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皖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皖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皖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王忠友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科。

原产地:美洲,杂食性昆虫,偏爱吃禾本科植物,玉米,高梁、甘蔗、水稻等,有玉米型和水稻型,目前迁入我国的多为玉米型。

2017年草地贪夜蛾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棉铃虫、烟粉虱、二斑叶螨、小菜蛾、斜纹夜蛾、赤拟谷盗、桃蚜、草地贪夜蛾、棉蚜、褐飞虱)。

一、草地贪夜蛾的分布与扩散草地贪夜蛾原产于北美,2016年1月传入西非尼日利亚,迅速传遍非洲44个国家。

2018年7月-2019年1月先后传入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019年1月,中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

1、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迁飞扩散。

2019年1月13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发现。

2019年2月26日,云南6个市18个县发生。

2019年4月26日,云南、广西、贵州、广州、湖南5省区发生面积13万亩。

6月20日,19个省976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456万亩。

2019年,全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省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

(东北三省未见)2、草地贪夜蛾在安徽省及皖东地区传播情况。

5月17日,安徽省黄山市首次发现。

5月22日,黄山、安庆、宣城、芜湖等市11个县相继发现。

5月28日,滁州市全椒县发现。

6月18日,定远县发现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田。

7月13-19日,明光市的石坝、明南、管店、三界、张八岭等乡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面积约500亩。

二、草地贪夜蛾危害状1、初孵幼虫。

不咬透表皮,受害叶片呈长条形窗孔状半透明伤口;随着虫龄增大,啃食叶片出现孔洞。

2、高龄幼虫。

喜食幼嫩部位,常钻驻玉米心叶,造成许多不规则穿孔,并有大量粪便堆积。

有时危害玉米穗部及苞叶。

三、草地贪夜蛾生活习性1、超强迁飞力。

成虫在无风情况下,一夜之间可迁飞100-150公里,借助风力可迁飞400-500公里,距地面400米以上高空飞行。

小菜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小菜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末 。末龄 幼 虫 长 7~1 0 c m。 蛹 为 纺 锤 形 ,体 长 约
方 面 可采 用 菜 喜 、B t 乳 剂 、 阿维 菌 素 、植 物 杀
虫 剂 、 多 角 体 病 毒 等 生物 源 杀 虫 剂 直 接 防 治 小菜 蛾 ,生物 农药 具有 安全 、有效 、无 污染 的特 点 ,符 合 无 公害 蔬菜 生产 要求 。另一 方面 ,利 用 天敌 小茧 蜂 、弯尾 姬蜂 和蛹 寄 生双 缘姬 蜂对 付 不 同生长 阶段 的小 菜蛾 ,效 果也 十分 理 想 。近年 来 ,华 南农 业大 学 发 明 了一 种 绿 僵 菌 素 与 溴氰 菊 酯 复 配 的杀 虫 制 剂 ,绿僵 菌素 与 溴氰 菊 酯 的质 量 比为 1 ~9: 9~1 , 有 效 地解 决 了小菜蛾 的抗 药性 问题 ,杀虫效 果好 。
2 形 态 特 征
素进 行 诱 杀 ,2 0 0 9年 广 东 省 昆虫研 究 所 发 明 了一 种小 菜蛾 引诱 剂 ,对雄 蛾 和雌 蛾 都有 良好 的 引诱 效 果 ,可用 于小 菜蛾 虫情 测报和 大 量诱 杀 。 4 - 3 生物 防 治 。根 据 小菜 蛾发 生 量和 抗 药 性状 况 ,
逐 年加 重发 生 的趋 势 ,对 蔬菜 生 产影 响 很大 。在 小 菜 蛾 防治上 ,应采 取 综合 防 治措 施 ,在 加 强 田间管 理 的 基 础 上 , 应 抓 住 防 治关 键 时 期 ,采 取 交 替 用 药 、混 合用 药 ,才 能收 到理想 的效果 。
1 危 害特点
间置 黑光 灯于 菜 田边 诱 杀 。也可 利用 小菜 蛾 的性激
小 菜蛾 以十 字 花科 蔬 菜 为寄 主 ,初龄 幼 虫仅 啃 食 叶 肉组织 部 分 , 留下表 皮 ,在 菜 叶上 形成 一个 个 透 明 的斑 。3~4龄 幼 虫 可将 菜 叶 食 成 孔 洞 ,严 重 时 更会将 叶片 噬成 网状 。在甘 蓝 、 白菜等 的苗期 常 集 中心 叶危 害 ,影 响包 心 ,使 蔬菜 失 去 商 品价 值 。 在 留种株 上 ,小 菜 蛾也 会 侵 食 嫩 茎 、籽 粒 和 幼 荚 , 降低 种 子产 量 ,是十 字花 科蔬 菜最 普遍 的害虫 。

