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
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解三角形 讲义 (解析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模板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
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
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问题,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
重点: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定理解三角形难点:能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测量与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一课时,正弦定理及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二课时,余弦定理及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三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正弦定理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解三角形复习课的起始课,由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对定理及变形的回忆,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由几个典型的例题,归纳出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类型,再由定理本身出发再次分析定理可以解决的类型,提升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解读的能力。
再析定理,进而推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3、你还有哪些收获?活动意图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提问,既检测又强化重点。
“你还有哪些收获”,希望学生能够答出:三角形面积公式、SSA 的情况可能出现两解、取舍的方法、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环节六:课堂检测教的活动61、 在中,已知 45,30,10A C c cm ︒︒===,求a 边. 2、 在△ABC 中,π32,6,2===B b c ,求∠A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4.7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的全部内容。
第07节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5年统计分析预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2014浙江文18;理10,18;2015浙江文16;理16;2016浙江文16;理16;2017浙江14;2018浙江卷13.。
1.测量距离问题;2。
测量高度问题;3。
测量角度问题。
4.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 从浙江卷来看,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考查边角的计算,也有与导数结合考查的情况。
5.备考重点:(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解法.(3)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术语.【知识清单】1. 测量距离问题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度: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为坡比).2.测量高度问题余弦定理:2222cosc a b ac B+-=。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仰角和俯角意义图示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方位角意义图示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3.方向角意义图示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意义图示(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步骤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若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3)若点P 在点Q 的北偏东44°,则点Q 在点P 的东偏北46°.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0,π2.(×)2.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D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3.如图,为测量一棵树OP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30+303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22×32-22×12=6-2 4.由正弦定理得PBsin 30°=ABsin 15°,所以PB=12×606-24=30(6+2),所以树的高度OP=PB sin 45°=30(6+2)×22=(30+303)(m).4.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km.64解析:因为∠ADC=∠ADB+∠CDB=60°,∠ACD=60°,所以∠DAC=60°,所以AC=CD=32km.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CDsin∠DBC·sin∠BDC=32sin 45°·sin 30°=64(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 cos 45°=34+38-2×32×64×22=38.所以AB=64km.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5.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40 m解析: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3x.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考点1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用性考向1测量距离问题如图,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 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m,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ABsin∠ADB=ADsin∠ABD,解得AD=3(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m),即2.5km , 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1.若将本例条件“BD =1 km ,AC =3 km ”变为“BD =200 m ,CD =300 m ”,其他条件不变,求这条索道AC 的长.解:在△ABD 中,BD =200,∠ABD =120°. 因为∠ADB =30°,所以∠DAB =30°. 由正弦定理,得BD sin ∠DAB =ADsin ∠ABD , 所以200sin 30°=ADsin 120°. 所以AD =200×sin 120°sin 30°=200 3 (m). 在△ABC 中,DC =300 m ,∠ADC =150°,所以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2003)2+3002-2×2003×300×cos 150°=390 000,所以AC =10039 m.故这条索道AC 长为10039 m.2.若将本例条件“∠ABC =120°,∠ADC =150°,BD =1 km ,AC =3 km ”变为“∠ADC =135°,∠CAD =15°,AD =100 m ,作CO ⊥AB ,垂足为O ,延长AD 交CO 于点E ,且CE =50 m ,如图”,求角θ的余弦值.解:在△ACD 中,∠ADC =135°, ∠CAD =15°,所以∠ACD =30°. 由正弦定理可得AC =100×sin 135°sin 30°=100 2.在△ACE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EA =AC ·sin ∠CAE CE=3-1,所以cos θ=cos ⎝ ⎛⎭⎪⎫∠CEA -π2=sin ∠CEA =3-1.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去求解.提醒: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的三角形及正弦、余弦定理要恰当. 考向2 测量高度问题如图,小明同学在山顶A 处观测到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且∠BAC =135°.若山高AD =100 m ,汽车从B 点到C 点历时14 s ,则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精确到0.1).参考数据:2≈1.414,5≈2.236.22.6 解析:因为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 所以∠BAD =60°,∠CAD =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v m/s ,则BC =14v . 在Rt △ABD 中,AB =AD cos ∠BAD =100cos 60°=200. 在Rt △ACD 中,AC =AD cos ∠CAD =100cos 45°=100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BAC , 所以(14v )2=(1002)2+2002-2×1002×200×cos 135°,所以v =50107≈22.6,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22.6 m/s.解决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在解决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是关键.(2)高度问题一般是把它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要注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应用.若是空间的问题要注意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1.圭表(如图1)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杆(称为“表” )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杆垂直的长尺(称为“圭” ).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2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北京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BC)为26.5°,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DC)为73.5°,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BD的长)为a,则表高(即AC的长)为()A.a sin 53°2sin 47°B.2sin 47°a sin 53°C.a tan 26.5°tan 73.5°tan 47°D.a sin 26.5°sin 73.5°sin 47°D解析:由题意得,∠BAD=73.5°-26.5°=47°.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Dsin∠BAD=ADsin∠ABD,即asin 47°=ADsin 26.5°,则AD=a sin 26.5°sin 47°.在△ACD中,ACAD=sin∠ADC=sin 73.5°,所以AC=a sin 26.5°·sin 73.5°sin 47°.故选D.2.如图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展馆——国家博物馆.现欲测量博物馆正门柱楼顶部一点P 离地面的高度OP (点O 在柱楼底部).