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赖于连续性假设的Correspondence Manifold研究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什么是回归不连续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回归不连续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旨在评估某个介入或政策对基于特定阈值的连续变量的影响。
这种方法利用自然阈值的存在来实现类似于实验设计的因果推断,而无需进行随机分配。
它在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当自变量接近一个特定阈值时,观测到的因变量存在一种不连续的变化。
这种不连续性可以被用来推断介入或政策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且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解释因素的影响。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实施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局部线性回归(local linear regression)和密度匹配(density matching)。
局部线性回归是一种非参数方法,通过计算接近阈值的观测值的平均效应来估计政策效应。
密度匹配则是一种基于概率密度的匹配方法,通过比较靠近阈值两侧的观测值来估计政策效应。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阈值。
首先,需要根据理论或经验确定一个阈值,该阈值将自变量分为两个组。
阈值可以是任意选择的,但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在阈值周围有足够数量的观测值。
第二步:检验平行趋势假设。
在进行回归不连续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平行趋势检验,以确认在阈值处是否存在不连续性。
平行趋势假设是指在阈值周围,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趋势在阈值两侧保持平行。
第三步:估计政策效应。
使用局部线性回归或密度匹配等方法,估计阈值附近政策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
该效应可以通过比较阈值两侧观测值的均值或比较阈值两侧的回归线斜率来测量。
第四步: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可以进行敏感性分析,例如尝试不同的回归模型或改变阈值的选择。
此外,在假设迹踪中可以加入控制变量,以进一步探索不连续性的解释。
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
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杨红升 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重庆400715)摘 要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
该文讨论了反事实思维的分类、反事实思维产生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反事实思维对于个体生活的作用。
关键词反事实思维,规范性原则,效应比较,因果推论分类号B84215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但无论就其过程还是就其对象而言,思维都并非是完全合乎理性的。
个人的思维活动受情绪状态、动机水平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而并不像规范模型描述的那样完全按某种抽象规则系统来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思维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或内容并不都是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
任何人都有过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产生与事实相反的思维活动的经历,其典型表现为:“如果当时……,就会(不会)……”。
例如,“如果昨晚上不熬夜,今天就不会迟到”、“要是你再努力一些的话,这次考试就能及格了”。
这种在心理上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这种心理活动长期被心理学家所忽略,仅为一些哲学家所研究。
自本世纪80年代Kahneman等人第一次提出“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以来[1],心理学家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拟讨论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1反事实思维的类型 反事实思维在头脑中主要以条件命题的形式来表征,包括前提(如,“如果昨天晚上不熬夜”)和结论(“今天就不会迟到了”)两部分[2]。
其假设性就表现在前提和结论都与既定事实相反,但在心理上却获得了某种可能性。
根据前提的性质,可以区分出三种反事实思维类型[3]。
加法式(additive)是一种在前提中添加事实上未发生的事件或未采取的行动而对事实进行否定的反事实思维。
例如,在“要是当时带着雨伞就不会被雨淋湿了”这一假设命题中,前提“带着雨伞”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而是在事后回想时加上去的。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作者: ————————————————————————————————日期:ﻩ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
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
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
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
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ﻫn-back范式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
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
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
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
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
医学人工智能导论题库
1. 必答[判断题]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式确立于1956年。
1.对2.错正确答案:错2. [单选题]达特茅斯会议的主要发起人是()A.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B.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C.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正确答案:A3. [判断题]人工智能的第一次低谷是因为研究者们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1.对2.错正确答案:错4. [单选题]人工智能的关键三要素不包括()A.算法B.算力C.学习D.数据正确答案:C5. [判断题]不可能有机器真正通过图灵测试。
1.对2.错正确答案:错6. [判断题]AlphaGo的成功是行为主义的成功。
