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报亭事件
震惊中外的南京“哭灵”事件
震惊中外的南京“哭灵”事件作者:赵子云来源:华夏快递来源日期:2004-10-18本站发布时间:2004-10-20阅读量:218次1947年3月19日,古老的南京城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300多名国民党将校级军官,齐集在中山陵灵堂前“哭灵”。
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引得许多人围观,游客中的女性甚至为之动容落泪。
宁静而庄严的中山陵上空,顿时被一片悲伤的哭声所笼罩。
第二天,《救国日报》率先在头版披露了这一惊人新闻。
第三天,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也予以登载,于是各小报纷纷大做文章,最终导致街谈巷议,声势越演越大,闹得满城风雨。
蒋介石每天必看报纸,当他看到这一消息时,顿时惊呆半晌,接着大为光火,大骂这些谒陵人简直“目无法纪”,非严惩不可。
但等到情绪冷静下来后,他突然想,说不定这又是共产党一手策划的,于是他改变了主意。
他派人把陈总长(诚)叫到办公室,对着战战兢兢的陈诚一顿申斥,责成他即速处理,以平舆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许多人不明内幕,如坠烟海。
原来这事还得从国民党着手整编军队谈起。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4月,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委员会会议。
会后对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撤销了各战区司令长官部、集团军司令部。
因为这些部门都是抗战时的战斗序列,打内战已不适用了。
故将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团以下补充兵额,配备新式武器,一些非嫡系部队的士兵并入嫡系部队,而大多数军官则作为编余人员遣散编在全国成立的12个军官总队内,分驻西安、重庆、南昌、芜湖、武汉、杭州等大城市等候安置。
当时有一个由蒋介石任团长的“中央训练团”,这个团的任务就是负责甄别、遣散非嫡系或者信仰不坚定的编余将领。
那时由各战区陆续集中到南京“中央训练团”的编余将领共有400多人。
他们中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
另外也有一部分编余军官分送在中央警官学校接受训练。
所有这些编余人员的待遇都很差,许多人为了一家老小生存,只好逆来顺受,艰苦度日,静待能得到一官半职,再徐图偿还宿债。
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原因_南京近代历史事件解析
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原因_南京近代历史事件解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段月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制造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市京大屠杀事件。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南京近代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事件起因会战失利日军大屠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
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逐渐消失的书报亭
逐渐消失的书报亭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纸质书报,转而选择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数字化阅读方式。
这一现象也逐渐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书报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逐渐消失,对于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民的阅读习惯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书报亭是城市街头的一个特色。
过去,城市街头上随处可见书报亭,不管是在商业区还是住宅区。
它是一种熟悉的场景,市民逛街、上下班都会与之发生接触。
书报亭的存在与繁荣不仅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文化的气息,同时也为城市实现了最基本的信息流动,是市民获取新闻、读书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
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被电子媒体逐渐替代。
人们现在可以在家里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来实现全天候的阅读和新闻获取。
这种便捷和快速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百姓的主要选择,导致书报亭渐渐不再是人们阅读和获取新闻的最重要渠道。
此外,城市改造和城市规划的变化也加速了书报亭的消失。
一些城市在进行人行网络的规划时,为了使街道更加通行、美观,开始清理城市街头上的一些书报亭,一些书报亭因放置不当被城管摆放误认为占用道路资源等也被清理掉了。
此外,因为一些公共车站、公共场所等位置提供了新媒体看板和咖啡馆等休息场所,也使得人们阅读和休闲场所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减少了人们对书报亭的依赖。
尽管书报亭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但仍然有少数书报亭幸存下来,它们在城市街头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上海市的南京东路、淮海路等重要商业街区,仍有一些保留下来的书报亭,成为了当地的城市地标之一。
同时,一些书报亭也纷纷推行新媒体、智能设备和便民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阅读需求和市场需求。
例如,一些书报亭会在贩卖书报杂志的同时,增加点卡充值、手机维修、快递代收等多种便民服务,增强了消费者对于书报亭的认可和重视。
总体来说,书报亭的逐渐消失反映了从纸质到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
尽管它们的数量逐渐消减,但书报亭依然是城市街头的重要场景之一,对于维护城市文化生态、观察城市文化脉络、传递公共信息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京邮政报刊亭点位
√ √
√ √ √ √ √ √ √ √
√ √