在地面上的A ,B 两点测得点P 的仰角分别为30°,45°,且∠ABO =60°,AB =50米,则OP 为( )A .15米B .25米C .35米D .45米B 解析:如图所示:由于∠OAP =30°,∠PBO =45°,∠ABO =60°,AB =50米,OP ⊥AO ,OP ⊥OB .设OP =x ,则OA =3x ,OB =x ,在△OAB 中,由余弦定理得OA 2=OB 2+AB 2-2OB ·AB ·cos ∠ABO , 即(3x )2=502+x 2-2×50x ×12,所以x 2+25x -1 250=0,解得x =25或x =-50(舍).3.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口径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 ,D ,测得CD =80米,∠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805 解析:如图,在△ACD 中,∠DCA =15°,∠ADC =150°,所以∠DAC =15°.由正弦定理,得AC=80sin 150°sin 15°=406-24=40(6+2)(米).在△BCD中,∠BDC=15°,∠BCD=135°,所以∠CBD=30°.由正弦定理,得CDsin∠CBD=BCsin∠BDC,所以BC=CD·sin∠BDCsin∠CBD=80×sin 15°sin 30°=40(6-2)(米).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1 600(8+43)+1 600(8-43)+2×1 600(6+2)×(6-2)×12=1 600×16+1 600×4=1 600×20,解得AB=805(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805米.考点2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2020·青岛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AB=1,AD =3,BC= 2.(1)若C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若sin∠BCD=325,∠ADC∈⎝⎛⎭⎪⎫0,π2,求sin∠ADC.解:(1)如图,连接B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AB2+AD2=4,所以BD=2.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 =BC 2+CD 2-BD 22BC ·CD =2+(1+3)2-222×2×(1+3)=22. 因为C 为三角形的内角,故C =π4, 所以S △ABD =12AB ·AD =12×1×3=32, S △BCD =12BC ·CD sin C =12×2×(1+3)×22=1+32, 故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32.(2)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 ∠BDC =BDsin ∠BCD , 所以sin ∠BDC =BC ·sin ∠BCD BD=35. 因为∠ADC ∈⎝ ⎛⎭⎪⎫0,π2,所以∠BDC ∈⎝ ⎛⎭⎪⎫0,π2, 所以cos ∠BDC =45,在Rt △ABD 中,tan ∠ADB =AB AD =33, 故∠ADB =π6,所以sin ∠ADC =sin ⎝ ⎛⎭⎪⎫∠BDC +π6=35×32+45×12=4+3310.正余弦定理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注意点(1)图形中几何性质的挖掘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或是问题求解的转折点. (2)根据条件或图形,找出已知,未知及求解中需要的三角形,用好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养成应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1.如图,为了测量A ,C 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 ,D 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AB =5,BC =8,CD =3,AD =5,且∠B 与∠D 互补,则AC 的长为( )A .7 kmB .8 kmC .9 kmD .6 kmA 解析: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 =AD 2+CD 2-AC 22AD ·CD =34-AC 230.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B 2+BC 2-AC 22AB ·BC=89-AC 280. 因为∠B +∠D =180°,所以cos B +cos D =0,即34-AC 230+89-AC 280=0,解得AC 2=49.所以AC =7.2.(2020·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26,AD =3,∠ADB =2∠ABD ,∠BCD =π3.(1)求BD ;(2)求△BCD 周长的最大值.解:在△ABD 中,设BD =x ,∠ABD =α,则∠ADB =2α, 因为AB sin 2α=AD sin α, 所以cos α=63.由余弦定理得cos α=x 2+24-946x =63. 整理得x 2-8x +15=0,解得x =5或x =3. 当x =3时,得∠ADB =2α=π2, 与AD 2+BD 2≠AB 2矛盾,故舍去, 所以BD =5.(2)在△BCD 中,设∠CBD =β, 所以BD sin π3=BC sin ⎝ ⎛⎭⎪⎫2π3-β=CD sin β,所以BC =1033sin ⎝ ⎛⎭⎪⎫2π3-β,CD =1033sin β,所以BC +CD =1033·⎝ ⎛⎭⎪⎫32sin β+32cos β=10sin ⎝ ⎛⎭⎪⎫β+π6≤10. 所以△BCD 周长的最大值为15.考点3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2020·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cos 2x +3sin(π-x )sin ⎝ ⎛⎭⎪⎫x -π2-12.(1)求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2)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A )=-1,a =2,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f (x )=1+cos 2x 2-3sin x cos x -12=12cos 2x -32sin 2x =-sin ⎝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 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π3和⎣⎢⎡⎦⎥⎤5π6,π. (2)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A <π2,所以-π6<2A -π6<5π6. 又f (A )=-sin ⎝ ⎛⎭⎪⎫2A -π6=-1, 所以2A -π6=π2,即A =π3.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又a =2,所以bc ≤4, 所以S △ABC =12bc sin A ≤ 3. 即△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f (x )=32sin 2x -cos 2x -12(x ∈R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且c =3,f (C )=0.(1)求角C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求△ABC 的周长. 解:(1)f (x )=32sin 2x -cos 2x -12=32sin 2x -12cos 2x -1=sin ⎝ ⎛⎭⎪⎫2x -π6-1. 因为f (C )=sin ⎝ ⎛⎭⎪⎫2C -π6-1=0且C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C =π3.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 则sin B -2sin A =0. 由正弦定理得b =2a ,由余弦定理得cos π3=a2+4a2-3 2·a·2a=12,解得a=1,b=2,故△ABC的周长为3+ 3.。
高三数学解三角形及应用(201911整理)
;湖北联通服务器租用 湖北云主机服务 湖北云服务器 / 武汉服务器机房托管 武汉移动机房租用 湖北电信主机租用
内角和定理:
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C =sin A B
2
2
sin C =cos A B
2
2
面积公式:
S= 1 absinC= 1 bcsinA= 1 casinB
2
2
2
S= pr = p( p a)(p b)(p c) 其中p= a b c , r为内切圆半径
求证:A=2B
例3.已知锐角Δ ABC中,
sin(A
B)
3 ,sin(A 5
B)
1 5
,
(1)求证:tan A 2tan B ;
(2)设AB=3,求AB边上的高。
例4:在Δ ABC中,a,b, c 分别是角A、B、
2010届高考数学复习 强化双基系列课件
29《平面向量 -解三角形及定理: a2=b2+c2-2bccosθ,
cos b2 c2 a 2
2bc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2
射影定理: a = bcosC + ccosB; b = acosC + ccosA; c = acosB + bcosA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三 测量角度
测量角度问题也就是通过解三角 形求角问题, 形求角问题,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求 该角的函数值; 该角的函数值;如果是用余弦定理求 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 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如果 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 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就需要 讨论解的情况了. 讨论解的情况了.
课堂互动讲练
结合题意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画出图形 在底面三角形 中借助余弦定 理列方程 用山高h表示 用山高 表示 底面三角形未 知边长度
解方程 求出高h 求出高
课堂互动讲练
【解】 画出示意图
课堂互动练
设山高 PQ=h,则△APQ、△ BPQ 均 = , 、 为直角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 在图① 在图 ①中 , PAQ=30°, PBQ=45°. ∠ = , ∠ = 1 ∴AQ = PQ = 3 h , BQ = tan30° 1 PQ = h. tan45° 在图② 在图 ②中,∠ AQB=57°+78°= 135°, = + = , AB= 2500, = ,
三基能力强化
1.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 .两座灯塔 和 与海岸观察站 C的距离相等,灯塔 在观察站北偏东 的距离相等, 的距离相等 灯塔A在观察站北偏东 40°,灯塔 在观察站南偏东 °, 在观察站南偏东60° ° 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 则灯塔A在灯塔 的( 则灯塔 在灯塔B的 ) 在灯塔 A.北偏东 ° .北偏东10° B.北偏西 ° .北偏西10° C.南偏东 ° .南偏东10° D.南偏西 ° .南偏西10° 答案:B 答案:
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 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 10 n mile/h的速度从 处向北偏东 ° 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 的速度从 处向北偏东30° 方向逃窜, 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 快追上走私船? 快追上走私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讲)
