护,则会向深部发展, 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应力松弛区,称为塑性松动圈。 在松动圈形成过程中,原来周边集中的高应力逐渐向 深处转移,形成新的应力增高区,该区岩体被挤压紧 密,称为承载圈。此圈之外为初始应力区。
围岩失稳机制及破坏形式
围岩变形破坏的常见形式
2.块体滑移
块体滑移是块状结构围岩常见的破坏形式。 这类破坏常以结构面交切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块体 滑移、塌落等形式出现。分离块体的稳定性取决 于块体的形状有无临空条件、结构面的光滑程度 及是否夹泥等。
坚硬岩体中的块体滑移
块 状 结 构 岩 体 的 块 体 滑 移
洞 室 围 岩 应 力 重 分 布 对 比 图
第三节 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
一、围岩稳定的概念 围岩稳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地质力
和工程力作用下岩体不产生破坏和失稳。围岩在压 应力、拉应力及剪应力作用下能否破坏的判断:
1.围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是否适 应围岩应力。(公式略)
2.围岩的抗剪强度是否适应围岩的剪 应力。 (公式略)
三 类 典 型 的 分 离 体
3.层状弯折和拱曲
岩层的弯曲折断,是层状围岩变形失稳的 主要形式。
平缓岩层,当岩层层次很薄或软硬相间时, 顶板容易下沉弯曲折断。
在倾斜层状围岩中,当层间结合不良时, 顺倾向一侧拱脚以上部分岩层易弯曲折断,逆 倾向一侧边墙或顶拱易滑落掉块。
在陡倾或直立岩层中,因洞周的切向应力 与边墙岩层近于平行,所以边墙容易凸邦弯曲。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是地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洞室围岩的稳定程度和寿命,为洞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首先,对地下洞室围岩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这包括围岩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的测定。

通过测试和分析得到的力学参数可以为后续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对围岩的岩性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围岩的地质构造、结构洞的位置、破碎度和节理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为后续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然后,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可以使用有限元方法或者其他数值模拟方法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模拟和分析,可以得到围岩的应变、应力分布以及稳定性指标,进一步评价围岩的稳定性。

最后,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

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标准,可以将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级评价,确定围岩的稳定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过程中,需考虑不同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例如,水文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围岩的强度参数、地震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总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测试、调查、分析和数值模拟,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围岩的稳定性,为地下洞室工程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任务: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工程地质研究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问题,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一、地球的概况1、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3、什么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复习资料1、地下洞室: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2、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的特点(1)普遍存在: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2)与地质环境的联系更密切:置于岩土体内,处于复杂的地应力、地下水、地温和有害气体环境;(3)埋深大:几十至几百米,甚至可达上千米;(4)规模大:往往构成复杂的、庞大的地下建筑群;(5)问题多:变形破坏形式多样;(6)合理利用岩体的问题更重要:围岩是主体;(7)运营条件复杂:内水压力、外水压力、山岩压力、长期强度、蠕变、松弛。

3、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机理在地应力作用下,岩体产生压缩变形→洞室开挖在岩体内形成自由面→洞壁围岩失去径向约束而向洞内产生收敛变形(单向回弹变形)→因围岩发生收敛变形,使洞径、周长减小,即围岩在发生径向回弹变形的同时,切向压缩变形加剧→围岩切向压应力增大。

所以,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实质是:围岩由三向受力状态→平面受力状态(洞壁)→将径向应力加到切向应力上(但不等),轴向应力变化不大。

4、影响应力重分布的因素(1)洞室断面形态:应力集中的程度、部位、范围因洞形而异;(2)初始地应力(组成、大小、方向,尤其是侧压力系数);(3)岩性:坚硬程度、变形模量;(4)岩体结构:结构面产状有很大影响: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及最不利部位;(5)时间:洞壁应力集中到大于弹性极限(屈服应力)后,产生屈服现象,向围岩深部迁移→形成 3 个应力分布区:塑性松动区→弹性压密区→天然应力区应力降低区→应力升高区→天然应力区。

(6)砌刚度及支护时间。

(7)相邻硐室的存在:使围岩应力集中加剧。

5、当r=6a 时切向应力σθ和径向应力σ近似等于σθ,故可以把6a 作为围岩应力r重分布的最大影响范围。

(a 为隧洞半径,r 为质点到洞轴线的距离)当λ≠1时,不同断面形状的洞体,在两侧及角点处出现切应力集中,在洞顶及洞底出现拉应力。

一般说来,圆形洞的洞体应力条件比较好;椭圆形洞的洞体在长轴平行荷载方向时比较有利;对于边墙岩体的隧洞,直墙拱顶式洞体较梯形洞体的应力条件有利。

6、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方式围岩的变形与破坏方式取决于围岩应力状态、岩体结构、硐室断面形态等因素:(1)脆性破裂:表现形式:岩爆、板裂。