小菜蛾及其综合防治

小菜蛾及其综合防治

2、生物防治
引进天敌
– 弯尾姬蜂 Diadegma semiclusum 颈双缘姬蜂
保护天敌
– 寄生性天敌 – 捕食性天敌
蚂蚁,蜘蛛 ,草蛉,叉角厉蝽
2、生物防治
增加释放天敌
– 寄生性天敌 Parasitoids
卵期: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幼虫期: 小菜蛾啮小蜂Ommyzus sokolowsakii ,
4000X 2000X 1000X 500X
第一代 第二代
生物因子人工释放对小菜蛾种群的 控制作用
I值
29.3
13.55 8.54 8.26 6.97 1.86 1.87
3、诱杀法
灯光诱杀
– 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每10 亩地安1 灯.
性诱剂诱杀
– 结合预测预报诱杀雄虫.
4、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
– 幼虫初期1龄和2龄之间.
合理用药
– 根据防治指标决定是否用药.
防治指标:甘蓝上前期 50头/百株,后期100-120头/百株.
–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轮换用药,避免抗性产生.
小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 病原微生物 Entomo-pathogens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选用含有Bt制剂的杀 虫剂如菜蛾敌.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Polygranuous virus:防治时期为卵—2 龄,加活性炭或墨水防阳光照射,加洗衣粉作展着剂.
15
17
19
21
23 25 时间(天)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 控制作用模拟
300 250 200 150 100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讨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讨
初孵 幼虫 潜入 叶 肉内取食 , 成 细小 的 隧道 ; 龄 形 一 末 或二 龄初 时 , 虫钻 出隧道 , 叶面取食 叶 肉 , 幼 在 仅
多, 有利于棉花枯 、 黄萎病和棉花红
叶 茎 枯病 发生 , 株 茎 杆变 色 , 碍 病 阻
留下表皮 , 呈透明的天窗 ; 三龄后因食量增大, 取食 造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 仅留叶脉 ; 成虫为小型蛾类 , 在留种株上 , 危害嫩茎 、 幼荚和
器皿 , 均匀分布 田间进行诱杀。利用菜蛾的趋光性 , 在 成虫发生期 ,每 2 m 菜 田设置 1 /h 2 3 盏黑光灯诱杀成 虫。应用 2~ 2目防虫网, O2 全生育期对作物进行覆盖 , 能有效防治小菜蛾危害 。此方法一般用于保护地育苗
和 小 面积 试 验范 围。
3 .生物 防 治
籽粒。
了养分和水分 向上运转 ,同时叶片
受害 , 光合作用差 , 制造营养能力减
弱 , 能 正 常 向下 运转 , 棉 花 后期 不 使
早衰。
( ) 种 不 同, 早 衰 性 能 不 同 4品 抗
小菜蛾的综合治理探
山 西省屯留 县农 业委 员会 尹凯红
在我 国的广州 等南 方地 区几乎一年 四季都
及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 ,满足棉 花
后期生 长发育 的养分需求 ,提高肥 料的利用率 , 促进棉花后期不早衰。
并 做 好 棉 花 铃 期 的追 肥 与 浇 水 , 每
0 6 m 追尿素 1~ Ok。 .7 0 h 02 g
( ) 强 管理 4加 适 时 打顶 整 枝 ,
减少养分 的消耗。后期进行叶面 喷 肥, 每隔 7 1 一次 , 0 d 连喷 2 3 。 —次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小菜蛾和菜青虫是蔬菜、水果等作物中的常见害虫,它们的发生可以直接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菜蛾、菜青虫的特点、危害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防治和治疗方法,以及可以使用的药物。

小菜蛾、菜青虫的特点和危害小菜蛾的特点和危害小菜蛾是一种小型捕食性昆虫,全身色泽灰褐,有着两对狭长的翅膀。

其幼虫在经过几次蜕变后,体形增大,呈现出淡黄色、黑色或者绿色的颜色。

小菜蛾喜欢在夜间出没,寻找幼嫩的植株,以其叶片为食。

这种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它在夜间不时地向上跃跃,攀爬到作物的根部并开始盘根队底的捕食活动。

小菜蛾的危害包括:1)叶片被咬出的长条状槽洞,造成叶、芽、花和果实的形态不良,影响品质;2)危害力较强,施打足量的药剂后,仍难以根除,给作物带来损失。

菜青虫的特点和危害菜青虫是菜田、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

它的成虫体型不大,全身呈绿色,有光泽,多出现于春、夏两季。

菜青虫的幼虫是该害虫发挥破坏作用的主要阶段,体型较小,以鲜嫩叶片为食,造成轻重不同的叶面餐食痕迹和叶缘齿化损害,长时间损害作物会使植株发黄、萎缩。

菜青虫的危害包括:1)损害力巨大,一般情况下每天能够吃掉它体重的3-5倍的植物叶子,导致大量危害;2)快速繁殖,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扩大数量;3)难以防治,成虫用刺吸口取食作物汁液,生成白色卵型物质,下放到地上栽种的地面。

