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探讨高校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文献标识码: A 高校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思路 与途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0
探索社会 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方 学生实习效果评价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管理副院长负责学生
法 ,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具有重要 的研究意义。本 的 日常管理、 实习资料建设及网络建设 。
和 多 样 性 方面 显得 不 够 , 难 以适 应 不 同 的 需求 , 不 利 于 校 企联 律与政策需求, 探 讨 如 何进 一 步 下 放 学 生 教 育 的管 理权 限 , 向 导师和企业放权, 同时 改善 学 校 对 于 学 生培 养 的宏 观 调控 , 强 建 设 由企 业 负责 安 全 教 育 、 学 校协 同管 理 、 由社 会 保 险 作
合 的灵活办学和人才培养。因此 ,要深入 校企联合 的教育规 为保 障 的三 方 共 管 的 安 全管 理 模 式 。
2培育校企双向互动 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队伍 按“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原则 , 建设特色 实践教学师资队
实践教师” 制度 。学校吸纳企业理论功底 较深 厚、 化激励机制、 自我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 实现“ 统” 与“ 放” 的平 伍 。建立 “
机械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管理论坛机械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董文彬张雅晶张华张新伟陈丰(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凤阳233100)1概述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械设备也逐渐向着自动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高校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甚至于远远滞后于企业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国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加速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应用型大学是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特色突出、学科专业优势明显、管理体制科学、运行机制高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院校[1]。
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是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实践教学看作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
处于当前工业机械告诉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我校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高校转型做先行者,为地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传统本科教育实验环节的薄弱点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变化快;而我国的机械类本科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又相对落后。
从而导致了市场需求和大学定位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
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不合理方面。
例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合理--过多的理论课程并不能让学生学完全吸收,使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想法;一些传统课程几乎没有改革过,比如计算机制图课程,绝大部分院校还留在简单的平面制图的阶段。
完全无法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通常都是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及时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环境从而真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2]。
3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及建议3.1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应着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并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布,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而将实验教学集中进行。
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敢 ll 幕 硼薅
创 新 实 践 教 学 运 行 机 制 ’ 提 高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质 量
◆ 牛莉莉 张玉峰 姜生元
(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lf 根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 目标要 求, ¥ 要】 i 以社会 需求为 导向, 以学生的创新 意识 、 实践能力培养 为主线, 注重创新 实践 活动 的实施过程 , 对运行机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实践表明效果 良好 , 对提高机械类本科人 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创新 实践教 学 运行机制 应用型人才
作合起来。
四、 考核 评 价 机 制 的 创新 是 改革 过 程顺 利进 行 的 保 障 多层次组合式课程组的构建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从 20 0 5年起 , 学院实施了 新型的实践运行机制除了必备 的基础条件作 为依托 , 同时应该 有与之 课程组教学负责制, 各课程组 的教 学 目标 明确。组内教 师既分工又合 作 , 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 , 才能真 正把工 作落到实处 , 障创新型人 才 保
、
