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难以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作者:张文举原载:经济与投资研究Economy-Investment导语:从理论上和TPP的规则上说,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独中国不行用TPP一位官员的话说,“TPP是一个只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
”当然,TPP拒绝中国加入不会是从程序上生硬的拒绝,而是采用绿色壁垒的方式将中国拒之门外。
具体说,TPP许多规则和条件就是针对中国制定的,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是中国根本无法做到的。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2005年5月,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目的是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
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
协议原则上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其他国家参与。
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6年5月,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运行。
成员为新西兰、智利、文莱和新加坡。
2008年2月美国正式加入。
2009年11月澳大利亚和秘鲁加入。
同时,该组织正式更名为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2010年马来西亚、越南加入。
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
2013年3月日本宣布开展加入谈判。
至此,TPP共有12个成员国,这12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约40%。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时事链接】1.4月28日,中央以最高规格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惠而浦(中国)董事长金友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金友华以一名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直身处制造业的金友华对制造充满感情,他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即制造业是一切行业的基础,国家是否强大,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战略支撑。
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金友华认为应该先把工业基础筑牢。
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源于金友华对制造业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智能不单单指产品的智能化,从单个零件、单个设备,到质量体系、安全体系都要具备智能化,整个生产体系要自动化、智能化,操作这个系统的员工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企业内部要形成循环的、智能的数据收集整理体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人机交互的智能体系,企业才能和外部联系起来。
2.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
李克强总理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他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运行的全过程。
总理最关心的是乘客乘坐是否平稳舒适,并向巴西驾驶员了解驾驶使用感受,询问他有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在里约登上中国产“面包山”号渡轮,巡航瓜纳巴拉湾。
中国装备因其安全、舒适、静音等优良性能,深受乘客青睐。
总理也事无巨细,先后察看各舱室功能,体验座椅是否舒适。
他告诫中方建造者,质量是企业的金名片。
从地铁列车到渡海轮船,李克强总理“立体式”的亲身体验,是中国装备在海外的又一种“阅兵”。
在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就用大幅篇章来勾勒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蓝图。
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外贸困境问题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114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外贸困境问题研究罗浛方 邵阳市第二中学摘要:“中国制造”一直都以劳动密集型、价格低廉这两个特点著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取代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中国在世界上频繁遭受反倾销,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企业利润越来越博。
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推进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产品创新,以质取胜,从劳动力优势转变为劳动力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114-01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低成本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之后,大多无法收取品牌和技术溢价,外贸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弱,外贸发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出发展瓶颈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出口现状与面临的困境(一)我国大量出口属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者不断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地,致使大批跨国公司把工厂建在中国,以充分享受到中国的人口红利,最终,为我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
我国大量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进而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201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8.8%,工业制成品占91.2%,至2014年,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94.8%,初级产品下降至5.2%。
