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 飞出地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探索世界。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索式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认识星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认识星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难点: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模型、星星模型、行星模型、宇宙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宇宙的故事,引发孩子的兴趣。

2. 观察学习:展示地球以外的世界,让孩子认识星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3. 讨论交流:引导孩子谈论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分享彼此的感受。

4. 探索实践:让孩子动手制作宇宙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认识星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难点: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挑战的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讨论交流环节积极发言,制作宇宙模型时也表现得非常专注。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发挥他们的潜能。

拓展延伸:为了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次户外观测活动,让他们亲眼看看星星、行星,感受宇宙的浩瀚。

同时,我还会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查阅关于宇宙的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教案:10.4 飞出地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10章第4节“飞出地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 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理解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并会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2. 能够运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 能够解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重力加速度公式的运用。

3.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黑板、粉笔。

3.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箭是如何飞出地球的?飞出地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2. 知识讲解: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给出计算公式,并解释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一颗质量为m的卫星,要实现环绕地球飞行,至少需要达到什么速度?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颗质量为1000kg的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并给出结论。

6.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随着物体质量和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六、板书设计1. 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颗质量为1000kg的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2. 运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 解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箭飞出地球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组织课后拓展活动,如参观航天博物馆、开展航天知识竞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引入一段关于宇宙探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可以展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我国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等重大航天成就。观看视频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本章节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一颗卫星的轨道参数,如轨道高度、轨道周期等,并探讨这些参数对卫星应用的影响。每组撰写一篇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轨道参数的计算过程及分析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
-计算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并解释为什么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通信。
-假设一个卫星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求该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一)教学重难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对引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如何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进行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2.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这两个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卫星轨道的分类及特点:了解不同轨道的特点,分析卫星轨道与地面观测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1.宇宙速度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进行解释。
2.人造卫星轨道特点及开普勒定律的应用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较高,但可能对相关物理原理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与培养知识相结合。
(2)提问:为什么飞船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离开地球?这个速度是多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速度?什么是宇宙速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以及开普勒定律和卫星轨道特点。
过程:
(1)解释宇宙速度的定义,阐述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的概念。
(2)通过公式推导,让学生理解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宇宙速度、开普勒定律等概念的理解。
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宇宙速度、开普勒定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导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宇宙速度的概念。
2.新课内容: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课堂练习:给出具体条件,让学生计算出相应的宇宙速度。
第二课时:人造卫星的轨道特点与开普勒定律
1.导入:以人造卫星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轨道的特点。
2.新课内容:讲解开普勒定律及其在卫星轨道中的应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存在和组成。

3.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

提问: 1. 地球以什么速度绕太阳运动? 2. 地球的引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3.2 学习新知教师利用投影仪呈现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讲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

3.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小球绑在细线上,使其悬挂起来。

2. 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3. 通过施加水平拉力,使小球水平飞行。

4. 再次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实验记录: 1. 实验前的距离: 2. 实验后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引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物体的轨迹弯曲。

3.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天体?它们是如何组成的?通过讨论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学生了解宇宙中存在的其他天体,如太阳、月球、行星、恒星等,并了解宇宙的无垠和神秘。

3.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四、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后练习。

2.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和探究其他天体的运动特点。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和组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宇宙的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

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

10.4飞出地球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古人的观点现在看起来都很不成熟,但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发是:人类的探索过程永无极限,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处于不断地完善中。

自主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5位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5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本章前三节内容让我们体会到了构成物质的微观微粒之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地球之外宏观和微观的物质世界,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出地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索宇宙的历程自主阅读教材P118~P120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远古时代人类的宇宙观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答:中国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古埃及:星星像油灯一样悬吊在天空。

2.“地心说”和“日心说”分别是哪位科学家构建的宇宙模型?各有什么伟大意义?地心说 日心说 构建者 __托勒密____哥白尼__基本观点 宇宙以__地球__为中心宇宙以__太阳__为中心意义能__解释很多天文现象__,但被__教会__利用,阻碍了__科学前进的脚步__打破__人类思想束缚__,算出__行星到太阳__的距离,首次推算了__宇宙大小__的尺度知识板块二 飞出地球去自主阅读教材P 120~P 122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3.天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原因是什么?谁最先发现的? 答:万有引力;牛顿。

4.飞出地球的条件是:__物体具有很大的速度__。

5.三个宇宙速度分别是多大?各有什么意义?速度值 特征第一宇宙速度(v 1) __7.9__km /s ____环绕速度__ 第二宇宙速度(v 2) 等于或大于__11.2__km /s __ __脱离速度__ 第三宇宙速度(v 3)等于或大于__16.7__km /s ____逃逸速度__知识板块二中,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拓宽眼界。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粤教沪版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玫,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拉力,知道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验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道哥白尼“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图景的想象,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生日。

设疑:同学们的生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二)新课教学: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学生阅读]:课本116页。

[提问]:古人探索宇宙的方法是什么?建立了哪两种典型的宇宙模型。

(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2、托勒玫精心构柞地心说[学生阅读]:教材116页。

[提问]:托勒玫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3、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学生阅读]:教材117页。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回答)[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不断深化。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人类如何才能实现飞天的梦想?4、万有引力定律[讲述]:“苹果落地”的科学发现的故事。

