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各阶段和防治措施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四.阶段D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阶段D 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积极的内科治疗 后休息时仍有症状,需要特殊干预。 治疗包括所有阶段 A、B、C 的措施,特殊 干预如: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静脉 滴注正性肌力药;如果肾功能不全可应用 超滤法或血液透析。
一.利尿剂
(二)临床应用 1.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氢氯噻嗪25 mg/d, 呋塞米20 mg/d,或托拉塞米10 mg/d)逐渐加量。 体重每日减轻0.5~1.0 kg 。 2.氢氯噻嗪100 mg/d已达最大效应,呋塞米剂量 不受限制。 3.一旦病情控制(肺部啰音消失,水肿消退,体 重稳定)即以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 4.每日体重的变化是最可靠的检测利尿剂效果和 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指标 。
二、观念的转变
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 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 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随着心衰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拮 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已成为治疗心力 衰竭的关键。
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纽约心脏病协会)
一.利尿剂
(四)不良反应 1.电解质丢失:低钾、低镁、低钠血症,而诱发 心律紊乱。并用ACEI,保钾利尿剂特别是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常能预防钾盐、镁盐的丢失。 2.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利尿剂的使用可激活内源 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RAAS。利尿剂应与 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3.低血压和氮质血症:可降低血压,损伤肾功能, 但低血压和氮质血症也可能是心衰恶化的表现。 可以用多巴胺。
新指南中继续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慢性心衰治疗的 基础用药。 目前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 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适应证的处方率较低 (37%),用量不足,不长期应用等。 临床医生需深刻理解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不 可替代的作用,紧紧把握好其应用时机,根据患 者个体情况尽早、长期使用,达到有效的b1受体 阻滞,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为更多 的心衰患者带来其本应享有的获益。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解读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解读概述1.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逝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规范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的参考。
诊断标准2. 心力衰竭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新指南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包括症状的程度、心功能的分级等方面,使诊断更加科学、准确。
治疗原则3. 治疗原则是心力衰竭管理的基础,新指南对治疗原则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4. 药物治疗一直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新指南对常用的药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剂量调整建议,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新型药物的使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非药物治疗5.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占据了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地位。
新指南对运动训练、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积极推广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手术治疗6. 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行手术治疗,新指南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指导。
并发症防治7. 心力衰竭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新指南对这些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对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康复和管理8. 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和长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新指南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长期管理、定期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指导。
结语9. 作为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而新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版)》为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权威和实用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进展10.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完整版)心力衰竭
心理支持途径和方法
个体化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了解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制定 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
心理咨询与辅导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增强治 疗信心。
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
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结合心理治疗手段和药物辅助,改善患 者心理状态。
家属参与和社会资源整合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ACEI/ARB类药物、β受体 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以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
器械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可考虑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植入式心律转复除 颤器(ICD)等器械治疗手段 。
05 诊断技术与方法进展
CHAPTER
传统诊断技术回顾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方法,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 否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如水肿、呼吸困难、心脏杂音等
。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之 一,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异常
,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大小 和形态,以及肺部血管和肺组织 的改变,有助于评估心力衰竭的
ECG和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ECG)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超声心动图可评 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脏大小、射血分数等。
6分钟步行试验
通过测量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来评估其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状态 。
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 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正常射血分数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进展
HF-PEF的死亡率
Patients (%)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
35
32
Reduced systolic function
30
29
25.5
25
22.2
20
15
10
5
0
Owan et al
Bhatia et al
1 year mortality
Owan T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 251-259; Bhatia RS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 260-269.
SHF与HF-PEF的预后(5年生存率)
OWAN T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 251-259
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
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
生
生
存
存
率
率
年 危险病例数
年 危险病例数
单纯舒张性心衰约为全部心衰的40%-50%,往往 发生于收缩性心衰之前,死亡率为8%-17%.