√ √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背 面 面 面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 √ √ √ √ √ √ √ √ √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秦淮 建邺 建邺 建邺 建邺 建邺 建邺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可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南京大屠杀二战中最残忍的暴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二战中最残忍的暴行之一南京大屠杀:二战中最残忍的暴行之一在二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是其中最为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大量无辜的南京市民遭受了无比残忍的迫害和杀害。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有责任铭记这段黑暗的历史,以保证类似的屠杀永不再现。
一、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中国的首都南京,进入了这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南京成为了日军暴行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城内发生了一系列极其残忍的暴行,包括大规模的强奸、杀戮、焚烧和抢劫。
二、暴行细节日军对南京市民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
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几乎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日军的目标。
据统计,仅仅在这段时间内,就有超过30万名平民遇害,更有大量人口遭到折磨和强奸。
南京大屠杀中最为震惊世人的,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残害。
妇女们被强奸后,多数会被杀害或迫害致死。
儿童则被活活掐死、砍杀或淹死。
暴行之残忍令人难以想象。
三、残害的原因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表现出的残暴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自上世纪末开始壮大,渴望通过侵略与统治来获取资源与势力。
其次,日本军队士兵在长期战事中累积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和情绪受到极大的刺激。
由此,他们在南京的行动中,表现出了极度的暴力和残忍。
四、历史记忆与国际社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由来历史学家和目击者的证词、日军的档案资料和南京市民的回忆录等得以确认。
然而,南京大屠杀的真相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一些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掩盖这一历史真相,否认暴行的发生。
然而,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有着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予以承认和谴责,以确保历史不会被遗忘。
五、铭记历史与维护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确保类似暴行不再发生。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历史的悲剧。
我们应该将这段黑暗时期铭记于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稳定,避免战争导致的无尽痛苦和苦难。
六、教育与和解为了确保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弘扬,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黑暗角落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黑暗角落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屠杀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罪行之一。
然而,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事实和数字,对于黑暗角落中的故事却知之甚少。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京大屠杀历史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黑暗角落。
1. 女性遭受的性暴力南京大屠杀期间,无辜的女性成为了日军的性暴力对象。
数千名妇女和女孩遭到了强奸和性虐待的折磨。
这些罪行不仅造成了身体上的创伤,还给受害者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
2. 儿童的命运南京大屠杀中,成千上万的儿童丧生。
除了被杀害之外,很多儿童还遭到了活埋、活活烧死等残忍的方式杀害。
即便是幸存的孩子们,也经历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
3. 民间英雄的故事在南京大屠杀的黑暗中,也有一些令人敬佩的民间英雄。
他们勇敢地保护了无辜的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受难者。
他们的英勇事迹一度被忽视,但如今他们被认为是正义的象征。
4. 日本战犯的审判与遗忘南京大屠杀结束后,中国政府曾对一些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
然而,由于各种政治原因,许多罪犯未被绳之以法,甚至逃脱了惩罚。
这为后来的历史修复和正义带来了困难。
5. 学术界的争议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和数字,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试图将大屠杀的规模减小,一些人质疑历史档案的真实性。
这些争议使人们更难以正确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6. 记忆与遗忘南京大屠杀发生已经超过八十年,关于这段历史的争议和遗忘逐渐加剧。
然而,正确定位和铭记历史对于保护人类免受类似罪行的威胁至关重要。
唯有通过持续地回顾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黑暗角落中的历史。
结语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黑暗角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罪行之一。