能实现教学内容互补 、 教学能力与特长互补 、 教学资料共享 , 适合教学 的实 培养 目标的实现 。 际需要。 对此机械学院通过一系列管理机 制及办 法为创新教 育顺利实施提供 在此过程中单独设立了实验教学课程组和创新教育课程组 , 分别 由实 了有 力的保障: 一是 引入行业人 士评价 制度 通过聘任 的企业指导 教师, 验指导教师和创新指导教师组成。主要 负责课 内外 实践环节 的教学及 管 对所指导的学生实践环节进行评价 , 把他们的评分按 比例计入学生 的总评 理工作 , 使工作更具体、 更直接、 更细化。特别是通过规范实验前的准备工 成绩 中, 切实加强 了学生的管理 ; 二是设立学 分替代及免修 制度。培养方 作、 加强授课过程 中的管理、 课程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等环节 , 对所涉及 的 案规定 :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 培养创新实践能 力, 生 学 教学内容不断优化 , 实时更新和充实实 验教学 内容 , 学生能 力培养方面 在完成规定的科技创新学分 后, 以用超 出部分的创新学分替代某些实践 在 可 性较强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等环节 , 以便获得 更多的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验教学过程 中, 由于受时间、 空间限制 . 不可能所有同学的实验 内 时间自由发展。三是推行科研助理 、 实验助理 、 教学助理等培 养模式 , 使近 容都可 以在授课教 师讲解后随即完成 , 尤其是综合性 、 创新性实验 , 多的 半数的本科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创 新活动 中。四是适时修 订大学生业绩 更 只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 , 质量难 以保证。对此课程组全体教 9通过探 索并 评价机制 , 币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 实践活动 , 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 , 增加就 业竞争 总结经验 , 逐步形成 了招收优秀学生担 任实验助理 , 助指导 教师完成实 力; 协 五是推行 专业方向指导教 师负责 制, 要求学 生工作部 门与教学管理部 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并担负实验指导工作。实现 了实践教学开放式运行 , 使 门统一思想 , 组织专业指导教 师学 习培养方 案等 有关文件 , 了解办学指导 学生真正在实验过程 中得到锻炼。在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中, 结合课 内 思想 。 使学生全学程获取指导 ,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 制定学习发展规划。 外实践体系等措施 , 以大学 生科 研助理培 养为主要形 式, 形成 了一套比较 五、 结束 语 完备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并在大范围的推广实施过程 机械学 院在教育部“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 全面提高民族创新 能力” 的倡 中不断完善。在实践环节实施 过程 中, 成了课程授 课教师 、 验指导教 导下 。 形 实 结合机械类应用型本科 生的 自身特 点 , 并充分 考虑到机械 学科的发 师、 创新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助理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 对广大学生的能力培 展趋势以及机械制造业对人 才的需求情况 , 确立 了培养面 向现代生产制造 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业一线 的专业基础扎实、 实践能力强 、 综合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 的高级 二、 双赢型合作基地 的创建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平台 应用型人 才的目标。在实施 过程 中, 索形成 的鼓 励创新 、 探 尊重个性发展 充 分 发挥 学 校 的 办 学资 源 及 智 力 资 源 , 周 边 企 业 建 立 了 互 惠 互 利 、 的 育 人理 念 及 实 践 运 行机 制 , 合 教 育 部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与 教 学 质 量 工 程 的 与 符 互为依托的合作关系。先后与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 l 2家大 指导思想。几年的实践证明, 所培养 的学生就业 后能迅速适 应社会需 求, 中型企业签订协议 。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 合作基地。 以合作办学 的方式 , 结 广大毕业生“ 能吃苦、 上手快 、 业务 精、 后劲足 ” 的优 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此项研究对应 合工厂实际生产过程完成大学生工程 实践能力 的培养。并通过 为校外实 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 用。
实践教育依托下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改革传统 的实验教学模式 , 向创新性 、 针对 性、 设计性 的实 验教学模式转变 ;充分尊重 学生 在实 验教 学中的主体地位 , 允 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 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 教学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 主要是宏观把握 和原则指导 ,
企业聘 任具有多年工作经验 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 主要
将其提 高到 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而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教学任务重 , 往往研究的重点在某 一学科 , 利用 团队集体指导 , 可以发挥各 自优势 , 让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工程训练 。
23 加强校外实 习基地建设 . 为抓好 、 抓牢实践教学环节 , 学院一 直把校外实 习基地 的 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由于企业经 营机 制变 化、 院学生人数上 本 升 以及实习经费 的有限 , 校外实习尤其是校外集 中实习一度成 为高校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学院 面对各种 困难 , 学院始终保
作 , 院成 立 了三套工作结构 : 学 由学 院主要领 导组 成的大学 生 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 、 由各学科专业带头人组成 的专家指 导 小组和 以实训 中心及机 械工厂为基地 的设 计制作小组 , 连续 主 持和参加 的多次大赛 , 学院师生响应热 烈 , 计参 与活动 的教 共
的先进性 、 可行性和实用性 , 尽可能结合生产 、 科研和实验室建 设等 实际任务 , 并有较强 的工程 背景 , 实使学 生得到工程设 切
【 中图分类号 】 G 4 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63 09 6 14 0 0327( 0) — 4 — 2 2 0
1 引言