(二)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频繁遭遇反倾销中国加入WTO 的时间虽不长,但自从加入,一直是国际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及反补贴保护措施最多国家,在2005年我国出口就遭受了33件调查,这重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因为长期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大部分产业保护期限也已到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众多原因的相互作用,至使中国制造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作者:刘晓焱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1年第01期【摘要】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
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中图分类号】F42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动力,始终也是形成社会财富增量的核心主体和价值产生的源泉。
也正因如此,发达经济体都将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再工业化”,一系列制造业回流、工业振兴的计划相继出台,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长动力”、法国的“新工业法国”。
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1],日韩、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推动企业将生产移出中国。
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今后重要性将显著下降,引发中国制造业的隐忧。
究竟中国为什么必须保证工业品出口?因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能源,大豆、玉米、石油、天然气等高度依赖国外,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高达80%以上,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在国际市场购买,所以只有保证持续出口工业品才能挣得外汇,保持贸易平衡。
没有出口,仅仅依靠外国投资资金流入以弥补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这是被新兴市场国家反复证明过的。
西方国家的一个发展教训就是由于能大量解决就业的“传统制造业”迁移缺失,导致中低社会阶层的收入损失,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粹主义的泛起。
加工贸易这种传统产业在中国整个对外贸易中曾经占了半壁江山。
随着加工贸易升级,逐渐升级到产业链上游,虽然现在加工贸易在我们对外贸易中已经从50%下降到23%,但仍有超过30万家外贸主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亿人口。
第二章 世界工厂 (1)
“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都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2.中国是世界工厂吗
2006-2015年1-3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
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零件等及其制品
3、具体分析
3.具体分析
微观主体的差距:
工人技术的角度 规模化的角度 管理模式的角度 企业融资的角度
3.具体分析
工人技术角度:不够熟练的技术仍然达不到 世界工厂的标准。
规模化的角度: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 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管理模式: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企业融资: 融资方式少,国内企业的兼并、 重组、收购很少,而这种方式使用已非常普遍。 融资渠道少,国内非国有经济和私人手中的资 本数量很大,但都没有进入企业的融资,市场 的开放程度不断的进入,无形中使融资渠道变 窄。
11.2美元 约260美元 约50%
韩国LG公司制造,成品约80 美元
中国富士康完成
3.具体分析
从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说,中国制造业 仍未摆脱末端。中国制造业仍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出口,没有掌握当今制造业主要的核心技术, 只是在全球生产链的最后一环节上组装产品。大部 分中国产品,更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中国制造是 全球产业链中流血流汗最多的一环,也是利润微薄 的一环。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 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 国前列。
• 专业词汇
贸易逆差 OEM 劳动密集型 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不久之前,越南给⼈的印象仍然是⼀个战争作风浓厚的,经济状况萧条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在其经历了⾰新开放,⾛上具有越南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后,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紧随中国之后,第⼆快的国家。
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的焦点,被誉为“展望”(vista)五国之⼀,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状况(⼀)⾃然情况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崇左、防城港)接壤,西南与⽼挝、柬埔寨交界,东⾯和南⾯临南海。
海岸线长3260多公⾥。
越南全国⼤约32.9万平⽅千⽶。
北部地区由⾼原和红河三⾓洲组成。
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脉及⾼地,以及湄公河三⾓洲。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候,⾼温多⾬。
(⼆)社会情况1、⼈⼝状况越南全国⼈⼝约为8700万,其中男性占49.5%、⼥性占50.5%(2010年越南⼈⼝普查数据)。
越南国内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86%,⼤量聚集在冲积三⾓洲和沿海平原地区。
京族作为⼀个最⼤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化事业,对社会⽣活施加巨⼤影响。
2、政治状况越南现⾏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2001年⼗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政党,1930年2⽉3⽇成⽴,同年10⽉改名为印度⽀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现名。
现有党员约248万⼈,基层组织4万多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
此外,越南还有祖国阵线,这是越共领导的政治联盟组织,由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在海外定居的各界代表⾃愿组成。
国会是越南国家最⾼权⼒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两次例会。
政府是其国家最⾼⾏政机关,其司法体系由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及地⽅法院、地⽅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
群雄环伺
“群雄环伺”的中国谁敌谁友?BWCHINESE中文网作者:罗天昊2012-02-17 星期五美国曾经三次帮过中国:一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中国产生了均势,避免中国某一个特定的强国全部吞并。