妇女的性暴力、儿童的惨死、民间英雄的故事、战犯的审判与遗忘、学术界的争议以及记忆与遗忘,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铭记这些黑暗角落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好地警醒自己,坚守人道、珍爱和平,并预防悲剧重演。
2023学年南京市秦淮区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学年南京市秦淮区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今年亚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第二跳407C的动作表现十分完美。
当全红婵高高跃起时,现场的中国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liǎn()声,砰地一声落水,完美展示了何为“水花消失术”,现场7名栽判一致打出了10分的满分。
为了这一天,多少人dān()精竭虑啊。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首而望屏息liǎn声dān 精竭虑(2)语段中有个错别字。
应将改为。
二、名句名篇默写2.根据要求默写。
漫步于古诗文的殿堂,我们观赏钱塘湖“几处早莺争暖树,(1)”的初春美景;欣赏东皋“树树皆秋色,(2)”的山野秋景;看到了三峡“(3),回清倒影”的春冬之水;听到了富春江“(4),猿则百叫无绝”的天籁之音;感受到刘桢借松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的“(5)?(6)”(《赠从弟》),而老当益壮的曹操则借物喻人向我们传递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8)”(《龟虽寿》)。
三、综合性学习3.小淮同学参加主题为“诚信做人”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任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古人眼中,“信”是立信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1)【探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小淮同学搜集了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请你选出不符合要求的一项()A.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商鞅立木。
D.韦编三绝。
(2)【报诚信之事】请你帮小淮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受到共享单车的启发,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生开展了“共享雨伞”活动,把印有“诚信”图标的黑色长柄雨伞放置在教学楼大厅供同学们自由取用、自觉归还。
近日,在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共享雨伞”获评“诚信主题教育年特色项目”。
(3)【办诚信之赛】小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则通知,通知中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来。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警钟永远不可忽视
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警钟永远不可忽视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段历史。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灾难,更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冲击。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一个警钟,它提醒我们永远不可忽视战争罪行、珍惜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1937年的那个冬天,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对南京城实施了一系列的暴行。
历史记录显示,日军在南京大规模地进行了屠杀、强奸、抢劫和焚烧等暴行,为期仅仅6个星期的时间内,据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无辜的妇女和儿童遭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百年难以磨灭的耻辱历史,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道德底线的践踏。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类的脆弱性。
这一事件无情地剥夺了无数的生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这场悲剧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坚定的抵抗精神和民族团结,他们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守护着民族的尊严和自由。
然而,南京大屠杀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恐怖与无法预见性。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战争绝非解决问题的方式。
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破坏,无辜的生命将被毫无理由地夺去,国家和民族将遭受巨大损失。
南京大屠杀激发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争端,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南京大屠杀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时光。
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应当以南京大屠杀为鉴,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的世界。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和平和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出实际的努力。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回避它,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需要以南京大屠杀为镜,始终保持警觉,不断加强和平意识,推动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地合作,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总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警钟永远不可忽视。