浅谈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定 位 于培养 具有 创新 品质 和发 展潜 力 , 备解 决工 程 具 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机械行 业 生产一 线从 事产 品设 计 在
制造 、 术 运用 与 改造 、 行管 理 和 经 营销 售 的高 级 技 运 工程 应用 型技术 人才 。
一
、
关 于机 械 类 专 业 的 人 才培 养 目标
我 国 的高等工 程教 育 中 . 点高校 主要 培养 工程 重 研 究 型人 才 , 职类 院校 培养 技 能 应用 型 人才 , 高 而教
学 型 和地方 普通本 科 院校培 养工 程应 用 型人 才 。 应用
能力 要求 。 优化课 程 设置 。 确保 专业 主干课 程 的教学 。
高等 教育 教学 改革不 能 只关 注教学 本身 , 要更 多 地关 注社 会发 展与 有关产 业行 业对 人才 的需求 。 努力 使毕 业生 更加 接近 社会 的要 求 , 是教 育 回报 社 会 的 应 共 同追求 。机 械类 专业人 才 的培养 工作 , 深入 了解 要
社会 对机 械工 程类 技术 人才 的要求 . 服学 生知 识能 克
新教育。
关键词 : 科教育 ; 械类专业 ; 本 机 工程 应 用 型 人 才 ; 养 模 式 培
中图 分 类 号 : 4 . G6 2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9 9 2 1 ) 9 0 9 — 2 1 7 —1 9 ( 0 0 1 — 1 0 0
作 者 简 介 : 孜 ( 9 9 ) 男 , 川 南 溪人 , 庆 科技 学 院机 械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助 理 工程 师 。 王 16 一 , 四 重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9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00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
申报书
申报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
√
所属学科门类工科
所属专业类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负责人华蕊
申报日期 2014年3月25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编制
二〇一四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
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申报单位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五、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六、“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4.课程内容
5.课程资源
6.课程评价
8.承诺与责任
9.教学单位推荐意见
10、学校职能部门审核意见
11、专家审核意见
12、学校审批意见。
高校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要求的探讨
到合适 的人才 。 中的症结很多 , 其 例如 : 创新意识 不够 , 创新精 神不足 , 创新能力不强 , 办学定位不准 ,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 实 践能力不强 , 决工程问题能力弱 , 解 协作精 神、 协作能力不高 ,
工科教育与产业严重脱节等等。
收稿 日期 : 0 - 8 1 2 80—6 0
究 的重 要 课 题 。
全 国机械本科专业学生人数按专业排 序名列前茅 ( 在校
1 地 方高 校 机械 类 专 业应 用 型 创新 人 才 培 养 面 临
的课 题
创新 已成为社会 普遍关注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 2 0 06
年 召 开 的 全 国 科技 大 会 上 明 确指 出 :一 个 国家 ,只 有 拥 有 强 “ 大 的 自主 创 新 能力 , 能 在 激 烈 的 国 际竞 争 中把 握 先 机 , 得 才 赢
Equ p nt a fc rn c n l g . 20 i me M nua tig Te h o o y No 1 1, 08
_型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与 要 求 的探 讨
罗佑 新 , 晓毅 , 德 岗 , 车 廖 肖伟 跃 , 何哲 明
生达 20多万) 但学生 自律能力 、 0 , 体能 、 主动学 习精 神欠缺 ,
按大规模 的方式“ 生产 ”, 培养学生与市场多样化 的需求相悖 ,
没有特色没有个性 因而也就没有生命 。 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 学 生 群体出现多样化 , 不同学生个 体的学习兴趣 、 习能力 、 学 学 习需求 的差异 日显突 出, 如何针对这一变化组织好教学 , 培养 学生 主动学 习的能力 , 不仅是教学质量 的关键 , 也是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的重要突破 口。 在强调“ 口径 、 宽 厚基础 、
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作者:朱科军陈志刚刘志辉罗斌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09期摘要: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工程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以“校企结合课堂”为结合点的“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介绍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措施。
近五年的教改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取得良好成绩,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校企结合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9-0143-01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创新人才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正投入系列资源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开展[1]。
在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建设中最为关切的教育议题,不但攸关新工科建设发展,也决定国家的竞争力[2]。
中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迈进人口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提高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现代应用型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3]。
1 现状分析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额比例尚不足3%,其成功率不到1%。
与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80万大学生创业目标对照,任重而道远。
目前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4]: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各自为政、各求政绩,重视资源投入的个性特征而忽视资源协同的效用最大化。