二是,二战时期,美国帮助中国抗日。
三是,改革开放,与中国强大的互补性,对于中国崛贡献巨大。
未来,金砖才是中国最大竞争对手,特别是俄罗斯和印度。
近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评估文件”称,“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中国外交部则发表声明,称中国崛起有助世界和平。
其实,美国是过于敏感了。
真正值得中国警醒的,则是另外一则新闻:上月底,英国经济与商业中心公布了最新世界经济排行榜,巴西超越英国,成为第六大经济体。
排名第一至第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
预测还显示,以巴西的发展潜力,2015年巴西将超越排名第五的法国。
同时,亚洲大国印度排名也有上升潜力,至2020年,目前排名第十的印度有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而届时,所有的“金砖四国”均将进入全球前十名。
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很多人认为,未来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势所必然,美国是中国未来的最大对手,亦是未来发展的最大阻力。
产业互补是中美最大的合作基础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
近代英国崛起的本质,既在于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发优势。
其后崛起的法、德、美以及更后起的日、俄,均崛起于世界的前列,当时完成国内革命和初步工业化启蒙的国家,放眼全球,不过十余国,而整个世界,尚处于旧时代蒙昧的尾声。
甚至日本因为在亚洲早崛起几十年,就可以打败庞大的中国。
中国重新崛起的本质,亦在于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改革开放,重新融入世界体系。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其路线为,从欧美到日、德,为第一次产业转移,从日、德向亚洲四小龙等后起发达区域的转移,为第二次产业转移,而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发达经济体,向最广大的后发国家的转移,是第三次。
中国与越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越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分析1453567 庞雁嵩数理强化班近年来,由于南海地区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东南亚一些国家一直觊觎我国的南海岛礁,其中侵占我国南海最多岛礁的就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
越南近些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十分嚣张,据不完全统计,越南侵占我国南海地区近30个岛礁,且不顾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在侵占的岛屿上修建永久军事设施,大量驻军、移民,钻探1100多口油井,大量开采我国南海的油气资源。
中越两国的局势一度十分紧张,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中国与越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战争必然是有一方先挑起,然后另一方发起反击,以下我将从越南和中国分别作为战争发起方,来粗略地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越南作为战争的发起方我认为越南是不会主动挑起战争的。
1、历史因素中越两国最近的一次战争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而且我们秉持自卫的原则没有继续攻占越南,希望越南能有自知之明,但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单方面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国继续对抗,直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才逐步恢复正常。
三十多年前我国的人民解放军就能轻易地击退越南侵略者,三十年后,以越南现在的军事水平,根本不能够跟中国军队抗衡更别提大规模战争了,越南的现有武器大部分都是老旧的美军二战装备,早已不能胜任现代战争。
而中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无论是海上装备还是空中力量都有很多的新型现代化装备,越南与我们接壤,以目前我军的实力,仅仅是二炮部队的导弹就能覆盖整个越南。
如果越南真的发起战争,对于越南来说,是全面战争,对中国却是局部战争,这个仗怎么打越南都吃亏。
2、经济因素在我看来,现代战争打得不是人,而是钱。
一旦开战,几周之后,顶尖的武器装备船舰开始大面积消耗,国内的普通生产线开始迅速转化为军工生产线,中国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军工生产线的效率绝对不是越南所能企及的。
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
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贺杨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资源、人力、环境成本的升高,中国出现了制造业外迁的现象。
这种变化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制造”前景的担心。
制造业外迁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未来的趋势会如何?这与国内的相关政策(如结构调整、腾笼换鸟等)又有何关系?国内今后在政策上应该有什么调整?这都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表现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在低端和高端领域都出现了外迁的现象。
(一)低端制造业外迁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领域,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如轻纺类的一般贸易领域。
由于加工贸易出口额近年来一直占据总出口的半壁江山,这种“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更容易受成本的影响而发生外迁。
以耐克公司为例,耐克运动鞋在中国的生产比率从2001年占全球的40%下降到2010年的34%,而成本低廉制造业环境渐趋改善的越南则从13%上升到了37%。
根据亚洲鞋业协会2007年的统计,广东的鞋业企业中,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中国内陆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只有25%左右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在越南的工厂制鞋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都得从占全球制鞋业1/10、中国产量1/4的东莞运过去,虽然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但在产业配套上没中国这么方便。
在以小商品产业集群闻名的温州,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促使部分企业远走成本更低廉的地方,如印度、越南,以及中国较不发达的内地省份。
如温州在全球打火机市场比重从5年前占80%比重下滑到70%左右。
不过,温州的企业依然欣欣向荣,因为制造总量并没有减少。
事实上,除了衣服鞋袜等日常用品行业,诸如IT、汽车、电子等OEM零部件代工领域,也存在着一些转移。
2010年6月,富士康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陈伟良称,在考虑将部分厂房搬到内地北部的同时,也考虑搬往印度和越南。