年龄对舒张功能影响大于对收缩功能影响。 <60岁 DHF发生率:15%-25% 60-70岁 DHF发生率:35%-40% >70岁 DHF发生率:50%
女性舒张性心衰的发生高于男性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预后比收缩功能不全性心 衰或二者并存者要好
病因与主要诱因
病因
影响左室松弛性能的疾病
如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 动脉瓣狭窄、冠心病、老年性心脏病、糖 尿病
心肌 肥厚 纤维化/ 胶原改变 凋失,舒张受损
心力衰竭
死亡、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心律失常、卒中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
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
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进展--需要修改
心衰患者临床评估(五)
不宜采用的方法
* * * * 常规使用心内膜心肌活检 常规Holter或SAECG 已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再次做冠脉造影 常规测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内皮素水平
40年代心衰的概念
心衰
向 动脉泵血障碍
液体潴留
静脉回流障碍
肾血流
肾静脉
回流障碍
静脉压
肾微循环 障碍
水钠排泄障碍
水钠排泄障碍
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
* * * * * * *
病史及体格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 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 X线胸片 心电图 冠脉造影 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 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 99mTc-MIBI 201TL 心肌核素显像 PET
心衰患者临床评估(二)
心功能不全程度判断
* NYHA 心功能分级
水肿 前向衰竭假说 反向衰竭假说
60年代心衰的概念
心衰 泵功能障碍 长期静脉和动脉收缩
周围至中央循环 重新分布
心输出量
前后负荷
肺血管压力
骨骼肌灌注
左室肥厚/扩张
肺充血
运动能力
近代心衰的概念
心衰 神经激素异常 长期神经激素激活 水钠潴留 冠脉及全身血管收缩 心肌耗氧量 水肿 肺充血 细胞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和儿茶酚胺 毒性作用 过度氧化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 (因心衰频繁住院治疗且不能从医院 安全出院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在家
中接受静脉支持治疗者,正在使用机 械循环辅助装置者、在重症病房接受 心衰治疗者)
心衰分期的优点
充分考虑了心衰的危险因素和器质性心 脏病基础 将心衰作为一个病,反映了病情的不同阶 段 分期与预后相关
如何识别心衰患者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或心衰患者往往以下 述3种情况之一就诊 * 运动耐量降低:呼吸困难和/或疲乏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四是临床试验中已证实此类药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率,醛固酮拮抗剂是β 受体阻滞剂之后,第二种具有此种有益作用的药物。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非 常常见,积极防是非常必要。
如何应用好“金三角”方案
• (1)患者LVEF≤35%且无应用醛固酮拮抗剂的禁忌证(如 估计肌酐≤30 ml/min和血钾≥5 mmol/L);
慢性心衰类型名称和诊断标准修订
采用了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名称 收缩功能不全心衰-----LVEF降低的心衰(HF-REF) 舒张功能不全心衰-----LVEF保留的心衰(HF-PEF)
HF-PEF的诊断标准
。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和体征; 。LVEF≥45%,且左心室不大; 。存在心脏结构性改变(如左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超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解读
中国心衰指南历程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7
2010
2014
定义 慢性心衰的评估 HF-REF的治疗 HF-PEF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衰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
治疗 心衰病因和合并症
的处理 右心衰竭 心衰整体治疗 随访管理
伊伐布雷定
1.使用方法:起始剂量2.5 mg、2次/d,根据心率调整用量, 最大剂量7.5 mg、2次/d,患者静息心率宜控制在60次/min左右 ,不宜低于55次/min。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心力衰竭可以 分为急性和慢性、左心衰竭和右心衰 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 竭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 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等。
病理机制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 亡、心肌纤维化等导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06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 生活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与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控制体重与血压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检 测血压,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 压。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
适量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04
药物治疗的挑战与 展望
耐药性问题
耐药性产生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用药过程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对药物的抵抗性, 降低药物疗效。
耐药性分类
根据产生机制的不同,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原发性耐药是指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一开始就对药物不敏感,而继发性耐药则是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 医疗
基因检测与药物选择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确定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预测其对不同药物的反应。这有助于医生为 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患者管理与随访
定期随访
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需要修改
17
[HF治疗]
二、肯定为标准治疗药物:
(一)利尿剂
7、用利尿剂过程中,出现LBP氮质血症时,已无体 液潴留,可能是利尿剂过量,血容量不足,需减少利尿 剂用量,如有体液潴留LBP,氮质血症,可能是HF恶 化,终未器官灌注不足,需继续利尿+多巴胺/多巴酚丁 胺; 8、出现利尿剂抵抗(HF恶化)时,可用 (1) 静脉用lasix(1-5mg/min) (2) 2或2种以上利尿剂合用; (3) 加小剂量多巴胺/多巴临床评定]
一、 临床评估
(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
1、病史及PE 确定心脏原发病:冠心、高血压、风心、扩张性心 肌病、其他 确定:左、右、全HF;
8
[HF临床评定]
一、 临床评估
(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 2、实验室检查 (1)UCG ①诊断心室、心肌或心瓣膜病变; ②定量/性心脏结构; ③测量LVEF、LVEDV、LVESR及判断预后; ④区别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 ⑤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 (2)核素心室造影、心肌灌注显像 诊断及鉴别诊断。 LV容量、LVEF;