报亭总章程
南京林业大学助学报刊亭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简介:根据苏教贷[2004]1号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高校“动感地带”勤工助学活动基地的通知》的精神,经校长办公室会议决定,我校于2004年9月,成立了南京林业大学助学报刊亭(以下简称报亭)。
在校领导的关怀扶持下由最初的六个亭发展为现在的九个单元亭,一号、五号亭坐落在公寓二栋楼前,二号亭位于公寓六栋前,三号、六号亭处于公寓十栋门前,四号亭位于公寓十二栋旁边,七号亭坐落在公寓四栋五栋之间,八号亭位于学生公寓四区大门口内侧,九号亭位于学校第一食堂旁。
作为南京林业大学勤工助学的实践基地,报亭严格执行《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守则》和《南京林业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经营模式:报亭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学生工作处大学生资助中心监督指导,学校财务处监管财务。
第三条报亭宗旨:南林报亭服务南林。
报亭精神:热忱诚信责任敬业。
报亭要求:内炼素质外塑形象第二章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第四条南京林业大学助学报刊亭隶属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资助中心。
报亭组织结构:总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旧书部、宣传部、网卡部、旅游部、文具部、饮料部、冷饮部等九个部门);各亭设亭长;各部门负责人下设助理;各亭长下设副亭;各亭值班人员。
各部门职责: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招聘新组员、报亭各部门负责人及助理;日常不定期纪律、卫生、业务考核;报亭各项制度及细则、通知的制定与宣传(如报亭奖惩考核标准等);增强报亭文化建设(如每两周简报的制定);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积极协调各组员、负责人、与亭长之间的人际关系;根据相应考核标准,决定人员(包括组员与各部门负责人)去留。
具体工作:一、新学期开学期间,组织各亭迎新工作,负责新组员、各部门助理的招聘。
二、在第一个月人员试用期间,督促各亭亭长对新组员培训,并组织负责人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助学报刊亭人力资源部考核标准》,对所有组员进行考核,一个月后确定本学期各亭组员名单。
消失的报刊亭
消失的报刊亭曾一度被认为是城市文化符号、街头特殊风景的报刊亭,是我国文明进程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报刊亭在我国的出现源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便已有之,彼时,报刊亭已经具备书报销售和邮亭的功能。
但报刊亭的真正兴起在2000年,当时,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要求在各大中小城市建立书报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拓宽再就业渠道。
自此,各地的报刊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
其后,在二十多年的开展进程中,从辉煌一时,到逐渐落没被整改,再到如今的萧条甚至消失,报刊亭如同城市的眼睛,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开展,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与蜕变。
回忆中的报刊亭一座城市的记忆大多有报刊亭的身影。
如同钟楼、车站、治安岗亭、公交站台一样,作为城市开展见证之一的报刊亭,在便民利民惠民的同时,也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守望着城市的成长与开展。
曾几何时,放学后用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下一本喜欢的杂志、漫画书,每天买一份报纸是最常见的一道风景线,成为一代人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
当时,报刊亭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往往一条街上甚至会有两三个。
对于中青年而言,报刊亭代表着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这里寄托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温情、慢节奏生活的渴求;对于老年人而言,报刊亭那么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局部,这里成了他们关注社会开展、参与社会热点的一个重要形式。
每天的那一份日报、晨报、晚报,围着报刊亭买上一份报纸,和几个老友谈时事和民生是生活的调味品。
刚刚大学毕业的付堞在四川南充当小学语文老师。
从5岁到如今的22岁,去报刊亭买杂志的习惯从未改变。
高中时有时忘带钱,她会让报刊亭的阿姨帮助留一本《故事会》和彩版《青年文摘》,“阿姨会一直给我留着,她知道我肯定会来的。
”尽管那段生活已经走远,但和阿姨对话的情景依旧鲜明。
“相比起书店,街角的报刊亭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就像是个老街坊,不管何时出门都会遇上它,笑着打招呼并随手带走一份报纸或杂志。
农村人在城市的十大丑陋现象
农村人在城市的十大丑陋现象一、超生是普遍现象,随处都能在身边发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他们根本没有丝毫作用,街道、社区、计生委根本不管,还有的重婚,先生下来再说,如果是患病的就丢弃,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负担,这些孩子将来的教育资源问题接踵而至,以后的就业也造成巨大压力,一旦在这个城市落脚就再也不愿意回老家了,城市的资源势必越来越紧缺,物价越来越高。
建邺区沙洲街道青石村就是典型的城郊杂居地,这个地方的私人诊所生意不错,专门为那些来宁谋生怀孕后想生男孩的做检查。
现在一方面是低素质农村人群拼命死生,另一方面是高素质甚至有条件可以生二胎的人群不给生或不愿生,这些低素质人群所生的小孩绝大多数属于“烂泥糊不上墙”!一句话“种不对”,送他们四个字“歪瓜劣枣”,一点不为过!试问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孩子都在这个城市里长大,还会记得农村老家吗?还会回老家发展吗?对于他们未来只有一个字“抢”,抢什么?抢教育资源、抢就业资源、抢医疗资源、抢交通资源、抢男人……诸位别笑,也许未来你的孩子说不定还能跟这些人生的孩子结亲呢!二、不文明现象较多,由于很多农村人不是经常乘公交,在公交车上窗户一拉开随口就吐痰,根本就不知道风是往后边刮的;还有的骑车子用一个手指堵住一个鼻孔,腥鼻涕,风也是往后边刮的。