防治和治疗的方法防治小菜蛾1.引导气味消灭法。

利用小菜蛾在生活中本就会遵循气味的行为特性,搜寻带有极强气味的质料进行吸引,而采用这种方式减少小菜蛾的数量。

2.防治饲料。

可通过种植韭菜、香菜、大蒜等植物,吸引其气味,将其集中于一定地点进行灭蛾处理。

3.肥料制作。

可以通过凭借自主研发的药物(草蛾灵、苯威、苯酚、松细菌素、双噻农),抑制其在幼年时期体内外皆可繁殖的繁殖能力。

防治菜青虫1.直接捕捉。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1)发生规律。

小菜蛾又名小青虫。

全国普遍发生,以我国南方和常年种植叶菜的地区发生严重。

主要危害大白菜、甘蓝、青花菜、芥蓝、豆瓣菜、菜藁等。

在400~1800米海拔的蔬菜种植区都有危害。

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留下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啃食为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苗期危害心叶。

幼虫受到惊扰即扭动、倒退、翻滚或吊丝落下。

老熟幼虫在叶片反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做茧,在茧内化蛹。

蛹期5〜15天,成虫发育适宜温度20~30o C,0-10℃可存活数月,10〜40。

C可存活并繁殖。

南方3—6月和8—11月出现2个发生高峰。

一般秋季重于夏季。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蔬菜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加强苗期防虫,避免菜苗传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残株败叶,杀灭虫蛹,减少越冬虫源。

②物理防治。

小菜蛾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或诱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源。

大棚可以采用防虫网。

成虫盛发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

③生物防治。

用小菜蛾绒茧蜂天敌。

或用苏云杆菌Bt乳剂、杀螟杆菌500〜1500倍液。

④药剂防治。

用5%氟味版乳油、5%氟虫腺乳油,或25%灭幼腺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20%除虫腺悬浮剂3000~5000倍液,提前几天喷施,药效持续15天左右。

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连续喷施2〜3次,早上或傍晚在叶片正背面均匀用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虫害(一)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养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3 0亩菜田设置1盏灭虫灯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使用1.8%阿维菌素 2000-2500倍液或BT粉剂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效。

4、化学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

常用药剂:天剑(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多杀霉素)、安保1000倍、除尽1200-1500倍、15%安打3500-4000倍、1.8%阿维菌素(虫螨光、爱福丁、爱力螨克)2000-3000倍、BT苏云金杆菌1000-1500倍液、5%抑太宝2000倍液,或2 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500-6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2500倍或40%丙溴磷乳油40克效果更佳。

施药方法:圈点法进行叶背和叶心喷雾。

(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减少虫源。

2、灭虫灯、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很好。

还可同时诱杀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3、化学防治。

田间用药的关键时期是消灭幼虫于3龄以前,在傍晚施药效果最佳。

常用药剂:天剑(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杀灭菊酯乳油1500 -2000倍液;20%灭幼脲I号或III 号制剂500-1000倍液;鱼藤精500倍液;50%马拉硫磷8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200倍液。

(三)棉铃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摘除虫果压低虫口。

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避开二代棉铃虫的为害。

2、生物防治: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使幼虫大量死亡。

3、化学防治:孵化盛期至二龄盛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施药。

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现在正值5月份,很多农户表示自家的菜地遭受了很多小菜蛾的危害,娃娃菜、甘蓝、花椰菜等菜的叶子被咬得小孔满天,我们知道小菜蛾最喜欢的就是啃食嫩叶新叶及生长点,对菜的品质有很大的破坏,那么怎么有效防治这种害虫?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小菜蛾的危害小菜蛾一般在4-6月和10月左右生长发育,其中4-6月的蛾量高于秋季。

若是夏季多雨,那么小菜蛾卵、幼虫及蛹会因湿度大而损害严重,若夏季干旱的话,则不利于小菜蛾繁殖,但有时也会大量发生。

小菜蛾1、2龄幼虫取食量小,均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使得菜叶呈现“天窗”状,待3龄后取食量猛增,可将稚嫩叶片吃成孔洞。

成虫一般喜欢将卵产在叶面、叶背面、主脉上,多产于叶背叶脉间凹陷处,有的散布,有的数粒集聚在一起。

二、小菜蛾难防治的原因种植户难以防治小菜蛾,一方面是对其生活史、幼虫发生为害特点等知识缺乏。

另一方面是小菜蛾具有隐蔽性,前期在菜叶取食,取食点呈针状大小,种植户很难发现,而发现明显的取食叶肉为害症状时,幼虫已处于三龄以上,其抗药性强,是造成难以防治的关键所在。