机理:双向受压的、坚硬完整的岩石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脆性破裂。

产生条件:1)岩性坚硬完整;2)高地应力;3)轴线垂直于σ1;4)钻爆施工产生爆破裂隙。

(2)块体滑动与塌落:表现形式:结构面交切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块体,发生滑动或塌落机理:分离块体在重力和切向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滑塌破坏。

产生条件:1)岩性坚硬,但发育 2~3 组软弱结构面,软、硬互层,倾斜地层;当分离块体有临空条件、结构面光滑或夹泥时稳定性差;2)地应力水平较高,或洞室规模较大。

(3)弯曲折断:表现形式:内鼓、张裂、折断破坏。

机理:层间结合力差或岩体呈迭板状,分离块体在重力和切向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破坏,软硬互层时抗弯能力较差。

缓倾岩层:当岩层很薄或软硬相间时,顶板易下沉弯曲、张裂、折断、塌落;陡倾或直立岩层:洞周切向应力和边墙岩层近于平行,所以边墙易向洞内凸邦、鼓出、弯曲、折断;(4)倾斜岩层:当层间结合力不良时,顺倾向一侧拱脚以上部分岩层一弯曲折断,逆倾向一侧边墙或拱顶易滑落掉块。

产生条件:1) 中厚层、薄层软、硬互层状岩体;2)劈理带;3) 裂隙密集带(一组特别发育)。

(5)松动垮塌:表现形式:塌方、冒顶、拱顶破裂。

机理: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渗压、动荷载作用下产生塌落,在边墙上表现为滑塌或碎块的坍塌。

产生条件:1)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槽状、囊状风化带、溶洞堆积物;2)多位于洞顶→边墙。

(6)塑性变形与膨胀:表现形式:内(底)鼓、缩径、局部边墙挤入机理:软弱破碎的岩体在重力、切向应力和地下水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膨胀、流变、蠕变。

产生条件:1)岩性软弱:形成年代新、胶结差或断层带;2)膨胀岩:含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硬石膏等→物理化学效应;3)较高的围压。

(7)地下洞室特殊地质问题:突水突泥、腐蚀、地温、瓦斯7、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1)地形地貌:要求:山体完整,洞室周围包括洞顶及傍山侧应有足够的山体厚度;洞身:避开负地形←汇水或承载力不足;进出口:要求上覆厚度大,下陡上缓,无滑坡崩塌等现象;洞口岩石应直接出露或坡积层厚;岩层最好倾向山里;在地形陡的高边坡开挖洞口时,应不削坡或少削坡或做人工洞口;隧道进出口不应该在排水困难的低洼处,也不应该在冲沟等受冲刷地方;(2)地层岩性:岩性:坚硬完整的岩浆岩和大部分变质岩,围岩稳定性好;但凝灰岩、粘土岩、页岩、胶结不好的砂砾岩、千枚岩及片岩,稳定性差,开挖洞室易坍塌。

沉积岩较复杂:交接良好的、均质厚层的砂岩、砾岩、灰岩、白云岩,围岩稳定性好;软硬互层或软弱夹层的岩体,稳定性差;层次越多,单层厚度越薄,稳定性越差;胶结不良的砂岩、砾岩、部分凝灰岩、薄层泥灰岩、页岩、粘土岩、岩盐、煤岩等岩体软弱,开挖洞室易造成变形破坏,岩体完整性:均质厚层或块状结构硬质岩层作为围岩稳定性好;松散及破碎岩体稳定性差;层状结构岩体较复杂(单层与多层、互层,厚层与薄层);总之,坚硬完整的块状岩体中开挖洞室最为稳定。

(3)地质构造(重要因素):地质构造控制了岩体的完整性和透水性等。

褶皱:洞轴线与褶皱垂直是有利于围岩稳定:①褶皱形态标志着岩石所受过的压力条件,褶皱核部完整性差;②洞轴线垂直于褶皱轴时,最大主应力平行于洞轴线,岩体受挤压作用排列紧密,稳定性较好;③洞顶可能因抗拉强度不够而产生松动破坏,当岩体厚度大,强度高时洞顶起到承重板的作用,稳定性也很好;④ 洞轴线平行于褶皱轴时,不同部位围岩稳定性不同。

两翼:层间错动、块体滑动、山压不对称;背斜核部:破碎、松散;纵张裂隙及岩层倾角影响洞顶围岩稳定;向斜核部:破碎、松散、汇水;洞顶和边墙稳定性问题均突出。

断裂:应尽量避开①断裂构造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成构造岩,提供了地下水渗流通道,对围岩稳定性不利其影响取决于规模、胶结程度、力学性质、组合形式;②导致掉块、塌方、超挖、突水、块体滑动;影响:弹性抗力、山岩压力和稳定性。

(4)地质环境因素:地应力:地应力的大小、方向,控制围岩能否破坏和破坏形式;控制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决定能否产生岩爆;③构造应力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要求轴线平行σ1。