秦淮河里一有鱼,就引来一大批农民工下河去捞。
光膀子是通病,一度给他们发过文明汗衫;到处乱晒,随处都能看见,内衣、内裤、旅游鞋晒的到处都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凡是有民工市场和长途车站的地方,就与脏、乱、差、噪音等结缘了,走路行车很不上路子,不守规矩,闯抢红灯、反道骑车……三、陋习难改,逮着一点空地就想办法种菜,河边种、城墙上种、连小区也种,迈皋桥金纺园、吉祥山庄就有,沿铁路边都是的,若到江宁和桥北那些小区则更多,这种人都是农村人,一部分是收土地上来的分配到安置房,原来就是菜农,另一部分是在南京买了房子外地的农村人。
喜欢晒太阳是中国农民的一道风景,驱车在全国的农村及乡镇走一走,都会看见三五成群的农民倚墙而靠,晒太阳、吹牛成了典型的生活习惯,如今,他们把这种习惯也带到了城市、带进了社区,经常看见那些农村来的老人帮儿女带小孩,就喜欢沿街而坐晒太阳。
骂官掀波澜,只因太少见
看城 市 形 象不 但不 会增 色,反而 会黯 然失 色。 令人 欣 慰 的是 ,南京 有 关部 门最近 已表态 ,书报 亭不 再取 缔 。但 ,其他 城市 呢?o
骂官掀波澜 ,只因太少见
・李 清 ( 江苏 )
我 们再 看如今拥 挤 于媒体 上 的那 些 医疗广告 ,还 有 多 少是 混迹 其 中的 “ 误导 ” 广告 ?一经 查 实曝 光后 , 果也是 照此 惯例 , 如
大街 书报 亭 以后 ,又 “ 刀切” 拆 除 小街 小巷 书报 亭 ,给 文化 一 传播 设 置障碍 ,颇 有双重人 格 的 意味 。
相 对 于城 市 全局 来 说 ,“ 买报 难” 看似 凡人 小事 但是 书 报 亭也是 城市建 设 与便 民服 务的 重要 内容 ,是体 现城 市 亲和 力
不 可否认 ,对于 官 员或者 其他 该 骂的人 , 简单地 痛 骂解决 不 了问题 。就 算这 次 富阳 市的 袁局 长受 到 了上 级部 门的批评 ,
难 以获取精 神 食粮 , 书报 亭业主 失去 生活 出路 ,再 美的城 市 形
象也 会索 然无味 。
与人 文精神 的 重要指 标 。政府 显 然不 能漠 然视之 ,在 处理 城 市 形 象与社会 需要 的 问题 上 产 生利 益 偏差 。 如果 市 民无处 买报 ,
包括 《 焦点 访谈》 ,锋 芒都越 来越 弱 ; 二是现 在 反映 民意 的通道 ,
至 少 电视媒 体提 供得 不 够 。
罚 ”“ 、重责 ”而 决不 能搞 那 种 “ , 文过 饰非 ”式的 “ 了结 性”处理 , 让违 法违规 广告 仍 然有喘 息 复活 的机 会 。
由此来说 ,类似 “ 导”医疗广告 ,决不能 “ 误 一撤 了 之”! o
国家公祭日之历史上的国耻事件
国家公祭日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目录
01 历史上的国耻事件
02 国家公祭日简介
03 难以忘却的南京大屠杀 04 铭记历史 强国有我
历史上的国耻事件
因此,11月7日东京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临时编组为华中方面军的时候,将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 制在苏州、嘉兴一线(即“制令线”)以东。而日军战地指挥官却强烈要求进攻南京:15日,柳川 平助的第10军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决定趁中国军队溃退“独断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击”;22 日,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动参谋本部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 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
历史上的国耻事件
“七·七”国耻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 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 攻中国,称为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 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死亡人数15万余人
难以忘却的南京大屠杀
背景介绍
淞沪会战失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 同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 展开淞沪会战。 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 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 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报刊亭的经营范围_报刊亭主要经营什么
报刊亭的经营范围_报刊亭主要经营什么报刊亭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城市管理存在博弈和斗争。
那么报刊亭的经营范围是什么?下面让店铺来告诉你报刊亭的经营范围是什么吧,希望能帮到你。
报刊亭的经营范围可兼营书籍、公用电话等业务,不得超范围经营食品、烟酒、饮料;不得擅自移位,不得占用盲道等公用设施,不得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私自加设遮阳(雨)篷,不得扩大报亭面积和私自改变报亭原貌;保持亭容亭貌干净整洁,物品放置整齐有序,做到不溢摊,无乱披乱挂,无杂物、积尘、污垢。
报刊亭的理解报刊亭即是指在公共场合售买报刊杂志的小型活动房屋。
之前一般有邮政局管理制作,已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公共设施,功能和外观已经发生重大转变。
可以在报刊亭中购买报刊、饮料、零食等常用的生活用品,且大多报刊亭都有可以使用的公用电话。
报刊亭的建筑功能报刊亭即是指在公共场合售买报刊杂志的小型活动房屋。
之前一般有邮政局管理制作,已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公共设施,功能和外观已经发生重大转变。
比如信息查询功能。
并可以在报刊亭中购买报刊、饮料、零食等常用的生活用品,且大多报刊亭都有可以使用的公用电话。
报刊亭的制作工艺⑴支撑柱:采用Φ240、1/4优质铝型材成模制作,美观、坚固、耐用,窗户采用优质不锈钢型材制作。
⑵面板:采用1.0厚优质彩钢板,足够强度。
⑶主体结构有五层:1)框架中间为角钢焊接架;2)前内衬12mm厚木板;3)后内衬12mm厚木板4)内层面板为3mm厚的装饰宝丽板;5)外层面板为1.0厚优质彩钢钢板。
⑷ 天花采用豪华装饰板吊顶,地板采用防滑铝板。
⑸ 焊接缝采用中性胶密封,彻底杜绝漏雨和渗水。
⑹报刊亭内配日光灯、电源插座,暗敷电线。
⑺门采用优质拉闸门。
报刊亭的整顿措施2014年8月1日,北京报刊亭摊主站到亭子顶上组织执法人员拆除其报刊亭。
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宽度5米以下的人行道不应设置报刊亭;报亭占地不应大于6平方米;私搭乱建一律拆除,超范围经营将进行处罚。
