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立意与目标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
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
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 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2、本课地位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②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a、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难点是:董仲舒阐述的儒家思想的内容二、学情分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A、教学设计: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的大一统王朝金丝峡镇初级中杨丹丹【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图片、史料等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利用图例来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延续,这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巩固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教学中结合相关图片、图例、相关史实等,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分析概括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最终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
【教学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猜一猜,想一想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师提问:这里的他是谁?学生回答:汉武帝。
师述:汉武帝有什么功绩,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
二、学习新课(一)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单纯指地域统一作为概念,更多指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二)“推恩令”的实施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概括西汉初年,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哪些问题?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怎么办?从而得出——颁布“推恩令”1、“推恩令”(1)、背景(原因):政治: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反抗朝廷。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设计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匈奴问题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初步学会评价“汉武帝”对历史的影响。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四、教学难点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五、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忆一忆:西汉王朝是谁于何时建立的?文帝、景帝时采取什么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出示目标】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自主学习】1.《导学案》P29第1题2.汉武帝是如何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的?3. 《导学案》P29第3题4.经略边疆(军事上的大一统措施)(1)北部任用、抗击匈奴;(2)西部汉武帝两次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在今新疆设。
公元前60年将其改为,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
(3)南部设置了郡和,汉武帝还在西南设置了郡县。
(4)作用: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奠定、巩固发展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1.《导学案》P30第2题“共同讨论的问题”2.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导学案》P29第2题【课堂小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上4军事上【拓展交流】材料:汉武帝统治中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
【教案】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初一历史上)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导入《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词,其中有写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的,你们能和老师一起背诵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秦皇汉武,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秦始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武帝,感受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二、授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
他的爷爷和父亲开创了“文景之治”,他自然不能落后了。
为了使西汉在他手上更加强盛,他召集各地学者进京商讨治国方法。
其中最让他满意的,便是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
同学们思考一下,董仲舒说了什么让汉武帝这么满意?板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非常准确。
董仲舒提出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了统一的思想,才好统治人民,才能实现政治统一。
政治上的大一统,才是汉武帝最想要的。
仔细斟酌过后,汉武帝觉得董仲舒的方法非常好,决定试用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用,就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在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之后,汉武帝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
答案非常到位。
那么,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按照以前的分组来讨论,推举中心发言人进行抢答。
准备好了吗?2组同学。
还不够完善。
加2分。
哪组同学帮助他们补充呢?4组同学。
思想非常活跃。
加3分。
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正是汉武帝想要的。
但是,思想上大一统,无异于禁锢人们的大脑,这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不过,人们不思考,才是统治者希望的结果,所以儒家思想在之后的两千年,一直是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图)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汉武帝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校历史中前后相关内容的比较能力的培养。
2.思想态度与价值观:(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一、自学感知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纲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建立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_;定都_________。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影响?4.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巧妙在何处?5.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二研讨探究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篇一: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第15 课《汉武帝“大一统”》教案杨秋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五、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导入】幻灯片:汉武帝像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
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新授】(一)汉武帝的烦恼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专题CHUZHONGLISHIZHUANTI初中历史专题 全国中学优秀历史教学成果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主办,由北京京师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办,《新课程教学(电子版)》期刊协办。
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引导历史教师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深度交流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示范意义的教学成果案例,进一步深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本刊特辟初中历史专题展示此次活动的获奖作品。
此次展示的主题为“王朝兴起”,围绕此主题,选登五位获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微课,供读者朋友参考学习。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 刘忠霞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3.通过史料分析,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字(教师出示从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门口截取的繁体“汉”字),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字吗?我们中国人每天写的是什么字?我们中国人每天说的是什么语言?是谁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是谁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
设计意图:借助从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门口截取的繁体“汉”字,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精品教案
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良,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开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根底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弘扬工匠精神, 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教学重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师: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启发学生答复: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答复: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师: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根底;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稳固的(政&治)根底,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概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比照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比照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绩大?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小结提升】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开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 .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开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稳固练习】1、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汉武帝公布 "推恩令〞是为了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稳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3、你认为汉武帝是个怎样的人 ?【布置作业】通过影视与资料,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及"金屋藏娇〞的由来.。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
然而,“治世”之下仍然有许多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汉武帝正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才巩固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预习学案纠正与反馈学生打开平板,对照平板上的答案提示,自主纠正预习中的错误;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说明:课前5 分钟,教师上传预习学案答案提示)三、开始新课【环节一】“治世危机”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相关图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找出西汉建立以来特别是“文景之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上述危机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教材知识的第一次整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汉初特别是“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治世危机”的寻找也顺理成章地引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本课的主题。
)【环节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和相关图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分别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找到汉武帝加强中央权力,“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及其影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教材知识的第二次整合,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些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鼎盛的西汉”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利用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大破匈奴、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封禅泰山、《史记》以及拓展版图),向学生展示西汉鼎盛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 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稳固大一统王朝。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记录片“汉〞民族这一名称的由来,逐渐将学生引向汉王朝的强大这一意识,从而分析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稳固大一统王朝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汉王朝的强大。