5、飞出地球[学生活动]:感受拉力[学生讨论]:小球如何才能飞出去?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课件演示]:宇宙速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20页信息链接: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了解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飞出地球》教案3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 飞出地球》教案3 (新版)粤教沪版

《飞出地球》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人对与走宇宙的认识过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历程,培养同学们探究科学的能力,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我国载人航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准备细线,小钩码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宇宙的图景1、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宇宙画面。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句话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生回答师总结)。

2、由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前几天神州六号上天及安全返回!(展示神州六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

(二)探索的历程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玫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地心学”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直到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古人的宇宙图景”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生作答师总结)老师讲述: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各有其局项性,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的,且逐步深化的。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于1687年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运用它可以解释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模型,为后来的飞天之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取得划时代的进步!课件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简介”说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实验来“模拟万有引力实验”,感受一下它的存在!学生自带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图5—21(a)实验,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4节 飞出地球 教案

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4节 飞出地球 教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第4节飞出地球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与走宇宙的认识过程;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3.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历程,培养同学们探究科学的能力,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我国载人航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细线,小球、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

“嫦娥奔月”是由美妙的幻想构成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宇宙的向往。

而实际上,人们一直在观察,在思考,在寻求宇宙结构,这节课我们将来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知识点1 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宇宙图景的信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描述各种宇宙图景,同时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知识点2“地心说”和“日心说”学生表述他所了解的“地心说”和“日心说”,教师用课件加以完善并指出意义。

学生讨论地心说和日心说,哪一种模型更接近实际。

老师讲述“日心说”从提出到被人们所接受的历程,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

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艰辛和曲折,知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不断深化的过程。

“日心说”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转,但没有指出为什么会这样?活动一:让小球乖乖地绕手旋转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受到手通过绳子给小球指向中心的力。

设疑:行星绕太阳运行,并没有绳子牵着,是什么提供了指向中心的力?知识点3万有引力定律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万有引力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的,只是一般很小我们察觉不到。

而天体的质量巨大,引力也大的惊人,太阳就是依靠对行星的吸引力,使行星乖乖绕着它旋转。

旋转速度再大一些或者小一些会怎样呢?活动二:体验离心和向心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当小球速度越来越快时,纸杯随之升高离开桌面。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

10.4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力,了解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卫星绕地球旋转的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深入观察和数学演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历程的艰辛和曲折,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图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吗?其实,从古至今,人类对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在观察、思考、追寻宇宙的结构,你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成就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P118“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我国古代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古埃及人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古埃及人认为:大地犹如天井,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

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大地。

探究点2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P119“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内容是什么?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球、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托勒密的“地心说”成就有哪些?“地心说”能够解释日食、月食等许多天文现象。

托勒密的“地心说”对科学发展有着什么影响?后来被宗教利用,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前进的脚步。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 飞出地球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 飞出地球

2019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 飞出地球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理论讲解为辅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飞行原理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模型、引力仪、重力仪、飞行器模型。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绳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二、讲解地球引力、重力(5分钟)讲解地球引力、重力的定义,并通过引力仪、重力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引力和重力的作用。

三、飞行原理讲解(5分钟)讲解飞行原理,包括升力、推力、阻力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能飞行的物体?四、实践活动:设计制作飞行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制作一个飞行器。

2. 学生动手制作飞行器,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飞行器,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

五、飞行器试飞(10分钟)1. 学生分别在室内外进行飞行器试飞。

2. 观察飞行器飞行情况,记录数据。

3. 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飞行器能飞得更高、更远?活动重难点:重点:地球引力、重力、飞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飞行原理的深入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中的分组合作在设计制作飞行器的环节,我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模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因为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这对于他们理解飞行器设计的各个方面非常有帮助。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教案设计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密,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拉力,知道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验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应用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历程的艰辛和曲折,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及其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2.难点:太阳系的构成、万有引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其课件、细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千百年来,人类就幻想着飞向宇宙深处,探其奥秘。

我国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就是由这类美妙幻想构成的神话故事。

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展示天宫一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

二、教学内容: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想象,构建出的宇宙图景。

2.托勒密精心构作地心说,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师:到底宇宙结构是怎样的呢?后来,随着对天象的观察的深入和数学的应用,推动了天文学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天文学家运用数学工具构筑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两种典型的模型。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地心说”是由哪位天文学家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历史上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链接)地心说: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水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飞出地球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4._飞出地球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章节为“飞出地球”。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卫星的分类、卫星的发射原理、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卫星的基本分类和发射原理,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卫星的分类、卫星的发射原理、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难点: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机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如嫦娥、天宫等航天项目,引导学生思考: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飞出地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卫星的分类:教师讲解同步卫星、地球卫星、太阳卫星等不同类型的卫星,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卫星的发射原理:教师讲解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如火箭推进、重力势能等。

3. 卫星导航系统:教师讲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如GPS、北斗等。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卫星发射和导航的物理原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航天事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