金陵疑云之南京十大凶杀案
金陵疑云之南京十大凶杀案今天来跟大家韶韶一个暗黑系的话题,说一说发生在南京的十大凶杀案。
所有的案件都是真实可查,这里面没有怪力乱神,没有鬼魂作祟。
有的只是恐怖邪恶的人心。
最毒不过人心,但是最暖也是人心,愿逝者安息,愿大家都向阳生长。
NO.10宁镇连环枪击案这是一个黑吃黑的故事。
案件时间:2012年2月29日和3月1日,镇江和南京分别发生枪击案,共三人死在车上,均为毫无防备情况下近距离射杀。
案件背景:魏是一个骗子,先不说这人骗术有多高,且说他行骗的瘾有多大:连他老婆都深信,他表面上是省委大官的秘书,暗地里是中纪委在江苏的“卧底”,并且很快要到镇江挂职当市长。
魏用自己这个“中纪委”的身份,骗了不少离异女性。
案件梗概:魏与高合伙在网上发布汽车销售广告,诱骗汽车代理商刘作为供货方,又骗到山东商人宋。
宋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宋在自己的地盘上非法吸储2亿多,用来放高利贷,正面临着巨大的亏空,以为魏是根救命稻草。
魏骗取了宋5000万现金的投资,并承诺半年后给宋一亿。
然而很快智商上线以后的宋觉得这事不靠谱。
魏和高趁机把他约出来射杀。
魏又接着将高和刘射杀,独吞5000万。
警察追着蛛丝马迹上门抓魏时,魏竟然大声说:我是中纪委的!随后,警察在魏的家里搜出4000多万现金。
益是罪恶的催化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NO.9入室抢劫案提醒大家,听见“快递员”敲门需谨慎,不是对快递员有偏见,而是快递员有时候会被人冒充。
案件时间:2011年5月的一天,南京某小区案件梗概:19岁的阿五和22岁的阿三,冒充快递员骗开了一家住户的大门。
将保姆用水果刀刺死后,担心婴儿的哭声引起注意,又将13个月大的婴儿被枕头捂死。
抢走十万现金。
案件梗概:但此案背后的阴影不止于此。
直到落网的时候,这两人竟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因为他们是通过网络结识的,只叫对方网名。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贴吧“杀人吧”里的“雪狼”。
“雪狼”发过两个贴,“我想当杀手,找个师傅来教我”,“全国范围内接单,做事干净利落”。
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的故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实施的一场暴行,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定为战争罪行。
除了文字记载之外,历史影像是我们了解当时情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历史影像记录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并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残酷场面和受害者的痛苦。
通过分析这些历史影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并铭记那段痛苦而重要的历史。
首先,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展现的是日军对无辜百姓的残忍虐杀。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对南京市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焚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影像之一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山寨镇惨案的记录。
这个影像记录着日军将大批无辜的南京市民集中起来,进行残忍的屠杀和虐待。
据统计,这次惨案中有超过2000名无辜百姓被杀害。
这个历史影像深入地展现了当时的残酷场面,为后世铭记南京大屠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反映了日军对南京城的破坏行为。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军队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焚烧了无数建筑和文化遗产。
当时的影像记录了南京城陷落后,街道上的烟雾弥漫、大火肆虐的场面。
这些历史影像清晰地展示了当时南京城内充斥的破坏和焦土,并向人们展示了战争导致的人类文明损失。
通过这些影像,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性影响,进而珍爱和维护和平。
第三,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还记录了南京人民的顽强抗争和援救行动。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虽然人民身处危难之中,但他们仍然表现出极大的勇敢和坚韧。
历史影像中能看到一些南京市民为了保护家人和同胞,英勇地与日军进行搏斗,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
另外,一些国际人士和外交人员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展现了人道主义的一面。
这些历史影像传达了南京人民团结一心、抵抗暴行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综上所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中的故事展示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光辉一面。
这些历史影像记录了日军对无辜百姓的残忍虐杀、对南京城的破坏行为,同时也展现了南京人民抵抗和援救的英勇行动。
国际舆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
国际舆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在国际舆论中备受争议和关注的事件。
本文将就国际舆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规模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的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据历史记载,大量的中国士兵和无辜平民遭到了日军的残暴虐杀,同时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强奸、纵火和抢劫等暴行。
根据展示的证据和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大屠杀的规模和残忍程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
二、国际舆论的反应在实施南京大屠杀期间,有部分国际记者和外交官目睹并报导了这一事件,他们的目击证词成为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报纸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例如,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揭露了日军暴行的细节,使全球人民对日军侵华行径深感愤慨。