1.对2.错正确答案:对7. [填空题]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三个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第1空辅助诊疗第2空药物研发第3空医学影像8. [单选题]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阶段处于()A.弱人工智能阶段B.强人工智能阶段C.超人工智能阶段正确答案:A1. [填空题]符号主义的知识表示形式包括正确答案:第1空逻辑表示第2空产生式表示第3空框架式表示2. 必答[简答题]请用谓词逻辑知识表示的方法表示下面这个命题;我想吃鸡蛋或者蛋糕3. 必答[判断题]知识图谱的表示方式是三元组1.对2.错正确答案:对4. [填空题]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的关键点是正确答案:第1空实体识别与链接第2空实体关系学习第3空事件学习5. [填空题]知识图谱的应用主要有正确答案:第1空语义搜索第2空知识问答1. [单选题]机器学习系统的三要素:数据集、学习算法和()A.模式B.体系C.性能评价D.子模块正确答案:C2. [判断题]训练数据集、验证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指的是同一个数据集。
1.对2.错正确答案:错3. [多选题]评价机器学习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有()A.K线B.混淆矩阵C.预测准确率D.均方根误差正确答案:BCD1. [单选题]K近邻算法中关键的要素是()A.k值B.距离C.长度D.均方根正确答案:A2. [判断题]聚类技术属于有监督学习1.对2.错正确答案:错1. [多选题]人脑和电脑在信息处理的哪些方面有区别()A.系统结构B.信号形式C.存储方式D.处理机制正确答案:ABCD2. [多选题]生物神经元的结构由()组成。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什么是回归不连续方法?回归不连续方法是一种在研究中使用的经济和统计学方法,旨在评估在某一特定值的附近是否存在一个处理效应的断点。
在回归不连续设计中,处理是根据一个阈值或某个特定条件进行分组的,因此也被称为“断点回归”。
在回归不连续设计中,我们假设存在一个阈值,当自变量穿过该阈值时,观测变量会产生突然的变化。
这个断点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数据中的特征确定的。
回归不连续设计适用于那些难以进行实验的情况,例如政策变化、自然事件等。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断点附近的观测值,我们可以估计处理效应的大小。
基于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回答一些重要的研究问题,比如政策的效果、阈值的选择等。
在回归不连续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估计处理效应。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局部回归方法,如Local Linear Regression (LLR) 和Local Polynomial Regression (LPR)。
这些方法在断点附近通过拟合非线性函数来估计处理效应。
局部回归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我们在断点左右两侧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然后通过对比估计两边的处理效应。
这种方法能够捕捉到断点处的非线性关系,并提供了更准确的效应估计。
除了局部回归方法,回归不连续设计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断点回归的逆概率加权估计(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 IPW)方法来处理因果推断。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每个观测值的权重,来纠正由于非随机化分组而引入的偏差。
回归不连续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处理效应,并可用于解决因果推断问题。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阈值来检验阈值选择是否存在偏差或敏感性。
然而,回归不连续设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一个明确的阈值或条件来分组观测值,这可能不容易确定。
此外,如果有多个断点存在,那么分析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遗传算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fault diagnosis, the application in soft fault diagnosis of analog circuits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have discussed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nalog circuits. Estimate the offset of the component parameters to diagnose the fault of the analog circuits. We convert the diagnosis equation,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the incremental test node voltage and the component parameters variation, into the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about finding the smallest independent variable based on the hard constraints of the fault diagnosis equation. And the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with constraints is converted to the extreme solution without constraints by the penalty functi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of genetic algorithm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A new Self-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was proposed an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a good efficiency on the soft fault diagnosis of tolerance analog circuits and has a higher speed.
5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
埃德温·格思里(Edwin R.Guthrie,1886-1959)在1921年的著作中,格思里基本上是根据刺激-反应联结来解释行为的。
他认为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学习。
一种是积极适应(positive adaption),就是说,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会不断地作出反应。
第二种学习是条件作用(conditioning),这类似于巴甫洛夫所研究的学习。
他认为,一部好的学习心理学必须提出学习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必须是容易理解的和可以证实的。
事实上,格思里一生中只提出了唯一的一条学习律,并用它来解释一切有关学习的问题。
这就是: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
这种学习律不包括其他学习理论家所注重的强化或动机等变量,只强调学习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因此,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