2011年4月,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计划在越南北部北江省投资1亿至1.5亿美元建厂,新建工厂将给苹果iPhone和iPad生产触摸屏,而且并不否认“在成本压力下大陆工厂减产或外迁的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4)2. 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联 (5)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8)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8)产业结构的变化 (10)2. 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12)出口产品的升级 (13)引进外资和技术 (14)3. 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16)技术创新的作用 (17)消费市场的发展 (19)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 人口结构的变化 (2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23)2. 社会观念的更新 (24)教育制度的变革 (25)女性地位的提升 (26)3. 环境问题的凸显 (27)工业污染的增加 (28)资源利用的挑战 (29)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1)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32)中央集权的加强 (33)法律体系的完善 (35)2. 国际地位的提升 (36)工业实力的增强 (37)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38)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9)1. 科技创新的推动 (41)新兴产业的兴起 (42)传统文化的传承 (43)2. 教育文化的繁荣 (44)新式教育的推广 (46)文化产业的兴起 (47)六、结论 (48)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总结 (50)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51)一、内容概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如电力、化学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融入全球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产业领域,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型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学案
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分析个人的人生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2、结合实例,比较量变与质变两种不同状态的特点。
3、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例,说明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2、比较量变与质变。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 )说明:2、发展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
( )说明:3、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说明:4、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 )说明:5、引起质变的原因都是数量的增减。
( )说明: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广东惠州三调)32. 下列诗句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包含相同哲理的是()①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2013广东广州二模)35.下列与“骥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诗句是()A.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 B.千淘万辘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3、(2013广东汕尾一模)32.“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
”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与下列选项中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 .把握分寸,过犹不及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4、(2013广东江门一模)35.观察右图(无数沙粒走到了一起——沙漠),符合图中寓意的是(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D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5、(2013广东深圳二调)34.右侧漫画(图1 0)(标题:落到实处时)的寓意告诉我们( )A .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B .要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C .矛盾具有斗争性,扑朔迷离D .发展具有曲折性,玉汝于成6、(2013年江苏卷,29)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_札记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深圳的崛起 (3)1.2 创新的重要性 (5)二、深圳的创新历程 (5)2.1 创新政策的演变 (7)2.2 创新企业的涌现 (8)2.3 创新成果的转化 (10)三、深圳创新的核心要素 (11)3.1 人才聚集 (12)3.2 资金投入 (14)3.3 研发平台 (15)3.4 政策支持 (16)四、深圳创新的模式与特色 (18)4.1 市场主导型创新 (19)4.2 学术驱动型创新 (21)4.3 企业主导型创新 (22)4.4 政府引导型创新 (23)五、深圳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24)5.1 国际竞争的压力 (25)5.2 技术创新的瓶颈 (26)5.3 创新生态的建设 (27)六、深圳创新的未来展望 (28)6.1 持续创新的发展路径 (29)6.2 全球化视野下的创新布局 (31)6.3 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战略 (32)七、结语 (33)7.1 深圳创新的精神内涵 (34)7.2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35)一、内容概览《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创新画卷,为我们徐徐展开了深圳这座城市在科技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
本书通过深入剖析深圳的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展示了其从边陲小镇蜕变为国际化创新之都的壮丽历程。
从早期的代工模仿,到如今的引领全球科技潮流,深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突破传统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深圳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还深入挖掘了这些创新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深圳创新者的智慧与勇气。