二、HF治疗评估
(一)临床心功能状况评估 NYHA心功能 6min步行试验 (二)疾病进展评估 1、 死亡率及住院次数; 2、 综合评估; 死亡 猝死 症状恶化(NYHA心功能分级加重) 加药剂量或改药及增加新药 住院事件及经济效益
13
[HF预防]
△"三防"
一、防止初始心肌损害 1、四高一抽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抽烟 2、冠心病一、二级预防(HOPE) 3、风心、心肌炎/病预防 二、防止心肌进一步损害 ACS:三抗(抗凝、抗缺血、抗脂) AMI后,ACEI(沙坦)、β-A 三、防止心肌损伤后恶化 已有HF:用ACEI(沙坦)、β-A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常常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1、病史采集在诊断心力衰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心力衰竭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进行检查,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从而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二、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 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1、控制血压和血脂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控制。
2、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3、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
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心脏激素等药物,用于 控制症状并改善心脏功能。
手术治疗
如心脏手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用于纠正心脏结 构和功能的异常。
药物治疗的进展
新一代药物
针对心力衰竭症状的新药物正在 不断研发,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 量。
研究成果
最新的心衰研究为了解疾病机制 和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 重要的线索。
心力衰竭管理的新趋势
远程监测
借助现代技术,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心脏 功能和病情发展。
健康教育
患者和家属通过接受心脏疾病的相关教育,提 高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计划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计划旨在改善 生活质量并避免复发。
社区支持
建立心力衰竭管理的社区支持网络,为患者提 供情感支持和资源共享。
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1 疲劳
患者常感到疲乏、无精打采。
3 水肿
脚踝、腿部或腹部肿胀。
2 呼吸困难
常出现气喘、呼吸急促。
4 心悸
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观察症状和体征。
பைடு நூலகம்
2
心电图
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脏是否有异常。
3
超声心动图
使用声波来观察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 展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定义为心脏无法有效泵血造成的症状和体征。 本演示将介绍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的定义及疾病背景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造成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供血不足。通 常由其他心脏疾病引起,如高血压、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疾病。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指南2018(2019_3_7)
8.吸烟
7.高血压 高血脂
1.糖尿病
2.肥胖 3.寒冷刺激
6.遗传因素
5.饮食
4.不良情绪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心衰的预防-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患者
推荐
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左心 推荐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和延缓心衰发
室收缩功能障碍
生,延长寿命(不能耐受ACEI者,推荐ARB)
6.心肺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能量化运 动能力,可用于心脏移植和/或机械循环支持 的临床评估(I,C),指导运动处方的优化(II a, C),原因不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Ⅱa,c)。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心衰诊断与评估
7.6 min步行试验: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6 rain步行距离<150 m为重度心衰,150。 450 m为中度心衰,>450 m为轻度心衰。
《中国心力衰竭估
三、特殊检查 1.心脏磁共振(CMR):CMR是测量左右心室容量、质量和射血分数的“金标准”,当超
声心动图未能作出诊断时,CMR是最好的替代影像检查。 2..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经药物治疗后仍有心绞痛的患者(I,C),合并有症状的室性心
律失常或有心脏停搏史患者(I,C),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无创检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的心衰患 者(Ⅱa,C)。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心力衰竭病因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心衰诊断与评估
一、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可提供心衰的病因和诱因线索,明确患者存
在的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I,c)。 代偿良好的心衰患者可以无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
心力衰竭治疗及护理新进展
心力衰竭诱因
约有93%心力衰竭的发生有明确的诱因,有效的控制诱因才能控制心力衰竭。
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快房颤最常见) 3.血容量增加(输液量,速度、摄盐过多) 4.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妊娠后期、分娩 5.治疗不当(不恰当的使用洋地黄、扩血管药、利尿剂)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又并发其他疾病(甲亢、贫血)
药物治疗
达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用法:晨服,5-10mg QD 适用:2型糖尿病患者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ll-IV级) 药理学机制:调节心脏代谢重构,利尿、降压、促进红细胞生成。 不良反应:尿路感染、低血压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1)心衰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后使用 2)小剂量加用 6.25mg bid开始,2-4周增加剂量,逐步达最大耐受 剂量 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min,但不宜低于55次/min。 3)不能立即停药,应逐步减量 禁忌症: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二度及二度以 上房室传导阻滞。
我国心衰现状
患者1370万 年平均住院次数3.3次
公共卫公生共负担沉重!