人们通常把整个刺激情境看作是一种刺激。
而格思里认为,在现实中,刺激情境是由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成的。
格里斯关心的是动作,而不是关心行动或行动的结果。
他认为,正是这些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形成的联结,才是学习的真正内涵。
换言之,学习即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联结,如果有机体接下来作出另一个动作,那就说明有机体形成了一个新的联结,或者说发生了新的学习。
根据邻近的原理,有机体在某种刺激条件下最后作出的反应,是他以后遇到这种刺激时会作出什么反应的最佳预测者。
由于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他认为在学习者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联系(temporal relatedness),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学习理论”(contiguity theory of learning)。
格思里对学习基本问题的解释:1、泛化与辨别相似性(similarity)这类模糊的概念,应该被局部共同性(partial similarity)这个精确的概念所取代。
逻辑回归 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对分类变量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逻辑回归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对分类变量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逻辑回归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
它可以用来预测二分类问题,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医疗、金融、市场营销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同时包含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数据集。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交互作用,对逻辑回归模型的分类结果是否有影响?本文将探讨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并研究其对逻辑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的影响。
我们将详细介绍逻辑回归的原理和算法,并分析交互作用对分类变量解释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提供一些有关如何处理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交互的实用技巧和建议。
文章的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对逻辑回归、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作用,并介绍如何解释逻辑回归模型中的分类变量。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作用对逻辑回归模型的影响,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准确地解释和使用逻辑回归模型。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在本篇论文中,将探讨逻辑回归模型中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对分类变量的解释的影响。
首先,将介绍逻辑回归模型和其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逻辑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习方法,广泛应用于二元分类问题。
它使用逻辑函数来建模分类变量,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估计模型的参数,从而预测分类结果。
然后,将详细讨论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的交互对逻辑回归模型的影响。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征既包括类别变量又包括连续变量的情况。
类别变量表示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而连续变量表示数值上的差异。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多重性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多重性对于数学家来说,一个数学概念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是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
这是因为,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如果某个事物并不存在,那么关于这个杜撰中的事物所给出的任何陈述或判断都可认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来说,任何关于它的陈述或判断都不可能加以证伪。
所以,倘若某个概念所对应的事物并不存在。
那么,关于这个概念所给出的研究结论都必然不存在被证伪的可能。
因而根据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这样的研究不具备科学上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对任何新提出来的数学概念加以系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所研究的对象事物是否存在。
有许多被称为伪科学的东西,它们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伪科学”的原因就是它们大肆谈论的东西并不存在或并未被证实其存在性。
譬如,所谓的特异功能或“超灵学”并未得到证实,而UFO研究迷们至今也未能拿出一件存在球外生命的证据,所以,特异功能学或“超灵学”或“不明飞行物学”实际上都可被归入伪科学。
除了存在性之外,概念事物的唯一性也是数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
从纯理论的兴趣上看,数学家们更多地是从审美的角度上看待概念的唯一性,但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看,模型均衡解的唯一性关系到模型的预测功能,从而是科学理论应基本具有的特征。
我们在第二章中曾指出,理论的预测功能是判别理论的科学性的准绳,而在第三章中,我们提出用纳什均衡作为模型的预测结果。
按照这样的逻辑,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模型能否具有科学意义取决于纳什均衡的唯一性。
因为倘若纳什均衡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难以根据模型对即将出现的结果加以预测,这种不确定性对于科学理论来说是不存在的。
再加上前面谈到的存在性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模型能否具有科学意义取决于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因为这正是科学理论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博弈论目前发展的情况是这样的:已经证明在非常一般的情况下,纳什均衡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在许多情形,模型的纳什均衡解不是唯一的,这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多重性问题。
玻尔的对应原理及其深远意义