三、小菜蛾防治的措施1、适期防治小菜蛾在卵孵化高峰至1、2龄幼虫时防治最佳,可使用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虫螨腈、苏云金杆菌、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等。

2、利用天敌小菜蛾天敌数量众多,常见的有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等,可利用天敌防治,但蔬菜在实际生产中较少采用。

3、成虫趋光性可在田间设置振频式杀虫灯或黑光灯,也可采取性引诱剂结合黄板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减轻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年连茬种植,与其他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芹菜、辣椒等轮作;按照“控氮、增磷钾,有机与无机配合”的原则进行施肥,提高蔬菜抗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残叶、杂草,进行翻耕,压低越冬虫源。

以上就是关于小菜蛾的防治介绍了,其实任何害虫只要掌握其生长规律,选对最佳防治时期,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消灭,从而解决了各种问题。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作者:李明桃来源:《中国瓜菜》2013年第02期小菜蛾为十字花科常见害虫,幼虫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后,苗期受害可引起毁苗,秧苗移栽后因中心叶被害而使新叶无法正常生长,导致毁种,生长后期严重受害可影响包心,引发蔬菜作物软腐病等,造成大幅度减产。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在2001—2004年种植蔬菜面积233.34 hm2,2005年种植面积开始下降为166.67 hm2,2006—2010年在133.34 hm2面积,2011年起稳定在100 hm2面积到现在。

据多年来的调查,小菜蛾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萝卜、青菜等,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笔者对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供生产者参考。

1 小菜蛾的形态特征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菜蛾,两头尖。

1.1 成虫成虫体长6~7 mm,翅长12~15 mm,为灰褐色小型蛾子。

雄蛾前翅后缘从翅基至外缘有1条呈淡黄白色波状色带,雌虫的波状带灰黄色;雄蛾比雌蛾鲜艳,蛾子休息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接合处形成3个连串的斜方块(从背面看)。

前翅缘毛较长,特别是靠近外缘处;后翅银灰色,缘毛也很长。

雄蛾腹部末端左右分裂,雌蛾不分裂,呈管状。

1.2 卵卵椭圆形、扁平,淡黄色、有光泽,长约0.5 mm,宽约0.3 mm,多数为单粒,大多产在叶背靠叶脉的凹处,少数产在叶面凹陷处。

1.3 幼虫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长8~11 mm,淡黄绿色或深绿色,纺锤形,体上有稀疏长而黑的毛。

头部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斑纹排列成2个“U”字形纹。

臀足后伸,超过腹末,形成头小、尾小的特殊形态,由此俗称为“两头尖”。

1.4 蛹蛹长5~8 mm,老熟幼虫常在叶背吐丝编结的稀薄灰白色网状虫茧化蛹,初化的蛹呈水绿色,后逐渐转为淡黄绿色、淡黄褐色,即将羽化的蛹为灰褐色。

2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2.1 发生世代小菜蛾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12~14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露地以蛹在田间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如青菜、大白菜等)上越冬,保护地(连作地)内可周年危害。

小菜蛾对蔬菜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小菜蛾对蔬菜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的抗 虫作用 。另 外 ,有 的花椰 菜 ,其 叶表 蜡质 数量 及化 学成 分与其 他种类 不 同 ,能 改变初孵 幼 虫的行 为 ,从而 对小菜 蛾危 害产生 抗性 ,在生 产上 很有利 用 价值 。种植 一些转 基 因的蔬菜 品种 ,很有 可能成 为 对 付 小菜 蛾危 害 的十 分 有效 的方法 。2 、加 强 栽 培 管理 。一是 合理 施肥 。提 倡 多施有机 肥 ,控制氮 素 化肥 的施用 ,增 施磷钾肥 等有 利于提 高十 字花科
钻 入叶 片上下 表皮 之 间取 食 叶 肉,这 个 时间 的食 量 小,危 害症状 不 明显 ,易被人 忽视 ,往往 错过 防治 适 期 ,而 当出现症 状 时,幼 虫 已进 入高龄 期 ,食量 大增 ,抗药 性大 大增 强 ,即使用 药 防治 ,效果 不佳 。 而且小 菜蛾 的幼 虫有背 光性 ,多集 中在 心 叶、叶背