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与形势,对深圳创新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在探索深圳创新高地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所折服。
2021届河北省张家口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1届河北省张家口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
河谷北面有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呈三面环山之势。
伊犁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
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与同纬度内陆相比,伊犁河谷冬季气温偏高的主导因素是A.盛行风带B.地形格局C.海陆位置D.河流水系2.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增强B.周围山地环绕C.山谷风环流发育D.地面积雪覆盖3.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A.阻止准静止锋过境B.增强冬季的寒冷C.缩短河流结冰期D.减少暴风雪的影响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
在这个大湾子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似道教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在这个天然“太极图”中,“S”型河曲发育在东西距880米,南北距1000米的盆地中。
下图示意“太极图”的奇妙景观。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S”型河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周围山地海拔增高B.盆地不断沉降C.地壳间歇性上升D.河流侧蚀和下切作用5.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6.图中的大片耕地位于A.河流侵蚀岸B.河流堆积岸C.地势低洼地带D.地势较高地带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甲)及附近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7~8题。
7.控制甲岛屿的气压中心属于A.西伯利亚高压延伸部分B.夏威夷高压的延伸部分C.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D.副极地低气压带一部分8.图示时期,甲岛屿降水较多,其降水类型主要为A.台风雨B.地形雨C.对流雨D.锋面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和广东省人口净迁入规模占全国人口净迁入量的70%以上。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8年以来,产业链向外转移成为讨论热点。
受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制造业国家的竞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5年来,中国服装、家居用品外贸出口份额持续下滑。
那么,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固。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在服装和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全球出口份额显著下降。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仍然主导着全球家居用品、鞋子、旅行用品和手袋的出口市场,市场份额超过50%。
我们失去的市场正被越南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占领。
越南依靠其邻近中国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家具、鞋类和旅行用品方面的国际销售额增长了4%—9%,总计达到全球销售额的10%—17%。
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也抢到了更大的市场,两国在2022年全球服装出口领域的份额分别为14%和12%。
二、世界经济史的成因(一)经济全球化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的探索时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使各大洲从孤立走向协调,并导致全球贸易和欧洲殖民帝国的兴起。
殖民时代的世界贸易大约跨越1600年至1800年的早期现代全球化。
工业化将一个人类群体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包括为制造目的对经济进行大规模重组。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采用,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英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和聚集,很快取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领先地位。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建立了日益庞大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完成了早期的生产全球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主要方式从民族国家生产转向跨国生产,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最终导致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垄断资本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国际金融和投资两个方面,控制国际金融、投资市场以及汇率。
在全球化形势下,如何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重点。
未来世界工厂:中国还是东盟
未来世界工厂:中国还是东盟作者:宗和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8期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增大以及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批资金、项目正向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转移,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东盟制造的冲击。
东盟制造来势汹汹如果你对东盟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诸如廉价拖鞋、低档服装、粗加工工艺品等产品之上的话,说明你落后了。
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贴着东盟制造的各式产品让你眼前一亮。
泰国生产的各式护肤、化妆品包装精美,绿色天然,备受女性观众青睐;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和机油,价廉物美;产自菲律宾的透明装饰墙挂钟表,更是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拍照。
就目前来看,一些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已经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
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