2)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导致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工程应用能力较差。
2 培养目标根据邵阳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OBE教育理念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指导,构成政企校协同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三方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04 实践教学改革的 效果与评估
改革效果的评价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实践能力和就业情况等进 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改革的效果。
定量评价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改革效果量化为具体的数值,以便更准确 地评价。
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提升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改革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和实践。
03 实践教学改革方 案
改革目标与原则
目标
建立适应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思维,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养。
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化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革内容与方法
内容
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 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 械制造、机械设计、机电 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学师资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充 足,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和教学能力。
现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分离
01
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独立,缺乏有
机联系。
教学内容陈旧
02
现有实践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与新工科背景下
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具备较高的 实践教学水平。
指导能力
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 活动。
科研能力
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3 . 实践教 学师资力量薄弱
一
方 面, 随着机 械制造业 的合作机会, 共建实践基地 。 通过学校领 导 和全体 教师 的共 同努力, 我校 已先后与 中国第一汽 车集 团公
构 和素质越来越 难以适应 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 , 难 以承担 高、 新、 尖 的综合 性和创新 性实践教学任务。 另—方面, 随着国 家 对机械 人才需 求量的增加 , 各大 高校纷 纷扩招机械 类专业 的 学 生, 因此, 学 校将很 多年 轻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 队伍中, 但他 们大多从高校走 到高校 , 从课堂走进课堂, 缺乏 现场 实践经验 , 很 难对学生进行有效 的针X 十 洼指导。
于落后的设备。 另一方面 , 加大资金投入 , 引进先进实 验设备, 以满足高 、 新、 尖综 合性实践教学 的需要 。 学校成立了 “ 工程训
练与基础实验 中心” , 涵盖了数控车 、 铣、 刨、 磨等常用加工方式 以及 热处理 等多个模块 的训练 , 能够很 好 的满足学生动手实践 的需要。
械 类专业 实践 教 学采取 了相 应 的改革措 施 , 主 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 方面 :
划定为教辅人 员, 这在一定程度 上不利 于应用型 人才培养 目标
的实现 。 因此 , 分析传统实践教 学模式 中存在 的问题 , 并提出
操 作性强 的针对性 改革 措施 , 是提 高实践教学效 果亟待研 究的 重大课题 之・。
4 . 实践教 学内容 、 方法与手段陈旧
司、 哈尔滨 电机 齐 齐哈尔第二机床 鸡西煤 矿机 械有 限公 司、 七台河龙煤 集团矿 机公司、 哈尔滨 工业大学 、 哈尔 滨理工大 学、 哈尔滨 商业大学 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建 立了长期稳 定的合
机械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
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实践教育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二三产业逐渐取代农业的位置,尤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工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必经的过渡阶段。
所以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机械方面人才就变得至关重要。
当今的社会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接班人,那么对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教育不能单纯的考虑某一方面,要从全局出发,力图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本文基于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从个人的角度提出如何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的教育策略,以此推进该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字:人才培养;综合素质;适用性【中图分类号】g718.1教育是使人具备社会高层次需要的手段,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随之改变的。
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如何授予学生适合的教育方式,已经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对于工科类院校,专业型技术人员是我国当下建设中相当需要的,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面,改革教育的模式,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最佳途径。