严重 发生 原 因。小菜 蛾为 寡食性 害 虫 ,一般 仅 取 食十 字花科 蔬菜 , 因此 ,大 面积连 片种 植十字 花
科 蔬菜 ,对其 种群 繁殖起 着十 分重 要 的作用 ,为小 菜 蛾 的繁殖提 供 了 良好 的环境 和食 物条件 。小菜蛾 取食蔬 菜 的老 叶、黄 叶都 能完 成发 育 ,只要 田间有
危 害 ,影 响甘 蓝 、大 白菜 的包 心 ,如不及 时 防治 , 将 会造 成严 重减产 ,甚 至毁种 ,严 重影 响菜地 经济
取食危 害 , 甚 至在脚 叶上 取食 , 而 防治蔬 菜 害虫 时, 菜农一 般 习惯只 对着 叶面 喷药 , 明显地会 降低 药效 ,
而对 小菜蛾 的发 生十 分有利 。 危害特 征 。主要 是 以幼虫取 食 叶片 ,初 龄幼 虫 钻入 叶 片组织 ,取食 叶 肉 ,稍大 即 啃食叶 的表皮及 叶 肉残 留一面 的表皮 ,形 成一透 明的斑 ,俗称 “ 开 天 窗 ”,3~ 4 龄 幼 虫取食 叶 肉,形 成孔洞 或缺 刻 , 严 重时将 全 叶吃成 网状 ,在蔬 菜苗 期常会 集 中心叶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即可 产 卵 。3 0℃ 下平 均 产 卵 期 为 1 天左 右 , 8℃ 时产 1 2
小菜蛾天地种类很多 , 仅寄生蜂 , 中国己查明 l 余 0
种 , 中有 姬峰 、 其 绒茧 峰 、 啮小峰 等 寄生率很 高 。此外 , 小 菜 蛾 幼 虫还 有颗 粒 体 病毒 , 田 间感染 数 量也 很大 。这 在
43 天 敌 .
菜 蛾无 滞育 , 一年 发 生代数 因地 而异 , 绥化 市每 年发 生 3 4 。蛹在 向阳 的残 株 落 叶或杂 草 间越 冬 。成 虫早  ̄代 春 出现 , 昼伏 夜 出, 白天 隐藏 在植 株 荫 蔽处 或 杂 草丛 中 , 日落 后 开 始 活动 ; 间 7 0一 l:0 动 最盛 。有 趋 光 晚 :o - 10 活 性 。成 虫羽化 后 即可 交配 , 一生 可交配 多 次 , 配后 当晚 交
些 天敌 对小菜 蛾 数量 消长 , 到 一定 的抑制 作用 。 起 5 防治 方法
51农 业 防治 .
卵 期为 56 , - 天 卵产 于 叶背 主脉两 侧 或叶柄 上 , 单粒 或 3 ~
5 排 成 一堆 。每 雌蛾 平 均 产 卵量 2 8 , 高可达 5 0 粒 4粒 最 0
第一作者简 介: 郝碉 , 大专 , 艺师 , 女, 农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 5 0 2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2 6
去 生长 点 , 响包 心 , 影 严重 时造 成毁种 重 播 。
小菜 蛾 对 温度 的适 应 力很 强 , 1 - 0o 在 04 - C均可 生 存
繁殖 , 育 最 适 宜 温 度 在 2~ 0℃ . 发 03 当温 度 高 于 3 0℃ 或
低 于 8c , = 相对 湿度 高于 9 %时 , 【 0 发生数 量便 下 降 。夏 季 暴 雨或 雷雨 往往 对幼 虫冲刷 率很 大 。

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

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

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作者:靳海涛小菜蛾食性专一,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属于常发性和大发生性害虫。

小菜蛾对常用的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已产生较高的抗药性,药剂选择范围比较窄,是当前生产上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之一。

在高发期,农民通常采用提高施药浓度、增加使用次数、使用高毒农药等方法来防治,结果既大量杀伤了天敌,破坏了菜园的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再猖獗,又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了食用。

为了更好的防治小菜蛾,让农民增产增收,根据当地的气候等条件观测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制订更加合理的更加科学的防治小菜蛾的综合技术措施,帮助当地农民科学的防治小菜蛾。

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透明斑,称为“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吃去生长点,影响包心,在留种菜上为害嫩茎、幼荚和子粒,影响结实。

小菜蛾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小黑蚁、草间小黑蛛、丁纹豹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黑带食蚜蝇、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还有蛙、蟾蜍等。

其中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自然寄生率可达10%~30%,最高达50%以上,捕食性天敌丁纹豹蛛平均每头每天捕食17.6头,小黑蚁平均每头每天捕食318头。

因此,保护菜田中的天敌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制作用至关重要。

北方,于5~6月份及8月(也正是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栽培季节)呈两个发生高峰,以春季为重。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在5月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春秋两次为害高峰,一般春季重于秋季。

该虫在冀西北一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来年4月份田间发现越冬代成虫。

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出现,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

此代主要在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生活。

以后世代重叠,虫态混杂。

北方于4~6月及8~9月出现两个为害盛期,以春季为主。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植株荫蔽处,日落后开始取食、交尾、产卵,蛹羽化多在晚上,羽出的成虫当天即可交尾,交尾l~2天产卵。