板书设计:卫星分类同步卫星地球卫星太阳卫星其他卫星发射原理火箭推进重力势能其他 _卫星导航系统 GPS 北斗其他 _作业设计:1. 简述卫星的分类及其特点。

2. 解释卫星发射的物理原理。

3. 描述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卫星的分类、发射原理和导航系统,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4.飞出地球教学设计
3.计算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我会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1.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物理意义及万有引力常量的概念;
2.地球卫星轨道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定律和向心力的作用;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地球卫星轨道运动的规律。要求同学们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鼓励大家创新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利用网络资源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航天器(如神舟飞船、嫦娥探测器等),分析其发射过程和轨道特点,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不少于800字。
2.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作业提交后,我会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后拓展活动,如参加科普讲座、参观航天博物馆等,拓宽知识视野。
5.设想五: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布置课后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查找航天器发射的历史数据,分析其轨道特点。
-鼓励学生参与科普活动,如参观航天博物馆、听取航天专家讲座,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段关于航天发射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火箭是如何脱离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吗?”“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运动的?”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本章节的核心内容。
-难点在于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概念和计算,以及如何将定律应用于不同情境。
2.重难点二:地球卫星轨道运动的理解
-学生需理解开普勒定律和向心力的概念,能够分析地球卫星的轨道特点。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4飞出地球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4 飞出地球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堂名为“飞出地球”的物理课,希望通过它,让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以“从地球出发,探索宇宙”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的引力,以及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同时,借助简单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引力,理解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球、绳子、滑轮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球,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太空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地球的引力。

2. 讲解地球引力:通过地球仪和实验,讲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绳子和小球,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小球在地球引力下的运动。

5.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亲手实验并观察运动规律。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如果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他们会做些什么?这样的课后作业,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环节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讲述一个关于太空的故事,这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地球引力产生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飞出地球教案8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飞出地球教案8

《10.4飞出地球》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

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教材分析】这两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是建筑在前人对太阳系观察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这个定律又引导着人们挣脱地球束缚,进行飞向太空的探索行动。

关于定律内容,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就行了。

关于飞向太空,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应结合文中的图,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确很大很大,人类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正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扩大。

开发新家园,应该是飞出地球话题的继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畅谈或提出问题,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人猎奇,发人深思!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板书:飞出地球二、进行新课1、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及各自的含义。

2)知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2、飞出地球1)会用类比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

2)了解牛顿及其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飞出地球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4  飞出地球  教案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神州11号的飞天视频引出本节课我们将介绍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从宏观层面上讲述如何飞出地球。

二、新课学习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早在远古时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景象,如图10-31和10-2所示。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和“天圆地方说”;古埃及的宇宙观:星星像是悬挂的油灯;古印度的宇宙观:蛇上的花点就是天上的星星。

2.托勒密的“地心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天象科学与数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水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如图10-33所示。

3.哥白尼的“日心说”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简称“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如图10-34所示。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根据这一学说首次推算了宇宙大小的尺度;挣脱了教会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然科学的研究从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脱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4 飞出地球》word教案 (1)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4 飞出地球》word教案 (1)

飞出地球说课材料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四节“飞出地球”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同时,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地理学的内容,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部分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思想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4 飞出地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
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人类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
五、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注意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六、设计思路:介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人类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七、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石块
八、课时:1课时
九、学生课前准备:
①、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②、学生活动:感受拉力(实验时注意安全)
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生日
设疑:同学们的生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讨论
一下回答,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1、古人探索宇宙的方法(3分钟)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问:古人探
索宇宙的方法是什么?
②、建立了哪两种典型的宇宙模型(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
2、“地心说”和“日心说”(6分钟)
引导学生观看“地心说”和“日心说”
①观看“地心说”课件后(提问):托勒玫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
②观看“日心说”课件后(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不断深化。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人类如何才能实现飞天的梦想?
3、万有引力定律(8分钟)
①、讲述“苹果落地”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信息链接,然后回答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③学生活动:跳一跳,感受地球的引力
4、飞出地球(14分钟)
①学生活动:感受拉力
②学生讨论回答:小球如何才能飞出去?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
③课件演示:宇宙速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7页信息链接: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了解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5、人类航天的历程及我国的航天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5分钟)
①、学生交流: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②、课件演示:人类航天的历程及我国的航天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结
提问: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②为下一节“宇宙深处作铺垫”。

(3分钟)
(四)、作业布置:(1分钟)
上网查询、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想一想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板书设计:
飞出地球

人方法:飞万有引力定律
对观察出
宇- 建立宇宙模型地飞出地球
宙球
的地心说人类航天历程
探日心说

说课材料
长治市城区第一中学校赵俊峰
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三节“飞出地球”
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
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同时,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地理学的内容,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部分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思想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难点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同时,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问题,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
受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人类的航天发展史,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五、学习方法:
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主要的想法通过学生说自己的生日,让同学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也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自己的设想:以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并通过学生的小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让现场同学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宇宙。

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第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通过学生活动感受地球的引力和感受拉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七、说明
(一)本设计着重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并突出了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兴趣。

(三)电脑多媒体的使用。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不让其作为教学的傀儡,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飞出地球”这一课时上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重点、难点确定方面及其怎样突破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上一些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