我们要创新教育思路,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只是在改革上做表面文章,仅仅增删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要真正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根据实践进行创新改革。
一、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上就要明确这一最终目标。
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进入高层次,素质发展理所应当成为人才的要素,所以,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很重要的。
何为工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完美结合。
同时要掌握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设计制造方法,对高新技术较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维护的能力。
这是工业不断发展的趋势,理应成为教育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方案的改革1.培养方案的修订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教育中,要着重从课程体系入手进行改革,培养方案制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否。
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江南大学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 的工 程 技 术 ,只有 理 论 与 实 际 结 合起 来 才 能 称 得 上是 合 格 。工 程 专 业 的学 生 都 需 要 对 基 础 性 的 工 程技 术 有一 定 的 了解 和操 作 能 力 ,只有 这样 才
能 更好 的去 学 习 和理 解 理论 ,而 且 通 过 基 本 的 技 能 训 练也 会 为在 将 来 读 硕 士 、读 博 士 过 程 中 的 项
个 综 合 的 ,面 向 理 、工 科 本 科 学 生 为 主 ,文 、
经 、管 、医科 学 生 参 与 的 创 新 型 工 程 训 练 基 地 , 给学 生 提 供 了实 实 在 在 的 大工 程 训 练 背 景 ,通 过
安 排 各 种 创新 实 践 对 大 学 生 实 施 创 造 性 工 程 设 计 与训 练 ,培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实践 能 力 ,全 面 推 进 大学 生 素 质教 育 。
目实验 打 下 一个 良好 的 基 础 ,这 对 以后 的 工 作 乃
至 生活 都 具 有重 要 作 用 。没 有 实 践 能 力 是 不 能 成 为 一名 合 格 的工 程 师 的 。 根 据我 校 培 养 高 素 质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培养 目
1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式 ,构 建 综合 工 程 实践 教学 体 系 ,通 过 工 程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达 到 了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目的 ,保 证 了 机 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机 械 工 程 ;实 践 教 学 ;培养 创 新 人 才
中图分类号 : 620 G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2 9 6 2 0 )2 0 2 — 3 10 4 5 (0 8 0 — 0 0 0
我国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在我 国高等教 育逐渐趋于普及 的今天 , 社会 全 对高等教育 的质量 也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 随着世 界范
围 内的工业化 进程 的 加快 , 国作为 发展 中国家 , 我 今后大量需 要 的是应 用 型人 才口 。从 发达 国家工 ] 业化、 现代化进 程总 结 出的经 验 和数 据来 看 , 济 经 社 会发展对人 才 的需 求最终 将 呈现 出“ 橄榄 型 ” 趋 势, 即学术型 的拔尖 人才 和一 般 劳动 者 占少数 , 大
专 业 必 需 的 基 本 理 论 、 本 技 能 、 本 方 法 和 相 关 基 基
新课程体系 , 提高教学质量 , 加强 专业教 学改革 , 注 重专业特色 建设 , 从而找 出一条适 应我 国机械类应 用型 高级专 门人才 的培养 之路 。
一
、
改变教育理念 , 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
知识 , 具备工程 师基 本素 质 , 在船 舶 制造 业生 产 能
作 者 简介 : 滨 城 (9 2 , , 东青 岛 人 , 苏科 技 大学 副 教 授 , 士 , 李 1 6 一) 男 山 江 博 主要 从 事机 械 系统 动 力 学研 究 。
第 4 期
李 滨 城 : 国 高 校 机 械 类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探 索 与 实践 我
9 9
( ) 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的 建 设 思 路 二 人 在 “ 基 础 、 口径 、 方 向 、 应 用 、 性 化 ” 重 宽 多 强 个
设 计 制 造 及 自动 化 专 业 制 订 了 专 门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因此 , 高校机械 工程本科专业 的教育要 适应经 济发展对人 才需 要 的要求 , 过转 变培 养 观念 , 通 更
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快机械大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
以笔者所在院校机械大类专业为例,阐述了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措施,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大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我院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我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大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我院机械大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
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使我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1 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起很大的作用。
过去机械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
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于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
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注意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