第07节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5年统计分析预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2013浙江文18;2014浙江文18;理10,18;2015浙江文16;理16;2016浙江文16;理16;2017浙江14.1.测量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3.测量角度问题.4.备考重点:(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解法.(3)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术语.【知识清单】1. 测量距离问题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度: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 为坡比). 对点练习:【浙江宁波模拟】如图,某商业中心O 有通往正东方向和北偏东︒30方向的两条街道,某公园P 位于商业中心北偏东θ角⎪⎭⎫⎝⎛=<<33tan ,20θπθ,且与商业中心O 的距离为21公里处,现要经过公园P 修一条直路分别与两条街道交汇于B ,A 两处,当商业中心O 到B ,A 两处的距离之和最小时,B A ,的距离为 公里.【答案】33.2233363322AB ⎛⎫⎛⎫=-+= ⎪ ⎪⎝⎭⎝⎭2. 测量高度问题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ab C+-= ,2222cos b c a ac A +-= ,2222cos c a b ac B +-=.变形公式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os C =a 2+b 2-c 22ab对点练习:【2015高考湖北】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o 的方向上,行驶600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o 的方向上,仰角为30o ,则此山的高度CD = m.【答案】6100【解析】依题意,ο30=∠BAC ,ο105=∠ABC ,在ABC ∆中,由ο180=∠+∠+∠ACB BAC ABC ,所以ο45=∠ACB ,因为600=AB ,由正弦定理可得οο30sin 45sin 600BC=,即2300=BC m ,在BCD Rt ∆中,因为ο30=∠CBD ,2300=BC ,所以230030tan CDBC CD ==ο,所以6100=CD m.3. 测量角度问题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就用哪一个定理. 对点练习:【2017广东佛山二模】某沿海四个城市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60ABC ∠=︒,135BCD ∠=︒, 80nmile AB =, 40303nmile BC =+, 2506nmile CD =, D 位于A 的北偏东75︒方向.现在有一艘轮船从A 出发以50nmile/h 的速度向D 直线航行,60min 后,轮船由于天气原因收到指令改向城市C 直线航行,收到指令时城市C 对于轮船的方位角是南偏西θ度,则sin θ=__________.【答案】624-15CFN AFN AFC MAF AFC θ=∠-∠-∠=∠-∠=o ,故62sin θ-=.【考点深度剖析】高考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考查较为灵活,题型多变,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往往独立考查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答题往往综合考查定理在确定三角形边角中的应用,多与三角形周长、面积有关;有时也会与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结合考查,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以下. 高考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公式求解计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等.从近几年浙江卷来看,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考查边角的计算,也有与导数结合考查的情况.【重点难点突破】考点1 测量距离问题【1-1】【2017北京市延庆区一模】在相距2千米的两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2课时)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讲义(含解析)
第2课时 系统题型——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1.(2018·天津期末)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 =sin 2B ,且b =2,c =3,则a 等于( )A.12 B.3 C .2D .2 3解析:选C 由sin C =sin 2B =2sin B cos B 及正、余弦定理得c =2b ·a 2+c 2-b 22ac,代入数据得(2a +1)(a -2)=0,解得a =2,或a =-12(舍去),故选C.2.(2018·天津实验中学期中)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3sin A =5sin B ,则角C =( )A.π3B.2π3C.3π4D.5π6解析:选B ∵3sin A =5sin B ,∴由正弦定理可得3a =5b ,即a =53b .∵b +c =2a ,∴c =73b ,∴cos C =a 2+b 2-c 22ab =259b 2+b 2-499b22×53b 2=-159103=-12.∵C ∈(0,π),∴C =2π3.故选B.3.(2018·北京高考)在△ABC 中,a =7,b =8,cos B =-17.(1)求∠A ; (2)求AC 边上的高.解:(1)在△ABC 中,因为cos B =-17,所以sin B = 1-cos 2B =437.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b =32.由题设知π2<∠B <π,所以0<∠A <π2.所以∠A =π3.(2)在△ABC 中,因为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2×⎝ ⎛⎭⎪⎫-17+12×437=3314, 所以AC 边上的高为a sin C =7×3314=332.[方法技巧]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基本量的方法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1+cos 2C1+cos 2B,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 由已知1+cos 2C 1+cos 2B =2cos 2C 2cos 2B =cos 2C cos 2B =b cos Cc cos B ,∴cos C cos B =b c 或cos Ccos B =0,即C =90°或cos C cos B =b c .由正弦定理,得b c =sin B sin C ,∴cos C cos B =sin Bsin C,即sin C cos C =sin B cosB ,即sin 2C =sin 2B ,∵B ,C 均为△ABC 的内角,∴2C =2B 或2C +2B =180°,∴B =C或B +C =90°,∴△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2.(2018·重庆六校联考)在△ABC 中,cos 2B 2=a +c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3讲第1课时三角函数公式的基本应用课件
配方变形:1±sin
α=sin
α 2±cos
α22,1+cos
α=2cos2α2,1-cos
α=
2sin2α2.
【变式训练】
1.(角度 1)(2024·河北武邑中学调研)下列式子的运算结果不等于 3的
是( D )
A.tan 25°+tan 35°+ 3tan 25°tan 35°
B.2(sin 35°cos 25°+cos 35°cos 65°)
2.tan 70°+tan 50°- 3tan 70°tan 50°的值为( D )
A. 3
B.
3 3
C.-
3 3
D.- 3
[解析] 因为 tan 120°=1t-ant7a0n°7+0°ttaann5500°°=- 3,
所以 tan 70°+tan 50°- 3tan 70°tan 50°=- 3.故选 D.
2.熟记三角函数公式的2类变式 (1)和差角公式变形: 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 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 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2)倍角公式变形: 降幂公式 cos2α=1+c2os 2α,sin2α=1-c2os 2α,
C.11+ -ttaann
15° 15°
π D.1-tantan62π6
[解析] 对于 A,tan 25°+tan 35°+ 3tan 25°·tan 35°=tan(25°+
35°)·(1-tan 25°tan 35°)+ 3tan 25°tan 35°= 3- 3tan 25°tan 35°+ 3tan
2tan α 3.tan 2α=__1_-__t_a_n_2_α__α≠k2π+π4且α≠kπ+2π,k∈Z.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面积问题)
解三角形(面积问题)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b a C -=. (Ⅰ)求A ;(Ⅱ)若2a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in cos()6b A a B π=-.(1)求角B 的大小;(2)若b =ABC ∆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B CD ,2BAD π∠=,点E 是AD 上的一点,24DE AE ==,2cos cos cos BC BEC BE EBC CE ECB ∠=∠+∠.(1)求BEC ∠的大小;(2)若BCE ∆的面积S 为BC .4.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O ,3AB BC ==,60ABC ∠=︒.(1)若CD ,求ABD ∠所对的圆弧AD 的长; (2)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应边,已知cos cos a C b c A =+. (1)求A ;(2)若sin()B A -=,c =ABC ∆的面积.6.(1)如图,在直径为10cm 的轮子上有一长为6cm 的弦,P 是弦的中点,轮子以4弧度/秒的速度旋转,求点P 经过5s 所转过的弧长. (2)在ABC ∆中,已知1tan 2A =,1tan 3B =且最长边为1,求ABC ∆的面积.7.如图,半圆O 的直径为2cm ,A 为直径延长线上的-点,2OA cm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设AOB α∠=. (1)当3πα=时,求四边形OACB 的周长;(2)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8.已知ABC ∆sin cos A BC B ⋅=⋅. (Ⅰ)求B 的大小;(Ⅱ)已知3C π=,AB =,若D 、E 是边BC 上的点,使6DAE π∠=,求当ADE ∆面积的最小时,BAD ∠的大小.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 aC C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6C π=,2a =,F 为边AC 上一点,且CF =,求ABF ∆的面积.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cos (2)cos 0b C a c B ++=. (Ⅰ)求B ;(Ⅱ)若ABC ∆,求b .3.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in 2sin )2A B A π+=+,其中(0,)2B π∈.(Ⅰ)若a =c =b ;(Ⅱ)若2a =,8CB AB ⋅=,求ABC ∆的面积.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cos 2A a AB c ⋅+=⋅. (1)求A ;(2)已知1b =,3c =,且边BC 上有一点D 满足3ABD ADC S S ∆∆=,求AD .5.如图所示,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sin cos sin 0b A B a B +=,1a =,2c =(1)求b 和sin C ;(2)如图,设D 为AC 边上一点,BD CD =ABD ∆的面积.6.已知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满足(2)cos cos a c B b C -=. (1)求B 的大小;(2)如图,AB AC =,在直线AC 的右侧取点D ,使得24AD CD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解三角形(周长问题)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2sin sin sin sin sin B A C A C --=. (1)求B ;(2)若3b =,当ABC ∆的周长最大时,求它的面积.2.在ABC ∆中,已知3a =,2b c =. (1)若23A π=,求ABC S ∆. (2)若2sin sin 1B C -=,求ABC C ∆.3.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51sin()sin()664A A ππ-+=-. (1)求角A 的大小;(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1a =,求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S 为ABC ∆的面积,且230S AB AC ⋅=. (1)求A 的大小;(2)若a =1b =,D 为直线BC 上一点,且AD AB ⊥,求ABD ∆的周长.5.已知函数2()sin()sin()2cos 662xf x x x ππ=++--,x R ∈.