小菜蛾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小菜蛾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随 着 种 植 业 结 构 的调 整 .乳 山市 蔬 菜 生 产 发 展 迅 速 .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面 积 逐 年 扩 大 ,为 小 菜 蛾 提 供 了丰 富 的食 料 , 且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在 乳 山市 的种 植 终 年 不 断 . 小 菜 蛾 提 供 了 越 为
冬 、 夏 的场 所 和 条 件 。 越
宝E 4 C、%力 杀 死 E C等 农 药 进 行 试 验 示 范 , 验 植 物 品 种 为 试
日本 雪 山 花 菜 , 区 面 积 6 , 复 3 , 点 是 乳 山 市 城 小 7m:重 地
区 办 事 处 石 村 . 结 果 见 表 1 其 。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出 . 药 剂 对 小 菜 蛾 都 有 一 定 的 防 治 5种
E 0 C 100倍 . 后 1 2d 虫 1减 退 率 为 9 . %~ 0 % , 正 药 ~ 。 2 1 06 0 10 校
防 效 为 9 . %~ 0 % 。 3 2 1o 9
室 内 的 湿 度 ; 要 严 格 执 行 农 药 安 全 使 用 操 作 规 程 , 止 在 六 禁 蔬 菜 生 长 期 使 用 剧 毒 及 高 残 留 农 药 ,以 免 引起 中 毒 事 故 的
发生。
采 用 混 合 用 药 ,达 到 一 次 施 药 控 制 多 种 病 虫 危 害 的 目的 : 五 要 根 据 天 气 变 化 , 活 选 用 农 药 剂 型 和 施 药 方 法 , 其 是 阴 灵 尤 雨 天气病虫 发生时 , 采用 烟雾剂或 粉尘剂 防治 . 可 以降 低 温
3 综合 防治 技术
3. 农 业 防 治 1
在 农 业 防 治 中 . 做 到 合 理 种 植 布 局 . 免 十 字 花 科 蔬 要 避 菜 连 作 , 其 是 要 避 免 夏 季 的 连 作 。 及 时 清 洁 田间 , 除 田 尤 清 边 、 边 杂 草 , 除 田 园 落 叶 , 压 低 虫 1 基 数 . 轻 小 菜 蛾 路 清 以 2 1 减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4期佟国繁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中以萝卜、水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芥菜等受害严重。

多年来,由于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为害时间长,防治非常困难,菜农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蔬菜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组织科技人员调查,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出了最佳防治技术,现将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

l形态特征成虫为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

翅狭长,前翅后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两翅合拢时呈三个接连的菱形斑。

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状。

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左右,黄绿色,两头尖细,腹部第4~5节膨大,故整个虫体呈纺锤形,并且臀足向后伸长。

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茧薄如网。

2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往往钻人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但食量很小,不易被发现。

虫龄稍大,幼虫则啃食叶肉,仅留下一层表皮,称之为“开天窗”。

3-4龄幼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或仅留叶脉。

尤其是在蔬菜苗期,常集中于菜心为害,吃去生长点,影响包心,严重时造成毁种重播。

3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菜蛾无滞育,一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黑龙江省每年发生3—4代。

以蛹在向阳的残株落叶或杂草间越冬。

成虫早春出现,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植株荫蔽处或杂草丛中,日落后开始活动;晚间7—11时活动最盛,有趋光性。

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交配后当晚即可产卵。

30℃下平均产卵期为11天左右,28℃时产卵期为5—6天,卵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或叶柄上,单粒或3—5粒排成一堆。

每雌蛾平均产卵量248粒,最高可达500粒。

成虫寿命一般雄蛾为10—16天,雌蛾6~14天。

卵期一般3~11天。

幼虫期12—27天。

幼虫很活跃,遇惊扰即扭动、倒退、翻滚落下,或吐丝下垂。

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叶片背面或枯叶、叶柄、叶脉及杂草上吐丝做薄茧化蛹,蛹期8~14天。

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鳞翅 目,菜蛾科 ;又名菜蛾 、方 块蛾 、
小青 虫 、两头 尖 ,是一 种世 界性 的 迁
天藏 在植 株下 面或 杂 草 中 ,傍 晚 7 - 9 点 飞 出交尾 、产卵 。卵 多产 在芽及 嫩
叶 的 叶 背 脉 间 凹陷 处 ,产 卵 期 可 达 l O d ,每 头雌 蛾平 均产 卵 1 0 0 ~ 2 0 0粒 ,
卵呈 散 状 或 数 粒 在 一 起 。 幼 虫 共 4龄 ,
飞性 害虫 ,全 国各 地均 有发 生 ,但 以
南 方 为 害 较 重 ,主 要 为 害 甘 蓝 、 花 椰
( 一)发生条 件 小 菜蛾 的生 长 发育受 气 温 的影 响 很 大 ,发育最适温度 2 0 ~ 3 0 ℃,可 忍受
芥 菜 ,其 次 是 白菜 、萝 卜、油 菜 等 。 夏 季 由于受气 温高 、降雨 多 等 因素影 响 , 田间虫 口密度 低 ;降 雨在 8 0 mm 以上时 ,其发育明显受抑制 。
初孵幼 虫 4 — 8 h后便潜入 叶的上下
翅合 拢 时呈三 个连 接 的菱形 斑 。卵 扁
平 ,椭 圆状 ,黄绿 色 。初孵 幼 虫深 褐 色 ,后变 为绿色 ;末 龄幼虫呈纺 锤形 ,
蔬菜上最普遍的害虫之一 。