然而,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到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
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
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一样,都是占全世界36%。
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此外,2015年之后,随着三星在越南新建工厂的投产,三星一半的手机将产自越南。
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消息,今年前7月,越南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共943个,总金额达11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新增项目315个,新签和增资投资额达104.4亿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中国制造”正缓缓转向“东盟制造”。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投资者近年来对东盟国家的青睐更能突出东盟制造的强势崛起。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7月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
《大国的坎:如何破解》札记
《大国的坎:如何破解》读书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背景 (3)2. 作者介绍 (4)3. 书籍内容简述 (5)二、主要内容解析 (6)1. 大国的崛起与面临的挑战 (7)1.1 历史背景分析 (9)1.2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0)2. 大国转型过程中的难点与瓶颈 (11)2.1 经济转型的挑战 (13)2.2 社会结构的变化 (14)3. 破解大国发展难题的路径 (15)3.1 政策创新与调整 (17)3.2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8)三、深度解读 (20)1. 大国战略思维的转变 (21)1.1 从大国心态到全球视野 (23)1.2 长期规划与短期应对的平衡 (24)2. 大国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24)2.1 治理理念的更新 (25)2.2 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实践 (27)四、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28)1. 国际案例分析 (29)1.1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31)1.2 其他大国的崛起路径与教训 (33)2. 国内应对策略与建议 (33)2.1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35)2.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36)五、思考与启示 (37)1. 对大国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38)2. 从书中得到的启示与思考 (39)一、书籍概述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剖析了大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特别是那些影响国家繁荣与稳定的关键性问题。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作者揭示了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三大核心难题:经济结构调整、政治制度优化和社会治理创新。
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如何调整经济结构,适应新的国际环境,是每个大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政治制度优化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确保政治制度的活力和效率,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越南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表 1 越南经济增长情况 ( 1986 ̄2007 年)
年度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GDP 增长率 ( %) 2.84 6.36 6.01 4.7 5.1 5.9 8.6 8.1 8.8 9.5 8.3
年度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资料来源: 同表 1。
表 2 越南经济结构演变 ( 1988 ̄2010 年)
农林渔业 4.63 19.5 15 ̄16
经济结构 ( 各产业领域所占比重%) 工业及建筑业 21.6 42.0 43 ̄44
服务业 33.1 38.5 40 ̄41
降, 越南已开始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 家过渡。
2004 年 8 月 17 日, 越南政府颁布“稳固发 展 战 略 定 向 ”的 21 号 决 定 。决 定 宣 称 , 到 2020 年 , 越南将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 标 , 要 求 工 业 产 值 每 年 增 长 达 到 13% 以 上 , 到 2020 年 , 越 南 的 经 济 结 构 将 发 生 根 本 的 变 化 , 农 林渔业产值仅占 13%左右, 工业、服务业的比重将 分别上升至 45%和 42%。
64 SOUTH CHINA REVIEW / AUGUST 2008
泛珠·东盟
人口 ( 百万) 国内生产总值 ( 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生产总值 ( 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 预算平衡 ( 占 GDP 的比重) 消费品价格指数 ( %) 贷款利率 ( %) 货币兑换率 ( 越南盾/美元) 进口 ( 亿美元) 出口 ( 亿美元) 经常账户平衡 ( 占 GDP 的比重%) 外汇储备 ( 亿美元) 外债 ( 亿美元) 外债占 GDP 的的比重 ( %)
越南经济环境分析
•
•
2012年越南国际贸易博览会
• • • • • • • • 一、 展览会名称: 中文名称:2012年越南国际贸易博览会 英文名称:Vietnam International Trade Fair 2012 二、 展览会时间: 2012年12月 三、 展览会地点: 越南 胡志明市 、 四、 展览会规模: 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 五、 展品范围:机械设备及配件、家用电器、生物科技制品、IT及电子产品、食品 饮料、皮革、化工产品、电讯产品等。 六、 展览会概况: 越南 1986年开始革新开放,到1991年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为适应 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越南政府决定从199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高起点、高水平、高规 格的“国际贸易博览会(简称Vietnam Trade Expo)”。至2011年,已经举办到第21 届,作为越南了解外界信息及世界发展趋势的窗口,同时作为越南各行各业采购新产 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Vietnam Trade Expo受到越南政府的 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瞩目,在越南国内的影响力相当于“广交会”在中国的影响。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再加上便利的地缘优势,中国商品越为越南 市场所普遍接受,“中国制造”在越南深受欢迎。 一届展会统计数据:Vietnam Trade Expo-2011展览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展览净面积; 参展企业760家企业,共有13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外国企业占35%;越南占65%。 参展国家:中国、韩国、法国、英国、捷克、瑞士、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 宾、香港、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并进行多边贸易洽谈。专业商务观 众约45000人,公众参观者约60000人;成交金额3.27亿美金。 展出形式:以实物为主,展销结合,并辅以图片、模具、样本等。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3·高考江苏卷)王某手中有现金30万元,本来想用这笔钱进行扩大再生产,预期年收益率为10%。