年平均住院费用29746元
35岁以上群患病率1.3%
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0% 与208003岁年以相上比人,群患患者病数率增1加29%00多 心衰的再住院率达万24.5%,5年死亡率达
心力衰竭的分类
发病机制: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减退性心衰
主要药物: ➢达格列净 ➢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 ➢MRA
主要药物: ➢维利西呱 ➢达格列净 ➢ACEI/ARB/ARNI ➢ β受体阻滞剂 ➢MRA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1)对所有诊断为HFrEF的患者应尽早接受多种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推荐ARNI/ACEI/ARB、β受 体阻滞剂、MRA、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使用四联药 物治疗可使HFrEF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73%。 (2)对有淤血症状和(或)体征的心衰患者应先使用利尿剂以减轻液体潴留。当患者处于淤血状态时, ARNI/ACEI/ARB、MRA和SGLT2i的耐受性更好;若患者无明显水肿而静息心率较快时,β受体阻滞剂耐 受性会更好。 (3)优化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及起始剂量,推荐不同机制药物联合起始治疗,逐 渐滴定至各自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使患者最大获益,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症状、体征、血压、 心率和心律、肾功能和电解质等。 (4)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应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相应的临床情况选择以下治疗:ICD、CRT或心脏再同步 治疗除颤器(CRT-D)、维立西呱、伊伐布雷定、地高辛。 (5)经以上治疗后病情进展至终末期心衰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心脏移植、姑息治疗、LVAD治疗。 (6)HFrEF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导致心衰恶化的药物,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Ⅰc类抗心律失 常药和决奈达隆、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非甾体抗炎药等。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器官功能指标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综合治疗措施
针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器官 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
目录
• 引言 • 药物治疗进展 • 非药物治疗进展 • 急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Chapter
急性心力衰竭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突发的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 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引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的临床综合征。
流行病学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的增 长,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外,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有关。
治疗现状及挑战
治疗现状
目前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 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等。药物治 疗以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脏功能为主;机械通气可改善患 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手术治 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心脏瓣膜 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VS
挑战
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但急性心力衰 竭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患者死亡率较高 。此外,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同一种治 疗方法在不同患者中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存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02
药物治疗进展
Chapter
利尿剂
1 2 3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
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忆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各种病因之首。
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抖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新进展
1. B型脑利钠肽:B型脑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前体(NT-pro BNP)均属于心肌应激 标志物,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指南认可。血浆BNP可用于鉴别心源性和 肺源性呼吸困难,大多数心衰导致呼吸困难患者的BNP在400 ng/L以上,BNP<100 ng/L时不支持心衰的诊断。NT-proBNP比BNP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可反映短暂时间 内新合成的BNP。NT-proBNP<300 ng/L可排除心衰,其阴性预测值为99%。NTpmBNP 1200 ng/L诊断心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 和88%。此外,STARS-BNP等 研究还表明,BNP水平在评估心衰患者预后方面优于对出院以及疗效监测的评估。
•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我国有关 心衰的诊疗建议与指南不断出现与更新,心衰又步入了规范化和个体 化的循证治疗时代。
2Leabharlann 心衰模型认识的进展:治疗理念的转变
心衰是由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引起心室充血或射血 能力损害而导致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进行性心室重 构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模型进展 促进治疗理念的转变。
3
心衰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 第一阶段(解剖学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 ——认识形成心衰的疾病 ——心衰是心肌收缩功能不足所致 ——治疗:强心药(洋地黄)和利尿药
• 第二阶段(血流动力学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认识心衰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心衰中前后负荷的作用 ——治疗: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
3. 和肽素(copepdin):已证实加压素的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加压素很不稳 定、清除快,检测起来十分困难。和肽素是加压素激素原的C端部分肽段,稳定性好、 能快速可靠地测定,因此可作为加压素的替代性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