(1)求函数()f x 的值域;(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2a =且f (A )0=,ABC ∆ABC ∆的周长.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1cos cos )c A C c A C -=-.(Ⅰ)求B 的值;(Ⅱ)在①ABC S ∆=,②4A π=,③2a c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列问题中,并解决问题.若3b =,_______,求ABC ∆的周长.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D =BC =,cos CBD ∠=. (1)求BDC ∠; (2)若3A π∠=,求ABD ∆周长的最大值.解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问题)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os 2A a C c ⋅=⋅. (1)求A ;(2)已知1b =,3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os sin C c A -. (1)求A ;(2)若2c =,且BC b .3.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cos b A B +=. (1)求角A 的大小;(2)若4a =,D 为BC 的中点,ABC ∆,求AD 的长.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sin sin sin b B c C a A b C +=-. (1)求A ;(2)若点D 在BC 上,满足AD 为BAC ∠的平分线,1AC =且sin C =,求AD 的长.5.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c B a b =+. (1)求角C ;(2)若角C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D ,13ACD ABC S S ∆∆=,3AB =,求AC 和CD 的长度.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函数()sin(2)(0)2f x x πϕϕ=+<<的一条对称轴为6x π=,且f (A )12=. (1)求A 的值;(2)若2a =,求BC 边上的高的最大值.7.在ABC ∆中,8a =,6b =,1cos 3A =-,求:(1)角B ; (2)BC 边上的高.解三角形(取值范围、最值问题1)1.已知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cos )cos 0a C c A C b ++=. (Ⅰ)求角C 的大小;(Ⅰ)求22sin sin A B +的取值范围.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且22cos b c a C -=. (1)求A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2c =,求b 的取值范围.3.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sin sin 4cos 0cos sin a A b B c Cc A A B--+=.(1)求A ; (2)若a c >,求a bc+的取值范围.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a ,b ,c ,且223(cos cos )()222C A a c a c b ac ++-=.(1)求角B 的大小;(2)若(0)b c x x ==>,当ABC ∆仅有一解时,写出x 的范围,并求a c -的取值范围.5.已知函数4411()cos sin cos sin 22f x x x x x =--.(Ⅰ)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减区间;(Ⅰ)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A f =,BC 边上的中线AD ,求22b c +的最大值.6.锐角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cos b a c A -=⋅. (1)求角C ;(2)若4a b +=,求边c 的取值范围.解三角形(取值范围、最值问题2)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sin()62a bc A π++=. (1)求C ;(2)若ABC ∆,求c 的最小值.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cos sin B b C =+. (1)求角C 的大小;(2)如图,设P 为ABC ∆内一点,1PA =,2PB =,且APB ACB π∠+∠=,求AC BC +的最大值.3.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sin sin 2A Bb c B +=. (1)求C ;(2)若1c =,求12a b -的取值范围.4.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sin sin tan cos cos A BC A B+=+.(1)求角C ;(2)若2c =,求a b +的取值范围.5.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2B B +=,cos cosB c b c +. (1)求角B 的大小和边长b 的值; (2)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6.在Ⅰsin sin sin sinb A a B A B +=,Ⅰ2sin cos cos cos b C A C C =,Ⅰ()sin sin sin a b A b B c C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问题中,并解决该问题.已知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2c =,_____. (1)求角C ;(2)求a b +的取值范围.解三角形(求值问题1)1.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AD ⊥,6BDC π∠=,2AD =,4DC =.(1)若cos ABD ∠=,求BD ,BC ; (2)若C ADC ∠=∠,求sin CBD ∠.2.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ac =,点D 在边AC 上,sin sin BD ABC a C ∠=.(1)证明:BD b =;(2)若2AD DC =,求cos ABC ∠.3.如图,在ABC ∆中,9AB =,2cos 3B =,点D 在BC 边上,7AD =,ADB ∠为锐角. (Ⅰ)求BD ;(Ⅰ)若BAD DAC ∠=∠,求sin C 的值及CD 的长.4.已知函数2()cos 2cos 1f x x x x =+-.(1)若[0x ∈,]2π,求函数()f x 的值域;(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b =且()2Af 求边c 的值.5.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2cos cos )a C c B A -=+. (Ⅰ)求cos C ;(Ⅰ)若ABC ∆的面积ABC S ∆=,sin()sin()2sin 2A B A B B ++-=,求c .6.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sin()02c A C π+=,6c ==,且点M 满足13AM AB =. (Ⅰ)求角C ; (Ⅰ)求CM 的长.。
2020年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专题4.7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讲)(解析版)
专题4.7解三角形及其应用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测量中的有关几个术语术语名称术语意义图形表示仰角与俯角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θ<360°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例:(1)北偏东α:(2)南偏西α:坡角与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叫坡度,θ为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叫坡比,即i =h l=tan θ考点一测量高度问题【典例1】(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模拟)如图,在离地面高400m 的热气球上,观测到山顶C 处的仰角为15°,山脚A 处的俯角为45°,已知∠BAC =60°,则山的高度BC 为()A .700mB .640mC .600mD .560m【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在Rt △AMD 中,∠MAD =45°,MD =400,所以AM =MD sin45°=400 2.因为在△MAC 中,∠AMC =45°+15°=60°,∠MAC =180°-45°-60°=75°,所以∠MCA =180°-∠AMC -∠MAC =45°,由正弦定理,得AC =MA sin ∠AMC sin ∠MCA =4002×3222=4003,在Rt △ABC 中,BC =AC sin ∠BAC =4003×32=600(m).【方法技巧】求解高度问题的三个关注点(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变式1】(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9届模拟)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测得∠BCD =15°,∠BDC =30°,CD =30,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 等于()A.56B.153C.52D.156【答案】D 【解析】在△BCD 中,∠CBD =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30°=30sin 135°,所以BC =15 2.在Rt △ABC 中,AB =BC tan ∠ACB =152×3=156.考点二测量距离问题【典例2】【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 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 ,湖上有桥AB (AB 是圆O 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 上选两个点P 、Q ,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 、QA .规划要求:线段PB 、QA 上的所有点到点O 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 的半径.已知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AC 和BD (C 、D 为垂足),测得AB =10,AC =6,BD =12(单位:百米).(1)若道路PB 与桥AB 垂直,求道路PB 的长;(2)在规划要求下,P 和Q 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 处?并说明理由;(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 和QA 的长度均为d (单位:百米).求当d 最小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篇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1讲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1讲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021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察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2.考察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复习指导】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这局部的高考试题大多为教材例题或者习题的变形与创新,因此学习中要立足根底,抓好对局部概念的理解.根底梳理1.任意角(1)角的概念的推广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2)终边一样的角终边与角α一样的角可写成α+k·360°(k∈Z).(3)弧度制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②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α|=,l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为半径.