所以,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校企协同构建“教-学-赛”实践教学模式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校企协同构建“教-学-赛”实践教学模式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1 引言德国于1976 年颁布了《高等学校框架法》,经过发展体现出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培养环节的实践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等的办学特色。
双赢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芬兰通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紧密相连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芬兰模式”。
在国内,蒋义然等(2019)表示高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培养胜任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赵宇等(2019)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新工科人才特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以协同发展为共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工科”建设,如何深刻理解新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和传统工科专业改造的新理念、新标准,完善机械信息化和数字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是目前机械类专业面临的重要工作。
加强本科生的数字化计算、设计和制造能力以及机电装备系统自动化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机械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教-学-赛”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而且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提升社会责任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开展好实践教学可以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1-4]。
2 实践教学改革背景2.1 专业建设现状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这四个专业紧跟制造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基于机械工程理论和先进制造技术、机电系统集成技术,以机械计算设计与分析制造为核心,以数字化和机电控制为两翼,为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满足智能制造的技术需求,培养学生具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应用、机电装备与系统控制、产品创新开发等专业能力,具有机械工程师基本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技术应用型、机电复合型的机械工程应用领域的高级技术与技能人才。
目前,机械工程专业成为吉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专业(集群)试点专业,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第二批省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试点专业。
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文章从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新形势下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条件的完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的业务基础、较宽领域的综合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本科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机械制造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为关注的重点。
面对改革,我们必须厘清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做到有的放矢。
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缺少工程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训练,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学生因此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难于从实验教学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
并且由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内容创新和改革不够,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2.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
由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受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及生产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不仅看到的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更少,实习效果很难保证。
在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的教学上,学生大多是自己找单位,有的甚至找不到实习单位。
即使有单位实习,也很难从那里得到一些具体有效的指导。
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心, 以项 目为载体 , 以小 组 教学 为手 段 , 以提 高 学 生 实践能 力 和创新精 神 、 团 队精 神 为 目标 来 组 织 教 学 活动 。学生通 过完 成项 目等 过程 , 获取 知识 、 运用 知
识、 共享 知识 、 发现 知识 、 传播 知识 , 最终 通过 项 目导
标 应 突 出实 践 , 强 化应 用 , 强 调学 生综合 素质 和专 业 核心 能力 的培养 ] 。因此 ,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要 提 高
对 实践教学 的重视 程 度 。然 而 , 由于 我 国应 用 型本
化 实践项 目体 系 。第二 步按 工程实 践要 求和 人才 成
长 规律组 织项 目实 施 。在 实施 过 程 中 , 以学 生 为 中
科院校大都建校时间不长, 又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 教育 模式 的影 响 , 不 可 避 免 地在 实 践 教 学方 面存 在