玻尔的对应原理及其深远意义LTAbstract: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hr theory,besides,it promotes harmonious ,perfect and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the structure of Physics system theory by using Transformation standard under maximum conditions .The promot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more make peopl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ysics of the universal principles.Bohr's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played a key role at the promote of the Quantum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rix mechanics.Besides,as one kind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scientific thought,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still guided and inspi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physics.This article tells Bohr's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as well as it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systematically.The first chapter tells the extensively significant of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the second one tells the formulation;the third one tells the effect that it h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the fourth one tells it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By reviewing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rocess when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come into being,telling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analysing the way to solve physical problems by using the thought,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about methodology of science.Keyword:correspondence principle,logistics,methodology目录前言:量子力学理论可以成功精确的描述微观世界的物体(例如原子以及基本粒子),而宏观的物体(例如弹簧、电阻等)则可以用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所描述。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 -回复什么是回归不连续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回归不连续方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s)是一种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常用的原因效应分析技术。
它利用一种特殊的自然实验设计来评估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当某一变量(称为“处理变量”)超过一个事先设定的阈值时,会触发另一变量(称为“结果变量”)的突变。
通过对该突变点的跨越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推断处理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因果影响。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核心概念是“阈值”或“治疗分界点”。
该阈值是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某种规则或决策设定的,例如政策制定者为了实施新的政策可能设定了一个收入阈值,高于这个阈值的个人将被视为“治疗组”,低于该阈值的个人将被视为“对照组”。
回归不连续设计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自然实验的特点;能够验证政策或决策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相关性;能够解决实施大规模随机控制试验(RCT)可能面临的困难或不可行性问题。
回归不连续方法的关键步骤如下:1.设定阈值: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处理组和对照组。
这个阈值可以按照政策制定者设定,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分布来确定。
2.解释自变量的变异:接下来,需要解释自变量在阈值附近的变异。
这可以通过绘制自变量与结果变量的散点图或拟合一条回归线来实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识别出因为阈值而造成的突变。
3.评估平滑函数: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需要对得到的突变点进行平滑。
这是通过拟合平滑曲线来实现的,例如多项式回归或局部加权回归。
4.估计处理效应:通过平滑后的曲线,可以估计出处理效应。
处理效应指的是处理变量变化对结果变量的平均影响。
这可以通过比较阈值两侧的结果变量的平均差异来计算。
5.检验假说:最后,需要对处理效应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在统计上显著不同于零。
对应分析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品牌A在消费者中的形象为:历史悠久,适 合任何时候食用,适合小孩食用,物有所值, 质量比以前差了。 品牌B在消费者中的形象为:口感好,营养 好,方便面专家,味道够地道,质量好,牌 子高档,经验丰富,不断推出新产品,包装 美观。 品牌C在消费者中尚未建立一定的形象。
象限分析:根据原点把整个图划分成四 象限,每个象限代表着不同属性的点 (产品),具体原理可参见SWOT分析, 另遇到可以用 SWOT方式解读是很特殊 和偶然的情况,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此方法。
11
对应分析在市场研究中的运用
12
对应分析在市场研究中应用
对应分析可以回答的问题
谁是我的用户? 还有谁是我的用户? 谁是我竞争对手的用户? 相对于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我的产品的定位如何? 与竞争对手有何差异? 我还应该开发哪些新产品? 对于我的新产品,我应该将目标指向哪些消费者
pij nij / n
5
对应分析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A
基于行列变量之间交叉列联表的关联性的一种低维表现图
数据是列联表中的频数,也可以是距离或其它测量尺度 非常普遍和流行的方法 非常适合研究两个定类变量——定性数据的分析 程序生成对应图 品牌和属性靠近的点具有相关性
7
对应分析的步骤
Step 4
解读对应分析图
p 3
运用SPSS执行对应分析
Step 2
建立列联表
通过统计软件(SPSS)进行计算, 并描绘 出对应分析图。
通过列连联表的形式将需要的数据特征描述出来。
Step 1