高地温:影响施工、产生温度应力、指示地质异常有害气体:CH4、CO2、CO、H2S 危害:影响施工、磨蚀设备、瓦斯爆炸分布于:煤层、石油、硫化矿床、沥青。

地下水:突水,塌方、塌滑也与地下水有关。

影响:① 外水压力;② 动水压力;③溶解、软化、泥化作用;④ 吸水膨胀;⑤ 机械潜蚀。

分布:断层破碎带、岩溶、裂隙化脆性岩体。

风化:使岩体破碎、松散,地下水影响加剧。

施工因素:开挖方法;爆破方法;钻孔质量;爆破质量;支护方式等。

(5)洞室的形态和尺寸:圆形→椭圆形→城门洞形→梯形→方形。

8、围岩压力:由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产生的、作用于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

围岩压力按其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变形山压、松动山压、膨胀山压和冲击山压。

(1)变形山压:由于围岩的弹性回弹(开挖后即完成和塑性变形(具有滞后性)所产生的山压。

(2)松动山压:由于围岩的松动破坏(含松动垮塌、块体滑动、弯曲折断)所产生的山压。

局部范围、大小取决于脱落体重量。

(3)膨胀山压:是围岩(含蒙脱石及大量伊利石矿物)吸水膨胀所产生的山压。

(4)冲击山压:由岩爆所产生的山压。

高地应力地区,分布及大小难确定。

9、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时间、硐室尺寸和形状、隧洞的埋深、支护、爆破、超挖回填。

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散粒体理论、弹塑性平衡理论、流变徐变理论、块体极限平衡理论。

10、地下洞室特殊的地质问题:突水突泥、腐蚀、地温、瓦斯。

11、外水压力:是地下水作用在围岩和衬砌上的动、静水压力,是水工隧洞的基本荷载之一。

12、围岩的抗力:是指在内水压力作用下围岩对衬砌的反力。

围岩弹性抗力:围岩仅发生弹性变形(考虑衬砌的允许变形,确保衬砌在内水压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时所产生的反力。

弹性抗力系数K:是指围岩在放射状压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单位变形时,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压力。

单位弹性抗力系数:隧洞半径为 100cm 时的 K。

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和岩体的强度特征(与压力呈负相关,但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与岩体强度呈正相关);②受力方向与主要结构面的关系(K0平行>K0垂直);③地应力的状态(内水压力<地应力,K 0↑;内水压力>地应力,K 0 ↓)13、围岩抗力确定常用方法:现场试验直接测定法:(橡皮囊法,径向千斤顶法,水压法)、间接测量计算法、工程类比法。

14、覆盖比:指岩层覆盖厚度与内水压力水头之比。

确定最小覆盖层的方法:上台理论、岩石的拉裂理论。

高压隧洞的围岩承载力通常用覆盖比来确定。

15、岩体质量等级的围岩分类常见方法:岩体质量指标(RQD)分级、BQ、RSR、RMR 分类、HC 分类、Q 分类。

16、RMR 分类:也叫地质力学围岩分类,根据 6 个方面的参数对岩体质量进)、RQD、不连续面间距和方向、不连续面状态、地行评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 RC下水、不连续面的性状。

17、Q分类:考虑的六个参数:RQD、节理组数、节理面的粗糙度、节理面蚀变系数、节理水折减系数、应力折减系数。

18、几种围岩分类方法的评价(1)单指标 RQD 只考虑岩块的大小,并没有考虑岩石的质量和其他地质因素;(2) RSR主要考虑地址参数和结构参数,但因考虑因素过于复杂,有些参数很难准确获得,进行权值分配时,带有主观性,实际应用难度大,而且没有考虑围岩压力的影响,只适用于浅埋隧道;(3)Q系统分类科学,但由于分类涉及的因素太多,而且指标的确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此外,没有考虑岩石强度,没有考虑结构面的不利组合情况,没有考虑高外水压力等;(4)RMR分类仅限于受节理裂隙控制的较高强度的岩石,不适合质软的岩体,RMR 没有考虑岩体应力状态,高外水压力的影响;(5)围岩工程地质分类(HC分类),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分类方法,但对高地应力的处理不够合理;(6)BQ分类是一个通用的标准,较易掌握但关于初始应力(极高,高)没有定量的指标,有一定的随意性。

19、改善围岩稳定性的措施(1)支撑(临时性的):水支撑、钢支撑、混粘土支撑;(2)衬砌(永久性的):1)无压隧洞的衬砌:平整衬砌、整体混粘土衬砌、钢筋混粘土衬砌;2)有压隧洞衬砌:平整的及止水衬砌、单层整体混粘土衬砌、钢筋混粘土衬砌、双层和联合衬砌、钢板衬砌、预应力衬砌;(3)锚杆;(4)喷混粘土支护;(5)钢筋网。

20、隧道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装备式衬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