③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比值与所取的r的大小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④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⑤弧长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lr=|α|r2.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x,y),它与原点的间隔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α=,cosα=,tanα=,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3.三角函数线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P作PM垂直于x轴于M,那么点M是点P在x 轴上的正射影.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的坐标为(cos_α,sin_α),即P(cos_α,sin_α),其中cosα=OM,sinα=MP,单位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单位圆在A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者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那么tanα=AT.我们把有向线段OM、MP、AT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三角函数线有向线段MP为正弦线有向线段OM为余弦线有向线段AT为正切线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2)终边落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β|β=kπ,k∈Z};终边落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两个技巧(1)在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时,点P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那么取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OP|=r一定是正值.(2)在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时,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是一个小技巧.三个注意(1)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第一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类、第三类是区间角.(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rad进展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3)注意熟记0°~360°间特殊角的弧度表示,以方便解题.双基自测1.(A教材习题改编)以下与的终边一样的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2kπ+45°(k∈Z) B.k·360°+π(k∈Z)C.k·360°-315°(k∈Z) D.kπ+(k∈Z)解析与的终边一样的角可以写成2kπ+π(k∈Z),但是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所以只有答案C正确.答案C2.假设α=k·180°+45°(k∈Z),那么α在().A.第一或者第三象限B.第一或者第二象限C.第二或者第四象限D.第三或者第四象限解析当k=2m+1(m∈Z)时,α=2m·180°+225°=m·360°+225°,故α为第三象限角;当k=2m(m∈Z)时,α=m·360°+45°,故α为第一象限角.答案A3.假设sinα<0且tanα>0,那么α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由sinα<0知α是第三、四象限或者y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由tanα>0知α是第一、三象限角.∴α是第三象限角.答案C4.角α的终边过点(-1,2),那么cosα的值是().A.-B.C.-D.-解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r=,cosα==-.答案A5.(2021·)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非负半轴,假设P(4,y)是角θ终边上一点,且sinθ=-,那么y=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值为负数且不为-1,判断角在第三、四象限,再加上横坐标为正,断定该角为第四象限角,∴y<0,sinθ==-⇒y=-8.答案-8考向一角的集合表示及象限角的断定【例1】►(1)写出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2)假设角θ的终边与角的终边一样,求在[0,2π)内终边与角的终边一样的角;(3)角α是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α、所在的象限.[审题视点]利用终边一样的角进展表示及判断.解(1)在(0,π)内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是,∴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为.(2)∵θ=+2kπ(k∈Z),∴=+(k∈Z).依题意0≤+<2π⇒-≤k<,k∈Z.∴k=0,1,2,即在[0,2π)内终边与一样的角为,,.(3)∵α是第二象限角,∴k·360°+90°<α<k·360°+180°,k∈Z.∴2k·360°+180°<2α<2k·360°+360°,k∈Z.∴2α是第三、第四象限角或者角的终边在y轴非正半轴上.∵k·180°+45°<<k·180°+90°,k∈Z,当k=2m(m∈Z)时,m·360°+45°<<m·360°+90°;当k=2m+1(m∈Z)时,m·360°+225°<<m·360°+270°;∴为第一或者第三象限角.(1)相等的角终边一定一样,但终边一样的角却不一定相等,终边一样的角有无数个,它们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2)角的集合的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如:终边在y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也可以表示为.【训练1】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A.α=-βB.α=180°+βC.α=k·360°+β(k∈Z)D.α=k·360°±180°+β(k∈Z)解析对于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α-β=k·360°±180°(k∈Z).∴α=k·360°±180°+β(k∈Z).答案D考向二三角函数的定义【例2】►角θ的终边经过点P(-,m)(m≠0)且sinθ=m,试判断角θ所在的象限,并求cosθ和tanθ的值.[审题视点]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m,再求cosθ和tanθ.解由题意得,r=,∴=m,∵m≠0,∴m=±,故角θ是第二或者第三象限角.当m=时,r=2,点P的坐标为(-,),角θ是第二象限角,∴cosθ===-,tanθ===-.当m=-时,r=2,点P的坐标为(-,-),角θ是第三象限角.∴cosθ===-,tan===.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仅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而与角α终边上点P的位置无关.假设角α已经给出,那么无论点P选择在α终边上的什么位置,角α的三角函数值都是确定的.【训练2】(2021·课标全国)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那么cos2θ=().A.-B.-C.D.解析取终边上一点(a,2a),a≠0,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得cosθ=±,故cos2θ=2cos2θ-1=-.答案B考向三弧度制的应用【例3】►半径为10的圆O中,弦AB的长为10.(1)求弦AB所对的圆心角α的大小;(2)求α所在的扇形的弧长l及弧所在的弓形的面积S.[审题视点](1)由条件可得△AOB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圆心角α的值;(2)利用弧长公式可求得弧长,再利用扇形面积公式可得扇形面积,从而可求弓形的面积.解(1)由⊙O的半径r=10=AB,知△AOB是等边三角形,∴α=∠AOB=60°=.(2)由(1)可知α=,r=10,∴弧长l=α·r=×10=,∴S扇形=lr=××10=,而S△AOB=·AB·=×10×=,∴S=S扇形-S△AOB=50.弧度制下的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比角度制下的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要简洁得多,用起来也方便得多.因此,我们要纯熟地掌握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训练3】扇形周长为40,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何值时,才使扇形面积最大?解设圆心角是θ,半径是r,那么2r+rθ=40,S=lr=r(40-2r)=r(20-r)≤2=100.当且仅当r=20-r,即r=10时,S max=100.∴当r=10,θ=2时,扇形面积最大,即半径为10,圆心角为2弧度时,扇形面积最大.考向四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例4】►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宜以下条件的角α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α的集合:(1)sinα≥;(2)cosα≤-.[审题视点]作出满足sinα=,cosα=-的角的终边,然后根据条件确定角α终边的范围.解(1)作直线y=交单位圆于A、B两点,连接OA、OB,那么OA与OB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局部)即为角α的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2)作直线x=-交单位圆于C、D两点,连接OC、OD,那么OC与OD围成的区域(图中阴影局部)即为角α终边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1)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2)根据不等式(组)定出角的范围;(3)求交集,找单位圆中公一共的局部;(4)写出角的表达式.【训练4】求以下函数的定义域:(1)y=;(2)y=lg(3-4sin2x).解(1)∵2cos x-1≥0,∴cos x≥.由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局部所示).∴定义域为(k∈Z).(2)∵3-4sin2x>0,∴sin2x<,∴-<sin x<.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x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如图阴影局部所示),∴定义域为(k∈Z).标准解答7——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问题研究】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角,其终边上任一点P(不与原点重合)的坐标为(x,y),它到原点的间隔是r(r=>0),那么sinα=、cosα=、tanα=分别是α的正弦、余弦、正切,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这样的函数称为三角函数,这里x,y的符号由α终边所在象限确定,r的符号始终为正,应用定义法解题时,要注意符号,防止出现错误.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广泛,并且有时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解决方案】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首先要根据定义正确地求得x,y,r的值;然后对于含参数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例如】►(此题总分值是12分)(2021·月考)角α终边经过点P(x,-)(x≠0),且cosα=x,求sinα、tanα的值.只要确定了r的值即可确定角α经过的点P的坐标,即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并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所要求的值.[解答示范]∵P(x,-)(x≠0),∴P到原点的间隔r=,(2分)又cosα=x,∴cosα==x,∵x≠0,∴x=±,∴r=2.