获取对应分析数据
首先需明确研究的目的,进而选择对应分析 中所需数据
最相似近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最相似近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最相似近邻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也被称为k近邻算法。
它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通过计算待预测样本与训练集中样本的相似度,来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输入样本与训练集中已有样本的特征信息进行对比,找出与输入样本最相似的k个样本,并根据它们的标签信息来对输入样本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
这种基于相似度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捕捉样本之间的关系,适用于各种不规则分布的数据集。
最相似近邻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包括图像识别、推荐系统、医学诊断等领域。
尽管该算法存在一定的计算复杂度和需要大量存储空间的缺点,但其简单直观的原理和良好的泛化能力使其成为机器学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最相似近邻法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什么是最相似近邻法,以及它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同时,将梳理最相似近邻法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展望最相似近邻法的未来发展前景,并给出结论性的观点和建议。
整个文章将通过逻辑清晰的结构,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和认识最相似近邻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1.3 目的最相似近邻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找出与目标数据点最相似的邻居。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实现数据分类、推荐系统、图像识别等多种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最相似近邻法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算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最相似近邻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读者提供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最相似近邻法,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更好的指导。
2.正文2.1 什么是最相似近邻法最相似近邻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计算数据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来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
cfd中的asymptotic theory -回复
cfd中的asymptotic theory -回复什么是asymptotic theory(渐进理论)?Asymptotic theory(渐进理论)是数学和统计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研究一系列趋于无穷或者趋于零的变量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理论基于一个核心观点,即当样本的大小趋于无穷大时,统计推断中的一些特征将趋于某个确定的值。
换句话说,渐进理论研究了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估计量、检验统计量和概率分布等数学对象的渐进性质。
为何需要asymptotic theory(渐进理论)?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观测数据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进行假设检验或构建置信区间等统计推断。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或数据的特殊性质,准确地计算或推断可能变得非常困难。
此时,渐进理论则可以提供一种方法,使我们能够通过研究样本规模趋于无穷的极限性质,来推导出近似结果。
因此,渐进理论不仅能够简化计算,还可以提供关于估计量和统计检验的渐近理论保证。
渐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渐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样本规模逐渐增大时的极限行为,来研究各种统计问题。
有两个关键概念贯穿于整个渐进理论中,分别是渐进效率和渐近正态性。
首先,渐进效率是指当样本规模趋于无穷时,估计量或检验统计量的方差的下界。
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问题,渐进效率能够告诉我们使用不同估计量或检验统计量时,哪种方法能够在渐近意义下给出最小的方差。
其次,渐近正态性是指当样本规模趋于无穷时,统计量(如估计量、检验统计量)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这意味着,对于大样本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来进行数学推导和近似计算,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度。
如何进行asymptotic theory(渐进理论)的分析?在进行渐进理论的分析时,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给定的统计问题,明确定义要研究的统计量、参数和假设。
2. 推导出给定统计量的极限分布或渐近分布,通常采用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理或其他渐进结果来完成。
特质连续性与可变性
(2)已有研究
• 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努力控制能力可以较好地预测 童年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学习成绩及较少的 问题行为(Li-Grinning,2007)。
• 结果:与一般预期相符,儿童的特质研究中稳定系 数最低(平均+0.41左右),青少年则有所上升(平 均+0.55左右),但成年期即50至70岁间,这一数值 表现出高原平稳的状态(平均+0.70左右)。
• 结论:儿童时期人格特质的差异连续性比成年时期 的差异连续性低。因为孩子们似乎在以更快的速度 发展,而且发展方式也比成人多变(Roberts 和 DelVecchio, 2000)。
3年 10 年 16 年 18 年
0.79 0.48 0.67 0.46
2.2 影响差异连续性的因素
(1)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 • 即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越长,差异
连续性越低。 • 例如:如果两次施测时间间隔是2周,那么个体的外
向性特质可能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如果时间间隔 为20年,那么个体也可能变成内向性的特质;
• 结论:纵向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具有相当高的差异 连续性Costa, McCrae, 和Arenberg(1980).
表1
成年样本中选定特质量表的稳定性系数
因素/量表
神经质 NEO-PI
外向性 NEO-PI
经验开放性 NEO-PI
随和性 NEO-PI
尽责性 NEO-PI
时间间隔 6年 6年 6年 3年 3年