许 多问题 , 主要 体现 为 以下几 方 面 : ( 1 ) 培 养 学 生工 程综 合能力 和训 练 学 生 工程 意 识 的 教学 环 节 较 少 ; ( 2 ) 工 程 教育 缺 乏 系统 规 划 , 没 有 形 成 能 力 培 养 体 系; ( 3 ) 实 践 教 学 方 法 与 工程 能 力 培 养 规 律 不 相 符 合; ( 4 ) 没 有 建 立 起 以学 生 综 合 素 质 和 综 合 能 力 考 核 为重点 的科 学 、 公正、 客 观 的实 践 教 学 考评 体 系。 这 些都不 利 于学生 工程 能力 的培养 、 训练、 形成 和 提 高,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与 飞速 发 展 的现 代 工 业社 会 不 相 适应 。为 了使我 国应 用型本 科教 育与 社会 经济发 展 相适应 , 培 养 出满 足 现代 企 业要 求 的工 程 技 术人 才, 应用 型人 才培养 迫 切 需 要 进行 一 系列 的 教 育教
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需求,本文提出从夯实创新基础;树立创新信心,培养创新观念;勇于创新实践几个方面,着手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98-02机械工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形成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夯实创新基础;树立创新信心,培养创新观念;勇于创新实践几个方面着手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夯实创新基础创新离不开基础,而且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许多创新都是已有知识的变形、组合、移植,深厚的基础知识可以启迪人们创新的灵感。
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创新基础:1.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理论知识体系。
采用阶段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
首先,通过教具演示,引入新课。
由于职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初步印象,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就能马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能具体、深刻地起到先锋或桥梁的作用,为后续讲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点讲授。
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
讲授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的可略讲,讲清楚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对知识的引发点、衔接点、疑难点要讲清、讲透、讲活。
最后,在课堂结尾进行小结练习。
在完成上述课堂教学任务后,这时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转化为应用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是高校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关键依托。
在这一背景下,其人才培养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本文就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机械类专业引言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实践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在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推动下,应用技术型教育改革在不断完善,从职业发展要求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在技能与知识学习中所具备的实践素养。
1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产教融合是一种以实际产品开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与创新。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模拟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的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学合作、讨论和创意比赛,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并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1.2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机械专业教师必须积极了解相关行业就业新闻,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实训教学,做好岗位技能、机械制造新动态和实训课衔接,优化实训课教学模式,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地 方 院 校 作 为 培 养 为 地 方 经 济 服 务 人 才 的 主 体 , 主 动 适 应 区域 内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要 求 , 应 为所 在 区域发 展 提 供 人 才 支 撑 和 智 力 资 源 , 既是 这
是 我 国 面 向 东 盟 开 放 合 作 的 重 点 地 区 , 要 把 广 西 是 建 设 成 为 中 国 一 东 盟 开 放 合 作 的 物 流 基 地 、 贸 基 商 地 、 工 制 造 基 地 和 信 息 交 流 中 心 。 要 实 现 泛 北 部 加 湾 经 济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业 结 构 转 型 、 心 技 术 的 产 核 创 新 以及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提 升 , 切 需 要 地 方 院 校 提 迫 供 大 量 高 素 质 应 用 型 人 才 。而 地 方 院 校 目前 普 遍 存 在办 学定 位不 清 晰 、 业设 置 及人 才 培养 模 式 单一 、 专
键 。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 业 可 以 选 拔 所 需 人 企 才 , 立 自 己 的 人 才 库 , 低 试 用 培 训 成 本 ; 过 产 建 降 通 学 研 合 作 , 校 的 技 术 和 人 才 资 源 可 和 使命 所 在 , 是 其 能 得 到新 也
实 际问题 的能 力 。
标
根 据 《 于 做 大 做 强 做 优 广 西 工 业 的 决 定 》 未 关 。
来 十 年 , 械 、 车 、 色 金 属 、 金 等 是 重 点 发 展 的 机 汽 有 冶
当前 , 国 正 处 于 经 济 转 型 时 期 , 业 结 构 调 整 我 产
千 亿 元 产 业 , 实 现 其 产 业 结 构 的 转 型 、 心 技 术 的 要 核 创 新 以 及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提 升 , 切 需 要 广 西 各 院 校 迫 提 供 人 才 和 智 力 支 撑 。 产 业 结 构 和 技 术 的 不 断 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l创新 实践教 学机制
机械 类
应用型