(6分)当x=时,P点坐标为(,-),由三角函数定义,有sinα=-,tanα=-;(9分)当x=-时,P点坐标为(-,-),∴sinα=-,tanα=.(12分)当角的终边经过的点不固定时,需要进展分类讨论,特别是当角的终边在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时,在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解三角函数值时,就要把这条直线看做两条射线,分别求解,实际上这时求的是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两个角相差2kπ+π(k∈Z),当求出了一种情况后也可以根据诱导公式求另一种情况.【试一试】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α+cosα+tanα.[尝试解答]取直线3x+4y=0上的点P1(4,-3),那么|OP1|=5,那么sinα=-,cosα=,tanα=-,故sinα+cosα+tanα=-++×=-;取直线3x+4y=0上的点P2(-4,3),那么sinα=,cosα=-,tanα=-.故sinα+cosα+tanα=-+×=-.综上,sinα+cosα+tanα的值是-或者-.。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基础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文)已知两座灯塔A、B与C的距离都是a,灯塔A在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A.a B.3aC.2a D.2a[答案] B[解析]由余弦定理可知,AB2=a2+a2-2a·a·cos120°=3a2,得AB=3a,故选B.(理)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km,那么x的值为()A.3B.2 3C.23或 3 D.3[答案] C[解析]如图,△ABC中,AC=3,BC=3,∠ABC=30°,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3=x2+9-6x·cos30°,∴x=3或2 3.2.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n mile的速度沿东偏南50°方向直线航行,30min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东偏南2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A.102n mile B.103n mileC.202n mile D.203n mile[答案] A[解析]如图,由条件可知△ABC中,∠BAC=30°,∠ABC=105°,AB=20,∠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sin30°=20sin45°,∴BC=102,故选A.3.海上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n mile ,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则B 、C 的距离是( )A .103n mile B.1063n mileC .52n mileD .56n mile[答案] D[解析]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10sin45°=BC sin60°,∴BC =5 6.4.有一长为1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高不变,将倾斜角改为10°,则斜坡长为( ) A .1 B .2sin10° C .2cos10° D .cos20° [答案] C[解析] 如图,BD =1,∠DBC =20°,∠DAC =10°,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1sin10°=ADsin160°, ∴AD =2cos10°. 5.(2012·厦门质检)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 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 的顶端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m 到达B 处,又测得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45°,若CD =50m ,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度为θ,则cos θ=( )A.32B .2- 3 C.3-1 D.22[答案] C[解析]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BC =AB ·sin ∠BAC sin ∠ACB =100sin15°sin (45°-15°)=50(6-2),在△BCD 中,sin ∠BDC =BC ·sin ∠CBD CD=50(6-2)·sin45°50=3-1.由题图知,cos θ=sin ∠ADE =sin ∠BDC =3-1.6.如图,海岸线上有相距5n mile 的两座灯塔A 、B ,灯塔B 位于灯塔A 的正南方向.海上停泊着两艘轮船,甲船位于灯塔A 的北偏西75°方向,与A 相距32n mile 的D 处;乙船位于灯塔B 的北偏西60°方向,与B 相距5n mile 的C 处,则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 )A .5n mileB .23n mile C.13n mileD .32n mile[答案] C[解析] 连接AC ,∠ABC =60°,BC =AB =5,则AC =5.在△ACD 中,AD =32,AC =5,∠DAC =45°,由余弦定理得CD =13.7.在地面上一点D 测得一电视塔尖的仰角为45°,再向塔底方向前进100m ,又测得塔尖的仰角为60°,则此电视塔高约为________m .( )A .237B .227C .247D .257[答案] A [解析]解法1:如图,∠D =45°,∠ACB =60°,DC =100,∠DAC =15°, ∵AC =DC ·sin45°sin15°,∴AB =AC ·sin60° =100·sin45°·sin60°sin15°=100×22×326-24≈237.∴选A.解法2:在Rt △ABD 中,∠ADB =45°,∴AB =BD , ∴BC =AB -100.在Rt △ABC 中,∠ACB =60°, ∴ABAB -100=3,∴AB =150+503≈237.二、填空题8.(2014·镇江月考)一船以每小时15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行驶4h 后,船到达B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________km.[答案] 30 2[解析] 如图,依题意有AB =15×4=60,∠MAB =30°,∠AMB =45°,在三角形AMB 中,由正弦定理得60sin45°=BM sin30°,解得BM =302(km).9.在O 点测量到远处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物体位于P 点,一分钟后,其位置在Q 点,且∠POQ =90°,再过一分钟,该物体位于R 点,且∠QOR =30°,则tan ∠OPQ 的值为________.[答案]32[解析]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PQ =QR ,不妨设其长度为1.在Rt △POQ 中,OQ =sin ∠OPQ ,OP =cos ∠OPQ ,在△OPR 中,由正弦定理得2sin120°=OP sin ∠ORP ,在△ORQ 中,1sin30°=OQ sin ∠ORQ,两式两边同时相除得OQ OP =tan ∠OPQ =32.三、解答题10.港口A 北偏东30°方向的C 处有一检查站,港口正东方向的B 处有一轮船,距离检查站为31n mile ,该轮船从B 处沿正西方向航行20n mile 后到达D 处观测站,已知观测站与检查站距离21n mile ,问此时轮船离港口A 还有多远?[解析] 在△BDC 中,由余弦定理知, cos ∠CDB =BD 2+CD 2-BC 22BD ·CD =-17,∴sin ∠CDB =437.∴sin ∠ACD =sin(∠CDB -π3)=sin ∠CDB cos π3-cos ∠CDB sin π3=5314.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知AD sin ∠ACD =CDsin A⇒AD =5314×21÷32=15(n mile).∴此时轮船距港口还有15n mile.能力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1.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m ,江中有两条船,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 )A .103mB .1003mC .2030mD .30m[答案] A[解析] 设炮塔顶A 、底D ,两船B 、C ,则∠BAD =45°,∠CAD =30°,∠BDC =30°,AD =30,∴DB =30,DC =103,BC 2=DB 2+DC 2-2DB ·DC ·cos30°=300,∴BC =10 3.12.(2012·湖南文,8)在△ABC 中,AC =7,BC =2,B =60°,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 A.32 B.332C.3+62D.3+394 [答案] B[解析] 在△ABC 中,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即7=AB 2+4-2×2AB ×12,AB 2-2AB-3=0,∴AB =3或AB =-1(舍去),则BC 边上的高AD =AB sin B =3×sin60°=332. 二、填空题13.(2012·重庆理,1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A =35,cos B =513,b =3,则c =________.[答案]145[解析] 由已知sin A =45,sin B =1213.∴sin C =sin[π-(A +B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45×513+35×1213=5665.由正弦定理csin C =b sin B ,∴c =b sin Csin B =3×56651213=145.14.(2013·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所示,已知树顶A 离地面212m ,树上另一点B 离地面112m ,某人在离地面32m 的C 处看此树,则该人离此树________m 时,看A ,B 的视角最大. [答案] 6[解析] 过C 作CF ⊥AB 于点F ,设∠ACB =α,∠BCF =β,由已知得AB =212-112=5(m),BF=112-32=4(m),AF =212-32=9(m).则tan(α+β)=AF FC =9FC ,tan β=BF FC =4FC ,∴tan α=[(α+β)-β]=tan (α+β)-tan β1+tan (α+β)tan β=9FC -4FC 1+36FC 2=5FC +36FC ≤52FC ·36FC=512.当且仅当FC =36FC,即FC =6时,tan α取得最大值,此时α取得最大值.三、解答题15.(2012·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如图,在山脚A 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α=30°,沿倾斜角为β=15°的斜坡向上走10m 到B ,在B 处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γ=60°,求山高h (单位:m).[解析] 在三角形ABP 中, ∠ABP =180°-γ+β,∠BP A =180°-(α-β)-∠ABP =180°-(α-β)-(180°-γ+β) =γ-α.在△ABP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AP sin ∠ABP =ABsin ∠APB ,∴AP sin (180°-γ+β)=10sin (γ-α),∴AP =10sin (γ-β)sin (γ-α).又γ=60°,α=30°,β=15°,∴山高为h =AP sin α=10sin αsin (γ-β)sin (γ-α)=52(m).16.在海岛A 上有一座海拔1 km 的山峰,山顶设有一个观察站P ,有一艘轮船按一固定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上午11:00时,测得此船在岛北偏东15°、俯角为30°的B 处,到11:10时,又测得该船在岛北偏西45°、俯角为60°的C 处.(1)求船的航行速度;(2)求船从B 到C 行驶过程中与观察站P 的最短距离. [解析] (1)设船速为x km/h ,则BC =x6km.在Rt △P AB 中,∠PBA 与俯角相等为30°, ∴AB =1tan30°= 3.同理,Rt △PCA 中,AC =1tan60°=33.在△ACB 中,∠CAB =15°+45°=60°, ∴由余弦定理得 BC =(3)2+(33)2-2×3×33cos60°=213, ∴x =6×213=221km/h , ∴船的航行速度为221km/h. (2)作AD ⊥BC 于点D ,连接PD ,∴当航行驶到点D 时,AD 最小,从而PD 最小. 此时,AD =AB ·AC ·sin60°BC=3×33×32213=3714. ∴PD =1+(3714)2=25914.∴船在行驶过程中与观察站P 的最短距离为25914km.考纲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补充说明1.