此外,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和谴责。
当时的国际红十字会派出代表团前往南京,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现场进行了勘察,并发布了有关日军暴行的报告。
这些信息引起了各国社会的愤慨,一些国家政府在此后的国际会议上,对日本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谴责。
三、历史评价的变化然而,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评价并没有始终保持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国家和学者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有所差异。
在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复杂性,一些国家在对待历史问题时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对南京大屠杀深度讨论的机会有限。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和证据得以公之于众,国际舆论对南京大屠杀的评价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公开谴责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并呼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并作出真诚的道歉。
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试图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以避免历史的重演。
四、相关争议与挑战尽管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国际舆论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关注报刊亭发展 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关注报刊亭发展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关于黄石市报刊亭对城市文化生活影响的调查□刘艳(地理科学系1003班)【摘要】城市文化生活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来源,建设报刊亭是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城市文化生活反映一座城市社会形态和市民素质。
城市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准备、展开调查、收尾工作。
针对不同调查对象采用不同调查方法。
对黄石市市民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报刊亭工作人员以访谈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对与课题相关的部门、政府以访谈法为主。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黄石市报刊亭对城市文化生活影响,分析黄石市报刊亭生存现状,探究报刊亭对该市文化生活影响程度及两者间的关系,发现影响报刊亭发展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对报刊亭建设提供一定依据,并试图提出具有一定指导性的建议,为该市文化生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石市报刊亭城市文化生活发展一、前言巴塞罗那市提出口号: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
“城不可无文化,无文而不化,谓之土围,无文少质,物欲横流,则人终将拥毙。
”黄石市正致力于城市文化建设,聚集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的“文化半岛”是黄石文化建设的一张全新名片。
“矿冶文明古都、山水宜居城市”的城市品牌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报刊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是反映城市文化生活的缩影和视角,从中可窥探出城市文化建设程度的好坏和该城市市民文化素质的高低。
早在2000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城市建设报刊亭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在本文件最后,相关部门强调:“报刊零售工作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报刊零售网点建设的重要性。
秦淮之殇 南京历史上的五次屠城
秦淮之殇南京历史上的五次屠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文化底蕴的城市,而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事件莫过于秦淮之殇。
秦淮河流经南京市中心,是南京市的母亲河,承载着南京的历史与记忆。
然而,这条河流也沾染了南京历史上五次屠城的血泪。
本文将以河水为线索,梳理南京历史上的五次屠城,铭记历史,敦促人们珍爱和平。
1. 第一次屠城:淞沪会战(1937年)大约在1937年,日本军队进犯中国淞沪一带,南京作为中国国都,不幸地成为日本军队入侵的目标。
秦淮河畔的南京城遭到了日军的残酷屠杀。
据历史记载,数十万无辜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虐杀,秦淮河也被染红了鲜血。
这一次屠城事件震惊了世界,被称为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2. 第二次屠城:中途岛海战(1942年)1942年6月至7月,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附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在战斗中损失惨重,败走南京。
当时日本军队感到威胁,于是采取了罪恶的手段,对南京城展开了报复。
秦淮河再次目睹了南京居民的悲惨命运,无数人遭受滔天浩劫。
这场屠城事件再次让南京的往事匆匆而过,南京人民深受伤痛。
3. 第三次屠城:八年抗战(1937-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南京是日本军队的战略目标。
南京曾多次被日军攻占,屡遭屠杀。
秦淮河已经见证了无辜南京市民的苦难。
八年抗战期间,南京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英勇抗击外敌的精神,秦淮河边凝聚了无数的英雄血泪。