王某妻子认为,现在房价每年也会上涨10%,可以再从银行贷款70万元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进行投资(假定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且利息一年后一次性支付)。
经考虑,王某采纳了妻子的建议进行房产投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题。
1.如果王某购买房产而不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的行为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将会导致A.消费需求规模扩大B.国家压缩住房供给C.国民物质财富迅速增加D.资源总体配置效率低下2.(2013·高考山东卷)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
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3.(2013·高考四川卷)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
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在于()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4.(2013·高考天津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3·高考北京卷)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难以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 施展 施展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作者电子邮箱为zhanshi21cn@ 。
本文来自作者本人公众号“施展世界(shizhanworld )”。
导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2019年9月8日主办了一场活动,名为“安泰问政特别活动——2019经济·快来秀”,我在活动中做了一个主旨发言,讨论了暑期东南亚考察给我带来的感受和启发。
这是我在这次活动中发言的部分文字稿,主要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在贸易战背景下的现状和未来。
1. 考察越南的动因:验证或否证《枢纽》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大家现在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如此之感兴趣,首先的动因是最近一年多来的贸易战;而要理解贸易战,就很难回避国际经济问题。
有关未来的国际经济走势,我在去年出版的《枢纽》里提到过一个假说,即:在技术条件没有出现实质性变迁的情况下,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在可预见的未来是终局性的,因此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是终局性的。
《枢纽》这本书是在2018年元旦出版的,之后不久便发生了“贸易战”。
随着贸易战的演化,国内媒体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消息说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越南转移,且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消息——越南即将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即将不保,等。
这一系列说法出来之后,似乎在预示《枢纽》里给出的假设,基本快破产了。
我肯定不会这么甘心,为了更好地验证或否证我的假说,我想真正实地看一下,究竟中国的制造业往越南转移是在遵循怎样的一个逻辑。
于是,今年暑假,我往越南跑了两趟,在将近20天的时间里,我在越南做了仔细的考察。
2. 对越南的初步印象:势不可挡的经济发展速度先说第一个问题,越南会是下一个世界工厂吗?今年7月份我第一次到越南的时候,感觉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非常像。
比如在河内,市面非常喧闹,晚上街道上的人特别多,整个城市非常之有活力。
我住在市中心还剑湖的位置,深夜了,街头还是人来人往,马路边上摆了好多塑料小板凳,无数人坐在小板凳上吃水果、聊天、喝酒,以及还有人在那卖艺——我走到跟前一看,是一位白人姑娘在越南街头用汉语弹唱着《月亮代表我的心》,卖艺收钱。
如此混搭的节奏,意味着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已经高度国际化了。
如果它想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位置,这样高度的国际化肯定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对越南有了这样的初步印象之后,我接下来又去越南的工业园区考察了一下。
先是去了VSIP的工业园,这是一座新加坡在越南修建的工业园,离河内大概四五十公里的车程,途中的路况还是像中国的乡道,和中国的现状相差太远,但是进了工业园马上感觉完全不一样。
直观的感受就是:这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太像了,里面的道路非常平直,建筑非常之整齐,接待我的越南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跟我介绍越南的招商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招商状况、发展效率等等,又开着车带着我们在园区里转了一大圈。
考察完新加坡工业园之后,我又去了另外一座工业园,那座工业园令我更加吃惊。
这个工业园投资建设的时间不长,建设方刚刚投资建设的时候,对它并没有特别大的期待,也不会觉得越南会发展特别快,所以是作为长线投资,期待二十年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就可以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工业园初步建设得有点样子之后,突然之间,贸易战来了,这座工业园一年就收回了预计二十年才能收回的投资。
看到这个之后,更让我感到越南的发展速度不可阻挡,真的是给中国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挑战,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枢纽》的寿命就只有这一年了?3. 越南专家给我的反馈:越南的规模不够大,要产业政策也没用我进而拜访了越南的专家,越南国家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所长以及其他几位学者,跟他们进行现场调研讨论。
我先恭维了一下说,到越南考察的这几天,感觉越南非常之有活力,越南发展得非常棒,确实有很大的机会等等。
之后,我问他,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年发展这么快,一方面有中国民间力量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有中国官方的一些产业政策的推动。