解斜三角形应用题常见题型测量距离问题、测量高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根据实际问题构造三角形是应用的关键[例1] 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 (3-1)n mile 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n mile 的C 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3n mile/h 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n mile/h 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解析] 如图所示,注意到最快追上走私船且两船所用时间相等,若在D 处相遇,则可先在△ABC 中求出BC ,再在△BCD 中求∠BCD .设缉私船用t h 在D 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 =103t ,BD =10t , 在△ABC 中,∵AB =3-1,AC =2,∠BAC =120°, ∴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BAC =(3-1)2+22-2·(3-1)·2·cos120°=6, ∴BC =6,∵cos ∠CBA =BC 2+AB 2-AC 22BC ·AB =6+(3-1)2-426·(3-1)=22,∴∠CBA =45°,即B 在C 正东. ∵∠CBD =90°+30°=120°,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CD =BD ·sin ∠CBD CD =10t sin120°103t =12,∴∠BCD =30°.即缉私船沿北偏东60°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点评] 本例关键是首先应明确方向角的含义,在解应用题时,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用的优点.备选习题1.已知A 船在灯塔C 北偏东80°处,且A 到C 距离为2km ,B 船在灯塔C 北偏西40°,AB 两船距离为3km ,则B 到C 的距离为( )A.19km B .(6-1)km C .(6+1)km D.7km[答案] B[解析] 由条件知,∠ACB =80°+40°=120°,设BC =x km ,则由余弦定理知9=x 2+4-4x cos120°,∵x >0,∴x =6-1. 2.(2012·西安五校二模)如图,在某港口A处获悉,其正东方向距离20n mile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此时救援船在港口的南偏西30°距港口10n mile的C处,救援船接到救援命令立即从C 处沿直线前往B处营救渔船.(1)求接到救援命令时救援船距渔船的距离;(2)试问救援船在C处应朝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已知cos49°=21 7)[解析](1)由题意,在△ABC中,AB=20,AC=10,∠CAB=120°,∵CB2=AB2+AC2-2AB·AC cos∠CAB,∴CB2=202+102-2×20×10cos120°=700,∴BC=107,所以接到救援命令时救援船距渔船的距离为107n mile.(2)△ABC中,AB=20,BC=107,∠CAB=120°,由正弦定理,得ABsin∠ACB=BCsin∠CAB,即20sin∠ACB=107sin120°,∴sin∠ACB=217.∵cos49°=sin41°=217,∴∠ACB=41°,故救援船应沿北偏东71°的方向救援.3.如图所示,甲船由A 岛出发向北偏东45°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52n mile/h ,在甲船从A 岛出发的同时,乙船从A 岛正南40n mile 处的B 岛出发,朝北偏东θ(θ=arctan 12)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105n mile/h.(1)求出发后3h 两船相距多少海里?(2)求两船出发后多长时间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海里?(3)两船在航行中能否相遇?试说明理由.[解析] 以A 为原点,B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在t 时刻甲、乙两船分别在P (x 1,y 1),Q (x 2,y 2),则x 1=152t cos45°=15t ,y 1=x 1=15t ,由θ=arctan 12可得,cos θ=255,sin θ=55, 故x 2=105t sin θ=10t ,y 2=105t cos θ-40=20t -40,(1)令t =3,则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PQ |=(45-30)2+(45-20)2=850=534.即两船出发后3h ,相距534n mile.(2)由(1)的求解过程易知:|PQ |=(x 2-x 1)2+(y 2-y 1)2=(10t -15t )2+(20t -40-15t )2=50t 2-400t +1600=50(t -4)2+800≥202,∴当且仅当t =4时,|PQ |取得最小值20 2.即两船出发后4h ,相距最近,距离为202n mile. (3)由(2)知两船航行过程中的最近距离为202n mile ,故两船不可能相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7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理(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理的全部内容。
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选择题1.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平面方向的B点的仰角是50°,且到A的距离为2,C点的俯角为70°,且到A的距离为3,则B、C间的距离为()A。
错误! B.错误!C。
18 D.错误!解析因∠BAC=120°,AB=2,AC=3.∴BC2=AB2+AC2-2AB·AC cos ∠BAC=4+9-2×2×3×cos 120°=19.∴BC=错误!。
答案 D2.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不能确定A,B间距离的是( ).A.α,a,b B.α,β,aC.a,b,γ D.α,β,b解析选项B中由正弦定理可求b,再由余弦定理可确定AB.选项C中可由余弦定理确定AB.选项D同B类似,故选A.答案A3.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A.102海里B.10错误!海里C.203海里D.20错误!海里解析如图所示,易知,在△ABC中,AB=20海里,∠CAB=30°,∠ACB=45°,根据正弦定理得错误!=错误!,解得BC=10错误!(海里).答案A4。
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
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考纲解读]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考向预测]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中的一个考查内容.预计2021年会强化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以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为主要命题方向,结合正、余弦定理求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量,实际背景中求距离、高度、角度等均可作为命题角度.试题可以为客观题也可以是解答题,难度以中档为主。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错误!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错误!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1.概念辨析(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错误!。
()答案(1)√(2)×(3)√(4)√2.小题热身(1)在某测量中,设A在B的南偏东34°27′,则B在A的() A.北偏西34°27′ B.北偏东55°33′C.北偏西55°33′ D.南偏西34°27′答案A解析由方向角的概念知,B在A的北偏西34°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7节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5年统计分析预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2014浙江文18;理10,18;2015浙江文16;理16;2016浙江文16;理16;2017浙江14;2018浙江卷13..1.测量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3.测量角度问题.4.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 从浙江卷来看,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考查边角的计算,也有与导数结合考查的情况.5.备考重点:(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解法.(3)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术语.【知识清单】1. 测量距离问题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度: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 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 为坡比). 2. 测量高度问题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ab C +-= , 2222cos b c a ac A +-= , 2222cos c a b ac B +-=.变形公式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os C =a 2+b 2-c 22ab3. 测量角度问题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就用哪一个定理.【重点难点突破】考点1 测量距离问题【1-1】【2018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如图,从气球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 , C 的俯角分别为60o , 30o ,此时气球的高是60m ,则河流的宽度BC 等于 ( )A . 303B . ()3031- C . 403 D . ()4031-【答案】C【解析】因为从气球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 , C 的俯角分别为60o , 30o ,,30,30,30,60C BAC DAB AD m ∠=∠=∠==o o o , 60403cos30BC AB ∴===o,故选C. 【1-2】如图所示,要测量一水塘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其方法先选定适当的位置C ,用经纬仪测出角α,再分别测出AC ,BC 的长b ,a ,则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即AB =a 2+b 2-2ab cos α.若测得CA =400 m ,CB =600 m ,∠ACB =60°,试计算AB 的长.【答案】2007【1-3】如图,A ,B 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 ,B 两点均不可到达,测出AB 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 =a ,同时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 =α,∠ACD =β,∠CDB =γ,∠BDA =δ.在△ADC 和△BDC中,由正弦定理分别计算出AC 和BC ,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若测得CD =32km ,∠ADB =∠CDB =30°,∠ACD =60°,∠ACB =45°,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答案】64【解析】∵∠ADC =∠ADB +∠CDB =60°,∠ACD =60°,∴∠DAC =60°,∴AC =DC =32. 在△BCD 中,∠DBC =45°,由正弦定理,得BC =DC sin ∠DBC ·sin∠BDC =32sin 45°·sin 30°=64.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45°=34+38-2×32×64×22=38.∴AB =64(km).∴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 【领悟技法】研究测量距离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两点都不可到达; 2两点不相通的距离;3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到达. 