4. 第四次屠城:南京解放战(1949年)第四次屠城发生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全国。
国共内战中的南京解放战成为了历史的重要一章。
解放军进城前,国民党军政府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和屠杀,秦淮河再次变成了南京人民的血海。
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南京人民的痛苦得到了解放,和平终于降临到这座受伤的城市。
5. 第五次屠城:无在第四次屠城之后,南京再也没有遭受屠城的悲剧。
中国人民在解放后,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南京大屠杀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南京大屠杀历史上的黑暗时刻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南京进行的一系列暴行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忍的事件之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残忍屠杀和肆意破坏。
在这个黑暗的历史时刻中,无数的中国平民成为了牺牲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深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
首先,南京大屠杀中最为惨绝人寰的莫过于日军对平民的大规模屠杀。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六周的时间里,南京市区内共有20余万人遇害。
这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日军对南京市区实施了一系列残忍的行为,如强奸、杀戮、抢劫和纵火等。
例如,有报道称,日军曾将成百上千的平民赶至外滩进行集体枪杀,尸体堆积如山。
还有许多南京市民被迫作为性奴隶或劳工,饱尝了非人的待遇。
另外,南京大屠杀中还发生了大量的性暴行和侵犯妇女的罪行。
据调查数据显示,日军对南京市区的妇女进行了数以万计的强奸行为。
无论是年幼的女孩还是年迈的妇女都没有幸免于难。
这些妇女们遭受了非人的创伤和折磨,不仅身体上受到了严重伤害,而且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摧残。
南京大屠杀中的性暴行成为了人们对这段历史时期最为震惊和愤慨的一部分。
此外,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不仅限于人类,动物也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据统计,日军在南京期间,不仅大规模屠杀了人类,还对南京动物园内的动物进行了残忍的杀戮。
南京动物园里的动物们成为了日军的练手对象,被投掷炸弹、点火引燃,甚至被虐待至死。
这些无辜的动物们也成为了南京大屠杀中的遗憾,呼吁人们铭记这段历史、珍视生命的重要性。
最后,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警示。
这场残忍的屠杀事件震惊了全球,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谴责和关注。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二战期间日军暴行的象征,展现了战争的可怕和人性的黑暗。
这一事件使得全世界重新思考战争、和平以及人类文明的价值。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使我们铭记那段黑暗时刻,以此为鉴,推动人类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报亭事件
——报亭文化不应“拆”,自信的城市更包容
09年三月份无锡市政府突然决定,关闭、拆除该市市区1241个报刊便民亭(棚、摊、点),官方宣布的原因“一是为了迎接无锡即将举办的某论坛,二是市民对违法占道经营的反感”——这样牵强的解释自然招来了全国舆论的反感,旨在促进城市文明的管理以损伤文化资源的手段进行,无论列举的理由多么宏大,都只能是野蛮。
无锡之后,还有效尤者的话,就只能说是不顾文化前景与民生意愿的部门利益驱使之然。
但就在最近几天,南京市政府又对报刊亭下手了。
这次的原因是:报刊
亭成了道路上的“堵点”了,是“新南京”的绊脚石。
面对这样的理由,
这样的解释,我们不仅哑然:“新南京”的建设只能靠拆报亭来建设吗?
面对拆报亭引来的民怨,政府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吗?“新南京”的建设
到底是在追求文明还是回归野蛮?我想在这次事件中,南京市政府的态
度可归结成一句话,即套用江西宜黄县某官员的一句话“没有拆迁,就
没有新中国”,造句成:没有“拆报亭”,就没有“新南京”。
如今,报亭不再是单纯的小报摊了,他更是一种街头文化的象征,无论是从报亭的建筑风格上,还是报亭的经营种类上,报亭文化都为这个城市赚足了异乡来客的目光。
还是有人说,街头没故事,城市也就没什么故事;街头没文化,城市也就没什么文化;街头没有时尚,城市也不会时尚到哪里去。
无论是在时尚之都的巴黎,还是在工业革命的源头伦敦,又或是在人潮如织的日本东京,这些报亭、报摊,或前卫、或保守、或环保、或突兀,正是它们,凑成了这些城市细腻、生动、市井、鲜活的一面,它们也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面。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的报摊,木结构,很环保。
5000份
韩国首尔路边的报亭与国内报亭的经营方式最为相似。
MORNING365
巴黎卢浮宫入口处的报亭,谁说报亭影响城市环境?
日本东京随处可见这样的报亭,尤其是在地铁站内外,数量更多。
(拥有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
曾经看到有人这样形容报亭:“报亭是异乡人的首选之地,报亭也是老居民的流连之所。
在报亭,人们与城市之眼对视,触探城市的灵魂,感受城市的温度。
报亭的多寡与灵滞,实际上衡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报亭越多的城市越有文化,报亭越灵便的城市越明眸流转,顾盼生辉。
”
何贵考署名“忧伤的报亭”。
他说,其实自己心中这个报亭的名字叫做“风
雨飘摇”。
“就像城市中的一片绿叶,随风雨飘摇。
”
广告语:“快餐店下卖报纸,生意冷清的是报亭,韩寒很忧伤,《1988》、《独
唱团》只是报亭瞬间的风景……”
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政府会把报刊亭视为眼中钉一样,想要把它拔除,就是因为他的所有者做得不够特色,如果报刊亭能被视为事业而不仅仅是生计的话,如果政府能尝试把报刊亭改为城市的风景,我想他会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的新窗口。
我个人非常反对拆除报刊亭的这种做法。
正如我们许多人不喜欢电子书,而更珍惜书籍中淡淡的墨香一样,在这个网络媒介高速发展着的社会中,报刊也会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