小 菜 蛾 的形 态 特 征及 生 活 习 性
小 菜蛾 是寡食 性 害虫 ,主要 为害
十字 花科 的甘 蓝 、紫 甘 蓝 、花 椰 菜 、
( 一)形态特征
小菜 蛾 成虫 为灰 褐 色小蛾 ,体 长 5  ̄ 7 Bi n,翅展 1 2 ~ 1 5 m m,翅 细长 ;前 翅后 缘呈 黄 白色三 度 曲折 的波 纹 ,两
( 二) 生 活 习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东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摘要介绍了皖东地区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了对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小菜蛾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菜蛾;发生规律;重发原因;防治技术;皖东地区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南侧,是安徽省油菜生产大县,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油菜春季小菜蛾发生严重,造成油菜籽大面积减产,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每年用于防治该虫害的费用占油菜病虫害防治总成本的50%以上。

笔者从2010年起对小菜蛾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为其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1 发生规律1.1 年生活史在全椒县,小菜蛾一年为害13~14代,由于成虫期长,因此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保护地为害无越冬现象,露地以蛹或老熟幼虫越冬,一般年份危害高峰期在春季4—5月,秋季10—11月。

1.2 生活习性小菜蛾,又名两头尖,属鳞翅目菜蛾科,是杂食性害虫。

小菜蛾的寄主有9科16属23种,主要是十字花科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萝卜、芥菜、油菜、雪菜、菜心和各种青菜等,但也有番茄、马铃薯、生姜和药材等。

小菜蛾初孵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呈透明斑块,称为“开天窗”,2龄后蚕食叶片,严重时呈网状,前3龄食量少,4龄为暴食期,占总食量的78%左右,可将叶片吃穿成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高时,可将叶肉全部吃光,只剩叶柄和叶脉。

幼虫昼夜均能取食,一般不转株危害,受惊后扭曲倒退,或吐丝下垂。

幼虫期5~27 d,老熟幼虫在被害叶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期3~12 d[1]。

成虫一般在黄昏前羽化,当天即可交尾,雌蛾交尾1 d后就可产卵,株产卵1~2粒,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7.4、7.7 ℃。

成虫具趋光性,对黄色敏感,成虫寿命10~11 d,产卵主要集中在前5 d内。

产卵有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喜趋向于甘蓝、花椰菜、白菜等作物上产卵。

卵一般单产或数粒聚集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近叶脉处或叶面凹陷处,叶柄上极少,每雌虫平均可产200粒卵,卵期为3~7 d。

全代历期15~75 d。

1.3 发生危害情况据2011年5月调查,有虫株率平均26.2%,最高97.7%以上,百株虫量平均为367~1 655头,单株最高有虫41头。

田间多种虫态混合发生,2龄幼虫取食叶背,留下半透明的白斑,3、4龄后幼虫将叶片咬成孔洞,仅剩叶脉,部分幼虫取食幼荚和籽粒,重发地区菜荚受害率达10.6%,直接造成油菜减产。

2 重发原因2.1 种植结构近年来,全椒县油菜、保护地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终年不断发展,种植面积大,且连续种植,食料条件丰富,为小菜蛾越冬、越夏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便于虫源积累,加之连片单一种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致使小菜蛾猖獗成灾[2]。

此外,推广高芥酸油菜品种,易满足小菜蛾的产卵。

2.2 气候因素小菜蛾发育适宜温度为20~26 ℃,30 ℃以上气温对其繁殖和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每年春季,在此温度下,小菜蛾卵、幼虫、蛹的存活率高,成虫产卵量最高,此时正是全椒县油菜生长期,十分有利于小菜蛾的大发生。

湿度对小菜蛾发育影响相对较小,但降雨量对小菜蛾发生量有直接影响,暴风雨或雷阵雨对卵和幼虫有冲刷作用,也能致成虫死亡[3-4]。

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据调查,2010年秋季10—11月平均温度15.6 ℃,平均降雨量56.4 mm,2011年4—5月平均温度19.8 ℃,平均降雨量93.6 mm,冬春暖和降雨偏少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小菜蛾的繁殖危害,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全椒县小菜蛾大发生。

2.3 抗药性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周年集中连片种植,小菜蛾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得以快速繁殖,同时因为滥用作用机制较为单一的化学农药,小菜蛾对农药的抗药、耐药能力逐渐下降,并使得抗性基因逐代积累,最终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过快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常规用量的化学农药难以控制其危害的情况下,其结果是化学农药的用量不断增加,小菜蛾的抗性不断增强,而防治效果却每况愈下。