【触类旁通】【变式一】【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一轮训练六】一艘海警船从港口A 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方向直线航行, 30分钟后到达B 处,这时候接到从C 处发出的一求救信号,已知C 在B 的北偏东65︒,港口A 的东偏南20︒处,那么B , C 两点的距离是( )A . 102海里B . 103海里C . 20海里D . 152海里 【答案】A【解析】如图由已知可得,∠BAC=30°,∠ABC=105°,AB=20,从而∠ACB=45°.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sin45AB2.故答案为:A.【变式二】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m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A 、B 两点的距离为 ()A .502mB .503mC .252m D.2522m【答案】 A【解析】由题意知∠ABC =30°,由正弦定理AC sin∠ABC =AB sin∠ACB ,∴AB =AC ·sin∠ACBsin∠ABC=50×2212=502(m).考点2测量高度问题【2-1】【2018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二)】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著有《海岛算经》.内有一篇:“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从前表却行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百二十七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请你计算出海岛高度为__________步.(参考译文:假设测量海岛,立两根标杆,高均为5步,前后相距1000步,令前后两根标杆和岛在同一直线上,从前标杆退行123 步, 人的视线从地面(人的高度忽略不计)过标杆顶恰好观测到岛峰,从后标杆退行127步, 人的视线从地面过标杆顶恰好观测到岛峰,问岛高多少? 岛与前标杆相距多远?)(丈、步为古时计量单位,当时是“三丈=5步”) 【答案】1255步【2-2】如图,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 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 (CD 所在的直线与地平面垂直)对于山坡的斜度为α,从A 处向山顶前进l 米到达B 后,又测得CD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β,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角为θ.(1)求BC 的长;(2)若l =24,α=15°,β=45°,θ=30°,求建筑物CD 的高度. 【答案】(1)sin sin()l BC αβα=-;(2)2483CD =-.【解析】 (1)在ABC ∆中,ACB βα∠=-,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ABBAC ACB=∠∠, 所以sin sin()l BC αβα=-.(2)由(1)知sin 24sin1512(62)sin()sin 30l BC αβα⋅===--oo米. 在BCD ∆中,2263BDC πππ∠=+=,3sin BDC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CDBDC CBD=∠∠, 所以2483CD =-米. 【领悟技法】已知三边(a b c 如、、),由余弦定理求A B 、,再由180A B C ++=o求角C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已知两边和夹角(a b C 如、、),余弦定理求出对对边. 【触类旁通】【变式一】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为α,在塔底C 处测得A 处的俯角为β.已知铁塔BC 部分的高为h ,求出山高CD .【答案】cos sin sin()h αβαβ-【变式二】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答案】•s tan sin sin θβαβ(+)【解析】在BCD ∆中,CBD παβ∠=--,由正弦定理得BC CDsin BDC sin CBD∠∠=,所以••CD sin BDC s sin BC sin CBD sin βαβ∠=∠=(+).在Rt ABC ∆中,•tan s tan sin AB BC ACB sin θβαβ=∠=(+).考点3 测量角度问题【3-1】【2017广东佛山二模】某沿海四个城市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60ABC ∠=︒,135BCD ∠=︒, 80nmile AB =, 40303nmile BC =+, 2506nmile CD =, D 位于A 的北偏东75︒方向.现在有一艘轮船从A 出发以50nmile/h 的速度向D 直线航行, 60min 后,轮船由于天气原因收到指令改向城市C 直线航行,收到指令时城市C 对于轮船的方位角是南偏西θ度,则sin θ=__________.【答案】624- 【解析】设船行驶至F ,则50AF =,连接,AC CF ,过A 作AE BC ⊥于E ,则80sin60403AE ==o,cos6040BE AB ==o , 22303,503CF BC BF AC AE CE =-==+=, 34cos ,sin 55ace ACE ∠=∠=,所以()2cos cos 135ACACD ACE CD∠=-∠==o,所以90CAD ∠=o ,又50AF =, 503AC =,可得60AFC ∠=o ,所以15CFN AFN AFC MAF AFC θ=∠-∠-∠=∠-∠=o ,故62sin 4θ-=.【3-2】如图,扇形AOB 是一个观光区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圆心角∠AOB 为2π3,半径OA 为1 km.为了便于游客观光休闲,拟在观光区内铺设一条从入口A 到出口B 的观光道路,道路由弧AC 、线段CD 及线段DB 组成,其中D 在线段OB 上,且CD ∥AO .设∠AOC =θ.(1)用θ表示CD 的长度,并写出θ的取值范围; (2)当θ为何值时,观光道路最长?(2)设观光道路长度为L (θ), 则L (θ)=BD +CD +弧CA 的长=1-23sin θ+cos θ+13sin θ+θ =cos θ-13sin θ+θ+1,θ∈⎝ ⎛⎭⎪⎫0,π3,L ′(θ)=-sin θ-33cos θ+1, 由L ′(θ)=0,得sin ⎝ ⎛⎭⎪⎫θ+π6=32, 又θ∈⎝ ⎛⎭⎪⎫0,π3,所以θ=π6,列表:θ ⎝ ⎛⎭⎪⎫0,π6π6 ⎝ ⎛⎭⎪⎫π6,π3 L ′(θ) + 0 - L (θ)增函数极大值减函数所以当θ=π6时,L (θ)达到最大值,即当θ=π6时,观光道路最长.【3-3】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 处(3-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离A 处2海里的C 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少时间?【答案】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610小时. 【解析】如图,设缉私船t 小时后在D 处追上走私船, 则有CD =103t ,BD =10t .在△ABC 中,AB =3-1,AC =2,∠BAC =120°.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C = 6. 由正弦定理,得sin ∠ABC =AC BC sin ∠BAC =26×32=22,得∠ABC =45°,即BC 与正北方向垂直. 于是∠CBD =120°.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CD =BD sin ∠CBD CD =10t ·sin 120°103t=12,得∠BCD =30°,∴∠BDC =30°.又CDsin 120°=BCsin 30°,103t 3=6,得t =610.所以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610小时. 【领悟技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结论一般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A,B,C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提醒:1.在△ABC中有如下结论sin A>sin B⇔a>b.2.当b2+c2-a2>0时,角A为锐角,若可判定其他两角也为锐角,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角A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角A为钝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触类旁通】【变式一】如图,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则sin θ的值为( )A.217B.22C.32D.5714【答案】D【变式二】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相距12 n mile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10 n mile的速度沿南偏东75°方向前进,若侦察艇以每小时14 n 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45°+α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α的正弦值.53【解析】如图,设红方侦察艇经过x小时后在C处追上蓝方的小艇,则AC =14x ,BC =10x ,∠ABC =120°.根据余弦定理得(14x )2=122+(10x )2-240x cos 120°,解得x =2.故AC =28,BC =20. 根据正弦定理得BC sin α=AC sin 120°, 解得sin α=20sin 120°28=5314. 所以红方侦察艇所需要的时间为2小时,角α的正弦值为5314. 【易错试题常警惕】 易错典例: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2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 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 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 2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 2处,此时两船相距102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易错分析:不能分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从而不能将问题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解决此类问题时,要能理解题目给定的含义,转化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求解.正确解析:如图,连接A 1B 2由已知A 2B 2=102,A 1A 2=302×2060=102,∴A 1A 2=A 2B 2. 又∠A 1A 2B 2=180°-120°=60°,∴△A 1A 2B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2=A 1A 2=10 2.由已知,A 1B 1=20,∠B 1A 1B 2=105°-60°=45°,在△A 1B 2B 1中,由余弦定理得B 1B 22=A 1B 21+A 1B 22-2A 1B 1·A 1B 2·cos 45°=202+(102)2-2×20×102×22=200, ∴B 1B 2=10 2.因此,乙船的速度为10220×60=302(海里/时). 温馨提醒:利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结合示意图构造三角形,然后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进行求解.【学科素养提升之思想方法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典例】【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如图,一山顶有一信号塔CD (CD 所在的直线与地平面垂直),在山脚A 处测得塔尖C 的仰角为α,沿倾斜角为θ的山坡向上前进l 米后到达B 处,测得C 的仰角为β.(1)求BC 的长;(2)若24l =, 45α=o , 75β=o , 30θ=o ,求信号塔CD 的高度.【答案】(1) ()()sin sin BC l αθβα-=-;(2) 243-(2)由(1)及条件知,()()(sin1262sinBC lαθβα-==-,9015BCDβ∠=︒-=︒,45CBDβθ∠=-=︒,120 BDC∠=︒.由正弦定理得sin452483 sin120CD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