• (1)容易型( easy babies ) • (2)困难型 ( difficult babies ) • (3)迟缓型( slow-to-warm-up babies )
Rothbart(1986)基于对一周岁以内婴儿的观察,发展 出更细致的气质类型理论,有了6个气质维度: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
人际关系互动中人际特质的环形模型探索人际环是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按照规定序列排列在一个环形的空间。
研究目的:研究融合人际互动与人格特质两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中国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人际环状结构。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人际环为理论基础,设计三种不同关系类型:夫妻关系、同性好友关系和恋人关系,采用多元变量分析和随机化测验方法检验本土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个体的人际特质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互动中个体人际特质以两个基本维度(亲和维和控制维)为核心,这两个维度体现出人际关系互动中的两个重要信息:地位和爱。
人际特质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
此六因子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环形,并以规定序列排列成环形空间。
标签:互补;人际环;人际特质;控制;亲和1.引言人格相容性一直是小群体人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课题。
相容性指个体人格特质相互结合的程度,人际相容能提高关系的稳定性和满意感。
人际互补是人际相容性的特殊类型,互补关系与关系双方满意度、人际吸引力、舒服程度、关系稳定性相关,因为互补关系中个体可以获得对自我概念的确定和接受。
当互补关系发生时,个体从他人反应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对他人产生反应行为,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将来双方的互动。
如果两人互动反应呈现互补,他们的关系就倾向于更稳定,更持久,更满意(Ansell,Kurtz,&Markey,2008)。
根据人际理论,互补可以通过三个主要的模型来定义:第一,一维模型即互补只有一个因素,互补集中在控制维度上控制和服从的组合;第二,二维模型即互补是通过两个维度来进行定义的,由控制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了一个人际空间,这是人际理论中最普遍的互补模型;第三,通过自我、他人和自我与他人的融合三个人际空间来定义互补,这就是三维模型。
无论是二维和三维模型,都指出互补在各维度上呈现环状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结 果 表 明 , M 模 型 在 图 像 匹 配 关 系 的描 述 中 给 出 的是 充 分 必 要 约 束 , 极 几 何模 型 给 出 的 是 必 要 非 充 分 约 束 ; C 而 实 际 图像 匹 配 的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于 C 的错 误 匹 配剔 除 方 法 的 准 确 性 和 稳 健 性 比基 于 极 几 何 模 型 的 方 法 略 好 , 候 基 M 且
。 S hf C mp trS i c d Teh o o y,T i u nU ie s y o c n e& T c n l g e a a y a n v r i f S i c t e eh oo ,g i u n 0 0 2 ) a y a 3 0 4
p i t n h e mercp o e te ft es ra efr db o r s o d n on si - i n in lo n on sa d t eg o ti r p riso h u f c o me yc re p n ig p it n 4d me to a it j
Li a g u ,Zh uJa m ig 。a d Ii a m ig Xin r ” o in n n Xio n 。
( h o / M a h ma ia in e ,So t n r S( o l o t e tc lS(e c s u hChia No malUnie st v riy,Gu n h u 5 0 3 ) a gz o 1 6 1 。 Sc o l f c u t n y a d S a itc ,W e n gie rn c in lCoe ( h o Aco n a c n t tsis o g En n e ig Voato a lge,Qi g h u 2 2 0 n z o 6 5 0)
”( 原 科 技 大 学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太
( in r . i g i c r ) xa g u 1 @ ma . o l n
太原
002) 3 0 4
摘
要 : 像 匹 配 是 计 算 机 视 觉 中 的 一 个 基 本 问题 , 图 现有 方 法 一 般 基 于 极 几 何 模 型 , 使 用 中 往 往 存 在 效 率 不 高 和 在
对 有 些 错 误 匹 配 点 无 法 剔 除 的 问题 , 此 研 究 了 图像 匹配 中 的模 型 问 题 . 先 通 过 分 析 图像 对 应 点 映 射 关 系 的特 点 为 首 及 其 在联 合 图 像 空 间 中所 形 成 曲 面 的 几 何 直 观 , 出 了不 依 赖 于 连 续 性 假 设 的 对 应 流 形 ( M ) 义 ; 后 通 过 分 析 给 C 定 然 C 及 其 视 图 所 体 现 的 映 射 关 系 特 点 和 完 备性 , 观 地 给 出 了 基 于 对 应 函数 的 C 表 征 方 案 , 此 将 C 的 学 习 归 M 直 M 据 M
第 2 3卷 第 9期
21 0 1年 9月
计算 机辅 助设 计 与 图形 学学 报
J u n l fC mp tr Aie sg LCo u e a hc o r a o o ue — d dDe in 8 mp trGr p is
Vo . 3 NO 9 I2 .
Se p. 2Ol 1
不 依 赖 于 连 续 性 假 设 的 C r ep n e c a i l 0 rs 0 d n eM n f d研 究 o
李乡 , 儒” 周建明 李晓明 ,
”( 南 师 范 大 学 数 学 科 学 学 院 华 广 州 5 0 3 ) 1 6 1 ( 坊 工 程 职 业 学 院会 计 与 统 计 学 院 青 州 2 2 0 ) 潍 6 5 0
Absr c :I ge r git a i n i u a e a r l m n c ta t ma e s r to s a f nd m nt lp ob e i ompu e ii t r v son,a he e po a ome r nd t pi l r ge ty c ns r i t i t mos p ul r o t a n s he t op a mod l n t whih e i i , c us ly u f r f o ua l s f e s r m t e fce c pr blm a d he f ii n y o e n a c a y pr blm i p ia i ns The e o e, t s c ur c o e n a plc to . rfr hi wo k oc e on he r f us s t mod l e i i pr blm i e d sgn ng o e n
i a e s r ton Fis l m ge r git a i . r ty, b a l zng he ha a t rs is f t e y na y i t c r c e itc o h m a pi g p n be w e n or e po i g t e c r s nd n
选 匹 配 中 错 误 越 多 , M 的 速 度 优 势 越 明显 . C
关键 词 :图像 对 应 点 问 题 ; 群 点 剔 除 ; 像 配 准 离 图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P 9 31
Re e r h o r e p n nc a i o d wih u ntnu u n t a nt s a c n C0 r s 0 de e M n f l t o tCo i o sCo s 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