这不仅使防治成本增加,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而且还因为农药超标使菜籽油丧失了食用价值,给油菜种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

2.4 天敌因素小菜蛾在田间有大量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这些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病原线虫等,对小菜蛾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广谱性杀虫剂的大量使用,蜘蛛、瓢虫、草蛉、食蚜蝇、绒茧蜂等被杀死,导致菜田生态系统破坏,削弱了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能力,天敌种群的破坏导致小菜蛾的暴发[5]。

2.5 小菜蛾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均较强小菜蛾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雌雄均可多次交配,交尾后1~2 d产卵,平均每雌产卵80~200粒。

小菜蛾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尤其耐低温,幼虫在0 ℃条件下可忍耐42 d,各虫态在10~35 ℃范围内均可发育繁殖,在-10~42 ℃仍然存活,无滞育现象,小菜蛾的生物学特点是导致其大发生的内因。

2.6 防治方法不科学一是农民得不到最佳防治信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不及时。

二是小菜蛾在菜叶背或心叶危害,农民防治时喷药部位在叶面,防治不到位,降低了药效。

三是防治药液用量少,往往666.67 m2的田块只用1桶药液,防效差。

3 综合防治对策3.1 防治策略针对小菜蛾繁殖速度快、活动性强、危害时间长、危害严重等特点,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将小菜蛾种群控制在经济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

3.2 农业防治一是合理布局,实行轮作。

尽量避免连片种植十字花科植物。

实行与瓜类、豆类轮作,破坏小菜蛾的场所。

二是及时耕翻灭茬,清洁田园,防止残存虫源在收获后的菜叶上繁殖,清除田边、路边等外杂草,可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

三是种植抗性品种,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四是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蔬菜抗逆力。

3.3 物理防治一是灯光诱杀。

利用小菜蛾趋光性,在小菜蛾成虫盛发期,设置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按每6 670 m2安置1盏,减少田间落卵量。

二是利用性诱剂诱杀。

按每667 m2设置4~5个小菜蛾诱芯诱盆诱杀成虫,20 d更换诱芯1次,可有效降低成虫基数。

3.4 生物防治为确保油菜籽质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必须大力开展小菜蛾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充分发挥对生态的调控作用[6]。

保护田间黑蚂蚁、蜘蛛、瓢虫、草蛉、食蚜蝇、绒茧蜂和青蛙等有益生物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

通过饲养释放小菜蛾绒茧蜂、姬蜂,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生物农药防治,在害虫量少时或者在害虫1~2龄期,运用微生物的细菌、多角体病毒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运用植物源杀虫剂,如天然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防治;运用动物源杀虫剂,如蜘蛛毒素、沙蚕毒素等防治,对环境安全,无污染。

3.5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小菜蛾最常用的方法,是其他防治措施的补充,但不合理使用会使小菜蛾产生抗药性,对环境产生污染,对油菜籽产生农药残留。

应注意掌握在小菜蛾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期防治。

防治指标为有虫株率达15%以上的田块。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路农药,确保农药投入的质量安全。

重点抓好叶背和心叶的喷雾处理,以提高防效,药液配比要准确,不要随意提高浓度,防治时间一般宜在17:00后使用。

据药剂防治试验,卵孵期至1龄前使用Bt乳剂300~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 000~2 000倍液;2龄期,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1 500倍液、10%虫螨腈乳油3 000倍液+2.5%甲维盐2 000倍液、2.5%敌杀死800倍液+5%氟虫脲3 000倍液,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应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确保每个农药品种每年只用1~2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药性的发生。

使用低容量喷雾,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实行从油菜田四周向内的围歼防治方式[7-10]。

严格执行施药安全间隔期,收获前10~15 d停止施药,确保油菜籽质量安全。

4 参考文献[1] 陈善国,刘海南,孙登娥,等.苏北沿海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8):67-69.[2] 敖成光,王金良,姜伟锋,等.小菜蛾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C]//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2002:3.[3] 沈福英,张树发,韩文素,等.张家口地区小菜蛾严重发生原因分析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23-25.[4] 姚彩媚,陈绍平.广州地区小菜蛾的发生及药剂防治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1(5):34-36.[5] 许富祯,郭永华,张艳芳,等.乌兰察布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380-382.[6] 杨杰,邹建容.务川县小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植物医生,2005(4):7-8.[7] 陈善国,刘海南,孙登娥,等.苏北沿海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8):67-69.[8] 郝玥,李佰秋.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3(3):44-45.[9] 尚玉儒,石玉侠,王显华,等.冀北坝上露地蔬菜小菜蛾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107-108.[10] 祁生源.油菜小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青海农技推广,2008(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