即便这些产业政策的结果和政策出台的初衷之间有可能不一致,但是产业政策毫无疑问是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时非常重要的变量。
所以,我很好奇,也很有兴趣,想听你跟我讲一下越南的产业政策是什么样的,越南对未来有什么样的产业规划?这位所长个子不高,面容清癯,留着山羊胡,他说你就叫我Felix好了。
我问Felix,你们的产业政策是什么?Felix说:“要什么产业政策?有广州呢。
”我问:“什么意思?”,他说“我们缺少什么东西去广州买,要产业政策干嘛?”这让我大吃一惊,突然之间我明白了:越南跟中国的规模事实上还相差太远。
人口上差了一个数量级,但就整个经济发展的规模、完善程度等方面,差得不止是一个数量级。
那么,所谓的“我们缺什么去广州买,自己不需要产业政策”,这个话反过来一听就是,“我们的规模差太远了,我们有产业政策也没用。
”当然了,这所说的“广州”不是指具体的广州,而是一个象征,指的是整个中国东南沿海。
越南跟中国的经济关联太深,本身体量又太小,一旦“广州”的政策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边一打喷嚏,越南肯定会感冒,即便越南自己做了产业政策也没用。
我也进一步想明白了:大量的中国制造业在往越南转移,看上去似乎是要取代中国,但我们不能光看表面,更得看究竟转移的是什么。
我又进一步问Felix:你认为越南未来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你们的标的是谁?越南会是下一个中国台湾吗?还是下一个韩国呢?Felix回答我说:怎么可能呢,我们发展最好不过的结果也就是介于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水准。
所以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在中国的高速列车上,找到一个我们应该有的位置,然后借着中国的势头发展起来。
4. 中国经济成长的大背景:美国的创新经济为什么Felix会说“我们有广州”?实际上这个就是紧跟着回应的话题,中国的经济崛起究竟是怎样的逻辑?把这个逻辑搞清楚了,也许Felix的说法就相对好解释了。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以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速度崛起,这方面的解释很多,我在我的《枢纽》里给过一个解释,有的读者应该读到过。
中国经济成长是全球大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延伸,大的经济转型的起点是美国的创新经济。
美国的创新经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历过一次结构性的变化。
在此之前,美国创新的新技术等等,主要是掌握在大公司手里,因为大公司有能力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更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大公司以这个技术作为基本的竞争壁垒。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通过《拜杜法案》,对于发明创造等等的知识产权做了一系列新的权利界定,结果是创新的新技术逐渐转移到小公司甚至个人手里。
对这些掌握特别牛的技术的小公司或个人来说,最优策略是什么?就是把这个技术卖给尽可能多的别的公司。
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它的产品里没有太多自己的新技术,都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技术,它的能力在于能够把买来的所有技术整合成一个事先谁都想不到的特别酷、特别炫的新产品出来。
这种创新不再有过去意义上的技术壁垒,因为技术本来也不是它的,掌握技术的小公司愿意把这个技术卖给更多的人。
我把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公司的壁垒称为“速度壁垒”,就是它要做到创新永远比别人快,你永远追不上我,我就能够拿到创新里面最顶层的那部分利润。
所谓速度壁垒,就要确保创新效率,那就必须把生产流程大规模地甩出去才能做到,于是大规模外包的需求就出现了。
紧接着的问题是,谁能够承接这个外包?图1供应链网络简图5. 承接西方大规模外包的前提:具备兼容弹性与效率的供应链网络外包的承接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干活必须有足够的效率,没有效率,订单拿不着。
有效率就要求你必须足够的专业化,可是一旦你特别专业化了之后,会有一个麻烦,你会被锁死在上游特定的产品创意上,上游一变你马上就死了。
为了不至于承受这么大的风险,你必须得让自己的生产特别有弹性,而弹性的前提是什么?不能专业化,一旦专业化就一定丧失弹性。
你要想能够作为大规模外包承接商,就必须效率和弹性同时满足,问题是这两个条件是彼此矛盾的,一个要求你专业化,一个要求你不能专业化,你没法同时满足。
中国找到一个办法,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彼此矛盾的条件,说得准确点,不是说中国找到了这个办法,而是中国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机缘,在市场过程中自生演化出了新的变化,这个东西靠任何人设计不出来。
演化出什么呢?首先,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可以看到大量的、极度专业化的中小民营企业,专业化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我在那边考察最极端的案例,见到生产拉杆天线的企业,一个厂只生产其中一节,另一个厂生产另一节,还有一个厂专门负责拼接起来。
这种专业化到极致意味着什么?你的产品被拆解为最终产品的极为基础构成性的要素,极为基础的元器件,被拆解到这个层次后,你产品的通配性反倒会变得特别好。
就好像乐高积木,一个企业只生产其中特定形状的乐高积木,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单个东西没有什么用处,放在庞大的网络里和各种各样形状的乐高积木就可以组合起各种玩具。
无数家中小企业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其中每家企业都极度的专业化,就确保了效率的极大化,它们加在一起构成庞大的网络,这个网络内部,可以不断地动态重组相互之间的配套关系。
以网络为单位确保了弹性,因为里面的配套关系可以不断的动态重组,同时以网络里极度专业化的单个企业为单位确保了效率。
这样就可以把弹性和效率两个不可兼容的东西放在同一个产品上,同时得以实现。
以“供应链网络”为前提,中国才获得了承接大规模外包的机会。
6. 中国在全球经贸双循环结构中的地位:枢纽在供应链网络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即:规模。
你的规模越大,意味着供应链网络里面的单个小企业越多,分工的深度可以达到更深,效率越高;以及规模越大,小企业越多,相互配套组合的可能性越多,网络弹性就越好。
规模越大,效率弹性兼顾的能力越强。
我在书里进一步提出假说,即:这个规模一旦过了某个门槛,就会形成某种成本黑洞,劳动、土地这些要素在你成本当中的占比大幅下降;而对于供应链网络的管理能力,这个东西很难量化,但是在综合成本控制能力当中的占比会大幅上升。
所以,一旦规模超过某个门槛,对于供应链有需求的制造业都会大规模的往这边转移,而转移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在书中提出的另一个假说,即:“双循环结构”。
我对于贸易战的理解也是在这个假说里。
先说双循环结构是啥样的。
图2 双循环结构之所以制造业都会往中国转移,是西方国家确保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自然后果。
西方的比较优势是在创新产业上,我非常之不精确地把这称为广义的“高端第三产业”,为了聚焦在“高端第三产业”上,西方必须把它的生产能力外包,第二产业的中低端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西方逐渐去工业化,中国和西方之间形成二三产业的循环。
以非洲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原材料上,原材料没有办法直接和第三产业相对接,只能跟第二产业中低端产业相对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一二产业循环,而全球的经贸循环必须以中国作为中介,才能完整的运转起来,形成阿拉伯数字“8”字型结构,中国正好处在那个节点上,我称之为“枢纽”。