通过对市场 人才需求的分 析可知, 机 械类专业 学生不但要具 备机械 设 的 自主学习、 自主创 新热 情。同 时, 针对 发展 目标 , 结 合学 生实 际就业 需 计 制造基 础知识与应 用能力 , 还 应具有 较强 的实践 能力 , 应 该是 能在 工业 要 , 整 合 社 会 资 源 进 行 技 术 合 作 办学 , 力求发挥社会资源优 势, 对 教 学 过 程 生 产 第 一 线从 事 机 械 制 造 领 域 内 的 各 方 面 工 作 的 应 用 型 高 级 工 程 技 术 人 进行有益补充。如对部分 相关课程 实行 以证代考考核 方式 , 即通 过组织学 才。这 一培养 目标决定了我们 的教育过 程不仅 是专 业理论 知识 的传授 过 生参加国家权威部门举办的认证考 试来完成最终成绩 考核 。例 如 , 三维实
设综合性 、 创 新设 计 性 实验 项 目 , 在 学 生 能 力 培 养 及 素 质 教 育 中取 得 了 良 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 课程 设计、 毕业设计等环节 , 即 申请
好 的效果 。 这 些 课 程 免修 , 这样可以获得更多 的可 自由支配 的时间 , 充 分 体 现 了 以 人 在 实验教 学过程 中, 由于受时间、 空间限制 , 多数 实验 内容 无法在课 内 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是推行科研助理 、 实验 助理、 教学助理等培养 模式 , 并 完成 , 尤其 是 综合 性 、 创 新性实验, 更多的只能是在 课余 时间进行。对此课 制定相应的升级、 考核 评 价 机 制 。 使 学 院 近 半 数 的 在 校 学 生 直 接 参 与 到 课 程组全体教 师通过讨论 并总  ̄ : l Z l 七 J " 匕 3 I 导 经验 , 逐步形成 了招收优 秀学生担任 实 外科技创新活动中 , 并按 照相应管理制度要 求, 进行定期的成果考 核评价 ; 验助理 , 由他 们 协 助 指 导 教 师 完成 实验 室 开 放 管 理 工 作 并 担 负 实 验 指 导 工 四是适时修 订大学生业绩 评价机 制, 单独设 立即分 离又互相 制约 的学业 、 作。实现 了实践教学开放式 运行 , 使 学 生真正在 实验 过程 中得到锻 炼 ; 在 德 育 、 创 新 三 方 面 的 奖学 金 , 重点鼓励学生参 与创新实践活动 , 不 断提 高 自 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中, 结合课 内外 实践体 系等相应 改革 措施 , 以大 学 身素质 ; 五是推行 专业 方向指 导教 师负责制 , 要求学 生工作部 门与教 学管 生 科 研 助 理 培 养 为主 要 形 式 , 形 成 了一 套 比 较 完 备 的 工 科 大 学 生 创 新 及 实 理部门统一思想, 组织专业指 导教 师学习培 养方案等 有关文 件, 了解 办学 践能力培养模式 。 并 在 大 范 围 的推 广 实施 过 程 中不 断 完善 。 指导思想 。 通过 他 们 的工 作 使 学 生 全 学 程 获 取 指 导 , 有利于提高学 习兴趣 , 二、 双 赢 型 合 作 基 地 的创 建 是 提 高 实 际应 用 能力 的优 秀 平 台 制定学习发展规划 , 使学生培养质量 明显提高。 以合 作 办 学 的方 式 , 结合 工厂实 际生产 过程 , 完 成 大 学 生 工 程 实 践 能 五、 结束 语 力 的 培 养 。并 通 过 为校 外 实 习 单位 输 送 优 秀 毕 业 生 、 聘 请 实 习单 位 有 关 技 在 教育 部 “ 整体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 全面提 高民族创 新能力” 的倡 导下 , 结 术人员担任客座讲 师、 为企 业进行 专业技 术培训 、 提供 相应 的技术 咨询服 务等合作方式 , 增进 了学校 与校外 实 习基 地 的联 系 。 保 证我校 学生 在实 习 时能够 得到 更具体 、 有 效的指 导 , 提 高 了 实 习质 量 : 同 时 以 工 程 项 目为 纽 带, 培养并锻炼 了教 师的工程意识 和能 力。在合 作过程 中注 重科研 、 生产 合机械类应 用型本科 生的自身特点 , 确立 了培 养面向现代生产制造行 业一 线、 专业基础扎 实、 知识面宽 、 实践能力强 、 综合 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 的高 级应 用 型人 才 的 目标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 探 索 形 成 的鼓 励 创 新 、 尊 重 个 性 发 展的育人理念及 实践运行机制 , 符合教育部本科 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 工程
养质量 的重要保 障。 多层次组 合式课 程组的构 建是提 高培 养质量 的基础
一
获取证书时的成绩作为期 末考试成绩 , 把学 生在校的学 习和就业 技能训练 有机结合起来 , 极 大地 调 动 了学 生学 习技 能 的 积 极 性 。 四、 考 核 评 价 机 制 的创 新 是 改革 过 程 I l i O N 进 行 的 保 障 课程 建设是提 高本 科教 学质量 的关键 环节。从 2 0 0 5年起 , 学院实施 了 新 型 的 实 践 运 行机 制 除 了必 备 的基 础 条件 作 为 依 托 , 同时 应 该 有 与 之 课程组教 学负责制, 各课 程 组 的 教 学 目标 明 确 。 组 内 教 师 既 分 工 又 合 作 , 能实现教学 内容 互补 、 教 学能力与特长互补 、 教学 资料共享 , 适合 教学 的实 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 为支撑, 才能真 正把 工作落到 实处 , 保 障创新型 人才
◆ ◆ ◆
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对机械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 李忠 山 张玉峰 张其久
(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 摘要】根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要求 , 以社会 需求为导向 , 以学生的创新 意识 、 实践过程 , 对运行机制进行 了大胆 的改革 , 经过几年 实践 , 收到 了良好效果 , 对提 高机械类本科人 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
程。 还应该 结合实际去培养创新 实践能 力 , 是 工 程 实 践 和 工 作 经 验 的 积 累 体建模、 数控应用技术等课程 可以申请参 加国家有关部 门组织 的能力认证 过 程 。知 识 要 转 化 为 能 力 , 必须通过实践 , 因此 , 实 践 教 学 是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考 试 ; 对 考 试 合 格 并取 得 相 关证 书 的 同 学 , 该 门 课 程 可 以 申请 免考 。 直 接 把
际需要 。
前 的准备 工作 、 加强 授课 过程中的管理 、 课程结束 及时总结经验 等方 法, 不 切 实 加 强 了 学 生 的 管理 ; 二是 设 立顶 替 学 分 及 免 修 制 度 。新 的培 养 方 案 中 断 对 所 涉及 的 主 要教 学 内 容 进 行 优 化 , 实时更 新和 充实实验 教 学内容 , 增 规 定 学 生 在 完 成 必 要 的科 技 创 新 学 分 后 , 可 以 用 超 出部 分 的创 新 学分 顶 替
、
培养 目标的实现。 在此过程 中, 学 院单独设 立 了实验教 学课程 组和 创新教 育课程 组 , 分 对此 , 机械 学院通过一 系列管理机制及办 法为创新教育顺利 实施 提供 别 由实 验 指 导 教 师和 创 新 指 导 教 师 组 成 。 主 要 负 责 课 内 外 实 践 环 节 的 教 了有力的保 障: 一是引入 行业人 士评价 制度。通过聘 任 的企 业指导 教师 , 评分按 比例计入 学生 的总评成 绩 中, 学及管理工作 , 使具体工作 更深入 、 更直接 、 更细化 。特别是通过 规范实验 对所指导的学生实践环节 进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