认识维护和稳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汉武大帝视频,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概的皇帝。
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出示课题〕【新课讲解】〔一〕“推恩令〞的实施1.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
引导:说到汉武帝,我想问同学们有没有收看过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
看过之后,你认为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讲解:我觉得用“雄才大概〞这个词来形容汉武帝是最恰当不过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即位的时候只有16岁,但很快就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诸侯国的问题。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固刘氏政权,一方面陆续铲除异姓王,另一方面又分封了一些刘氏子弟为王。
这些诸侯王势力日益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形成王国与中央抗衡的局面。
景帝后期,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着手进行削藩。
这时,原本就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趁机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叛乱只持续了三个月就被汉朝平定了。
尽管如此,其他诸侯国的势力仍旧具有不可无视的势力。
到汉武帝时又对中央构成一定威胁,削弱诸侯国势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2.公布“推恩令〞。
(1)视频播放《汉武大帝》中主父偃与汉武帝的对话。
引导: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势力普遍变弱,其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实力削弱。
但诸侯王国分权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并未解决。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修改稿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武进区奔牛初中学赵军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进一步扩大版图的皇帝——汉武帝。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的重要内容。
本课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出认同与评价。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对秦始皇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史实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此课的有关概念时已不生疏。
初一学生们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讲授清楚。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本课完成“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史实,评价汉武帝”的任务。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力求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本节课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思考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适当的加以指导。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word教案 (5)
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 强盛的重要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对儒家学派的内容进行回忆,并分析推行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增进对其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知识梳理
板书设计
请你回忆一下,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然后完成下表:
措施
作用
影响
经济问题
思想问题
王国问题
监察问题
学生对照课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
本课我们学 习了汉武帝通过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 嗯令,削弱王国势力等措施,巩固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推经了大一统的格局。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
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以下原因:(1)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宣扬君权神授。(2)提出“三纲五常”(3)主张“以德治国,以刑辅之”
2、秦汉两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强化封建统治, 结果形同, 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政策措施不同
共同
探究
提出问题: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巧妙在何处?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朝大一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汉朝大一统的意义。
3.掌握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
4.学习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
5.了解汉朝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汉朝大一统即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需要掌握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主张和名将项羽的反秦复汉,刘邦的白登之战,推翻秦朝后的天下分裂等历史背景。
2.汉初大一统的变化介绍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比如统一了中国,实行封建制度,开创了皇帝制度等。
3.汉朝皇帝制度的变化介绍皇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比如郡国制,制度创新,扩大国土,提高地位等。
4.汉朝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介绍汉朝在国土上的扩张,崇尚儒家思想的推广,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等。
教学方法1.讲解式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电子课件展示4.讲解案例式练习四、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学习资料,了解汉朝大一统及皇帝制度的变化。
课堂授课1.针对学生预习内容展开问答互动,梳理汉朝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大一统的概念。
2.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初大一统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汉朝皇帝制度的发展历程。
3.展示电子课件,让学生对汉朝的规模扩大和地位提升有更深入的了解。
讲解案例式练习1.通过历史案例进行实例解释,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汉朝大一统的意义2.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汉朝大一统在后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课后作业1.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写一篇关于汉朝大一统的意义的小文章。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小组讨论3.作业评分六、教学资源1.电子课件2.学生教材3.历史案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教学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武帝为增强中央集权而采纳的各项举措;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设置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将复杂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举措,用图片表达出来,使之详细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汉武帝奇妙解决地方权利过大的各项举措,增强了中央集权,创始了汉朝大一统的场面,使学生懂得国家一致是经济发展富强的重要基础,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国家的一致。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难点:“推恩令”的含义及其作用三、教课方法:创建情境法、问题指引法、多媒体教课法(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拥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他采纳了一系列稳固“大一统”的举措,使西汉王朝出现盛世的场面。
汉武帝是怎样增强中央权利的呢?他采纳的举措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课我们将学习地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二)、讲解新课一、“推恩令”的实行:1、背景:诸侯国权利强盛,严重威迫到中央。
他们独霸一方,生活穷奢极欲,政治上甚至公然抗争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妄图谋反。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同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按汉朝礼法,金缕玉衣是皇帝才能够享受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能够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忽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他们吞并土地,聚敛财产,横行乡里,与官府不相上下。
这两股权利致使生活次序杂乱。
颍川儿乃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田蚡:“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入侵骨血。
”2、“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拟订封号。
主父偃这样诸侯国愈来愈多,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利愈来愈小。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00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过程与方法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1、介绍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中国古代史常识》等有关通俗历史读物,了解有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历史短剧:(1)“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结构本课学习内容分为四目:“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和北击匈奴。
这四目内容分别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介绍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效果。
2.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以正文讲述为主,辅以相关图片和地图,以及“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部分。
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在不同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基础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阅读历史书籍等对汉武帝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几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还了解得不够系统。
2.学生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读图和读文献材料的能力。
但通过的史料去提炼史实,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的能力还不强。
3.教师教学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借助文献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都有较好的效果。
【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文献材料、课文以及图片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读图、读文献资料,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对图片资料、文献材料的研读,帮助学生梳理出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进而帮助学生感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回顾汉高祖及汉文帝、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给汉朝带来的发展,引出继任者汉武帝,提出“汉武帝如何强化中央权力?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推恩令”的实施通过观察“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结合教材相关叙述,思考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播放提前剪辑好的视频,使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汉初统治者“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雄心壮志等内容,弥补学生对于从秦朝直接过渡到西汉的空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PPT、WORD办公软件,
RMVB播放软件
教学背景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2)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掌握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
排
情景导入启发参与调动学生的兴
趣
播放视频 3
出示课题屏幕展示参与开门见山投射课题 1 自学提出要求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学案导学8
合作探究启发引导讨论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展示图片视频20
课堂小结引导,点拔归纳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屏幕展示8
当堂检测点拔抢答检测效果屏幕展示 5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学生区别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和发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运用视频和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
整节课基本上能按照我的预设进行,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节课的把握上,还存一些不足:(1)课堂思考和讨论没有将课堂推向高潮:由于对学情不了解,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回答与预测的有点差距。
(2)问题设计的梯度、层次不够合理,未能达到兼顾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3)史料运用不够充分,如果在评价汉武帝措施时能充分运用史料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